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罗源县名人大...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ren.bytravel.cn提供.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罗源县人物

罗源县名人录

余深[] 宋朝宰相 (10501130)
  余深(约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时期罗源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官位太宰(副宰相),进拜少保,封丰国公,再封卫国公加太傅。《宋史》、《八闽通志》、《福州府志》、《罗源县志》皆有传。第一次拜相余深登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崇宁元年(1102年)为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历司封员外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兼侍读。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而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详细]
  黄棆(1126~1202年),字公择,罗源县城人。父执躬,字体仁,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自古田县迁罗源,在城南菜园剪茅为庐而居,为罗源宅里黄氏始祖。生3子:槐、枟、棆,后相继登第、为官,时人号为“三黄”。棆生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1岁即刻苦读书,家贫不能得书,尝借书抄读,达旦不寐。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登进士,历官海盐知县,广东东路转运官,特授朝议大夫,封罗源县开国男,食邑……[详细]
  张磻(生卒年失详),字渭老、敬夫,号松山,罗源县人。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与弟张庠同榜进士,由检点赡军,历官国子祭酒,权兵、吏二部尚书,权刑部尚书兼礼部,拜端明殿学士,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进封长乐郡公。后辞去官职,卒赠少师。磻为人守正不阿,风采凛然。出知临江军(在清江县)时,邻郡临川清江渡产纸名“清江纸”,户部误以清江纸产于清江县,下令临江军索贡纸3万,磻上 书申辩;反又催办,磻复申前由,遂……[详细]
  陈显伯(1192~1262年),字立夫、汝仁,号竹所,罗源县重上里(今飞竹乡)大善村人。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初调京簿官,历官至吏部尚书。后加端明殿大学士,进爵长乐郡开国侯,食邑1200户。陈于淳祐间(1241~1252年)出任长汀县令时,曾扩建学舍,拨盐息钱为教育经费,颇得士人称赞。宝祐二年(1254年),太子赵禥封为忠王,陈为讲官,东宫建资善堂时,陈又被选为讲读,忠王称赞:“陈先生循……[详细]
  林兴祖(生卒年失详),字宗起,号木轩,罗源县人。元延祐五年(1318年)任罗源教谕,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教绩显著。至治二年(1322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出任黄岩州同知,廉洁爱民,境内安定。后知隋州,又有功绩。至正初,迁知铅山州。该州豪强吴友文为首制造假钞,延及周围州县;且凶狠狡猾,夺0女11人为妾;又派爪牙数十人打入州衙任职,伺有欲告发者,先诬以他事,前后被杀害的不可数计,民含冤不敢诉者10多……[详细]
  林可彝(1893~1928年),原名瑞鼎,字可彝,罗源县城关北门街人。民国5年(1916年),林从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为求救国救民真理,东渡日本,先后留学于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留日期间,研读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发表《日人捣乱东南亚和平论》等文章,严责日本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政府-行径;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活动。民国9年毕业回国后,林在北京朝阳、平民、文化等5所大学任教,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详细]
张衜[] 庆元六君子
  张衜(生卒年失详),字周甫,又字用叟,罗源县人。为人正直刚毅。南宋庆元间(1195~1200年)为太学生。时韩侘胄当权,为排除异己,指使党羽李沐攻击、诬陷右丞相赵汝愚。张与同窗学友杨宏中、周端朝、林仲麟、蒋传、徐范等6人激于义愤,伏阙上 书,劝留赵汝愚。因而触怒侘胄,贬等6人于500里之外,予以“编管”。父翮,官少傅,闻讯不以为戚,其兄少师磻还寄诗送行,有“窜乡此去嗟予季,忠国由来发异芳”之句。……[详细]
  陈善(生卒年失详),字子兼,自号“潮溪先生”,罗源县人。9岁能诵五经,20岁所作文章,时人大加称赞,称之崔(白)蔡(襄)所不及。南宋绍兴间(1131~1162年)为太学生,慕北宋太学生何蕃、陈东等人之气节,时秦桧屈膝和金,陈善慷慨直陈,力诋和议。入闱考试,主考官畏秦桧权势,不敢录取,故不得一官,善亦不以功名为念,视宦情淡如水。归竟杜门著书,诸子百家、佛道、阴阳卜算、农圃等无不涉及。至秦桧死,始登绍……[详细]
  余光庭(生卒年失详),字朝美,罗源县人。宋大观三年(1109年)以漕监经推荐参加考试,名列前茅。时太宰余深为主考官,以光庭系其从弟,为避嫌疑,奏请不予录取,光庭毫不失意,怡然而归。越三年又入试,礼部廷唱又列前茅,皇帝闻其名深为赏识。历官光禄寺丞,出知南阳邓州(今河南省邓县)。建炎初(1127~1128年)金兵进攻南阳,光庭与城共存亡,城陷,不屈而死,全家仅乳母负幼子逃脱,未知所终,余皆殉难。……[详细]
  黄正纲(1704~1774年),字会一,号梅亭,罗源县人。为人忠直厚道,夜间观书,有盗潜入其家,被获,乃里中人,遂予释放,且济以资本,终不泄其姓名。雍正四年(1726年),赈饥乡里。纲本文职生员,但按例应荫袭武职,历官至江南、浙江、广东提督。镇嘉兴时,奉命督运浙粮6万石,航海赴闽赈饥,至蒲门风浪大作,众徒惶怖,欲停泊避风,正纲认为饥民嗷嗷待哺,刻不容缓,命令溯狂澜而进,遂如期到达,饥民得以赈济。镇……[详细]
  黄兆希(1928~1967年),曾名兆瑞,民国17年(1928年)1月出生罗源县起步乡。民国38年7月毕业于福州三一中学。求学期间接触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罗源同学会主办的进步刊物——《弋林》活动,撰写文章抨击时弊,揭露国民党政府。民国38年8月,解放军长江支队第4大队南下干部驻防三一中学,省委决定派李季等人往罗源工作,遂在该校找到罗源籍学生黄兆希,了解罗源情况,嗣后一同赴罗,行军中黄既当向导又当翻译……[详细]
  张光旭(1898~1973年),又名家聪,字位辐,英文名Michael,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罗源县飞竹乡洋头村人。8岁随父至古田,进入培英小学读书,成绩优异,为英籍教师所宠爱,授以英文,故少年时英语即能说得流利。宣统二年(1910年)入八年制福州汉英书院(即三一中学前身)就读。民国6年(1917年)毕业后任福州苍霞州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半年。民国7年赴美国,入俄亥俄州哈尔兰学院和肯扬大学……[详细]
  阮升基(生卒年失详),字亨举,号昉岩,罗源县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任宜兴知县时,振兴书院,增修县志,倡造、修葺亭宇桥梁等多有建树。宜兴多望族,县试时,送礼托情者不乏其人,升基一概拒绝,坚持凭文去取,深得士民赞扬。时有势豪杨某踢死一仆,县役皆其党羽,无法尸验真实,升基密禀江苏按察使,请派仵作到宜兴重验,遂而-大白,案犯立即被绳之以法,县民莫不称快。《宜兴县志》称其“接士以礼,抚民以宽……[详细]
  黄英(1653~1728年),字挺通,号颖公,罗源县人。父早逝,事母孝。耿精忠叛清后,闽海一带尚未安定,英深谙水性,从军期间对恢复金门、厦门并澎湖36岛屡立战功,官授左都督,因其0在堂,不忍远离,致误行期。及陛见,康熙皇帝询其为何来迟,英以“恋恋0”如实相告,帝大喜,即委以左都督管江南漕标游击事,御书唐句赐赠。后累升至金门总兵,任职期间对兵、民关怀备至,兵民感德,为其立生祠,置田产,四时祭祀。康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