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区老梁木匠非遗工坊:以木承志雕琢匠心(图)

天水在线 2024年03月05日 10:59:37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吴雪镕白梨实习记者温子瑄)明清家具是我国传统家具的优秀代表,因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特色,被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麦积区慕滩村的老梁木匠非遗工坊的梁涛涛,自幼便与明清式木质家具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是在木头堆里长大的。”梁涛涛自豪地说。

      作为麦积明清木制家具手工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梁涛涛的家族明式家具厂历经改革开放初期的生产销售,至今已传承数代,绵延不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梁涛涛,对木材怀有深厚的情感。在参军退伍后,梁涛涛选择接过家中父辈“老手艺”,传承古老工艺,成为新一代“匠人”。

      麦积明清木制家具的用料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选用本地常见林木资源,如核桃木、梨木、苹果木、杏木和香椿木等。木料板材均经过自然风干,不依赖任何外在烘干手段。通过线雕、浮雕、透雕、圆雕等师徒相授的雕刻技艺,图案栩栩如生,再经由全榫卯镶嵌铆合的精妙工艺,传统木结构产品制作技艺得以完美传承。初成的产品还需经过手工打磨、髤漆、烫蜡、擦油等工艺,进行擦、涂、烘烤、抛光、打磨,最终成就一件精美的木制明清家具。

      记者随梁涛涛来到制作工坊,木材的香气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这些木材经过4至6年的自然阴干后,方能进入第二道工序——制作家具。家具制作同样讲究,南方多选用红木,采用双鱼纹样,而西北地区则多就地取材,使用胡桃木、梨木、红椿木等,纹样多以蝙蝠、寿桃、仙鹤为主题,寓意着“福禄寿”。在制作过程中,木材的使用需因材造势,梨木板材细腻,氧化后颜色渐深似“紫檀”,红椿木原材料丰富,性价比高,且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梁涛涛轻轻摩挲着手中雕刻出的一件以麦积山为图案的桌台摆件,如同抚摸着自己的孩子,眼神中透着自豪:“我们这种工艺做出的家具涂层上使用的是橄榄油、核桃油和胡麻油,这种天然油脂通过自然氧化、包浆,出来的产品亮度、光泽度非常好。与化学油漆和其他油漆存在不健康挥发性气体相比,我们的产品是一种天然环保的产品。”

      凭借巧妙的榫卯结构,简约的线条和典雅的造型,明清木制家具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现在选择明清式家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梁涛涛深有感触地说,“然而,愿意掌握这门手艺的年轻人不多了。”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选材千差万别,榫卯结构也各有各的用法,仅榫卯结构一项,老梁木匠非遗工坊就拥有20多种不同的用法。“一个木匠如果想要简单掌握这些技术,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这一技艺不仅要求知识广泛而精深,还需要匠人们肯吃苦、肯钻研,这让许多年轻人“望而生畏”。梁涛涛拿起一套皇宫圈椅打了个比方,“皇宫圈椅这套家具工时达到26至28天,这一套东西才能做出来。从木匠到雕花到打磨一体化就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拓宽明式家具的生产销路、宣传非遗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来继承发展传统手艺,是梁涛涛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们非遗工坊有非遗传承人6名,他们既是木匠工、雕刻工又是打磨工,身兼数职。眼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和热爱,把这个传统手艺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吸引更多年轻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加入,给他们做好传帮带,共同为非遗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梁涛涛说,“工坊现在主要以抖音、快手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和销售产品。我们不断创新产品形式,将传统明清家具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力求推出更多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新中式家具。”

      时代更迭,不变的是一代代人潜心雕刻的匠心。在麦积区老梁木匠非遗工坊里,一件件精美的明清木制家具在时间的沉淀和匠人的雕刻下,更显古朴庄重。而梁涛涛和父亲在制作家具时始终坚持用手来摩挲感受材料的平整与光滑,长时间的反复摩擦让他们的手纹变得模糊,雕刻的木材上留下了精美细致的纹样,而他们的双手也被岁月雕刻成了最美的艺术品。正是有了像梁涛涛这样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与付出,非遗之路显得愈发厚重而辉煌。

      (来源:麦积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