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节演讲:如何用连麦沉淀IP影响力

微博 2021年12月04日

      直播连麦是我发现的新大陆,在这里人还很少,它鼓励你用时间换人心。

      ​​hello,大家好,我是斯斯。

      上台之前我想了很久,该如何介绍自己,在今年6月之前,我是一个不太典型的情感大V,日常工作是拍女性纪录片,一期40多分钟那种,虽然每个月都在微博更新,但基本也就告别短视频时代了,所以没啥人认识我很正常,对,确实不太火。

我的闪光少女们

      本来打算默默耕耘的,谁知道6月做了一场直播连麦,一夜涨了55万粉,据说那一场最后冲到了500万的场观,我下播的时候看到朋友圈都在刷,还有点恍惚,怎么了?

涨粉55万的直播《单身到现在也是一种勇气》

      包括今天以“连麦新秀”的身份出现在这儿,我都觉得……这迟来的幸福为什么不能跑快点,连麦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内容型账号量身打造的产品!

      下面主要是分享一下黎明前夜的准备工作,讲讲怎么主持好一场连麦,以及跟在座各位新老朋友探讨一下,怎么在连麦的江湖里沉淀出自己的IP,迎接流量的洗礼。

      开场第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连麦的主要功能是拉新还是促活?

荣获“2021年度微博最具影响力连麦大V”

      我实际的操作经验下来,这是一款用促活带动拉新的产品,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我过去在微博的定位是主持人,很多人是奔着嘉宾和话题来的,我的人设就是没有感情的提问机器,以致于虽然我很早就过了200万关注,但是活跃度并不算高。

      最开始的几场连麦,虽然动辄3、4个小时起,真的是体力活,但也因为时间,我和直播间里的观众有了深度的情感交流,她们会在留言区刷“让斯斯讲,想听斯斯说”,还会把我的直播间分享出去。

      慢慢我发现,不得了,有固定观众了,好多人我看一眼账号就知道,是自己人,昨天来过,今天还在。

      体现在数据上,我单场连麦平均涨粉大概是3000多,均阅读能翻3-5倍,看起来这个数据很正常。

      但你要知道,这些都是在直播间里听你说过话,喜欢你的人,是你的“价值观粉”,她们能够陪伴你的时间是很长的,甚至未来你如果变现,她们也是最相信你的一批人。

      我是拍视频出身的,为什么我要做长视频?

      因为“时间”是很重要的考量标准,我们说一个IP的价值几何,就看两点,谁为你花钱,谁为你花时间,花多少时间?

      短视频是很难沉淀价值的,因为很多短视频平台的机制是选妃逻辑,它不在意账号背后的人是谁,能让我爽一下最重要。

      但连麦不一样,它的机制让大家最终回归到人身上。

      我们看现在的内容,从文字到视频再到直播的进化,是什么在进化?

      是信任感,直播是真实的人+临场反应,文字可以春秋笔法,视频可以剪辑,但直播是用持续的互动做内容输出,不但你要表达,观众还可以直接上麦跟你对话,它特别有利于真实人设的IP走出来。

      第二点我想说,如果你已经试水过连麦这种形式了,觉得不错,想搞大,那么接下来你一定要做栏目化的更新。

      什么意思?

      我在18年开始创业做了《闪光少女》的系列,计划是拍100期,3年差不多拍了40个女性人物,很多人都在追更我这个系列,后来到了连麦,我立刻做了《闪光创业家》,把我线下的采访间搬到了线上,一周就可以出两期。

      连麦作为生产工具,有它的优势,因为你可以自己播,也可以找嘉宾,连麦粉丝,每个过程都是正反馈,实际降低了你创作的门槛。

      为什么我要做采访,大家都搞IP对吧,你自己输出内容,最多1年肯定会疲,没选题了拍不动了,很难坚持更新。

      但采访是内容共创,你至少有一个栏目的由头去邀请嘉宾,大白话,你还可以蹭嘉宾的流量,因为现在连麦的机制,上麦的都会自动转发,产品经理不要打我,我真心觉得这个功能很好。

      我第二期采的是新榜的创始人徐达内,他特别圈粉,两个小时都在跟我聊,他墓碑上最后要写什么标签,留言一直在刷哈哈哈哈。

我和徐达内老师的两场直播连麦

      连麦天然的适合对谈,简直是为我而生的产品,一个是我线下的采访,一次拍就7个小时。

      所以日常连麦3-4个小时,我是很轻松的,然后拍完到播出,过去我的制作周期至少一个月,但连麦就是直接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栏目化是很好的输出确定性的方式,让观众对你有期待,也让你的内容不是零敲碎打的被看见,系列感很重要,它能让你IP的价值和影响力最终沉下来。

      最后,我想谈谈创作,在内容行业待过的朋友都知道,我们生产内容,写东西,拍东西,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试错过程,你并不能天然地知道某一条内容它就一定能火。

      如果你真的想用连麦提炼内容,进化出IP的话,就一定要做回放精简,名场面或者是金句,剪出来做二次分发。

      我有一期连麦,跟朱文轶老师聊故事创作,很多人都以为他就是个在微博卖货的,后来才发现他曾经是三联的资深主笔,中国最好的调查记者,他在那次连麦里就讲了他职业生涯中的大案要案。

      我不是专业主持人出身,但我的采访训练做了三年,还是容易做人物的挖掘工作的,也能给嘉宾深度的反馈。

      所以很多人说,在我直播间,好像不知道为什么就把心里话讲出来了,其实非常简单,你真的在用心倾听,很多人是知道的,是有表达欲的。

      一旦你有了好的“内容”,就一定要进行二次的传播和分发。

      那场连麦结束之后,我做了一版万字的文字稿,数据非常好,大家催完逐字稿催音频,我又剪了一期播客,你会发现原来连麦也可以做深度内容,而参与过的观众会自发地帮你传播,她们在用这种方式鼓励你。

      我跟花总和阑夕连麦的那一场,我们就在说,今天做内容,跟你第100天做内容是一样的,困难会一直在。

      我们要不断地从数据、观感上去看,这个片段为什么能火,然后慢慢去做延伸,慢慢把它变成自己的优势。

      连麦只做一场两场,很难火,关键是要持续做,有积累,才会最终形成你的品牌。

      看了下时间差不多了,最后跟大家讲个真事儿,我们连麦小分队有一个自己的小群,我除了主持自己的栏目外,也经常去别的情感电台务工。

      就在我写这篇演讲大纲的晚上,气垫往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说:

      “你们还记得上次那个连麦的女孩么,问咱们能不能跟同事弟弟发展成男女朋友的那个,女孩主动表白,现在俩人在一起了!”

      我们特别高兴,真的。

      刚创业的时候,我有很多宏大叙事,“梦想改变世界”,都有,但时间长了,其实你不知道,到底改变谁了?

      我在内容行业第7年了,还是会为“通过连麦,让一个女孩多了一点现实里的勇气”这样的小事感到开心。

      就像我以前不喜欢直播,因为每半个小时都要打断一次对话,告诉屏幕外的人,我们要开始抽奖了,321,所有人都觉得观众冲着这个来的。

      真的是这样吗?

      咱们老说做IP,到底什么是IP?我觉得它不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过程,你用你的内容,你的表达,不断穿过屏幕去触摸人心,一次一次,重复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是穿越隧道,你老是不知道,光明什么时候会来,到底还来不来?​

      在今天这个时代,这个语境下,没有多少产品多少平台愿意陪你慢慢来,愿意鼓励你沉淀价值,做深度的输出,大家都希望加速这个过程,希望用算法找到最短路径。

      直播连麦是我发现的新大陆,在这里人还很少,它鼓励你用时间换人心,鼓励你看见眼前这个观众,看见她的困惑,给她反馈和陪伴,我想这是给每一个内容型创作者的礼物,也是给每一个未来能够长大的IP的红利。

      就感谢微博吧,欢迎大家来到这片新大陆,我是斯斯,期待下次可以跟你连麦。

- End -

      欢迎留言告诉我

      你愿意尝试微博连麦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