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eibo.com提供.
22-07-17 19:36发布于 北京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垃圾人与垃圾时间
丁启阵

如今有“垃圾人”这个新词语,用来形容本身负面情绪缠身的人,这种人随时需要找个攻击对象以抛掷、倾倒其身心中的垃圾。遇到这种垃圾人,可以说是一种无妄之灾。因此人们都会小心提防,远离垃圾人;不幸遇上了,通常也会采取隐忍、“退一步”的办法,避之则吉。
垃圾人没有任何外貌外表的标记,极少有人会承认自己是垃圾人。事实上也不会有自出生之日起到死亡之时一直都是垃圾人的人。但是,我敢肯定,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难免会有垃圾人时间。所不同的是,这个时段有长短之别。人非圣贤,孰能无垃圾人时间?据说,三国时期曹魏的大名士嵇康能做到二十年里喜怒不形于色。等于说,嵇康能做到连续二十年没有垃圾人时间。史书煞有介事地记载了嵇康这一事迹,说明极少有人做得到嵇康这样。
扪心自问,我自己的修为,跟嵇康相去甚远,简直不能同日而语。比如说,看到网络上人们传播的某些人的奇葩说法,我偶尔也会想要像垃圾人那样,施以咒骂。不过,我还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通常只是在心中默骂,并不付诸行动,形诸笔墨。我会或多或少作些调查研究。一般情况下,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都会发现事实并非媒体上疯传的那样,当事人的言行往往被媒体被传播者歪曲了,极端化了。这样一来,我不但不会像垃圾人那样去进行人身,反而会同情乃至支持当事人。
除非能做到一辈子不出门,不说话,不写文章,不做事情,否则人人都有可能受到垃圾人的滋扰——被倾倒他们身心中的垃圾。比如说,我不过是表达了一下朱自清《背影》一文因为背后有若干不光彩的隐情,不适合以教育权威的姿态(收进中学语文课本)让心智尚未健全的青少年怀着顶礼膜拜的心情去学习去领会的看法(一般性阅读,我并不反对),便遭受了许多人上纲上线的咒骂——其实就是倾倒他们的垃圾情绪。
按照远离垃圾人的明哲保身处世策略,我应该从此避而不谈这个话题。但是,我认为,那些向我倾倒垃圾的不全是终身职业的垃圾人,大部分只是一段时间内的垃圾人。他们是因为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学会遇事先做调查研究,没有学会理解、接受他人的善意,而习惯于人云亦云的给他人贴上“哗众取宠”“赚取流量”等标签;不懂得勇于提出自己观点的人实际上是在拓宽他们的思想,给他们提供看人世的不同视角,使他们不至于迷失方向,是在忍辱负重中做一点类似思想启蒙的工作。不客气地说,所谓流量对我而言毫无价值。论流量,随便写篇文史随笔、诗词解读都可能比说《背影》大得多。
众所周知,这是个流行阴谋论、流行扮演受迫害狂的时代。不能摆脱、克服这种流行病症,一定会堆积起许多负面情绪,身心受损,是有危险的,容易毁掉自己的人生价值。朗朗乾坤,你我皆凡人,炒米油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事事都需要忧愁操心,哪来那么多时间精力去搞阴谋诡计呢?国产宫斗剧、好莱坞政治片看多了吧?
人性不见得一片光明,但我愿意相信,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在永夜中度过一世的!
学会遇事冷静、理性,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时刻提醒自己、他人都只是一介普通百姓,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控制情绪,远离阴谋论,摆脱受迫害狂的人设……尽量减少自己的垃圾人时间,一定会过得更加踏实,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致咒骂过我的《背影》迷众#
欢迎新用户

正在加载,请稍候...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因建议中学课本中删去朱自清《背影》而引发热议 人文艺术博主 头条文章作者

    查看更多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