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疆教师资格保教知识:儿童发展理论之精神分析理论

中公教师网 2020年10月13日 17:55:55

      笔试资料| 面试资料|

      岗位查询| 微信公众号:xjjsks

      精神分析理论

      一、西蒙•弗洛伊德

      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次从精神动力学或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幼儿的发展和行为进行了描述。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1.本我

      弗洛伊德学派认为,婴儿的所有活动都是“本能冲动”(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倾向)以及原始的反射,是由大量不受约束的精神能量所组成,这些精神能量几乎不顾一切地追求欲望的满足。最初阶段的婴儿会以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追求其欲望的满足,例如,一个处于饥饿中的婴儿不会等待,马上就要吃奶。

      2.自我

      婴儿在生活中也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马上得到满足,当婴儿在饥饿啼哭时,母亲正在做其他的事情,婴儿愿望的满足总是被推迟或拒绝。在生活中婴儿逐渐知道了不能随时随地排泄。成人的要求与儿童之间会发生冲突,本我的冲动与现实之间的不断冲突导致了人格的第二种水平,即“自我”的发展。“自我”是人类人格中的理性水平,是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儿童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组织。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的心理成分,它一方面使本我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调节、控制或延迟本我欲望的满足,另一方面还要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关系。弗洛伊德还形象地将自我与本我比喻为骑手与马之间的关系,马能提供能量,而骑手则指导马朝着他想去的路途前进,但有时候,骑手也不得不沿着马想走的路行进。

      3.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最高部分,超我在儿童早期已开始发展,并且主要来自于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儿童努力像他人一样,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成人对他们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并自觉遵守。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理想,个体就感到骄傲,否则个体就感到焦虑。因此,超我遵循的是至善至美原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

      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力量,本我追求快乐,自我面对现实,超我则追求完美,所以其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弗洛伊德对三种人格水平,本我、自我和超我发展的描述为儿童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解释,又通过五个阶段儿童性心理的发展及表现,解释儿童人格发展的特征。

      二、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1902—1994)是一个出生于德的精神分析学家,他改进了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并特别地强调幼儿的发展。他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平行的,在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危机或任务,而这一危机是每个人在这一阶段必须解决的,而17岁之前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儿童都有主要要完成的任务。

      强化练习

      【选择题】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下列不属于这三个阶段的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忘我

      【答案】D。解析: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更多新疆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新疆教师招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