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犯罪入刑
- 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等信息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者最高可判7年。
-
未成年人犯罪
-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者犯故意杀人等重罪,经最高检核准可追责。
三、犯罪构成要件及量刑标准
构成要件 |
罪名 |
量刑标准 |
---|---|---|
故意实施伤害行为致人重伤/死亡 |
故意伤害罪 |
致人死亡或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10年以上至死刑;重伤:3-10年;轻伤:3年以下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财物 |
诈骗罪 |
数额较大(3-10年);特别巨大(10年以上或无期) |
从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 |
高空抛物罪 |
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管制(若引发其他犯罪从重处罚) |
四、司法实践与指导案例
-
拒执犯罪风险预告(指导性案例255号)
- 执行过程中,法院可向拒执人发出涉嫌拒执犯罪风险预告,督促自动履行。
-
知识产权案件和解(指导性案例251号)
- 涉侵权生产设备案件中,可引导双方以支付技术许可费替代拆除设备,实现双赢。
-
未成年人监护责任(司法动态)
- 12周岁以下恶性犯罪频发,建议增设监护不力罪,强化家庭与学校责任。
五、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效力边界
-
与民商法的区别
- 调整对象:民法(平等主体间权利义务)、刑法(严重危害社会行为)。
- 责任性质:民事赔偿(恢复原状) vs 刑罚(自由刑、财产刑)。
-
交叉领域处理
- 合同诈骗同时违反民法与刑法时,分别追究民事赔偿与刑事责任。
六、核心原则与司法应用
-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 例:盗窃未遂(主观故意+着手行为)可比照既遂从轻处罚。
-
既遂标准
- 行为犯(如劫持船只罪):行为完成即既遂;结果犯(如盗窃罪):需达到数额或情节标准。
以上内容综合现行法律文本、修正案动态及司法案例,可为理解刑法体系提供系统性框架。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罪名或案例细节,可结合《刑法》分则条款及指导性案例深入分析。
其他人还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