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专访《不虚此行》导演刘伽茵:尽可能活出自己,就是不虚此行。
淘票票2023-09-14 投诉
阅读数:90983

​​随着电影《不虚此行》的上映,主创团队迎来了密集的宣发期。“人这一生怎样才算不虚此行?”刘伽茵导演几乎每天都要回答这个问题。在开始正式路演前,主创们带着作品回到北京电影学院放映,映后刘伽茵导演坐在标准放映厅的舞台上面向自己的学生,再一次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尽可能地活出自己,活着和活出自己,同学们这是不一样的。”

 

《不虚此行》的故事并不复杂,由胡歌饰演的闻善是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改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了温暖。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也一直在平衡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中寻找着答案。影片在尚未正式上映前,就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对于导演刘伽茵和主演胡歌而言,这不仅是主流奖项的认可,更是一次让闻善走向大众的机会。

 

得知能够有幸采访到刘伽茵导演时,小北正在某个城郊的山中休假。伴随着夏末的蝉鸣声,在静谧的午后我们和刘伽茵导演聊起了关于《不虚此行》的故事。

 

 

闻善&小尹,胡歌&吴磊,他们缺一不可

 

除了编剧和导演的身份外,刘伽茵还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老师。自199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后,她的生活和工作就一直在和剧本创作打交道。许多创作者习惯在写故事前去做一些田野调查,以确保故事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刘伽茵更倾向于把身边的故事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观察日记”。所以在《不虚此行》的故事里没有太多“人物样本”,他们更多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人物。“因为我是一个非常认真生活的人,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观察到的是我身边的人。”刘伽茵导演谈起《不虚此行》的创作契机是源于一次殡仪馆采风,就像电影开场闻善坐在树底下一样,她那时候也坐在殡仪馆外面的椅子上思考,一个写悼词的人出现在她的想象中,这是闻善的雏形。

 

谈到闻善的扮演者胡歌,刘伽茵导演说有时甚至有些“嫉妒”他,明明自己才是角色的创作者,但很多时候胡歌却比她更加了解闻善。刘伽茵坦言在创作剧本的过程当中,闻善一直在背对着她。“我对他非常熟悉,我也了解他的性格,但我一直看不到他的脸”。直到剧本辗转到了胡歌手里,身型微微驼背、总是背着破旧书包的闻善才清楚地站在了她面前。“如果这个故事有一张脸,那就是胡歌的脸。”闻善这个角色身上也投射了很多刘伽茵自己的影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辞,选择用文字来与他人产生连结。虽然已经入行二十多年,但她常常觉得当编剧是一个非常被动的工作,电影里闻善的处境,也是包含刘伽茵在内的每个创作者都会遇到的创作困境。“编剧是一个非常被动的职业,大家时常写不了自己想写的故事,在项目与项目之间反复修改、推翻、归零、重来。”

 

和自己创作的角色对话,时常发生在创作者脑海里。“闻善对于我,就有点像小尹对于闻善。我在写这个角色的时候,闻善就经常出现在我的房间里。TA最开始出现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名字,就像一个‘难题’,‘难题’很难有一个具体的名字。”如何将这样的画面做出具体的视觉化呈现?谁能来饰演小尹?胡歌在之前的采访中直言除了吴磊,大家都想不到还有谁适合演小尹。刘伽茵也表示认可:“小尹这个角色只能是吴磊来演,闻善更多时候呈现出的是沉默寡言的一面,小尹是更年轻、更理想化也更加幽默耿直的一面。他们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胡歌和吴磊来诠释这两个角色是最合适的选择,“胡歌和吴磊缺一不可”。

 

 

“闻善”是一个形容词,独属于充满i人气质的剧组

 

影视行业是一个e人含量极高的行业,很多时候需要非常擅长自我推销和社交,对于i人而言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而《不虚此行》的剧组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我们整个剧组的人并不多,但i人特别多。在片场拍摄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安静,我们也不需要大声呼喊或是走来走去。”摄影指导周文操和导演是非常好的朋友,性格也非常相似。在片场两人永远是低声讨论,安静做决定。“我们都非常闻善,像闻善一样拍完了这部电影”。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拿奖之后,没有想象中热闹的庆祝派对,在场的主创就是聚在一起简单安静地吃了个饭。刘伽茵形容这个饭局的氛围:“闻善在我们剧组是一个形容词,我们拍摄这个故事的方式、庆祝的方式都非常闻善。能拿奖当然非常开心,但我们不会表现得太激烈。”

 

 

 

 

老师和导演,这两个职业的属性并不完全适合i人。被问起当老师会不会更加舒适时,刘伽茵否认了这个刻板印象:“我虽然当了很多年老师,但我觉得这个身份并不轻松。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出现,他们永远年轻,会一直带来新的认知、新的问题以及对世界新的好奇心。而我年纪渐长,要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学的这些年,刘伽茵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文学系的学生毕业后不见得都会成为编剧,有的甚至已经选择不再继续写,或者彻底转行。“作为编剧,没有办法去克服创作困境,瓶颈和困境是常态。我可能无法给大家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当我的学生们遇到类似的创作困境时,我会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重逢与告别,死亡与新生

 

这些年国内讲述死亡的影视作品并不少,对于观众而言故事看得越多,对死亡的了解也更多。与之相比,《不虚此行》的出发点并不一样,它选择倾听死者的故事和生者的思念。《不虚此行》里闻善通过一个个“客户”的故事,去试着解开自己的人生难题。

 

闻善的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位客户是由黄磊饰演的王先生,他找到闻善想让他帮自己的父亲写一份悼词。疲于工作养家糊口的中年人王先生总是忙于工作,和父亲的关系并不亲密。黄磊在生活中也是一位父亲,他非常快就进入了这个角色。闻善去王先生家收集关于他父亲的信息,刘伽茵回忆拍摄这场戏时黄磊加入了一些细节:“黄磊老师自己设计了一个细节,他手里拿着两个手机,总是来回切换。就算是在和闻善讲话的时候,也没有放下手中的手机。王先生的父亲年轻时可能也是这样,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和家人的关系。在王先生的身上,他也有了自己父亲的影子。但他又和自己的父亲不一样,可能通过这件事情,他能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也许未来王先生会花更多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我希望是这样的。”

 

 

方阿姨对刘伽茵导演来说是个特别的角色,在写作中她时常会想起一位曾经的同事、朋友。刘伽茵导演特意在自己的微博写到:“方阿姨天性中的刚强和乐观,是我所认识和尊重的中国女性的特征。在看到生命的终点后,她更加强烈地活出了自己。对闻善和我来说,认识和倾听方阿姨这样的人,是恩赐。”出于隐私的原因,关于方阿姨原型的故事刘伽茵导演讲得并不多。“她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人,在《不虚此行》每个关键节点,我都会写信告诉这位前辈,这不是某种仪式感,而是一种交流与对话,也是思念的延续。”

 

 

电影里大部分时候讲述的是人与人的故事,但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剧组和猫咪也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的片尾彩蛋里,胡歌更是扛起摄影机记录下了猫咪生产的奇妙时刻。聊起这只猫,刘伽茵导演回忆到:“去闻善家勘景的时候,我们还没进屋就看到了它,它比较e,完全不认生。我们剧组有很多猫奴,我和胡歌都养猫,自然对它很喜欢,几乎全组的人都会投喂她。后来几乎每天拍摄它都在,偶尔也会入画。中间有一段时间我们去拍摄其他的景,很久没有见过这只猫咪。等到快要杀青的时候,我们又辗转回到闻善家,进门的时候发现它选择了闻善的家作为自己生产的地方。我们都很感动,那一刻感觉很奇妙,所以闻善决定自己扛着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刻。这只猫咪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归宿,也比拍戏时胖了。”虽然电影一直在讲死亡和告别,但结尾的猫咪却让所有人感受到了新生的喜悦。

 

 

《不虚此行》的海报上写着“久久陪伴,久久不忘”,就像许许多多重逢与告别的故事一样,只要不遗忘,你所思念的人就不会真正离开。所有表达爱的举动都应该趁早,为道别而流的眼泪,别怕人知道。​​​​

推荐阅读

快速开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转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