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4-30 12:00发布于 北京 来自 微博网页版
敦煌艺术欣赏||三分钟了解“不鼓自鸣”
敦煌超话
莫高窟第321窟北壁绘有一铺《阿弥陀经变》。画面上部以深蓝色背景象征净土天际,其中化佛、飞天与楼阁之间,绘有各种乐器,器身系有飘带,飘带迎风飘逸,以表现乐器飞翔天际,不鼓自鸣的动态。这类图像我们称之为“天乐”,其形态即“不鼓自鸣”。(来自《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微博)

敦煌壁画中的“不鼓自鸣”出现于初唐时期的经变画。竺法护译《普曜经》中有“其王宫里,箜篌琴瑟,筝笛箫笳,不鼓自鸣,演悲和音”之言,意为fo国极乐世界处处有仙乐。古代工匠们根据这一意象充分发挥,绘制出了具象化的“不鼓自鸣”,寓意天乐自鸣,衬托极乐净土的欢乐祥和,营造出一种虚幻、浪漫的仙境般的气氛,是敦煌盛大音乐世界中独特而极富象征意义的一部分。

321窟北壁的“不鼓自鸣”是其中的优秀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乐器多达数十件,乐器十数种,数量之多、绘制之精美,堪称莫高窟之zui。里面的乐器既有本土的筝、笛、箫、笙等,也有如答腊鼓、细腰鼓、鸡娄鼓等来自古代龟兹、疏勒、高昌等地的乐器,与鲜花、飞天共舞于空际,使观者浮想音声,若有所闻。
此外莫高窟217窟北壁的“不鼓自鸣”等也堪称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