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漫游——我的2023年度书单

微博 2023年12月19日

      今年的阅读量不大,而且不够系统,年初列的书单,只完成了一半左右,推荐其中这10本我最喜欢

      ​​四十岁,就像一座躲避不开的冰山,即将撞上小小的我。

      尽管内心深处还感觉自己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但今年终于还是感受到了如影随形的中年生活。腰肌劳损,坐不住、跑不动,坚持了三年的身材管理失败,与小懒老师的直播读书节目暂停,写作计划也已搁浅……

      唯有食量还是一如既往优秀。

      我一方面觉得,自己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不能让躺着玩手机的舒适区毁了自己。另一方面又在想,我的生命已经进入了下半场,还能活几年都不好说,万一明天就死,却还没有享受过,岂不是很亏。于是一次次陷入纠结和无意义的彷徨。

      最开心的是,今年去了很多城市,两次去重庆,两次去成都,一次去西安,一次去郑州,看了熊猫兵马俑大雁塔洪崖洞和商都,见了许多个想见的人,还吃遍了各地的美食。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去几个新城市,最好还有人报销路费。

      今年去成都的两次,都跟科幻有关,一次是参加银河奖颁奖典礼,另一次是世界科幻大会,见证了雨果奖颁奖典礼,也算圆了我人生中的一大梦想。为了补课,我还读了大量的科幻小说、评论与相关著作,同时,很多位书鱼的作者在科幻界崭露头角,所以对我自己来说,这称得上是一个科幻之年。

      今年的阅读量不大,而且不够系统,年初列的书单,只完成了一半左右,推荐其中这10本我最喜欢的书。

      1、《麒麟》by周游

      ​

      ​

      这是一部类似于《儒林外史》或者《金瓶梅》的古代世情小说,虽然确实有一条暗藏的悬疑主线,但作者用意似乎并不在于此。而是借着“八字驭人法”这个活扣,引出一个个人物。

      用类似于说评书的讲法,描绘出一幅清代乾隆后期的“千里江山图”,一幅人人都有病的末世前夕景象。上到皇帝、王公大臣,下到官僚、平民百姓,破落乡绅、流氓地痞、说书先生、木匠、寡妇、土匪、西方传教士,人人都有执念,人人都有肚肠,各色人等熙熙攘攘,在三棵柳村这个大舞台上次第登场,演出了一场场悲剧、喜剧、闹剧、滑稽剧。

      小说带有古典小说的神韵,从平民百姓的视角去看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不但没有多少尊敬,而是把他们扒拉到了比自己还低的道德洼地中。对帝王将相骨子里的不信任,就是书中“八字驭人术”的来源。虽然这些邪术对皇帝不一定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有人信,就会有千百万老百姓因此受苦。因为他们有这种把天下当自己家,把天下人当自己牲口的自信,也因为他们有这种合法伤害每一个人的权力。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秦制两千年》要探讨的话题。

      2、《如雪如山》by张天翼

      ​

      ​

      对女性困境、痛苦以及隐秘情绪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和极为深刻的洞察,每一笔都像锋利的刀子,刺在人的心口上。以至于读完一篇需要停下来喘口气。作为男性,我也再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女性眼里的世界,和我看到的并不相同。

      书中七个短篇故事,应该是按照女性成长的时间线排列的:情窦初开与幻灭,与妈妈分离,遇见世界的美妙斑斓,婚姻与性,生育,中年品嚼遗憾,衰老并与世无争。很妙的是,第七篇中两个家庭构成互文的同时,衰老的“周老师”与幼小的“球球”又形成回环,生生不息。

      每一个故事中都有个叫“lili”的女人,她们并不都是生活的主角,但我们可以把她们当成同一个人,从青春年少充满幻想到与整个世界告别,作者并没有直白控诉社会多么不公,男人多么可耻,而是用清晰又深刻的笔法,把一个个“lili”人生中那些重要的时刻勾画出来,让人感同身受。

      很喜欢“雪山”这个比喻。

      “女性可如雪之柔软,被人随意掬起嬉戏,捏成雪球,撮成雪人,也可如山之坚韧刚强,不动摇不转移。”

      3、《巴别塔》by匡灵秀

      ​

      ​

      封面上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本书主旨:“语言即魔法,翻译即背叛”。

      作者虚构了一个和我们几乎相同的平行世界,19世纪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正大踏步进入工业时代,并在全世界疯狂扩张,掠夺资源。只有一点区别,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是蒸汽机,而是“刻银术”——一种由语言操控的巫术。

      人们可以用刻银术纺织毛线、驱动车辆、建造房屋……多姿多彩的现代世界,处处暗藏着刻银术的影响,它成了这个世界技术进步的本源——同时也是万恶之源。

      白银是资源,语言也是资源。

      主角罗宾原本是广州的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儿,被一位英国绅士发现并带到了伦敦,习得语言学常识后,又进入了神圣的牛津大学。在那里,他见识到了这个世界的核心——巴别塔。然而一次意外中,他认识了另一个从中国来的孩子,也看到了辉煌壮丽的巴别塔内,埋藏的真相……

      4、《来自新世界》by贵志祐介

      ​

      ​

      虽然是老书,但我今年才读到。这是一本充满悬疑色彩的科幻小说,故事几度反转,让人目不暇接,读到最后,更是让人仿佛受到了一场关于历史和哲学的洗礼,久久难以从悲悯和虚无感中走出来。

      作者从一个前提“如果人类拥有了超能力”出发,通过逻辑推演,构建出了一个与我们现实社会完全不同,但又十分合理,充满生活细节的未来社会图景。比如鼓励同性恋、管控异性恋的法则,初见时只觉得好笑,但读懂了它的原因之后,只觉得一片悲凉。特别是关于青少年的部分设定,让人在发现真相之后,和主角一样毛骨悚然,仿若生活在一个毛刺狰狞的巨兽身上,却一直认为巨兽是在保护着自己。

      在故事的结尾处,小说迎来了最大的高潮,也是最大的反转。原来主角一直坚持的正义,从另一个视角看来是最大的残暴,而主角眼里的杀戮和反叛,从另一个视角看来,才是正义的怒吼。

      5、《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by杨苡、余斌

      ​

      ​

      杨苡老人家的讲述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不管是自己家族和亲人的故事,还是她自己成长、求学、结婚的经历,都有非常多有意思的细节,让人仿佛跟在她身后,经历了一遍世事沧桑。

      她不但记忆力惊人地好,而且毫无顾忌,什么隐私都敢讲出来,而且她从不卖弄自己的学问和成就,专讲各式各样的八卦。这种完全不拿读者当外人、毫无保留的真诚,是本书最动人的地方。

      她讲在西南联大上课,喜欢口齿流利、长相儒雅的老师,讲和男生的通信交往就像如今的网友,讲起那些慢慢断了音讯的好友,生动有趣,让人仿佛看到一个个青葱年少的身影,就好像她身体里住着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

      她的人生从结婚生子分成两段,结婚之前她虽然也内向,也自卑,也吃过苦,但整体还是阳光明媚的,是快乐的;然而从结婚以后,她就陷入逃不开的梦魇中,处处都不顺意。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她很嫌弃丈夫赵瑞蕻,对自己轻率地结婚非常后悔,对婚后的生活难以忍受。但是他们又这么凑合着,一起过了半个世纪。

      就如《红楼梦》中那句词:“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6、《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by林小英

      ​

      ​

      作者以经济发达省份的P县县中与河北省某县北沙湾小学为重点考察对象,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县域教育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基本的制度仍然只是小修小补,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刻,所以作者试图分析县域教育的困局,并找出一个出路。

      我从村小学、乡镇初中到县高中一路读下来,对作者笔下的县域教育生态既熟悉又不太熟悉。熟悉的部分在于,农村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放任自流、乡村教师们的勤恳质朴等,但我高中毕业已经二十多年,县域教育生态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好几百人的村小,经过撤并之后,也还是奄奄一息,大多数农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剩下零星几个都是贫弱交加的孩子。农村特岗教师陪着几个总是不得要领孩子,既生活贫乏,又缺乏成就感。而到了中学,学习成绩好的尖子都被省里类似衡水中学那样的“超级中学”掐走,教师们只能机械地在高考指挥棒之下起舞,很难获得荣誉感。尤其是近几年,教师们的负担也太重了,除了教学之外,还有很多很多额外任务,让人喘不过气。

      这是一本很真诚、很质朴的书,说的是人话,办的是实事。也是一本现实,很沉重的书,我从中读出了田园将芜的悲凉。

      7、《文学批评入门》by汤拥华

      ​

      ​

      作为一名“野生”的文学评论者,我有清晰流畅的表达能力,有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品味,又愿意持续不断地无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但就像所有野路子的江湖好汉一样,我缺少一个理论体系,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去。这样会导致,我经常在重新发明轮子——突然有一个想法和灵感,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早就被前人说过了。

      在我想要好好花点时间,学习一下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时,有幸遇到了这本《文学批评入门》,读得如痴如醉。不敢说这是什么神书,但它真的非常适合我这种文学批评初学者,讲人话,能看懂,结合现实,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很少有哪本书让我产生这样强烈的认同感。作者既温柔又很坚定,读书很多又能融会贯通,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仅仅落在纸上,就可以想见作者的人格魅力,给我指出了一条可以照着去做的路线图,上一次读到类似的书还是《这样写出好故事》。 ​​​​​

      8、《红尘万丈》by铁鱼

      ​

      ​

      其实我第一次见到铁鱼,还是今年年初,但却感觉认识了好久,大概这就是一见如故。

      我是从铁鱼发在微博上的文字认识他的,他喜欢写天南地北平常人的吃食,喜欢写红尘中的凡人。他写自己少年时的倔强,写自己一起长大的伙伴,写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写惊艳了时光的初恋,写家乡的人情冷暖,写每段人生中,那些对自己掏心掏肺的人。每每都能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虽然他老说自己“没文化”,但读过铁鱼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内功很深厚,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只用一两句简单的感受,就能让人嘴角流下馋馋的眼泪。

      这本书是铁鱼微博文章和诗歌的合集,全书没有目录也没有章节,是故意这么设计的,据他自己说,整本书都是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尽了他自己的半生。

      9、《中国科幻口述史》by杨枫

      ​

      ​

      对科幻而言,我是不折不扣的圈外人。但我从20多年前开始,就是一个科幻读者,眼看着中国科幻一路走来,感慨良多。

      这几十年来,中国科幻人实在太不容易了,从被打压、被忽视的小众文化,历尽艰辛坚持走到现在,终于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好时代。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不止一位科幻前辈都说,万万没想到科幻能像今天这样受人关注。

      《中国科幻口述史》总共三册,分批次采访了那些为中国科幻默默耕耘了一辈子的作家、编辑、译者、活动组织者等,让他们讲出自己与中国科幻之间的故事。口述史的特点就是极为真诚、鲜活。老一辈科幻人讲述中国筚路蓝缕、开拓新世界的历程,朴实真挚,令人神往。从中我们能听到那些从当年一步步走过来的老前辈们的回忆,也能深刻体会到他们对科幻的爱。

      其中感触最深的还是姚海军老师的经历,80年代他还是深山里的伐木工,全凭一腔热爱自己创办了《星云》杂志,成为全国科幻迷的“联络人”。后来在《科幻世界》杂志社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又殚精竭虑一步一步把中国科幻推向前进。

      以后当我觉得人生坎坷时,就会想起他们,不管我们身在哪里,都要记得仰望星空。

      10、《于是一片光明:1543—1957人类科学探索四百年》by汪有

      ​

      ​

      以前读过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非常喜欢,但它写的只是量子物理史话,此后我一直想找类似风格,但又囊括所有门类科学史的著作,始终没能如愿。直到今年汪有的这本新书,才让我找到些许感觉。

      因为汪有的微博内容多半都是插科打诨,不大正经,所以我翻开本书之前,以为它是幽默风趣那一挂,但读下来却发现意外地严肃认真。他做了大量细致的考据,对诸如伽利略比萨斜塔扔铅球、牛顿苹果树下悟道、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我们从小到大听闻的科学史段子,都有真伪辨别,可信性很高。

      文风我也很喜欢,几乎每一句话都简洁生动、信息量大,没有一句拖沓冗余,能看出作者下了很大功夫去炼字。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讲得流畅丝滑,整体读下来,又有大时代遽然而至的感觉,真是不可多得的阅读享受。

      汪有老师还提供了一个写作的好办法,每天只写300字,不多写,但是一定要让自己非常喜欢、非常满意才行,这样日积月累,多年以后就能攒出一本自己满意的著作。这本书据说他写了十年,如果你也有想写的东西,也可以学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