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动态 > 正文

湿疹性皮炎吃什么药

发布时间:2024-05-19

湿疹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肿、起水泡、渗液等。治疗湿疹性皮炎的药物通常分为外用药和口服药两种类型。下面将有序陈述湿疹性皮炎的常用药物及其原因。

一、外用药物:

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等。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痒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湿疹性皮炎的瘙痒、红肿等症状。然而,长期使用或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脆弱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按医嘱使用,并避免长期使用。

2. 非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物:如酮康唑、酞丁安等。这类药物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菌等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湿疹性皮炎的继发感染。相比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少,适合长期使用。

3. 局部抗生素类药物:如红霉素软膏、新霉素软膏等。这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湿疹性皮炎继发感染,但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以免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二、口服药物:

1.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扑尔敏等。湿疹性皮炎的瘙痒症状与过敏反应有关,抗组胺药物可以阻断组胺的作用,减轻病人的瘙痒感。然而,这类药物通常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治愈湿疹性皮炎本身。

2.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甲氨蝶呤等。湿疹性皮炎的发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然而,这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多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肝肾毒性等,因此在使用时需严格掌握剂量和监测药物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湿疹性皮炎的治疗药物包括外用药和口服药两种类型。外用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非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物和局部抗生素类药物,可以缓解症状、治疗继发感染。口服药物主要是抗组胺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瘙痒感、抑制免疫反应。然而,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复诊。此外,外用药物的使用时间应避免过长,避免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产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