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刘璿

三国时期蜀汉宗室
收藏
0
0
刘璿(224年―264年),字文衡,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1]
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蜀汉灭亡后,魏将邓艾拜刘璿为奉车都尉。[14]魏咸熙元年(264年),邓艾被收,钟会举蜀地作乱,姜维打算借钟会之手复国,但不久后钟会起事之事泄漏,钟会、姜维同时被杀,刘璿也被乱兵杀害,时年四十一岁。[15]
全    名
刘璿
文衡
所处时代
三国时期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日期
224年
逝世日期
264年
籍    贯
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地    位
太子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刘璿的母亲王氏(王贵人),本是刘禅皇后敬哀皇后张氏的侍女[1],后被刘禅纳入后宫,封为贵人,并于建兴二年(224年)生下刘璿。
延熙元年(238年)正月,刘禅立刘璿为太子,并下册文说:“过去帝王,承嗣王位,选立太子为王朝副君,此乃自古至今之常规。现在立刘璿为皇太子[2],以承继光大祖宗的神威,特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予印绶。你要努力完善自己的美好品性,严守道义,探研典章礼制,尊师敬傅,吸收众人之长,以助自己德行,可要切实勉励自己加强修养!”当时刘璿十五岁。[3]
刘璿喜爱骑马射箭,出入没有节制规矩,东宫属官中庶子霍弋引经据典,尽心规谏刘璿,使刘璿的不好行为得以改善。[4]
景耀六年(263年)冬天,魏国攻打蜀汉,大将邓艾率军到达成都,刘禅带着太子刘璿及诸王、群臣六十多人面缚向邓艾投降,蜀汉灭亡。邓艾承制拜刘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刘璿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5][14]魏国掌权的司马氏准备将刘璿随后主刘禅迁徙至洛阳。
咸熙元年(264年)正月,邓艾遭镇西将军钟会构陷,被魏国收捕。钟会欲举蜀地造反,以故蜀汉大将军姜维为爪牙,姜维也打算借钟会之手复国。不久后,钟会起事的事情泄漏,钟会和姜维同时被杀,刘璿也被乱兵杀害。[6][15]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一次,大司农孟光向秘书郎郤正询问太子刘璿的读书情况和性情爱好,郤正说刘璿侍奉双亲虔诚恭敬,日日夜夜毫不怠懈,有古代世子的风范;接待群臣时,其举止行为显示出仁义宽恕之心。[7]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郤正:“奉亲虔恭,夙夜匪解,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8]
陈寿三国志》:①“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9]”;[9]②“易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人伦之始,恩纪之隆,莫尚於此矣。是故纪录,以究一国之体焉。”[10]

家族成员

播报
编辑

祖父母

祖父:蜀汉昭烈帝刘备
祖母:昭烈皇后甘氏(甘夫人)

父母

父亲:蜀汉后主刘禅[1]
母亲:王贵人[1]

弟弟

安定王刘瑶
西河王刘琮
新平王刘瓒
北地王刘谌
新兴王刘恂
上党王刘璩

妻子

太子妃费氏,益州刺史、成乡侯费祎长女。[13]

史籍记载

播报
编辑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11]
《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10]
《三国志·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9]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12]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