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摄影之友杂志社
摄影之友杂志社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3,436
  • 关注人气:4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决定性瞬间 马克∙吕布的非著名照片

(2016-08-31 20:25:30)
标签:

杂谈

今天摄影圈出大事了 当代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马克?吕布当地时间8月30日去世的消息传来 友君的朋友圈满满都是这个沉痛的消息

中国著名摄影师肖全拍摄的这张老马肖像因为形似挥手再见 十分具有象征性 攻占了朋友圈

​马老活了93岁 经历传奇 又是马格南图片社的 自然足迹遍布五湖四海 光中国就来了好多次 留下了无数经典照片

巴黎,1953

反越战的姑娘

中国,1971

中国,1965

​​

比“胜利姿势”的周总理

因为来过中国20多次 大家谈起老马都是津津乐道他的中国情结 拍摄了哪些中国照片

友君在翻他的作品集忽然发现 抛开他最经典、大家最常见的作品 其实马克吕布拍摄的“决定性瞬间”也非常棒 丝毫不输给大家熟悉的“决定性瞬间”代言人布列松 友君为此特意整理 怀念大师 同时方便大家好好学习~

巩俐,1993

印度,1956

Yougoslavie,1953

曼谷,1969

又是跳水,1986

英国,1954

阿尔及利亚,1962

日本

英国的雾霾,1954

巴黎,1953

英国街头,1954

巴黎,1953

印度,1956

日本,1982

日本,1958

玩闹的儿童,1954

日本,1956

祈祷中的男人

莫斯科,1980

加纳

伊斯坦布尔,1955

巴基斯坦,1956

《摄影之友》2011年曾经试图对这位88岁高龄的摄影大师进行采访 发觉他当时已经身体不适 健康状况很难完成对我们问题的回答 我们从之前种种记录中找到他关于黑白和影像的经典语录 并经由他在中国的策展人、多年挚友尚陆老师的口述和确认 做了几个QA 一并分享给大家~

《摄影之友》的报道版面

​Q:先后20多次来到中国,你觉得摄影镜头下的中国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A:我很喜欢中国,也接触过中国最高层的领导和最底层的百姓。中国变化很大:上 世纪50至70年代,我在中国拍照的时候没人抬起眼睛看我。过了80年代,才有人好奇地看着我的镜头。那时在上海外滩,第一次有中国人走过来用英语问我“你是法国人吗?”在此之前都没有人和我交流。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人的眼光也发生了变化。


Q:你绝大多数的纪实作品都是用黑白拍摄的,在你看来它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A:黑白可以放大我的几何眼光。我曾是工程师,对线条和光影很敏感,黑白对构图非常重要,可以强化图像的视觉效果。


Q:如何在平凡生活中抓取最经典的瞬间?

A:不停地仔细观察周围的东西,我有时候会拍下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很多别人所不关注的细节,我觉得那很重要,上帝是存在于细节中的。我不创作故事,我只是个琐碎细节的收藏者。


Q:在黑白影像创作过程中,拍摄、冲洗、暗房你觉得哪一部分是最享受的?有没有哪次创作让你特别难忘? 

A:我觉得暗房制作非常重要,这可能是受布列松的影响,我一直和暗房师傅研究改进印放的技法。在印放印度难民营中那张年轻母亲的照片时,如何把握光线和肤色的关系,深夜里平和与充满母爱的感觉如何用影调展现出来,需要在暗房细细制作。


Q:你觉得相对于彩色来说,黑白影调会加强影像冲击力吗? 

A:好照片的力量是本性的流露,不是一时想象出来的。那力量来自生活本身。


Q:当你在取景器中静观世界,什么样的景象会促使你按下快门? 

A:我寻找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一面,我不相信纯粹的创造......作为摄影家,就是要在1/125 秒中品味生活。


Q:能否给那些年轻的、坚持黑白摄影的摄影人一些建议?

 A:我对很多年轻的摄影人说过,一定要注意结构,不要为了一个主题对象而忘记了周围环境和构图和光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