2022年高考北京语文试题含解析

初中物理2022年高考北... 2023年06月08日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评分

      一、未分类 (共1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 1911 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 “ 皮 ” ,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 “ 毛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 20 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 “ 存形 ” ;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 “ 移形 ” 。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 “ 藏 ” 与 “ 用 ” 的问题,而古籍的 “ 藏 ” 与 “ 用 ” 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 “ 活 ” 起来,实现古籍从 “ 藏 ” 到 “ 用 ” 最后至 “ 活 ” 的飞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文件中的文字识别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子文本。再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文本进行基础性加工,包括自动断句、标点以及词语切分等。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

      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标注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序列标注,即输入字符串,预测每个字符在该位置的专名属性以及是否在该位置断句。例如,输入 “ 论语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 ,模型应预测为 “ ( B-BOOK )( E-BOOK ) S ( B-PER )( E-PER ) OOSOOOO” ,其中, “B-BOOK” 表示书名开头的字,这里指 “ 论 ” ; “E-BOOK” 表示书名结尾的字,这里指 “ 语 ” ; “S” 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这里对应 “ 云 ” 和第一个 “ 礼 ” ; “B-PER” 表示人名开头的字,这里指 “ 管 ” ; “E-PER” 表示人名结尾的字,这里指 “ 氏 ” ; “O” 表示不做任何操作。每一个字都对应一个或一组符号。研究者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计算机自动标注文本序列的能力,进而使其完成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任务。模型预测的综合准确率均达到 90 %以上。由此,海量的典籍就可以转化为数字化、结构化的文本,从而降低普通人阅读古籍的难度,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古籍的传承性保护。

      让古籍 “ 活 ” 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 “ 中华传统晒书大会 ” ,延续古人 “ 曝书护书 ” 的习俗,不仅晒古籍珍宝,也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

      (取材于周余姣、胡韧奋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 不属于 古籍的一项是( )

      A .《三国志史传》散页(刊刻于明代, 2018 年发现于日内瓦图书馆)

      B .《韩柳文研究法》(林纾, 1914 年铅印本,研究韩愈、柳宗元古文的著作)

      C .《秦妇吟》残卷(唐 · 韦庄, 1900 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D .《春秋左传》(明代刻本,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籍的理解与推断,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古籍采用的纸张体现了古籍的文物价值。 B .中医古籍所记载的药方体现了文献价值。

      C .艺术价值不只包括古籍版印工艺的价值。 D .古籍的其他价值都附着在其文献价值上。

      3 .根据材料二,模拟计算机对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的序列标注,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 “ 苏子 ” 应标为 “ ( B-PER )( E-PER ) ” 。 B . “ 愀然 ” 应标为 “OS” 。

      C . “ 正襟 ” 应标为 “OO” 。 D . “ 问客 ” 应标为 “SO” 。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善古籍的收藏条件属于原生性保护,可以保护其文物价值。

      B .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

      C .实现古籍从 “ 藏 ”“ 用 ” 到 “ 活 ” ,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

      D .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

      5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让古籍 “ 活 ” 起来。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 亡 。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 暴 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 讦 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 岂顾不用哉 ?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 而 不自知也。孔子曰: “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 ”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 皆以积渐然 ,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 而 所以使民善者 或 异。或 道 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 之 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亡它故矣, 汤武之定取舍审 ,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 亡 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 几 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曰: “ 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 ” 今 或 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 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

      (取材于《汉书 ·贾谊传》)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秦无道之 暴 也 暴:短促 B .所上者告 讦 也 讦:揭发

      C . 道 之以德教 道:引导 D .祸 几 及身 几:大多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秦为天子,二世而 亡 天下之情与器 亡 以异

      B .是故法 之 所用易见 秦王 之 欲尊宗庙而安子孙

      C .使民日迁善远罪 而 不自知也 世主欲民之善同, 而 所以使民善者或异

      D .而所以使民善者 或 异 今 或 言礼义之不如法令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岂顾不用哉 难道反而不用(赏善罚恶)吗

      B .皆以积渐然 都凭借积累渐变使社会达到这种状态

      C .汤武之定取舍审 商汤和周武王审查并制定治国的方略

      D .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人主为什么不引用殷、周、秦的史实来考察上述言论呢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培育美好的品德要从小做起,应该营造良好的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一般人的智力有限,可以明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情。

      C .君主面对各种不同的言论,必须有正确的辨别之道,那就是要以事实验证。

      D .君主的治国方略不一定会应验于国之安危,百姓哀乐才是国之安危的根本。

      10 .请归纳文章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礼义的作用。

      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病柏 【 1 】

      杜甫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 【 2 】 。

      出非不得地 【 3 】 ,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 【 4 】 ,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 【 5 】 ,浩荡难倚赖。

      注释:【 1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 761 )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 2 】中路:中途。【 3 】出:生长。【 4 】鸱鸮:猫头鹰。【 5 】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 . “ 岂知 ” 两句写柏的衰败, “ 岁寒 ” 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 . “ 客从何乡来 ” 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 .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有相同的寄托。

      B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 .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 “ 蟠据亦高大 ” 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 .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13 .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4.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 1 )诗歌之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李商隐就善于表现含蓄蕴藉之美,如《锦瑟》中间两联: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_________ , _________ 。 ”

      ( 2 )姜夔在《扬州慢》中描写了兵乱后扬州的沧桑变化: “_________ , _________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 3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正如《论语》所谓: “_________ , _________ 。 ”

      ( 4 )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知识盲区,遇到不懂的领域,应该虚心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正如《师说》所谓: “_________ , _________ 。 ”

      5.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开头,作者自道书名说: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1) 除了《红楼梦》外,这里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请从中任选三个,解释这些书名和作品内容有何关联。

      (2) 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仙乐套曲就叫《红楼梦》。今天的通行本也多以《红楼梦》为书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

      开通会员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