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3-29 01:46发布于 广东 来自 微博网页版已编辑
Library,图书馆,如果你真的了解这个单词,你就完全能理解「为什么说英语是一门垃圾语言」。

如图1,这个词追根溯源,可以认为是来自拉丁语里的「树皮」,说明拉丁民族最初造这个词的时候,是先用 liber- 这个元素指「树皮」,后来引申为「可以在树皮上写字,树皮可以成为书」。(有人私信问,这个「词源」网站是什么,答:词源在线(Etymonline),地址为O网页链接

可是英语里的书,怎么说?Book,如图2,这个词追根溯源,则来自日耳曼语里的「山毛榉」,最初指这种树,后来显然也是因为日耳曼民族开始在这种树干上刻字,这种木板上写字,于是它引申出「书」的意思。

也就是说,就好像日耳曼的 sheep 身上没有拉丁的 mutton,就好像日耳曼的 pig 身上没有拉丁的 pork,就好像日耳曼的 ox, bull, cow 身上都没有拉丁的 beef 一样,在日耳曼的图书馆 library 里,也并不存在拉丁的 libro 书籍。

sheep-without-mutton
pig-without-pork
ox/bull/cow -without-beef
library-without-book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根本原因就是:英语是一坨罗曼语族(拉丁)和日耳曼语族(德)杂交出来的屎山代码。

之前说过:O网页链接《A358 华人,要珍惜自己的语言优势》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英语读起来也非常恶心。

.

拉丁文已经死了,所以没人知道它具体如何拼读了,略过不提。

拉丁文的儿子,意大利语,书-libro,图书馆-biblioteca
拉丁文的侄子,西班牙语,书-libro,图书馆-biblioteca
拉丁文的侄子,葡萄牙语,书-livro,图书馆-biblioteca
拉丁文的侄子,法兰西语,书-livre,图书馆-bibliothèque

可以看出,这4门语言确实高度相似。你可能纳闷了,这4门语言的「图书馆」里也没有「书」啊?

如图3,因为这4门语言里的「图书馆」都来自「圣经」这个词,与 bible 相关的,存放 bible 的地方,就是 biblioteca。

所以,这4门语言去解释词源,都是解释得通的,不需要借助其他语言。而英语,这个杂交的怪物,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Library,这个词里包含的拉丁文的书 libro,却无法从英语自己的书 book 层面去理解,更和拉丁文的「存圣书处 biblioteca」没有任何关系,四不像。

不仅如此,就像前面说的,英语读起来也非常恶心。

意西葡法,读音基本上都是「所见即所读」,比如 libro 就是「力不罗」,biblioteca 就是「碧不力哦得伽」,其中「得」发类似于dei的音。

而英语呢?library 这个词明明来自 libro ,可是读音偏偏是「来不若瑞」。这就很离谱。

.

当然,你可以按「英语拼读规则」,解释说 library 是一个三音节的词,划分为 li-bra-ry,其中第一个音节重读且同时以元音结尾是开音节,所以 li- 里的 i 要发其元音 /ai/,因此 library 要读「来不若瑞」,而不能像拉丁文那样读「力不拉力」。

但这都是狗屁。

为什么拉丁文的拼读规则就不会出现像英语一样的那么多例外,甚至例外里还套着例外?为什么意西葡法这4门语言的拼读就会「正常」得多,基本上看一眼就知道大致发音可能是什么,不需要「猜」元音的变化?

因为——拉丁语,用的是拉丁字母。

而——英语,用的也是拉丁字母。

这话听着很诡异,换个例子就明白了。

.

蒙古人,自古也有语言,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文字。也就是说,古代的蒙古人(室韦之蒙古部),只会说话,不会写字。他们不会写字,不是因为没上过学所以不识字,而是因为蒙古语最初根本就没有「文字」,只有「口语」。

后来蒙古统治中原,总得行政吧?不能全靠口述吧?那时也没有视频电话或者录音机,只好也「发明」文字。

最初,蒙古人使用回鹘字母(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后来改用八思巴字(藏人,八思巴),然后受佛教影响改用阿礼嘎礼字母(喀喇沁人,阿尤希固什),再后来出现仿梵文的索永布字母(喀尔喀僧侣,扎纳巴扎尔),接着被并入前苏的那部分外蒙则开始使用西里尔字母(由拜占庭派往斯拉夫地区传叫的圣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发明,基本上源于古希腊字母)。

所以,蒙古语是蒙古人自己的语言,但书面书写时,并不存在蒙古民族原创的字母与之匹配,只能是借别人的字母,或者「微创新」出自己的文字。

满文、契丹文、西夏文等等,其实都是一样的,向上追溯可能都会涉及到汉文、蒙古文、粟特文等分支。看过一个爱好者整理的图,不一定全对,仅供参考。如图4。(有人说图4看不清,我试着用手机又上传了图5,假如还是看不清,就是微博图片压缩的问题了……大家可以沿着图里的水印去寻找原作者,相信可以找到高清原图)

.

所以,拉丁文及其子孙(意西葡法等),可以理解为是用自己的文字在书写自己的语言,其匹配度就是可以自定义的——那当然定义的时候就定义得比较严谨。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全对,因为拉丁文向上追溯,其实有可能是古希腊字母、线性字母B、线性字母A、埃及僧侣体、腓尼基字母、苏美尔字母……但拉丁文毕竟仍然处在英语的上游,所以和英语比起来,可以认为拉丁文的文字和语言是「配套」的。

英语太下游了,杂交得太乱了,其语言的发音很多来自日耳曼民族,而字母体系却是生搬硬套了拉丁民族,于是「不配套」的地方就比比皆是。

一个有趣的巧合是:相隔万里的日本,其语言及文字受华夏文明非常深,但其拼读时的元音,也是几乎不存在发音变化的。あa いi うu えe おo 虽然也存在一点变化,但往往是为了配合前面的辅音,而不会像英语那样因为重读不重读、开音节闭音节就变来变去。

西语几乎可以认为全是开音节,重读的一定是倒数第二个音节,除非有重音符号。这多合理啊?而且也好听得多啊。

这个 a 在日语里就是「啊」,在西语里也就是「啊」,怎么到了英语里就成了 gay里的/eɪ/、ass里的/æ/、park里的/a:/、ball里的/ɔ:/呢?怎么就这么多变化呢?就是「杂交」导致的,是杂交的结果先出现,后来才硬是反向「总结」出狗屁规则,所以这些拼读规则就千疮百孔,比二等残疾的日语还不如。

哦,差点忘了,a 在英语里的发音还有 library里的/ə/,搞不搞笑。

垃圾,真的,太恶心了。这东西因为白皮殖民而变成全球通用语,至少拖慢了人类文明300年。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