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之蔷

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 头条文章作者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 头条文章作者

  • 4 毕业于 吉林大学
  • 3 公司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查看更多 a
置顶 今年年会我做了一个发言:灵感的诞生。也可能有助于你的灵感诞生。这个视频主要讲安徽专辑的灵感是怎么诞生的。 L单之蔷的微博视频 ​​​​
宽阔的湖面上,两个渔夫站立在小木船上捕鱼,他们一只脚站在船头来掌控方向,另一只脚可以拨动单桨划水来控制速度。渔夫手中拿着的是一种特色的捕鱼工具:罩鱼笼,罩鱼笼的笼骨和笼口都是用竹子围成的,在笼骨周边围上一圈渔网,站在船头的渔夫垂直看向水中,如果看到湖中有鱼,便将罩鱼笼往水中扣去, ​​​​...展开全文c
随着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五台山佛光寺的探访,这里的两座唐代经幢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经幢的流行与一部风靡大唐的佛教密宗经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有关,唐代宗甚至下诏令天下僧尼每日诵读此经二十一遍。然而,随着元代以后密宗的式微,经幢逐渐被人遗忘。本图为林徽因测量佛光寺的唐乾符四年 ​​​​...展开全文c
秋末冬初是波密的华山松针叶林最多姿多彩的季节,也是华山松的松子成熟的季节。清晨,大紫胸鹦鹉们陆陆续续飞到了河谷边的森林中,雾气在河面上不断升腾,山峰时隐时现,美得让人着迷。此时,摄影师早已守候在这里,将镜头对准眼前的这棵华山松,幸运的是,一群大紫胸鹦鹉落上枝头,开始疯狂地吃松子, ​​​​...展开全文c
位于黄浦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拥有丰沛的水汽资源。一入冬,由于海陆下垫面对热量的吸收和发散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在太阳升起之后,陆地上空的大气层升温往往快于江面和海面上空的大气层。有了这样的温度差,在当风向由陆地吹向海的方向时,高空偏暖的气流就会遇到接近地面的冷空气,从而在接近地面的大气 ​​​​...展开全文c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正在我国南海1500米深的水下执行潜航任务,舷窗外的海底堆积着大量瓷器,几株海洋植物生长在堆积如山的瓷器上,随着水流轻轻漂动。这就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沉没在海底的情景,透过舷窗,我们可以看到这处深海“水府”中的满目琳琅,而它们已经在此“沉睡”500多年了。供图/ ​​​​...展开全文c
海拔5128米的嘎娃嘎普是高黎贡山脉的主峰,由于气候多变、地势崎岖,这里鲜有人涉足,充满了神秘感。海拔近4000米的初干湖位于嘎娃嘎普的北侧区域,是一座冰蚀湖,积雪的群山张开臂膀,环拥着这片清亮如镜的湖水。图中所示是初干湖东北侧的一处缺口,涓涓湖水从这里顺势流下,积蓄在低洼处形成了一座较 ​​​​...展开全文c
#封面曝光#
《中国国家地理》第6期最终封面——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峒桑凉风洞入口大厅。
摄影廖忠实
@中国国家地理 ​​​​
这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菜溪乡的菜溪岩风动石。直径约5米左右的椭圆形巨石,置于一块高约5米左右的蘑菇柄状的基石上,危若累卵,只要一阵微风似乎就可能滚落下来,可千百年来却岿然不动。因望之如“蘑菇”,故名“蘑菇石”。相传是明代万历年间从山顶滚落下来,恰好跌落在一独石的顶部。不过这似乎不太 ​​​​...展开全文c
“囊萤夜读”的典故是真的吗?相传,晋人车胤勤奋攻读,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苦于家贫缺灯油,夏日捕几十只萤火虫,置入绢内,以萤光照明,夜以继日苦读。有不少人曾质疑这个典故的真实性,认为在这么弱的萤光下,根本看不清字。为了让孩子亲自体验和求证这个典故的真伪,“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在做萤 ​​​​...展开全文c
#封面选择#
第6期封面选择第二轮,你喜欢哪张? ​​​​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的“天鹅泉”,是我国几乎唯一的疣鼻天鹅越冬地。每年秋天,数百只来自巴尔喀什湖的疣鼻天鹅迁徙至此越冬。在我国能见到的三种天鹅中,疣鼻天鹅划水时脖颈呈S形,双翅微微蓬起,姿态最为优美。但当配偶或子女受到侵犯时,雄性疣鼻天鹅会对进犯者果断还击,作风刚猛。摄影/赖 ​​​​...展开全文c
有些东西不在特殊的境遇中其意义出不来,比如馕,只有在非同寻常的境遇中,馕深藏的最本源的意义才能显露出来。这张照片拍摄于喀喇昆仑山脉中的克勒青河谷,河谷海拔高达5000多米,站在其中能看到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照片中的两个人是驼工(管理骆驼、运送给养的人),他们此行的任务是送两个摄 ​​​​...展开全文c
遇到这条尾甲鲹属的幼鱼时,摄影师对其形态诡异的下巴感到惊讶。经过辨认,原来是鱼嘴里衔着一只水母。将近半小时的观察中,摄影师发现幼鱼叼着水母四处游荡,却并没有把水母吞进肚里的打算。这是非常有趣的行为,幼鱼并非是要捕食水母,而是在把它当成盾牌。水母有毒的刺细胞可以降低幼鱼被天敌攻击的 ​​​​...展开全文c
#封面选择#
《中国国家地理》第6期备选封面,你喜欢哪张?
@中国国家地理 ​​​​
  • +2
在广西桂林的伏波山公园,有一块石灰岩质巨石从上空垂下,在距地表处有十几厘米的天然空隙,手掌可以穿过,长期的地质年代里,下端被溶蚀而形成,如人工锯切一样。传说是神仙试剑的结果,也叫“试剑石”。摄影/冉玉杰 ​​​ ​​​​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