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相国

[xiàng guó]
中国古代官职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战国时代称为“相邦”,秦国的第1个相邦是樛斿,秦国最后1个相邦是吕不韦(秦国吕不韦)。吕不韦被免职后,嬴政认为相邦权力过大,于是暂时废除了相邦职务。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邦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
汉朝第1个相国是韩信,然后是曹参第1次任相国、傅宽萧何第1次任相国、樊哙周勃萧何担任,萧何第2次任相国死后,曹参继任。曹参第2次任相国之后,暂时不设相国。吕雉死后,她的侄子吕产担任相国,吕产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
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
相国与“丞相”一职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而且相国地位高于丞相。《史记》中也记载了汉相国和汉丞相是同时并存的职务,而且汉相国地位高于汉丞相。此外,汉初的各个诸侯国也都同时设有相国和丞相职务,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国温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另外,相国在同一时间只能有1个。丞相在同一时间可以有多个,例如以王陵右丞相陈平左丞相,这2人在同一时间为丞相。
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
中文名
相国
别    名
相邦
代表人物
樛斿韩信萧何曹参董卓
性    质
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古代官职名

播报
编辑
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下面有关秦国相邦、丞相的出土文物:1、惠文君时代(称王以前):四年相邦樛斿戈,十三年相邦张义戈。2、惠文王时代(称王以后):王四年相邦张义戟。3、昭王时代:元年相邦疾戈,六年相邦疾戈,七年丞相殳、奂戈,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秦国东陵器物金文),十四年相邦冉戈,廿年相邦冉戈,廿一年相邦冉戈,卅二年相邦冉戈,卅三年相邦冉戈。4、捉纹秦王政时代:三年相邦吕不韦戈,三年相邦吕不韦戟,三年相邦吕不韦矛,四年相邦吕不韦戈,四年相邦吕不韦戟,四年相邦吕不韦矛,五年相邦吕不韦戈,五年相邦吕不韦戟,七年相邦吕不韦戟,八年相邦吕不韦戈,九年相邦吕不韦戈,十二年丞相启、颠戈,十七年丞相启、状戈。
后来西汉沿用秦制,也同时设立了相国和丞相职务,其他诸侯国也都同时设有相国和丞探劝台相职务。例如,燕王臧荼的燕相国温疥和燕丞相昭涉掉尾是同时存在的。
相国萧何
春秋时齐景公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以叠境悼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相”。
秦国秦惠文王四年始设相邦,樛游担任第1任相拜体奔邦。后又于秦惠王十年(前328)以张仪为相邦,在蜀地也任命陈庄为相。
秦武王二年(前309)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
楚国战国之世设相位不多,只有司马翦、张仪等少数人担任过,仍以令尹为最高官职。
秦统仔婶协一有左右丞相,相邦废置。
汉初同时设立相国及其副手丞相,各诸侯王国亦设过相国及其副手丞相,此后各诸侯国撤销相国职务,并将丞相改称为相。金文都作“相邦”,文献记载作“相国”,当是后人避汉高祖刘邦讳而改,西汉萧何曾担任相国(《史记•萧相国世家》)。东汉不设丞相,以司徒任宰相之职《后汉书·百民志一》:“司徒,公一人。本注:掌人民事……世祖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七年,去‘大’。”。东汉末,董卓任相国(《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1]卓迁相国,但是不设相国的副手丞相。董卓被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后汉献帝改司徒为丞相,曹操担任。三国曹魏建国,再次设立魏相国,在汉丞相之下,钟繇华歆担任过甩禁说,
魏文帝曹丕代汉后,改魏相国为司徒。魏朝后期,曹魏议封司马懿为丞相,被辞让,又议封相国,再次辞让。其子司马师也辞让相国。魏末司马昭晋公时,也兼任相国,与曹操任魏公兼任丞相相仿。
两晋南北朝时期,只有权臣担任丞相、相国遥晚。
隋唐以后,多用以作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
宋辽金时期,继承隋唐把执政的都称为相,已经有丞相、宰相、副相、辅相等名目,元朝一般分左右丞相。明、清两代则用宰相作为对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执政的尊称。
魏国魏文侯几重订厚以李悝为相以后,列国纷纷开始设置“相”这个文官总长,以及“将”这个武官总长,文武开始分立。官分文武分散了大臣的权力,强化了君权

动画人物名

播报
编辑
在国产动画片《秦时明月之万里长城》中“相国”是指李斯

南朝时期

播报
编辑
序号
爵位
姓名
出身
在位时间
皇帝
01
齐王
479
02
宣城王
500-501
03
梁王
502
04
汉王
——
549
05
湘东王
550-552
06
陈王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