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课《正比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查字典数学网 2020年09月16日

      有奖投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41—p45《正比例》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设计理念:

      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学习正比例,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发生了重要转折,即思维从静止走向运动,从离散走向连续,从运算走向关系,所以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秉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在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教师要做到精讲,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深入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纸、学生备用题,。

      教学过程:

      一、在学生熟悉的儿歌中引入正比例的量:

      你听过《数青蛙》这一首儿歌吗?

      青蛙只数

      嘴巴数

      眼睛数

      腿数

      1

      1

      2

      4

      2

      2

      4

      8

      3

      3

      6

      12

      …

      …

      …

      …

      n

      n

      2n

      4n

      师:你会往下唱吗?三只青蛙,四只青蛙,n只青蛙呢?

      师:你在唱得时候有什么规律吗?

      师:我们已经学过比,所以还可以说,眼睛数/青蛙只数=2;腿数/青蛙只数=4;嘴巴数/青蛙只数=1。

      看来,嘴巴数、眼睛数、腿数都随着青蛙只数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有一定关系的量,在数学上,称为相关联的量。

      二、自主建构正比例的量

      (一)初步感受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

      看来,像这样相关联的量在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规律,有兴趣继续研究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相关联的量还有许多,老师为你们的研究找了几组材料:

      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时间

      1

      2

      3

      4

      5

      6

      7

      8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质量/千克

      10

      9

      8

      7

      6

      5

      4

      3

      应付的钱数/元

      30

      27

      24

      1、学生独立填表。

      2、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或总价与单价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3、思考

      (1)表①中有( )和( )两种量。

      表②中有( )和( )两种量。

      (2)通过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小结:这两张表格的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

      一种量增加或(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二)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

      看到同学们学得那么认真,老师想继续考考你们,想挑战吗?

      1、出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