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年内扫货2300亿港元,投资热度提升含“港”量成业绩关键牌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曹璐责编杨佼2024-05-17 08:53

5月16日,港股市场开盘强势上涨,恒生指数放量上冲,午后一度上探19442.9点后维持高位震荡。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涨1.59%,报19376.53点;恒生科技指数微涨0.76%至4072.15点。近20个工作日以来,两大指数上涨超过19%。

上涨过程中,南向资金抄底港股势头增强,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金额超过2300亿港元,其中3、4月净流入规模均超800亿元,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的净值同样回升,甚至领涨权益类基金,而超过半数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在一季度就率先提高了港股的配置比例。

“国内经济数据超预期和政策环境的持续改善,是港股市场走强的重要基石。”有受访人士认为,港股本轮反弹可将4月16日(1季度中国GDP披露日)当作一个分水岭。在中国公布了一季度GDP5.3%大超市场预期之后,多家外资上调中国经济预期,部分海外资金转往估值洼地且业绩已经落底回稳且优于预期的国内市场。

港股基金水涨船高

4月中下旬以来,回调许久的港股市场,开启了一波上涨。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近20个工作日分别上涨分别19.25%、22%。至此,两大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3.66%、8.18%.

随着市场反弹,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一扫前期不温不火的表现,净值回升明显,甚至领涨权益类产品。Wind数据显示,从4月17日至5月15日,在4641只权益类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且不包括联接基金;下同)中,超过96%的产品业绩有所回升。

在34只区间涨幅超过20%的基金中,有28只产品今年一季度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总值比超过70%,含“港”量较高。而在已投资港股的1727只基金产品中(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除了十余只基金产品外,几乎全员上涨。

其中,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ETF区间涨幅最高,为27.8%。此外,涨幅较大的还有跟踪港股通互联网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的主题产品,例如包括易方达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在内的7只产品区间上涨均超过23%。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这两大指数近20个交易日分别上涨25.31%、24.26%。

同样迎来一波净值大涨的还有部分投资港股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有39只产品的区间回报超过15%,其中表现最好的华泰柏瑞港股通时代机遇A,自反弹以来回升22.55%;此外,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混合A、富国核心优势混合发起式A、德邦沪港深龙头混合A、永赢惠添盈一年混合等产品均上涨超过20%。

经过这一轮回涨,已经有不少产品的年内回报由亏转盈。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在上述投资港股的基金中,超过76%的产品年内收益为正,而在4月16日时这一比例为46.67%。其中,有49只基金年初至今的累计回报超过2成。

从今年一季报来看,已经有部分基金经理率先加强了对港股的关注,提升了港股仓位。据第一财经统计,在有近两期数据对比的1618只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中,超过56%的产品在一季度提升了港股仓位,如前海开源沪港深创新A的含“港”量提高了50.97个百分点;中欧光熠一年持有A、永赢惠添盈一年持有等十余只产品均提升了两成以上的港股仓位。

在不少基金经理看来,此举是因为对港股持有更加乐观的态度。如沪上一位港股主题基金经理认为,随着国内经济修复进程、改革加码方向及力度、海外美债利率趋势拐点、并同步配合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前置、中美经济周期错位进入下半场,港股市场或将迎来估值修复。恒生科技指数作为“杠铃配置”中的重要一头,配置性价比凸显。

港股到了“击球区”吗

港股市场这一轮上涨,究竟有何原因?在业内人士看来,资金流向“洼地”是重要因素之一。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金额2375.19亿港元,其中3、4月净流入规模均超800亿元。

博时基金境外投资部基金经理赵宪成对记者说,资金南下抄底港股分为两阶段,一季度港股表现不佳,但依然获得了1200亿元的资金流入,判断是险资、理财子等增量资金加仓的结果。

而4月中旬之后,资金南下抄底港股是高低切换的操作,A股在2个多月的时间,先是小盘微盘的超跌反弹,然后是新能源的超跌反弹,再是高股息的上涨,然后是周期品的上涨,已经切换数次。

“伴随着一季报的发布,煤炭、交运等部分行业的业绩不达预期,资金选择了加仓基本面有明显改善的港股科技,这段时间内外资的资金看法趋同,因此港股互联网等新经济的股票表现更强。”赵宪成说。

不过,赵宪成也认为,目前南向资金持股依然大幅小于外资,尚未对港股有一定定价权的影响力。

“对比全球股市,港股的绝对估值及估值分位数均处于偏低分位。”广发沪港深新机遇基金经理张东一说,无论是从PE、PB的估值指标分析,还是从现金流和ROE的盈利质量指标来衡量,港股市场均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优质标的。

“如果只考虑公司本身的价值,港股有一批公司已经到了‘击球区’。我们出于对长期收益率的考虑,布局了不少这类性价比较高的好公司,今年以来给组合带来了较好的回报。”张东一如是说。

华北一位港股投研人士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近期港股互联网板块行情可能更多地是与资金面驱动有关,而股东回报是吸引资金流入港股互联网板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互联网公司通过回购股份和分红等方式提升股东回报率,这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升互联网板块的投资吸引力。

此外,也有部分观点认为需警惕后市风险。如中泰国际研究部分析师赵红梅认为,港股升势主要受资金面积极影响,带动相对估值大幅修复,但后续警惕高台波动加剧,当前指数层面不宜再追高,如外围市场波动企稳后外资再配置港股需求降低,短期或有资金抽离带来震荡。

招商基金投研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在国内经济政策托底,叠加海外流动性预期回暖的情况下,对于短期港股市场而言,反弹机会大概率会延续。中期走势仍需要依赖国内经济修复的高度。

责任编辑: 李志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