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zhuanlan.zhihu.com提供.

2021年度食品安全事故盘点

如何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似乎已成为当下最棘手的问题,2021年,塌方的除了明星爱豆,还有一系列家大业大的餐饮连锁品牌,那些你曾经深信不疑的、时常光顾的品牌“塌房”了吗?

一、食安问题无孔不入



2021年10月,北京市、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对连锁餐厅、“网红”餐厅、美食城等餐饮企业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检查,发现部分连锁餐饮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华莱士”被曝“问题门店”数量最多。除华莱士被曝光外,杨国福麻辣烫、呷哺呷哺分列“问题榜”的第二和第三位。此外,张亮麻辣烫、蜜雪冰城、味多美、老家肉饼、奈雪的茶等消费者熟悉的品牌及近期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的“网红品牌”也因种种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

二、过期食材是食安事件的主要成因



2021年10月20日下午,自媒体博主@内幕纠察局发布麦当劳某门店相关暗访视频,发现过期食材继续使用等问题,引发众多媒体和舆论对事件的关注。


2021年11月1日,海底捞上海一门店因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被罚2万元。处罚文书显示,执法人员在现场抽查时,在厨房配菜区的出菜机中查见1盒过期“捞派豆花”,上述过期食品未标明不再使用。海底捞豆花过期被罚一事一经曝光,迅速引爆舆论,话题#海底捞豆花过期被罚2万#随即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达到2.7亿。

三、食安事故产生原因复杂多样



2021年11月25日,有电视台报道,河南新乡市封丘县一中学30多名学生吃过营养餐后集体呕吐。面对记者采访,该校校长痛哭表示换不动送餐公司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也引发网友对此事的极大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26日,涉事供餐企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企业已于11月23日报警,正在等待调查结果。同时,该企业已暂停对事发中学供餐,对其他学校供餐则如常。很快,检测结果就出来了。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学生出现餐后呕吐、腹泻,是食源性疾病,也就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经检测,这家公司的大米和面条菌群超标,不过当天中午的饭菜还没有检验完毕,所以不能确定究竟是哪种食物致使学生们呕吐腹泻。

四、食安质量与价格不一定成正比



2021年8月2日,新华社记者卧底奈雪位于北京的两家门店,发现店内存在诸多卫生问题——第一,蟑螂“不用管”,处理欠规范;第二,腐烂水果继续用,产品标签随意换;第三,手套不戴,抹布不洗;第四,日常卫生很随意,检查一来就重视。


9月15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餐饮业食品安全大检查中发现,两家奈雪的茶存在问题,分别是未按规定制定、实施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且未按照规定恢复生产经营设施。


作为杯均价格超过20元的高端茶饮品牌,奈雪的“翻车”再次唤醒了公众对高价不等于高质的隐忧。

五、细节也能出问题



2021年8月29日,一名消费者在喜茶购买了两款饮料,其中一款为瓶装的双炸杨桃柚柑。然而消费者在喝下该款饮品后,顿感不适,当天便前往医院进行洗胃处理。原来,店员递给她的这瓶饮料竟然是放在展示柜上的仿真样品。


之后,消费者向警方报案,食药监局介入调查,喜茶发布道歉声明,表示愿意配合陈女士及市场监管主管部门将陈列道具样品,送往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他们愿意承担陈女士当前及以后的一切相关医疗费用,并且希望以最大诚意对陈女士进行补偿以表达他们的歉意。

六、茶饮类企业高发



以2021年为例,蜜雪冰城旗下加盟门店就多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门店分布在河南郑州、陕西西安、江西奉新县、江苏连云港、福建福州及北京等。涉及范围之广且频率之高,也让部分消费者担忧该公司对食品安全的管控问题。


2021年7月,福建福州市监局在网络外卖餐饮店百日专项整治行动中,也随机抽检了7家网红奶茶店,检查结果显示,有5家知名品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包括奈雪的茶、古茗、一点点、益禾堂、蜜雪冰城等。


2021年8月19日,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专门组织开展了针对“网红”饮品的专项抽检,执法人员检查了广州市环市路商圈的“奈雪的茶”、“喜茶”、“溜六六”等3家“网红”饮品店。经查发现上述3家“网红”饮品店主要存在开封后的预包装食品保存不当,水池、冰箱、冰粒机等标识不够规范等问题。


外卖市场带动茶饮行业飞速发展,触碰餐饮业红线却频频“助力”茶饮企业登上热搜。过往经验显示,茶饮企业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客流和营收等业绩数据,同时也会影响到二级市场股价乃至标的评级。

七、食品掺假、食安欺诈几时休?



2021年12月,《中国食品报》记者与河南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曝光了某低价水饺生产企业使用鸡脖泥、槽头肉等垃圾肉入馅降低原材料价格的问题。


食品链的局部仍存在着“掺杂使假”现象,侵犯了消费者利益,破坏了行业健康发展。有关部门是否应考虑将食品监管由“终端”仅看产品检测报告,向生产前端移动,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规范速冻水饺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八、高标准+重绩效=难落实



2021年12月13 日,《新京报》记者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此前,星巴克一直自我标榜,“以行业最高标准为基础,制定并严格执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准。”与此同时,星巴克虽然实行更为先进的经营模式,但对于门店的营业额和利润率,也有着严格的考核。


“行业最高标准”的坍塌,部分业内人士将之归咎于“害群之马”恐怕难以服众。

九、跨省代购引发食安质疑



2021年7月,网红茶饮茶颜悦色跨省代购现象引发关注。有专门代购茶颜悦色奶茶的代购商从长沙通过外卖平台购买奶茶,然后乘坐高铁返回杭州,客人通过闪送取货。


跨城代购从购买环节到运输环节,尤其跨城代购通常经过好几个小时的长时间运输,过程中发生什么很难预估,存在极大的食安风险。

十、餐饮企业反复暴雷



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全市餐饮业大检查情况通报》,自今年8月30日到12月13日,因为安全问题北京地区华莱士餐厅共计被通报24次...


今年10月1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近期北京市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企业名单,华莱士以17家问题门店位列榜首。


陷入“记者卧底——撰文曝光——舆论关注——监管介入——企业道歉”可见循环的餐饮企业,未来还将面临更严格的管控。

文章素材来源:《人民日报》、《新京报》、《观察者网》、《澎湃新闻》、《中国食品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侵删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核实后协商处理或删除

• end •

编辑于 2021-12-27 09:20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