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夷维

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史记·管晏列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汉书·地理志》高密国辖夷安县下。唐颜师古注曰:“应劭曰,故赢夷维邑。”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曰:“晏子齐记云:(距)齐城300里有夷安,即晏平仲之邑。汉为夷安县,属高密国。”《水经注·胶水》:“又北过夷安县东……应劭曰:故赢夷维邑也。”
中文名
夷维
外文名
YiWei
选    自
《史记·管晏列传》
具体确指
阙疑俟考
名    人
晏婴
位    置
今高密城

渊源

播报
编辑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此为史籍首次提到夷维这一地名。

考证

播报
编辑
夷维在哪里?《汉书·地理志》高密国夷安县下。唐颜师古注曰:“应劭曰,故赢夷维邑。”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曰:“晏子齐记云:(距)齐城300里有夷安,即晏平仲之邑。汉为夷安县,属高密国。”《水经注·胶水》:垫乌弃遥“又北过夷安县东…格档…应劭曰:故赢夷维邑也。”这就明确说明汉代的夷安县城即“赢之夷维邑”。迎照坑在史籍中,北齐后夷安县消失,此后夷安一兵她雄名即成历史。
夷安县撤销之后,原高密县城,即位于今井沟镇俗称城阴城者,又约在北周毁于战火,隋初,将高密县城迁移今柏城镇故献。唐初,徙治原夷安城,即今市区。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曰:“今高密县理东南外城即夷安城。夷维城在哪里?宋代郑樵撰之《通志》云:“(高密)县(治)西北一里,即义城堡。”显然是指今市区西北部称之为“古城”的地方。夷安城既向原夷维城东南方伸去一点,人们称夷维老城“夷维城堡”,简为“夷城堡”是很顺理的事,可是《通志》里用了“义”字,便将研究者引入迷阵。“义”与“夷”同音,古籍里的假借字,并不鲜见。假借字,实际即古人写之错别字,释疑不难。火上加油的是元代于钦撰之《齐乘》,又说“义城堡”为“宋县”。这就将学者们向迷阵里又推了一把。所以,古代的学者们对夷维城的确指,一直含糊不清。
倒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船采弃辞典》说得肯定:“夷维,春秋齐邑,今山东高密县治。”事实上,毋庸置疑,历史上流传的“古城”即夷维城的具体确指,应该无须“阙疑俟考”。
在春秋以前,夷是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地域很广,指南至淮扬,东至海滨一带。《后汉书·东夷传》:“《礼记·王制》曰:东方曰夷……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拳叠黄夷、白夷、赤连朽页夷、玄夷、风夷、阳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昔尧命羲仲宅山禺夷,曰谷,盖日之所出也。”《尚书·夏书·禹勋》:“海岱惟青州,山禺夷既略,潍淄其道……莱夷作牧。”这里又提到一个莱夷。还有淮夷、徐夷、西夷等,可见夷不只9种,或者说“九”是个概数。有好多部落,各自有名。夷人并不落后,伏羲氏、舜和禹都是夷人。以上引文已提到莱夷,即是“莱之夷维”的“莱”。
郑玄在《周礼·地官·县师》里注曰:“休不耕者,郊内谓之易,郊外谓之莱。”他是说,莱者,有土地生满杂草的意思。莱夷,删去后称莱国,为商代以前封国。统治中心在今山东省昌乐、临朐一带,其地域向东直到今烟台市等地。周朝初年,姜尚以功封于齐国,建都营丘。此营丘,一说在今昌乐县荆山东麓,一说在今寿光境,总之,营丘距莱都颇近,莱与齐不断争夺。及春秋时,齐国强大起来,莱人屡败,迫使迁都今龙口市境内,今平度市以西的领土尽为齐所有:这时的莱国便称东瀛了。

东夷 夷维 夷安

播报
编辑
姜祖幼
据考古发现,距今1万年前,今山东东部地区即有人类活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初期,在此定居之部落被统称为东夷族,是古代中华文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在高密,今已发现的数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东夷族部落呈兴旺之势。
东夷,是古代华夏族对东方诸民族之称。在中国的典籍中,最早提到“夷”的为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的《尚书》。《尚书》亦称“书经”,简称“书”,为儒家经典之一。“东夷”之称较早见于《孟子》一书,云:“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对“夷”字的解释,东汉《说文解字》中说:“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清代段玉裁云:“惟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夷由“大”和“弓”组成,大,即人的正面形象。人负弓,表明东夷人最初以射猎为生,有尚武习俗。
传说中东夷族最早的领袖名太昊,最古老的部落活动区域自今豫东、鲁西一带,沿古济水由西而东发展。
夷维,史籍对夷维城所在地的记载有,北魏《水经注·胶水》,云:“胶水,北过夷安县东……应劭曰:故莱夷维邑也。”又《路史》云:“夷安,古维国,有维水。”以上典籍所言极是,夷维邑遗址即今市区西北部被称为“古城”的地方。可是,作旧《高密县志》的先贤们征引南宋郑樵的《通志》云:今人称古城者,名“义城堡,唐武德初置县如此。”又引元于钦《齐乘》云:“宋县。”此一“义城堡”,一“宋县”,使他们困惑不解。笔者以为,拘泥于字义,势必不可思议。义城堡本应是“夷维城堡”的简称,只是将“夷”用了“义”。至于“宋县”,盖因宋代县城曾在此,故记之。“唐武德初置县如此”,那是指唐初曾将高密县城由今柏城故献迁至此的记载。
略作推究,“夷维”一名不通。今所见对东夷各部落的称谓,多为偏正式构词方式。《史记》里的“夷维”,应是“维夷”的倒文。夷维部落的东夷人发展至距今4000年前后的夏朝时,称维国。《路史》有言;“夷安,古维国,有维水。”《山东重要历史事件·姜尚封齐》亦云:周初“齐地方国林立,势力强盛,其中势力强大的不下10馀国。这些地方邦国,世居东夷,繁衍生息,根深蒂固……”可明夷维这个地方国,曾长时间势力较大,存在之历史也较长。
《水经注》里提到的夷安县,为西汉刘邦立国后,将原夷维邑一带地区置县,名“夷安”,县治仍在夷维城。
夷安置县后,初隶齐国。后改属胶西国与由胶西改称的高密国。时至东汉,夷安县曾为高密侯邓禹子邓珍之封地,夷安城即为侯国都城。
自西汉置夷安县,历东汉、魏晋,旧《高密县志》载,北周“后地志无夷安,当亦(北)齐省”。
隋文帝杨坚立国,将夷安县并入高密县,自此夷安之名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