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晋襄公

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
收藏
0
0
晋襄公(?-前621年),姬姓,[5]名欢、一作驩,晋文公之子,[6]晋国国君、政治家、军事家,[5]前627-前621年在位。[6]
晋襄公于晋文公去世后即位。初即位,与姜戎阻击秦军,战于崤山,擒秦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其母文嬴请释三帅,许之。狄攻晋,晋败狄于箕(今山西太谷东)。郤缺以军功升为卿。后与秦屡战,互有胜负。晋襄公七年(前621年),罢新军,复置三军。不久,晋襄公逝世。[6]
晋襄公在位时,尚能勤政,君臣和睦,保持了晋文公创下的霸业,在崤之战中,尽灭秦三军,彭衙之役中,击败秦国,虽后有秦师东进王宫之耻,亦因晋师南下统六国之师击沈国未归之故,后又有西进取邧和新城削耻之举,使秦师三百年不能东进。[5]
别    名
晋襄公 晋侯欢
所处时代
春秋
民族族群
晋人
出生地
逝世日期
前621年
主要成就
垂拱而治、崤山败秦、泜水退楚、接霸中原
本    名
姬欢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垂拱而治

晋襄公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再晚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1]
晋襄公本性宽厚,不像其父手腕强硬,因为是父亲打下江山,晋襄公的任务就是“萧规曹随”,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晋襄公都让他们官居原职,使晋国在核心领袖晋文公死后,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员调整,也就不容易发生骚动乃至叛乱。
晋襄公采用的垂拱而治,固然与其性格有关,但在当时政权尚未稳固的情况下,这本就是招妙棋,晋襄公基本得到父亲的所有遗产,包括霸主的权威与地位。

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甩厦漏院攻郑国。郑国烛之武夜见秦穆公,离间秦国与晋国的关系,秦国与郑国结盟友好而退兵,并留下杞子、逄孙、杨孙帮助郑国防守。晋文公见秦撤退,也就退兵回国。
鲁僖公三十二年,帮助郑国戍守的杞子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人让他掌管北门的钥匙,若秦悄悄地派军前来偷袭,郑国就可以夺取。
秦穆公很感兴趣,就同有名望的蹇叔百里奚商议。蹇叔坚决反对,认为长途行军,不能保密,劳师远征,不会获胜。且在过崤山谷地时,将会遭到晋人的攻击。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率军偷袭郑国。
秦国军队走到滑国(今河南巩县境),遇到前往周王朝做牛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在这紧急中,他一面假装是郑国派来慰劳秦军的使者,向主将孟明视献上4张牛皮和12头牛,一面派人快速回国报告。孟明视等真以为弦高是郑国派来的使臣,认为郑人已知秦军将到,偷袭不成,攻不下郑国,又没有后援,是不能攻打郑国,于是灭掉滑国就回军。
秦军东进,正是晋文公去世,晋襄公新即位之时。中军元帅先轸主张趁秦军回军途中袭击他们。于是联合姜戎,在崤山谷中设下埋伏。当秦军到达晋军伏击圈后,遭到突然攻击,致使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三员大将被活捉。晋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女儿,她出面要求晋襄公将三位秦将释放,让他们回秦受罚,以免影响两国关系。三位秦将才得脱身回秦。
秦穆公穿着白衣、白服到郊外迎接三将,向他们作自我检讨,把失败的责任承担下来,仍然任用孟明视主持军政事务。孟明视尽心尽力治政养民,准备向晋报仇。晋襄公三年(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将兵伐晋,晋先发制人犯秦,战于彭衙,秦军大败。同年冬天,晋率宋、陈、郑之兵伐秦,夺取汪、彭衙。秦穆公仍用孟明视。
晋襄公四年(公元前624年),秦军"过河焚舟",上下一心要报仇。晋军坚守不出,秦穆公率大军攻下晋国的郊(今山西闻喜西)和王官(今山西闻喜)两地,然后从茅津(今山西平陆县茅津渡)渡过黄河棵姜协,进入崤山谷中,掩埋当年战死将士的尸骨,秦穆公发表一篇深表自责的讲话。这篇讲话就是《尚书》中的《秦誓》篇。秦穆公于是率军返国。秦国由于东进的道路被晋国阻塞,终春秋之世,不能越崤函东进一步。

初战三捷

  • 崤之战
就在晋襄公还员备慨在为父亲服丧期间,秦穆公开始蠢蠢欲动。在晋文公死后,晋文公的盟友们都在为霸主吊唁,最让人称道的“秦晋之好”秦穆公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有着雄才伟略的秦穆公认为除开晋文公,他就是诸侯的领袖。可惜晋文公死后,由儿子晋襄公顺利接班,没有给秦穆公任何机会。
这一年,秦穆公不听百里奚、蹇叔等良臣的劝阻,一意孤行,命令孟明视率领秦军千里远征伐郑。郑国早作准备,秦军的阴谋没能得逞。孟明视觉着两手空空而回,有损国体,于是顺路灭掉滑国。自以为功德圆满后,浩浩荡荡的回国。
晋国方面得知秦军伐郑未克,正在撤退。晋襄公召开内阁会议,中军元帅先轸发言:秦晋之好已成过去,我们的先君死了,秦国人却攻灭我们的附属国,先轸强烈要求将秦军全部灭掉。老成持重的栾枝却考虑秦晋交恶后,晋国可能面对的背腹受敌的窘境。最终,栾枝还是拗不过先轸,晋襄公听从先轸之言,命先轸全权负责剿秦行动。
四月,当秦国的大军大大咧咧的进入崤山谷地时,早已埋伏于此的先轸下令全军包围秦军,对秦军实施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歼灭战。经过一天的恶战,秦军斗志丧尽,全军覆没,崤山之谷尸横遍野。秦军的三员主将尽皆被俘。这一仗被史家认作是“秦晋之好”的终点,此役过后,秦国彻底丧失与晋国争霸的资本。
  • 箕之战
同年八月,崤之战硝烟未散,先轸决定向日渐嚣张的白翟人给予一记重锤。双方在箕地决战,结果先轸大败翟军,而且受胥臣推荐的郤缺还在战斗中生俘翟人的仔记浆国君。
此战过后,翟人多年过后都没有缓过神来,这一次大胜仗是先轸赠送给晋襄公的第二份礼物,也是先轸生命中的最后一战。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先轸在晋军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不穿甲胄,不带兵器,单骑入翟营,壮烈殉国!
  • 泜水之役
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冬天,楚成王不甘将霸权交与晋国,趁晋文公新丧,出动大军征服陈国、蔡国,进攻郑国,反扑势头猛烈。
晋襄公迅速做出反应:命大夫阳处父进攻蔡国,子上领兵救蔡,双方军队在泜水相遇。阳处父向子上下战表:“咱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磨蹭的,这样老对峙着也没个结果。如果你们有种过来,咱们马上就作战;或者你就退一退,让我过去打。怎么样?”子上的谋士说:“我们不能过去,晋国人不讲信用,如果他等我们过去一半就打怎么办?还是我们退,让他们来吧。”于是楚军稍稍后退,狡猾的阳初父让士兵高呼:“楚军逃跑喽!楚军逃跑喽!”就回去交差了,而楚军也就回去了,子上遭到楚国太子熊商臣的诬陷,说他通敌叛国,楚成王怒杀子上。晋国人在人才与声望的竞争上再次赢过楚国。
仅仅是晋襄公在位的第一年,晋国人面对着三个强敌:秦、翟、楚,三战皆捷,比起晋文公时代的战果更加辉煌,晋国朝野上下信心爆棚,其霸主之气势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

继父之本

箕之战,先轸战死,其子先且居继任为中军元帅。晋文公时代的三巨头“文公、狐偃、先轸”都离开人世,晋国正式进入襄公时代,“襄公、赵衰、先且居”组建成新一期统治结构,即:襄公坐朝,赵衰执政,先且居执军事,诸卿辅佐。而且这三个人物都是春秋历史上有名的贤人,且性格相对晋文公集团要温和、大度的多。晋国的第二代能出现这样一个统治阶层,实在是晋国人之福,也就难怪晋国的霸权能够得以延续,而并非如郑、齐故事,人亡霸灭。
先轸死后,晋国的六卿将佐基本如下:
中军将
先且居
中军佐
赵衰
-
上军将
栾枝
上军佐
胥臣
新上军将
先都
新上军佐
荀林父
下军将
箕郑父
下军佐
胥婴
新下军将
屠击
新下军佐
先蔑
这套阵容就成为晋襄公接霸中原的集团。

接霸中原

  • 戚之役
晋襄公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寻觅新的对手,他选择地处中原要冲的卫国,原因是卫成公没有来朝见晋国,对霸主没礼貌。
晋襄公二年(公元前626年),晋襄公亲自带兵向卫国进军,路经周王室之地,中军佐先且居提醒晋襄公:卫国不朝拜晋国,所以我们要攻打他;如今我们不去朝拜周天子。恐怕难堵天下悠悠之口!打仗我来,您还是去见见天子吧!”先且居考虑得很周详,晋襄公思量着:己且不正,何以正人?于是就按照先且居所谏,前往温朝拜周天子。先且居带兵讨伐卫国,攻占戚,并俘获大夫孙昭子孙炎。
卫成公自知不是对手,就像楚国的附属国——陈求救,并试图以陈国为纽带,将楚国拉入战斗。陈共公为卫成公打气:“不怕,你与其让晋国主动攻打你,不如你去打晋国。”没想到这个荒唐的建议竟然被卫大夫孔达给接受了,孔达率军伐晋,结果大败而归。
  • 彭衙之战
先且居没有乘胜追击,因为在晋国出兵伐卫的时刻,秦穆公认为有机可乘便复以孟明视为将讨伐晋国,欲报崤山之仇。先且居果断的撤兵回国,迎战秦军。
孟明视的秦军与先且居的晋军在彭衙对峙。晋军中的狼瞫是原本担任先轸的御戎,后也不知道为何被先轸免职,心中羞愧,“士可杀不可辱”,狼瞫本就想自杀。这年与秦军交锋,狼瞫就采取自杀式的进攻,拼了命向秦军阵中冲去,整支秦军被狼瞫所带领的这一小股部队搅乱,先且居顺势掩杀,秦军大败,丢盔弃甲,彭衙之战又以晋军的胜利而告终,而对先轸不满的英雄狼瞫将愤怒发泄在敌人身上,英勇殉国,也成就了先轸的儿子先且居。
孟明视领着残兵败将回家,秦穆公鼓励他再接再厉;晋国方面,又一次挫败了秦军,声威更加煊赫。
  • 秦军反扑
秦穆公对中原霸主已经彻底失望,但他必须让晋国人知道厉害,必须敌人面前为自己扬威。
就在晋国君臣沉溺于一片锣鼓喧天之时,秦穆公行动了。前624年夏天,秦穆公亲自带领着秦军主力渡过黄河,向晋国发起了复仇的攻势。秦军横跨黄河,整装待发,秦穆公下令焚烧所有渡船,自断归路,这让我们想起了400年后破釜沉舟的项羽,这个专利应该是秦穆公首创。
秦军来势汹汹,大有不破晋军终不还的架势,晋襄公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对策,执政大夫赵衰认为秦穆公为了这一战做了长期的准备秦军人人抱着必死的决心来找晋国拼命,以报当年崤山之恨,晋国不如坚壁清野,关门不出,只要给足了秦穆公的面子,他自然撤兵。晋襄公果断的接纳赵衰的建议。
秦穆公攻占了晋国的王官两邑,在晋国国土上耀武扬威长达一个多月,也没有碰上晋军主力,秦穆公也很识大体的思量着撤军。但是这支复仇之师的口号是“报崤山之恨”。秦穆公率领秦军,向南移动,来到崤山,收拾当年崤之战中阵亡的秦军将士,并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秦穆公在崤山阅兵,并深刻反思了当年一时意气用事而造成的失误。
秦穆公在晋国的土地上发泄了部分仇恨,让天下人目睹秦军将晋国吓得躲了起来,穆公意愿达成,率军回国。
经过了与晋国长期的交手,秦穆公的内心里已经在对晋国的战略目标上发生了质的转变,他决定放弃与晋争霸的亡国之策,改而向西进军,夯实国基,对晋国采取的则是战术骚扰。这是秦国终春秋时代对晋国采取的最常规的战略,秦穆公务实的退出了争霸行列。
秦穆公的这次军事行动大大的提高了秦国的国际声望,打破了晋军天下无敌的神话,对秦国君臣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打击了晋军的傲气,晋襄公开始重视秦国,反思这些年来一串串盛气凌人的外交策略。晋襄公乃至手下的诸卿臣子们都在考虑晋国霸业的维护应采用的策略。这时,一批思想先进、开放的卿大夫如郤缺等涌现出来,他们主张对诸侯恩威相济。晋国的霸权也开始潜移默化的转变。
有一事值得一提:此次军事行动,秦国蓄谋已久,其目在于雪耻,不是争霸。自晋襄公起,晋国始终立于秦国之前。自前627年崤之战到前364年石门之战,长达两个半世纪,秦国难以对未能对晋国(三晋)取得相对辉煌的战绩。部分人据此认定为穆公称霸的论据,实为不刊之论。更有甚者将其看作晋国走向衰落、秦国趋于强盛的标志,更是无稽之谈。平心而论,晋襄公比秦穆公更适合称为霸主。

礼尚往来

秦国虽未取得相当大的实际战果,却给了牛气冲天的晋国人当头一棒,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晋国人的傲气。晋国君臣们从文襄盛世的梦中被敲醒,他们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诸多盛气凌人的对外政策。晋国人决定将霸主之德向诸侯展现而不仅仅是武力,以此改善同中原诸国的关系。
公元前624年冬天,秦国人撤走后不到半年,晋国主动向鲁国表达了歉意,热情邀请鲁文公再次访问晋国。
上一次鲁文公访晋遭受的屈辱,其记忆尚未完全消退。但是接到晋国的邀请后,鲁文公仍然不计前嫌,忍辱负重来到了晋国。
这一次他不仅见到了晋襄公,而且受到了晋襄公相当隆重的接待。在欢迎宴会上,晋襄公诗兴大发,把鲁文公比作君子,大加赞赏。
知书达礼的鲁国人被捧得有些飘飘然。在大夫叔孙得臣的指点下,鲁文公神色凛然地走下台阶,向晋襄公拜谢说:“小国受命于大国,哪里敢不端庄慎重?君侯您如此大礼相待,哪里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小国之所以开心,是因为大国的恩惠啊!”
晋国人的高帽子自然送得贴切,鲁国人的马屁也拍得恰到好处。晋襄公听了,连忙也走下台阶,诚挚邀请鲁文公一起登台,再互成拜礼。鲁文公有感于晋襄公的热情,礼尚往来,也念了一首“嘉乐”之诗来应景,赞扬晋襄公“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晋襄公好人做到底,于第二年春,归还卫大夫孔达。当然,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晋国对外宣称:孔达乃是卫国的贤臣,晋国不忍心忠义之士因为尽忠国事而身陷囹圄,故释放孔达。这一说辞既给了自己的面子,也给了卫国面子。夏天,卫成公亲自到晋国,致拜谢之意。
没过多久,曹共公也主动跑到晋国来朝觐,表示臣服于晋国的领导。《左传》将这些事一一记录在案,是告诉读者,晋襄公通过仁德而不是通过武力,使得晋文公建立的霸业得到延续,而且受到诸侯的尊重。
这一年秋天,晋襄公派兵讨伐秦国,包围射符刓和新城。

重组六卿

前622年,这一年时运不佳,晋襄公手下的中军将先且居中军佐赵衰求舟、上军将栾枝、上军佐胥臣几乎同时死去。这是六卿的前四位重臣,太过巧合,从史料上来品读,似乎是自然死亡,不是某位政客的阴谋。不管怎样?晋国的六卿人员大面积缺失,内阁急需重组。由于事出突然,而且噩耗不断,晋襄公还没有心理准备,只得来年重新提拔干部,担任六卿。
晋国自晋文公回国后,便一直存在贵族们的利益纷争,晋文公时代扩军的原因之一就是属于诸卿家族势力日渐做大,大家分红,只是在晋文公的强势手腕下,在晋襄公的仁德政策的润滑下,矛盾一直被隐藏。当晋襄公再一次编组内阁时,各大家族各怀心机。在利益的驱动下,诸卿基本被分为两大政治集团。
老臣派:这一派是属于晋惠公晋献公时代甚至更早就已发达的家族,资历深。箕郑父士榖梁益耳先都荀林父
新人派:此派则是晋文公、晋襄公时代倚重的贤臣之后,高干子弟,资历较浅。贾季(即狐射孤,狐偃之子)、赵盾(赵衰之子)、先克先且居之子)茅誉祖、栾盾(栾枝之子)胥甲(胥臣之子)。
晋襄公内心已有安排,就是重用老干部,平衡诸卿利益,其框架基本为废除两支新军,由士榖将中军,梁益耳佐之;箕郑父将上军,先都佐之。可这个国家一级档案的保密工作做的不好,大家都打听到了襄公的意图,一家欢喜一家愁,老臣派踌躇满志,新人派坐立不安,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
前621年开春,晋襄公在在夷地阅兵,对晋军中的将佐进行重组,史称“夷之蒐”。[2]一切皆如大家打听到的消息一致,晋襄公要重用老臣派,优先考虑,而晚辈们则要靠边站。情急之下,最年轻也最善于表达自我感情的先克抢先发言:“狐、赵之功不可忘!”先克的话自然代表了新人派的共同语言,晋襄公一想,晋国如日中天的强势,都是这些孩子的父辈们跟随着自己的父亲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实属不易。晋襄公动摇了,晋襄公认为先克的话很有道理,如果贤臣的子嗣们不能得到应有的富贵,那么谁还会作晋国的贤士呢?
晋襄公按照这些孩子们的父辈所立下的功勋大小,来安排他们的职位(先轸是先克的祖父),狐偃功劳最著,赵衰、先且居其次,栾枝、胥臣稍低。那么暂时安排狐射姑、赵盾、先克入六卿,却又将箕郑父、先蔑、荀林父也带入六卿行列,以作为平衡新人派之用,另外两位新丁栾盾、胥甲作为候补,待定。
这次新老贵族的较量中,新人取得了胜利,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佐之,先蔑带领下军、荀林父辅佐他。上三位全部是新人派,中军佐赵盾还担任其父赵衰留下的执政大夫一职。

治政去世

前622年,晋襄公举行在夷检阅军队,论功封爵,先克进言曰:“狐(即狐偃)、赵(即赵衰)之功不可忘”,为服众人,狐偃的儿子狐射姑担任晋国中军将兼正卿
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因出使陈国故”夷之搜“时并不在场,回来之后便进言说赵盾贤于狐射姑,因此晋襄公替换两人的位置。其实际上是阳处父本就是因舅范推荐才进入仕途的,因此偏袒赵氏。”夷之搜:晋襄公本意是希望选才任职,但是考虑服众不得已论功。所谓的新老贵族实际上是在晋文公时期,晋文公听取大臣进谏,任用贤能,郤氏才由此入仕,并无平衡之说。
晋军三军六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赵盾
中军佐
贾季
上军将
先克
上军佐
箕郑父
下军将
先蔑
下军佐
荀林父
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八月,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继位,是为晋灵公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晋襄公温文尔雅,善纳箴言,内政以赵衰为相,霍伯为帅,栾、郤、胥、先夹辅晋宗。初立,尊王室;联齐、郑;数败嬴秦;抑克荆楚,使晋国国势持续鼎盛,霸业得以平稳过渡。[3]
M8
晋侯苏
M64
晋侯邦父
M93
晋侯家父或晋侯邦父之子?
墓号
《史记·晋世家》的记载
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青铜器铭文记载
墓葬推定年代
-
唐叔虞
叔虞
-
M114
晋侯燮
晋侯
西周早期偏晚
-
武侯宁族
晋侯僰马
-
成侯服人
厉侯福
晋侯喜父
靖侯宜臼
晋侯对
M1
釐侯司徒
晋侯斯
西周晚期中叶
M8
献侯籍 (苏)
晋侯稣(□)、叔钊父
-
M64
穆侯费王
晋侯邦父、休、伯盍父、伯降父
西周晚期末叶
M93
文侯仇
晋侯家父
春秋初期
-
昭侯伯
-
-

家庭成员

播报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父辈
父亲
姬重耳
母亲
文公夫人
平辈
长兄
姬伯鯈
季隗之子
次兄
姬叔刘
季隗之子
四弟
姬雍
公子雍,出奔秦国
五弟
姬乐
公子乐,出奔陈国
六弟
姬黑臀
姐妹
下嫁赵衰
妻子
襄公夫人
子辈
长子
姬夷皋
次子
姬捷
孙辈
孙子
姬谈
惠伯谈,姬捷之子
曾孙辈
曾孙
姬周
晋悼公,姬谈之子

史籍记载

播报
编辑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