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cssn.cn提供.

学科体系

新媒体矩阵

  • sk_v2022_front_wechat.png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106.jpg

    微信小程序

  • sk_v2022_front_gzh.png

    微信公众号

    微信106.jpg

    微信公众号

  • sk_v2022_front_zgxp.png

    中国学派

    学派106.jpg

    中国学派

  • W020220922336137882083.png

    中国社会科学报

    111.jpg

    中国社会科学报

  • 123.png

    新浪微博

    微博106.jpg

    新浪微博

  • 123.png

    今日头条号

    头条106.jpg

    今日头条号

《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

学者解读子弹库帛书重要学术价值及历史意义

2025-05-19作者:刘远舰 班晓悦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微信公众号

分享
链接已复制

  本报记者 刘远舰 班晓悦

  当地时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第三卷《攻守占》。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获知帛书返还消息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卜宪群,就子弹库帛书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子弹库帛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谈及子弹库帛书为何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这一问题,卜宪群表示,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简帛实物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帛书和简牍。1942年,长沙子弹库帛书出土,帛书书写的内容是长篇典籍,而不是行政文书,属于“书”的范畴,因此我们说,“这是最早发现的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实物”。1949年以前我国没有发现楚简,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现楚简,但都只是遣册而不是古书,直到1957年信阳长台关楚墓才出土写在简牍上的古书。因此,“目前所能见到的古书实物,以长沙子弹库帛书时代最早”。

《五行令》月名图 国家文物局/供图       《攻守占》文字 国家文物局/供图

  对于子弹库帛书在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学术史、思想史研究上的价值,卜宪群告诉记者,从文字学角度来说,子弹库帛书奠定了战国楚文字研究的基础。战国文字研究是我国古文字学的分支之一,在子弹库楚帛书出土之前,学界研究战国文字的材料有限。子弹库帛书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用战国楚文字写成的长篇文献,对研究战国文字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从学术史角度来说,对楚文字的系统考释仍需追溯到子弹库帛书,很多楚文字的考释仍建立在对帛书的释读之上。从古文献角度来说,子弹库帛书对考察古代书籍的形态、折叠方式、书写方式、图画与文字的关系等问题,都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发现的帛书实物,只有长沙子弹库帛书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而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批战国帛书,也是时代最早的帛书实物,对考察古代帛书的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从学术史、思想史意义上来说,子弹库帛书的内容比较丰富,对考察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天文历法、择日禁忌、天人感应、五行思想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文物回归彰显对话与合作的力量

  子弹库帛书于1946年非法流失到美国。关注到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了关于返还非道德方式获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对其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保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启动了追索工作。经过多轮磋商,美方同意将文物退出馆藏并返还中国。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成为我国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重点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秉持《青岛建议书》对话与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成果为支撑,实现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成功的示范案例。国家文物局表示,将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早日回归。

  对于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卜宪群说,这次帛书的回归具有多方面意义。从文物保护角度来说,可以使帛书得到更好的复原和保护;从研究角度来说,可以促进国内学者通过观察实物,更加全面细致地捕捉帛书的信息,以推进帛书的研究;从社会效果来说,可以让国内更多民众接触、了解这件珍贵文物,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帛书追索成功,不仅是文物实体的回归,更是民族复兴之路上的文化大事。流失文物“因民族弱乱而远离故土,正随着民族复兴而踏上归途”,大家为之振奋。

  就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与《四时令》的内容及关系问题,卜宪群也向记者作了详细讲解。他说,学术界一般认为,子弹库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其中《四时令》是完整的帛书,而《五行令》《攻守占》皆为残片,需要复原。这三卷帛书内容较多,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多元。如《五行令》中出现楚国的月名,对考察楚国的历法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四时令》,他描述得更加细致:《四时令》共九百多字。帛书由文字和图像构成,符合中国古代“图书”的概念。帛书的中间部分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其中一段13行,讲述天象之变化及其对人世之灾祸影响。一段8行,讲述伏羲、炎帝、祝融、共工等传说人物与四时的产生。帛书四边有彩绘神像十二幅,代表十二月神,月神边有题记文字。题记文字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月神之名,与《尔雅·释天》中的月神之名吻合;另一部分是每月的吉凶宜忌。帛书四角绘有青、赤、白、黑四色树木。《四时令》是先秦珍贵的文献,对考察战国时期的神话传说、择日习俗、五行与方位观念等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观念,对秦汉乃至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深远影响。

 

  图中展示的是子弹库帛书中的《攻守占》残片,红字由朱砂书写而成。《攻守占》是战国时期融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与军事兵法的古代文献,是研究古代哲学与兵法思想的重要原始资料。国家文物局/供图

  5月18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子弹库帛书二、三卷已经安全抵京并被收入库房。据悉,《五行令》《攻守占》将于2025年7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在一睹《五行令》《攻守占》真容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期待《四时令》及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早日踏上归途,让文物在原生环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保护和研究,让文物价值得到更加准确、完整的理解和阐释,让公众共享文物保护成果、切实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