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古史辨

研究、考辨中国古代史的论文集
收藏
0
0
《古史辨》,1926至1941年间编辑出版的研究、考辨中国古代史的论文集,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
该书体现了20年代初在中国史学界崛起的“古史辨派”的疑古辨伪的精神,展示了“古史辨派”用中西结合的“历史演进的方法”,在古史研究中作出的成绩,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一部有影响的著作。[1]
书    名
古史辨
作    者
[中国] 顾颉刚 等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05月
页    数
3412 页
定    价
620 元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44309943

古史辨派

播报
编辑
顾颉刚
古史辨派,又腿拔欢称“疑古派”,为顾颉刚所创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芝催弃章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良汽洒学术流派。
五四运动汽盼阀后,顾颉刚等开始以西方现代科学方法来更新自己的治学方法,用“历史演进方法”研究古代历史,使历史上已被遏抑的几次抨击臭弃伪书的运动复苏起来,掀起一个新的辨伪浪潮。他们发表了不少古史辨伪的文章。这些文章后来由顾颉刚等人汇印成《古史辨》。
全书共七册(九本),第一至三册和第五册由顾颉刚编辑,第四、六册由罗根泽编辑旬犁端,第七册由吕思勉殃淋、童书业合编。
共收入二、三十年代史学界研究中国古代史、考辨古代史料的文章三百五十篇,计三百二十五万字。其内容包括对《周易》、《诗经》等经书的考辨,对儒、墨、道、法诸家的研究,对夏以前有关古史传说、“阴阳五行说”的起源、古代政治及古帝王系统的关系的考断阀辨和研究,等等。

内容介绍

播报
编辑
《古史辨》第一册由1923年古史讨论及其后辩论古史的文章,胡适钱玄同、顾颉刚讨论辨伪书的来往信函汇编而成。1926年北平朴社印行出版,其中顾颉刚著《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等文,集中阐述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推翻了由“盘古开天”、“三皇五帝”等观念构成的旧的古史系统。在社会上和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居七册之首, 是现代疑古思潮与古史辨派的形成标志。
顾颉刚特别具有历史意识,在《古史辨》第一册写了一篇长达六万字的《自序》,强调他倡导、组织古史辨运动的心路历程,于是他等于开创了古史辨派;第三册以後,古史辨演化成古书辨,器局日渐促小而琐碎。後来顾颉刚在编《古史辨》时他也承认“我的野心真太高了”,“我真成了夸大狂了”。鲁迅曾谓“其实,他(指顾颉刚)是有破坏而无建设的,只要看他的《古史辨》,已将古史『辨』成没有。”
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了全书七册。

《古史辨》评价

播报
编辑
《古史辨》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史上关于古史传说进行讨论,其打破的三皇五帝的古史传说,将其归结于神话传说。《古史辨》是关于古史的讨论集,其对于中国古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其虽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但其对建立科学的古史具有重要意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