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dmotor.cn提供.

必须警醒!有规不守,才是酿成安全事故的元凶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问题频发,部分城市中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案例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发生事故的成因众说纷纭,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这暴露出电动自行车行业在发展上和用户使用规范上存在很多“不合规”的地方。 

但是社会面的情绪往往把事故的原因归结于某些产品的不安全,这是有失偏颇的,甚至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带节奏的言论,误导了大众的认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没有依据的猜测,只会掩盖真正造成事故的问题所在,对解决安全问题、避免今后安全事故的发生于事无补,反而有害。

之所以存在偏颇言论的传播,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电动自行车起火问题存在一定的盲区,对很多“不合规”的行为缺乏认知。今天,我们就系统性地全面剖析一下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中存在的多重诱因,客观、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打破认知盲区,以期能够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的解决。

“不合规”是事故的共同诱因

落到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上来,也正是诸多的“不合规”和“认知盲区”,导致了这一顽疾。

先看一组数据:

火灾爆炸事故多发生在非标、超标车辆中,80%以上为擅自改装车辆,或由日常不规范的“过度充电”、“彻夜充电”行为引发;

据消防统计数据,事故中涉及的车辆起火95%以上是外卖、代驾等人群购买劣质电池所致;

电动自行车火灾致人伤亡的案例中,90%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等场所,消防及物业管理上存在较大缺失;

80%电动自行车着火,发生在充电期间,其中有一半是在半夜充电时发生,用户不合规的使用行为也是重要成因。

透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涉及到不合规范的充电行为、非法改装车辆、对车辆合理的停放场所没有概念、管理缺位、采用劣质锂电池等等。可以说,原因很复杂,问题比较多。

但无一例外的都可以被囊括在“不合规”、“认知盲区”的范畴中。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剖析:

1、车辆层面,不合规的超标车大量存在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即新国标2018年便已出台,各地设置的超标车过渡期也大多于2023年到底,但截至目前,道路上依旧有大量的超标车穿行,市场上也依然是在大量售卖非标车、超标车。请注意,该强制国标以“安全技术”为名,制定的出发点正是为了保障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如果不能得到严格的贯彻实施,安全问题自然很难得到有效的遏制。

2、用户层面,不规范的使用行为带来隐患

正如前文所述,行为人的因素作为很难有效控制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安全问题的发生。就电动自行车来说,用户的不合规行为主要表现在:

首先,充电不规范、充电器滥用,如飞线充电、在不合规范场所充电、使用非正规厂商生产的充电器、充电器与车辆电气系统不匹配的情况下滥用等等。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事故大多发生在充电阶段,以上不合规的行为必须引起重视。

其次,私自改装车辆,部分电动自行车用户非理性地追求超长续航、超强动力,对整车的电机、电控、线路、电池等原装电气设备进行私自改装,既损害了整车电气系统的稳定,也破坏了整车的安全防护设计。

再者, 车辆超期使用,一般来说,电动自行车的平均寿命在3~5年之间,超期服役就存在电气线路老化,短路起火风险增加的隐患。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大量超期使用的车辆,以及购买超期二手车的行为,对安全构成威胁。

3、电气层面,劣质锂电危害巨大

锂电池以轻便、耐用等优势,日趋成为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主流选择,但是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诱惑下,一些作坊式小企业采用退役电芯、B品电芯进行简单粗暴的组装,没有技术,也没有设备,更不会进行产品质量测试,完全无法保障安全;而部分线上渠道和线下门店也私售低价劣质电池、为用户提供非法改装电池的服务,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给锂电池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这其中,外卖、代驾行业从业者购买假冒伪劣锂电池的行为最为集中,直接导致从事外卖、代驾的车辆在起火事故车辆中占比高达95%。劣质锂电的危害,可以认为已经到了必须从快、从严着手解决的局面。

4、公共管理层面,存在认知盲区

透过很多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的案例,可以发现社区或物业管理上因为在认知上存在盲区而导致的缺位情况,让原本可以避免或者可以限定在可控范围内的事故,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具体来分析:

首先是缺乏充电设施,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充电需求也日益上涨,如果充电设施不足,用户私拉乱接的飞线充电就很难杜绝,漏电、短路、过载从而导致起火也就很难避免。

其次是车辆集中停放、充电场所不规范,特别是在城市小区中,居民大量的电动车需要停放,尤其为避风雨,选择在公共楼道、门厅、架空层等场所停放和充电,严重影响消防安全。国家消防救援局明确提出:高层民用建筑的架空层内如果设有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或安全出口,不得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消防设施不到位,未尽消防安全管理之责,居民小区普遍存在未在公共充电桩附近安装烟雾报警器、喷淋灭火装置以及监控设备等消防设施,当面对突发火情时,往往错失及时扑灭的时机。

“合规化”是消弭事故的良方

以上种种,综合来看,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是一个多成因、多维度、多责任方的系统性问题,想要解决好,也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合规化管理和使用。这就需要市场监管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用户一起努力,消除盲区、厘清成因、规范行为,共同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特提出相关想法与建议:

1、加强“合规化”的制度建设与管理

1)严格贯彻《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即新国标),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

2)建议主管部门严打线下改装、售卖渠道,强化网络非法售卖的监管,重罚改装、售卖行为,打击劣质电池,需要有打击假药那样的强度。

3)针对外卖和代驾这类特殊的场景,应该有专门的解决方案,对于不同的场景设定不同的标准,比如为快递外卖用车和代驾用车出台专用电动两轮车的国标。

4)强化对电池回收的监管,杜绝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流入电动自行车领域,成为非法组装电池的原料。

5)探索新型充电模式破解充电问题,如采用集中充电模式、换电模式等。

6)督促物业管理方加强管理,杜绝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行为,集中充电区域消防设施要符合消防要求,做好安全防范。

2、扫除认知盲区,加强用户宣传教育

1)强化源头安全。购买电动车及电池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切不可贪图便宜,购买“三无”产品。

2)注意停放、充电安全。要遵守消防部门、物业部门规定的停放、充电要求,不私拉电线飞线充电。充电器必须使用与之匹配的原装充电器。

3)及时更换超期车辆。避免车辆“超期服役”,电气线路老化的车辆要进行报废处理,不能为了节省费用继续使用。 

4)不改装、不混用。不要擅自改装电瓶车和电池,如需更换电池,应到原购买场所,购置原装电池。

5)加强日常自查自控。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对电动车的电线、电路等方面的检查,防止接触不良引起接触点打火,避免因线路老化、磨损引发短路、串电等。

结语

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轻易的、简单的归因为某个层面的问题,都是不够客观、不够理性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事关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事故的原因不可以含糊,更不可以找错对象,我们必须以不带成见的、用数据说话的方式来系统性审视和思考此类现象,并提出可行的、有效的应对措施。

最后,期待各界共同以“合规化”为准绳,从制造、检验、市场、监管、使用到回收等全环节,多层次、多角度地解决暴露出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实实在在地保障民生出行的安全。

编辑:MASK
相关标签: 电动车行业资讯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抢沙发呦!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