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滚河保护区生物家族频频“上新”

云南网 2024年05月15日 16:39:33

南滚河保护区生物家族频频“上新” 供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滚河保护区发现海南粗榧、藤枣、苏瓣石豆兰、八蕊单室茱萸等新分布植物物种13种,滇叶䗛、多尾凤蝶、格彩臂金龟等新分布昆虫9种,绿宽嘴鸫、大盘尾、鸦嘴卷尾、银耳噪鹛等新分布鸟种77种,共计99种动植物新分布,其中黑桫椤、蓝喉蜂虎、格彩臂金龟等37种新分布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陆续调查发现岩生黑桫椤、南滚河秋海棠、沧源秋海棠、紫斑蛛毛苣苔等4种植物新种,长突小蟋螽、长插棒刺蛛(捕鸟蛛)、佤山大疣蛛、临沧荒漠蟋螽等6种动物新种,并在国际分类学杂志发表;观察记录到冠斑犀鸟等211种鸟类;拍摄记录到斑尾低线鱲等10种鱼类、红蹼树蛙等8种两栖动物、斜纹绿凤蝶等55种昆虫。

      南滚河保护区内先后拍摄到“三豹同框”、熊狸、豺、缅甸斑羚等珍贵影像,时隔18年再次监测到云豹活动场景,首次发现有“蜘蛛巨人”捕鸟蛛,2018年以来监测到4头新生亚洲象,持续刷新了保护区生物资源“数据库”。

南滚河保护区生物家族频频“上新” 供图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局西南调查规划院、西南林业大学、大理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所不断加强的合作关系。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组织实施科研监测项目,借助各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开展本底资源调查等科学研究、培养科研人员,全面改善提升管护监测和科研能力。

南滚河保护区生物家族频频“上新” 供图

      通过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重点保护动植物栖息地适宜性改造修复、亚洲象保护与栖息地评估等多个项目,建设亚洲象食物源基地800亩,开挖盐塘2个,累计布设红外相机700余台次,设置动物固定监测样线40条,植物监测样方23块,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样线5条,实现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监测。

南滚河保护区生物家族频频“上新” 供图

      通过持续不断地监测和保护,保护区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日趋向好,众多野生动物种群持续增长,南滚河保护区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理想家园。

南滚河保护区生物家族频频“上新” 供图

      云南网记者 李春林 见习记者 隋鑫 通讯员 鲁艳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