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禄主要内容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翻译

查字典诗词网 2023年03月24日 02:17:27

      文言文是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文言文包括了多种题材,其中很多形式都是记载了莫个人的生平事迹。下面查字典诗词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篇介之推不言禄的相关文言文知识,供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介之推不言禄①》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②;禄亦弗及③。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⑤。天未绝晋,必将有主⑥。主晋祀者,非君而谁⑦?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⑧?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⑨?下义其罪,上赏其奸⑩;上下相蒙,难与处矣。”⑾

      其母曰:“盍亦求之⑿?以死,谁怼?”⒀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⒁。且出怨言,不食其食。”⒂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⒃?是求显也。”⒄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⒅

      【注释】

      ①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推。晋国贵族,曾跟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他就和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而死。传说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他因不愿出来而被烧死。文公把绵山作为他名义上的封田,后世就称绵山为介山。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②赏(shǎng):赏赐,奖赏。从(cóng):跟从,跟随。亡:逃亡。

      ③及:到。这里有“给予”的意思。

      ④在:存在,生存。

      ⑤惠:晋惠公,即夷吾。怀:晋惠公的儿子,名圉。惠公死后,晋立子圉,是为怀公。

      ⑥绝:断绝。

      ⑦主:主持。君:指晋文公。

      ⑧置:立。二三子:诸位,几个人,这里指“从亡者”。诬(wū):欺骗。

      ⑨贪天之功:取天之功。贪,同“探”,探取。

      ⑩义:正义。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把……当作正义的行为。奸:邪恶,诈伪。

      ⑾蒙:欺骗。处(chǔ):相处。

      ⑿盍(hé):何不,为什么不。表示反问。之:指封赏。

      ⒀以:因为。怼(duì):怨恨。

      ⒁尤(yóu):罪过,过错。效:仿效,效法。甚:厉害,严重。

      ⒂其食:这个“食”指俸禄。

      ⒃焉:哪里。表示反问。

      ⒄是:这。显:显达。

      ⒅求:寻找,寻求。获:得到。绵上(miái):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南。为之田:作为他的封地。志:记。过:过失。旌:表彰、表扬。

      【白话翻译】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推不要求赏赐,赏赐也没有给他。

      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必定要有主持(国家大事)的主人。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这一个二个的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荒谬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行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埋怨谁呢?”

      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便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寻找他找不到,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标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简析】

      感:感觉到很重的怨怼和酸楚情绪,总有言不由衷的感觉。凡事天定说,更是荒谬可笑。人们为一件希望渺茫的事努力时,还只是说:“尽人事,听天命。”就算是宿命论,起码还强调要尽到人们自己的努力啊。不懂《古文观止》收录这段的理由。

      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并且孝敬母亲不遗余力。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另外,寒食节为介之推而设,中国历史上以人命铭纪念传统节日,介之推为第一人。

      介之推,一些著作中也称介之绥。《列仙传》曰其姓王,名光,字裕。介之推祖籍一说为山西夏县裴介村;一说为铜鞮人(山西沁县南,文见《重建洁惠侯庙碑记》);明代沈周《疏介夫传》曰:“其先赵魏之郊,从树艺为生,子孙甚繁衍,至今始徙于宋……其后,介之推又徙晋,晋以其先人之闻纳之”。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

      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介之推出山为官,介之推不从,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式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

      文公悲痛难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遂为寒食节。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

      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介之推出山为官,介之推不从,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式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遂为寒食节。

      介之推偕母归隐的动机和心理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介之推认为晋文公能够重登九五之位,是天命的体现,“二三子”据天功为己有,是贪的表现,无异于犯罪。而晋文公不以此为“奸”,还理所当然地给予赏赐,这就成了上下蒙蔽,他是不屑于效仿的。母亲和介之推有两次对话。第一次是试探性的建议:“何不自己也去求得赏赐呢?否则,就这样默默地死去又能怨谁?”遭到介之推的拒绝,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二三子”所做的不正确还去效仿,罪过更大。

      而且已经说了晋文公的坏话,就不能再领取他的俸禄。母亲再问说:就算不要赏赐,那么让他知道你有功怎么样呢?介之推又拒绝说,既然都要隐居了,又何必还要这样的名声呢?母亲明白了介之推的意志是坚定的,就表示要和儿子一起隐居。这一段对话写得十分巧妙,既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介之推的心理,又不流于枯燥说理: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本文主要向大家讲述了有关于介之推不言禄主要内容和介之推不言禄原文翻译的相关内容的整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若想了解认识更多文言文知识,欢迎多多支持关注查字典诗词网。 返回查字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