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张辽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展开5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张辽(169年[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168]
张辽年少时为雁门郡吏,中平五年(188年),被并州刺史丁原召为从事。入京后,先后隶属于何进董卓吕布,为骑都尉。兴平元年(194年),从吕布攻曹操于兖州。后与吕布奔徐州,领鲁相。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数有战功。战后,奉命平鲁国诸县,又收降地方豪强昌豨于东海。从征冀州有功,行中坚将军。又独领一军攻占赵国常山以及海滨地带,升荡寇将军。建安十二年(207年),随曹操征柳城。于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次年,以静制动平定军中谋反。次年,击灭江淮军阀陈兰梅成。后进驻合肥。[166]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170],袭击东吴十万大军,[171]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172],令吴军崩溃。[173]在东吴撤军时,张辽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174],差点活捉孙权。[175]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1]战后,升征东将军。曹丕即位后,转为前将军,受封晋阳侯。
黄初三年(222年),带病率军攻吴,破吴将吕范。不久病卒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全    名
张辽
文远
所处时代
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
出生日期
169年
逝世日期
222年
主要成就
阵斩蹋顿,大破乌桓
合肥之战,威震江东
官    职
征东将军前将军
爵    位
晋阳侯
谥    号
刚侯
持麾经历
白狼山之战
典    故
张辽止啼;登锋陷阵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颠沛奔波

张辽出生于并州雁门郡马邑县,其家乡位于汉朝的北方边陲,人习戎马,畜牧於野[2]。张辽本是聂壹马邑之谋的发起者)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为张姓
张辽出生时,塞外的胡人已经在檀石槐的统治下而变得非常强盛。因此,张辽所在的雁门郡经常遭到胡人的杀掠洗劫[3-5]。熹平六年(177年),雁门郡的军民曾与一些匈奴人联合反攻檀石槐,却大败而还,死伤惨重[6]。张辽自幼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7]
徐少华饰演的张辽
中平五年(188年)三月,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战败被杀。[8]继任为并州刺史的丁原因为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赶赴京城,去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大将军何进又派遣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张辽在河北共募得千余人,然后,返还京城向何进复命。[9]何进被宦官所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10]幸存的宦官劫持汉少帝。最终,董卓立下了救驾的大功,回京后,便掌握朝中大权。[11]由于何进已死,张辽作为大将军何进的直属部下之一,便像何进的其他部属一样,统兵从属于董卓。后来,董卓败亡。张辽统兵从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12]
由于凉州军人是董卓旧部,主持朝政的王允打算削弱凉州军人的权力,于是,凉州军人在李傕郭汜樊稠的带领下纷纷造反,攻打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张辽跟从吕布向东奔逃。在兖州,吕布集团又吸收了陈宫等人,并在此处鏖战曹操,战事持久而惨烈。吕布集团曾数次战胜曹操,一度将曹操打得仅剩1万余士兵[14]。后因蝗灾大起而各自罢兵[14]。休整之后,曹操击败吕布。张辽又随吕布前往徐州
建安元年(196年),吕布夺取徐州,自领徐州牧。[15-16]张辽领职为鲁国的国相,时年二十八岁(古代用农历记录虚岁农历的28岁为公历的27岁)。[17]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的部下奉命用金子购买军马,但在途中,金子都被刘备军队抄掠走了。张辽虽然与关羽交好,但依然奉命出战,与中郎将高顺一起攻打刘备军队。刘备向曹操求援,曹操便派遣夏侯惇救援刘备。高顺、张辽先是共同击败夏侯惇,随后又共同击溃刘备[18-19]
此前,曹操正在亲征张绣。[20]在高顺、张辽击溃刘备之后[18-19],曹操停止攻打张绣,转而东征徐州。吕布亲自固守下邳城,被曹军包围。[21]
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吕布的嫡系将领侯成宋宪魏续三人绑缚陈宫向曹操投降,并打开城门使得曹操军队急速冲入下邳城。[22]然后,曹操使吕布彻底破灭于下邳城中。[23]然后,张辽率领自己的军队[13]归降曹操(同一时期,至少有5篇类似的史书记载可以共同论证,张辽的投降时间晚于吕布的下邳破亡[24-28]。《资治通鉴》记载,在曹操对下邳城内的投降者们以礼相待之后,张辽率军投降[29])。曹操将张辽拜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24]而张辽的鲁国国相的职务则由毕谌来接替。[25]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首先派兵袭击白马。曹操依荀攸之计,亲率军队救援白马,张辽与关羽作为前锋,击破颜良军队[30]。在官渡之战的数次战斗中,张辽数有战功,迁裨将军。[31]
同年十月,袁绍主力溃败后,曹操另派曾经领有鲁国的张辽去安定鲁国诸县。[32]这是因为曹操的兖、豫之地在袁绍大举攻曹之时,有非常多的郡县投靠了袁绍。[33]

劝降昌豨

建安六年(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郡,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都认为应该引军而还。在“众议还”的氛围中,唯有张辽看出昌豨有动摇之心,于是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当我巡视围城的军情时,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种迹象必定是因为昌豨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我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投降,岂不是更好吗?”[34]
于是,张辽派遣使者向昌豨传话:“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昌豨果然走下来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在用他的美德感化四方,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35]
曹操先遣昌豨返还东海郡。随后,曹操便责备张辽道:“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拜谢了曹操的关怀,又根据当时的形势,回答道:“凭着明公威信著于四海,我张辽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这么做。”[36]
通过张辽的成功劝降[37],东海郡在此后保持了长达5年的平静。此时,黄河以北的袁氏势力依然强大。直到5年之后,曹操平定了冀州并打垮了袁氏,统治东海郡的昌豨才再次发起叛乱。[38-39]

从攻袁氏

张辽
建安七年(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40]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41]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袁尚再次攻打袁谭[150],张辽再次跟从曹操攻打邺城。[41]袁尚回军救援邺城,被曹操所破。袁谭趁机夺取了原属袁尚的冀州东部。[152]

独领一军

建安九年(204年)八月[151],邺城被攻破后,张辽独领一军向北攻占赵国常山二郡(“徇”的含义是攻占[157-159]),曹操亲率主力向东攻打袁谭。张辽招降了那些靠近太行山边缘的诸多贼众及黑山军孙轻等,此后,张辽跟从曹操攻击袁谭。[42]
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独领一军攻占沿海数郡的海滨地带,攻破辽东军阀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43]又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平定了矣平的从钱等人[44]
建安十一年(206年)[156],收复东莱郡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张辽同乘一辆车,并任命张辽为荡寇将军。[43]
张辽再次独领一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引军还,屯兵在临颍县,受封为都亭侯。[46]

大破乌桓

张辽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袁熙与乌桓。张辽进谏:“许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都,占据它而号令四方,明公您大势去矣。”曹操推测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于是,大军出征。[47]
八月,曹操带领先锋部队登上白狼山,突然与敌兵遭遇。敌人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军队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48]
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畏敌不前,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而不是等待后援。张辽劝战时的语气非常振奋。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曹操亲自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于是张辽与张郃[145]、曹纯[146]等人攻击敌军,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49-50](曹操“自以所持麾授辽”。《淮南子·主术训》:“军之持麾者,妄则乱矣”,说明,“持麾”的作用在于“”,张辽负责白狼山之战的临阵指挥。[51-52]《魏武军令》:“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说明,曹军各部的进攻方向、进攻时机全由张辽决定[53-54]。)此役,虽然敌众我寡、左右皆惧,并且,“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但是,乌桓的军阵当时还没有排列整齐,张辽极力主张迅速进攻,终于,其疾如风,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馀万。[55]
白狼山之战是汉人击败胡虏的重要一战,张辽也因此名声卓著。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甚至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于是有诗句写在《登长城赋》:“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智破谋反

建安十三年(208年),当时,荆州尚未安定,人心尚未归附。曹操在那一年,重新组建了许多军队。张辽率领其中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屯驻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在夜间,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经过审时度势,对左右说:“不可乱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那些制造叛变之人,想藉此骚动去惑乱众人而已。”于是,张辽传令军中,只要不是谋反者就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情况逐渐稳定下来,不久,在军中查出并擒获了制造动乱的首领,并将其肃清杀死,彻底挫败了军中夜叛。[56]此事被《通典》评价为:“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57]
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督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勇者得前

张辽
建安十四年(209年),曾经“聚众数万在江、淮间”[148]的江淮豪强陈兰、梅成占据灊县六县(今本《三国志》此处作“氐六县”,据《资治通鉴》及《考异》所引繁钦《征天山赋》等更正,其中灊于本传下文亦有,六县即六安县)叛乱。[162-163]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去讨伐梅成,又遣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去讨伐陈兰。当时,于禁的军队率先到达,梅成诈降于禁。于禁中计,轻率地回军。梅成旋即复叛,带其军众投奔陈兰,二人又率众转入灊县之山中自守[160],占据了地利。灊县的山有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潜山市[161]),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张辽意欲进入天柱山追剿敌军,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柱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于是增其邑,假节。[58]

守卫合肥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从征孙权,攻濡须。后来,曹军攻破孙权江西营,擒获孙权都督公孙阳。因为春水上涨[59],曹操在慨叹孙权军队的军容齐肃之后,便撤兵。[60-61]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亲征皖城,张辽从合肥向皖城驰援,在增援途中得知皖城失守。张辽在硖石的南面迅速筑起了一座被称为“南硖戍”的堡垒,作为合肥的前哨。[62]
张辽
同年七月,曹操征伐孙权。同年十月,曹操无功而返,自合肥还。曹操在离开合肥时,带走了大批部队欲作西征之用,给屯驻合肥的张辽与乐进李典等将领只留下了七千余人。张辽得知曹操有西征之意,认为合肥即将孤立无援,孙权必会趁机来攻,于是开凿了藏舟浦,用来隐藏舟船。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领重兵西征张鲁,让护军薛悌送去一封信函,信函边还写明,要在有敌人来攻时再打开来看。[63]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东吴之主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张辽与诸将打开信,信中说:“若孙权军来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合肥诸将们都感到疑虑。张辽根据曹操远征汉中合肥缺乏后援的现状,做出了分析,提出在合肥城还没有被孙权大军完成合围之前,率先出击,“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就可以守住城池。张辽此番分析消除了诸将的疑惑。李典也对张辽所说的话表示赞同。[64]
于是,张辽在当夜募集敢于出城迎战的精锐将士八百人,开剥牛肉赏给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65]天色刚亮,张辽披甲持戟,亲自先登直陷敌阵,撕裂了东吴军队的防线。在他率军冲入东吴的营垒之前,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数十名东吴士卒和两名东吴将领。他一边大声呼喊着自己的名号,一边登锋陷阵[66],冲入东吴的营垒。此后,张辽率军继续猛攻,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东吴众将士也因惊慌失措而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于是,孙权等人逃跑到一座较高的山冢上,用长戟来自卫。张辽见敌方主帅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但孙权没有轻举妄动,随后孙权发现张辽所率领的士兵非常少,于是聚拢东吴军队将张辽的部队重重包围。张辽的军队分别向左向右驱逐围兵,然后径直向前实施“急击”,将东吴的包围圈打开。在战斗中期,张辽曾经带领着中期破围的几十人突出了重围,没能冲出重围的人们大声呼喊:“将军要舍弃我们吗?”于是,张辽带领着中期破围的几十人,又杀入了重围,去救援的馀众几百人。孙权军队皆望风披靡,没有人再敢抵挡张辽了,也被称为“权众破走”[1][67]
这次战斗,双方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士气全失,回军修整守备,合肥守军的军心因为首战大胜而安定了下来,李典、乐进等合肥诸将们都对张辽表示心服口服[68]
对于这场发生在合肥被围城时的战斗,《三国志》记载“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45],《魏书》记载“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66],《魏略》记载“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1]
史料分类
《三国志》的陈武本传[153]潘璋本传[154]贺齐本传[155],三篇本传皆无彻军,皆无津北,所涉人员皆被甘宁本传的“唯”字排除在津北之外,可知,《三国志》贺齐本传与《江表传》贺齐篇发生在合肥战役的不同时间段,发生在合肥境内的不同地点,东吴猛将陈武是战死在这场发生于围城时的战斗中。
而后,孙权率军守在合肥地区十余日,认识到不可能夺取合肥城了,于是退兵。[69]张辽率领诸军乘势追击,几乎再次捉住孙权。同时,张辽又统筹了战局,准确预估了孙权的逃生路线,并分兵绕过东吴军队进行毁桥[70]。而孙权甘宁蹴马趋津,又有谷利鞭马助势,才得以跃过断桥,死里逃生。[174]张辽因为不知道孙权的相貌而错失了活捉孙权的机会。曹军士兵听说此事都表示叹息悔恨。[71]曹操得知此战,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72]
张辽威震逍遥津塑像
当时,曹魏军队的主力远在汉中,而曹魏江淮一带的兵力则非常空虚,无法派遣援兵。正是所谓的:“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因此,曹操非常看重张辽在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在《三国志》里仅用过两次,分别是在《张辽传》、《徐盛传》[73],可见分量之重。
此役之后,若江东小儿啼哭不止,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75]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再征孙权。到合肥后,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于是,给张辽增兵,多留诸军,迁徙去居巢屯驻。[76]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季,曹军抵达居巢,开始进攻濡须[77]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曹操大军在居巢集结完毕,并在二月全线猛攻濡须,迫使孙权退走。三月,孙权又派遣徐详向曹操请降。[77]曹操回师,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78]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适时孙权称藩于魏,为了让孙权安心攻打荆州,于是曹操召张辽及诸军悉数回救曹仁。[79]张辽素来知晓曹操的用意,虽然他收到诏令较晚,但向樊城的进军速度却很快[80]。而张辽尚未到达,徐晃就已经打败关羽。张辽便与曹操会师摩陂,曹操乘车出来慰劳他,并派他屯于陈郡[81]

转官晋爵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张辽转任为前将军,又分封其兄张汛(或作“张泛”)及一子列侯。[82]同时,赐给张辽的帛多达千匹,谷多达万斛。[83]
张辽画像
不久,孙权再叛变。张辽还屯合肥,并进爵都乡侯。曹丕赐舆车予其母以示荣宠,并派遣兵马送其家人到他驻军的地方,又派遣向导们预先在各地张贴告示,宣告张辽的家人将要到临,指引着大家出迎。张辽“所督诸军”的将士官吏们都罗列在道路两侧,拜迎张辽的家人。看见此景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十分荣耀的事。[84]
同年,曹丕称帝,再封张辽为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85]
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到洛阳皇宫朝拜,曹丕便引张辽会晤于建始殿,亲问其昔日破吴时的情状。张辽述说过后,曹丕向左右叹息道:“简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穆公,是与方叔尹吉甫南仲等齐名的西周大将。他曾平定淮夷,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86])”于是,曹丕下令为张辽建造屋舍,替其母兴建殿室,当年跟从张辽突破吴军阵线、直冲孙权帅旗而临时应募的一众步卒,都被封虎贲[87]

病逝江都

张辽像
三年(222年),孙权再次向曹魏称臣。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刘晔带著太医审视其疾。众多的虎贲勇士们询问张辽的病情,人来人往,以至于在道路上互相遇见。[88]梁章钜三国志旁证》中提到:“汉三公病,遣中黄门问病。魏、晋则黄门郎,尤重者或侍中。(张)辽位未至公,而遣侍中,盖宠之也。”[89]可见曹丕如何重视张辽。
张辽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营,自己则车驾亲临,握着他的手,赐给他御衣,太官每天来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转后,张辽便返回其军中,然后率军与朱灵一同还屯合肥,忠于职守。[90]
正当其时,孙权再次背叛曹魏,曹丕派张辽乘舟,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此时,虽然张辽受到曹休(曹丕的族兄)的督领[91],但孙权得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难以抵挡的,千万要谨慎!”同年,张辽与王凌等人进军至广陵。一天夜里,吕范等人的东吴水军漂至北岸。张辽与王凌等人出战,大破吴将吕范等人,并缴获了大量舟船。[92]
根据公元3世纪史书的记载,在洞浦战役,曹休、张辽等人的二十馀军击破了吕范等人的五军[91]。反观,吕范等人的五军仅仅是击破了南渡长江的臧霸[176]。最终,吴军退守长江,魏军引退[177-178]。但在洞浦会战的500多年后,撰写于公元8世纪的《建康实录》篡改了历史,不但完全抹除了吕范五军的败绩,还将洞浦会战的结局 ,篡改为,曹仁退,东吴诸军乘胜破曹休、张辽等,魏军引退[179]。这与3世纪史书的多处记载,完全冲突、截然不同(例如,《赵俨传》、《贺齐传》都记载了洞浦战役的结局形势是,吴军退守长江,魏军引退[177-178])。此外,曹仁退,东吴诸军乘胜破常雕诸葛虔[180-181],也被《建康实录》篡改至建安十八年(213年)[186]。对于公元3世纪史书所记载的3世纪事件,公元8世纪的《建康实录》这些纂改500年多前的历史事件的行为[179][181-185],是应当受到批判的。
这一年,张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但张辽病情严重,因此逝世于江都,曹丕为之流涕。张辽被追谥曰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93]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真可谓国之爪牙。现分封张辽、李典的家族各增邑百户,对他们两人各自的一个儿子赐爵为关内侯。”[94]
正始四年(243年),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95]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名称
评价
曹操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96]
曹丕
此亦古之召虎也。[96]
孙盛
以致命之兵,击贪墯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必固。[96]
孙权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96]
魏略
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97]
陈寿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96]
温恢
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98]
登长城赋
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纥干
张文远身先士卒,果立殊功。
张仲宣
张辽运筹之方,可以归之於先轨关羽搴旗之效,可以论之於后尘。[99]
杜佑
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57]
旧五代史·列传五·李存孝传》
李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100]
《智证传》
魏将张辽,唐将王彦章皆有威名。当时小儿啼不止。其母呼两人者名。而儿啼止。
张预
“设若奋寡以击众,驱弱以敌强,又不选骁勇之士使为先锋,兵必败北也。凡战,必用精锐为前锋者,一则壮吾志,一则挫敌威也。故《尉缭子》曰:‘武士不选,则众不强。’曹公以张辽为先锋而败鲜卑谢玄刘牢之领精锐而拒苻坚,是也。
孙子曰:‘以利动之。’辽谕以先附受赏,而昌豨果降。又曰:‘以静待哗。’辽安坐中阵而定军中之乱。又曰:‘三军可夺气。’辽折权盛势,以夺吴人之气是也”。
王文郁
贼众我寡,正当折其锋以安众心,然后可守,此张辽所以破合肥也。[101]
苏籀
错捐金带子舆台,李典张辽安在哉。济溺我应知大略,摧锋人自得高才。
洪迈
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102]
叶适
孙权十万攻合肥,守者七千。旁无近援,固已不自保。而辽乃募士八百,击其未合,以至尾追,几获大丑。非操之智,无以使张辽;非辽之勇,而明亦不能自任。胜负成败,盖诚以人,不在众寡。士常如此,则立于积衰甘弱之地,为预怯莫前之说,以自附于明哲者,可察矣。[103]
陈元靓
天造草昧,君子经纶。笃生晋侯,为魏元臣。千载嘉会,一代伟人。风云千载,孰继后尘。[104]
郝经
张辽、徐晃诸将壮猛有谋,亦关张之亚匹;然失身于操,终为勇而无义。[105]
朱元璋
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106]
罗贯中
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黄道周
魏围昌豨,粮尽欲归。辽请少缓,当中有机。屡视以目,发矢又稀。似可挑诱,因示德威。先附大赏,豨降不违。军中忽乱,绝不惊疑。不反安坐,反者自知。有顷有定,首谋杀之。魏恐贼至,封教相遗。贼来开教,教意颇微。唯辽有识,力战破围。孙权败走,安守合肥。为将若此,方称出奇。[107]
袁枚
然而公始则霁云断指,继乃公孙洞胸。小白未僵,大黄犹射。又典韦临危之戟,横贯数人。冲张辽已出之围,再呼残卒。浅色黄衫,盖棺之衣早备。玄緌新箧,归元之面如生。可以谓之勇矣,可以谓之烈矣。[108]
毛宗岗
①张辽之守合淝,其真大将之才乎!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闻变而不乱,是其定也;乘机以诱敌,是其谋也。宜其为关公之器重欤!惟大将不惧大将,亦惟大将能知大将。[109]②晃之战沔水,与张辽之战合淝,仿佛相类。两人皆有大将才,故关公与之友善。然(张)辽能救(关)公于患难之中,(徐)晃独穷(关)公于患难之际,则(徐)晃之为人殆逊于(张)辽。[110]
赵翼
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111]
曾国藩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112]
郑观应
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英布王霸、张辽、刘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扩廓贴木儿等,战将也。
王歆
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梅公毅
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113]
韩兆琦
不仅智勇双全,而且为人忠厚坦诚。在曹魏武将群中,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格典范。[114]
孙莱芙
张辽在合肥之战中仅凭区区七千余步骑,就能粉碎孙权十万大军的攻势,此战不但影响汉末三国,也被后人作为经典战例。[167]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张辽止啼

日本民间俗语:辽来来
在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虽然孙权带领十万大军,以及吕蒙甘宁、陈武、徐盛宋谦潘璋贺齐凌统蒋钦等众多的东吴名将一起进攻合肥。但是,张辽率领800人冲阵东吴十万大军,使得孙权以“走登高冢”的方式逃命,张辽突出重围之后,为了救援那些身陷重围的将士们而再次冲进入东吴十万大军。猛将众多的东吴军队都无法挡住张辽,最终,被张辽击破而败走。从此,张辽威震江东。每当江东地区的小孩们啼哭不止,小孩们的父母就会说“张辽来了”[75]来吓唬小孩们[1]
唐朝李翰所作的《蒙求》收录了“张辽止啼”[115]的典故。该典故也被《太平御览》收录多达3篇(卷二百七十九,即兵部十;卷四百三十四,即人事部七十五;卷四百八十八,即人事部一百二十九)。
而在日本,民间流传着“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该俗语,是缘于唐朝、宋朝的中日文化交流,使得“张辽止啼”的典故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民间兴盛了数百年之久。直到1274年的文永之役,该俗语在日本民间的盛行地位才被“蒙古来袭”所取代。

公私分明

当年,关羽暂时投于曹操营下,张辽与关羽为好友,曹操便派张辽以关羽私交好友的身份去寻问关羽的去留之心。关羽表明只会跟随刘备。因为是曹操要问[116],所以,张辽不得不回复,并因此感到为难:若说实话,怕曹操杀关羽;若说假话,不是事君之道。张辽沉思良久,叹息道:“曹公,是君父;关羽,是兄弟(君父是对君主的尊称,与臣子相对应[117-119])。”最终,张辽在担忧关羽安危的同时,依然坚持履行臣子的责任,而且,张辽还为关羽担保“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120]
张辽此举,不但使得他与关羽之间的私人情谊得到了后世文人的千古传颂[121-125],而且还被后世认为是臣子们恪守责任、能识大体的榜样,如南朝宋左仆射刘穆之曾说:“我蒙公(指刘裕)恩,义无隐讳,此张辽所以告关羽欲叛也。”[126]尚书右仆射何尚之亦曾言:“臣思张辽之言,关羽虽兄弟,曹公父子,岂得不言?”[127]

顾全大局

张辽与李典、乐进素来不睦,甚至与李典有旧日的仇怨(昔日,张辽所在的吕布集团、李典所在的乘氏李家,双方曾经展开激烈厮杀,血债累累:吕布集团本来已经数次战胜曹操[14],但因蝗灾大起,吕布集团缺粮,求助于乘氏李家。乘氏李家假装帮忙,以肥牛、酒、胡饼麻痹了吕布集团[128],却趁机将吕布集团击破[129]。吕布集团溃退之后,同仇敌忾、卷土重来,猛烈地报复了乘氏李家,李典的至亲李乾也被吕布集团所杀),但在合肥城面对东吴大军的侵攻之际,张辽依然能够不计前嫌地邀请李典共同出战。李典也同样展现了顾全大局的风度,愿与张辽一同出战。[74]

改过自新

张辽曾在吕布集团当中与曹军旧将们惨烈厮杀,因此,他与于禁、乐进等人不和,也是合情合理。
然而,有一次,张辽却与他的护军武周产生了矛盾。于是,张辽来见扬州刺史温恢,希望请胡质来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生病为借口,推辞了任命。张辽、胡质出屋之后,张辽对胡质说:“我非常地器重你呀,而你为什么要如此辜负我呢?”胡质说:“古人管仲鲍叔牙相交:管仲在生意分红时取走了很多,鲍叔牙仍然相信他不是贪心的人;管仲在参军打仗时常常逃跑,鲍叔牙仍然相信他不是胆小的人;听闻诋毁管仲的流言,鲍叔牙不会相信那些流言。这样的交情才能长久啊!武周身为雅士,在往常,您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却因为一些小事就产生了矛盾。何况我胡质才能浅薄,怎么能始终得到您的信任呢?这才是我不愿就职的原因啊。”张辽非常感激胡质所言,于是便改过自新,与武周又恢复了和睦。[130]

观阵料敌

根据《三国志》记载,张辽非常善于行伍之间的审时度势——观阵料敌。
建安六年(201年)在东海郡,按照《张辽传》,张辽看到昌豨军阵射矢渐稀而断定昌豨犹豫。后来,果然如张辽所料,昌豨有动摇之心,遂被张辽劝降。
建安十二年(207年)在白狼山,按照《武帝纪》、《张辽传》,张辽看到乌桓军阵尚未整齐而力劝急攻。后来,在张辽的劝战之后,然后才有了曹操的决定、张辽的遂击、白狼山之战的辉煌战果。
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社,按照《张辽传》,张辽看到夜间的火势而断定谋反者以动乱人。后来,张辽针对谋反者的以动乱人,实施了以静制动,平定了军中的夜间谋反。
建安二十年(215年)在合肥,按照《张辽传》、《潘璋传》,张辽没有在难以观敌的夜色中实施夜袭,而是等到太阳升起,才发起突击。最终,张辽实现了攻敌于“诸将不备”、攻敌于“众不知所为”。
在东吴军队撤离合肥时,按照《甘宁传》,“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张辽先观察敌情,然后才率兵追击。后来,张辽“几复获权”。

后世地位

播报
编辑
张辽
张辽的军事表现受历代所尊崇。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131]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张辽。[132]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张辽亦位列其中。
另外,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张辽止啼”一语。日本俗语中有所谓“辽来来(辽来々)”一语,正是来自张辽止啼的典故。

家庭成员

播报
编辑
关系
姓名
备注
祖先
聂壹
马邑的豪商,曾发起“马邑之谋”,使得西汉匈奴正式开战。
同辈
张汛(或作“张泛”)
张辽之兄,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因张辽之功而被封为列侯[96]
子辈
张虎
张辽之子,在其父张辽去世后,袭爵晋阳侯,官至偏将军[93][96]
张?
张辽之子,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因张辽之功被封为列侯。史书没有记载其名[82][96]
张?
张辽之子,于黄初六年(225年)因张辽之功而被封为关内侯。史书没有记载其名[94][96]
孙辈
张虎之子,张辽之孙,在其父张虎去世后,袭爵晋阳侯[94][96]

墓址

播报
编辑
逍遥阁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为衣冠冢,现存墓冢,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园中有张辽持刀立马的青铜塑像。
另外,据《宋高僧传·卷十·唐扬州华林寺灵坦传》载:“元和五年相国李公墉之理广陵也……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此段记载则称张辽墓位于广陵(今扬州市广陵区)一带的华林寺内。

艺术形象

播报
编辑

文学形象

三国时繁钦作品《征天山赋》,主要描写张辽征讨陈兰、梅成时的状况。赋题写明:“丞相武平侯曹公东征,临川未济,群舒蠢动,割有灊、六,乃俾上将荡寇将军张辽治兵南岳之阳。”清末民初时期学者古直《曹子建诗笺》指出,陈思王曹植的作品《白马篇》中的主角,是以张辽于207年征讨乌桓时的形象为创作原型的。南北朝时的文学作品中,庾信哀江南赋》有“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沈于杜侯。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之句。元代杂剧中,张辽主要有两个身份:一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二是曹操的亲随军师,更有“百计张辽”之称。托名关汉卿所作的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中,张辽的开场白就已道出其出身:“笔头扫出千条计,腹内包藏七字书。小官姓张名辽,字文远。幼习儒业,颇看韬略之书。先曾在吕布之下为健将,后在于曹丞相手下为参谋。”而在不少杂剧剧目,张辽与许褚分别担任曹操军中重要的文武代表,二人经常作为曹操的心腹爱将而并列。如《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中有“曹操以雄兵百万,虎将千员。左有百计张辽,右有九牛许褚,独霸许,虎视中原”句,《诸葛亮博望烧屯》中则有“则仗着主公前关将张飞,那里怕他曹操下张辽许褚,更共那孙权行鲁肃周瑜”句。《三国志平话》中,张辽仍然担任曹军军师,有“智囊先生”的称号。[133]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的历程大概依循正史而为。《三国演义》有两个回目出现张辽的名字,分别是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与及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他先为吕布部将,多番令曹军陷于苦战,其武勇连关羽亦甚称道,他曾对张飞说:“此人(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134]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壬午本,则保留了张辽的相貌特征:“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年二十岁,官授骑都尉,雁门马邑人也,姓张,名辽,字文远”[135]
后来,吕布战败遭擒,张辽亦成为战俘,于白门楼上表现刚烈,骂吕布为“匹夫”,大呼曹操为“国贼”,视死如归。曹操下令绞杀吕布后,刘备、关羽为张辽求情,曹操便待张辽以上宾之礼。张辽感其恩情,于是投降,自此成为曹操将领。[136]第二十五回中,曹操在下邳城外的土山上包围关羽,张辽请缨劝说关羽暂降曹军,以报关羽白门楼相救之恩。[137]关羽降曹期间,张辽一直担任曹操与关羽之间的协调者与斡旋者。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被夏侯惇追赶纠缠,亦赖张辽赶至拆解二人纷争,让关羽可以顺利离开曹营。[138]张辽跟随曹操后,一直随军征讨,不久参与官渡之战以及平河北之战,先后大战张郃,斩蒋奇,大败袁尚沮鹄[139]在追击袁熙、袁尚时张辽受曹操任命,秉持军麾,担任首将,率领许褚、于禁、徐晃迎击乌桓军,张辽更亲斩乌桓单于蹋顿,建立诸多战功。[140]
张辽
曹操南下追击刘备于长坂时,张飞据桥拒守,曹操一时被其气焰吓退。张辽从后追上曹操,分析张飞只有一人,不足深惧,宜重新追击。[141]赤壁之战时,张辽与许褚一起担任“护卫往来监战使”,当孙权军中的黄盖以诈降计发动火攻时,曹操形势艰险,张辽亲载小舟渡曹操脱难,并射伤黄盖。曹军战败撤退期间,张辽一直护卫著曹操,为其抵敌吕蒙、张飞,最后曹军受关羽堵截,张辽的出现令关羽动故旧之情,放过曹操,曹操才得免于难。[142]赤壁之战后,曹操命张辽为主将,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第五十三回中,孙权亲临合肥战线,与张辽经历多场战争,均未能攻克合肥,其将领太史慈使计派遣吴兵混入魏军城中,打算结连张辽军中的养马后槽一起制造祸乱骚扰魏军,而张辽则冷静悉破策略,号令全军不反者皆静坐,没多久副将李典便抓住了吴兵及后槽,张辽更将计就计引太史慈入城,对其伏击,最后令太史慈伤重身死。[143]第六十七回,孙权乘曹操远在汉中的时机,再次引军进攻合肥,张辽在曹操密令的指示下,灵活调动军队,大败孙权军队。[144]
最后,张辽随曹丕以大船征伐江东,军队被徐盛所击败。曹丕登岸逃亡时,吴将丁奉从岸边杀至,张辽为保护曹丕上前迎敌,却被丁奉以箭射其腰,回营后不治身亡,曹丕厚葬之。及至魏将曹真司马懿主理对蜀战争之时,以张辽之子张虎及乐进之子乐綝二人为军锋,可惜二人表现平庸。

影视形象

历代张辽饰演者
年份
影视类型
电视剧/电影
饰演者
1976
电视剧
三国春秋
宋嘉豪
1985
电视剧
诸葛亮
郑恕峰
1992
电视剧
关公
艾长绪
1994
电视剧
三国演义
徐少华(《群雄逐鹿》)
张亚坤(《赤壁鏖战》)
王卫国(《三足鼎立》)
1996
电视剧
黄仲裕
1996
电影
诸葛孔明
刘新春
1999
电影
刘新春
1999
电视剧
曹操
孙长江
2001
电视剧
赵毅
2004
电视剧
武圣关公
高天昊
2008
电影
赤壁
徐丰年
2010
电视剧
三国
程湘银
2010
电影
关云长
邵兵
2011
电视剧
回到三国
黄文标
2013
电视剧
新洛神
栗小原
2013
电视剧
曹操
丁俊
2016
电视剧
孙浩然
2017
电视剧
刘旭
2017
电视剧
黄俊杰[165]
2018
电视剧
王锐[164]
2020
电影
《赵云传之龙鸣长坂坡》
祝涛
参考资料:[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