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ihai123.com提供.

【银雀山汉简】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銀雀山漢簡

拼音

yín què shān hàn jiǎn

怎么读

【银雀山汉简】的意思和解释

【银雀山汉简】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银雀山汉简是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1号和2号墓出土的竹简。1972年4月发掘。两墓共有竹简4,974枚,残片数千,另有木牍五方。大部份是兵书,还有历谱、阴阳占候及其他杂书。
      (一)简牍的书写年代
      墓中没有发现纪年文字。根据墓坑形制的特点和墓中陶器组合的规律,以及随葬的半两钱、三铢钱和〔元光元年历谱〕,可判定这是两座西汉初期的墓葬。汉初避讳不严,无法从避讳的角度来鉴别简文的书写年代,但简牍上的墨写隶书,其结体、用笔与篆文有相近之处,因此可以推断这批简牍当写于西汉文帝、景帝至武帝初期。
      (二)简牍的形制
      竹简。这批汉简的长度与汉人着作中关于简册长度的记载相印证,大抵合于汉代的礼制。其中除了历谱32枚简长69厘米,约合汉尺3尺,占书一种12枚简长18厘米,约合汉尺0.8尺以外,其他绝对多数的子部书(兵书和杂书)均长27.5厘米左右,约合汉尺1.2尺,举其整数,正与〔论衡.书解篇〕中所说的「诸子尺书」相符合。长简大部分有3道编纶,小部分和全部短简只有两道。篇题的题写方式有4种:首简简背有篇题,首简简背和末简简面尾部皆有篇题,仅有简面尾题,最后一种是将篇名单独写在首简简面。有的篇末记有本篇的总字数。有的简文中有标志篇题、篇首、章节、停顿、断句、重文等等符号。这批简书中的占书「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采用图表形式,从图中心向四方放射的8条线代表8种风是用朱红色绘成的。有关阴阳、时令、占候之书,其中有的圆点符号也是朱红色。表格形式的〔元光元年历谱〕,全年的年月日,展卷即一览无遗。这种图表、表格和朱墨写本在出土的简册中是比较罕见的。
      木牍。完整的或经缀合成较完整的木牍,长约23厘米左右,约合汉尺1尺,宽皆4厘米多。上写简书的篇题,间或有篇数、章数及总字数。分3栏或4栏书写,完整的一方中腰两侧各有一缺口,尚有残存的系绳,可能是捆扎于书帙或书箧外面,以便检索其中简册的内容,这无疑是后世一部书中目次的起源。
      (三)简册所含书籍及其学术意义
      1号墓的4,947枚竹简都是先秦古籍,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现今有传本的书:〔孙子兵法〕及其佚篇〔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和〔地形〕、〔尉缭子〕、〔六韬〕、〔晏子〕。另一类为佚书:〔孙膑兵法〕,〔地典〕、唐勒、宋玉论驭赋,〔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论政、论兵之类,〔曹氏阴阳〕等有关阴阳、时令、占候之书,相狗书、作酱法等杂书。5方木牍中一为〔孙子兵法〕篇题,一为〔守法守令等十三篇〕篇题,其余3方残缺太甚。2号墓出土的〔元光元年历谱〕32枚竹简,以十月为岁首,首简记年,第2简记月,第3至32简记日,系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全年的日历。
      自20世纪初用科学方法发掘的简牍,除了1959年武威磨嘴子东汉墓出土的儒家经典〔仪礼〕以外,绝大多数属于文书、契约、历谱和遣策之类。在银雀山汉墓发掘以前,甚至迄今为止,出土这么多种先秦古籍和古佚书,特别是集中出土多种兵书,还是首次,实为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亡佚1,700余年的〔孙膑兵法〕的出土,轰动了国内外的学术界。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着录有〔吴孙子〕(孙武)82篇、图9卷,另有〔齐孙子〕(孙膑)89篇、图4卷。其后,前者流行于世,后者却沈埋不闻。由于孙武其人其事不见于〔左传〕,故自唐代以来,学者们对此产生了种种疑团:例如有人断言孙武本系子虚乌有,或者孙武、孙膑实是一人;有人怀疑孙膑根本未着兵法,或者〔孙子兵法〕开始于孙武完成于孙膑;有人认为传世的〔孙子兵法〕13篇乃曹操削其繁、笔其精而成,或者乾脆定为汉末人的作品等等,不一而足。现在传世的〔孙子兵法〕和久佚的〔孙膑兵法〕在同一墓中发现,说明武、膑并有其人,各有其书,解决了这桩千古悬案。同时,世有传本的〔六韬〕、〔晏子〕和〔尉缭子〕,也曾被疑为后人依托之作,现出土于西汉前期的墓中,证实它们都是先秦着作,并非伪书。其他有传本的简书,与今本对照,简本有许多个别的字句,胜于今本,并能校正今本的讹误。不难发现简本较接近于原书的面貌。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谱,这册当时实用历谱所记的晦朔干支,可以校正宋代〔资治通鉴目录〕以来千余年沿袭的有关谬差。此外,在汉字发展史上,古文字演变为近代文字,隶书是重要的环节。隶书虽早在秦代已经通行全国,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银雀山汉简的字体隶中仍带篆意,可以作为篆书发展为隶书过程的形象例证。
      这批汉简不仅丰富我国军事学的宝库,提供研究先秦和汉初历史、哲学的新资料,对于校勘学、文字学价值重大,而且简册形制也给文献发展史增添了珍贵的实物。

--作者:学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