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易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m.163.com提供.

大决战临近,东北野战军步兵纵队战力全揭秘!数据报告,令人震惊

荣亭小吏
荣亭小吏
2024-03-27 20:35·河南
0

01

到了1948年大决战前夕,我军的兵力已经壮大到280万,其中野战军就占了149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反映出了我军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力量的快速增长。在这个庞大军队的构成中,野战步兵纵队就有51个,除此之外还有1个特种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个铁道纵队,这些部队遍布全国各大战略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在东北,我军的势力最为强大,兵力已超过100万,其中70万是主力部队。这些主力部队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和1个坦克团。虽然从纯粹步兵纵队的数量上看,东北野战军并不占据绝对优势,只是全军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一,但是在兵力上,东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占据了全军野战部队的近一半。

这个对比说明了什么呢?

02

在1948年的大决战前夜,东北野战军(东野)的步兵纵队,每个基本都由3个步兵师加上直属部队构成,主力纵队的兵力普遍超过了4万人,这在当时可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当然,也有几个新成立的纵队兵力稍逊一筹,但那也是少数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的一些主力步兵师,几乎都是壮观的一万多人阵容,兵力十分充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解放锦州的战斗为例吧,那时候动用了第2、3、7、8、9纵队,还有第6纵队的第17师,总共加起来16个步兵师,外加炮兵纵队的主力,光这一仗就动用了25万人。再说说塔山防线的第4纵队,战前兵力就达到了40367人,尽管前哨战中有所损失,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下属3个步兵师的战斗力。面对国军的连番攻击,第4纵队在塔山的防守战中甚至还有余力,第11师都没怎么动用,就这样硬是没让国军突破任何一处阵地。

当时连东北的国军都没意识到东野的兵力已经强大到这种程度,外来的国军将领们更是吃了一惊。有的华北来的国军将领,之前从没遇到过这样兵力和火力都这么强的对手,像独立第95师那样的部队更是被打懵了,把敌人的3个团看成了3个营,结果还是没能突破东野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关内的部队在兵力规模上就差得多了。以华北野战部队为例,到了1948年9月,野战第1兵团的3个纵队加起来才7万余人,第2兵团的2个纵队加1个旅只有5.7万余人,第3兵团的2个纵队加2个旅甚至不到5.3万人。还有像第7纵队和第14纵队,每个只有1万多人。

03

换句话说,我军各战略区的兵力配置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尤其是在1948年大决战的时刻,不同地区的野战部队在兵力数上的对比格外鲜明。

华北的纵队兵力通常比较少,大约只有1万多人,这在当时其实只相当于东北野战军一个主力师的兵力数。东野那边,兵力比较充实的主力纵队,兵力数量基本能接近于华北一个兵团的规模。而西北地区的纵队兵力,与华北的情况相差无几,同样是约1万多人一个纵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看向中原野战军,1948年大决战期间,他们共有7个野战纵队参战,总兵力大约14万人。这样算来,平均每个纵队的兵力约为2万人,这个数字基本是东北野战军纵队兵力的一半。不过,纵队之间的兵力也有所不同,其中最强的第4纵队兵力超过3万人,而兵力较少的如第2和第11纵队,兵力也有1.5万余,稍多于东野一个主力师。整个中原野战军的兵力分布,大致可以看作是东野3个主力纵队的总和。

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动员了高达16个纵队,总计野战兵力达到了36万人。平均下来,华东野战军的步兵纵队兵力能达到2万多人,这比中原野战军的部队要更为充实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东野在纵队数量上可能不占优势,但在单个纵队的兵力上却远超其他战略区,特别是主力师的兵力充实程度,更是达到了其他地区纵队的规模。而中原和华东野战军虽然在兵力上有所不同,但相较于东野和华北的情况,他们的兵力配置更加均衡,尤其是华东野战军,在兵力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这种差异化的兵力配置,反映了当时各地区根据自身战略需求和具体情况,采取的不同战斗准备和部署策略。

04

华东野战军的兵力在淮海战役期间表现出了显著的多样性。除了特种兵纵队之外,两广纵队、鲁中南纵队和渤海纵队这几个部队因特殊原因或是兵力较少,或是刚升格为野战军时兵力不够充实,其兵力只有几千人到1万多人不等。因此,当我们细看华东野战军的番号纵队时,会发现情况有所不同。在编号的第1至第13纵队中(缺第5纵队),除了第12纵队兵力只有1万多人外,其他11个纵队的兵力均在2万人以上,甚至第9纵队的兵力超过了3万人。

这样看来,华东野战军的一般纵队的兵力要比中原野战军的纵队平均多出5000到6000人。然而,相比之下,即便华东野战军的步兵纵队兵力在东北野战军的六成到七成之间,两者之间的兵力差异大概相当于一个东北标准的主力师,或者是一个华北标准的纵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将军理想中,一个步兵纵队的兵力应当保持在35000人左右,这样在大规模战斗中能有足够的兵力进行作战。但实际上,无论是华野还是中野的步兵纵队,都没有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只有东北野战军的纵队不仅达到了这个数字,还有余裕超出几千人。

在淮海战役中,我军虽然在兵力上少于国军,但面对围歼、攻坚等艰巨任务时,依靠将后勤人员补充至前线和火线动员新战士,这种临时增援的方式,确保了战斗的连续性和强度,最终成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一过程无疑是艰苦的,很多战斗骨干在这场硬仗中牺牲或负伤,显示了我军在激烈战斗中的坚韧和牺牲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东北野战军因为兵力相对较为充裕,在作战过程中显得更为从容。以塔山阻击战为例,第4纵队不仅成功抵御了国军东进兵团的连番攻击,还能保持一个步兵师的完整。即使是伤亡较大的第10师和第12师,也并未彻底失去战斗力,依然保持着有效的作战能力。

锦州前线的部队,在完成攻城战斗、经过简单休整后,立即转战辽西,参与围歼廖耀湘兵团的大战,并直接向沈阳进军。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作战行动,展示了东北野战军在大规模战役后,依然保持着强大战斗力和高度的机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的实力和持续作战的能力,明显超出了对手的预期。塔山一线的守备部队很快转入东野先遣兵团入关的行动中,而东野主力的快速动员,更是在战役结束后不久就能完成,给华北的傅作义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东野主力突然出现在对手面前时,不仅令傅作义震惊,其麾下的部队也大为惊讶,东野部队在平张线上取得了极其悬殊的战损比。

东野步兵纵队/步兵军的兵力规模,在战后还进一步增加,通过增编独立师使得一个军的兵力达到五六万人。这样的兵力规模,在当时的战场上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威慑力量,足以令敌人望而生畏。

这种在连续作战任务中展现出的兵力优势和战斗力,不仅是东北野战军实力的体现,也是我军整体战略部署和灵活运用兵力的结果。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体验更佳
分享

热搜

热门跟贴

打开APP发贴
0条跟贴

相关推荐

回到顶部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