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log.sina.com.cn提供.
博文
标签:

育儿

家庭教育

教育理念

电子产品

分类:宝宝成长

      

      这篇育儿心得,是我一位好朋友写的有关如何看待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在育儿过程中的两方面影响的文章。这位姐姐像我的精神导师一样,在我曾经人生最困顿的时刻,给予了我激励和信心,最为重要的是,她帮我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春天”,延长了我四分之一的生命。

 

      内容提要:孩子有了游戏瘾,如何积极引导,如何避免在修正游戏瘾的过程中影响更为重要的亲子关系,特与大家分享下:

 

标签:

育儿

家庭教育

教育理念

自我成长

分类:宝宝成长

我也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卓越超群,但逐渐地我去除了因为自己的虚荣而设立的目标,我寻找可以增强孩子幸福感和价值感的目标,这些目标并非不可实现。从培养过程看,可能比要求成绩好更难。这就如同栽培有机蔬菜,要比作弊给蔬菜施化学药剂催熟,打高剂量的农药杀虫,成本要高,还可能有更多不可预估的风险。但我不断地告诫自己:这是扎根的工作,务必要这么做。

再如维护好宝宝的专注力。很多家长都在宝宝上了学以后,发现宝宝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其实在小时候,绝大多数宝宝都是天生的专注力专家,当他们对一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是全神贯注的。但家长忽略一个儿童特有的心理现象,宝宝的专注力不是持久性的,而是跳跃式的,间断式的。这是我在观察中发现的。所谓“间断式”,不是像成年人一样较长时间(如15分钟以上)持续注意力,而是保持了3-5分钟以后,会转移到别的

标签:

育儿

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

自我成长

分类:宝宝成长

曾有妈妈询问我:怎么做好陪伴?我有一个最深刻真切的体会,在宝宝达到能够与成年人流畅交流之前,父母尽量控制住自己,不要打扰宝宝。我自己就有很多教训,从怀孕开始,我看了尽可能收集到的早教类书,形成了精英化教育的思维模式,宝宝还在肚子里,就给宝宝安排了课程(虽然是我自己上),宝宝四五个月以后,我也逐渐地按照一些育儿书上和成功家教父母的方法,给宝宝安排了游戏化的课程。但我非常受打击,小泉以他自己的方式来反馈我:他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我也曾为他测量智商,还看不出让我欣喜的任何特殊潜力。

经过这些打击,一度我也有些许的失望,为什么书里的培养计划,在小泉身上就没有效果呢?为什么我家就没有一个小神童呢?我最后只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大部分孩子都是普普通通而快快乐乐的孩子,他们依从天性来学习一切,而不像神童的模式。我最需要的是耐心。

 

标签:

育儿

教育理念

兴趣培养

分类:宝宝成长

我们都认识到要培养宝宝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但实际操作中,经常因为自己的意识,而忽略比可见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根基是什么。比如宝宝生日会上,可能老师希望能做个PPT,让宝宝给小朋友们讲讲自己的故事,这个给宝宝的任务就变成了爸爸妈妈的任务。让宝宝自己说,那不是讲得没有逻辑吗?谁还愿意听啊。其实老师的本意,可能是让生日会显得丰富一些,让孩子的演讲能力得到锻炼。不要让孩子的教育机会,变成家长的能力比试;害怕宝宝做不好,就不会给宝宝试错的机会。很多习惯如果不当下切断,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我曾听闻一篇新闻报道,一个快三十岁却还没有自立的年轻人,因为父母受不了他的生活习惯,把他赶出家门,他还想去法院告父母不尽养育的义务。这不得不说,除了他本人的责任之外,父母从小的教养方式一定出了严重的偏差。包办代替的后果很可能就像这位断不了奶又不知感恩的年轻人一样。

 

标签:

育儿

教育理念

信心

分类:宝宝成长

 

  有很多看似艰难的事情,其实做起来并不如想象得那么难。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我就不举了,我曾和孩子打赌,以我这个年龄和他们比赛背诵圆周率,就一百位吧。他们以为我要花至少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其实,不到2个小时,我就背下来了(教练说不到30岁,平均20分钟就可以了),再加上每天巩固下,就变成长期记忆了。所以,教育陪伴孩子也是如此,当你在给孩子施加压力,希望他克服对学习的恐惧用功学习时,你自己又在做什么呢?你是否也有足够的勇气拾起你早已放下的学习呢?如果你现在开始和孩子一起每天比赛学习外语,他能不学得有所进步吗?我曾听说过一个很鲜活的案例,一个做生意的父亲,工作繁忙无暇顾忌关注孩子的功课,导致最后发现快高三了,孩子的主课尤其是数学几乎落后同班同学一大截,

标签:

育儿

成长

家庭

教育

分类:宝宝成长

孩子的物质需求如何引导?宝宝提出物质需求,其实本质上是心理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需要通过“物”来填充心灵的空虚感,不安全感。当孩子面对展柜里一个喜欢的玩具,他表达“我喜欢”和“我想买”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时候,孩子说“我喜欢”只是表示他对某一物品的喜爱,或是渴望拥有的感觉,喜爱不一定意味着占有,拥有和占有是有本质区别的。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联想的方式,获得情感情绪的满足,这样是否要购买就是次要了。而“我想买”则是一种强烈的行为驱动,大多数情况下,和成年人的冲动购买一样,是一种短时间的冲动行为,需要家长在理性支持下,坚定而理性,克制而不失爱心地耐心处理。父母也可以积极的方式休闲,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无目的的逛街,也不是个好的陪伴。如果形成了随时教育的习惯,去超市购物也可以让孩子觉得很有趣。比如如何高效地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商品,如何在众多选择中进行理性计算,培养良好的方位感等等。怕孩子乱买东西,怕孩子捣乱,只是因为自己的前期工作没有做好。

标签:

育儿

成长

家庭

教育

分类:宝宝成长

同样一件事,为什么有的父母做起来轻松自如,而有的父母做起来笨拙吃力呢?这里需要首先区分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除了法律上的规定之外,我个人的体会是,当说道”义务“这个词,我们总会有:有些事,我们不喜欢,但不得不去做。这种感觉给我们一种带有强迫性的压力感,而“责任”可能给我们的感觉更主动一些。生活中一些我们原本不太乐意承担又不得不亲历亲为的事,完全可以通过转换思维减低心理压力,我们不能当作“义务”去消极地应付,而要当作责任和使命,就少了一份不情愿,多了份主动担当。人的心理机制很奇特,当我们把一些原先自己不情愿承担的事情,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区分,并在完成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价值取舍或创新性技术改造就会大大降低心理压力。比如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可以不去做了(比如我选择宁可减少收入也不去坐班,或放弃令人艳羡的管理职务),

标签:

育儿

成长

家庭

教育

分类:宝宝成长

   亲子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一定是适合宝宝,最科学、最权威的吗?不可否认,对于大多数较为规范的、已经确立品牌的亲子教育机构而言,在教材设计、场地设施、人员配置、教学经验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也是我经常向这些机构请教的目的。但同时,我也感到不能全然相信,每个孩子最好的老师,还是父母,只有父母才能有这份天赋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独特的天赋。因为父母有对孩子最深沉的爱,这份爱会带给父母神奇的智慧和力量与勇气。不是说老师或其他专业教育工作者就无法发现,教育也是需要有天赋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这项工作,发现一个看似普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尤其需要爱和智慧,而现实中很多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士,自己内心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带着伤痕和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不是危险重重呢?

  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是病态心理学,是只占人口比例5%

标签:

育儿

成长

家庭

教育

分类:宝宝成长

 我也曾经花费了很多时间调研各类亲子班,因为我也经历过焦虑阶段,是否应该把孩子适当地送去进行开发。我们通常对这个理论较为认同:孩子的童年处于接收各种新生事物的敏感期。这个理论被用来当作过度商业开发的广告语。父母们更多在意能力的潜力开发,而忽视了道德和情商的潜力开发。似乎认为,能力是第一位的,而其他可以慢慢培养。

殊不知,一些可以通过被商业机构经过精确的利益计算后,可以测量出来的能力,其实是“末流”的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对后天发展也很重要,但打个比方,好比走路的能力,看似是肌肉发达了,宝宝才健步如飞,实际上还需要借助大脑的平衡知觉能力,空间感知能力等更为内在的能力的发展,配合肌肉等外部器官的强健,才最终学会了走路。当宝宝走不稳时,我们只是

标签:

育儿

家庭

成长

教育

分类:宝宝成长

我也曾纠结于孩子一些看似自私的行为习惯,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受环境的影响。有段时间,我也很为宝宝的自私担心,他的口头禅就是“都是我的,”好吃的东西“都吃完”,好玩的东西“都拿回家”。尤其是宝宝到了2岁以后,自我意识逐渐强烈,他在平时很护着自己的东西,不仅其他小朋友不能动,连家人也不能分享他最喜欢的东西,但看到别人手里有好吃的,他会主动说:分享下吧。当小朋友来家玩,他会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告诫”小朋友的家长:“这个玩具坏了,会夹他的手。那个玩具没电了,不好玩了。”一开始,成年人觉得很有趣,还跟着起哄。家人对他的所谓“精明”表现觉得很有趣,甚至会当孩子的面说:“这个娃太精了。”我以前把这个表现也当作是自私。但阅读了一些儿童心理的书籍后,我认同这种看法:这是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尝试。他开始区分自己和周边世界的界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