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警惕!“以商养测”的风还是刮往了母婴领域】现如今,科普与产品评测已然成为指引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航标。然而,随着网络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部分自媒体人在“科普”与“评测”的幌子下,行销售之实,消费者的选择往往不由自主地受到了误导,种种现状令人忧心。今年3.15当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第三方测评“跑偏”干扰消费者作为消费维权的突出问题赫然在目。实际上假测评、真卖货的不正之风早已刮往了母婴产品领域,这里例举几个母婴领域的常规评测营销套路:

套路一: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有的测评达人会强调一款奶粉中的某一特殊成分(比如乳铁蛋白)的重要性,声称这是其他同类产品不具备的优势。然而,事实往往是这款奶粉只是添加了一些额外的添加剂而已,并没有实际的功效。达人本身没有权威的医学背景,测评达人的言论都是基于个人喜好或者是利益驱动下摘取文献的部分片面观点。但因为“流量”和信任,不少消费者会受直播间影响购买达人推荐的品牌;

套路二:摘取加工片面信息,贩卖焦虑
有的测评达人断言购买藻油DHA就要看颜色,鼓吹只有琥珀色的寇氏隐甲藻(T油)才是顶级好藻油,其他颜色的藻油都是次等藻油。实际上,在国家标准《DHA藻油国家标准 GB 26400》以及行业标准《LST 3243-2015 DHA藻油》中对于DHA的颜色范围规定是:从浅黄色至橙色。国标中是没有明确藻油颜色会影响产品等级、质量的。而所谓的寇氏隐甲藻(T油)和裂壶藻(S油)均是来源于同一家原料公司的不同产品线藻油原料,所谓的T油、S油只是藻株的代号,并不是标准的划分。不同藻种的发酵以及天然β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同会导致不同深浅的颜色呈现,并不涉及优劣。在同等国标下,消费者有权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这里很多测评达人会涉及片面信息摘取加工后对公众贩卖焦虑的问题。

套路三:隐瞒部分信息,偷换概念
依然是DHA领域,有的测评达人为了产品售卖会推荐凝胶糖果类带甜味剂的糖皮DHA,隐去了国际公认的婴幼儿禁糖准则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据悉,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9年便建议,严禁在3岁以下儿童的食品中添加“甜味剂”。继而,2022年世卫组织推出《限糖令》,明令欧洲地区禁止向6至36个月大的婴幼儿销售不当的补充食品,严禁在3岁以下儿童辅食中添加“糖”。我国也在2021年幼儿配方食品修订中发布新的强制性标准(GB10765-2021、GB10766-2021):婴儿和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不应添加果糖和蔗糖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医学专家曾警示,过早接触甜味剂会给幼儿的肾脏和牙齿带来多重负担。含糖DHA产品易使细菌在婴幼儿口腔内转化为酸性物质,侵蚀牙釉质,增加患龋齿的危险。长期大量摄入糖分,更可能致使婴幼儿体重过度增加,进而增加患肥胖症、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此外,孩子可能逐渐形成偏爱甜食的饮食习惯,进而导致营养不均衡。

部分达人混淆偷换概念,号称产品绝不添加白砂糖、葡萄糖、果糖,仅少量添加的代糖不会与身体产生反应,无视罗汉果甜苷、赤藓糖醇、甜菊糖苷作为甜味剂带来的风险。只摘选幼儿对甜味的喜好部分夸大宣传,甜美的外衣掩盖产品潜在的不利因素,误导粉丝和公众,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在选择婴幼儿DHA补充产品时,应更加谨慎,切勿受商业宣传所迷惑。

在对产品评测的现实诉求中,我们呼吁建立更为科学、公正的评测体系,行业参与者的言行须受到规范。政府机关作为制定行业门槛与职业规范的权威,应深化消费者监督机制,完善评测反馈流程,确保消权益得到切实保护。平台在此过程中承担着监管者的重任,需在账户与内容管理上下功夫,确保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从事评测的博主亦应恪守法律法规,崇尚公平与商业伦理,共同营造清朗的消费环境。消费者本身也应提升辨别能力,对第三方评测持审慎态度,多加甄别,避免落入商业夸大宣传的陷阱。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