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zhihu.com提供.
切换模式

被外地人称为“东北人”是哪些地区?为什么较少说“华南人”,“中南人”、“东南人”,“江南人”?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鸡西市、佳木斯、鹤岗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黑河市、 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2、辽宁省 沈…
关注者
354
被浏览
521,097

97个回答

叶思泰
共产主义和舒畅女神是人类的希望

前面的几位答主说的已经很详细了,我这里还补充一条理由,近代以来,东北的行政区划变化实在太频繁了。


我姥爷刚出生的时候,是“大满洲国”三江省人,但是家里的长辈教育他,咱是中国吉林省人。

小鬼子被赶跑了,我姥爷变成了合江省人,随后解放军来了,我姥爷参了军,这时候他又变成了松江省人。

我姥爷跟着部队,一直打过长江,之后在河南省呆了一小段时间,接着去了朝鲜,回来的时候知道家里这里变成黑龙江省了。


吉林省、三江省、合江省、松江省、黑龙江省,从1938年到1953年,不到20年的时间。


还是当东北人简单点儿。

王戈
我蛮夷也

一个哈尔滨和一个长春人到了沈阳,穿着大棉袄大棉裤,踏着积雪,走进小饭馆来两盘酸菜馅饺子,听着邻桌那俩大哥在那热火的侃大山,不时的还唱几句二人转,这跟在自己家里有啥区别?

从几个方面来说吧,

语言:

往上推几代纯本地人相对非常少,可以说东北是移民比较年轻的移民地区,而无论哪里人到了东北,必然会改变其自己的语言去融入这个新社会。不说点都听得懂的官话无法交流啊,就算不会也要往官话那靠啊,导致下一代,下下代慢慢的就接近官话了。再加上很多满语(吉林,牡丹江,哈尔滨,嘎哈呢太多了。。),融合了一些俄语(喂得罗,大列吧),和日语等就有了今天东北话的雏形。(辽宁很多地方差别很大)

语言基本统一了,再说饮食,那时候的东北,冬天种不了地,没什么吃的,就靠秋天的存货了,白菜土豆子萝卜大酱咸菜疙瘩,酸菜,干豆角丝,茄子干什么的,慢慢的就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共性。东北人口重能吃咸是祖宗吃咸菜大酱太多了的原因。

再说性格,最初到东北的汉人,要么是被流放的,要么是逃难的,要么是被迫移民过来的,最初那么多人到了这个地方,肯定和本地人有冲突啊,哪里人都是欺生排外的,但是人善被人欺,所以就要彪悍一点,勇猛一点,才能活下去,才能活的好,所以导致了东北彪悍的民风。但是这民风形成之后,再来那么多人反而都能和睦相处了,因为大家都彪悍,轻易不互相欺负,就如同核武器制约世界和平一般了吧。

再说慵懒的习惯,那个年代,科技落后,又不流行外出打工,东北种田一年一熟,冬天大雪覆盖,又不能搞建设,所以冬天基本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家里猫冬,喝点小酒,抽个烟袋。胳膊插在脑袖子里满村瞎逛。-----这不就是典型的好吃懒做的形象嘛?但是结合那个年代,不这样能干啥?没事堆雪人搞艺术?不过对比南方人精明肯干能吃苦,东北人相对懒是没的说了。

再说说娘不疼爹不爱的尴尬地位,现在的东北三省包括内蒙东五盟地区,虽然行政上划分了四个省,但是有着共同的经历,所以对于东北这个词归属感更强,东北是满清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以一个整体来的,共同经历过孙中山的不承认东北地区,共同经历着张氏父子的执政,共同沦陷为日控伪满洲国。。。哪怕到了近代,为了讨好苏联红军,运向苏联成火车皮的基础工业设施,拿不掉的都砸毁。即使这样,作为建国初经济最强的地区,依然为了大局源源不断的向各地输出资源,粮食,木材,能源,技术人才。。。几十年后,当国家说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候,我有种想哭的感觉。

所以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有相似的性格习惯,有大同小异的饮食文化。有共同经历过的那些喜悲,怎能不亲切?

所以东北人对东北,东北人些词的有共同认同感。且这种认同感要大于XX省,XX省人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