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卡伊触屏版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news.m.zocai.com提供.

透视玉的道德观和人格化 中国玉石文化与传承(上)

来源:佐卡伊 编辑  时间:2013-03-18    
古代中国是一个崇玉尚玉之国,我们的先民们很早赋予了玉器以神秘、道德等含义,使其富有特殊的使命。艺术是人类思想文化、社会文化的反映。玉器当然也不例外,我国古代玉器与当时的思想意识、社会文化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为紧密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指一切沮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既包括软玉、抽玉、独山玉、绿松石、玛瑙等,也包括一些宝石(如水晶)。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还不可能从矿物学的角度对玉作出本质的定义,只能以直觉(目验、手感、耳闻)为基础,以多数人的喜好为依据,将质地好、颜色美的石头称为玉。

  

玉知识 中国玉的文化与传承(上)

 

玉知识 中国玉的文化与传承(上)

  1、政治舟价

  如秦以前.梅个想争正统、取代天子的人,必须要得到象征君权的“九鼎”,秦以后玉玺成了君权的象征。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了一块上等的兰田玉(一说为和氏璧)制成一枚传国玺.以后各代帝王都看重这枚传国玺.认为要得了此玺,才是真命天子.得不到,天下会认为你是膺位者,自己心中也难安稳.东晋时的几个垒帝都没得到这枚玺,于是被人讥为“白版天子”。汉以后的各代还专门规定了达到某一级别的人才能有资格得到什么形制玉玺。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代,乾隆皇帝钦定的25枚宝玺.绝大多数为玉制。玉带也有级别规定,在唐代就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带的制度.哪一级别的官员佩儿块玉的玉带.不能逾越。用玉器作为政治等级制度的规范.旱于秦汉的存秋战国时。成书不晚于战国的《周礼》记载了“六瑞”的使川规定为:天子用尺寸最大的镇圭,公用植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和男用谷璧和蒲璧。不够某一级别身份的人不准持佩。《左传》中明确说:“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总之,从原始社会末期到清代.某些玉器一直是政治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器物。

 

  2、道德附身

  中国自西周以来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用玉道德观.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君子比德于玉”。虽然先秦诸子对玉的道德、功用各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但从汉武帝.罢傲百家.独茸播术”后,濡家的这套用玉观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仪礼·聘礼》详细而精辟地道出了儡家的用玉道德观。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沮润而泽.仁也。绒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判.义也;垂之如坠,札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训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若长虹.天也;梢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沮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玉操不轻.温而重,是以君子宝之。”

 

 

  这句话将儒家道德的仁、义、礼、智、信都涵盖了。古代,人们用玉来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的高尚品德,在我们的悠久文化中扎下根来,对玉有着特别的感情。我们祖先们创造的文字中,有200多个与玉有关的字,多为美好、崇高之盘。在成语中,当颂扬某人有高尚的情操和麟然气节,不堪卖身求荣、丧失人格苟活时,也爱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比喻。因为玉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美好、祟高之物,故以玉制的多为高雅、庄严的器物。魏晋时.玉器式徽,有人竟用玉琢制成虎子(尿壶).当今专家们评其“裘读之至”。

 

  中华民族爱玉本源于民俗,经过以濡家为代表的诸子的宜传、推崇.被思想家理念化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历代统治阶级巧妙地加以利川,玉的道德观和人格化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是玉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赞(15)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