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祁山研判六出祁山(图)

天水在线 2024年02月01日 22:31:39

      到祁山研判六出祁山

      常 生 荣

      我们到了陇南的礼县,到了祁山镇。这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那个祁山。在旗山镇南边的东边的路边竖着一个很大一个牌子诸葛亮六出祁山之地。祁山镇有一个诸葛亮的庙,在这个庙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上面写着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旁边有一座小山,大约50多米高,在小山的顶上有一个庙,就是武侯祠。

      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礼县祁山乡。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现在我可以说,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每一条线路,我都走过了,包括陈仓道,褒姒道,还有关山道。从战略地理和军事地理两个方面,来分析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态势。觉得在军事战略上的选择,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天时地利,不足以是诸葛亮这种战略行动,能够取得成功。

      这里也有诸茑军垒,在天水就有诸葛亮军垒,是天水步校的那个位置。就是诸葛亮在天水的指挥部,指挥六出祁山战役的地方,他的指挥大本营就设在那里。70年代我到步兵学校参观的时候,还看了诸葛亮军垒,是一个土台子,现在找不到痕迹了。不过诸葛军垒,已经是天水十大景色之一。在天水的城墙博物馆旁边,就有一个很大的雕塑,刻画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情景。

      诸葛亮为北伐,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首先是平定了南中,也就是平定了贵州云南地区的叛乱,在这里筹粮筹款,征集兵员,筹集军事物资。生活在云贵高原一带的青羌族,善于山地作战。而且那里的马匹也好,他做了相当长的时间的准备,为北伐做好各方面准备。

      我们现在知道的是马谡失街亭,为什么在六出祁山,显得非常重要呢?因为当时诸葛亮选择的北方路线是相当谨慎的,从汉中到关中有6条线路,他选了最远的一条也是最平的,一条就是到陇右到占领跌停实际上就占领了,龙右通往关中的要道,而他占领了陇右之后,陇西附近的几个郡都倒向了他,他有了战略的依托。

      但它的问题是,错用了马谡,指挥不当失去了街亭,也就失去了回中道的重要战略通道。曹魏占领了街亭,也就实施了对陇右地区的战略控制。所以第1次是出师不利,就导致了六出祁山的失败。现在很多地方都说有街辛,实际上准确的街亭,应该是秦安的街亭镇。因为从军事战略上来看,它就符合当时一出祁山的那种战略地形,马谡失了街亭。也就导致了诸葛亮第1次出祁山的失败。而第1次出祁山的失败,就导致了以后出祁山都难以成功,因为失去了重要的战略通道。

      实际上诸葛亮六出祁山,用了7年的时间,从公元的227年开始,一直到他死亡7年时间,5次北也就是5次出祁山。

      第一次出祁山,也就是第1次北伐。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这为诸葛亮的北伐,营造了比较好的政治环境。后诸葛亮令赵云、邓芝作出箕谷疑兵,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姜维做先锋。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司马懿所败,丢了街亭。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从这个意义上说,马谡街亭之失,不仅是一次战役上的失利,而是整个北伐战略的失利。

      第二次出祁山,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由于魏军的军事工事十分坚固,久攻不下,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第三次出祁山。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又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第四次出祁山。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231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刘禅听信诸葛亮早晚欲称帝的谣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就是天水市的木道附近,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出祁山。第五次北伐是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眉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诸葛亮在六出祁山之前,做了大量的战略准备。在刘备死了之后,他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让蜀地休养生息。医疗长期的战争创伤,促进经济发屈。同时实施了一个重大战略的举措,就是稳定大后方。及时向贵州和云南出击,平定了这一地带的叛乱。最主要的是筹集粮食,准备战马,扩充兵员,丰富和壮大战争物资。在云贵高原有大量的用于战争的物质,特别是战马,尤其是青羌这个民族,具有很好的山地作战能力。诸葛亮在向南征讨的时候,收容了5个青羌部落的兵力,壮大了蜀国的军队力量。特别是在向南征讨的时候,征集了大量的马匹,牛乐驴骡,还有皮革,朱砂和各种武器,为北伐做了充分的战略物资准备。

      在做了这些准备之后,诸葛亮向刘禅写了出师表,然后移师到汉中,又对进攻曹魏的路线,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判。他在北伐心战略勾画上,总体是比较谨慎的,符合诸葛亮一生为谨慎的性格。他选择了路途比较平坦,但比较遥远的祁山道。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于斜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闻讯都反魏附蜀。张郃出拒陇山,大破马谡于街亭,王平独木难支。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如果客观地分析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不能得出不可为而为之的结论。诸葛亮真的是想以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行动,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但是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蜀汉与曹魏相比,并不占有优势。

      首先从天时来讲,最主要的是从政治形势,国家稳定的情况来分析,当时的曹魏政权,采取了很多很好的政策,使魏国处于比较稳定富庶的状态。他的人口也多于蜀汉。魏国的人口是1500多万,军队是40多万。而蜀国只有100多万人口,军队只有10万人口。从地理环境来看,曹魏占据秦岭的优势,北方占有广大地域。蜀汉只是偏爱于四川盆地,这么一块小的地方。从战略人才上来说,也是不占优势的,特别是曹魏政权兵多将广,人才济济。而蜀汉人才匮乏。诸葛亮用于北伐可挑选的人才,特别是军事指挥人才,是寥寥可寥寥无几。

      加上诸葛亮常年辛劳。积劳成疾,54岁就死在了五丈塬。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在他死去之后,蜀汉失去了主心骨,曹魏政权就大大地加速了,对蜀汉政权的军事征讨,很快就灭掉了属蜀国的政治政权。

      作者简历:

      常生荣,籍贯白银市(靖远县)现为平川区,1969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原解放军总政治部群工办主任、原解放军总装备部通保部政委、全国双拥办公室主任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