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名言无名氏经典语录 共收录无名氏的名言29条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无名氏《杂诗》。这两句大意是:有花该折时就尽管去折,不要等待无花时再击攀折空树枝。唐·无名氏的这首《杂诗》又名《金缕衣》。原诗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抒发了莫负好时光的及时行乐的思想。此二句先从正面说:“有花堪折直须拆”,再从反面说莫要待到无花时再后悔,两句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感,节奏短促、峻急,感情热烈、奔放,读起来使人感到回肠荡气。可用以抒发“莫负好时光”的思想,也可借以抒发抓紧时机争取幸福的思想。
《杂诗》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无名氏名言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路程遥远,才能考验出马的脚力大小;日子久了,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地好坏。现在常用~表示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能根据一时一事的表现,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也可用以说明交友要谨慎。
《争报恩》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不测:无法意料。旦夕:早晚,意为很短的时间。这两句大意是:无气有无法意料的风云,人生也会有突然降临的祸福。天气风云难测,人生祸福难料,两句以“不测风云”喻“旦夕祸福”,既恰当又自然。多用于感叹灾祸的突然和难料,也用于提醒人们在平安时要注意预防灾祸。
《合同文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这两句大意是:宁可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常有一些事情(通常指坏事)是有是无,令人捉摸不准;为了慎重起见。必须立足于“有”,以便作好准备,防止意外,否则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损害。这两句多用于表达人对可能发生的坏事应立足于主动防备的慎重思想。
《盆儿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这几句大意是:行善做好事的,终究会得到好的报答,作恶做坏事的,到头来终会有坏的报应;当时未报,不等于不报,而是时间早晚而已,时辰一到,终当有报。这几句已成人们的口头熟语,使用率很高。看起来似乎在宣扬因果报应,事实上它确实概括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具有劝善戒恶的作用,人们应当引为鉴戒。现多引以说明干坏事、作恶的人,不要光看一时得意,到头来终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明代施耐庵《水浒传》和高则诚《琵琶记》中都有:“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速与来迟”的话,与~几句意思相同。
《来生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无名氏经典语录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相:观察,看。斗:指酒斗。这两句大意是:不可用人的相貌去衡量人,不能用盛酒的酒斗去测量大海的水。现在常甩~表明不可以貌取人。一个人其貌不扬,而当人们获悉此人卓有成就,是不同凡响的人物时,也常用~表示赞叹和出乎意外。
《小尉迟》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奄:忽然。飙(biāo标)尘:被狂风卷起的尘土。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匆匆,稍纵即逝,像被狂风卷起的尘土一般。此条感叹人生短促与无常。上句用一“寄”字,写出人生无着,显得凄凉落拓;下句以“飙尘”作比。形象贴切,既写出人的渺小,又写出人生的飘忽无定,显出无限哀伤之情。这种人生观虽有消极思想,但从珍惜生命的角度理解,仍有其积极意义。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无名氏《西门行》。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在世,生命短促,不能满百,却常常忧念生前身后的许多事情。这两句重在抒发人生短促的感慨。作者认为,正由于人生短促,大可不必去怀千岁之忧,所以在以下两句提出了“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及时行乐的主张。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要这种“忧”是忧国忧民的“忧”。今天引用此句,应从积极方面理解。
《西门行》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
元·无名氏《朝天子·志感》。恁:这样。忒(tè特):过分。这几句大意是:不读书、不识字的人有权又有钱,不懂事理的人有人夸赞有人举荐,老天爷只是这样过分心偏!在元代,由于长时间不开科考,致使知识分子失去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许多人流落下层,而那些不读书不识字,没文化没知识,不懂事理不会处理公务的人,却做了高官,有权有钱。作者埋怨老天偏心,意在抒发愤懑。可用于揭露旧社会贤愚不分,贫富颠倒的黑暗现象。
《朝天子·志感》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无名氏名言
无名氏《悲歌》。这两句大意是:心中纷烦复杂、无限愁怅的思绪难以倾诉,就好像有车轮在肠中转动。《悲歌》一诗旨在控诉战争带来的徭役之苦,此句为全诗总结性的结语。它用形象的比喻手法写出远在他乡的征夫的无限离愁,把感觉中的心理体验转化为视觉上的形象存在,比喻贴切恰当,表达准确传神,愁绪随车轮转动而缓缓抽出,绵延不绝。写作时可直接引用以表现愁思。
《悲歌》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无名氏《杂诗》这两句大意是:今夜家乡又该是梨花满树,明月一溪吧?可惜我在他乡无缘领略了。如此良辰美景不知有没人去欣赏,可不要使佳宵空度,辜负了良辰美景啊!这是一首怀乡诗。全诗是:“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当是一位滞留长安,暮春未归的读书人,想到故多春夜的美丽风景而写了这首诗,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怀念故乡月夜风景之美却无缘回乡时,可借此名句表思乡之情。
《杂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行而不已。这两句大意是:送送再送送,一程又一程,和丈夫活生生地分离。此诗表现一个女子思念远行异乡的丈夫的痛苦凄婉心情。该名句为诗的头两句,写女主人公回忆当年送别丈夫的情景。写作上采用重言手法描绘送别时的步伐,“行行重行行”有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人的脚步上,通过走、停、再走、再停,写出了前走后随的场面,表现出两心如一,恋恋不舍的情愫。前句重言是继承了《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一句化用《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的典故,使诗句显得典雅,突出了文人诗歌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无名氏《别诗》。皆:都是。为:是。这两句大意是:天下人都亲似骨肉兄弟,谁是莫不相干的陌路人?本诗相传为汉李陵送别苏武所作的诗,不大可信。这是一首无名氏的送别诗。诗句说道:“~。况我连理树,与子同一身。”诗义旨在说明四海之内无特殊关系的人尚且视为兄弟,何况像我们这种情同骨肉的关系!诗歌巧妙化用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成句,并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情感,文风质朴,语言流畅,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现可用于安慰即将远行的同志和朋友:不必为远离故多、前路孤独而担心,四海处处为家,天下人亲若兄弟,你放心去吧,旅途不会盛到孤单和寂寞。
《别诗》万里遥相思,何益心独伤。 无名氏经典语录
无名氏《别诗》。这两句大意是:离别后相隔万里,遥相思念,除了惹得独自伤怀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是临别时安慰友人的话:既然离别了就要好自为之,各自保重,相思只能增加感伤,无益于身心。所以下两句接着开导说:“随时爱景曜,愿言莫相违”,显得关心体贴,语重心长。
《别诗》理丝人残机,何悟不成匹。
晋·无名氏《子夜歌》。残机:残缺的织机。何悟:哪知道。匹:以织丝不成匹,隐喻情人不成匹配。这两句大意是:整理一下纷乱时思绪走近残损的织布机,哪知道他竟要和我匹配成婚!《子夜歌》相传是晋代一个名叫子夜的女子的创作,实际上是晋与南朝时流传在要地的民歌。此诗是一首情歌,写作上以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见长。前句字面意思为整理织机上的丝,以便继续织布,实际上“丝”为“思”的谐音,表现思念的思绪;后句布匹的“匹”也是字面意思,实际上的意义是“匹配”的意思。谐音双美是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一大艺术特色,对中国文学曾产生过积极作用。本诗这种手法的运用使诗文含蓄蕴藉,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子夜歌》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唐·无名氏《望江南》[天上月]。更阑:更深。奴:女子自称。这儿句大意是:夜长更深,夜风渐紧,请夜风为我吹散月边的浮云,使明月照见那个负心汉,让世人看清楚他部卑鄙的面目。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对负心人的怨恨。全词是:“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作者以明月比喻女子爱情的纯洁,又以月光的皎洁来对比负心人心灵的龌龊。全词朴素无华,感情真挚,表现出浓厚的民歌风味。质朴的语言和巧妙的匠心部值得学习。
《望江南》相去日已远,表带日已缓。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已:同。既”。缓:宽松。这两句大意是:离别的日子一天远似一天,人因相思而日渐消瘦,衣带一天比一天显得宽松。这是一个表现相思情感的为人称道的名句。诗句抓住生活中一个因相思而日渐憔悴消瘦的微小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痛苦以及对爱人的深挚感情。衣带日已缓而不改前志,更显出人对夫妻恩爱生活的执著追求,内涵丰富,别有一番神韵,后世文人由此而翻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由此化来。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无名氏名言
无名氏《焦仲卿妻》。纫:同“韧”,柔韧。磐石:厚重的石头。这两句大意是:我们的爱情像磐石与蒲草,蒲草案韧像织出的素丝,磐石厚重牢固千年不变,坚定不移。这是刘兰芝被焦母休遣告别焦仲卿时所说的一段誓言。诗文表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的坚实基础,也表现了两人追求纯真爱情理想的决心。它既是激励丈夫,又是用来自励,以示永不相负。写作上该名句使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比直言爱情,信誓旦旦要更有分量,同时使诗文显得生动、形象,具有更强的感染力量。
《焦仲卿妻》饿饿口里夺脆骨.乞儿碗底觅残羹。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乞儿:乞丐。这两句大意是:从饿狼的嘴里夺取无肉的脆骨,到乞丐的碗底寻求残羹剩饭饭。~极言敲诈勒索者的穷凶极恶,贪得无厌。可用于形容官府和富豪对下层人民的残酷掠夺。
《陈州粜米》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元·无名氏《醉太平·讥食小利者》。鹌鹑(ānchún安纯):鸟名,似鸡而小。嗉(sù素):鸟类食道下的小囊,蓄存食物。鹭鹫:鸟名,腿细长,少肉。刳(kū枯):剖挖。这几句大意是,在鹤鹑的嚷囊里寻豌豆.在鹭骘的腿上刮瘦肉,在蚊于的肚里挖脂油,亏你老先生下得了手。鹌鹑嗉、鹭鸶腿、蚊子腹,这些物体本身就都是极细小、极微薄的,根本储藏不下多少东西,然而剥削者却仍要从这些物体上极力搜刮,真是敲骨吸髓,手段狠毒之极。几句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剥削者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可憎面日。“亏老先生下手”是对这种丑恶狠毒行为的辛辣的挖苦,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无比愤慨的情绪。可用来讽刺和抨击贪婪的搜刮者。
《醉太平·讥食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元·无名氏《醉太平·讥食小利者》。这几句大意是:从燕子嘴里夺取泥土,执针头上削下铁屑,从佛面上刮下金箔,过细地搜求,从本来没有的东西里找出东西来。这几句讽刺和嘲笑封建剥削者贪得无厌,极尽搜刮勒索之能事。燕口、针头、佛面,这些物体本身就都是极狭隘、极细小、极微薄的,根本储藏不下多少东西,然而却仍要从这些物体上“无中觅有”,进行搜刮,手段恶毒之极。几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剥削者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可憎面目.表现了广大劳动人民无比愤慨的情绪。可用来讽刺和抨击贪婪的搜刮者。鹌鹎嗉里寻豌豆,鹭鹫腿上劈精内。
《醉太平·讥食小利者》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无名氏经典语录
无名氏《战城南》。枭骑(xiaoJi消计):即“骁骑”,良马。驽(nu奴)马:劣马。这两句大意是;良马在前战斗而死,劣马在后徘徊而鸣。此诗表现战争祸患,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全诗通过人、乌对话的浪撞主义形式,写出“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惨景,人称“千古诅咒战争之绝唱”。此句长于形象思维,通过骏马冲锋在前,战斗而死,劣马徘徊于后,仰夭嘶鸣,写出紧张而恐怖的战争气氛。意境十分萧索。它对后世文人创作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过深远影响,唐代诗人李白的《战城南》曾摹写过类似的诗句。
《战城南》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想忘。
无名氏《鸳鸯》。鸳鸯:古称“匹鸟”,雌雄偶居不离,常用以比喻夫妇。传说人得其一,另一则相思而死。交颈:两颈相依,表示亲密,后多用于比喻夫妇之亲爱。这几句大意是:南山的一棵桂树上,栖居着一对鸳鸯。它们两颈依偎,千年厮守,欢乐相处,永不相忘。这首诗是汉人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吟咏鸳鸯忠于爱情的诗篇。其实,在动物界很多禽、兽都恪守着一夫一妻制,成双成对地生活在一起,。据动物学家研究:野生的灰雁,当雄雁有了自己的配偶,绝对忠贞不二,甚至丧偶后,多半也不另寻新欢,宁愿独守其身。水獭也是一夫一妻制的好例子,它们共同筑窠、猎食,抚养小水獭,一旦有其它水獭闯入,就会全力赶走它。英格兰的大脚鹅,乌干达的羚羊也是忠于配偶的模范,可惜它们没有像中国的鸳鸯那样,被视为夫妇的象征,并被赋予“爱情之鸟(兽)”的美名。
《鸳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无名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鸟名,鹑鸡类。徘徊:来来回回地走。这两句大意是:一只失去伴侣的孔雀向东南缓缓地飞,每过五里就回顾徘徊,不忍远离。这两句刻画了孔雀失去伴侣后的痛苦神态,在原诗中起“兴”的作用,引出全篇焦仲卿夫妇生离死别的悲剧。作者以孔雀徘徊飞翔的形象暗喻诗中依依难别的夫妇,而且还能使人想起古诗《飞鹄行》中的双白鹄失去伴侣以后“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吾被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的情景和心理。因此用~起必,就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它的含义,形成动人的艺术力量。这种起兴手法值得借鉴。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袅娜梢头扫秋月,影穿林下疑残雪。
无名氏《斑竹》。袅娜(niǎonuó鸟挪):形容草木柔软细长。这两句大意是:随风摇曳的青竹,那袅娜的竹梢似在轻轻扫拂着秋月,月光穿过竹林,筛下斑驳的清影,疑是地上未消融的片片残雪。写月夜修竹的幽姿和竹林中的月影,意境优美,充满了画意诗情。
《斑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无名氏名言
北齐·无名氏《杂歌谣辞·敕勒歌》。苍苍:苍茫辽阔的样子。见(xiàn现):出现。这几句大意是:青天万里,草原无际,长风吹动绿草,牛羊时隐时现。诗句出色地描绘了辽阔苍茫的北国草原的特有景象,典型地再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可用来描写塞北草原的奇丽风光。
《杂歌谣辞·敕勒歌》鸭头绿一江浪花,鱼尾红几缕残霞。
元·无名氏《中吕满庭芳》。鸭头绿:鸭子头上绿色的羽毛。鱼尾红:鲤鱼红色的尾巴。这两句大意是:一江浪花,就像鸭子头上翠绿色的羽毛;几缕残霞,又像是鲤鱼尾巴闪着鲜红的颜色。这两句比喻自然贴切,画面色调鲜明,对比度突出,红霞映绿水,给人以极美的感受。可用来描绘傍晚江面景色。
《中吕满庭芳》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无名氏《十五从军征》。这两句大意是十五岁就离开家乡从军征战,到了八十岁才得以回归故乡。这两句表现久戍战士的怨愁。通过“十五”、“八十”两个数字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年岁反差,“久”意尽出,流年自现,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着老兵复杂难言的情感,悲惨坎坷的遭遇。感情上突出写“怨”,突出写“悲”,著一“始”字写出归心早铸的急切心情和归期方至的惊喜心理,辛酸、喜悦、悲痛杂揉其中,五味俱全。
《十五从军征》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古诗·桔柚垂华实》解释:芳菲:指桔柚色香。相投:指投合人们喜爱。借桔柚叹息自己怀才不遇,久搁而变色。
《古诗·桔柚垂华实》无名氏的作品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