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mp.ppsj.com.cn提供.

中国粮油控股

中国粮油控股
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 00606
品牌介绍:  
  中国粮油控股是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 00606的品牌。
  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 00606

  公司概括

  集团主席 于旭波

  发行股本(股) 5,250M

  面值币种 港元

  股票面值 0.1

  公司业务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生产、加工及分销农产品及相关业务。集团主要产品及业务为油籽加工、生化及生物燃料、大米加工及贸易、小麦加工及啤酒原料。

  全年业绩:

  . 回顾年内,收入上升10.9%至913.192亿港元,各业务单元收入均实现增长。

  . 集团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营利润为22.258亿港元,较去年减少50.4%。经营利润率由5.5%下降至2.4%。

  . 2012年度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2.275亿港元,较2011年的23.680亿港元减少11.405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28.48港仙(2011年经调整:55.28港仙)。

  业务回顾:

  油籽加工业务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植物油及油籽粕生产商之一,销售产品包括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及油籽粕,并主要以“福掌柜”、“四海”、“喜盈盈”和“谷花”品牌销售。

  油籽加工业务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2012 年实现收入565.858 亿港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占公司2012 年总收入62.0%。年内,国际原料及国内产品价格行情持续倒挂,业务毛利率按年下跌1.9 个百分点至4.2%,但仍处于国内行业的领先水平。由于人民币汇率变化使汇兑收益按年减少,亦对盈利产生了一定影响。受益于前期战略扩张建立的产能布局,华北及西南等新增产能地区销量显着增长,并凭藉多年的行业经验及先进的管理,整体开工率维持于行业较高水平。在规模化养殖持续发展的拉动下,公司的油籽粕销量按年上升16.5%至629.3 万公吨,产品售价亦有所提升。然而,国内植物油价格内外长期倒挂,产品销量按年下降4.0%至295.9 万公吨。

  2012 年国际大豆价格整体走高,南美及美国相继遭遇严重乾旱成为推高价格的关键因素,但欧债问题及年底美豆单产预测意外上调却为价格带来阶段性的波动。年内,由于国内相关综合产品价格涨幅不及原料,油籽加工业务面临行业性盈利压力。面对严峻复杂的经营环境,公司充分研究市场走势,结合套期保值风险管理,抓住有利时机采购远期所需原料,在行情下跌时,加强保值操作,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同时,公司按市场行情变化,适时调整生产计划及销售策略,透过加强对核心客户的服务,为其提供行情风险规避及拓展下游渠道的支援,巩固及强化公司的客户基础,有助提升产品销量及维持售价于合理水平,以减低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公司密切注视市场的机遇,餐饮业用油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的监察力度,加速了散油包装化的进程。根据公司统计,中国的中包装油过去四年的覆合增长率逾四成,其占包装油的比重已从2009 年约一成增至2012 年近三成。过去几年,公司以“福掌柜”为中包装油全国性品牌,定位为专业餐饮用油,主力透过品牌推广、包材的改进及品质研发,拓展餐饮市场。年内,公司成功开发近百家新客户,推动中包装销量按年大幅增长逾八成。另外,公司针对食品工业客户的功能性和个性化需求,设立特种油脂研发和加工基地,开发各种不同定位的特种油产品,并为大客户提供相关技术解决方案,使产品销售在增值服务的配合下变得更具综合竞争力。

  截至2012 年12 月31 日,广西厂房扩建新增54 万公吨压榨产能,连同现有位于江苏、山东、天津、湖北、广东、江西、安徽、重庆及新疆共有十五个油籽加工厂,合共年压榨产能为1,092 万公吨、精炼产能为417 万公吨。油籽加工业务阶段性的产能建设基本到位,未来公司将视乎市场需求,适时加强包装能力和现有厂房的配套设施,并按发展需要选择性补充加工能力,以巩固提升行业地位。

  生化及生物燃料业务

  2012年中粮控股的生化及生物燃料业务总收入为151.170亿港元,按年增长17.3%。年内玉米淀粉销售160.5万公吨,按年增长11.7%;燃料-销售36.8万公吨,按年增长7.8%。然而,年内原粮采购价格上涨,部份产品市场疲弱以致未能有效实现成本的充分传导,毛利率由2011年的14.6%跌至12.3%。

  回顾年内,玉米价格先抑后扬,公司把握采购的有利时机,充份发挥工厂于产区的自收力度,于低价区大量采购,配合冷封闭存储玉米,保持原料库存的稳定,满足生产所需。同时,公司致力进行技术研发,挖潜降耗,严格控制成本。

  生化业务

  公司的生化业务主要从事玉米加工,销售产品包括玉米淀粉、甜味剂(果葡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及麦芽糊精等)、玉米毛油及饲料原料等。

  年内,受惠于前期战略扩张建立的产能基础有效提升了主要产品销量,生化业务收入按年上升23.5%至87.311亿港元。然而,下游对淀粉需求不旺,加上年内蔗糖价格走低,削弱了甜味剂的替代优势,使产品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但仍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公司重点推动售价较高地区和客户的销量,提高货物周转速度及资金的周转率,同时积极深化及维系与华润雪花啤酒及百威英博啤酒两大集团的现有战略合作夥伴关系,有助于保障淀粉产品的销售,以及巩固其销售网络的覆盖面。另外,鉴于国内食品饮料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淀粉加工商,积极抓紧市场发展的潜力,致力提升淀粉向下游产品的转化能力,并透过科研创新和技术改造,针对行业特性和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结构和附加值,年内优化造纸专用玉米淀粉的质量,获得浙江阜阳一带主要造纸企业所认同。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在吉林、黑龙江、上海、湖北、河北及四川共八家工厂,玉米年加工产能245万公吨;甜味剂产能95万公吨,晋身国内行业领先地位;而黑龙江10万公吨的味精产能亦于年内按计划投入运营,继续加强向下游伸延的能力。

  生物燃料业务

  公司是中国主要的燃料-生产商之一,销售产品包括燃料-、-、食用酒精、玉米毛油及DDGS等。

  2012年生物燃料业务收入按年上升9.7%至63.859亿港元。公司积极与汽油客户和相关监管部门加强沟通,并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使整体燃料-销量按年增长7.8%。年内玉米及木薯燃料-的补贴和税收政策有所调整,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八次调整汽油价格,燃料-平均价格按年有所提高,生物燃料业务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在黑龙江和广西共有两家工厂,燃料-、-及食用酒精产能合共60万公吨。

  大米加工及贸易业务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包装米供应商及中国最大的大米出口商以及进口商,主要从事白米及蒸谷米的加工及贸易。包装米主要以“福临门”、“五湖”和“金盈”等品牌销售。出口业务主要面向日本、南韩及港澳等传统核心市场。

  2012年公司继续扩大内销规模,销量按年显着上升64.9%至152.9万公吨,占大米总销量91.7%,而出口销量则按年减少51.1%至13.8万公吨。受惠于内销销量大幅增长所带动,大米加工及贸易业务总收入按年增长36.9%至88.756亿港元。然而,内销业务仍处于发展阶段,新投产的工厂于年内集中释放,加之品牌业务的市场拓展需资源投入,产品溢价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占领行业领导地位的长期效益需逐步显现。同时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产品价格涨幅不及原料,内销毛利空间受到抑压。

  回顾年内,国内处于稻强米弱的局面,行业整体面对原料成本传导压力加大,进口米价格优势显现。公司发挥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和优势,作为全国进口米的主渠道,积极从越南及巴基斯坦等国以较具竞争力的成本进口了部份优质大米,化解了原粮季产年销的压力,并推出台湾乡情米和柬埔寨吴哥香米等高端新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对大米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此外,公司继续重点开发行业容量大、发展速度较快的连锁餐饮、食品加工、酒类酿造等客户,积极研制新产品,并结合进口米的优势,按客户需要供应具差异化产品,以提高销售规模。

  随着国内人均消费的升级,大米行业包装化及品牌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根据央视市场研究的统计,年内小包装米的全国消费量按年增长逾一成至750 万公吨,占城镇整体家庭大米消费量逾三成,产品的价格结构不断提升。公司抓紧行业升级的机遇,致力扩大国内领先地位,在全国设立销售分公司及工厂营销部共22 家,产品覆盖销售终端逾65,000 个。公司亦透过大力推广较具溢价能力的品牌大米,加强产品结构的优化。回顾年内,公司推出“金丰年”品牌小包装大米,于七月正式进入香港高端连锁超市销售。“福临门”品牌包装米更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合作伙伴,亦获国家体育总局委任为大米供应商,为参与伦敦奥运会的体育代表团提供大米食品,使品牌产品的品质得到消费者更大认可。同时,“福临门”及“五湖”产品的市场份额及渠道渗透率均持续提升,根据AC尼尔森2012 年对全国大卖场小包装米的市场调研,公司的大米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5.5%。根据中华全国商业资讯中心的统计,公司旗下大米品牌连续第三年荣获年度大米类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江苏及四川新建的工厂已于年内相继投产,连同位于黑龙江、辽宁、江西、江苏、宁夏、湖北、吉林和安徽共有十四家大米加工厂,大米年生产能力达193.5万公吨。2013年,公司将于湖南及湖北新建两家大米加工厂,大米年生产能力共为33万公吨,以实现掌控两湖优质秈米资源的战略目标,完成秈米产区的主要布局。公司大米加工厂均靠近原粮产区及销售市场,有助提升各生产及销售环节的效率,而透过在优质产区广泛深化合同种植、拓展大型及优质供应商、贸易采购等采购模式,亦将大大提高原粮的掌控能力。

  小麦加工业务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小麦加工商之一,销售产品包括普通面粉和专用面粉、乾面及面包等产品,产品主要以“香雪”和“福临门”品牌销售。

  2012年小麦加工业务经营业绩继续处于行业领先,产品量价齐升带动收入按年增长8.7%至58.760亿港元。年内,面粉销量按年上升1.9%至129.5万公吨,公司致力拓展下游产品,乾面销量受惠于新产能释放按年大幅上升40.1%,面包销量则按年增长38.1%。

  回顾年内,上半年小麦价格大致平稳,但踏入八月则受供求关系影响,小麦价格出现较快上涨。公司紧贴原粮行情,把握采购节奏,锁定优质粮源,控制库存规模,在确保工厂原料供应的同时,控制原粮成本。同时,公司扩大订单农业的规模及范围,新增优质小麦订单农业项目,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形成整体布局,实现对核心区域重点品种原料的掌控。为了确保年内新增产能有效被市场所消化,公司研判市场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销售策略,并持续推进一体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透过集中管理具规模的大客户,针对行业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地位。

  近年来,在食品工业及餐饮业需求增长的带动下,面粉行业规模稳步扩大,公司致力服务于高成长性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及连锁餐饮企业,受惠于其庞大的销售渠道和产品覆盖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市场消费结构逐步向中、高端转化,乾面行业迅速发展,市场容量逐年增长。公司紧抓行业机遇,快速提升乾面业务的规模,积极推进向高附加值的下游延伸,以中高端消费者为主导,重点开发符合其消费模式的现代渠道,并加强品牌的推广,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2012年小麦加工业务产能快速增长,年内浙江、河南、河北及四川的面粉及乾面加工厂和生产线相继投产,补充了华东及西南等主要销售市场的生产能力,连同现有位于河南、河北、江苏、辽宁、福建、山东及北京共有十四家厂房,小麦加工年产能达345.1万公吨,乾面产能达14.1万公吨,面包烘焙产能约2千公吨。2013年,公司将继续向下游产业延伸,计划在河南建设乾面生产线,年乾面产能3.6万公吨,并会按市场需求适时在食品工业、餐饮业发达及居民消费能力较强的地区进行项目建设,强化未来业务增长的条件。

  啤酒原料业务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啤酒原料供应商,从事麦芽生产及销售。公司的麦芽主要内销及出口至东南亚地区。

  2012年,公司抓住啤酒商低库存的市场机遇,发挥进口大麦加工优势,带动整体销量创下历史新高,按年上升45.6%至61.1万公吨,产品价格及市场份额亦有所提升,带动啤酒原料业务收入按年增长49.3%至25.515亿港元。公司致力对可控费用实施严格控制,透过开展工艺改良,节能降耗等措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业务毛利率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2012 年初,国际大麦由于主产区产情良好,价格明显下降,啤酒企业对进口大麦需求增大。但踏入下半年,受谷物商品行情影响大麦价格攀升,同时阿根廷产区收割期降雨减产,支撑大麦价格高位震荡。公司发挥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和优势,抓住机遇从质量较为稳定的地区以较低成本采购原料,为经营奠定基础。同时,公司重视对大型啤酒集团的维护和管理,统一管理大客户的销售,年内积极推广以进口大麦补充及替代国产大麦原料解决方案,重点客户销量显着增长,推动了整体的销售规模。

  中国啤酒产量已是连续十年居于世界首位,人均消费量接近日、韩等亚洲区较为成熟的啤酒市场,消费结构亦迅速升级至中、高端产品。公司不断进行产品及工艺创新,主力推出高品质及具差异化的麦芽,并以具成本优势的麦芽作为补充,以迎合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年内,公司专供高端客户的精制麦芽销量按年大幅增长,高端产品占整体销量的份额亦稳步提升。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在辽宁、江苏和内蒙古共有三家麦芽加工厂,年产能为74万公吨,辽宁及江苏的工厂靠近港口及销售市场,可减低运输成本及拓展邻近的中、高端消费市场。位于内蒙古牙克石麦芽厂靠近国内大麦产区,主要生产国产麦芽,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业务展望:

  油籽加工业务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逐步复苏以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带动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及家庭用油需求的增加,有利行业整体经营。国家持续加大力度监管食品安全,亦将进一步推动散油包装化,加之受到迅速发展的餐饮业所欢迎,中包装油将会是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此外,消费者对肉、蛋、奶产品需求增加,将带动粕类市场容量的提升,加上养殖业规模化和集团化的持续发展,对于能提供良好产品质量,具物流效率及售后服务的大型供应商将带来更多市场机遇。公司将抓紧市场机遇,发挥工厂沿海沿江的战略布局优势,提升采购效率,结合套期保值防范风险。同时公司将以研发驱动产品创新,优化旗下产品结构,配合相关解决方案及售后服务,以提高销售的议价及竞争能力,巩固及加强市场领先地位。

  生化业务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回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有助国内造纸、啤酒及食品加工等行业对淀粉的需求回升,而人均消费的逐步提升亦将带动对糖果、调味品及饮料等产品的需求,从以拉动甜味剂的整体销售。公司将切实保障新建项目正常运营,推动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如甜味剂及味精的销售,加强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援及解决方案的营销能力,积极研发新的产品品种,为业务带来强力的利润点,以巩固及扩大市场份额。

  生物燃料业务

  展望未来,公司将透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同时根据国家对非粮燃料-的推进指引,积极参与有关项目的建设,为推动可再生绿色能源作出贡献。

  大米加工及贸易业务

  展望未来,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推动产业和人均消费的进一步升级,大米家庭消费及餐饮行业需求增加,同时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推动了中、高端小包装米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公司的大米内销业务带来发展的机遇。随着新建工厂陆续投产以及开工率逐步提高,其全国性布局为公司带来采购上的优势,减低原粮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时有助进一步开拓国内销售市场。公司将重点进行品牌建设及终端渠道的发展,致力提升“福临门”等高端产品的占比和市场渗透率,并继续拓展餐饮及食品加工等渠道,强化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小麦加工业务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复苏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带动食品工业及餐饮业持续增长,从而促使面粉及乾面行业快速发展。随着产能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将更能紧贴市场动向,提升销售效率,经营规模效益亦会更为明显。公司将继续发挥面粉与下游产业的资源共用优势,加大对乾面及面包产品的投入,提升产能及产品的竞争力,并根据客户差异化的需求,持续创新产品,以巩固及扩大市场领先地位。

  啤酒原料业务

  展望未来,居民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平将加快增长,进一步带动中、高端啤酒的销售增长,从而增加对高品质麦芽的需求,而啤酒集团整合趋势加强亦为具实力的原料供应商带来发展机遇。公司将紧贴市场行情,以贸易方式和产地收购相结合,把握有利时机灵活采购,并严格甄别具实力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原料的掌控能力。同时,公司将积极利用技术优势,创新产品品种,根据重点大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其定制差异化的高品质啤酒原料,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巩固及扩大市场份额。

  
品牌专区http://mp.ppsj.com.cn/brand/0606.html
相关类别2015中国500强2014中国500强上市公司农业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
发源地香港
关注度:2738
更 新:2021-5-30

相关品牌
粤ICP备13001937号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