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小于贴贴-2021-10-13 投诉
阅读数:8914

​​   翻开1945年9月3日的《新华日报》,二版中线位置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格外醒目:“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幅笔力遒劲的题词,抒发了一个伟大民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喜悦和豪迈。这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墨迹晕染,露来霜往,将会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的史册上。

   杨靖宇将军,以枯草、树皮和棉絮果腹,只身与敌人周旋直至牺牲;张自忠将军,亲笔写信告谕官兵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决不半点改变,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无论是殉国将领,还是众多英雄群体、普通民众,他们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不屈脊梁,彰显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节,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神上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伟大抗战精神不仅属于那段血与火交织的不屈岁月,而且历久弥新、超越时空,不断给予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有一种爱国情怀,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身许国、精忠报国是抗战英雄最鲜明的品质。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同胞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写的一首诗《滨江述怀》。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1935年11月,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1936年8月2日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时年31岁。

有一种英雄气概,叫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毛泽东爷爷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近代以来,面对强敌的一次次入侵,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不断集结起队伍,前仆后继,顽强抗争,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奏响了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

有一种必胜信念,叫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信念如炬,九死未悔。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之时起,中国人民就开展了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中国人民抱定了抗战到底的信念,坚持抗战,持久抗战,终于打败了凶恶的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更需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斗志、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