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4-06-14 23:02发布于 广东 来自 微博网页版
#TIL#寿司,来源于「酸米发酵」。

如图1,「寿司」一词的词源,是「酸っばい」,读音为「すっばい③」,罗马文转写为 suppai。

读起来,这个词的发音大致类似于「苏 ! 派」,其中那个 ! 是我随便加的,表示急促地把前面的发音切断、稍作停顿后开始读后面的音,在日语中称为「促音」。

这种日本食物,最初只是缺米少面的日本渔民想出来,用于保存鱼肉的办法。

把新鲜的鱼,裹上米,腌制。等到米发酵,变酸,成了恶心的糊状,就腌制成功,可以储存了。

等到要吃的时候,拿出来,把已经酸臭的米糜,抠下来扔掉,里面的腌鱼,就是「寿司」了。

后来,食物充足了,这东西才被慢慢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感觉是一种报复性的改造:

之前只能吃不知道腌了多久的臭鱼,所以现在只吃最新鲜的鱼,越新鲜越高级,恨不得活切。

之前用来发酵的米,全都馊了没法吃只能扔,现在必须要用上好的米,找寿司仙人捏成团团,才可以吃。

想想是真的可怜。鬼子也不容易……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