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佛教是如何在印度消亡的》
申典启2018-10-17 投诉
阅读数:45万+

​​    我记得上次在北京的时候,拜访了一位佛学大师,我问他佛教是如何在印度消亡的,大师给我的解释是佛教被中亚来的回教徒所灭,这遭到很多人的质疑。我今天就详细阐述一下,在印度佛教被印度教取代的历史。

1,印度教的诞生

     印度教和其他一神教乃至佛教都有很大的差别。印度教从4000年前起源于哈拉帕文明的转世说,到雅利安人入侵后的2500年前初步成型,经历了无数的变化。

     印度教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它包含了印度本土的宗教,哲学和社会习俗。印度教以婆罗门教为主融合了各种宗教文化创造出炉。

     以至于印度教很多内容是自相矛盾的。目前印度教教徒公认的是《韦陀经》,总共有四部,每一部又分出不同的目标和层次。于是多目标多层次的教义让印度教产生林林总总的信仰。学者研究印度教后总结:很难对印度教有明确系统的定义,这个宗教蕴含着无神论,多神教,泛神论多种学说。马克思说:“印度教既是和尚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宗教。”

2,佛教的诞生

    佛教诞生于2500年前,比印度教初步成型的时间稍晚,但几乎同步。

     佛教有迦毗罗卫国王子创立,佛教的兴起主要原因:古印度人反对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拥有诸多特权。处于最上层的婆罗门教为了维护自身特权,处处宣扬种姓制度的神圣,而当时佛教提出“众生平等”的教义迎合了大量人的心声。

3,早期佛教对峙印度教

     佛教早期为了和佛教对峙,在研究了印度教(婆罗门教)的教义后,确立很多与其相反的观点。  

     比如,印度说“有我”,佛教说“无我”;印度教主张“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主张“万物皆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强调众生平等,佛教诸多教义是当初为了和印度教“唱反调”而应运而生的。

4,支持“人口流动”,让佛教在印度大发展

     印度遭受外来者入侵后,商业日渐衰落。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反对四姓,得到很多商人的支持。商业经济是佛教兴起的主要原因。

     印度教和佛教对待商业的态度截然不同。印度教的核心就是围绕种族制度展开的,他们反对人口流动,强调隔离。

     佛教则主张人口流动,四处传授佛法,并支持对外贸易。特别是在孔雀王朝在北印度实现大一统,让商业得到更大发展,王朝极力维护佛教发展,佛教在印度出现了发展高峰。

6,佛教伴随印度商业的衰落而衰落

     印度商业的繁荣能推动佛教迅速发展,反之,商业衰落也很大的程度负面的影响了佛教。

     随着和印度商业关系密切的罗马帝国覆灭,印度对外贸易五世纪开始衰落。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印度环境掌控了印度半岛西海岸的经济贸易,印度商人的势力范围进一步缩小。

     而后印度长期遭受外来着入侵,印度开始出现分裂,隔绝的局面,这种分裂形态十分有利于印度教的发展。佛教渐渐被印度教取代。

7,中亚人入侵印度,给佛教最后一棒

     到了7世纪中叶,印度再也没有出现大一统的帝国,佛教在长期割据分封的印度走向衰落。

     至11世纪,中亚游牧民族入侵印度,本土佛教被击溃,大量佛教经典被毁坏,佛教在物理上再补一刀。

     13世纪,回教传入印度,挤占佛教仅剩的一点生存空间,佛教在印度就此消亡。

     佛教在印度的消亡,不是单个因素造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变化的结果。总的说来,贸易繁荣推动了佛教的兴盛,而后印度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则后继续印度教发展。最后,中亚回教徒入侵南亚给印度佛教最后一击,让佛教在印度彻底消亡。 ​​​​

推荐阅读

快速开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转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