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m Dong
林同
2)  Lin Tongji
林同济
1.
On the Cultural Morphology of the Zhanguo Ce School of Thought——focused on the thought of Lei Haizong and Lin Tongji;
战国策学派文化形态学理论述评——以雷海宗、林同济思想为主的分析
2.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under this background, as a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he Zhanguo Ce Clique Lin Tongji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historical viewpoints of cultural pattern", "nationalism", "Nicai s philosophy", etc.
在抗战时期,林同济作为“战国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抗战语境下,受到“文化形态史观”、“国家主义”、“尼采哲学”、等思想影响,提出了“战国时代的重演”,“尚力”等观点,批判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进而呼唤中国文化重建。
3)  LIN Tong-ji
林同济
1.
Horror, carnival and regiosity" brought forward in Words to Chinese Artists by LIN Tong-ji have long been reproached.
林同济《寄语中国艺术人》提出的“恐怖·狂欢·虔恪”长期遭到非议,其实,“恐怖”是直面生命的本质悲剧,“狂欢”是最高度生命力的追求,“虔恪”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三母题的实质是以尚力思想改变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柔弱平和,为民族救亡和文化重建服务。
2.
It was adopted and reformed by Lin Tong-ji and Lei.
文化形态史观对 40年代初战国策派的影响深刻 ,林同济与雷海宗接纳与改造了它 ,并运用于中国历史研究。
4)  the Gathering of the Trees and Leaves
《树与林同在》
补充资料:林同炎
林同炎(1911~ )


    华裔美国工程专家。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福建省福州人。193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1933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33~1946年在成渝铁路、滇缅铁路任工程司兼桥梁课、设计课课长。1946年定居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953年创建林同炎设计事务所。1972年创建林同炎国际公司,任董事长。林同炎是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系统而完整地提出荷载平衡法,用以求解预应力超静定结构。与他人合写的著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1981年发行第三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他设计的代表性结构物有:旧金山莫斯科尼地下会议大厅、金门大学礼堂、跨度396米的拉克埃查基曲线型斜拉桥。他曾获美国和国际多种奖赏和荣誉称号:惠灵顿奖状、贺瓦德金质奖章、弗雷西内奖、伯克利奖和名誉教授称号、四分之一世纪贡献奖等。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于1982~1985年先后聘他为名誉教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