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81.cn提供.
搜索解放军报

要闻推荐We Recommend


热点专题Special Reports


视频推荐Videos


军事酷图Photos

军网理论

    军史正文

70多年前,人民海军勇闯雷海,打通长江口!

来源:CCTV国家记忆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4-06-17 17:11:470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这座曾被蒋介石自诩能固守半年的城池,短短16天就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了。

蒋介石心有不甘,一项针对大陆重要港口的封锁计划,在国民党军决策层酝酿而生。

01

1949年6月,国民党在《中央日报》上,公开宣布实行“闭港政策”:“沪津秦皇岛等港口,海外商运一律停止”,“外籍船舶如违禁令即予制止,如遇任何危险亦应自行负责”。

这项计划战略意图显而易见,就是通过海上封锁,关闭大陆重点港口与外界交往的大门。

为了封锁和围困上海,蒋介石委派国民党海军偷偷驶入长江口南航道,在水下布设了数十枚水雷。

王晓建 军史专家

水雷一布,好多商船就不敢进来了。他的目的就是采取这样的办法,让上海港关闭。

长江口是万里长江的出海口,当时进出上海的物资主要依靠航运,谁控制住了长江口,就如同掐住了上海港的咽喉。

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解放后的首任市长陈毅深知局势紧迫,扫除长江口的水雷已刻不容缓。

这时,陈毅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救火队长”,是在军中素有“马上诗人”称号的优秀将领,时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张爱萍。

面对陈毅交给他扫清长江口水雷的重任,一向工作果断的张爱萍,却陷入了沉思。

亟待解决的事情千头万绪:如何组建海军扫雷大队?扫雷设备和舰艇从哪里来?专业人才怎么找?

由谁来带队执行长江口扫雷任务,关乎上海港能否突破蒋介石的严密封锁。这时,一位英姿勃发的军人自告奋勇地向张爱萍毛遂自荐,他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参谋长孙公飞。

孙晓红 孙公飞女儿

刚开始组建扫雷大队的时候,没有设备,没有军舰,他们都坐着小木船出去。而且人员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从来没有搞过这个工作,等于说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的。

经过研究,张爱萍决定在南京海军学校开设水雷班,又从华东军政大学选调了30多名知识青年学员,进入海军学校突击培训。

与此同时,江南造船厂将10艘小型登陆艇改装成了扫雷艇,用于执行扫雷任务。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执行扫雷任务的前期工作已全部到位。张爱萍和孙公飞他们指挥的这支扫雷大队,即将执行人民海军的首次扫雷作战。

02

这些首次公开的珍贵影像,使人们得以一窥70多年前,新中国人民海军首次扫雷作战的真实情况。

‍在扫雷过程中,扫出来的大都是沉没在江底部的飞机残骸,只有唯一的一次扫到了捆绑在水雷上的锁链,可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水雷上的锁链反而把扫雷索拉断了。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扫雷作业,扫雷队仍没有扫到一枚水雷。1950年7月2日,首次扫雷不得不临时暂停。

总结第一次扫雷的经验教训,华东军区海军对第二次扫雷做了周密部署:将4艘排水量380吨的登陆舰改装成扫雷舰。这些舰艇吨位重,马力大,相比此前的登陆艇性能要提升不少。特别是它们的舰艉都装有起锚机,更加便于扫雷索的收放操作。

9月,扫雷编队再次进入长江口航道,开始展开第二次扫雷作战。孙公飞死死地盯着雷区图,眼看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却仍然一无所获。

在指挥室的张爱萍也仔细思考着,片刻以后,他果断地拿起报话机,向孙公飞直接喊话:“黄河,我是长江,不要气馁,疏开队形,再扫一遍雷区”。孙公飞迅速领悟了张爱萍的想法,他马上指挥扫雷艇,疾速转舵,向雷区驶去。

就在这时,只见扫雷索猛地抖动了一下。随后,在不远处,一个黑色的巨大球体浮出了水面。

这是扫雷大队第一次扫到水雷。在孙公飞的带领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小心翼翼地把水雷拖到岸边。在排爆专家把这颗水雷处理过之后,他们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了,所有人都难掩心中的激动。

在所有扫雷大队指战员的不懈坚持下,终于在1950年10月将长江口的水雷一扫而尽,事关上海经济命脉的长江出海口畅通了。

在关键时刻,人民海军临危受命,勇闯雷海,用生命蹚出了一条贯通长江口的黄金水道,使上海经济得以保持正常运转,维护了上海解放初期的社会稳定,让水雷阴霾下的上海港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编  审:赵  斌 姜黎

主  编:潘羽嘉

总导演:欧阳群

导演:苏  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