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数学院院长谈韦神:别人做不出来,他能做出来很平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北大数学院院长谈韦神:别人做不出来,他能做出来很平常

手提一瓶矿泉水、拎着两个馒头……

5月6日,因“质朴形象”意外走红的“北大学神”韦东奕再次冲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搜截图

据媒体报道,韦东奕的解题方法被称为“韦方法”,因计算速度奇快,在数学界,他被称为“韦神”。

据了解,哈佛大学曾给出一系列优待条件,甚至愿意为了韦东奕打破校规,只要韦东奕愿意到哈佛读书,可以直接免掉英语考试,都被韦东奕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报道截图

除此之外,他取得的成绩让不少网友望尘莫及:

第49届、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满分、金牌第一名;

保研北大后8年完成本硕博全部课程;

创立“韦东奕不等式”“韦方法”......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官网显示,如今的韦东奕在北京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东奕目前在北京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另据九派新闻消息,网传近日韦东奕帮6人博士团队解决难题。该团队为感谢韦东奕,为他冲值了公交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传图片

对此,北大数学院院长表示:暂不清楚,别人做不出来,韦东奕能做出来是很平常的事。

“第一,韦东奕人很聪明。第二,他很专心,就做数学。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比较淳朴,还是学生时代,我们也尊重他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传视频截图

而对于自己在网络上的走红,韦东奕表示对自己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有人送他水壶,但他称用得最习惯的,还是那个撕去包装的1.5升矿泉水瓶。

“有一个朋友送了,也有不认识的人从外地邮寄来。我也会担心送礼的问题会不会影响到师德师风。”

谈到数学时,韦东奕还说,“有可能是喜欢数学,所以不觉得努力是一件很累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神”的日常生活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6日,有媒体就此事发表评论称:

有了真正热爱的东西,就不会待在原地彷徨。对韦神来说,数学是他的期待;对其他人来说,这个期待可能是文学、音乐、新闻,等等。

同时,这也意味着一种超脱外物的方式:

向内探求、反求诸己。这样就可以不被外界意见裹挟,沉下心来钻研自己的领域,在专注中获得快乐。以躺平为代表的集体情绪追求的,不过是“不想内心有任何波澜”,而韦神提供了一种行动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神”曾在社交媒体爆红

一声“韦神”,敬佩的不仅仅是他的数学能力,更是他的专注与执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淡然纯粹,不改初心,默默祝福韦东奕再攀高峰!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陈茜)综合央视网、九派新闻、南方日报、网友评论等。

此前报道

韦东奕爆红网络 北大:还他一个安静的治学环境

一瓶矿泉水和三个馒头就是一餐

近日,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接受采访的视频走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视频截图

他叫韦东奕,15岁拿下IMO国际数学竞赛金奖,18岁保送北大,哈佛还曾为争取他不惜打破百年校规希望破格录取。

此前,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发布声明指出,韦东奕专注于数学世界为人纯真,生活简朴,呼吁社会各界还他一个安静的治学环境。

声明全文:

近期,我校青年教师韦东奕受到广泛关注。 韦东奕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数学家,他于2010年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2014年本科毕业后保研继续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博士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作博士后研究,并于2020年入职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韦东奕在学生时代曾创下傲人的竞赛成绩。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不久,他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被多个国际著名数学期刊接受并发表,世界闻名的布尔巴基讨论班专题研讨韦东奕与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韦东奕还与人合作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

韦东奕专注于数学世界,为人纯真,生活简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为青年数学人才的成长提供指导和支持,韦东奕在校就读和工作期间均得到了师长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不受打扰地学习和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工作成果。

数学研究需要安静的治学环境。我们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与我们一起营造有利于年轻人专心开展学术研究的氛围。

术业有专攻,韦东奕出生在“学霸之家”,父母都是教师,父亲还是数学系教授。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小韦从小专注于数学领域。

有人认为,他形象邋遢、其貌不扬、辣眼睛;也有人认为,“单看外表他像个傻子,仔细一查我才是傻子”。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虽说“不善言辞”,但不妨碍话语中的情真意切,也正是这种云淡风轻、大智若愚,让他有种与众不同的风采。

简朴的生活作风下,这位年轻人藏着不露声色、不好表现的老成持重。用现在流行的句式,这叫“三观”没有跟着“五官”跑,颜值在智慧面前不值一提。于是人们惊呼,这是“韦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东奕 资料图

学问有学问的魅力,心思纯粹才能创造奇迹。在多年教育研究中人们发现,“奇才学生”常常会有一些“怪怪的”行为。韦东奕看似“横空出世”,其实丝毫不足为怪。

比如,大数学家陈景润,因为破解哥德巴赫猜想蜚声世界,可在生活中却十分笨拙,生性木讷也不善于交际,是大家眼中的“怪人”;几年前去世的遥感地理专家李小文,也是常年一双布鞋、一件布衣、不修边幅的打扮,以至于有了“布鞋院士”的声名,其讲课却如行云流水,充满大师风范;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更是常常顶着“鸡窝”般的头发,身着破破烂烂的上衣和裤子参加学术会议……

不修边幅,不谙世事,似乎是部分怪才奇才的专属标签,但天才总是与众不同,异于常人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们的学问做得更深,取得异于常人的突破,贡献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论成果,拓展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边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韦东奕们”身上可以看出,这种快乐,只有他们这些内心清澈宁静的人才能感受到。在猛追流量明星、网红偶像的当下,这位醉心科研的新偶像正如一泓清流,让人们看到专心谋事的普通人或许更能孕育大成就、更应该成为传奇。

不过,舆论如果过度谈论“韦神”,且主要不在谈论他的学问,而是专注于其“不修边幅”“特立独行”,甚至用那种看待流量明星的眼神去打量科学奇才,就有点走偏了。

面对各个领域有特殊才华的人才,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强大包容度的“容器”。无论是“天才”还是“奇才”还是“怪才”甚至“鬼才”,舆论应有的态度,不是大呼小叫、大惊小怪,更不是自以为是地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而是多一点包容、多一点雅量,给其以足够的空间释放天赋。尤其对科学家来说,少些不必要的关注和打扰,多看学问和能力,让人家心无旁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真正的科学家更渴望的社会环境。不让世俗磨平了天才的棱角,这样他们才能保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包容”人才该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全社会要充分尊重各种人才,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这不仅是一种气度雅量,也是一种工作艺术。

将“韦神”们奉为“新偶像”初衷或许不错,但万事讲求一个度,热闹过后,舆论还是要尽早回归正常,千万少一些打扰,更少一些起哄。如果他们真的是“新偶像”的话,那么,创造一个潜心科研的环境,让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没有分心谋人的疲惫感,这就是“粉丝”对“偶像”最好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