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log.sina.com.cn提供.
博文
标签:

教育

分类:社会热点

 在跟着学校教学进度开展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份自己的“学习清单”,个性化地安排时间和分配精力。

特约记者|陆梓华



年前,复旦大学几名毕业生在大四时携手创业,创立了一家从事教育咨询的“海风教育”,团队成员也是来自沪上各大名校的同龄人。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以及几年来深入高中校园座谈的经验,他们给师弟师妹们提出了颇有价值的参考经验。


准备一份学习清单
  
  “选择多了,对学生来说是压力,也是好事。”海风教育政策研究负责人吴媛媛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赴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攻读硕士,毕业后始终从事教育咨询行业。她坦言,自己十几年前参加高考时,完全不知道志愿该怎么填,只是听从当老师的妈妈的话,填报了师范类专业。工作多年后才发现,如果当年读社会学,可能更符合自己的兴趣。在她看来,高考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逼”着如今的年轻人“必须要有想法”,这样,才能使路越走越清晰。
  “在跟着学校教学进度开展学

标签:

教育

分类:社会热点

所有的“新”叠加在一起,带来的究竟是兴奋、忐忑还是迷茫?


特约记者|陆梓华


3
个月前,当这批孩子走进中考考场时,媒体用“最后一批90后开始中考”这样的标题表示关注。  
  3个月后的今天,这批孩子又成了最受关注的一群人。他们,即将成为新高考政策的第一批试水者。  
  和师兄师姐们迥异的课程表、从未尝试过的“6选3”近20种选科组合方式、不同以往的自主招生……所有的“新”叠加在一起,带来的究竟是兴奋、忐忑还是迷茫?高中3年,懵懂的少年如何为将来的30年甚至更长时间,做好人生规划?


文科女生:不再为“最弱项”发愁
  
  “感觉班上的同学们都挺淡定的,就是父母好像比我们更加焦虑,暑假里就开始打听起补课的事情。”高一女生小谊笑着告诉记者,虽然同学们经常打趣自己成了“小白鼠”,但是想到新政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新的,也就觉得心安了。“反正我们也没有经历过3+1,没什么好比的。”小谊说。
  小

标签:

it

分类:封面故事

无论有多少防护,黑客们总能不断找到新漏洞。


撰稿|王碧颖



网络的地方,就有黑客。小到手机、电脑、硬盘,大到云存储、门禁系统、汽车,对于黑客们来说,都是一样的猎物。而又一届黑帽子大会,也再次向世人证明了:黑掉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路由器:连行家都防不胜防
  
  不过,即使是这些行家里手,也照样会被钻了空子。就在酒店蹲马桶玩手机的一会儿工夫,中国黑帽子阿乌的手机险些遭遇一次攻击:在刷微信朋友圈的时候,他的手机屏幕上猝不及防地跳出一个弹窗,大致意思是:“要不要去某某网站(有一个链接)遛遛?”
  “估计是我在机场租的无线宝被攻了。”阿乌说,“这样的无线路由器设备,很容易被各种黑程序介入,无线流量中,包含了很多有花招的流量,一不小心就会遇到这样的‘问候’。”不要说很多人会被好奇心驱动去试试点击,就算是黑客防范意识比较高,但在手指动作太快,在大面积触屏的情况下,也会失手点开这个不明链接

分类:封面故事

有人把抑郁症形容为“精神的感冒”,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大家,抑郁症可以治疗,能够控制。但同时它也另有一个比喻,抑郁症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正规的治疗,也可能变成“精神的癌症”。


记者|黄 祺



学已经证实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它不是“懒惰”、“性格内向”、“不够坚强”,它和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疾病一样,是一种至今没有明确病因,但可以控制的疾病。
  有人把抑郁症形容为“精神的感冒”,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大家,抑郁症可以治疗,能够控制。但同时它也另有一个比喻,抑郁症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正规的治疗,也可能变成“精神的癌症”。后一个比喻说明,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抑郁症患者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范治疗,轻度或者偶发的抑郁症,很可能变成频繁发作的慢性疾病,直到给患者带来残疾。
  但正规的诊断和治疗谈何容易,目前国内公众对抑郁症的了解非常有限,“我觉得大家对抑郁症的了解比艾滋病少得多。”一位患者对《新民周刊》说。不仅是普通公众,精神科之外的其

分类:封面故事

在中国,尽管随着张国荣、崔永元、陈坤等明星公开了自己的抑郁症病情,人们开始逐渐熟悉“抑郁症”这三个字,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仍然严重,患者和患者家属有着强烈的病耻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相当数量的抑郁症自杀者其实是被“病耻感”杀害的。


记者|黄 祺



巍的日程表上,有两位媒体的记者在等着采访他,另外,陈巍还要留时间给留学英国的一位大学生,这位大学生正以陈巍和他的抑郁症朋友们为主人公,拍摄一部纪录片,在此之前,陈巍花了两周时间拜访北京各种公益组织和精神疾病医疗机构,想为自己的公益组织争取更多的支持。
  如果时光倒转十余年,陈巍很难想象自己能像今天这样过上正常的生活,更别说拥有自己热爱的事业,担当起自己的责任。陈巍的名片上有两个身份,“上海郁今香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郁今香”)总干事”和“抑郁症患者”,准确地说,他是一名躁狂抑郁症患者。郁今香是一个病友互助组织,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抑郁症患者互助公益机构,在这里,病友们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精神上和生

分类:社会热点

 当我通过思考与实践认识到,再不按自己的心愿追求梦想我们就老了,我发现原来那扇门没等我已经关闭了。制度留给我的唯一选择是:抹带重录。


实习生|葛 妍 记者|应 琛



考终于落幕,又到一年放榜时。
  有人说,高考就像是一场不愿重来的噩梦。但是今年,辽宁省的一位小姑娘心甘情愿地重演了这次“噩梦”。作为去年辽宁省文科第一名,刘丁宁选择从香港大学退学再次参加高考,只为心中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
  不是所有人都有刘丁宁的那份勇气。每年这个时候,填报志愿成了千千万万考生心中的那块石头,悬而未决,寝食难安。今年江苏省理科第一名本想报考新闻专业,但被现场多名记者苦苦相劝,想要及时阻止这段“孽缘”。在专业记者们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之后,江苏理科第一名表示最终可能不会选择新闻系。
  社会的发展为学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放榜季,中国求学故事不再单调。

“再不追求梦想就老了”

 

分类:社会热点

一个农村孩子和一个城市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使得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竞争力相对不足。


记者|王 煜 实习生|李 玉



农村生源锐减的问题,教育部从三个层面采取了措施,各高校也纷纷响应。不过,接连出台的倾斜政策似乎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有人评论称,教育公平不应停留在降低门槛;对贫困地区的“掐尖”,只会造成更大程度的不公。


名校照顾寒门

  2012年,我国开始启动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向贫困地区增加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1万名,2013年名额进一步扩大到3万名。今年,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的招生计划还将进一步向经济相对落后和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区域倾斜。
  除了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推出“自强计划”、“圆梦计划”,也一定程度扩大了农村生上名校的机会。以此前宣布停止2014年自主招生考试的中国人民

标签:

教育

分类:封面故事

她的成绩离清华北大的录取线还有距离,而除了它们,周静甚至不知道国内还有哪些学校算是好学校。


记者|王 煜 实习生|李 玉



是一个酷夏,周静终于等来了自己的高考成绩——666分、全市第三。对于生在山东农村的周静来说,这个分数,总算是为自己多年的努力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三年里,读书几乎是周静的全部。每天5点多起床开始自习,之后晨跑,7点多开始早读、上课,中午一般会小憩一会儿补充一下睡眠。为了挤出更多学习时间,她中午就买好晚饭,利用课间随便吃点儿晚饭后继续上晚自习。因为长期吃冷饭,落下了胃痛的毛病。晚上,在室友都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她都还会蒙着被继续挑灯夜读到将近2点才会睡去。
  周静的枕头底下,一直放着一本在高二时候买的叫做《清华北大不是梦》的书。它既是她的精神依托,也是她的“座右铭”。“有的时候复习到深夜,四周同学都已经熟睡自己却还要继续复习,有时候也想放弃。”每到这种时候,她都会把枕头底下这本书拿出来,看着书上未名湖畔的景色,看着自己向往的地方

标签:

育儿

分类:封面故事


  我在村里走访了一下,15年来一共考出了十几个大学生,其中也不乏重点院校的,但男孩子几乎全在城市漂,女孩子多半通过婚姻才最终在城市立足。


首席记者|杨 江



出生的那个村子如今已经有了新的名字,但我仍习惯于称呼它的旧名“社南村”,这是一个只有一百多户的小村,历史很短暂,上世纪60年代时还是一片无垠的海涂,经过几代人围垦造田、迁移落户最终建成了村落。
  村子虽小,却很有一点名气,原因就在于这个村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其中一个就是当了记者的我。说来滑稽,我的这点小进步,原本上不了台面,但在这样一个小村落却委实是一件相当了不得的大事。
  在我之后,村里陆续出了十几个大学生,现在,几乎每个考上普高的孩子,最后都能进入一所大学,当然,学校的差别很大,有些学校,只要愿意花钱,你就能进。
  每每回家,总有一批亲友、村民前来咨询他们孩子考学的问题。我一直不敢轻易给出意见,因为我知道农民对高考的期盼,也理解寒门学子及其家庭的不易。

标签:

教育

分类:社会热点

大量研究显示,与父母不吸烟的孩子相比,父母吸烟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吸烟者,教师的行为对孩子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本次调查显示,57.5%的学生报告自己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吸烟者,13.3%的学生几乎每天在学校见到教师吸烟。


22
岁的进城务工者王军(化名)已有10年的烟龄。12岁那年,他刚上初中,和同校的小伙伴几个人凑了零花钱,在学校附近的杂货店了买了包便宜的香烟,一人分了几支,有了“烟草初体验”。“当时觉得抽烟很酷,而且大家分着抽了,也不留证据。”现在,他每天至少要抽一包烟,很多时候要抽两包。
  他每天买烟的小店附近不到100米,就有一所小学。他和店老板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尤其是王军,并没想到这所学校里的孩子可能因此和他一样,在年少时就成了烟民。
  不仅是学校周围,社区、影视、网络……烟草对青少年生活环境的侵袭,几乎已经无孔不入。
  不得不说,“烟草围城”,警钟长鸣。


940万初中生试过烟草

  2012年卫生部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