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stcn.com提供.
您当前的位置:证券时报> 产经> 正文
金融业平均工资快速增长 最赚钱行业格局或将生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5-21 07:02

金融业的高收入水平要卷土重来了?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金融业工资水平保持较快增长,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差距越来越小。

这两个行业收入高,吸纳就业规模大,历来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门行业。

距离毕业生离校不到2个月,促就业任务十分紧迫。但有研究发现,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现象近年来走弱,也就是说,高校毕业生更加重视就业质量。

因此,行业平均工资的波动起伏,对于高校毕业生择业有强烈的引导意义。

金融业收入水平为何回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变化?高校毕业生只有搞清楚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才能更理性地进行就业规划。

行业收入排名更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十几年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排名前三的行业一直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包括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两类。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两类单位的平均工资排名上继续排名第一,分别为231810元、129215元,增速分别为5.2%和4.3%,均比上年有所放缓。

2023年金融业两类单位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97663元、124812元,增速分别为13.4%和13.2%,也比上年有所放缓,但增速仍排名各行业第一。

2023年平均工资排名第三的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两类单位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71447元、82277元,增速分别为4.9%和0.9%,均比上年有所放缓。

这三个行业常年占据平均工资排名前三,但互相之间偶有变化。

以城镇非私营单位为例,2015年的前三名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但此后8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牢牢占据第一,金融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争夺“老二”,金融业略微领先,有5次卡位成功。

行业冷暖折射就业市场的供需变化。麦可思研究院调查发现,近五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领跑本科高薪行业榜,月收入由2018届的6241元上涨到2022届的7113元,涨幅14%。

麦可思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指出,“在数字时代,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持续旺盛。”

麦可思研究院还调查发现,近五年,金融业在本科高薪行业榜持续位列第四,月收入由2018届的5678元上涨到2022届的6372元,涨幅12%。

近年来,开拓政策性岗位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14日举行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指出,稳定并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规模上能扩尽扩,时间上能早尽早,更好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组织实施好基层服务项目,开发更多乡村振兴、社会工作、为老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基层就业岗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但2023年,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各行业中唯一负增长的,平均工资为117108元,下降0.3%。

“一方面,国家希望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公共管理和服务,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招录人数有限,这在今年的公务员国考和省考中有明显反映,没有出现‘国考扩招,省考相应扩招’的现象。”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王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业工资为何快速增长

金融业曾经是高收入行业“皇冠上的钻石”。但2010年在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排名上,金融业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反超,2016年又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排名上被反超。

此后数年,两个行业的平均收入差距一路扩大。比如,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方面,2016年金融业被反超时,只落后5060元,到了2021年已落后50663元,五年里差距扩大了十倍。

但从2022年开始,金融业的落后差距又开始缩小,到2023年只落后34147元。

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三年平均工资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而金融业高达10.3%。

在城镇私营单位,2023年金融业的平均工资仅落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403元,对于重新夺回第一名的位置正跃跃欲试。

金融业平均工资的反弹,主因是行业内部结构调整。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5月17日解读称,2023年金融业平均工资增速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就业人数超四成的保险行业持续进行营销模式转型,工资水平较低的保险代理员大幅减少,既导致保险业平均工资大幅提高,也推动整个金融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上升。

王萍萍解读称,在城镇非私营单位金融业三个主要行业大类中,工资水平较高的货币金融服务业(主要是银行)和资本金融服务业(主要是证券基金和投资公司等)平均工资分别增长6.0%和6.7%;工资水平较低的保险业就业人员减少17.7%,平均工资上涨23.9%。

其实在2022年,金融业平均工资快速增长也是靠保险业拉动。

王萍萍当时解读称,工资水平较低的保险代理员在2022年大量减少,使保险业就业人数减少近23%,工资总额减少8.2%。低工资保险业就业人员的减少是金融业平均工资水平变化较大的主要原因。

保险代理员职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较少,因此,金融业平均工资增长与金融业高校毕业生薪酬增长轨迹出现了分化。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发现,在近五年本科高薪行业榜中,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升较快,到2022届都超过了金融业。

而在近五年高职高薪行业榜中,金融业的排名逐步下降,到2022届已从前十名榜单中消失。

“部分热门的金融机构和岗位不怎么招应届生,比如基金、投行都倾向于社招。此外,由于行业转型升级,有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不愿意从事销售、营业部职员等低薪且易被淘汰的岗位。”北京某高校金融学研究生罗珊珊(化名)说。

数字经济的就业“钱景”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不仅就业规模大,而且就业体验好。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发现,高达8.7%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就业满意度达到80%。

“高薪和高就业满意度反映出毕业生到这类行业就业的质量较高。目前人工智能正高速发展,一定程度带动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升级,行业发展下的相关专业也会面临更多机遇。”麦可思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前景,还体现在数字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开拓了越来越多的新职业。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今年2月发布的《直播平台就业价值报告2023》指出,短视频直播就业呈现出数字职业化、直播产业化、从业大众化和就业规模化四个特点。

该报告介绍,截至2023年底,仅快手平台就带动402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直接带动的短视频创作者和主播等就业机会为2244万个,间接拉动的MCN机构、物流仓储、运营管理等就业机会为1778万个。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副教授周广肃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以短视频直播产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职业分类的演变,不断催生出新职业形态和新就业方式,成为带动就业增长的一种重要渠道。

不过,数字经济新职业可能不一定被统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名就业研究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目前的统计口径中,如果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机构,比如互联网公司所创造的就业,其数据会被纳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但如果是其他行业,比如批发和零售业机构,其创造的互联网新形态就业,可能还是会被纳入批发和零售业。

“此外,从人社部门调整职业分类,到统计部门使用这些分类,也存在一定的周期。”他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指出,数字经济在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对就业的“挤出效应”也较为明显,一些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旧职业会被淘汰。

李长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正是因为数字技术的这种特点,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极化现象”,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向高低技能劳动者聚集,而对中等技能劳动者需求下降,这也是导致部分劳动者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极化现象”在互联网等信息产业格外明显,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岗位的程序员需求增加,网站、APP搭建等岗位的程序员需求减少,直接影响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规模和平均工资水平。

点赞
分享
责任编辑: 邓卫平
中公教育
金融业
保险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