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wncc.com/硬件天地zh-cnhttp://www.downcc.comCopyright 2023 http://www.down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2015/04/20 11:04:26http://www.downcc.com/tech/3720.html硬件天地2015/04/20 11:04:26<p>现在是科技时代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脑,电脑成为了我们这个年代不可缺少的产品,现在的公司离不开电脑,家庭也离不开电脑,很快电脑就会普及到农村的家庭。今天有个朋友问我怎么查看电脑配置,这个问题对于懂电脑的人来说是非常简单了,但是对于刚接触嗲那的朋友就不清楚了。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么查看电脑配置的问题。</p><p><strong>这里介绍两种怎么查看电脑配置的方法:</strong></p><p>1.右键点击我的电脑,有一个[管理]项,然后进入,然后再选择设备管理器。可以查看。</p><p>2.在百度搜索栏里打[< 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97.html" target="_blank" textvalue="EVEREST硬件检测">EVEREST硬件检测</a> ]下载这个软件,这个软件可以看你的电脑配置。</p><p>以上的这两点就能查看电脑配置,不管是组装电脑配置还是品牌电脑配置都能查看,下面可以去试一下,看看是不是能查看到配置。</p>http://www.downcc.com/tech/4491.html硬件天地2015/04/04 23:51:52<p>  目前组装电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我们身边会发现很多朋友的电脑都是组装电脑,笔记本电脑除外,一般目前公司的办公电脑都是组装的,为什么组装电脑如此流行呢?这个问题似乎很多人都非常清楚,但还是经常有网友问笔者这些问题,今天发现有人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quot;为什么大家都不用1T以上的大硬盘?&quot;价格相差其实也不大.</p><p>  围绕这个问题笔者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可能不少新手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惑,为什么经常我给其推荐电脑配置在选择事多数选择500G的硬盘,配置比较好的我们才推荐1T或更大的硬盘,这是为什么呢?先来说下开始为大家说的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喜欢组装电脑,而不喜欢品牌电脑?其实原因很简单,当你拿相同价位的<span style="COLOR: #000000">组装电脑的配置单</span>与品牌电脑的配置单作比较时你就会明白.我们会发现相同价位的两者配置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也就时组装电脑的配置明显要高与品牌电脑的配置,虽然品牌电脑在售后服务上要好于组装电脑,但其性价比低成为大家放弃的最主要原因.说了这么多 笔者再来谈谈为什么在组装电脑的过程中目前我们选择硬盘主要选择500G的,其实原因也是差不多的,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目前我们可以发现品牌500G的硬盘价格在260元左右,1T的硬盘价格在370左右,虽然价格相差只有100多,但我们真的有必要去选择1T的硬盘吗?</p><p>  对于多数购买组装电脑的朋友来说,<span style="COLOR: #000000">组装电脑教程</span> 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来买到适合自己的电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选电脑应该注重的是实用和够用上,尽量将钱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组装出一台高性价比的组装电脑,现在我们大家来想想500G的硬盘难道不够您使用吗?笔者电脑硬盘是500G的用了一年多硬盘用的还不到40G,电脑上也放了比较多的资料,包括电影,大家自己也可以算下,500G可以放多少的MP3,一首MP3平均在4M左右,又可以放多少电影,一部电脑平均按350M计算,其中1G=1024M,大家自己想象下500G难道不够用吗?即使是下载电影也可以放很多了,况且看完可以删除一些,所以笔者觉得500G的硬盘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是完全够用的,一些需要专业应用的除外,比如作服务器硬盘,商业化存储等.还有一点是硬盘经常性的存储文件硬盘老化的也比较块,所以即使你买了超大容量硬盘很可能在你,没用完的情况下就坏了.所完这些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吧,如果您觉得购买电脑不在乎钱,不在乎性价比那么本文你完全可以不用看,完全可以去买品牌电脑.</p><p>  其实选电脑硬件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位出色的电脑配置单编辑员写配置都会综合考虑硬件综合信息,把钱用在刀刃上,以最大化提高电脑性能与稳定,所以选硬盘多数选择为500G也是有一定道理与原因的.</p>http://www.downcc.com/tech/4489.html硬件天地2015/04/04 23:50:51<p>  组装电脑是广大DIY攒机朋友都比较喜欢的,DIY组装电脑最大的优势是价格合理,性价比高,但是去组装电脑一定要具有比较清醒的头脑,笔者今天为大家介绍组装电脑的8大技巧,希望对初次组装电脑的新手朋友有所帮助.</p><p><strong>  技巧一:多跑柜台</strong></p><p>  购买组装电脑切莫只逛一家店,大家攒机的时候可以多跑几家柜台,拿着第一家店铺的报价单给第二家看,以此类推。现在这个时候因为生意不好,经销商只要有50元左右的利润都愿意给你装机,所以大家跑个3-5家就差不多能把最低价跑出来了。当大家多跑几家柜台以后,你或许会发现最后成交价格要比第一家要便宜250以上。</p><p><strong>  技巧二、便宜莫贪</strong></p><p>  攒机的时候不要总关注CPU、硬盘、内存的价钱,这三样配件都是通货,柜台之间基本上都是调货的,所以价格都很透明。有的JS故意都把这3样配件的价格报得比其他柜台低,让给你捡了便宜的感觉,其实在显卡/主板/显示器上每一件都能宰你100以上。还是要看整机价格。</p><p><strong>  技巧三:尽量找代理</strong></p><p>  比如说如果你想购买七彩虹的产品,就尽量找代理这个品牌的专卖店或者柜台,否则JS就会强烈向你推荐一些利润高但不出名的品牌。这个时候如果你仍然坚持购买七彩虹的话,JS就会提出到其他公司给你调货。我们公司是做机箱电源的,别的公司到我们这里来调货我们都挣50左右,再加上JS自己的利润,机箱电源的最终价格比直接到我们这里买高得多。这样调货以后再卖给你,你说你冤不怨?</p><p><strong>  技巧四:机箱电源坚持用名牌</strong></p><p>  现在电脑城里很少会有JS跟你说他用的是什么机箱电源,表面上这些配件都不起眼,但杂牌电源同样可以给JS带来很高的利润。可是对于用户来说,机箱电源不好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有可能带来一堆问题。所以大家攒机的时候千万不能忽略机箱电源,攒机的时候务必购买名牌产品。尤其是5000元以上的配置,更不能忽略。其实名牌机箱电源并不贵,比如富士康 飞雪140机箱和世纪之星 自由战士II电源的价格之和仅为260元左右,但却能够应付5000元及以下配置的需要。(<a href="http://www.downcc.com/" target="_self" textvalue="电脑配置"><span style="COLOR: #000000">电脑配置</span></a>)</p><p><strong>  技巧五:为音箱昭雪</strong></p><p>  大家别笑,关于音箱的猫腻大着呢。就以漫步者为例,大家都知道漫步者的音箱是好东西,攒机的时候也常常会点名购买。不过由于漫步者音箱的价格比一些中小品牌的音箱透明,JS的利润有限,所以这个时候JS经常会以试音箱作为幌子,故意把漫步者音箱的低音音量关闭或者调得很大,这样大家听起来就会误认为音箱声音太刺耳或者太沉闷,转而购买JS推荐的杂牌音箱。其实以漫步者为代表的名牌音箱的音效都是非常不错的,听轻音乐和家用尤其合适,当然前提是大家必须调整好音箱的低音。</p><p><strong>  技巧六:心理素质要好</strong></p><p>  大家在攒机的时候心理素质一定要好,不能按照JS的意思对准备好的配置单进行更改。JS为了为了让大家购买他利润高的配件,常常会喋喋不休地糟蹋大家事先选定的硬件品牌,或者故意贬一些硬件的性能。对于JS这些歪曲事实的误导,大家一定要不厌其烦、坚持自己的选择,千万不可以听信JS的谗言。</p><p><strong>  技巧七:选好公司/柜台</strong></p><p>  攒机的时候最好去大点的公司或柜台,虽然这些正规的柜台攒机价格可能会高一点,代理的也未必就是一线的名牌硬件产品,但他们的报价和进货渠道相对规范,对客户的服务态度和售后服务也都不错。毕竟大公司要的是口碑、信誉还有回头客。大家买电脑,关于服务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的性价比也要考虑。总之,价钱高/质量有保证=大公司; 价钱低/杂牌、质量差、售后差=小公司。</p><p><strong>  技巧八:不要使用现代内存</strong></p><p>  在电脑城工作的时候,我们的主管对我说:&quot;配置高的机子尽量不要用现代内存,知道为什么吗 ?&quot;我说:&quot;知道,假货多。&quot;他笑了笑,说:&quot;全是假货!&quot;听了我们主管的话,相信不用我再解释大家也知道为什么不能使用现代内存了吧?推荐使用金士顿内存.</p><p>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电脑组装技巧,也可以发布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您对本文有什么想法,欢迎讨论.</p>http://www.downcc.com/tech/3275.html硬件天地2015/04/04 22:30:17<p> &quot;玩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了&quot;笔者一直都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小编我也是一个爱玩的人,从小参加各种极限运动,上学逃课去网吧,下课依然逃课去网吧!而现在上班了玩DIY,下班了玩车。</p><p> 不过玩什么之前都有一段入门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就会,DIY也一样刚开始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今天笔者就带想入门的DIY玩家从最基础的硬件配置开始入门的旅程!广大的骨灰级玩家,在此文章中会有不少最为基础的介绍,若有问题的还请大家多多吐槽!各位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p><p>DIY配置基本硬件只是介绍&nbsp;&nbsp;</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主板与显卡认识"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4489.jpg" width="520" height="227"/><br/>&nbsp;</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cpu与硬盘认识"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5823.jpg" width="464" height="202"/><br/><br/>&nbsp;</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内存与cpu风扇认识"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5852.jpg" width="470" height="219"/><br/>&nbsp;</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电源机箱认识"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5804.jpg" width="491" height="220"/><br/>电源机箱认识</p><p>&nbsp; 如果想DIY一台主机我们需要的硬件还是不少,就像笔者上面列出的硬件,包括主板、CPU、显卡、内存、硬盘、电源、散热器、机箱。上面图中列出的硬件就是一台主机所需要的,首先我们就来一一介绍一下DIY配置基本硬件。</p><p>常规主板:</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不同品牌主板规格认识"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5974.jpg" width="476" height="452"/><br/>不同品牌主板规格认识</p><p>&nbsp;&nbsp;&nbsp;&nbsp; 首先来看主板,上面图中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板了,主板目前按大小分为ITX、M-ATX、ATX。主板目前的作用主要就是接插内存、显卡等设备。</p><p>&nbsp;&nbsp;&nbsp; CPU也就是中央处理器,上图的就是目前我们所说的中央处理器,现在市售的产品中又两个品牌的一个是Intel、一个是AMD,图中左边为Intel的产品,右边为AMD的产品。</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AMD与intel两大cpu阵营"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6383.jpg" width="480" height="237"/><br/>AMD与intel两大cpu阵营</p><p>&nbsp;&nbsp;&nbsp;&nbsp;区分AMD和Intel产品最好的方式是看处理器的背面,目前AMD全线产品依然采用了针脚的封装的方式,而Intel则采用了触点式设计!</p><p><strong>内存缺口并不是摆设 安装先细看内存放呆设计</strong></p><p>&nbsp;&nbsp;&nbsp; 除了主板和CPU,DIY一台主机,还要有内存。目前市场上DDR3内存已经成为了绝对的主流,DDR3内存采用了1.5V的标准电压,其频率规格有DDR3-1066、DDR3-1333和DDR3-1600,还少部分内存可以达到更高的DDR3-1866以及更高的频率</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内存防呆缺口应看清"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6343.jpg" width="447" height="337"/><br/>内存防呆缺口应看清</p><p>&nbsp;&nbsp;&nbsp; 内存的这个缺口被称为放呆接口,用来防止内存反方向接入主板导致的主板烧毁。在主板内存插槽上会有电压标注来表示相配的内存规格,上图中就是DDR3插槽的1.5V电压标示。</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安装内存时对好主板上的放呆接口,然后安装进去就行了"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6851.jpg" width="418" height="242"/><br/>安装内存时对好主板上的放呆接口,然后安装进去就行了</p><p><strong>分清接线 硬盘接口安装简洁</strong></p><p>&nbsp;&nbsp;&nbsp; 硬盘作为全部硬件中最为重要的存储设备,其连接确非常的简单,硬盘正面为了保证良好的抗震性,硬盘顶盖由特殊设计曲线构成,以增加抗外力能力,从硬盘背面分析,PCB采用反转设计,将ATA控制器,缓存颗粒,电机控制器隐藏在内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硬盘的后面只有两个接口,小得用来接数据线而大的用来接电源线"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6721.jpg" width="445" height="211"/><br/>硬盘的后面只有两个接口,小得用来接数据线而大的用来接电源线</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硬盘接线细的是数据线,傍边的是电源线"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6154.jpg" width="346" height="189"/><br/>硬盘接线细的是数据线,傍边的是电源线<br/>&nbsp;</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主板SATA硬盘数据线接口"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6160.jpg" width="396" height="199"/><br/>主板SATA硬盘数据线接口</p><p>&nbsp;&nbsp;&nbsp; 最后将数据线接到主板的SATA硬盘数据线接口就可以了这样硬盘就可以使用了。</p><p><strong>对应主板插槽 显卡安装过程</strong></p><p>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显卡,目前市面上的显卡全部采用了PCI-E接口设计,也是上图红框内的插槽规格。而在主板上面也会有一条接插PCI-E接口的插槽(上面途中红框内的蓝色插槽),刚好对应显卡。</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显卡插槽为止"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6543.jpg" width="416" height="264"/><br/>显卡插槽为止</p><p>&nbsp;&nbsp;&nbsp; 最后要为显卡安装外接的供电,目前的显卡大部分采用了点六针供电,还有部分高端产品采用了双六针或更多的供电接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按照顺序依次接好就行了!</p><p><strong>CPU插槽安装需谨慎 对准主板金三角</strong></p><p>&nbsp;&nbsp;&nbsp; 目前不论是AMD还是Intel平台在安装处理器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因为一旦安装不当就会出现硬件损坏的问题,而且在主板的CPU的接口处也会有警示标语。就算有多年经验的DIY玩家也曾经有过失误的时候。下面我们来看看正确的安装方法。</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Intel主板的CPU接口针脚都露在外面安装时需小心"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7576.jpg" width="412" height="253"/><br/>Intel主板的CPU接口针脚都露在外面安装时需小心</p><p>&nbsp;&nbsp;&nbsp; IntelCPU具有像内存一样的防呆设计,也就是说有对应的缺口,只要将CPU的缺口对应主板的突出部位即可知道安装方向已经正确!而AMD平台的防呆设计是采用了同向三角形的标示来达到避免安装错误的目的,在AMD的CPU的一个角上有一个金色的三角形,将其和主板CPU插槽的三角形同向即可确定安装方向正确!</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AMD CPU安装注意缺口位置对应"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27161537402.jpg" width="393" height="275"/><br/>AMD CPU安装注意缺口位置对应</p><p>&nbsp;&nbsp;&nbsp; 对于CPU的安装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心细,只要掌握好两种平台的防呆设计,在安装时仔细看清就不会出现问题。</p><p><strong>电源插线要注意 防呆接口来帮忙</strong></p><p>&nbsp;&nbsp;&nbsp; 下面要注意了,开始插电源接口了。其实电源接口不难插,现在的主板的电源插座上都有防呆设置,差错了一般是插不进去的。安装主板最重要的24PIN电源,安装主要注意下都非常的简单。</p><p>&nbsp;&nbsp;&nbsp; 电源部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目前的主板大部分都采用了24PIN+8PIN设计,只要将电源接口对应插入就可以了,&nbsp;这篇文章我们主要是给刚刚入手学习DIY的朋友一个最为基础的硬件安装讲解,其实DIY拥有者更多的内容以及乐趣。初识硬件仅仅是个开始,组装一台主机其实并不难,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后相信大家就可以为自己搭建起一台最适合自己的机器。在后面我们还将为大家从装系统慢慢到超频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请大家继续关注绿色资源网硬件天地栏目。</p>http://www.downcc.com/tech/3222.html硬件天地2015/03/20 22:59:31<p>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可以检测移动硬盘使用时间,和&nbsp;&nbsp; 。检测结果 可以大体应该移动硬盘的健康状态和使用程度等。</p><p>工具和材料:日立NESO2.5寸超薄移动硬盘盒,内置全新原装正品&nbsp;SATA接口 8M缓存 5400转笔记本硬盘</p><p><img border="0" alt="" small="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4144813503.jpg"/><br/><br/>1.下载HDTunePro.exe专业版4.61< 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1949.html" target="_blank" textvalue="http://www.downcc.com/soft/1949.html">http://www.downcc.com/soft/1949.html</a></p><p>2.双击运行软件。</p><p><img border="0" alt="" small="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4144814946.jpg"/></p><p>3.选择待测试的硬盘,然后选择健康选项栏。&nbsp;&nbsp;&nbsp;</p><p><img border="0" alt="" small="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4144815932.jpg"/></p><p>4.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马达启动/停止计数 :这个数值每通电一次数值增加一次。累计间计数:指硬盘累计通电时间(哈哈本人的日立移动硬盘用了三年累计用了16天时间。还算是不错的哟!!!)</p><p><img border="0" alt="" small="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4144815948.jpg"/></p><p>不过也要提醒大家,软件也是人设计的,软件只是机械化的执行程序。只作参考不作依据。(鉴别移动硬盘要综合的判断。)</p>http://www.downcc.com/tech/3609.html硬件天地2015/03/20 21:37:39<p>以下电脑工程师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惠普笔记本电池校正方法,适用于一年内电芯未老化的惠普笔记本电池,原装电池及兼容电池皆适用,供参考:</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border="0" alt="hp笔记本电池校正方法_惠普电池校正方法大全"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6162622433.jpg" width="500" height="375"/><br/><br/><span style="COLOR: #ff0000">惠普笔记本电池修复案例场景</span>:<br/><br/>场景1:惠普笔记本电脑电池久置不用,比如将电池放在抽屉里几个月,电池的续航时间就相应变短了,严重的就充不进电了;<br/>场景2:因为自身电池老化,选择在外面的维修店直接换电芯, 这样就需要做一下电池的自我恢复。<br/>场景3:因为电池使用时间超过3个月了,但在一年内,只谈使用时间在10个月内,电池的待机时间比起先前要短不少。</p><p>这些场景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border="0" alt="hp笔记本电池校正方法_惠普电池校正方法大全_www.downcc.com"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6162623150.jpg" width="600" height="450"/><br/>&nbsp;</p><p><span style="COLOR: #0000ff">如何校正(修复)惠普笔记本电池</span>:<br/><br/><span style="COLOR: #ff0000">hp笔记本电池修复针对场景1</span>,参考以下步骤<br/><br/>第一步 开机,按 “F2” 进入 BIOS 菜单;进入 Power 菜单。<br/>第二步 进入 Power 菜单,找到 “Start Battery Calibration” 选项, “Battery Calibration”,即“电池电量校对”选中它,回车执行。<br/>第三步 屏幕变成蓝,并有英文提示,把笔记本电源适配器插上充电。等电池电量充满后,屏幕提示断开电源适配器。后笔记本持续对电池放电,直到电池电量耗尽。<br/>电池耗尽自动关机后,再接上电源适配器充电,但不开机。充电完毕(充电指示灯熄灭)后,笔记本电池校正的过程完成。<br/>此行为需约 4-5 个小时!需要本本 BIOS 带有这个功能。<br/><br/><span style="COLOR: #ff0000">hp笔记本电池校正(修复)针对场景2</span>,参考以下步骤<br/><br/>如果笔记本电脑BIOS 找不到笔记本电池校正的选项。<br/>&nbsp;< br/>第一步 进入“电源选项”。选择“电源使用方案”为“一直开着”,设置“关闭监视器”、“关闭硬盘”为最短的时间,设“系统待机”为“从不”<br/>第二步 取消“电源选项”的“警报”中所有警报选项<br/>第三步 设置完毕之后,关闭所有应用程序,关闭 WIFI ,拔掉电源适配器,用电池供电。不做任何多余操作,直至电池耗尽后自动关机<br/>此行为需约好几个小时。放电完毕,连电源适配器,将电池充满,完成一次惠普笔记本电池校正。<br/><br/><span style="COLOR: #ff0000">hp笔记本电池校正(修复)针对场景3</span>,参考以下步骤</p><p>下载了一个软件,名叫“<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8777.html" target="_blank" textvalue="BatteryMon">BatteryMon</a>”,此物很多种版本,是一款专门针对笔记本电池监视的小软件,可以显示放电曲线,并且安装后会自动运行。</p><p>第一步 打开:我的电脑-&gt;控制面板-&gt;电源选项-&gt;电源使用方案 把使用电池这项的时间参数全选为& quot;从不&quot;<br/>第二步 将“警报” 的那个项目的勾去掉<br/>在做了上面的设置之后,按照充满放完的原则给电池充放电了,连续充放电来回3次。<br/><br/><span style="COLOR: #ff6600">温馨提示</span>:关于以上提供的“hp笔记本电池校正方法_惠普电池校正方法大全”相信大家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hp电池校正方法,希望大家也把这种好方法分享给你的好友,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或心得,都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下方的留言板反馈给我们,我们将会有专人负责收集和回复留言,感谢您的阅读!</p>http://www.downcc.com/tech/3593.html硬件天地2015/02/23 13:21:37<p><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故障现象描述]</strong> WINDOWSXP 的系统首次安装<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8987.html" target="_blank" textvalue="LJ2200 打印驱动">LJ2200 打印驱动</a>程序重启计算机或插拔USB 线缆后,打印机与计算机无法联机工作,并且无法再次安装打印驱动。</p><p><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故障原因说明]< /strong>在WINDOWSXP 下自动运行光盘安装打印驱动时,自动找到或者直接指定光盘目录:\DRIVERS\KXDRIVER\WIN9X 路径是错误的,它直接导致了WINDOWS\SYSTEM32\USBMON.DLL 这个文件错误,因此无法再次安装打印驱动。</p><p><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检查]< /strong>C:\WINDOWS\system32下USBMON.DLL为0字节。</p><p><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解决的方案]<br/></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 计算机首次发现新硬件后,在安装向导下,选择指定位置, 一定要选择光盘:\Drivers\KXDriver\Win2K_XP 这个路径进行安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 出现无法安装LJ2200 打印驱动的XP 系统的解决方法:</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正常WINDOWSXP 的WINDOWS\SYSTEM32\目录下拷贝USBMON.DLL(有驱动安装盘的话 里面也有这个文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或者从C:\WINDOWS\system32\dllcache里面将USBMON.DLL复制过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文件覆盖到故障机WINDOWS\SYSTEM32\目录下, 重启系统(<strong>一定要重新启动一次</strong>),再次重新安装驱动即可。(一定要选择光盘:\Drivers\KXDriver\Win2K_XP 这个路径进行安装。)</p>http://www.downcc.com/tech/3685.html硬件天地2015/02/23 13:18:37<p>很多本友买笔记本后,都很想亲自测试一下自己的爱本散热如何,这里推荐大家用笔记本测试利器Everest测试,(不要用<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1156.html" target="_blank">鲁大师</a>之类的软件测,不靠谱)它可以方便地检查出笔记本CPU和GPU(显卡)的温度,当然软件测得的温度只能参考,肯定是有一定误差。</p><p><img alt="E verest测试数据"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3/2012371813633721.jpg"/></p><p>Everest测试数据</p><p>一般来说在22 C的室温下运行Furmark或大型3D游戏满负荷拷机30分钟,CPU温度在70 C左右、GPU温度在80 C左右都是比较正常的值。如果实际测得的温度更低,那么说明笔记本的散热更理想。</p>http://www.downcc.com/tech/3695.html硬件天地2015/02/20 13:43:45<p>调整屏幕分辨率:鼠标右键点击桌面空白处——&gt;选择“属性”——&gt;切换到“设置”选项卡中——&gt;在“屏幕分辨率”下方有个滑动条,向左或向右拉动即可调整 ——&gt;正常情况下,屏幕分辨率至少有五个以上的模式,如800×600、1024×768、1152×864、1280×720、1440×900 等五种以上;大多数情况下分辨率调不了的问题,都是因为显卡驱动程序异常或没有安装显卡驱动导致的;</p><p><strong>屏幕分辨率调不了的解决办法:</strong></p><p>第一步:查看显卡驱动是否正常,鼠标右键点击“我的电脑”——&gt;选择“属性”——&gt;切换到“硬件”选项卡中——&gt;单击“设备管理器”——&gt; 在弹出的“设备管理器”窗口中展开“显示卡”前面的+号,查看“显示卡”中是否出现感叹号、问号,或在设备管理器中的其他位置出现感叹号或问号——& gt;如果有,则说明显卡驱动或其他硬件驱动程序异常或未安装;</p><p>第二步:百度搜索“<span style="COLOR: #41b80f">驱动精灵</span>”,下载安装驱动精灵软件——&gt;打开驱动精灵界面后,程序会自动检测当前系统中异常或未安装驱动的硬件设备,待检测完毕之后,在“基本状态”下方点击“升级驱动”,等到升级更新完毕,重新启动计算机;<br/>第三步:再重复第一步的步骤,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的所有感叹号、问号等是否消失,如果消失了说明驱动程序安装正常了,鼠标右键点击桌面空白处——&gt;选择“属性” ——&gt;切换到“设置”选项卡中——&gt;在“屏幕分辨率”下方有个滑动条,向左或向右拉动调整,分辨率调不了的问题应该就能解决了。</p><p>总之,基本上出现分辨率调不了的问题,都是由于显卡驱动异常或者没有安装显卡驱动程序造成的,重新安装显卡驱动就能解决该问题。</p>http://www.downcc.com/tech/698.html硬件天地2015/02/17 12:21:30<p><strong>持续传输速度越高越好</strong></p><p>该数据反映出硬盘的读写性能。以西部数据1TB黑版为例,其在HDTune软件中的平均持续传输速度达到了87.4MB/S,处于同类产品较高水平。持续传输速度越高,拷贝大容量数据的速度也就越快,减少数据转移等待的时间。</p><p><strong>平均寻道时间越短越好</strong></p><p>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硬盘在接受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单位为毫秒(ms)。其数值越小,则硬盘性能越好。现在主流硬盘的寻道时间平均在12毫秒左右。寻道时间是由硬盘转速、单碟容量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个参数。对于大量小文件的读写,寻道时间短的硬盘有明显优势。</p><p><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1218444991.png" twffan="done"/></p><p><strong>●通过HDTune软件测试硬盘</strong></p><p><strong>HDTune 下载地址:<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1072.html" target="_blank" textvalue="http://www.downcc.com/soft/1072.html">http://www.downcc.com/soft/1072.html</a></strong></p>http://www.downcc.com/tech/774.html硬件天地2015/02/16 10:36:59<p>笔记本内存的升级和台式机的相差不大,只要将购买来的内存插在笔记本的内存插槽上即可。但和台式电脑不同的是,笔记本电脑不一定就有多余的插槽用于升级,所以在升级内存前先看看你的本本是否有多余的内存插槽。目前对于普通的家用笔记本来说,大多都预留了一个内存插槽以供用户升级,但还是会有一些以轻薄为卖点的产品,由于机身空间有限,仅设计了一条内存插槽。而这时用户想升级内存,只能使用替换法,将原有的内存取下,换上容量更大的内存。</p><p><strong>内存价格早知道</strong></p><p>内存的价格真可谓一天一个价,价格就像是股市,有跌有涨。在我们编辑部内部就经常讨论,谁买的内存价格最低,而笔者荣幸成为PChome年度购买DDR2 800内存最低价之王。想当年,在09年初的时候,笔者在京东商城上以抄底的99元价格购买了一条2GB的金士顿DDR2 800内存,而现如今一样的内存京东已经卖到了299元。要是当年笔者买上个1000多条,如今也是大赚一笔啊。所以购买内存前最好事先在网上询询价,以免发生钱没带够的尴尬局面。</p><p><strong>带上本本买内存</strong></p><p>和台式机内存一样,笔记本电脑对于插上非原配品牌的内存,可能会出现不兼容的现象。为了避免购买的内存无法正常使用,笔者建议你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还是带上本本去卖场现场试试(后文会有详解介绍如何检测),这样一但不兼容可现场找商家更换。</p><p><strong>升级BIOS提升兼容性</strong></p><p>如果遗憾的是你不太方便带上本本去卖场现场试内存,而且发现买回来的内存与本本确实不兼容,更郁闷的是购买的内存还不太好更换,那么恭喜你,你的RP值已经很低了!不过不要担心,解决办法还是有的。其实不兼容也有可能是你的笔记本主板BIOS太过老旧,对新内存(指在你购买笔记本后新推出的内存)兼容不理想。所以如果出现不兼容,可升级一下BIOS来解决问题,升级的方法各品牌的笔记本不尽相同,但都相差无几,只需要到笔记本品牌的官方网站,找到你使用笔记本对应的最BIOS,下载并安装即可(个别本本的安装方法不一样,可参考官网的说明或打售后热线咨询安装方法)。升级BIOS可解决不少品牌笔记本内存的兼容问题,此外还能解决不少本本的其他故障,可谓好处良多。</p><p>内存的安装其实很简单,并不复杂,而在笔者来看,它比堆积木还简单。不要把它想象成洪水猛兽,有多高科技,只要你换过一回相信就可以完全学会。</p><p><strong>步骤一 拆除护盖</strong></p><p>就像前文笔者所提到的,笔记本内存插槽上都有护盖保护,首先第一步就是先将护盖拆掉。大多数笔记本的护盖上都有标识,有的是内凹的内存图形(如下图),而且从护盖的大小也能看出来,一般内存护盖的大小,就比内存条大一点。当然有不少笔记本的护盖是一体式的,护盖的面积很大(如下图),打开护盖可以同时看到笔记本的散热器、内存硬盘等部件。此外有些护盖拧开螺丝后还有卡扣卡住,这时候不要怕,胆大心细,不要怕坏(大多数的护盖质量相当好)稍微用力将后盖打开,如果你发现不管怎么用力都打不开,那肯定是有螺丝没有拧开,这时你就要注意背部是否有垫脚或贴纸,其下面是否还隐藏着螺丝没拧开。</p><p>联想B450笔记本的背部护盖就是一体式的,打开护盖还可看到内存、散热器、芯片和硬盘</p><p>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拧开护盖、升级内存前,先要关机、拔掉电源适配器、拿开电池,此外介于冬天手上有静电,在更换内存前先摸一下金属物,以免不小心让静电击穿主板。</p><p><strong>步骤二 拆除内存</strong></p><p>如果你的内存插槽仅有一个,那么升级内存就需要使用替换法,将老内存替换掉,这就需要先将原有内存拆除。而方法很简单,内存两侧会有两个弹簧卡扣,用左右手的手指尖将卡扣搬开,内存就会自动弹出,然后取下即可。</p><p><strong>步骤三 安装内存</strong></p><p>安装内存可以说是拆除内存的反向步骤,也很简单。只需将新内存呈30°角插进内存插槽(内存有防插反设计,不用担心会插反),插紧后按下即可,按下后会有清脆的咔嚓声,然后看看内存两侧的弹簧卡扣是否完全卡住内存,内存如果没有松动就可以开机试试了。如果一切正常后,再把内存护板安好即可。</p><p><strong>步骤四 检测容量</strong></p><p>最后就是检测一下看看内存是否被系统识别了。方法很简单,首先需要进入笔记本的BIOS,让BIOS先识别出内存,大部分笔记本都是开机按F2键(开机会有提示,或参考说明书)进入BIOS。重启并开机进入系统后,右键单击计算机或我的电脑,就可以在“常规”选项卡内看到内存的容量了。</p><p>内存升级好后,由于升级后的内存很可能是非原配品牌内存,所以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特别是Vista和Win 7对内存的兼容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更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检测一下新内存的兼容性是否良好。</p><p>※无法进入系统、突然蓝屏、死机和无故重启</p><p>※一进入游戏或软件程序就死机、蓝屏或无故重启</p><p>※玩游戏突然花屏</p><p>※启动电脑时间过长,有时可达10分钟以上</p><p>以上的状况如果是插上新内存后出现的问题,就极有可能是兼容性问题。当然如果新内存插上一直没有出现以上问题,别以为就没有问题,建议用MemTest软件(下载地址:<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1265.html" target="_blank" textvalue="http://www.downcc.com/soft/1265.html">http://www.downcc.com/soft/1265.html</a>)彻底检测一下是否兼容。</p><p>运行MemTest后,会出现一个提示框,按确认即可。然后在软件界面下输入一个值,如1000MB;然后点击“开始检测”即可,如果检测到200%~300%还是0个错误,表示内存的兼容性肯定没问题。</p><p><strong>总结</strong></p><p>如果以上所有步骤都没问题,那么恭喜你,你的笔记本内存可以说成功升级了。而如果你有替换下来的老内存,千万别扔,你可以将它挂在淘宝上卖掉,服务其他本友。或者你发现身边有朋友需要,也可以送给朋友使用。而且现在市面上还有内存转接卡出售,可将笔记本内存转成台式机内存使用。实在没合适的处理方式,也不要扔,这玩意保存上个几年就可以当收藏品出售了。</p>http://www.downcc.com/tech/3249.html硬件天地2015/02/15 12:25:05<p> 组装电脑的朋友最喜欢问的一句话是:这套<a href="http://www.downcc.com/tech/" target="_blank" textvalue="电脑配置"><span style="COLOR: #000000">电脑配置</span></a>怎么样?今天围绕这个热门话题,笔者为大家做个比较通俗易懂的讲述关于如何查看电脑配置,以及电脑配置好不好做个介绍,希望对阅读过本文的电脑新手能够有实质性的帮助.</p><p> 首先来介绍下怎么看电脑配置,如何查看电脑配置</p><p> 如果我们有一台电脑,我们怎么看电脑的配置到底怎么样呢?怎么看电脑配置方法有很多,在百度搜索也可以找到很多相关文章,但都有一个特点,长篇大论,对新手朋友可能有点不好全部理解消化,笔者前些天也写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a href="http://www.downcc.com/tech/3250.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000099">如何查看电脑配置 看电脑配置的方法技巧</span></strong></a><strong><span style="COLOR: #000099"></span>&nbsp;</strong>今天我们介绍的方法是借用软件查看,方法非常简单,也是笔者比较推荐新手朋友们使用的.那么用什么软件可以查看自己电脑的配置呢?目前可以使用的软件有很多,最常用的是&quot;鲁大师&quot;,360硬件检测,以及QQ电脑管家都是硬件信息查询,我们要做的就是看配置硬件.</p><p> 这里查看电脑配置我们已最常用的鲁大师软件为工具来查看电脑配置,方法如下:</p><p><table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uetable="null"><tbody><tr class="firstRow"><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bgcolor="#e1f3ff"><span style="COLOR: #000000">&nbsp;鲁大师简介:拥有专业而易用的硬件检测,不仅超级准确,而且向你提供中文厂商信息,让你的电脑配置一目了然,拒绝奸商蒙蔽。它适合于各种品牌台式机、笔记本电脑、DIY兼容机的硬件测试,实时的关键性部件的监控预警,全面的电脑硬件信息,有效预防硬件故障,让您的电脑免受困扰。 电池健康监控:电池状态、电池损耗、电池质量的检测,有效的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电脑的健康。</span></td></tr></tbody></table></p><p>一:安装 鲁大师 电脑软件 (<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1156.html"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000099">官方下载点此进入</span></a>)</p><p>二:下载完成之后,安装鲁大师软件,之后运行即可,打开界面如下:</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鲁大师软件界面"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9174038941.jpg" width="569" height="526"/><br/>鲁大师软件界面<br/>&nbsp;</p><p>一打开鲁大师软件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电脑的工作状态,各主要硬件的工作温度,以及是否需要节能优化等,功能还是比较出色的,那么怎么看电脑的配置呢?</p><p>三:如上图所示:我们点< strong>首页</strong> 旁边的&nbsp;< strong>硬件检测</strong> 即可开始自动检测电脑硬件并给出我们的硬件信息,这些就我们需要的配置信息,以笔者笔记本电脑为例,如下图:</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查看到的电脑配置详细信息"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9174038421.jpg" width="579" height="531"/><br/>&nbsp;</p><p>上图中我们是不是就一目了然的知道了自己电脑的详细信息了吗?那么如何知道这些配置硬件怎么样了,首先这个我们需要一定的电脑硬件知识,下面笔者来简单的教大家如何知道电脑配置硬件到底怎么样,硬件该看什么,下文我们来做个详细说明.</p><p> 硬件首先看品牌,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笔者笔记本电脑,主机,处理器,显卡都是品牌厂商,但品牌硬件也有性能高低啊,对不对,下面来简单说说怎么看硬件怎么样,大家可以复制上面的硬件信息去百度搜索,然后看硬件参数判断硬件的性能与档次..</p><p>一:处理器cpu看什么</p><table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uetable="null"><tbody><tr class="firstRow"><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bgcolor="#e1f3ff"><p><span style="COLOR: #000000">&nbsp;处理器是电脑控制的核心,一套搭配合理电脑,看处理器可以看出整机的档次.</span><br/>那么处理器主要看什么参数呢?主要有核心,主频等,核心就是双核,四核等,主频主要看频率数值,总的来说主频和核心越高越好,如上面笔者电脑<br/>处理器为intel E4300,双核 主频为:2.10Ghz 属于上一代处理器产品.显然主频为主频为:2.10Ghz 主频不高,目前双核以上处理器主频都达到2.6Ghz以上并且是多线程的.</p></td></tr></tbody></table><p>二:主板看什么</p><table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uetable="null"><tbody><tr class="firstRow"><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bgcolor="#e1f3ff"><span style="COLOR: #000000">&nbsp;主板是电脑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一个平台,不同硬件在这个平台上工作,主板最主要看的是工作和芯片组,做工方面主要是用料足,是否是全故态电容设计等,超频性能如何都是比较重要的参数,主板对电脑速度影响很小,所以我们关注的是电脑主板的稳定性与超频能力.一般;来说全故态电容设计的主板稳定性很好,品牌主板做工与用料做的比较好.</span></td></tr></tbody></table><p>三:内存看什么</p><p><table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uetable="null"><tbody><tr class="firstRow"><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bgcolor="#e1f3ff"><span style="COLOR: #000000">&nbsp;内存主要看容量大小,以及品牌</span><br/>容量目前硬盘目前都是2G或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大家要求,所以这里笔着就不多介绍了.</td></tr></tbody></table></p><p>四:显卡看什么?</p><p><table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uetable="null"><tbody><tr class="firstRow"><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bgcolor="#e1f3ff"><p><span style="COLOR: #000000">&nbsp;显卡的参数我们最重要的看显卡芯片,芯片组决定着显卡的档次。其他主要的是看:显卡的显存与位宽以及核心频率与显存频率等,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散热.</span>目前一般的显卡显存都是512M的,位宽为128bit的,这些数值越大显卡性能越好.以下图的显卡芯片为:GT240属于目前低端独立显卡级别。这里以目前一个比较大众游戏的显卡为例</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显卡参数"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9174038778.jpg" width="413" height="117"/><br/>上图的显卡参数就是目前600元左右价位的显卡参数,这样的性能可以满足目前多数游戏需求了.大家可以去对照一些好的显卡参数做比较了.</p></td></tr></tbody></table></p><p>下面附上最新显卡芯片组档次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NVIDIA显卡与ATI显卡性能排行"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9174038853.JPG" width="418" height="702"/><br/>NVIDIA显卡与ATI显卡芯片组档次表</p><p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后简单说说这里的入门级别显卡,中端显卡以及高端显卡的应用表现,首先入门显卡主要是使用了G210,GT220,以及HD5550和HD5450芯片组的显卡</p><p style="TEXT-ALIGN: left">大家从显卡参数中看芯片组就知道了显卡的档次,一般入门级别的显卡适合于网上冲浪,一般性的娱乐,一般性的游戏都是没问题的,什么是一般性的游戏新手朋友可能也不清楚,这里简单说下,一般性游戏主要是魔兽世界,CF,QQ自由幻想等。入门显卡对大型游戏来说会比较吃力,会运行不顺畅,玩大游戏玩家选用中高端独立显卡还是必须的。</p><p>五:硬盘看什么</p><p><table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uetable="null"><tbody><tr class="firstRow"><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bgcolor="#e1f3ff"><span style="COLOR: #000000">&nbsp;目前硬盘选的最多的就是希捷与西部数据了,大家都知道硬盘主要看的是容量,目前标配的硬盘容量是500G或更高,但大家容易忽视一点是硬盘的转速,转速越高硬盘读取速度越快.目前硬盘多数是54</span></td></tr></tbody></table></p>http://www.downcc.com/tech/4507.html硬件天地2015/02/15 09:15:29<p>什么是电脑BIOS,一般电脑主板都设置了电脑开机后一直按着Del键即可进入BIOS。</p><p>系统开机启动 BIOS,即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个ROM芯片,其中保存有微机系统 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信息设置、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在主板上可以看到BIOS ROM芯片。一块主板性能优越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进。</p><p><a href="http://www.downcc.com/">绿色资源网</a>提示:不同的电脑,系统主板的BIOS程序可能不同,但大多是大同小异。大家可以参考自己的电脑主板BIOS说明书。</p><p>在安装操作系统前,还需要对BIOS进行相关的设置,以便系统安装工作顺序进行。 BIOS是一组固化到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中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加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等。计算机开机后会进行加电自检,此时根据系统提示按Delete键即可进入BIOS程序设置界面。</p><p>不同类型的主板进入BIOS设置程序的方法会有所不同,具体进入方法请注意开机后的屏幕提示。</p><p>BIOS设置程序的基本功能如下。<br/>&nbsp;&nbsp;&nbsp; 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CMOS功能设置):使用此选项可对基本的系统配置进行设定,如时间、日期、IDE设备和软驱参数等。<br/>&nbsp;&nbsp;&nbsp; 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特征设置):使用此选项可对系统的高级特性进行设定。<br/>&nbsp;&nbsp;&nbsp;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高级芯片组特征设置):通过此菜单可以对主板芯片组进行设置。<br/>&nbsp;&nbsp;&nbsp; Integrated Peripherals(外部设备设定):对所有外围设备的设定。如声卡、Modem和USB键盘是否打开等。<br/>&nbsp;&nbsp;&nbsp; Power Management Setup(电源管理设定):对CPU、硬盘和显示器等设备的节电功能运行方式进行设置。<br/>&nbsp;&nbsp; PnP/PCI Configurations(即插即用/PCI参数设定):设定ISA的PnP即插即用界面及PCI界面的参数,此项功能仅在系统支持PnP/PCI时才有效。<br/>&nbsp;&nbsp;&nbsp; PC Health Status(计算机健康状态):主要是显示系统自动检测的电压、温度及风扇转速等相关参数,而且还能设定超负荷时发出警报和自动关机,以防止故障发生等。<br/>&nbsp;&nbsp;&nbsp; Frequency/Voltage Control(频率/电压控制):设定CPU的倍频,设定是否自动侦测CPU频率等。<br/>&nbsp;&nbsp;&nbsp; Load Fail-Safe Defaults(载入最安全的默认值):使用此选项可载入工厂默认值作为稳定的系统使用。<br/>&nbsp;&nbsp;&nbsp; Load Optimized Defaults(载入高性能默认值):使用此选项可载入最好的性能但有可能影响稳定的默认值。<br/>&nbsp;&nbsp;&nbsp; Set Supervisor Password(设置超级用户密码):使用此选项可以设置超级用户的密码。<br/>&nbsp;&nbsp;&nbsp; Set User Password(设置用户密码): 使用此选项可以设置用户密码。<br/>&nbsp;&nbsp;&nbsp; Save& amp; Exit Setup(存盘退出):选择此项保存对BIOS的修改,然后退出Setup程序。<br/>&nbsp;&nbsp;&nbsp; Exit Without Saving(不保存退出):选择此项将放弃对BIOS的修改即不进行保存,直接退出Setup程序。</p><p>标准BIOS设置</p><p>&nbsp;&nbsp;&nbsp; 在BIOS设置主页面中,通过方向键选中Standard CMOS Features选项,按Enter键进入BIOS的标准设置页面。 BIOS设置之前,有必要知道一些控制键位功能,如下表所示。</p><hr/><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class="firstRow"><td><p>控制键位</p></td><td><p>功&nbsp;&nbsp;&nbsp; 能</p></td></tr><tr><td><p>&lt;&amp;uarr;&gt;</p></td><td><p>向前移一项</p></td></tr><tr><td><p>&lt;&amp;darr;&gt;</p></td><td><p>向后移一项</p></td></tr><tr><td><p>&lt;&amp;larr;&gt;</p></td><td><p>向左移一项</p></td></tr><tr><td><p>&lt;&amp;rarr;&gt;</p></td><td><p>向右移一项</p></td></tr><tr><td><p>&lt;Enter&gt;</p></td><td><p>选定此选项</p></td></tr><tr><td><p>&lt;Esc&gt;</p></td><td><p>跳到退出菜单或者从子菜单回到主菜单</p></td></tr><tr><td><p>&lt;+/PU&gt;</p></td><td><p>增加数值或改变选择项</p></td></tr><tr><td><p>&lt;-/PD&gt;</p></td><td><p>减少数值或改变选择项</p></td></tr><tr><td><p>&lt;F1&gt;</p></td><td><p>主题帮助,仅在状态显示菜单和选择设定菜单有效</p></td></tr><tr><td><p>&lt;F5&gt;</p></td><td><p>从CMOS中恢复前次的CMOS设定值,仅在选择设定菜单有效</p></td></tr><tr><td><p>&lt;F6&gt;</p></td><td><p>从故障保护默认值表加载CMOS 值,仅在选择设定菜单有效</p></td></tr><tr><td><p>&lt;F7&gt;</p></td><td><p>加载优化默认值</p></td></tr><tr><td><p>&lt;F10&gt;</p></td><td><p>保存改变后的CMOS设定值并退出</p></td></tr></tbody></table><p>&nbsp;&nbsp;&nbsp; BIOS的标准设置项中可对计算机日期、时间、软驱、光驱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设置。</p><p>1. 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p><p>&nbsp;&nbsp;&nbsp; 在标准BIOS设置界面中通过按方向键移动光标到Date和Time选项上,然后按翻页键Page Up/Page Down或+/&amp;S722;键,即可对系统的日期和时间进行修改。</p><p>2. IDE接口设置</p><p>&nbsp;&nbsp;&nbsp; IDE接口设置主要是对IDE设备的数量、类型和工作模式进行设置。计算机主板中一般有两个IDE接口插槽,一条IDE数据线最多可以接两个IDE设备,所以在一般的计算机中最多可以连接4个IDE设备。 IDE接口设置中各项的含义如下。<br/>&nbsp;&nbsp;&nbsp; IDE Primary Master:第一组IDE插槽的主IDE接口。<br/>&nbsp;&nbsp;&nbsp; IDE Primary Slave:第一组IDE插槽的从IDE接口。<br/>&nbsp;&nbsp;&nbsp; IDE Secondary Master:第二组IDE插槽的主IDE接口。<br/>&nbsp;&nbsp;&nbsp; IDE Secondary Slave:第二组IDE插槽的从IDE接口。 选择一个IDE接口后,即可通过Page Up/Page Down或+/-键来选择硬盘类型:Manual、None或Auto。其中,Manual表示允许用户设置IDE设备的参数;None则表示开机时不检测该</p><p>今天绿色资源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其实电脑的BIOS设置只要熟悉了以上BIOS基本知识,基本上就已经掌握了 电脑BIOS的设置,一般我们用的最多的是设置电脑的第一启动项,比如要用关盘装某些软件,就需要设置BIOS,将BIOS第一启动项设置为光驱启动,这样,电脑重新启动后即可进入关盘安装软件了。当然还可以在电脑BIOS中,查看电脑的健康状况,比如CPU温度等。</p><p>IDE接口上的设备,即屏蔽该接口上的IDE设备;Auto表示自动检测IDE设备的参数。建议用户使用Auto,以便让系统能够自动查找硬盘信息。</p><p>3. 设置软驱(Drive A/Drive B)</p><p>&nbsp;&nbsp;&nbsp; Drive A和Drive B选项用于选择安装的软驱类型。一般的主板BIOS都支持两个软盘驱动器,在系统中称为A盘和B盘,对应在BIOS设置中为Drive A和Drive B。 如果将软驱连接在数据线有扭曲的一端,则在BIOS中应设置为Drive A;如果连接在数据线中间没有扭曲的位置,则在BIOS中应设置为Drive B。 在软驱设置中有4个选项:None、1.2MB、1.44MB和2.88MB,现在使用的几乎都是1.44MB的3.5in软驱,所以根据软驱连接数据线的位置,在对应的Drive A或Drive B处设置为&quot;1.44MB,3.5in&quot;即可。如果计算机中没有安装软驱,则将Drive A和Drive B都设置为None。</p><p>4. 设置显示模式(Video/ Halt On)</p><p>&nbsp;&nbsp;&nbsp; Video项是显示模式设置,一般系统默认的显示模式为EGA/VGA,不需要用户再进行修改。 Halt On项是系统错误设置,</p>http://www.downcc.com/tech/3224.html硬件天地2015/02/14 11:25:31<p>很多朋友问过我如何查看电脑硬件温度,如何看处理器温度?,如何看显卡温度?,如何看硬盘的温度?等等,一般来说我们都是使用软件来检测电脑硬件温度的,因为操作系统中没有温度检测这个功能,如果电脑进不了系统我们还可以使用查看bois里的电脑健状况来查看硬件的温度。下面来给大家做个详细的方法介绍。</p><p>其实查看电脑温度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下载一个软件即可。下面笔者为大家推荐几款大家比较熟悉的电脑硬件温度测试软件。</p><p>推荐软件一:鲁大师 〈<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1156.html"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000099">下载点此进入</span></a>〉</p><p><strong>鲁大师</strong>是新一代的系统工具。它能轻松辨别电脑硬件真伪,保护电脑稳定运行,优化清理系统,<strong>电脑硬件检测和温度检测</strong>提升电脑运行速度的免费软件。</p><p>使用方法:&nbsp;下载鲁大师并安装后,运行鲁大师软件,即可进入软件界面,并自动检测电脑硬件温度,如下图:</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鲁大师硬件温度检测图"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719317776.jpg" width="574" height="519"/><br/>鲁大师硬件温度检测图</p><p>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鲁大师为我们电脑检测出了电脑处理器(cpu)的温度,以及显卡温度和硬盘的温度,温度越低越好,不少朋友也许会问,温度多少才算正常?这个我们会在下文中详细的介绍。</p><p>推荐软件二:超级兔子 〈<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7250.html" target="_blank"><span style="COLOR: #000099">点此进入下载</span></a>〉</p><p><strong>超级兔子</strong>是一款拥有超过10年历史的电脑功能辅助软件,可助用户轻松辨别硬件的运作状态、安装硬件的驱动程式、维护系统安全、安装系统补丁及软件升级、优化系 统功能、清除系统的多余文件、提升电脑速度、保护IE安全、<strong>硬件温度检测</strong>、监测危险程序的软件。</p><p>使用方法:超级兔子软件内部有个硬件天使功能,点击进入即可自动检测硬件温度,如下图:</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超级兔子-硬件天时温度检测"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719318541.jpg" width="442" height="396"/><br/>超级兔子-硬件天时温度检测</p><p>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电脑硬件名称,参数以及硬件当前工作的温度等。查看电脑硬件温度的软件有很多,大家只要知道一些就可以了。</p><p>如果出现电脑死机进不了系统,或<span style="COLOR: #000000">电脑系统蓝屏</span>怎么查看是不是内部电脑硬件温度过高引起的呢?这个肯定就不能使用软件查看了,不过我们可以进入电脑bios设置里的power里面查看电脑硬件的健康情况和温度等。<a href="http://www.downcc.com">www.downcc.com</a> 绿色资源网</p><p>方法如下:启动电脑--进入bois(多数台失电脑开机后一直按Del键可以进bois,不行的可以参考你们主板参考书)---选择 power&nbsp; 菜单---pc health 里面即可查看当前处理器等硬件温度,如下图:</p><p><img style="CURSOR: pointer" border="0" alt="电脑bois里查看硬件温度方法"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719318623.jpg" width="538" height="438"/><br/>电脑bois里查看硬件温度方法&nbsp;</p><p>以上软件测试得出的电脑硬件温度只是估算值,一般误差相差也不大,当温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我们就需要注意加强电脑散热等,一般夏天电脑硬件温度都比较高,如上图一就是笔者笔记本电脑的当前温度。那么硬件温度多少才算是正常呢?我们下文会做个详细介绍。</p>http://www.downcc.com/tech/3662.html硬件天地2015/02/12 11:09:44<p> 内存主频和CPU主频一样,习惯上被用来表示内存的速度,它代表着该内存所能达到的最高工作频率。内存主频是以MHz(兆赫)为单位来计量的。内存主频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内存所能达到的速度越快。内存主频决定着该内存最高能在什么样的频率正常工作。</p><p> 那怎么看内存条频率呢?</p><p> 一,通过购买内存上的包装以及内存条本身上的贴纸进行判断(如图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3/20123314659781.jpg"/></p><p> 图中的KVR1333D3n9/4G,即代表内存频率为1333,容量为4GB<br/><br/> 二,通过如<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8483.html" target="_blank" textvalue="QQ电脑管家">QQ电脑管家</a>中的硬件检测功能,如360安全卫士里的<a href="http://www.downcc.com/soft/5440.html" target="_blank" textvalue="360硬件大师">360硬件大师</a>等软件进行检查。(如图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3/2012331470212.jpg"/></p>http://www.downcc.com/tech/5295.html硬件天地2014/06/03 15:41:47<p><strong>适用范围</strong>:<br /> Haswell平台Thinkpad经典系列机器</p>< p><strong>知识点分析:<br />< /strong>1. 此操作有可能导致硬盘所有数据清空,包括一键恢复功能也会被清除,如果需要恢复预装系统和一键恢复功能,需要送到服务站进行恢复,1年之内免费恢复(如涉及到GPT分区表硬盘转换为MBR分区表硬盘时需要删除原来的所有分区,包括隐藏分区)。< br /> 2. 如果硬盘中存有重要数据,必须所有盘符中的重要数据,而不仅仅是C盘、桌面上还有我的文档里的重要数据,还有其他数据盘的重要数据。< br /> Windows 8改装Windows 7需要更改BIOS下设置,并且Windows 8使用的是gpt分区结构,而Windows 7只有64位光盘安装版系统才支持此分区结构,其他安装方式都需要删除Windows 8的所有分区。所以,在操作之前,需要提醒用户备份数据,以免数据丢失。</p>< p><strong>操作步骤</strong>:</p>< p>1. 在Security标签下找到Secure Boot选项,回车进入,把第一项Secure Boot从&ldquo;Enabled&rdquo;切换为&ldquo;Disabled&rdquo;;</p>< p><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4-6/201463154458368.jpg" /></p>< p><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4-6/201463154458569.jpg" /></p>< p>2. 按ESC键回退到主界面,在Startup标签下找到UEFI/Legacy Boot选项,把默认状态UEFI Only改成Legacy Only;</p>< p><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4-6/201463154459608.jpg" /></p>< p><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4-6/201463154459896.jpg" /></p>< p>3. 最后按组合键&ldquo;F10&rdquo;保存退出即可。</p>< p>4. 引导启动安装介质,在上述操作最后保存退出时,电脑会重启,重启的时候反复按F12键,出现Boot Menu选项,选择对应的启动项;比如光盘安装,则选择ATAPI CD0选项,U盘安装选择USB HDD选项;</p>< p><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4-6/201463154459231.jpg" /></p>< p>5. 选择分区,预装Windows 8采用的是GPT分区(非MBR),所以需要删除所有分区重新建议分区(此图为虚拟机截图,所以分区较少,预装的Windows 8会有更多分区);</p>< p><img border="0" alt=""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4-6/201463154459115.png" /></p>< p>6. 重新分区后,正常安装Windows 7系统,然后到联想官方服务网站下载驱动就可以了。</p>http://www.downcc.com/tech/5246.html硬件天地2014/03/07 09:03:58<p>Above1MBMemoryTest:设置开机自检时是否检测1M以上内存。该选项已经在新的BIOS中被淘汰。由于内存价格暴跌,电脑用户安装内存容量陡然增加,开机时的大容量内存自检时间太长,今后,即使一遍的内存检测可能也会出现允许/禁止开关。</p>< p>AutoConfiguration:设置为允许时,BIOS按照最佳状态设置。BIOS可以自动设置内存定时,因此会禁止一些对内存设置的修改,建议选择允许方式。</p>< p>MemoryTestTickSound:是否发出内存自检的滴嗒声。如果您闲它烦,可以关闭它们。</p>< p>MemoryParityErrorCheck:设置是否要设置内存奇偶校验。多在30线内存条使用时代,已经被淘汰。但把非奇偶校验内存强行进行奇偶校验设置会使电脑无法开机。</p>< p>CacheMemoryController:是否使用高速缓存。不在流行的AwardBIOS中使用。</p>< p>ShadowRAMOption:设置系统BIOS或显示卡BIOS是否映射到常规内存中。可以加快速度,但也可能造成死机。</p>< p>InternalCacheMemory:是否使用CPU内部缓存(一级缓存)。可以提高系统性能。</p>< p>ExternalCacheMemory:是否使用CPU外部缓存(主板上的二级缓存)。可以提高系统性能。AMD新的具有两级缓存的CPU的出现,使主板上的二级缓存退居成三级缓存。</p>< p>ConcurrentRefresh:直译是同时发生的刷新。设置CPU在对其它I/O操作时对内存同时刷新,可以提高系统性能。</p>< p>DRAMReadWaitState:设置CPU从内存读数据时的等待时钟周期。在内存比CPU慢时可以设置更多的等待。</p>< p>DRAMWriteWaitState:设置CPU向内存写数据时的等待时钟周期。在内存比CPU慢时可以设置更多的等待。</p>< p>SlowRefresh:对质量好的内存,保持数据的时间比较长,可以设置更长的时间周期,从而提高系统性能。</p>< p>ShadowCachecable:把映射到常规内存的BIOSROM增加高速缓存,使性能更进一步。</p>< p>PageMode:使内存工作于PageMode或PageInterleaved模式。</p>< p>RASTimeoutCounter:使PageMode或PageInterleaved模式的工作速度更快。因为有可能会超过内存RAS周期,因此采用计数器来监视RAS周期,一旦超过RAS周期,则将周期自动复位为0。</p>< p>MemoryRelocation:内存重新定位。即将384的上位内存(UpperMemoryBlock)数据转储到1MB以上的扩展内存中。</p>< p>MemoryHole:有人称作内存孔洞。把内存地址15MB-16MB的区域留给一些特殊的ISA扩展卡使用,可以加速该卡工作速度或避免冲突。一般被设置成禁止,除非ISA扩展卡有专门的说明。</p>< p>DRMATimingSetting:快页内存或EDO内存速度设置,通常是60ns或70ns选择,对10ns或更快的SDRAM内存无效。</p>< p>FastMAtoRASDelay:设置内存地址(MemoryAddress)到内存行地址触发信号(RAS)之间的延迟时间。</p>< p>DRAMWriteBrustTiming:CPU把数据写如高速缓存后,再写如内存的延迟时间。</p>< p>FastRASToCASDelay:行地址触发信号到列地址触发信号之间的延迟时间。通常是RAS#下降到CAS#下降之间的时间。</p>< p>DRAMLead-OffTiming:CPU读/写内存前的时间。</p>< p>DRAMSpeculativeRead:设置成允许时,读内存的时间比正常时间提前一个时间周期,可以提高系统性能。</p>< p>DRAMDataIntegrityMode:选择内存校验方式是Parity或ECC。</p>< p>RefreshRASAssertion:设置内存的行地址刷新时间周期,对质量好的内存可以延迟刷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p>< p>RASRechargePeriod:内存行地址信号预先充电所需要的时间。</p>< p>FastEDOPathSelect:设置选择对EDO内存读/写的快速途径,可以提高系统性能。</p>< p>SDRAMRASLatency:设置SDRAM内存的行地址触发到列地址触发的时间延迟。</p>< p>SDRAMRASTiming:设置系统对SDRAM内存的行地址触发时间,也即刷新时间。</p>< p>PeerConcurrency:为提高系统并行,使CPU对高速缓存或内存或PCI设备,或PCI的主控信号对PCI外围设备等等操作同时进行。系统智能越高,同CPU并行的操作越多,性能提高越多。</p>http://www.downcc.com/tech/5199.html硬件天地2013/12/16 20:21:58<p>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p><p>SATA II是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Gbps(150MB/sec)进一步提高到了3Gbps(300MB/sec),此外还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p><p>SATA II的关键技术就是3Gbps的外部传输率和NCQ技术。NCQ技术可以对硬盘的指令执行顺序进行优化,避免像传统硬盘那样机械地按照接收指令的先后顺序移动磁头读写硬盘的不同位置,与此相反,它会在接收命令后对其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磁头将以高效率的顺序进行寻址,从而避免磁头反复移动带来的损耗,延长硬盘寿命。另外并非所有的SATA硬盘都可以使用NCQ技术,除了硬盘本身要支持 NCQ之外,也要求主板芯片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p><p>SATA硬盘在设置RAID模式时,一般都需要安装主板芯片组厂商所提供的驱动,但也有少数较老的SATA RAID控制器在打了最新补丁的某些集成了SATA RAID驱动的版本的Windows XP系统里不需要加载驱动就可以组建RAID。&nbsp;<br/>SATA相较并行ATA可谓优点多多,将成为并行ATA的廉价替代方案。并且从并行ATA完全过渡到SATA也是大势所趋,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相关厂商也在大力推广SATA接口,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桥芯片相较于ICH5系列南桥芯片,所支持的SATA接口从2个增加到了4个,而并行ATA接口则从2个减少到了1个;而ICH7系列南桥则进一步支持了4个SATA II接口;下一代的ICH8系列南桥则将支持6个SATA II接口并将完全抛弃并行ATA接口;其它主板芯片组厂商也已经开始支持SATA II接口;目前SATA II接口的硬盘也逐渐成为了主流;其它采用SATA接口的设备例如SATA光驱也已经出现。<br/>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SATA还是SATA II,其实对硬盘性能的影响都不大。因为目前硬盘性能的瓶颈集中在由硬盘内部机械机构和硬盘存储技术、磁盘转速所决定的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上面,就算是目前最顶级的15000转SCSI硬盘其内部数据传输率也不过才80MB/sec左右,更何况普通的7200转桌面级硬盘了。除非硬盘的数据记录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垂直记录技术等等,目前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也难以得到飞跃性的提高。说得不好听的话,目前的硬盘采用ATA 100都已经完全够用了,之所以采用更先进的接口技术,是可以获得更高的突发传输率、支持更多的特性、更加方便易用以及更具有发展潜力罢</p><p><strong>SATA接口有什么用?</strong></p><p>因为SATA硬盘它具有更快的外部接口传输速度,数据校验措施更为完善,SATA1.0规范规定的标准传输率可以达到150MB/S,这样可以充分发挥SerialATA接口的性能优势,因为ATA100的理论数值是100MB/s,即便是ATA133也最高为133MB/s。另外在安装上首先SATA的连接线非常方便,而且SATA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支持热插拔。串行SATA方式通过更好的数据校验方式,信号电压低可以有效的减小各种干扰,从而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而且新式的SATA硬盘连接线也更加有利机箱内部的散热。</p>http://www.downcc.com/tech/5102.html硬件天地2013/10/25 15:28:09<p>目前市面上已经鲜见带并口输出的主板,但是您还想让十年前的并口打印机老兵继续服役,怎么办?没错,加一条并口转USB的转接线就行。如下图:</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width="60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0/20131025153023625.png" /></p>< p>这根线起码让您的打印机继续服役10年。</p>< p>加线之后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downcc.com/zhuanti/printdriver.html">打印机驱动</a>如何装!!<br /> 其实很简单,以这根CN36转接线为例,连接方式如下图所示:</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0/20131025153024790.png" /></p>< p>①将并口端口与打印机连接<br /> ②将产品的USB接口与电脑的USB端口连接;在系统系统右下角,提示找到新硬件,并自动搜索安装好驱动程序。</p>< p>安装完毕后会在设备管理器中出现USB Printing Support</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0/20131025153024480.png" /></p>< p>2.接下来安装打印机驱动,此类打印机通常需要通过添加打印机向导的方式手动安装驱动:</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0/20131025153024440.jpg" /></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0/20131025153024895.jpg" /></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0/20131025153024228.jpg" /></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0/20131025153024912.jpg" /></p>< p>向导列表里没有显示所用打印机型号的话,点从磁盘安装,地址指向自己下载的驱动。这一步常规操作就不再赘述了。</p>< p>下面是最核心的操作------产品端口设置</p>< p>由于已经把并口转成了USB口,理所应当的需要把打印机的端口设置成USB。<br /> 右击打印机图标,选择[属性],在打印机属性窗口中,选择&ldquo;端口&rdquo;项,将打印机的 端口设置为&ldquo;USB001&rdquo;(此项设置,根据USB连接的端口不同,如USB002, USB003&hellip;&hellip;)<br /> 点击[确认]键,设置完成,打印机可以正常工作了。</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0/20131025153024810.png" /></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0/20131025153024285.png" /></p>< p>提示:<br /> 如果打印机无法使用可以按如下方法检查:<br /> 第一步:重新插拔USB端口,让电脑重新查找设备;<br /> 第二步:重启打印机;<br /> 第三步:检查主板接口是否正常;<br /> 第四步:替换法,到别的电脑上试试能否正常使用。</p>http://www.downcc.com/tech/5101.html硬件天地2013/10/25 11:18:50<p>CPU散热器就是用来为CPU散热的,散热器对CPU的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组装电脑时选购一款好的散热器非常重要,CPU散热器怎么拆卸和安装呢?</p>< p><strong>CPU散热器的拆卸与安装</strong></p>< p><strong>拆卸步骤:</strong></p>< p>第一步:首先找到散热器4个角的扣具,将旋钮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p>< p>第二步:向上提起扣具即可。待到4个扣具都提起来后,就可以向上提起散热器将其取下。</p>< p><strong>安装步骤:</strong></p>< p>第一步:先检查散热器上4个扣具的旋钮是不是保持在图中所示位置,如果不是的话,请将它们顺时针轻轻转动至不能转动为止。</p>< p>第二步:找到主板上CPU周围的4个扣具孔位,将散热器的4个扣具插针对准这4个孔插进去。</p>< p>第三步:保证4个扣具插针的下端已经插进主板的扣具插孔中之后(无法再往下插),再向下用力按住旋钮,直到听见&ldquo;咔嗒&rdquo;一声,就表示扣具已经到位。将4个扣具都向下按到位后,这一步就完成了。</p>< p>第四步:在主板背面检查散热器的4个扣具插针是否都已到位,必须4个插针都要呈现图中这种状态(中间的插销完全凸显出来),才表示已经到位。</p>http://www.downcc.com/tech/5049.html硬件天地2013/09/19 22:58:11<p>8g闪迪tf内存卡,一直在行车记录仪上使用,</p>< p>故障现象 无法格式化 文件无法删除 可以复制</p>< p><strong>解决方法</strong></p>< p><strong>&nbsp;1 内存卡插入电脑</strong></p>< p><strong>&nbsp;2- 打开磁盘管理<br />< /strong></p>< p>. 右击我的电脑并选择管理</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width="216" height="236"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9/20139192309528.jpg" /></p>< p>在存储下方,单击左边的控制面板的磁盘管理。</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0px"><img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alt="" width="600" height="621"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9/20139192309143.jpg" /></p>< p><strong>3 - 格式化闪迪内存卡</strong></p>< p>右击您想要格式化的磁盘/设备,然后选择格式化。</p>< p>有时候会弹出警告信息,点击 是。</p>< p>可以更改格式化选项。如将容量大小和档案系统的默认。</p>< p><strong>4.点击確定以格式化。</strong></p>http://www.downcc.com/tech/4854.html硬件天地2013/05/25 10:51:54<p>对于路由器故障有可能是软件错误也有可能是硬件坏了,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是否是硬件故障呢,请参照下面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p>< p>这些问题将导致路由器无法正常工作,对于物理故障的解决方法,用户可以从路由器设备或网络中心用ping命令检查线路连通情况,确认故障点后再进行路由器硬件故障的排除。</p>< p><strong>一、系统不能加电</strong></p>< p>1、这种故障问题表现为当打开路由器的电源开关时,路由器前面板的电源灯不亮,风扇也不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得检查的就是电源系统,看看供电插座有没有电流,电压是否正常。</p>< p>要是供电正常的话,那就要检查电源线是否有所损坏,有没有松动等,然后再作相应的修正,电源线损坏的话就更换一条,松动了的话就重新插好。</p>< p>2、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那问题就可以归咎到路由器的电源上了。认真检查下,看看路由器电源保险是否完好,若是烧了的话重新更换之后问题应该就可以解决。做完这一步之后,要是问题还没有解决得到解决,那只能够把这款企业宽带路由器送去专门的地方修理了。</p>< p><strong>二、路由器部件损坏</strong></p>< p>1、这类故障问题是在路由器硬件故障问题中比较常见的一类。这里出现问题的部件通常是接口卡。此类故障问题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把有问题部件插到路由器上的时候,系统的其他部分都可以正常工作,但却不能正确识别所插上去的部件,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所插的部件本身有问题。</p>< p>2、另外的一种情况就是,所插部件可以被正确识别,但在正确配置完之后,接口就不能正常工作了,此种情况就往往是因为存在其他的物理故障。此类路由器硬件故障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首先要确认到底是以上的哪一种情况,确认的方法是用相同型号的部件替换怀疑有问题的部件,就可以确认问题的所在了。</p>http://www.downcc.com/tech/4631.html硬件天地2013/01/23 11:14:32<p>大家在使用针式打印机时,最常见的就是色带故障,下面笔者将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和解决几种针式打印机色带常见故障。</p>< p>1、色带断裂</p>< p>色带的拉力过大,拉断缝合线或字锤打烂色带导致色带断裂。前一种情况可将断裂部分剪掉,重新缝合好;后一种情况只要更换色带即可。</p>< p>2、色带被卡</p>< p>色带的边缘脱丝、起毛后容易缠住色带轮,导致色带轮被卡,色带不能正常缩回色带盒。解决方法是:首先打开打印机盖,将色带转臂与锤排联锁手柄打开,在色带盒的送带端将色带轻轻拉回,然后合上色带转臂与锤排联锁手柄,打开电源,机子在自检后色带就会被装回色带盒。</p>< p>3、霍尔效应器损坏</p>< p>色带频繁的卡带,霍尔效应器不断受到挤压,进而造成损坏断裂。这种故障只能更换色带转臂总成或用色带运动传感器替代。</p>< p>4、色带主动轮驱动带磨损或断裂</p>< p>这种故障是由于驱动带使用时间过长或字符链摩擦驱动带引起的。解决方法是,调整字符链的位置,使其不再摩擦驱动带;已断裂的,请更换。</p>< p>5、色带运动传感信号中断</p>< p>先检查色带运动传感信号线是否已经损坏,若断裂请更换信号线;再检查一下互锁转换板上J6插座处的色带运动传感信号线是否损坏或接触不好,请更换或插好信号线</p>http://www.downcc.com/tech/4630.html硬件天地2013/01/23 11:13:01<p>假故障一:</p>< p>打印的颜色与屏幕显示的颜色不一致,这种假故障其实是一种偏色现象。如果您的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颜色与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不一致,就说明喷打出现了偏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软件设置不当,或者是由于打印机驱动程序版本太地引起的,或者是各用户在打印软件设置中进行了一些不恰当的设置。如果排除了上面的故障原因,我们应该学会校正屏幕显示和实际打印效果。不同的打印软件,其具体的矫正方法不一样,笔者建议大家在打印正常的时候,打开常用软件的打印机选项,记录好此时的设置;以后有什么故障的产生的时候,就不用熬费心思去分析原因,轻轻松松恢复到以前的设置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br />   < br /> 假故障二:</p>< p>在墨水指示灯显示为仍有墨水的状态下打印时却没有墨水,现在的喷墨打印机控制面板上都有墨水状态指示等,通过该指示灯,用户就能判断打印机中的墨水是否已经用完,以便及时更换墨水,那么为什么在墨水指示灯显示为仍有墨水的状态下打印时却没有墨水呢?许多人怀疑墨水喷头可能被堵塞了,还有人认为打印机的其他部位可能出现故障了。其实这种假故障的出现与用户的设置有关,一般来说用户在首次使用墨盒时应设置打印机为最省状态。用过的墨盒可以重复利用打印的张数不定,主要看你第一次利用时打印类型,如果你墨盒第一次装入时设置的是照片纸,实际上你只打了几张照片,那么程序往往会多计算一些墨水用量;如果你开始就是设置为最省状态,程序就可能少计算墨水用量而在墨水实际已经耗干的情况下,墨水指示灯仍会显示打印机中的墨水还有余量。 < br />  < br /> 假故障三:</p>< p>单击打印命令时打印机无响应,如果您在编辑软件中单击打印命令后,打印机无法进行启动,您肯定会怀疑打印机出现了大故障。尽管打印机使用频率较高,出现小毛病的机率也比较高,但我们应该坚信一点的是,打印机出现象这种竟然无任何响应的大毛病还是很少见的,毕竟打印机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当然怀疑打印机出现故障的人,大多数是那些打印机的初级使用者。他们由于对一些基本操作的细节问题不太注意,导致操作不当,引起了故障现象,就以为打印机出现了故障。笔者曾经也遇到打印机无法响应的现象,后来发现在打印机的打印队列中,发现有许多任务处于等待状态,也就是说在打印机的缓存中已经有不少任务在排队等候了,如果此时再单击打印命令,打印缓存就无法接受新增的打印任务,最后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打印机无任何响应。解决这种假故障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重新启动计算机,因为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打印机缓存中的内容就自动丢失了。</p>< p>假故障四:</p>< p>喷打的有些功能不能使用,现在的喷墨打印机功能层出不穷,新型打印机在硬件设备或者软件系统方面都进行了变化,如果用户搞不清楚,就可能会认为打印机出现了故障。例如现在有的打印机带有图象打印功能或者海报打印功能,在这个功能下打印机可以达到很高的打印效果。但如果初级用户不知道这个特征,在打印图象或者海报时使用其他的打印方式时,打印的效果就变得很差,以致于您有可能认为打印机出现偏色故障或者墨水质量不好呢!还有,不同的打印机,具有相同功能的按键在打印机控制面板上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如果您在一款打印机中的某个位置处找到了该功能,而在另外一款打印机的相同位置处,没有找到对应的功能,可不要随便说,这款打印机怎么连这个功能都没有呀!</p>< p>另外如果不正确对打印机进行设置,也有可能认为打印机的有些功能不能使用。例如某款打印机具有发送传真功能,不过要使用该功能必须先将打印机联上网络,否则您可能认为打印机怎么能发传真呀!</p>http://www.downcc.com/tech/4603.html硬件天地2013/01/15 23:10:40<p> 固态硬盘铺货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不过目前我们主流装机依然都是选购传统的机械硬盘,而对于固态硬盘则多数出现在高端配置装机中,由于目前固态硬盘容量较小,价格高,因此导致目前主流用户选用的少,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固态硬盘逐渐成为主流也是趋势。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固态硬盘的好处以及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p>< p><strong>固态硬盘的好处</strong></p>< p> 说起固态硬盘的好处,首冲其当的就是速度比普通硬盘速度快,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发现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是普通硬盘的近2倍。另外固态硬盘更稳定没有噪音等。</p>< p><strong>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strong></p>< p>固态硬盘与普通硬盘比较,拥有以下优点:<br />& nbsp; 1. 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br />& nbsp; 2.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的电脑下,搭载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了3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差距。<br />& nbsp; 3.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br />& nbsp; 4.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br />& nbsp; 5. 无噪音。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装有风扇,因此仍会产生噪音。<br />& nbsp; 6. 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br />& nbsp; 7. 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br />& nbsp; 8.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br />& nbsp; 9. 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p>< p> 固态硬盘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价格昂贵,相对普通硬盘,价格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用户在使用的时候其实感觉应用差距也不明显,另外固态硬盘容量小,无法满足大存储数据需求。</p>http://www.downcc.com/tech/4602.html硬件天地2013/01/15 23:09:08<p> 电脑内存怎么看?一直是电脑新手比较喜欢问的问题。近期绿色资源网将针对电脑爱好者新手朋友为其编写一些电脑硬件知识,主要涉及如:&ldquo;怎么看电脑内存,电脑cpu怎么看,以及决定其性能主要看什么等,这些问题为大家做个详细的文章解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p>< p>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ldquo;电脑内存怎么看?怎么看内存性能的好坏&rdquo;,下面分条为大家解答。</p>< p><strong> 电脑内存怎么看,怎么看电脑内存?</strong></p>< p> 查看电脑内存其实方法很多也非常简单,大家只需要进入&ldquo;<strong>我的电脑</strong>&rdquo;--空白区域内 --右键单击鼠标,选择 --< strong>属性</strong> --< strong>常规选项< /strong>中就可以看到电脑内存信息了。如下图:</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电脑内存怎么看_绿色资源网" width="414" height="492"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15231022285.jpg" /><br />& nbsp;</div>< p>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存最重要的一项性能参数:内存容量,如上图电脑内存的容量是2GB,目前内存标配的都是2GB,比较够用,容量越大一般来说内存越好,对电脑性能提升越大。如果需要查看电脑内存的详细信息大家可以直接拆开电脑主机机箱,拿出内存条,查看内存条上的铭牌标识,或者看购买内存的说明书。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大家可以借用第3方软件查看内存详细信息。</p>< p> 大家可以使用目前比较受欢迎的CPU-Z与鲁大师软件来查看电脑内存详细参数资料。</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使用CPU-Z软件查看电脑内存_绿色资源网" width="376" height="242"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15231022689.jpg" /><br /> 使用CPU-Z软件查看电脑内存<br />& nbsp;</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使用鲁大师查看电脑内存_绿色资源网" width="632" height="542"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15231022547.jpg" /><br /> 使用鲁大师查看电脑内存</div>< p>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电脑内存的品牌是&ldquo;海力士&rdquo; 电脑内存的类型是:&ldquo;DDR2&rdquo;&nbsp; 主频是:&ldquo;667MHZ&rdquo;相对与目前主流2G内存来说该内存比较差。</p>< p>下面给大家看看目前主流的2GB DDR3内存的一些参数。</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金士顿2GB DDR3 1333内存_绿色资源网" width="769" height="389"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15231022958.jpg" /><br /> 金士顿2GB DDR3 1333内存<br />& nbsp;</div>< p>在了解了电脑内存怎么看之后编辑在教教大家如何判断电脑内存条怎么样?如何看电脑内存的档次。这里看档次是相对概念,与目前主流内存相比。</p>< p><strong>如何看电脑内存档次怎么样?如何看内存好坏?</strong></p>< p> 看电脑内存档次与性能主要看的是内存参数中的,容量,品牌 ,类型,主频等参数。</p>< p> 品牌方面目前内存的生产品牌主要有 金士顿, 威刚, 宇瞻, 海盗船, 金邦科技, 三星, 芝奇, 现代, 金泰克 等。</p>< p> 容量是电脑内存中决定档次与性能中最重要的一项参数之一,一般容量越大内存越好。</p>< p> 类型方面,主要是内存版本了,比如目前主流是DDR3内存,DDR2是以前内存版本,内存版本越高,说明内存是新版本的,相对性能上也更出色。</p>< p> 主频方面,主频越大内存的读取速度也越快,目前主流内存主频是1333MHZ,更高端些达到了1600MHZ,多数使用在4GB或更高容量内存中。</p>< p>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决定电脑内存性能主要取决于以上内存参数,只有各项参数优秀,电脑内存才是真正的好内存,否则一个参数好,另外一个差会形成头重脚轻现象,影响内存整体性能。</p>< p> 通过以上的介绍,对于电脑内存怎么看,查看内存的型号、大小这个问题,以及内存的档次等信息相信大家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p>http://www.downcc.com/tech/4543.html硬件天地2013/01/12 23:07:23<p>BIOS设置在我们安装系统或者超频等电脑应用中经常会遇到,目前安装系统不管是电脑城还是电脑爱好者也多数是以U盘或者光驱来安装的,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bios设置光驱启动以及bios设置u盘启动。为了方便大家直观的了解方法,我们编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详细的视频教程,希望对大家bios设置光驱或硬盘驱动有帮助。</p>< p>对于多数台式电脑,开机都是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的,也有一些电脑如笔记本电脑还可以按其他键,如F12等,具体大家可以观看电脑开机启动界面的底部提示信息,视频中也介绍到了。进入BOIS后我们的优先驱动项目设置是在第2项(<strong>Advanced BIOS Feature</strong>)里来选择的,如果是光盘安装系统我们将第一启动项(First Boots Device)选择为CR-ROM即可;如果是U盘安装系统,那么我们需要将第一启动项设置为U盘即可,U盘一般模式为USB-HDD或USB-ZIP如果您不知道自己制作的U盘启动模式是USB-HDD还是USB-ZIP,那么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将第一启动项设置为USB-HDD然后再设置第二启动项目为USB-ZIP即可,设置完成之后按键盘顶部的F10快捷键保存,在弹出的的提示是否保存的英文中我们按下键盘Y键(yes确定的意思)即可保存。电脑之后自动重新启动即可进入我们设置的优先级别启动电脑了,详细设置视频教程如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embed src="http://www.tudou.com/v/0UfEhSR1JAw/v.swf" width="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height="480"></embed></p>< p style="text-align: left">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对BIOS设置从光驱启动或者U盘启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其实安装系统并不象新手朋友想象的那么难,设置BIOS是最基本的基础,如果您对我们制作的BIOS设置光驱或U盘启动还有依然,欢迎到<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itmop.com">IT猫扑社区</a>中提出,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您。</p>http://www.downcc.com/tech/4538.html硬件天地2013/01/12 22:52:58<p>问:硬盘格式化硬盘到100%时,PC喇叭一直响个不停,并在屏幕布上显示:&quot;!!!WARNING!!!Disk Boot sector is to bemodified Type& quot;Y&quot; to accept any key to abort Award Software,Inc&quot;的信息。是什么问题?</p>< p>答:这是CMOS设置方面的问题。进入CMOS设置后,把&quot;Virus&nbsp; Warning&quot;设置成&quot;Disable&quot;,这样应该就可以排除你遇到的问题。</p>http://www.downcc.com/tech/4537.html硬件天地2013/01/12 22:51:33<p>  通常我们可以修复的&ldquo;坏硬盘&rdquo;有几种情况:</p>< p>  1、引导出错,不能正常启动的。这种情况未必是&ldquo;坏&rdquo;,通常清除MBR,再重新分区就有70%好。如若不行,应归入第三类。</p>< p>  2、可正常分区,可格式化,但扫描发现有&ldquo;B&rdquo;标记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ldquo;出坏道& rdquo;。这里可不分&ldquo;物理坏道&rdquo;或&ldquo;逻辑坏道&rdquo;,&ldquo;B&rdquo;数量少的话(少于100个),基本上有80%可以修复为&ldquo;好硬盘&rdquo;。这种情况出需用一些通用的维修软件就可以解决。</p>< p>  3、不可正常分区,或分区完后格式化不了。这种情况要用到专业维修软件,视不同的牌子,修复率不同。一般达到50%左右。</p>< p>  4、通电后不转。这种情况一般是电路板故障,换掉电路板IC或整个电路板换掉即可。起转后视不同情况另做处理,60%以上是全好了,但有部分可能同时还有其他几类故障。</p>< p>  5、自检声正常,BIOS认不到盘。这是多种可能原因造成,如果是电路板接口问题则修电路板;如果是硬盘进入内部保护模式,则需用专业软件切换。Fujitsu硬盘出这种问题较多,修复率约90%。</p>< p>  6、通电后磁头声敲击不止。这种情况多是因为磁头损坏,但也有不是磁头损坏的。前者若非挽救数据就不必要更换磁头修复,而后者还有50%机会可以挽救。</p>< p>  7、通电后噪音大。除了少部分可以通过校正主轴解决外,一般不修。</p>< p>  8、遗忘密码。大部分的硬盘可以设密码保护,如不慎忘记密码,是极难解开的。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大部分牌子硬盘都可以用专业软件去除密码保护。</p>< p>  另外,有些硬盘受破坏严重,坏扇区太多(有的盘不可超过3000,有的则不可超过8000,有些却允许超过10000),解决办法是切除有问题的磁头,或降低容量,同时更改型号,也算是一个可用的&ldquo;好硬盘&rdquo;。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修复率!</p>< p>  那么,修后的&ldquo;好硬盘&rdquo;与未修过的硬盘有何区别?答曰:对用户来说感觉不到任何区别,非专业人士看不出区别!因为用的就是厂家技术来修复,厂家技术员也未必看得出区别所在!</p>http://www.downcc.com/tech/4510.html硬件天地2013/01/06 22:49:32<p>usb接口设备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不如我们常见的USB鼠标,usb键盘,usb音箱,usbU盘等等,但使用usb设备也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如常见的usb无法识别,将usb设备接入电脑,电脑无法识别usb设备或者提示有&amp;ldquo;无法识别的usb设备&amp;rdquo;,今天围绕这2个常见的usb无法识别故障,编辑结合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介绍下usb无法识别或工作不正常的解决办法。</p><p>电脑故障的解决办法我们一般是是先软件后硬件等排除法,排除法在电脑故障处理中非常常用,解决问题也是先从简单再到复杂一步步去排查。这里我们介绍的usb主要以电脑周边产品为介绍,如usb鼠标,键盘,音箱等。</p><p>usb无法识别我们主要是以下几个思路出发,首先如果您是初次在一台电脑上,当出现usb无法识别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析清楚到底是usb设备产品的问题还是电脑或线路的问题以及是否存在驱动问题。当以前使用过该usb设备,现在不可以用的话,驱动问题就可以简单的排除掉。</p><p>笔者公司最近有一台电脑出现了usb无法识别的故障,买的一个新的usb鼠标用了不到2个月,昨天突然在电脑中没放应了,鼠标指示灯一闪闪的,电脑桌面右小脚有提示:&amp;ldquo;无法识别的usb设备&amp;rdquo;,如下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无法识别的usb设备_绿色资源网" width="353" height="138"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6225223150.jpg"/><br/>无法识别的usb设备<br/>&nbsp;</p><p>经过检查发现usb设备接口没有问题,另外在我的电脑---属性--在设备管理发现驱动也没问题,于是编辑将usb鼠标拿到另外一台电脑中使用,发现问题依旧,由此可以大致的判断为是usb设备本身的问题,由于鼠标没使用多久,一般坏的可能性也不大,经常仔细观察鼠标线发现鼠标线中间一端有一很小部分被磨损,并且里面的线材的铜线都暴露出来了,之后笔者将磨烂的一段剪掉之后,重新接好线之后问题解决。</p><p>其实usb设备无法识别解决办法很简单,无非是围绕到底是usb设备还是电脑有问题,我们只需要使用排除法就可以简单的判断了,逐步缩小问题范围,问题就好解决的多了。</p><p>下面是保证USB设备可以正常工作的一些条件:(1)USB设备本身没有任何问题&amp;mdash;&amp;mdash;可以通过在其它计算机上进行测试,保证能正常工作;(2)USB接口没有任何问题&amp;mdash;&amp;mdash;可以通过连接其它的USB设备在此接口上进行测试;(3)USB设备的驱动程序已经正确安装,如果有详细说明书的USB设备,一定要仔细查看相应的说明文件,按照说明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目前的操作系统足以识别绝大部分的USB设备,如果是驱动问题,推荐大家使用驱动精灵去检测与安装。驱动精灵的使用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下:<a href="http://www.downcc.com/tech/3257.html" target="_self">如何安装声卡驱动?&nbsp;</a>里面都有比较类似的介绍。</p><p>当在别的电脑上可以用,在自己电脑上不可用也就是如果是电脑问题导致的usb无法识别,那么我们需要检测一下电脑设置等,如:</p><p>1.前置USB线接错。当主板上的USB线和机箱上的前置USB 接口对应相接时把正负接反就会发生这类故障,这也是相当危险的,因为正负接反很可能会使得USB设备烧毁。所以尽量采用机箱后置的USB接口,也少用延长线.也可能是断口有问题,换个USB端口看下.</p><p>2.USB接口电压不足。当把移动硬盘接在前置USB口上时就有可能发生系统无法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原因是移动硬盘功率比较大要求电压相对比较严格,前置接口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压,当然劣质的电源也可能会造成这个问题。解决方法是移动硬盘不要接在前置USB接口上,更换劣质低功率的电源或尽量使用外接电源的硬盘盒,假如有条件的话。</p><p>3.主板和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呵呵这类故障中最著名的就是NF2主板与USB的兼容性问题。假如你是在NF2的主板上碰到这个问题的话,则可以先安装最新的nForce2专用USB2.0驱动和补丁、最新的主板补丁和操作系统补丁,还是不行的话尝试着刷新一下主板的BIOS一般都能解决。</p><p>4.系统或BIOS问题。当你在BIOS或操作系统中禁用了USB时就会发生USB设备无法在系统中识别。解决方法是开启与USB设备相关的选项。就是开机按F2或DEL键,进入BIOS,把enable usb device选择enable。</p><p>5.拔插要小心,读写时千万不可拔出,不然有可能烧毁芯片。XP中任务栏中多出USB设备的图标,打开该图标就会在列表中显示U盘设备,选择将该设备停用,然后你再拔出设备,这样会比较安全。</p><p><strong>系统报错&amp;ldquo;无法识别的USB设备&amp;rdquo;</strong></p><p>故障现象:使用U盘时电脑意外断电,重新开机后U盘无法正常使用,插上后系统就报错&amp;ldquo;无法识别的USB设备&amp;rdquo;。使用其他原来都能正常使用的USB接口设备,都会提示同样的错误信息。将USB设备插到电脑的其他USB接口上,都能正常工作。</p><p>分析故障:从现象上看,USB设备和主板的接口都没有损坏,怀疑是意外断电导致系统设置错误。</p><p>问题处理:从&amp;ldquo;控制面板&amp;rdquo;进入添加和删除硬件的窗口,将所有USB设备都删除,重新安装需要使用的USB设备驱动程序。重新启动电脑,U盘等USB设备插在原来的故障接口上能够正常工作。无法识别的USB设备- 笔记本硬盘故障和移动硬盘,插在前置USB接口,无法识别。  </p><center><p><img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_绿色资源网" width="359" height="253"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6225229476.jpg"/></p></center><p>这种情况,很大原因是供电问题。由于USB硬盘在工作的时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如果直接通过USB接口来取电,很有可能出现供电不足。因此,几乎所有的移动硬盘都附带了单独的外接电源或者是通过键盘取电的PS2转接口,这时只要事先连接好外接电源或者通过PS2转接线与键盘连接好,确保给移动硬盘提供足够的电能之后再试试,这时应该可以正常使用了吧。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议使用移动硬盘之前都确保有足够的供电,否则很可能由于供电不足导致硬盘损坏。</p><p>对于从来没有使用过USB外接设备的朋友来说,即使正确安装了驱动程序也有可能出现系统无法检测USB硬盘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主板默认的CMOS端口是关闭的,如果没有将其设置为开启状态,那么Windows自然无法检测到移动硬盘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重新开机,进入CMOS设置窗口,并且在& amp;ldquo;PNP/PCI CONFIGURATION&amp;rdquo;栏目中将&amp;ldquo;Assign IRQ For USB&amp;rdquo;一项设置为&amp;ldquo;Enable&amp;rdquo;,这样系统就可以给USB端口分配可用的中断地址了。</p><p>还有可能是USB接口类型不符导致移动硬盘无法使用。比如计算机配置的USB接口是1.1标准的,而购买的移动硬盘是USB 2.0标准的接口,这就要求连接计算机和移动硬盘的连接线必须支持USB 2.0标准。因为高速移动设备插入低速集线器,该设备可能不被正常安装,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动硬盘的同时还使用优盘,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优盘附送的USB 1.1标准连接线,这样就导致USB 2.0标准的移动硬盘无法正确识别。只要将连接线更换为USB 2.0标准的即可解决此故障。</p>http://www.downcc.com/tech/4509.html硬件天地2013/01/06 20:39:27<p>显卡驱动安装与其它多数硬件驱动安装是一样的,这里编辑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希望多广大朋友有所参考。显卡驱动的安装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对于比较懂电脑的我们推荐直接在设备管理里安装,对于新手朋友我们建议您使用软件安装,方便快捷简单。</p>< p>安装显卡驱动首先确认您的电脑显卡是否安装正常,一般我们可以到我的电脑设备管理里去查看,新手朋友不知道的也不要着急,我们下面会具体介绍,显卡安装需要显卡所对应的驱动程序,如果进有显卡光盘,可以直接将光盘插入电脑中,然后在光盘中找到显卡对应驱动程序然后进行安装即可。</p>< p>对电脑比较了解的方面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一安装显卡驱动。显卡温度过高怎么办?</p>< p>右击&ldquo;我的电脑&rdquo;----&ldquo;属性&rdquo;---&ldquo;硬件&rdquo;----&ldquo;设备管理器&rdquo;,打开&ldquo;显示卡&rdquo;,前面有没有黄色的&ldquo;?&rdquo;。如有,说明没装驱动,没有,说明已装驱动,但不能正常使用,右击显卡,将原驱动卸载,再去安装对应显卡的驱动程序。不知道显卡型号与没驱动怎么办?往下看。</p>< p>很多朋友可能会说我就是不知道显卡的驱动也不知道显卡型号怎么办?方法还是有的,这里我们可以借助软件去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新手朋友使用,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电脑显卡的型号,然后才好去网上下载。那么如何获取电脑显卡型号呢?方法其实有很多种,这里笔者推荐大家以款软件,使用鲁大师就可以快速检测到显卡型号。怎么看电脑显卡</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使用鲁大师检测显卡型号_绿色资源网" width="621" height="549"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6224039363.jpg" /><br /> 使用鲁大师检测显卡型号</div>< p>如上图使用鲁大师软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显卡型号,然后您可以在百度搜索对应的显卡驱动下载,一般都可以很容易找到。如上图的显卡驱动可以在百度搜索&ldquo;GeForce 9300M GS 显卡驱动&rdquo;一般都可以很容易找到显卡驱动,(如何设置开机启动项?)如下图。</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百度搜索显卡驱动下载_绿色资源网" width="572" height="436"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6224045403.jpg" /><br /> 百度搜索显卡驱动下载</div>< p>关于鲁大师软件下载大家可以进入官网下载,地址:www.ludashi.com</p>< p>不少新手朋友觉得以上方法可能比较麻烦,有没更简单的方法呢?其实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介绍更简单的一种显卡驱动安装方法。</p>< p>目前软件的应用大大的方便我们的电脑使用,以下笔者推荐大家一款专门针对驱动安装的软件,推荐使用驱动精灵。</p>< p>编辑强烈推荐新手朋友如果要安装驱动或更新驱动都可以使用驱动精灵软件,可以非常方便的更新驱动与安装驱动,当电脑出现驱动故障时,该软件可以自动检测到,我们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更新自动安装了,非常方便。</p>< p>驱动精灵软件使用非常简单,全中文界面,安装软件进入后软件会自动检测电脑所有硬件是否有问题,当显卡驱动有问题后自动检测到,提示是否安装新驱动等,并还会提示有哪些驱动可以更新到更高版本等,功能十分强大,非常适合新手朋友操作,真正做到更新驱动与安装驱动不求人。</p>< p>驱动精灵软件下载: 可以到官方下载:www.drivergenius.com</p>< p>其实安装显卡驱动方法还有很,很多朋友推荐大家使用设备管理器等步骤去安装,或者建议新手朋友去下载万能驱动等,其实那些步骤都是非常烦琐的,对于新手朋友来说可能要折腾半天才能解决,今天绿色资源网推荐的方法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安装方法,也非常实用并且很容易入手,希望大家会喜欢。</p>http://www.downcc.com/tech/4508.html硬件天地2013/01/06 20:14:46<p>电脑开机一般正常的都一清脆的一声&rsquo;滴&lsquo;声,如果我们发现声音不对,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不同,判断电脑那些硬件区域出现了问题。</p>< p>比如开机电脑一直滴,滴的响,故障可能是内存接触不良或损坏等,下面绿色资源网将为大家详细的介绍电脑可能出现的声音和出现的故障。</p><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电脑开机出现的声音那是BIOS自检时查出故障所发出的声音提示。</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BIOS自检响铃含义</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一、Award BIOS自检响铃含义:</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系统正常启动。恭喜,你的机器没有任何问题。</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2短:常规错误,请进入CMOS Setup,重新设置不正确的选项。</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长1短:RAM或主板出错。换一条内存试试,若还是不行,只好更换主板。</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检查主板。</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长9短:主板Flash 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换块Flash RAM试试。</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不断地响(长声):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重插内存条,若还是不行,只有更换一条内存。</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不停地响:电源、显示器未和显示卡连接好。检查一下所有的插头。</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重复短响:电源有问题。</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无声音无显示:电源有问题。</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二、AMI BIOS自检响铃含义:</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内存刷新失败。更换内存条。</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2短:内存ECC较验错误。在CMOS Setup中将内存关于ECC校验的选项设为Disabled就可以解决,不过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更换一条内存。</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3短:系统基本内存(第1个64kB)检查失败。换内存。</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4短:系统时钟出错。</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5短:中央处理器(CPU)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6短:键盘控制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7短:系统实模式错误,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8短:显示内存错误。显示内存有问题,更换显卡试试。</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9短:ROM BIOS检验和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长3短:内存错误。内存损坏,更换即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长8短:显示测试错误。显示器数据线没插好或显示卡没插牢。</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nbsp;</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三、Phoenix BIOS自检响铃含义:</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自检响铃 自检响铃含义</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 系统启动正常</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1短2短 主板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1短4短 ROM BIOS校验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2短2短 DMA初始化失败</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3短1短 RAM刷新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3短3短 基本内存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4短2短 基本内存校验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4短4短 EISA NMI口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3短1短1短 从DMA寄存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3短1短3短 主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3短2短4短 键盘控制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3短4短2短 显示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4短2短2短 关机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4短2短4短 保护模式中断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4短3短3短 时钟2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4短4短1短 串行口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4短4短3短 数字协处理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1短1短 系统加电初始化失败</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1短3短 CMOS或电池失效</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2短1短 系统时钟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2短3短 DMA页寄存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3短2短 基本内存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4短1短 基本内存地址线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1短4短3短 EISA时序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2短1短1短 前64K基本内存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3短1短2短 主DMA寄存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3短1短4短 从中断处理寄存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3短3短4短 屏幕存储器测试失败</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3短4短3短 时钟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4短2短3短 A20门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4短3短1短 内存错误</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16.5pt; background: white" align="left">4短3短4短 时钟错误</div>< div>4短4短2短 并行口错误</div>< div>< div>主板报警声音详解<br />< br /> 1)AWARD的BIOS设定为:<br />< br /> 长声不断响:内存条未插紧。<br /> 2短:系统正常启动。<br /> 2短:CMOS设置错误,需重新设置。<br /> 1长1短:内存或主板错误。<br /> 1长2短:显示器或显卡错误。<br /> 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br /> 1长9短:主板BIOS的FLASH RAM或EPROM错误。<br />< br /> 2)AMI的Bhttp://www.downcc.com/tech/4492.html硬件天地2013/01/03 17:21:08<p>酷睿i3和i5以及i7有什么区别?先来一起关注下i3与i5的区别:</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酷睿Core i3 i5 i7针脚区别_绿色资源网" width="475" height="191"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317238774.jpg" /><br /> 酷睿Core i3 i5 i7针脚区别</div>< p><strong>酷睿i3和i5的区别是什么, 酷睿i3和i5哪个好</strong>?</p>< p><strong>酷睿 i3</strong>可看作是<strong>酷睿i5</strong>的进一步精简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研发代号为Clarkdale,基于Westmere架构)这种版本。Core i3最大的特点是整合GPU(图形处理器),也就是说Core i3将由CPU+GPU两个核心封装而成。由于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户想获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显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显示核心部分的制作工艺仍会是45nm</p>< p><strong>酷睿i3</strong>是一款基于Nehalem架构的双核处理器,其依旧采用整合内存控制器,三级缓存模式,L3达到8MB,支持Turbo Boost等技术的新处理器。</p>< p>最后,最重要的</p>< p>Intel< strong>酷睿i5</strong>核心线程数 4核心4线程数 二级缓存4*256KB 三级缓存8M TDP 95W</p>< p>Intel< strong>酷睿i3</strong>核心线程数 2核心4线程数 二级缓存2*256KB 三级缓存4M TDP 65W</p>< p>它们最大的区别是I5支持睿频,I3不支持,I3只有双核,而I5有双核和4核两种。至于< strong>酷睿i3和i5哪个好</strong>,你掂量掂量了。</p>< p>随着cpu技术的发展,新产品也是日新月异,这不,intel目前已经主推采用Sandy Bridge核心的第二代I3 I5 I7 CPU了。所以有必要再次对酷睿i3 i5 i7区别进行分解下为什么我的电脑很卡。<br />& nbsp;&nbsp;&nbsp; 第一代I3 I5 I7的CPU是2010年初INTEL推出基于32纳米的全新酷睿i3/i5/i7处理器后,个人电脑的性能发生了飞跃的发展--更小的尺寸、更好的性能、更智能的表现以及更低的功耗。这三款全新酷睿i3/i5/i7处理器,各有什么特点,有着怎样不同的区别体验,又各自适合怎样的用户呢?</p>< p>&nbsp;&nbsp;&nbsp; 首先,编辑建议大家要区分CPU是移动笔记本用的I3 I5 CPU还是台式机的I3 I5 CPU。台式机的 i3 是双核四线程,i5 既有双核又有四核。 笔记本的话 i3 i5 都是双核四线程。i3 i5 区别还是在频率跟有无睿频技术上,频率的话i5要明显高已取消到该网页的导航。&nbsp;</p>< p> < strong>笔记本电脑 移动核心I3 I5 I7区别:</strong></p>< p><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tbody>< tr>< td bgcolor="#e1f3ff" style="word-wrap: break-word"><font color="#000000">i3 双核模拟四核心(即四线程) 无睿频;<br /> i5 双核模拟四核心(即四线程) 除睿频技术外其他技术规格与i3相同;<br /> i7 四核模拟八核心(即八线程) 功耗大 性能强;<br /> i3 i5的性能差距比i5 i7的性能差距小。< /font></td>< /tr>< /tbody>< /table>< /p>< p> < strong>台式电脑 Core i3 i5 i7 区别< /strong></p>< p><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tbody>< tr>< td bgcolor="#e1f3ff" style="word-wrap: break-word"><strong><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 Core i5是一款基于Nehalem架构的四核处理器,采用整合内存控制器,三级缓存模式,L3达到8MB,支持Turbo Boost等技术的新处理器。它和Core i7(Bloomfield)的主要区别在于总线不采用QPI,采用的是成熟的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并且只支持双通道的DDR3内存。结构上它用的是LGA1156 接口,Core i7用的是LGA1366。i5有睿频技术,可以在一定情况下超频。&nbsp;<br />& nbsp;&nbsp;&nbsp; Core i3可看作是Core i5的进一步精简版(或阉割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研发代号为Clarkdale,基于Westmere架构)这种版本。Core<br /> i3最大的特点是整合GPU(图形处理器),也就是说Core i3将由CPU+GPU两个核心封装而成。由于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户想获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显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显示核心部分的制作工艺仍会是45nm。i3 i5 区别最大之处是 i3没有睿频技术。< /font></strong></td>< /tr>< /tbody>< /table>< /p>< p>下面来看看一组台式DIY组装电脑酷睿Core i3 i5 i7处理器性能与参数图</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DIY组装电脑酷睿Core i3 i5 i7处理器性能与参数图_绿色资源网" width="387" height="434"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317239213.jpg" /><br /> DIY组装电脑酷睿Core i3 i5 i7处理器性能与参数图</div>< p>关于什么是睿频技术?</p>< p><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tbody>< tr>< td bgcolor="#e1f3ff" style="word-wrap: break-word"><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 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 10%~20%<br /> 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应对复杂应用时,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只有内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通过智能化地加快处理器速度,从而根据应用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性能,为高负载任务提升运行主频高达20%以获得最佳性能。</font></td>< /tr>< /tbody>< /table>< /p>< p>下面再来简单的介绍下什么是第二代酷睿Core i3 i5 i7&nbsp;技术处理器</p>< p><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tbody>< tr>< td bgcolor="#e1f3ff" style="word-wrap: break-word"><font color="#000000">&nbsp;历史时刻再次被INTEL所创立!2010年6月份,Intel再次发布革命性的处理器&mdash;&mdash;第二代Core i3/i5/i7。第二代Core<br /> i3/i5/i7隶属于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全部基于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构,相比第一代产品主要带来五点重要革新:<br /> 1、采用全新32nm的Sandy Bridge微架构,更低功耗、更强性能。<br /> 2、内置高性能GPU(核芯显卡),视频编码、图形性能更强。<br /> 3、睿频加速技术2.0,更智能、更高效能。<br /> 4、引入全新环形架构,带来更高带宽与更低延迟。<br /> 5、全新的AVX、AES指令集,加强浮点运算与加密解密运算。< /font></td>< /tr>< /tbody>< /table>< /p>< p>下面以一组第二代Core i3/i5/i7性能与参数表给大家做参考</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ntel第二代Core i3 i5 i7 区别_绿色资源网" width="411" height="336"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3-1/201313172310525.jpg" /><br /> ntel第二代Core i3 i5 i7 区别</div>< p>&nbsp;&nbsp;&nbsp; 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仍是由Core i3、Core i5和Core i7三大品牌组成,Intel根据核心数目、核心频率、三级缓存等基本参数与超线程、睿频加速等核心技术把CPU划分到三大品牌中。i3 i5 区别上性能差异还是没有I5 I7的大。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选择I3 2100无疑是最具性价比的一款CPU了,目前I3 2100的价格大约在800元上下,价格与530相差很近,但性能上强上不少,取代第一代的Core i3意图非常明显,所以Core i3 530当前逐渐成为冷落产品。</p>< p> 以上就是绿色资源网编辑对Core i3、Core i5和Core i7三大目前主流intel处理器区别做了个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简单介绍了下第二代Core i3、Core i5和Core i7的一些区别与优势。</p>http://www.downcc.com/tech/4490.html硬件天地2013/01/03 17:15:50<p>  组装电脑由于价格便宜,受到不少DIY爱好者的喜欢,但由于品牌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价格的下降,导致近些组装电脑的利润越来越低,不少商家为了尽可能的争取到利润,少数小商家开始一方面尽可能的压价提升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开始在组装电脑上做点手脚,以下是一些商家被暴光的一些小伎俩,希望对DIY组装电脑的新手朋友有所帮助.</p>< p>  以旧充新、冒充精品、性能缩水&hellip;&hellip;随着电脑暑期促销高峰的来临,各种高配置、低价格的&ldquo;攒装电脑&rdquo;在热卖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弊病。据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近期共受理有关家用电脑质量投诉500多起。对此,海淀区消协发布消费提示,&ldquo;攒装电脑&rdquo;存在7大陷阱,消费者如果不懂行,可能会招致后患无穷。</p>< p>  陷阱1以旧充新。将收购来的旧电脑配件,用在攒装电脑上。</p>< p>  陷阱2冒充精品。经营者将低价低质的散装件充当高价高质的精装件使用。</p>< p>  陷阱3性能缩水。有的电脑配件上的说明与实际性能不符,尤以内存条较为突出。</p>< p>  陷阱4价格陷阱。</p>< p>  陷阱5欲擒故纵。</p>< p>  陷阱6保单搞鬼。</p>< p>  陷阱7维修不正规。</p>< p>  海淀区消协提醒说,选购攒装电脑时最好带上一位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随行,要求商家将口头承诺写到协议上,对照说明书,核对各项技术指标;索要所有票据、协议和合同,同时问清楚市场有无&ldquo;必须加盖主办单位印章,售后服务协议才有效&rdquo;的规定。</p>< p>  消费者购买组装电脑一定不要被不法商家的超低价所迷惑,价格过低很可能有品题,因为成本摆在那呢./商家也要生存也要利润,建议购买组装电脑朋友尽量去一些信誉好的商家那购买.</p>http://www.downcc.com/tech/4488.html硬件天地2013/01/03 17:12:10<p>组装电脑过程中攒机的朋友往往会对电源比较感冒,都喜欢集中精力的去关注处理器(cpu)和独立显卡、内存等主要电脑部件,而往往对电源并不怎么关心,这也是商家最容易在电源中获取到更多利润的原因,电脑电源的稳定直接关系着整机能否稳定运行和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今天绿色资源网编辑就来与大家谈谈组装电脑之电脑电源的选择。</p>< p>这里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电脑电源怎么选择,首先电脑电源要看品牌,一般国内比较有口碑的就是长城、航嘉、冷静王、金河天等电源都还比较不错,去年绿色资源网编辑在酷趣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做电源技术这方面的,比如他们公司最好的电源是泰山和美基电源,不知道有没用过的,质量都是还不错的,虽然在国内没什么口碑,但价格还是很实惠的,因为价格低,利润比较少的缘故,这个公司的员工待遇都普遍偏低,这也是力为公司经常有员工辞职的主要因素,从中我也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电源比较出色,这里谈谈个人经验:一:好电源一定有PFC,PFC是电脑电源的一种规范,可以肯定的是有PFC的电源都很重,拿在手都比较沉。二:看功率 电脑电源经常有 比如为 P4-400等标签,注意这里400并不是电脑额定功率只是标签。三:看电源的风扇 一般大风扇的电源质量都还不错,当然风扇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部分,电源损害的很多时候都是由于风扇故障导致电源损害的。</p>< p>大家都有自己的电脑,可是少有网友对自己的电脑功率一清二楚,尤其是对于自组装电脑的电源选择,一般都是根据商家的建议,选个350W或400W的电源规格,或者更大,都清楚大了没问题,但是小了肯定就会有问题。本文就来介绍一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源以及简单易行的电脑功率计算方法。</p>< p>要查看电脑的额定功率这里推荐一个在线计算电脑功耗功率工具:</p>< p><a href="http://www.ludashi.com/service/powercount/">http://www.ludashi.com/service/powercount/</a>&nbsp;&nbsp; 进入这个网站选择电脑硬件的型号就可以知道电源需要多大的功率了。</p>< p><strong>一、电脑功率的计算方法</strong></p>< p>常见的电脑功率计算方法有:</p>< p>1、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电流表卡接在机箱电源的输入或输出口测试电流,然后利用电压U乘以电流I得到功率再相加,但是这种测试出来的结果是实际使用功率,参考意义不大。</p>< p>2、笔记本的功率一般在60W-70W左右,本本厂家都是计算好了的,电源一般都是随机配。</p>< p>3、按照各散件的额定功耗计算,一般都是参考产品的DATASHEET,这样测算的功率非常靠近实际的额定功率。</p>< p>以下列出几种常用配件的功率比较表,一般工艺越先进的功耗会越小,当然是指同速率和同配置下,另外也是指该设别满负荷运转下的正常功率值,实际使用中比如风扇是调速的,CPU可以省电模式,硬盘可以关闭,系统可以待机等等,功耗都会降低。</p><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 width="8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名称</td>< td>功率</td>< td>备注</td>< /tr>< tr>< td>CPU</td>< td>80W-150W</td>< td>跟CPU型号不同差异较大,配置前请查询一下</td>< /tr>< tr>< td>显卡</td>< td>10W-250W</td>< td>集成显卡一般在10W左右,独立显卡大都超过30W,甚至是250W,恐怖吧</td>< /tr>< tr>< td>硬盘</td>< td>8W-10W</td>< td>容量差异功率相差不会太大,硬盘读写和空闲功耗差不多,如果待机休眠硬盘功耗大概1-2W,多个硬盘累乘。</td>< /tr>< tr>< td>主板</td>< td>25-35W</td>< td>不算集成显卡</td>< /tr>< tr>< td>2G DDR2、DDR3内存</td>< td>3W左右</td>< td>&nbsp;</td>< /tr>< tr>< td>光驱</td>< td>20W左右</td>< td>&nbsp;</td>< /tr>< tr>< td>鼠标、键盘、网卡(现在一般都集成了)、CPU风扇、机箱风扇、声卡等</td>< td>加起来一起15-30W</td><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p>以上除了CPU和显卡,其他部件加起来大约100W,所以大家在购买电源的时候就要主要考虑CPU和显卡的功率,(如果是集成显卡只需要加上10-20W即可,也就是120W,然后就只需要考虑CPU功率),CPU功率有数据可查。如果还需要增加视频采集卡等独立插卡,还需要把功率加一些。</p>< p><strong>二、电源选择的几个问题</strong></p>< p>1、电源的功率是否越大越好</p>< p>关于电源选择的常见误区说明,是不是我的电源功率越大越好呢,大家都知道电源工作有个额定功率的概念,在额定功率下,电源的转换效率是最高的,如果把选择电源额定功率选择的太高,那么电源是长期处于低转换率状态,耗电量也将增加,网上有说不增加耗电量是错误的。</p>< p>2、电源的重要性</p>< p>电脑电源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绝对重要的,尤其是您的主机上存在假冒(比如内存等)、水货的产品时候越加明显,选择可靠的大厂家产品绝对没有错,电源的工作状态跟温度、湿度、电压动态范围、过载保护等有很大关系,按天缘的建议,电源千万不要图便宜买劣质的,多花点钱买正规正品绝对超值。</p>< p>3、电源的过载</p>< p>一般电源都会支持额定功率的10%左右的瞬时过载,但是持续时间不能过长,也可能几秒也可能几十秒,长时间的过载可能会损坏电源。就像一台装10吨的货车,长时间超载肯定会压趴下。电源也是一样,现在的电脑电源基本都是使用开关电源,开关电源有功耗小、效率高、体积小、稳压范围宽等优点,大部分的电源对持续过载会采取过载保护模式,也有的电源会直接烧掉。所以电源的最佳状态的工作在额定功耗状态,偶尔的过载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不排除会带来稳定性的问题。</p>< p><strong>三、不标额定功率电源的额定功率计算</strong></p>< p>市面上也有很多电源厂商不标示额定功率的,虽然也是符合规范的,感觉还是有忽悠消费者的嫌疑,非得让大家使用P=U*I计算才能知道。大家可以参考下面方法计算:</p>< p>ATX 2.03计算方法:+5V输出电流*10=额定功率</p>< p>ATX 12V 1.3计算方法:(+5V输出电流 + 4)*10=额定功率</p>< p>ATX 12V 2.2计算方法:[( +12V1输出电流 + +12V2输出电流)+10]*10=额定功率,里头的+12是表示电压不是编程上的++运算。</p>< p>上面的ATX 2.03、ATX 12V 1.3、ATX 12V 2.2都是ATX规范标准,这个标示在任何符合ATX规范的电源必须标示的,公式中的电流值一般都是采用列表的方式在电源上标示,如果连这个都没有,要么就是不符合ATX规范的电源,要么就是个没水准的山寨(当然标了也不一定不是山寨*_*)。</p>http://www.downcc.com/tech/4487.html硬件天地2013/01/03 17:09:26<p>组装电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电脑爱好者也都非常喜欢组装电脑,组装电脑不仅价格便宜,最重要的是能在组装电脑过程中能够学到不少电脑硬件知识,武汉电脑网为大家提供电脑配置单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如果您对电脑配置不了解,可以参考我们为您提供的电脑配置单和相关价格估算,现在不少新手也在尝试着自己组装电脑,不过组装电脑虽然不是难事,但基本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还是要掌握的,否则可能会组装不成功或损坏硬件。</p>< p>今天编辑主要为大家介绍组装电脑的一般步骤和安装过程,首先简单介绍下组装电脑流程:准备工具--购买硬件--硬件安装--系统安装---软件安装。</p>< p>要组装一台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应该首先准备好电脑各个部件的硬件以及安装工具,电脑硬件事先选好配置方案,再购买相应的硬件,您可以参考我们为大家提供的优秀电脑硬件组合的电脑配置单解决方案,然后购买硬件:主要包括:处理器(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光驱、显示器、网络设备、机箱、电源、鼠标、键盘、打印机等;工具主要是固定电脑硬件所用,通常是使用十字螺丝刀(分为粗牙和细牙),最基本的工具一般是一把头部带有磁性的十字起子,最好还要有镊子和尖嘴钳等。以上硬件准备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硬件的安装了。</p>< p><strong>硬件安装主要注意的问题有:</strong></p>< ol>< li>防止静电。&nbsp; 静电极易损坏集成电路,因此在安装前,最好用手触摸一下接地导体或洗手以释放掉身上可能携带的静电,有条件的可带静电环 ,可以有效避免静电问题。</li>< li>防此液体进入计算机内部。 因为液体特别是汗液滴在主板的板卡,可能造成短路,损坏硬件,所以一定要在通风的地方安装,安装前要洗手等。</li>< li>安装硬件应该小心安装,切不可粗暴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看硬件说明书,用力不当可能是硬件针脚损坏,或变形,尤其是处理器和一些接线口,一定要正确安装,安装不到位或插反容易使扳子变形,接触不良,损坏等。</li>< li>把所有零件从包装盒里拿出来,先不要着急从静电袋中拿出,先检查各部件的使用说明书和驱动程序是否齐全,并认真阅读硬件安装说明。</li>< li>主板装进机箱前,先装上CPU和内存,此外装AGP和PCI卡时,要确定安装是否到位,因为装螺丝时,有些卡会跷起来,造成接触不良甚至损坏。</li>< li>电脑各硬件安装过程一定要注意轻拿轻放,由于是硬盘最忌讳震动。</li>< li>安装好基本硬件后进行测试,建议开始只装必要硬件,如 CPU、主板、内存、散热系统、电源、显卡等,其他硬件可在测试后正常后再连接上。</li>< /ol>< p><strong>下面再来介绍下电脑硬件的安装步骤</strong></p>< ol>< li>设置主板跳线,目前一般主板都是自动跳线,无须处理;安装CPU、风扇和内存条;</li>< li>将主板装入机箱当中,并固定;</li>< li>安装电源,并将电源插头插入主板;</li>< li>连接机箱上各个开关、指示灯等插头线;</li>< li>插入键盘和鼠标;</li>< li>安装显卡(如果是使用集成显卡,无此操作),接上显示器信号线和电源线;</li>< li>安装硬盘和光驱,节入电源线和数据线;</li>< li>安装声卡、网卡,一般目前这些都在主板中集成了,可以无词操作。</li>< li>安装打印机和其他外设设备。</li>< li>最后一步:通电检查,如果计算机正常开机自检,显示器正常显示,那么组装电脑就成功了,如果没有成功,请仔细检查问题,解决即可。</li>< /ol>< p>以上就是组装电脑的全过程介绍,以及组装电脑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p>http://www.downcc.com/tech/4486.html硬件天地2013/01/03 17:07:58<p>组装电脑的朋友一般都必须对电脑硬件有一定的认识,必须要了解其均衡性,元件之间搭配的均衡性以及硬件的性能,处理器是电脑爱好者都非常关心的,那么什么样的处理器才是不错的处理器(CPU)呢?一般我们主要看的处理器的参数就可以知道大概在当前处理器属于哪个档次了,今天就来与大家详细介绍处理器CPU的参数。</p>< p><strong>1.主频</strong></p>< p>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times;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快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p>< p>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GHz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GHz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GHzItanium2大约跟4GHz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p>< p>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p>< p><strong>2.外频</strong></p>< p>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p>< p>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p>< p><strong>3.前端总线(FSB)频率</strong></p>< p>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times;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p>< p>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times;64bit&divide;8Byte/bit=800MB/s。</p>< p>其实现在&ldquo;HyperTransport&rdquo;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MCH),I/O控制器Hub和PCI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Intel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ldquo;HyperTransport&rdquo;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钙鹆恕?</p>< p><strong>4、CPU的位和字长</strong></p>< p>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ldquo;0&rdquo;和&ldquo;1&rdquo;,其中无论是&ldquo;0&rdquo;或是&ldquo;1&rdquo;在CPU中都是一&ldquo;位&rdquo;。</p>< p>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p>< p><strong>5.倍频系数</strong></p>< p>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ldquo;瓶颈&rdquo;效应&mdash;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p>< p><strong>6.缓存</strong></p>< p>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p>< p>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mdash;256KB。</p>< p>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p>< p>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p>< p>处理器CPU基本参数就是以上这些了,通过处理器硬件参数的对比我们就可以了解某一处理器怎么样,处理器好不好了。</p>http://www.downcc.com/tech/3976.html硬件天地2012/05/14 22:34:03<p>  夏天气温非常高,如果路由器24小时不关,长年累月的工作很容易温度过高,加上长时间上网特别是进行BT、网上看电影。< br />< br />   夏天气温非常高,如果路由器24小时不关,长年累月的工作很容易温度过高,加上长时间上网特别是进行BT、网上看电影、进行网游等操作,宽带猫和路由器都容易发热,对散热比较好的硬件是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最多偶尔会导致断流。< br />< br />   如果经常断线,而路由器很烫的话,有几种可能:< br />< br />   (1)芯片发热量大< br />< br />   (2)路由器本身质量一般< br />< br />   (3)散热不好< br />< br />   具体解决路由器温度过高的办法:< br />< br />   1、经常用湿布擦拭路由器上面的灰尘< br />< br />   2、长时间使用的话,开空调降低路由器周围的室温< br />< br />   3、把路由器换个阴凉通风的位置摆放,在不需要网络的时间,注意关闭路由器< br />< br />   购买路由器的时候,选择大品牌或者质量好的产品,就不会出现路由器温度过高而导致掉线的问题。</p>http://www.downcc.com/tech/3974.html硬件天地2012/05/14 10:38:01<p>经常外出的人只要带上笔记本电脑,到哪里都可以办公。一般来说笔记本电脑的电量可以坚持3-4个小时,可有时候你会发觉,没用多久Win7右下角的电量指示就报警了。如果是突然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基本可以排除电池寿命问题,而是由于系统中运行的某个程序过于耗电。我们可以用Win7自带的电源效率分析工具,来揪出系统中的耗电大户。</p>< p>要打开电源效率分析工具,我们需要以管理员身份打开命令窗口。打开&ldquo;开始-所有程序-附件&rdquo;,右键单击&ldquo;命令提示符&rdquo;,选择&ldquo;以管理员身份运行&rdquo;。</p>< p><img alt="为什么笔记本耗电快?怎么查看笔记本中哪个程序最耗电?_绿色资源网" width="411" height="559"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5/2012514104113835.jpg" /></p>< p><b>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命令提示符</b></p>< p>如果跳出用户账户控制窗口,请按&ldquo;是&rdquo;继续。</p>< p><img alt="为什么笔记本耗电快?怎么查看笔记本中哪个程序最耗电?_绿色资源网" width="463" height="236"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5/2012514104116509.jpg" /></p>< p><b>点击&ldquo;是&rdquo;允许运行</b></p>< p>在命令窗口中键入 powercfg /energy ,回车。</p>< p><img alt="为什么笔记本耗电快?怎么查看笔记本中哪个程序最耗电?_绿色资源网" width="490" height="28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5/2012514104116142.jpg" /></p>< p><b>输入运行命令</b></p>< p>开始监视系统:</p>< p><img alt="为什么笔记本耗电快?怎么查看笔记本中哪个程序最耗电?_绿色资源网" width="491" height="28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5/2012514104116159.jpg" /></p>< p><strong>开始监视系统</strong></p>< p>60秒钟后:</p>< p><img alt="为什么笔记本耗电快?怎么查看笔记本中哪个程序最耗电?_绿色资源网downcc.com" width="500" height="324"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5/2012514104116104.jpg" /></p>< p><b>分析完成</b></p>< p>报告生成后,储存在c:\windows\system32\。(如果无法直接打开阅读,可以先将其复制粘贴到桌面再打开)</p>< p><img alt="为什么笔记本耗电快?怎么查看笔记本中哪个程序最耗电?_绿色资源网" width="478" height="342"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5/2012514104116507.jpg" /></p>< p><b>打开相关目录</b></p>< p>电源效率分析报告示例如下:</p>< p><img alt="为什么笔记本耗电快?怎么查看笔记本中哪个程序最耗电?_绿色资源网" width="500" height="565"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5/2012514104116860.jpg" /></p>< p><b>电源效率分析报告示</b></p>< p>报告给出错误信息和建议后,即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修复或优化,更高效地使用电源。</p>http://www.downcc.com/tech/3774.html硬件天地2012/03/17 21:40:25<p><strong>死穴之一:主板</strong></p>< p>问问周围修过本本的兄弟,可能主板问题占到了多大数,包括笔者的第一台本本也是主板的原因挂了的。一般主板有事,表现出来的是机器无法开机。主板出现问题,很多情况是集成电路短路造成的。一般主板有损,只能换主板。而主板的价格都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左右,一但出问题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我们需要防范的是,不要将液体漏进主板,这可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不要轻易刷新BIOS时。另外,电压过高主板被击穿,也是屡见不鲜。如果在用电高峰或是停电后电力刚恢复、打雷时,笔者建议用电池供电,不要接市电。</p>< p><strong>死穴之二:硬盘</strong></p>< p>虽说笔记本硬盘比台机硬盘抗震,但是他还是十分怕摔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拿一块本本硬盘来看看,那张标签上还是提示我们它很怕摔。为什么呢?因为本本的硬盘虽比台机要小得多,但原理是一样的,也是由于复杂的电子元件构成。虽说厂家对本本的抗震性进行了优化,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构成,还是十分的怕震。提醒大家一下,在颠簸的交通工具上,不要使用本本。本本放在桌上,小心不要掉在地上。这知道,本本硬盘虽然便宜,但是里面的资料却是价值连城丢失了可是后患无穷呀。</p>< p><strong>死穴之三:LCD</strong></p>< p>LCD比较脆弱,也是一个易碎品。LCD主要是由玻璃和液晶、灯管组成,从头到脚是个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虽说LCD有机盖保护,但在目前本本轻薄的趋势下,这种保护是非常有限的。在LCD上不要放重物,否则会使玻璃层碎裂。本本放在包包里带出去时,注意别让本本碰上硬物。不小心掉在地上,LCD也往往是首当其冲的。LCD也是本本的大件之一,约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强,而且一但受损也是很少能修好,只能换新的。</p>< p><strong>死穴之四:串、并口</strong></p>< p>这些接口因为不支持热拨插,有些粗心的兄弟在没有关机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很容易把串、并口烧毁。更有甚者,造成主板短路报废。虽说换个串、并口换一个不太贵,但是换起来比较麻烦。可能有些兄弟会说,我们现在几乎可以不用串、并口,坏了就让他坏了去吧。但本本用于工程调试的话,这两个接口是不能缺少的,在你需要的时候派不上用场可是非常痛苦的事情。</p>< p><strong>死穴之五:触摸板</strong></p>< p>夏天到了,我们的手更加容易不干净。用手指操作触摸板时,会使上面的涂层很快消失,严重缩短使用寿命,长此以往轻则本本键盘磨损,重则报废。在打开本本时,我们是否能先洗个手呢?</p>< p><strong>死穴之六:光驱</strong></p>< p>这个死穴与一些特别喜欢看碟片的MM有着极大的关系。要知道原厂标配的光驱一般都在千元以上,要是老是看碟片的话,笔者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一年左右你的光驱定会挂掉。你真要看碟片,不如去买个DVD播放机,怎么来说也比本本强呀。知道我本本的光驱都干啥吗?我T40的康宝除安装软件、刻录备份外,不干其他的事。</p>http://www.downcc.com/tech/3763.html硬件天地2012/03/16 15:38:24<p>一、电源故障</p>< p>1、硬盘出现坏磁道。电源异常时极易导致硬盘出现坏磁道,硬盘一般可通过软件修复,而电源确有问题应当更换质量可靠、稳定的同型号电源。</p>< p>2、电脑运行伴有&ldquo;轰轰&rdquo;的噪声。这是由电源风扇的噪音增大所致,如果电脑长时间未使用,风扇上灰尘积攒过多,则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解决办法是拆开电脑,卸下电源,将风扇从上面拆下,仔细除尘。然后再重新装好,开机后噪声即可消除。</p>< p>3、光驱读盘性能不良。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购买的电脑或CD-ROM上,读盘时伴有较大的&ldquo;嗡嗡&rdquo;声,排除光驱故障之后,很可能是电源有问题,必要时应拆开检查。</p>< p>4、超频不稳定。CPU超频工作对于电源的稳定性要求很高,如果电源质量较差,在超频工作时会经常突然死机或重新启动。一般只要更换一只性能稳定的电源即可。</p>< p>5、显示屏上有纹波干扰。可能是电源的电磁辐射外泄,干扰了显示器的正常显示,如果长期不处理,显示器很可能被磁化。</p>< p>6、主机经常二次启动。呆能是电源功率不足,不足经带动电脑所有设备正常工作,导致系统软件运行错误、内存丢失以及硬盘、光驱不能读写等,使机器在重新启动。</p>< p>二、电源故障的原因</p>< p>1、保险丝熔断。一般情况下,保险丝熔断的主要原因有:整流滤波和开关电路元件异常,市电不稳等。如整流二极管击穿、滤波电容损坏、开关管损坏等。检查时应先查看电路板上各元件是否有烧糊、电解液溢出等。</p>< p>2、无直流电压输出或输出电压不稳定。如果保险丝完好,首先用万用表测量系统板+5V电源的对地电阻,若大于0.8&Omega;,则说明电路板无短路现象;然后将电脑中不必要的硬件暂进拆除,如硬盘、光驱等,仅留下主板、电源、蜂鸣器,然后再测量各输出端电压,如果这时输出仍为0V,则电源的控制电路有故障,应仔细查找。</p>< p>3、电源负载能力差。如果是电源负载能力差,开机后只能向主板、软驱正常供电,当接上硬盘、光驱后,负载能力不足,导致屏幕变白而不能正常工作。可能的原因有稳压二极管、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等损坏以及晶体管工作点不正常等。如果晶体管工作点下正常,可更换振荡回路中各晶体管,或重新调整晶体管的工作点一试。</p>< p>4、屡烧保险管。如果电源保险管屡屡烧断,则故障部位在变压器初级绕组前电路的可能性最大。这时可更换保险管加电试验。若接通市电保险管立即烧断,则证明交流输入电路有短路现象,可在整流桥堆源风扇旋转正常,而且测试各直流输出电压正常,则说明故障在噪声滤波电路中。</p>< p>检修ATX开关电源,应从PS-ON和PW-OK、+5V SB信号人手。脱机带电检测ATX电源待机状态时,+5V SB、PS-ON信号高电平,PW-OK低电平,其他电压无输出。ATX电源由待机状态转为启动受控状态的方法是:用一根导线把ATX插头14脚PS-ON信号,与任一地端3、5、7、13、15、16、17中的一脚短接,此时PS-ON信号为零电平,PW-OK、+5V SB信号为高电平,开关电源风扇旋转,ATX插头+3.3V、+5V、+12V有输出。</p>< p><strong>一、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nbsp;<br />< /strong>  1.电源无输出&nbsp;<br />   当电源在有负载情况下,测量不出各输出端的直流电压时即认为电源无输出。这时应先打开电源检查保险丝,通过保险丝熔断情况来分析故障范围。&nbsp;<br />   1)保险丝熔断并发黑<br />   说明有严重短路现象,应重点检查整流滤波和功率逆变电路。<br />   (1)交流滤波电容C3、C4因交流浪涌电压击穿而短路,有些ATX电源交流滤波电路比较复杂,应检查是否有短路的元件。&nbsp;<br />   (2)交流主回路桥式整流电路中某个二极管击穿。损坏原因:由于直流滤波电容C5、C6一般为330&mu;F或470&mu;F的大容量电解电容,瞬间充电电流可达20A以上。所以瞬间大容量的浪涌电流易造成整流桥中某个性能略差的整流管烧坏。另外交流浪涌电压也会击穿整流二极管而短路。&nbsp;<br />   (3)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直流滤波电容C5、C6击穿,甚至发生爆裂现象。损坏原因:由于大容量的电解电容耐压一般为200V左右,而实际工作电压达到150V左右,接近额定值。因此,当输入电压产生波动或某些电解电容质量较差时,就容易发生击穿电容现象。另外当电解电容发生漏电时,就会严重发热而爆裂。&nbsp;<br />   (4)直流变换电路中的功率开关晶体管VT1、VT2和换向二极管VD1、VD2击穿损坏。损坏原因:由于整流滤波后的输出电压一般高达300V左右,逆变功率开关管的负载又是感性负载,漏感所形成的电压峰值可能接近于600V,而VT1、VT2的耐压Vceo只有450V左右。因此当输入电压偏高时,某些耐压偏低的开关管将被击穿。所以可选择耐压更高的功率开关管。<br />   2)保险丝熔断但不发黑&nbsp;<br />   说明不是短路引起保险丝熔断。&nbsp;<br />   (1)通电瞬间烧断保险,多为瞬间的大电流将保险冲断,如开机时直流滤波电容的充电电流。&nbsp;<br />   (2)使用过程中烧断保险,多为负载过大所致。&nbsp;<br />   3)保险丝未熔断<br />   如电源无输出。而保险丝完好,则应检查电源控制线路中是否有开路、短路现象,以及过压、过流保护电路是否动作,辅助电源是否完好等。<br />   (1)交流输入回路的限流电阻THR开路,此时测不到300V直流电压。开关电源采用220V直接整流滤波电路,当接通交流电压时会有较大的浪涌电流(电容充电电流),浪涌电流易造成限流电阻或保险丝熔断。&nbsp;<br />   (2)辅助电源无+5V电压输出。应重点检查辅助电源电路中的相关元件,如辅助电源电路VT15振荡管损坏,VZ16稳压管、VD30、VD41二极管击穿短路,限流电阻R72或启动电阻R76断路等。&nbsp;<br />   (3)脉宽调制芯片TL494损坏,电压比较器LM393损坏。另外如IC10、VT7短路,会使IC1的4脚的电压为高电平,而处于待机状态。&nbsp;<br />   (4)直流输出端有短路,此时短路保护会起作用。其现象是开机瞬间电源指示亮,然后马上又熄灭。应仔细检查&plusmn;5V、&plusmn;12V线路是否有破损或电路板上有击穿的器件。一般最为常见+5V直流回路的肖特基二级管被击穿。&nbsp;<br />   (5)直流输出过压,此时过压保护会起作用。此时应检查+5V、+12V自动稳压控制电路是否损坏,使自动稳压控制失效。&nbsp;<br />   2.受控启动后直流电源无输出&nbsp;<br />   (1)T2原边VT3、VT4推动管损坏,R54电阻阻值变大;&nbsp;<br />   (2)半桥功率变换电路开关管VT1、VT2至少有一个开路;&nbsp;<br />   (3)防偏磁电容C8容量变小或开路。&nbsp;<br />   3.电源有输出,但开机不自检&nbsp;<br />   这主要是因为电源的PW-OK信号延迟时间不够或无输出造成的。开机后,用电压表测量PW-OK的输出端(电源插头的8脚)有无+5V。此时应检查比较器LM393是否损坏。如因延时不够,则应检查延时电路中的电阻R104和电容C60。&nbsp;<br />   4.电源负载能力差&nbsp;<br />   电源负载能力差主要表现为:电源在轻负载情况下,如只向系统板、软驱供电时,能正常工作,而在配上大硬盘、扩充其他设备时,往往电源工作就不正常。这种情况一般是功率变换电路的开关管VT1、VT2性能不好,滤波电容器C5、C6容量不足。更换滤波电容时应注意2个电容的容量和耐压值必须一致。&nbsp;<br />   5.电源输出电压不准&nbsp;<br />   如果只有一档电压偏离额定值,而其他各档电压均正常,则是该档电压的集成稳压电路或整流二极管损坏。如全部偏离额定值,则是由IC1的1、2脚误差放大器,R39、C32误差放大器负反馈回路,取样电阻R33、R34、R35、构成+5V、+12V自动稳压控制电路有故障。&nbsp;<br />   在更换电源电路中的二级管时要注意,因为逆变器工作频率较高,一般大于20kHz,另外负载电流也较大,故电源中+5V档采用肖特基高频整流二极管SBD,其余各档也采用恢复特性的高频整流二极管FRD。所以在更换时要尽可能找到相同类型的整流二极管,以免再次损坏。&nbsp;<br />   6.风扇不转或发生响声&nbsp;<br />   计算机电源的风扇通常采用接在+12V直流输出端的直流风扇。</p>< p>如果电源输入输出一切正常,而风扇不转,多为风扇电机损坏。如果发出响声,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机器长期的运转或运输过程中的激烈振动引起风扇的4个固定螺钉松动;其二是风扇内部灰尘太多或含油轴承缺油,只要及时清理或加入适量的高级润滑油,故障就可排除。</p>http://www.downcc.com/tech/3762.html硬件天地2012/03/16 15:33:37<p>电脑<strong>显示器颜色不正常</strong>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电脑故障,一般在使用比较久了的显示器中比较常见,导致显示器颜色不正常的原因无非也就两个,一个是硬件故障,另外一个是软件问题,虽然只有这两个大的方面但涉及到的细节方面还是有非常多的,下面详细谈谈显示器颜色不正常的可能原因与解决办法。<br />< br />< strong>显示器颜色不正常</strong>,建议大家先使用排除法,尽量去排除一些简单的问题,因为导致显示器颜色显示不正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显示器颜色控制面板没设置好,显示器的线材接触不良或生锈等都可能导致此类问题的发生。如果您是新买的显示器出现显示器颜色不正常,首先我们检查显示器数据线是否正常,设置是否正常,还不行的话可以换个主机试试,依然不行的话赶紧联系经销商更换处理。如果是已经使用了比较久的显示器出现了显示器颜色不正常,我们依然可以使用以上方法去排查,如果换主机正常我们可以检查是不是显卡等有故障,另外笔者遇到不少的显示器接口接触不良或生锈导致的。如果换主机问题依旧我们重点检查显示器电缆线接口金属针是否折断或弯曲,如果不行,干脆给显示器更换一条新的电缆线再试,如果还不行可能是显示器的问题,需要去检修。<br />< br /> 如果是由于显卡常见故障导致的显示器颜色不正常诊断方法如下:</p>< p>(1)显卡接触不良故障:< br /> 显卡接触不良通常会引起无法开机且有报警声或系统不稳定死机等故障。造成显卡接触不良的原因主要是显卡金手指被氧化、灰尘、显卡品质差或机箱挡板问题等。对于金手指被氧化造成的接触不良,可以使用橡皮擦拭金手指来解决;对于灰尘引起的接触不良,一般清除灰尘后即可解决;对于硬件品质造成的接触不良,通常通过替换法来检测,一般采用更换显卡来解决;对于机箱挡板问题造成的接触不良,通常显卡无法完全插入显卡插槽,可采用更换机箱来排除。< br />< br /> (2)兼容性问题:< br /> 兼容性故障通常会引起电脑无法开机且报警声、系统不稳定死机或屏幕出现异常杂点等故障现象。显卡兼容性故障一般发生在电脑刚装机或进行升级后,多见于主板与显卡的不兼容或主板插槽与显卡金手指不能完全接触。显卡兼容性故障通常采用替换法进行检测,一般采用更换显卡来排除故障。< br />< br /> (3)显卡元器件损坏故障:< br /> 显卡元器件损坏故障通常会造成电脑无法开机、系统不稳定死机、花屏等故障现象。显卡元器件损坏一般包括显卡芯片损坏、显卡BIOS损坏、显存损坏、显卡电容损坏或场效应管损坏等。对于显卡元器件损坏故障一般需要仔细测量显卡电路中的各个信号来判断损坏的元器件,找到损坏的元器件后,进行更换即可。< br />< br /> (4)显卡过热故障:< br /> 由于显卡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有比较好的散热条件,如果散热风扇损坏将导致显卡过热无法正常工作。显卡过热故障通常会造成系统不稳定死机、花屏等故障现象。出现显卡过热只要更换散热风扇即可。< br />< br /> (5)显卡驱动程序故障:< br /> 显卡驱动程序故障通常会造成系统不稳定死机、花屏、文字图像显卡不完全等故障现象。显卡驱动程序故障主要包括显卡驱动程序丢失、显卡驱动程序与系统不兼容、显卡驱动程序损坏、无法安装显卡驱动程序等。对于显卡驱动程序故障一般首先进入&ldquo;设备管理器&rdquo;查看是否有显卡的驱动程序,如果没有,重新安装即可。如果有,但显卡驱动程序上有&ldquo;!&rdquo;,说明显卡驱动程序没有安装好、驱动程序版本不对、驱动程序与系统不兼容等。一般删除显卡驱动程序重新安装,如果安装后还有&ldquo;!&rdquo;,可以下载新版的驱动程序安装。如果无法安装显卡驱动程序,一般是驱动程序有问题或注册表有问题。< br />< br /> (6)CMOS设置故障:< br /> CMOS设置故障是由于CMOS中显示相关选项设置错误引起的故障。常见CMOS设置故障主要包括:集成显卡的主板,CMOS中的显卡屏蔽选项设置错误;如&ldquo;AGP Driving Control&rdquo;选项设置错误(一般应为&ldquo;AUTO&rdquo;),&ldquo;AGP Aperture Size&rdquo;选项设置错误:&ldquo;FAST Write Supported&rdquo;选项设置错误等。CMOS设置错误一般用载入默认BIOS值修改即可。< br />< br /> (7)显卡超频问题:< br /> 显卡超频问题是指使用时为了提高显卡的速度,提高显卡的工作频率而导致的电脑故障。出现问题后,可以将频率恢复到出厂默认设置即可。<br />< br /> 其他因为<strong>显示器颜色不正常</strong>出现的症状与解决办法请参考下文:<br />< br />< strong>一、屏幕偏色故障故障现象:</strong><br />< br /> 1、在刚开机时整个屏幕偏红(部分彩显会带有回扫线),但一眨眼的功夫就正常了;<br />< br /> 2、在使用中偶尔出现屏幕发红现象,但也是一眨眼就正常了;<br />< br /> 3、整个屏幕呈白红且带有很重的回扫线并马上保护性关机(或黑屏且无法再开机了)。故障点的认识误区:对于这一类故障很多人都说是显卡有硬件故障,也有人说是显像管报废了,还有人说是显卡的驱动程序损坏所致,这几种看法均是错误的。故障原因及对策:的确,碰极这种显像管故障会造成这一故障现象,但这并不是无法修复的&mdash;&mdash;轻微的可用电击,严重的可重绕灯丝供电绕组,而且有时某一色电子枪的视放供电电阻虚焊或呈断路性损坏或阻值变大也会造成此类故障现象。另外,有一些机型只是有一定的轻微极间漏电,通常不用维修,只是在开机时有瞬间偏色,几秒钟即可正常(第1种故障现象)。对于碰极(有时仅为漏电)故障您只能交给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其特征是通常会造成保护性关机。对于无规律性偏色故障通常只要把相关电子枪的视放供电电阻及周边元件补焊一下就能搞定。对于供电电阻呈断路损坏造成的故障现象和碰极一样为满屏带回扫线且某一色极亮,但其并不会导致保护性关机,解决方法很简单&mdash;&mdash;换同阻值的新电阻即可!当然,如果是阻值变大了,也要进行换新处理。在潮湿的季节我们还要把显像管座管氧化这个原因考虑进去,虽然因此而造成的偏色故障不多,但笔者的确遇到过,后经分析可能是设计或元件的质量不太好所致:(。注:不知是设计习惯还是什么其它原因,偏色故障偏红的几率最大,其次是偏蓝,最后是偏绿:)。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让人走弯路的故障原因&mdash;&mdash;屏幕灰尘过多导致屏幕显示白色时偏红!此类故障多发生在色温偏暖的显示器中(很多显示器能自行设置色温),所以说,遇到白色(和相近颜色)偏红故障时您最好是先清洁一下显示屏后再进行其它的检查,如果故障消失就意味着你不会因此而走&quot;倒霉&quot;的弯路了:)。当然,某些机型的亮度值设置得过低也会造成这一&quot;故障&quot;现象。注:如果上面的所有方法均无效且显示器使用的年头已远远超过五年了,那么我们就可视为电子枪老化导致的偏色显示器颜色不正常故障。<br />< br />< strong>二、开机图象模糊故障故障现象:</strong><br />< br /> 1、开机时图像比较模糊,虽然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逐渐正常了,但在关机一段时间后再开机时故障又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天不如一天,故障越来越严重;<br />< br /> 2、开机后图像一直模糊,使用很长时间后也不见好转。故障点的认识误区:有的半专业人士看到这两种故障就说是显像管寿命到了,有的维修人员看到了会说调一下对比度或高压包上的聚焦极电位器和加速极电位器就会好了,还有人说是显卡的硬件故障或显卡驱动损坏所致。这几种故障点的判断都是错误的&mdash;&mdash;显像管老化和对比度下降并不会造成此类故障现象。至于调整聚集极和加速极电位器就更不正确了,这样做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其很难调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最让人头痛的是用不了多久故障还会复发,甚至会加速显像管老化。故障原因及对策:通常都是使用2年以上的彩显才会出现这种故障,真正的故障原因多数情况下是显像管管座受潮氧化所致,只要更换一下正品新管座就能排除故障。但有人说在插上新管座之前要先找一小块砂纸将显象管尾后凸出的管脚打磨干净,目的是除掉氧化层,这种做法无异于画蛇添足。在笔者更换过管座的显像管中,有一些的确在管脚上有一些氧化物,但这些氧化物是原管座内遗漏到管脚上的,只要用小毛刷一扫就能清除。至今笔者并未见到过管脚被氧化的情况,但由于用力过大而使管脚处漏气而损坏显像管的情况倒是遇到过几例,所以大家不要用砂纸进行打磨,以免出现&quot;死亡&quot;性损坏!如果更换管座不见效就要更换高压包,不过此工作笔者建议您最好是找专业人员进行!另外,有些机型的视放部分电路比较特殊,有时发生故障后也会造成图象模糊,但这时通常亮度和行、场幅度也都有异常,对于此类故障点笔者建议您交付专业人员处理!如果彩显并非名牌产品且使用年头已非常长了,那么笔者建议您找专业电器维修部门进行更换管座的工作,以免出现管颈漏气等意外后自负责任:)!<br />< br />< strong>三、使用中图象模糊故障故障现象:</strong><br />< br /> 1、在刚开机时图像清晰,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模糊显示器颜色不正常;<br />< br /> 2、在使用中图像偶尔变模糊,但很快就可恢复正常,不过使用几天或几个月后就越来越严重、越频繁。故障点的认识误区:有人认为此类故障是显示器行电路部分的问题&mdash;&mdash;可能是行管、逆程二极管、逆程电容等元件的热稳定性能不好或有虚焊所致。这些认识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些元件没有一个能对图像的清晰与否造成影响。故障原因及对策:第1类故障现象的真正故障点通常是由于高压包的聚焦极旋钮老化,您可先更换一个高压包试试。当然,如果显示器使用的年头已经超过6年的话,那我们也要把显像管老化的可能性考虑进去。另外,有一次笔者为一位教数字的教授修的一台此故障现象的机子竟然是显像管的管座和视放板的大面积负极铜箔存在漏电现象所致(后经分析像是设计上存在问题),所以有时陷入维修困境后可更换一个正品管座试试。http://www.downcc.com/tech/3750.html硬件天地2012/03/16 14:01:40<p>网友提问:</p>< p>我的笔记本电脑刚刚安装好系统,打开设备管理器中其它设备有一栏是Biometric Coprocessor有个惊叹号(黄色),想问问是什么设备/问题,也就是biometric coprocessor是什么?</p>< p>分析解答:</p>< p>biometric coprocessor是指纹识别器的意思,请检查是否忘记安装指纹识别器的驱动了。正确安装即可解决!</p>http://www.downcc.com/tech/3730.html硬件天地2012/03/14 18:19:56<p>打字机键盘和电脑键盘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键盘最上面的一排键,F1到F12,它们通常被称之为快捷功能键。这些键在过去的DOS系统中非常实用,但是在现在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没有这些键我们还是可以正常的使用电脑,不过掌握F1到F12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电脑高手必须要掌握的。下面分别对键盘这12个键给大家做个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a href="http://www.downcc.com">www.downcc.com</a>。</p>< p>F1: 在DOS操作系统中,你会发现按下F1通常会出现帮助选项,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如果你处在一个选定的程序按下F1,帮助也常常会出现。如果现在不是处在任何程序中,而是处在资源管理器或桌面,那么按下F1就会出现Windows的帮助程序。如果你正在对某个程序进行操作,而想得到Windows帮助,则需要按下Win+F1。按下Shift+F1,会出现&quot;What's This?&quot;的帮助信息。</p>< p>F2:如果在资源管理器中选定了一个文件或文件夹,按下F2则会对这个选定的文件或文件夹重命名。相当于你点击右键选择重命名。</p>< p>F3:在资源管理器或桌面上按下F3,则会出现&ldquo;搜索文件&rdquo;的窗口,因此如果想对某个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搜索,那么直接按下F3键就能快速打开搜索窗口,并且搜索范围已经默认设置为该文件夹。同样,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按下它,会出现&ldquo;通过搜索计算机添加到媒体库&rdquo;的窗口。</p>< p>F4:F4有一些非常实用的功能,当你在IE工作时,可以用这个键用来打开IE中的地址栏列表,同时你也可以用Alt+F4组合键关闭你当前工作的窗口。</p>< p>F5:F5是刷新键,用来刷新IE或资源管理器中当前所在窗口的内容。< br /> 这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快捷键,当你插入一个新的软盘是,你的屏幕显示的仍然是前一个软盘的内容,只需要按下F5刷新一下屏幕就可以看到刚刚插入的软盘的内容了。</p>< p>F6:可以快速在资源管理器及IE中定位到地址栏。</p>< p>F7:在Windows中没有任何作用,在个别程序可能有作用。不过在DOS窗口中,它是有作用的,试试看吧!</p>< p>F8:在启动电脑时,可以用它来显示启动菜单。有些电脑还可以在电脑启动最初按下这个键来快速调出启动设置菜单,从中可以快速选择是软盘启动,还是光盘启动,或者直接用硬盘启动,不必费事进入BIOS进行启动顺序的修改。另外,还可以在安装Windows时接受微软的安装协议。</p>< p>F9:在Windows中同样没有任何作用。但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可以用来快速降低音量。</p>< p>F10:用来激活Windows或程序中的菜单,按下Shift+F10会出现右键快捷菜单。和键盘中Application键的作用是相同的。而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它的功能是提高音量。</p>< p>F11:在windows工作时,按下F11会使IE或资源管理器变成全屏模式。会使菜单栏消失,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更多的信息,再次按下可以恢复。</p>< p>F12:在Windows中同样没有任何作用。但在Word中,按下它会快速弹出另存为文件的窗口。<br /> 很多程序中都支持功能键的组合,最常用的组合键是Shift + a, Alt + a, and Crtl + a,这些组合键非常的实用,比如在MS word中,当选定了一一段文字是,按下Shift+F3会将选定的段落都转成大写。按下Shift+F7会执行了一个词库查找命令。这些快捷键让你只需要按一次键盘就可以实现你想要的功能,而不是按三四次的鼠标。除了提到的这些功能,通常在程序的帮助文档中你也可以寻找到功能键的列表。</p>http://www.downcc.com/tech/3729.html硬件天地2012/03/14 18:15:40<p>这段时间qq群里不少游戏用户经常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首先进群的都是关于组装电脑的朋友,多数朋友配电脑说白了也是游戏休闲娱乐,问的最多的是:“寻找电脑高手,帮忙组装一台价格xxx的电脑,要求可以玩“穿越火线(CF)&quot;要什么样的配置啊?”今天绿色资源网编辑为大家总结一下到底什么的电脑配置可以顺畅的“玩穿越火线CF”。</p><p>“穿越火线”简称CF,是目前一款非常热门的腾讯国产游戏,不少朋友都在玩,在热门游戏排行中也非常靠前,其实CF游戏并不属于大型3D游戏,对电脑配置要求也不高,下面笔者来为游戏玩家做个深度的解析。首先来看看官方给出的配置要求:</p><p>关于穿越火线的电脑配置的官方要求:</p><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86" style="width: 290pt; border-collapse: collapse"><tbody><tr height="28" style="height: 21pt" class="firstRow"><td height="28" width="72"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7aaadd; width: 54pt; height: 21pt; border-top: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color:#ffffff;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strong> </strong></span></p></td><td width="157"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7aaadd; width: 118pt;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top: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trong><span style="color:#ffffff;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最低配置</span></strong></p></td><td width="157"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7aaadd; width: 118pt;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top: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trong><span style="color:#ffffff;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推荐配置</span></strong></p></td></tr><tr height="28" style="height: 21pt"><td height="28"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height: 21pt;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CPU</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P4 1.5G</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P4 2.8</span></p></td></tr><tr height="28" style="height: 21pt"><td height="28"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height: 21pt;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内存</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256M</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推荐512或以上</span></p></td></tr><tr height="28" style="height: 21pt"><td height="28"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height: 21pt;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硬盘</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1GB以上剩余空间</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1GB以上剩余空间</span></p></td></tr><tr height="28" style="height: 21pt"><td height="28"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height: 21pt;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显卡</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GeForce 5200</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GeForce 7600或更好</span></p></td></tr><tr height="28" style="height: 21pt"><td height="28"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height: 21pt;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网络</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512K&nbsp;Modem</span></p></td><td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宽带</span></p></td></tr><tr height="28" style="height: 21pt"><td height="28"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height: 21pt;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操作系统</span></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left-color: #bcd6e8; border-top: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Windows 2000,XP</span></p></td></tr><tr height="28" style="height: 21pt"><td height="28"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height: 21pt;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宋体">驱动程序</span></p></td><td height="28"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height: 21pt;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br/></td><td height="28" style="border-bottom: #bcd6e8 0.5pt solid; border-left: #bcd6e8 0.5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white; border-top-color: #bcd6e8; height: 21pt; border-right: #bcd6e8 0.5pt solid"><br/></td></tr></tbody></table><p><br/></p>http://www.downcc.com/tech/3727.html硬件天地2012/03/14 18:04:32<p> 使用电脑的朋友越来越多,电脑爱好者新手朋友遇到的电脑问题也是千奇百怪,其实多数问题只是简单问题,但由于新手朋友没接触过,所以最基本的电脑技巧可能都还不会,最近连续有2位网友问过绿色资源网编辑笔记本小键盘怎么开?或者笔记本小键盘怎么关闭等问题,其实这些操作在电脑使用说明书中一般都会详细介绍,很多朋友买了电脑,总喜欢把最入门的说明书给抛弃,导致大量最基本问题,半天也整不明白,下面本文主要为新手朋友介绍下笔记本小键盘怎么开以及笔记本小键盘怎么关的入门知识。</p><p>推荐阅读:&gt;&gt;<a href="http://www.downcc.com/tech/3226.html" target="_blank">电脑键盘失灵了怎么办</a><span style="color:#333333"></span></p>http://www.downcc.com/tech/3699.html硬件天地2012/03/07 19:47:59<p>  根所电脑屏幕抖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电脑屏幕上下抖动、电脑屏幕左右抖动,一般抖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要解决电脑屏幕抖动可以参加下面的方法分析原因:</p>< p><strong>  一、显示刷新率设置不正确</strong></p>< p>  如果是刷新率设置过低,会导致屏幕抖动,检查方法是用鼠标右键单击系统桌面的空白区域,从dan出的右键菜单中单击&ldquo;属性&rdquo;命令,进入到显示器的属性设置窗口。单击该窗口中的&ldquo;设置&rdquo;标签,在其后dan出的对应标签页面中单击&ldquo;高级&rdquo;按钮,打开显示器的高级属性设置界面,再单击其中的&ldquo;jian视器&rdquo;标签,从中可以看到显示器的刷新频率设置为&ldquo;60&rdquo; ,这正是造成显示器屏幕不断抖动的原因。将新频率设置为&ldquo;75&rdquo;以上,再点击确定返回桌面就可以了。</p>< p>  其实显示器屏幕抖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显示器的刷新频率设置低于75Hz造成的,此时屏幕常会出现抖动、闪烁的现象,我们只需把刷新率调高到75Hz以上,那么屏幕抖动的现象就不会再出现了。</p>< p><strong>  二、显卡驱动程序不正确</strong></p>< p>  有时我们进入电脑的显示器刷新频率时,却发现没有刷新频率可供选择,这就是由于前显卡的驱动程序不正确或太旧造成的。购买时间较早的电脑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此时不要再使用购买电脑时所配光盘中的驱动,可到网上下载对应显示卡的最新版驱动程序,然后打开&ldquo;系统&rdquo;的属性窗口,单击&ldquo;硬件&rdquo;窗口中的&ldquo;设备管理器&rdquo;按钮,进入系统的设备列表界面。用鼠标右键单击该界面中的显示卡选项,从dan出的右键菜单中单击&ldquo;属性&rdquo;命令,然后在dan出的显卡属性设置窗口中,单击&ldquo;驱动程序&rdquo;标签,再在对应标签页面中单击&ldquo;更新驱动程序&rdquo;按钮,以后根据向导提示逐步将显卡驱动程序更新到最新版本,最后将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了一下,如果驱动安装合适,就会出现显示器刷新频率选择项了,再将刷新率设置成75Hz以上即可。</p>< p><strong>  三、磁场干扰造成显示器抖动</strong></p>< p>  显示器很容易受到强电场或强磁场的干扰,如果使用上面介绍的两种方法仍然不能解决抖动问题,那么就应该怀疑屏幕抖动是由显示器附近的磁场或电场引起的。为了将显示器周围的一切干扰排除干净,可将计算机搬到一张四周都空荡荡的桌子上,然后进行开机测试,如果屏幕抖动的现象消失,那么说明你电脑原来的地方有强电场或强磁场干扰,请将可疑的东西(如音箱的低音炮、磁化杯子等)从电脑附近拿手。然后把显示器关掉再重开几次,以达到消磁的目的(现在的显示器在打开时均具有自动消磁功能)。</p>< p><strong>  四、显示卡接触不良</strong></p>< p>  打开机箱,将显示卡从插槽中拔出来,然后用手将显示卡金手指处的灰尘抹干净,最好找来柔软的细毛刷,轻轻将显卡表面的灰尘全部清除干净,然后再用干净的橡皮在金手指表面擦拭了几下,以清除金手指表面的氧化层,最后将将显示卡重新紧密地插入到主板插槽中,用螺钉将它固定在机箱外壳上。再开机进行测试,一般故障能够解决。</p>< p><strong>  五、显示器老化</strong></p>< p>  有时由于使用的显示器年岁已高,也会出现抖动现象。为了检验显示器内部的电子元件是否老化,可将故障的显示器连接到别人的计算机上进行测试,如果故障仍然消失,说明显示器已坏,需要修理。</p>< p><strong>  六、劣质电源或电源设备已经老化</strong></p>< p>  许多杂牌电脑电源所使用的元件做工、用料均很差,易造成电脑的电路不畅或供电能力跟不上,当系统繁忙时,显示器尤其会出现屏幕抖动的现象。电脑的电源设备开始老化时,也容易造成相同的问题。此时可更换电源进行测试。</p>http://www.downcc.com/tech/3698.html硬件天地2012/03/07 19:44:51<p><strong>  ODM是什么意思?</strong><br />& nbsp;<br />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中文意思是原始设计商,是指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br />& nbsp;OEM和ODM的不同点,核心就在于产品究竟是谁享有知识产权,如果是委托方享有产品的知识产权,那就是OEM,也就是俗称的&quot;代工&quot;;OEM一词在电脑硬件产品中简直实在是太普遍了,像OEM光驱、OEM显示器、OEM鼠标什么的。<br />< strong>&nbsp;<br />   ODM术语表<br />< /strong>&nbsp;<br />   ODM&nbsp;&nbsp;&nbsp;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nbsp; 原设计生产商<br />& nbsp;<br />   ODM&nbsp;&nbsp;&nbsp; Object Data Manager&nbsp; 目标数据管理员<br />& nbsp;<br />< strong>  ODM相关术语<br />< /strong>&nbsp;<br />   1 [ODMA]Open Document Management API<br />& nbsp;开放式文件管理应用程序接口<br />& nbsp;<br />   2 [ODMG]Object Data Management Group<br />& nbsp;对象数据管理组<br />& nbsp;<br />   3 [OODMS]Object-Oriente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br />& nbsp;面向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br />& nbsp;<br />< strong>  OEM和ODM区别是什么?</strong><br />& nbsp;<br />   那么ODM又是什么的呢?原来某些制造商设计出某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会被别的企业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又或者做一些比较小的设计上的改动进行生产。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是其他厂商减少了自己研制的时间。业内习惯称之为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的英文缩写)。譬如A公司把B公司设计出的产品做一点小的改动后生产出来,并且以自己的品牌来销售,那么B公司也就是为A公司做ODM而不是OEM。这样的产品在国产手机中比较多,每个国产手机商都走过这样的路。简单说,就是利用别人的设计来做产品。</p>< p>  OEM和ODM的区别不仅仅是名称,OEM产品是为品牌厂商量身定做,生产后也只能够使用该品牌的名称,绝对不能够冠上生产商的名字在进行生产。而 ODM则要看品牌企业有没有买断该产品的版权。如果没有的话,制造商有权自己组织生产,只要没有企业公司的设计识别即可。</p>< p>  在工业社会中,OEM与ODM都是司空见惯的了,因此,当某商家告诉你某产品是OEM或者是ODM产品时,不要相信其质量就等同于该品牌,你唯一可以相信的是这家制造商有一定的能力。</p>http://www.downcc.com/tech/3687.html硬件天地2012/03/07 18:20:23<p><strong>cpu双核是什么意思,cpu双核有什么好处?</strong></p>< p>大家配置电脑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选择双核CPU了,但是这双核到底是什么含义?你理解这些CPU的作用吗?下面小编将为大家系统的解释下:</p>< p>双核处理器(Dual Core Processor): 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ldquo;</p>< p><strong>什么是双核CPU?</strong></p>< p>结构上集成两个CPU核心,成本要比两个CPU低,功耗跟单核一样。 关于多核芯片的性能,IBM公司写了一个报告,对比了AMD的双核处理器和单核处理器的性能,对高性计算机进行排行的一个测试,它的结果是在双核和单核相比,大概性能提高60%,当然不是百分之百,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双核相对于单核的最大优势在于:多任务的处理。就是说当你一边杀毒,一边玩游戏,一边开着迅雷下载东西,一边开着网页偶尔切换出来看一下等等的话,双核处理器就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同一时刻你只做一两件事时,单双核的差别就不是很大了</p>< p>双核处理器即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换句话说,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核中。企业IT管理者们也一直坚持寻求增进性能而不用提高实际硬件覆盖区的方法。多核处理器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需求,提供更强的性能而不需要增大能量或实际空间。</p>< p>双核心处理器技术的引入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因为处理器实际性能是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器指令数的总量,因此增加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一点的是,如果你想让系统达到最大性能,你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内核中的所有可执行单元:即让所有执行单元都有活可干!</p>< p>为什么IBM、HP等厂商的双核产品无法实现普及呢,因为它们相当昂贵的,从来没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拥有128MB L3缓存的双核心IBM Power4处理器的尺寸为115x115mm,生产成本相当高。因此,我们不能将IBM Power4和HP PA8800之类双核心处理器称为AMD即将发布的双核心处理器的前辈。</p>< p>目前,x86双核处理器的应用环境已经颇为成熟,大多数操作系统已经支持并行处理,目前大多数新或即将发布的应用软件都对并行技术提供了支持,因此双核处理器一旦上市,系统性能的提升将能得到迅速的提升。因此,目前整个软件市场其实已经为多核心处理器架构提供了充分的准备。</p>< p><strong>cpu双核有什么好处?</strong></p>< p>一个CPU有两个工作的物理核心。他们共同执行任务,可以是同一个任务也可以是不同的任务。这样工作效率能相对较高。</p>http://www.downcc.com/tech/3684.html硬件天地2012/03/07 18:08:52<p>那么一体机电脑好不好呢?有什么优势,什么人比较群适合购买呢?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下面将就此展开。<br />& nbsp;<br /> ① 一体机电脑有什么优势?<br />& nbsp;<br /> 1、外&nbsp; 观:最具特色的就是简洁不需要杂乱的线头和无序的附件使其外形美观大方。方便摆放。您的家里有一个普通的小桌就能够摆放自如。<br /> 2、功&nbsp; 耗:由于采用的LED液晶屏和热导管的散热系统加上笔记本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更低的功耗。大约是正常台式电脑用电量的3/1。<br /> 3、性&nbsp; 能:采用和台式电脑一样的部件。台式电脑具有的性能一体电脑一样具备,可以扩展升级。不过受散热限制,扩展空间不是很大。<br /> 4、便携性:一体机电脑整合度高,它把主机,音箱,摄像头,麦克风等整合到显示器后,只需外接键鼠,电源和网络线就好了。如果采用无线系列只需要一根电源线就都解决了。<br />& nbsp;<br /> ②一体机电脑有什么缺点?<br />& nbsp;<br /> 1、无电池,使用交流电。便携性差,不如笔记本便携。<br /> 2、扩展能力差。不能插pci卡等外接设备。只能通过usb扩展。<br /> 3、性价比低,与品牌台式电脑相差不大,但与DIY组装电脑相比,没有性价比可言。<br /> 4、受空间限制,散热方面存在不足,无法与台式电脑散热比,所以长期大型游戏应用方面占劣势。<br />& nbsp;<br /> ③什么人群适合购买一体电脑?<br />& nbsp;<br /> 其实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模糊,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一体电脑,但相对来说适合购买一体电脑的人群主要适合以下几种。从用户预算,性价比与游戏性能,以及外观等多方面来考虑。<br />& nbsp;<br /> 1、外观方面比较华丽与节约空间方面,所以比较适合家用,或家庭用户一般娱乐使用<br /> 2、追求时尚,对电脑应用不是很高的个人用户使用<br /> 3、追求时尚的尚达人、白领丽人、SOHO一族等。<br />& nbsp;<br /> ④一体机电脑玩游戏好不好?<br />& nbsp;<br /> 因为空间和散热问题,配置不会太高,满足一般应用可以,高端配置建议购买DIY组装电脑。一体机最关键的是散热。最好别买性能太好的,因为发热会比较大!联想一体机的配置一般来说性价比要比苹果的一体机要好,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中低端的一体机都看联想,高端的基本看苹果iMac了!<br />& nbsp;<br /> ⑤什么品牌的一体机电脑好?<br />& nbsp;<br /> 随着潮流的发展,很多厂商开始涉足一体机。一体台式机在外观上突破了传统电脑那种笨重的形象,同时设计上更加时尚。当前市场上,联想、苹果、惠普前三格局保持稳定,但是惠普关注比例降幅明显。dell、神舟、索尼、海尔排名上升。联想一体机、苹果iMac一体机包揽市场最受用户关注的前十名产品,关注比例较7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联想的增幅较为明显,为5.5%。其中联想相对性价比较高,有八款产品上榜,笔者建议:高端方面选苹果一体机电脑。<br />& nbsp;<br /> 编辑总结:<br />& nbsp;<br /> 一体机电脑好不好?这个问题要处于自己的立场去思考,只有对比以上一体电脑的优势与劣势找出一个平衡出来去判断到底是一体电脑实用还是台式电脑实用,不同用户得到的答案不同,所以结合以上知识相信你对选择一体电脑上会有一定的参考帮助。总的一句话,如果你是游戏发烧友、游戏狂人的话就不建议买一体机电脑,毕竟性能和同价位的台式机相比差距还是不小的,并且散热存在问题;如果你图美观,方便,省空间不玩大游戏与性价比就可以考虑一体机电脑了。&nbsp;</p>http://www.downcc.com/tech/3683.html硬件天地2012/03/07 18:07:01<p>i3都是2核四线程的,也就是2个核心模拟出4个核心。</p>< p>i5有双核的也有四核的。</p>< p>比如:</p>< p>i5 7X0是四核,没有超线程,45nm工艺。目前有i5 750和i5 760。三级缓存8M。<br /> 主频分别为2.66和2.8G,turbo boost分别为3.2G和3.33G。指令集和i3一样,支持到SSE4.2。</p>< p>i5 6X0是双核,双核四线程,32nm工艺,比i3多了Turbo boost和AES指令(主要是AES加密解密,普通人用不太到)。和i3一样集成了GMA显示核心。除了661的显示核心为900MHz外,其余为733MHz,实际游戏性能普遍要差于HD3200(但跑测试软件强)。目前有i5 650,i5 660,i5 661,i5 670。4M三级缓存,主频为3.2,3.33,3.33和3.46G,Turbo boost分别为3.46,3.6,3.6,3.73G。661和660只有显示核心频率有差别。</p>< p>具体是选择酷睿i3的机型还是酷睿i5的机型,不能只比较处理器,还要比较一下其他主要配置的情况。</p>http://www.downcc.com/tech/3668.html硬件天地2012/03/03 15:56:54<p>有网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弱弱的问下,1G等于多少MB?为什么电脑硬盘厂商1G只有1000M,而不是1024M呢?对于1G等于多少MB的问题很多朋友都会说是1G是1024M,但对于多数硬盘厂商给出的1G等于1000M的说法又感到不理解。编辑曾经也为这个问题迷茫过,还好不久就理解了,下面编辑与大家分享下1G到底等于多少MB(兆)。</p>< p>在计算机储存单位中最小的是B(字节),一个英文字符需要占用1个字节的空间,一个汉字需要占用2个字节的空间,其单位之间的换算如下:</p>< p>1KB=1024B<br /> 1MB=1024KB<br /> 1GB=1024MB= 1,073,741,824B<br /> 1TB=1024GB<br />< span style="color: #999999">---以下单位很少用,很少被提及-------------</span><br /> 1PB=1024TB<br /> 1EB=1024PB<br /> 1ZB=1024EB<br /> 1YB=1024ZB</p>< p>目前我们硬盘容量也多以G为单位,例如目前主流装机用户选用硬盘也均为500G,再高一些就是1T容量硬盘了,按照理论上来说1T=1024G(也就是2的10次方),但硬盘厂商往往制造出来的1T硬盘容量只有1000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1T=1000G=1000000M=1000000000KBP 这是硬盘厂家的标准,这在存储市场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几乎可以说是&ldquo;行业标准&rdquo;了,有的硬盘或者计算机在包装或说明上会说明这一点。但是在计算机系统中,仍然按照1024进制计算,所以你安装的1TB硬盘在系统中的显示可能只有1000GB。这样是不是就理解清楚了呢,大家其实只需要了解下即可,其实对我们影响不大。</p>< p>1G有多大?很多朋友的手机存储卡目前多数都是512M或更大些,如1G或2G等比较常见,那么1G有多大呢?这个问题其实比较模糊,本来空间储存也是相对的,如果1G空间用来放MP3音乐,平均MP3音乐大小是4M,那么存储卡可以放置1024M/4M越等于256首歌曲了,如果是放置MP4音乐视频,那么就放的更少了,一般视频音乐大小都有20M左右了。对于空间大小只是相对的,具体自己可以思考下。</p>< p>关于1G等于多少MB,相信介绍到这里,读者都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理论上来说,对于计算机数值换算来说1G等于1024MB,但由于厂商形成的行规,实际购买到的1G其实硬盘容量只有1000M,有一些缩水,这只和厂商有关。</p>http://www.downcc.com/tech/3666.html硬件天地2012/03/03 15:15:00<p> 键盘是用来输入文字的,上面有字母和数字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练习;</p>< p> <strong>1、键盘</strong></p>< p> 1)键盘是由许多按键组成,主要是字母和数字,左边是主键盘,右边是数字小键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border="0" alt="电脑键盘示意图,电脑键盘清理维护知识" width="500" height="229"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3/201233151617817.jpg" /></p>< p> 2)ESC键是取消、F1键是帮助,Tab 键在对话框里是切换,在文本里产生跳格,</p>< p> Capslock是大小写锁定键,Shift 键是上档键,输入按键上面的字符,Numlock是数字小键盘的数字键,</p>< p> Ctrl和Alt是组合键,跟其他按键一起完成一些功能,如 Ctrl+空格 是中英文切换,Alt+F4 是退出;</p>< p> 3)笔记本键盘上的Fn键也是一个上档键,可以跟其他一些按键,组合成一些功能键,按键上画有月亮的是休眠,关机等;</p>< p><strong> 2、键盘维护</strong></p>< p> 1)键盘一般放在一个可推拉的托盘上,可以在托盘的轮轴上点油,润滑一下;</p>< p> 2)键盘脏了可以用湿布拧干,轻轻擦拭表面,注意别让水进去了;</p>< p> 3)键盘按键缝隙里面会落入碎屑,可以找一个平口起子,从一侧小心撬起来,取下按键用镊子夹出来,或扣过来轻轻拍击,让碎屑掉落下来,</p>< p> 操作要细心,最后再按原样安装好;</p>http://www.downcc.com/tech/3664.html硬件天地2012/03/03 15:02:24<p>最近又网友新买了投影仪,却不知道<span style="color: #ff0000"><strong>电脑如何连接投影仪</strong></span>的步骤,于是来信请教了绿色资源网小编关于<strong>电脑/笔记本连接投影仪的方法</strong>,与投影机最亲密接触的是电脑,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讲解电脑连接投影仪的详细步骤,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p>< h2>电脑如何连接投影仪:</h2>< p>在投影机附带的连接线中,VGA信号线和信号控制线都是用来直接和电脑连接的。</p>< p>VGA信号线连接电脑的视频输出接口和投影机的VGA输入接口,信号控制线则连接投影机的主控制端口与计算机的COM口。在日常的应用中,为了方便计算机与投影机的屏幕切换,通常使用一VGA Multinier分配器进行中转连接,这样从分配器上就能引出两路VGA信号,其中一路信号传输到投影机中显示,另一路信号传输到显示器中显示,演示者只需通过计算机的显示器操作,而不需要站在投影幕布前面看着投影内容进行讲解了。</p>< p>注意VGA信号线必须拧紧,否则可能出现投影图像偏色的问题,如果拧紧后问题仍未解决,则可更换连接线尝试。另外,连接了VGA信号线后,如果需要使用遥控器来操作计算机的话,还必须连接信号控制线。</p>< p>一般用户都会将17寸CRT显示器设置成1024*768@85或是更高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但是当用一个视频分配器同时连接显示器和投影机的时候,应注意分辨率和刷新率的设定。当投影机出现输入信号超出范围的提示时,应当适当降低显卡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否则投影机无法识别图像。另外,投影机也必须跟电脑&ldquo;门当户对&rdquo;,才可以得出最好的投影效果,例如投影机的分辨率比较高,就必须使用一台支持高分辨率的计算机来与之匹配。</p>< p>除了台式电脑,投影机更多的是连接笔记本电脑,特别是出现了便携式投影机之后,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的组合已经成为移动办公人士的另一选择。笔记本一般都提供D-Sub 15针VGA输出接口,再加上自身的LCD显示器,因此没必要使用视频分配器连接,但需要注意的是输出模式,笔记本电脑一般提供三种输出模式:仅液晶屏幕输出,仅VGA端口输出和液晶屏幕与VGA端口同时输出,默认状态是仅液晶输出,因此在连接投影机时,需要更改笔记本的输出模式。</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border="0" alt="笔记本连接投影仪_绿色资源网"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3/2012331564402.jpg" /></div>< h2>笔记本连接投影仪方法:</h2>< p>首先检查连接,其次检查各电源是否接通。</p>< p>一、投影仪RGB端口无输入信号<br /> 投影仪在切换到RGB输出时,提示RGB端口无信号输入。首先排除VGA连接线是否连接正常。若正常说明笔记本电脑VGA输出口无信号输出,问题在电脑上。是不是VGA端口损坏呢?一般几率比较小。<br /> 一般笔记本电脑存在三种输出模式:<br /> 1、液晶屏幕输出,VGA端口无输出。此为默认方式,可能考虑节电的原因吧!<br /> 2、VGA端口输出,屏幕无输出。<br /> 3、VGA端口与屏幕都有输出。<br /> 所以,电脑必须切换到第三种输出模式。举联想昭阳笔记本电脑为例,切换方式为键盘Fn 十 口。以前较老式的笔记本如东芝,切换方式为笔记本侧面的硬开关。<br /> 使用功能键Fn是Function(功能)一词的简写,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有Fn键,它的作用就是和其他按键组成组合键,实现硬件的调节和切换功能。这里需要另外一个键,键盘按键上面有一个笔记本屏幕的按键,大多数笔记本为F8.用Fn+F8切换。<br />& nbsp;需要多切换几次,切换一次等3秒,一般情况:<br /> 第一次切换,仅投影仪显示,电脑不显示;<br /> 第二次切换,都显示;<br /> 第三次切换,投影仪不显示,仅电脑显示。</p>< p>知识扩展<br /> 不同笔记本连接投影仪所使用的功能热键不同:<br /> (根据笔记本的型号而定,看F1~F12键上印有像小电脑、小屏幕的方块形的功能键):<br /> 我校的 华硕笔记本Asus& rarr; Fn+F8 ,另外戴尔Dell、苹果(fn+f8)<br />& nbsp;&nbsp;<br /> 东芝TOSHIBA、夏普Sharp&nbsp;& rarr; Fn+F5<br /> 惠普康柏Compaq&rarr;Fn+F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富士Fujitsu&rarr;Fn+F10&nbsp;&nbsp;&nbsp;&nbsp; 日立Hitachi&rarr;Fn+F7<br /> NEC、方正、联想、三星、松下Panasonic、盖特威Gateway&nbsp;&nbsp;&nbsp; (fn+f3)<br /> 还有几款笔记本电脑的切换键则需要用到鼠标来进行切换。<br /> 方法:单击鼠标右键,将光标移动至&ldquo;图形选项&rdquo;,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ldquo;输入至&rdquo;,再将光标移动到&ldquo;(Intel)双显示制&rdquo;,最后点击&ldquo;显示器+笔记本电脑&rdquo;也就是最下面一个,将完成切换。(望各位教师熟练切换方法)</p>< p>二、投影仪有信息输入,但无图象<br /> 在保证笔记本电脑输出模式正确的情况下,出现以上故障应首先检查电脑的分辨率和刷新频率是否与投影仪相匹配。我们知道,笔记本电脑一般硬件配置教高,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和刷新频率均较高。但若超过了投影仪的最大分辨率和刷新频率,就会出现以上现象。解决方法很简单,通过电脑的显示适配器调低这两项参数值,一般分辨率不超过1024*768或者800*600模式,刷新频率为60赫兹,可参考投影仪说明书。<br /> 另外,有可能碰到无法调整显示适配器的情况,请重新安装原厂的显卡驱动后再行调整。<br /> 笔记本连接需要注意两点:<br /> 1、笔记本BIOS中开启RGB接口<br /> 方法:在BIOS中开启在计算机启动时进入BIOS设置,设置笔记本的显示属性(display)为both。一般都设置为自动状态,无须调节。<br /> 2、在显示属性中设置电脑双屏显示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镜像模式(复制模式),另一种是扩展模式。<br /> 当使用镜像模式时,笔记本电脑LCD和投影机屏幕显示完全相同。而使用扩展模式时,投影机显示是主显示器(笔记本电脑LCD)的扩展、延伸。<br /> 在进行双屏设置时,一定要事先接好投影机或其他显示设备,否则将不能正确设置。调出显示属性对话框,设置中选择多个监视器,即笔记本+投影仪。</p>< p>三、投影图像偏色<br /> 这主要是VGA连接线的问题,检查VGA线与电脑、投影仪的接口处是否拧紧。若问题还存在,那你就再去买一根质量好一点VGA线,注意连接端口的型号噢!</p>< p>四、PC机(台式机)连接投影仪、或者显示器方式方法同上述方法。</p>< p>五、声音:<br /> 如需要声音输出,请将音频线插入相应的接口即可,一般绿色为音频输出接口(边上图标像耳机形状),红色为话筒麦克风接口(边上图标像话筒形状)。<br /> 也可以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试插一下,插错无妨,声音出来即可。<br /> 同时注意音量是否静音或调到适当大小,软件中的音量是否适中。</p>http://www.downcc.com/tech/3663.html硬件天地2012/03/03 14:51:07<p>  存储容量:是该存储设备上可以存储数据的最大数量,通常使用千字节(kb kilobyte)、兆字节(MB megabyte)、吉字节(GB, gigabyte)、太字节(TB ,terabyte)和PB(Petabyte)、EB(Exabyte)等来衡量。</p>< p>1KB=2(10)B=1024B; 括号中的数字为2的指数(即多少次方)<br /> 1MB=2(10)KB=1024KB=2(20)B;<br /> 1GB=2(10)MB=1024MB=2(30)B。<br /> 1TB=2(10) GB=1024GB=2(40)B<br /> 1PB=2(10) TB=1024TB=2(50)B<br /> 1EB=2(10) PB=1024PB=2(60)B<br /> 1Byte(相当於一个英文字母,您的名字相当6Bytes(6B)。<br /> Kilobyte(KB)=1024B相当於一则短篇故事的内容。<br /> Megabyte(MB)=l024KB相当於一则短篇小说的文字内容。<br /> Gigabyte(GB)=1024MB相当於贝多芬第五乐章交响曲的乐谱内容。<br /> Terabyte(TB)=1024GB相当於一家大型医院中所有的X光图片资讯量。<br /> Petabyte(PB)=l024TB相当於50%的全美学术研究图书馆藏书资讯内容。<br /> Exabyte (EB)=1024PB;5EB相当於至今全世界人类所讲过的话语。<br /> Zettabyte(ZB)=1024EB如同全世界海滩上的沙子数量总和。<br /> Yottabyte(YB)=1024ZB相当於7000位人类体内的微细胞总和。</p>< p>  随着第一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29日在湖南长沙亮相,作为算盘这一古老计算器的发明者,中国拥有了历史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工具。</p>< p>&nbsp;  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br />& nbsp;<br />   每秒钟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这台名为&ldquo;天河一号&rdquo;的计算机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p>< p>  这个速度意味着,如果用&ldquo;天河一号&rdquo;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160年。&ldquo;天河一号&rdquo;的存储量,则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p>< p>  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p>< p>  天河一号采用6144个INTEL通用多核处理器和5120个AMD图形加速处理器,内存总容量98TB,点对点通信带宽40Gbps,而共享磁盘总容量则达到1PB。该超级计算机系统将部署于天津滨海新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作为业务主机。</p>< p>  如何高效处理全球信息一直是Google的狂热追求,而其自行开发的C++编程工具MapReduce就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可以多线程同时执行大规模数据集(1TB以上)的并行运算,是日常超大计算量的完美方案。</p>< p>  Google今天自豪地宣布,他们只需要短短68秒钟就能完成对1TB数据的排序处理。这些数据都是未压缩的文本文件,使用Google File System文件系统存储在1000台计算机上。在此之前,Google处理分布于910台计算机上的等量数据需要耗时209秒,效率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左右。</p>< p>  当然,信息爆炸时代的数据量远远不只是TB级别,更常见的是一千倍的PB级别。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Google MapReduce平均每天的数据处理量是20PB,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今年5月份存档网络数据的240倍。</p>< p>  那么Google MapReduce对4000台计算机上的1PB数据进行排序处理需要多长时间呢?答案是6小时零2分钟。放眼全球, 除了Google还没有谁具备这种高速处理能力。</p>< p>  Google还透露,这1PB数据是存储在48000个硬盘上的(当然并没有全部填满),不过考虑到测试的持续时间、涉及的硬盘数量、硬盘的使用寿命,每次进行测试都会有至少一块硬盘挂掉。为此Google文件系统会为每个文件备份三个拷贝,并分别放在三块硬盘上。</p>http://www.downcc.com/tech/1589.html硬件天地2012/03/03 13:56:44<p>鼠标点一下是两下的效果(鼠标点一下变双击)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p>< p><strong>一、鼠标设置问题</strong></p>< p><strong>二、鼠标硬件坏了</strong></p>< p>1.这可能和鼠标的设置有关系.可能是你鼠标的灵敏度比较高,你得降低一下其灵敏度(降低双击的反应速度),具体方法是:开始--&gt;设置--&gt;控制面板--&gt;鼠标--&gt;鼠标键选项卡--&gt;双击速度--调节其滑动块.直到合适的位置</p>< p>2.鼠标使用时间太长使里面的微动开关接触不牢,即按一下有两下的效果。建议更换鼠标,或者调换鼠标的左右键的开关。如果没有鼠标可以换,可以在控制面版鼠标选项,调换鼠标左右键的开关,就是改成左手习惯,用左手使用。(这个很适合暂时没办法换鼠标的朋友采用,)</p>< p>3.拆开看看是否是因为进灰尘了而导致的连点击问题。这个时候的方法是:用医用酒精滴到按键里,多按几下就可以清洁出来了</p>< p><strong>注意事项</strong></p>< p>调换左右键的开关后,使用时候一定要注意,减少常规性的左右键原始属性错误</p>http://www.downcc.com/tech/3658.html硬件天地2012/03/03 10:31:31<p>  硬件是有参数作为开关来设置的,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ldquo;跳线&rdquo;(Jumper)。</p>< p>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p>< p>  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p>< p>  1.键帽式跳线</p>< p style="text-align: left">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图1</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硬盘跳线设置图解1" width="450" height="338"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3/201233103553750.jpg" /></p>< p>  2.DIP式跳线</p>< p>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p>< p align="center">图2</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硬盘跳线设置图解2" width="450" height="337"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3/201233103553673.jpg" /></p>< p>  3.软跳线</p>< p>  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p>< p align="center">图3</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硬盘跳线设置图解3" width="450" height="203"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3/201233103553979.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二、设置跳线</p>< p>  在电脑配件中,主板、硬盘、光驱、声卡都存在跳线,以主板跳线最为复杂,硬盘次之。</p>http://www.downcc.com/tech/3657.html硬件天地2012/03/03 10:24:41<p>  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而硬盘表面和这个&ldquo;之间&rdquo;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p>< p>  虽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有所不同,但因为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所以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它们分别是&ldquo;Master&rdquo;、&ldquo;Slave&rdquo;、&ldquo;Cable Select&rdquo;(简称CS)。&ldquo;Master&rdquo;(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ldquo;Slave&rdquo;(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ldquo;Cable Select&rdquo;(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其黑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接口,蓝色端连接主设备,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你的硬盘使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这样的线适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接口的硬盘。</p>< p>   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多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但不兼容的事情发生的还是不多。<br />  <br />& nbsp;&nbsp;  因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看一下希捷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通常可以在硬盘的电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p>< p>  Seagate(<strong>希捷</strong>)硬盘&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希捷硬盘跳线设置图" align="absMiddl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3/201233102654275.jpg" /><br /> 图4</p>< p style="text-align: left">  Seagate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反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长方框,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ldquo;Master or Single drive&rdquo;(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ldquo;Drive is slave&rdquo;(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ldquo;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rdquo;(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ldquo;Cable Select&rdquo;(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无跳线(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p>http://www.downcc.com/tech/3650.html硬件天地2012/02/29 22:23:14<p>EP&mdash;1054 自诊代码< br /> C0000 主电机传动故障 C0001 主电机传动异常< br /> C0010 PC鼓驱动电机动作故障 C0011 PC鼓驱动电机动作异常< br /> C004C 冷却风机转动故障 C004E 电源冷却风机转动异常< br /> C0070 加粉电机转动故障 C0071 加粉电机转动异常< br /> C0400 暴光灯故障 C4100 暴光灯异常< br /> C0500 定影器故障 C0510 异常低的定影温度< br /> C0520 异常高的定影温度 C0600 扫描电机故障< br /> C0610 镜头电机故障 C0620 反光镜电机故障< br /> C0E10 AE传感器电瓶故障 C0F30 AIDC墨粉浓度传感器故障< br /> 进入维修方式 STOP 0 0 STOP 0XXX< br /> 电气/图象调整< br /> 手动方式最大暴光量电压调整< br /> 按STOP 0 0 STOP 0 1 1 3,按等倍键选择灯电压设定方式,按复印键暴光灯亮,用无级变倍<br /> 键调整灯电压为81V< br /> 手动暴光方式最佳暴光设定调整< br /> 按STOP 0 0 STOP 0 1 1 3 按变倍键改变数值,按增大键,图象变浅,按减小键,图象变深<br />& nbsp;<br /> 自动方式最佳暴光设定调整< br /> 按STOP 0 0 STOP 0 1 1 5 按复印键,机器进行自动调整< br /> ATDC 传感器调整< br /> 按STOP 0 0 STOP 0 1 1 8 按复印键,机器进行自动调整< br /> 前沿定位调整〈等倍〉< br /> 按STOP 0 0 STOP 0 1 按STOP按复印键,按4按复印键,按C键用数字键输入新值按复印键< br /> 前沿定位调整〈放大〉200%< br /> 按STOP 0 0 STOP 0 1 按STOP按复印键,按两次1键按复印键,按C键输入新值按复印键< br /> 图象前端消边宽度调整< br /> 按STOP 0 0 STOP 0 1 按STOP按复印键,按1.2和复印键,按C键输入新值按复印键< br /> 出厂设置参数< br /> STOP 00 STOP 0 1 STOP START 按数字键输入代码0-13,START按C键清除旧数据,按数字键<br /> 输入新数据,按START键存储,按还原键2次返回正常状态< br /> A0 镜头焦距设定 标准=50 调整范围49-51< br /> A1 镜头1:1位置校正 标准=50 调整范围 42-57 每一数字=4个校正单位< br /> A2 反射镜1:1位置校正 标准=50 调整范围42-57每一数字=8个校正单位< br /> A3 放大缩小长度比率调整 标准=50 调整范围42-57每一数字=0。5%< br /> A4 1:1同步校正《纸头位置》标准=50 调整范围30-70每一数字=0。28MM< br /> A6 书本复印同步校正 标准=50 调整范围30-70每一数字=0。28MM< br /> A11 放大缩小同步校正 标准=50 调整范围30-70每一数字=0。28MM< br /> A12 消除纸头宽度调整 标准=50 调整范围42-58每一数字=0。75MM< br /> A13 消除纸尾宽度调整 标准=50 调整范围40-60每一数字=0。75MM< br /> STOP 0 0 STOP 0 1 1 1 按复印键启动F1用变焦键进行开关状态< br /> STOP 0 0 STOP 0 1 1 2 主充电转印电压输出< br /> STOP 0 0 STOP 0 1 1 3 手动方式暴光调整 标准=50 范围18&mdash;81< br /> STOP 0 0 STOP 0 1 1 4 分离高压输出< br /> STOP 0 0 STOP 0 1 15 自动暴光调整< br /> STOP 0 0 STOP 0 1 16 暴光灯,中和灯亮熄< br /> STOP 0 0 STOP 0 1 17 原稿传感器测试< br /> STOP 0 0 STOP 0 1 18 ATDC浓度传感器增益调整 标准=50 范围00&mdash;99< br /> 主空板功能键及测试点< br /> S1 故障符号清除开关< br /> PJ22 主控板复位短路点〈关闭主开关再进行短路〉< br /> MEMORY 记忆清除测试点〈关闭主开关再进行短路〉< br /> TOTAL 总计数器清除测试点,〈与地短路1秒钟〉< br /> GND 零电位测试点< br /> 用户模式< br /> 按住还原键3秒,屏幕显示U,用数字键输入号码,按启动键,按清除键清除当前设定,输入<br /> 新设定,按启动键< br /> U0 混合原稿设定 仅限2030 U4 轻质原稿使用ADF时 仅限2030< br /> U6 较小原稿 仅限2030< br /> U7 自动电源ON/OFF,自动电源关闭计时 0=不使用 1=使用 标准=0< br /> U9 文件装订线 0=原稿有装订线时 1=原稿没有装订线时 0=标准 仅限2030< br /> U10 优先纸张尺寸 公制 0=A3 1=B4 2=A4L 3=B5L 4=A5L 5=FLS 6=A4C 7=B5C 标准=6 仅限2<br /> 030< br /> U12 APS/AMS/手动优先 0=APS 1=AMS 2=手动 标准=0 仅限2030< br /> U13 在自动/手动模式下最佳暴光电平 标准=50 范围46-52< br /> U14 优先手动暴光电平 标准=4 范围0-8< br /> U20 自动清除ON/OFF 0=不可以 1=30秒 2=1分钟 标准=0< br /> U21 省电定时ON 标准=15 范围1-99 99=240分钟< br /> U23插入式计数器自动清除 0=不清除 1=自动清除 标准=1仅限2030< br /> U28 自动断电ON/OFF 0=不可以 标准=30分 范围0-99 99=240分< br /> 维修模式2< br /> 按电子计数器键,停止,00 ,停止,012 ,按启动键屏幕显示C输入代码按启动键,输入新<br /> 数据按启动键存储,按两次还原键退出维修模式< br /> C0 插入式计数器计数 标准=0计数下使用纸张数 1=计数下完成复印张数 仅限2030< br /> C1 尺寸计数器计数 标准=1 0=不计数 1=A3 2=A3/B4 3=A3/B4FLS< br /> C2 总计数器 标准=0每个复印循环计一张 1=2=多张递增计数< br /> C4 维修呼叫提示ON/OFF 标准=0不给维修提示 1=给维修提示< br /> C5 保养计数器 标准= 保养计数器 1=到0后可复印 2=到0后不可以复印< br /> C6 插入式计数器复印可以/不可以 标准0可以复印 1=不可以复印 仅限2030< br /> C7 IU60停止 0=可以复印 1=不可以复印< br /> C15 空碳粉时停止 标准0=可以复印 1=不可以复印< br /> C20 前边缘消除 标准=1更大的宽度 1=更小的宽度< br /> C21 后边缘消除 标准=1更大的宽度 1=更小的宽度< br /> C23 环线长度调整 标准=50 范围47&mdash;53< br /> C31 原稿停止位置调整 标准=50 范围43&mdash;58 仅限2030< br /> C90 ATDC 探测电平 标准=50 范围48&mdash;53 48=墨粉比率低5.0%< br /> 维修模式3 改变固定变焦比率 仅限2030< br /> 维修模式4 保养计数器和通道/配件计数器< br /> 按纸张选择键,显示计数 1=保养计数器 2=复印机纸张来源 3=手动送纸< br /> 维修模式5纸张尺寸计数器< br /> 按纸张选择键,显示纸型计数 1=A3 2=A4 3=A5 4=B4 5=FLS 6=英制< br /> 维修模式6 卡纸计数器,显示卡纸位置次数< br /> 按纸张选择键1=J0=手送2=3=J0=搓起/传送 4=J2=分离5=J3=出纸6=J=分页< br /> 维修模式7 故障计数器< br /> 按纸张选择键,显示故障次数 1=000=主马达故障 2=010=PC驱动马达故障< br /> 维修模式8零件/消耗品使用期限计数器< br /> 按纸张选择键,显示零件计数 1=IU =IU计数 2=PC=PC鼓计数 3=ST=显影计数4=CB=刮板计数<br />& nbsp;5=FU=定影器计数< br /> 维修模式9 纸张尺寸输入 仅限2030< br /> 按纸张选择键选择1=2F第二纸盒长度2=2C第二纸盒宽3=3F 4=3C 5=4F6=4C< br /> 维修模式10 显示 用数字键显示</p>http://www.downcc.com/tech/3610.html硬件天地2012/02/26 16:31:09<p>本地连接旁有个1394连接,1394连接是干什么用的?<br />< br /> IEEE1394接口也称Firewire火线接口,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串行标准。同USB一样,IEEE1394也支持外设热插拔,可为外设提供电源,省去了外设自带的电源,能连接多个不同设备,支持同步数据传输。IEEE1394分为两种传输方式: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 Backplane模式最小的速率也比USB1.1最高速率高,分别为12.5Mbps/s 、25Mbps/s 、50Mbps/s,可以用于多数的高带宽应用。Cable模式是速度非常快的模式,分为100Mbps/s 、200Mbps/s 和400Mbps/s几种,在200Mbps/s下可以传输不经压缩的高质量数据电影。<br />< br /> 主要用作dv的数据传输。1394连接是你电脑里装的视频采集卡的,简称1394卡。主要用来采集视频,比如摄像机和数码相机。现在新的摄像机和数码相机都采用USB接口了,但是如果要获取非常清晰的图像还是要用1394卡的。</p>< p><strong>下面是详细解答1394连接端口:</strong></p>< p>IEEE1394接口是由APPLE和TI公司开始的高速串行接口标准,Apple称之为FireWire(火线),Sony称之为i.Link,TexasInstruments称之为Lynx,中文译名为火线接口(firewire)。尽管各自厂商注册的商标名称不同,但实质都是一项技术,那就是IEEE1394。同USB一样,IEEE1394也支持外设热插拔,可为外设提供电源,省去了外设自带的电源,能连接多个不同设备,支持同步数据传输。</p>< p>IEEE1394分为两种传输方式: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Backplane模式最小的速率也比USB1.1最高速率高,分别为12.5 Mbps/s 、25 Mbps/s 、50 Mbps/s,可以用于多数的高带宽应用。Cable模式是速度非常快的模式,分为100 Mbps/s 、200 Mbps/s .400 Mbps/s和800Mbps几种,在200Mbps/s下即可传输不经压缩的高质量数据电影。</p>< p>1394b 是 1394技术的升级版本,是仅有的专门针对多媒体--视频、音频、控制及计算机而设计的家庭网络标准。它通过低成本、安全的 CAT5 (五类)实现了高性能家庭网络。1394a自1995年就开始提供产品,1394b 是1394a 技术的向下兼容性扩展。1394b能提供800 Mbps/s或更高的传输速度。近年来随着成本的下降,1394卡正迅速普及。也逐渐出现了其他一些相关设备,如数码相机,硬盘,网络摄像机等。虽然市面上还没有1394b接口的光储产品出现,但相信在不久之后也必然会出现在用户眼前。</p>< p>1394接口具有把一个输入信息源传来的数据向多个输出机器广播 的功能,特别适用于家庭视听AV(AUDIO-VISUAL)的连接。由于该接口具有等时间的传送功能,确保视听AV设备重播声音和图像数据质量,具有好的重播效果,严格的讲,IEEE1394卡像USB一样只是通用接口,而不是视频捕捉卡。比如说,我们可以连接一个高速外接硬盘到IEEE1394卡上。不过因为IEEE1394卡的绝大多数用途是与DV数码摄像机相连采集数字视频信号,所以,我们通常把它看作捕捉卡了。 目前市场上的1394卡可以简单的分成两类:带有硬件DV实时编码功能的DV卡和用软件实现压缩编码的1394卡。带有硬件编码功能的DV卡一般价格在数千元,带有硬件编码的DV卡可以大大提高DV编辑的速度,可以实时地处理一些特技转换,而且许多此类卡带有处理MPEG-II视频流的功能。&nbsp;</p>< p>相比于USB接口,早期在USB1.1时代,1394a接口在速度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在USB2.0推出后,1394a接口在速度上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同时现在绝对多数主流的计算机并没有配置1394接口,要使用必须要购买相关的接口卡,增加额外的开支。</p>http://www.downcc.com/tech/3580.html硬件天地2012/02/23 20:19:41<p>大夏天可能您正在high游戏或者电影,突然电脑死机了,然后大多数人直接会想到可能是系统中毒的问题,接着就重装系统,但是还是会出现电脑死机,然后向金山网络中心求助,经过金山网络专家监测发现是CPU温度过高导致的,很多电脑没有出问题的朋友也开始担心,不禁会问: CPU温度多少算正常?</p>< p>那cpu正常温度是多少呢?我们下面举个例子:</p>< p>笔记本电脑的cpu温度和台式机(台式电脑)cpu温度两者有很大区别的,在笔记本电脑使用上,温度是普通高于台式机的,也就是说散热问题成为了笔记本电脑最大的缺点之一。保证在温升30度的范围内一般是稳定的。换句话说,cpu的耐受温度为65度,按夏天最高35度来计算,则允许cpu温升30度(也就是35度的室温+30度的允许升温幅度)。按此类推,如果你的环境温度现在是20度,cpu最好就不要超过50度。温度当然是越低越好。不管你超频到什么程度,都不要使你的cpu高过环境温度30度以上。超过这个幅度,那么很容易导致烧坏或者故障。</p>< p>所以我们说的cpu正常温度是多少是一个相对环境的范围。如果超过室温的30度,就要检查是否超频过度(如果有超频才检查这步),以及CPU风扇是否转动正常,如停转,没有安装到位等等。</p>http://www.downcc.com/tech/3562.html硬件天地2012/02/20 20:25:32<p>  打印机喷头清洗完全流程介绍</p>< p>&nbsp;  由于很多用户对溶剂型墨水是否容易堵头和是否容易腐蚀喷头存在很大的疑虑,我们对打印机完整的进行了一次&ldquo;堵头&rdquo;&ldquo;清洗&rdquo;的操作流程,希望大家借鉴!   我先故意让打印机闲置了一周,没有开机也没有打印喷嘴检查,一周后,直接开机打印喷嘴测试,结果如下图:</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500" height="118"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19953.jpg" /></p>< p>  可以看到,喷嘴基本上完全被堵住了,只有零星几个喷嘴还可以打印,使用打印机的自动清洗功能,连续清洗了5次,还是没有什么效果。  接下来就开始进行手工清洗。  先将喷头从打印机里面拉出来:</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19386.jpg" /></p>< p>  取下小墨囊或墨盒,将打印头上面数据线上的保护盖取下,(保护盖两头各有一个锁扣,用指甲轻轻一翘就能将保护盖取下。</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19946.jpg" /></p>< p align="center">接着在用螺丝刀拧下固定打印头的螺丝,小心的拔下排线,摘下打印头。</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19950.jpg" /></p>< p align="center">准备一台超声波清洗机</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19642.jpg" /></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20956.jpg" /></p>< p>  向清洗机内注入20毫升左右专用清洗液(溶剂墨水专用的,也可以用无水酒精代替,但效果没有清晰液好。</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20662.jpg" /></p>< p>  将取下的喷头放入超声波清洗机里面,以清洗液刚好没住打印头部分为准,液面高度大约0.5cm。</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20700.jpg" /></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20626.jpg" /></p>< p>  盖上清洗机的盖子,按下启动键,机器便开始自动清洗。一般连续清洗不要超过三次,等一个小时后,在连续清洗三次。如果堵头很严重,可以让喷头在清洗机里面浸泡24小时左右。</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20422.jpg" /></p>< p>  清洗完的喷头还要进行检测,我们可以先不安装到机器上,直接用手工检测。找一只医用注射器,取下针头,抽取少量清晰液,然后小心的将注射器垂直插在喷头的喷嘴上面,慢慢用力,将清洗液注入喷头里面。</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20989.jpg" /></p>< p>  从打印头下面就可以看到有清洗液喷出,如果喷出的清洗液完全流畅,没有分岔和间隔的现象就说明喷头完全清通了。如下图:</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20457.jpg" /></p>< p>  如果喷出的墨水有分岔或明显有间隔,就说明喷头还没有完全清洗好,还要继续清洗或浸泡。如下图:</p>< p align="center"><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20126.jpg" />< img border="0" alt="" width="400" height="3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2/2012220202720878.jpg" /></p>< p>  当喷头完全清通之后,取出打印头,晾干多余的清洗液或用电吹风小心的吹干打印头。(一定注意,必须要等打印头完全干了之后,在安装到打印机里面,否则极易烧毁打印头!)</p>< p>  安装到打印机里面之后,开机,清洗(目的是为了将喷嘴里面多余的清洗液洗掉,并使墨水完全充满打印头),打印喷嘴测试,一直到打印出完整的测试线为止。</p>http://www.downcc.com/tech/445.html硬件天地2012/02/13 15:23:03<p>什么是低级格式化&mdash;&mdash;&mdash;&mdash;<br /> 低级格式化就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 ID、间隔区 GAP 和数据区 DATA等。可见,低级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之前的一件工作,它不仅能在DOS 环境来完成,也能在 xp 甚至vista 系统下完成。而且低级格式化只能针对一块硬盘而不能支持单独的某一个分区。每块硬盘在出厂时,已由硬盘生产商进行低级格式化,因此通常使用者无需再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其实,我们对一张软盘进行的全面格式化就是一种低级格式化。<br />< br /> 低级格式化的作用:<br /> 逻辑坏道<br /> 总的来说,坏道可以分为物理坏道和逻辑坏道。其中逻辑坏道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它指硬盘在写入时受到意外干扰,造成有 ECC 错误。从过程上讲,它是指硬盘在写入数据的时候,会用 ECC 的逻辑重新组合数据,一般操作系统要写入 512 个字节,但实际上硬盘会多写几十个字节,而且所有的这些字节都要用 ECC 进行校验编码,如果原始字节算出的ECC 校正码和读出字节算出的 ECC 不同,这样就会产生 ECC 错误,这就是所谓的逻辑坏道产生原因。</p>< p>物理坏道<br /> 至于物理坏道,它对硬盘的损坏更具致命性,它也有软性和硬性物理坏道的区别,磁盘表面物理损坏就是硬性的,这是无法修复的。而由于外界影响而造成数据的写入错误时,系统也会认为是物理坏道,而这种物理坏道是可以使用一些硬盘工具(例如硬盘厂商提供的检测修复软件)来修复,此外,对于微小的硬盘表面损伤,一些硬盘工具(例如西部数据的 Data Lifeguard Tools)就可以重新定向到一个好的保留扇区来修正错误。对于这些坏道类型,硬性的物理坏道肯定是无法修复的,它是对硬盘表面的一种最直接的损坏,所以即使再低格或者使用硬盘工具也无法修复(除非是非常微小的损坏,部分工具可以将这部份坏道保留不用以此达到解决目的)。<br />< br /> 低格的作用<br /> 对于硬盘上出现逻辑坏道或者软性物理坏道,用户可以试试使用低级格式化来达到屏蔽坏道的作用,但这里需要指出,屏蔽坏道并不等于消除坏道了,低格硬盘能把原来硬盘内所有分区都删除,但坏道却隐藏起来,不让用户在存储数据时使用这些坏道,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数据的可<br /> 靠性,但坏道却会随着硬盘分区、格式化次数的增长而扩散蔓延。<br />< br /> 所以笔者并不推荐用户对硬盘进行低格,如果硬盘在保修期内最好去保修或者找经销商换一块,这可以说是最佳解决方案,也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了。如果硬盘过了保修期不让换,那可以试试低格硬盘,以防止将数据存储到坏道导致数据损失。</p>< p>硬盘低级格式化的原理:<br />< br />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前的磁盘读取技术水平下,低级格式化是一种损耗性操作,其对硬盘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近一两年出的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影响要小的多,因为他不是物理上的操作。因此,许多硬盘厂商均建议用户不到万不得已,不可&ldquo;妄&rdquo;使此招。当硬盘受到外部强磁体、强磁场的影响,或因长期使用,硬盘盘片上由低级格式化划分出来的扇区格式磁性记录部分丢失,从而出现大量&ldquo;坏扇区&rdquo;时,可以通过低级格式化来重新划分&ldquo;扇区&rdquo;。但是前提是硬盘的盘片没有受到物理性划伤。<br /> 硬盘低级格式化的功用硬盘低格格式化是对硬盘最彻底的初始化方式,经过低格后的硬盘,原来保护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一般来说低格硬盘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非常必要的时候才能低格硬盘。而这个所谓的必要时候有两种,一是硬盘出厂前,硬盘厂会对硬盘进行一次低级格式化;另一个是当硬盘出现某种类型的坏道时,使用低级格式化能起到一定的缓解或者屏蔽作用。<br />< br /> 对于第一种情况,这里不用多说了,因为硬盘出厂前的低格工作只有硬盘工程师们才会接触到,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根本无须考虑这方面的事情。至于第二种情况,是什么类型的坏道时才需要低格呢?在说明这个关键性问题前,先来看看硬盘坏道的类型。</p>http://www.downcc.com/tech/3491.html硬件天地2012/01/16 13:22:25<p>该内存不能为&ldquo;read&rdquo;的原因是在是太多太多了,只要是Windows系统,只要是X86或者现在64位也不例外,都会出现这种问题.这是一个BUG或者是文件错误导致.</p>< p><img border="0" alt="该内存不能为&ldquo;read&rdquo;的原因是什么_绿色资源网" width="400" height="300"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1/2012116132322335.jpg" /></p>< p>运行某些程序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内存错误的提示,然后该程序就关闭。</p>< p>&ldquo;0x????????&rdquo;指令引用的&ldquo;0x????????&rdquo;内存。该内存不能为&ldquo;read&rdquo;。</p>< p>&ldquo;0x????????&rdquo;指令引用的&ldquo;0x????????&rdquo;内存,该内存不能为&ldquo;written&rdquo;。</p>< p>不知你出现过类似这样的故障吗?(0x后面内容有可能不一样。)</p>< p>一般出现这个现象有方面的,一是硬件,即内存方面有问题,二是软件,这就有多方面的问题了。</p>< p><strong>1、微软IE缓冲溢出漏洞引起</strong></p>< p><strong>2、内存或虚拟内存地址使用冲突造成</strong></p>< p>程序的运行需要分配一定的内存地址给程序使用,当程序结束时释放留出空间让给新的程序使用,win是多任务的系统 有时前程序未结束 又有新的任务开始 到底要多少内存或虚拟内存来保证我们同时运行的工作任务呢?也许win在这个问题上没弄好,所以有此错误常常发生,一般运行大型软件或多媒体后出现这种情况</p>< p><strong>3、劣质内存条也会出现这个问题</strong></p>< p>一般来说,内存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并不大,主要方面是:内存条坏了、内存质量有问题,还有就是2个不同牌子不同容量的内存混插,也比较容易出现不兼容的情况,同时还要注意散热问题,特别是超频后。你可以使用MemTest 这个软件来检测一下内存,它可以彻底的检测出内存的稳定度。</p>< p>假如你是双内存,而且是不同品牌的内存条混插或者买了二手内存时,出现这个问题,这时,你就要检查是不是内存出问题了或者和其它硬件不兼容。</p>< p><strong>4、微软WINDOWS系统的漏洞</strong></p>< p>windows把内存地址0X00000000到0X0000ffff指定为分配null指针的地址范围,如果程序试图访问这一地址,则认为是错误。c/c++编写的程序通常不进行严格的错误检查,当采用malloc来分配内存而可供分配的地址空间不够的情况下返回null指针。但是代码不检查这种错误,认为地址分配已经成功,于是就访问0X00000000的地址,于是就发生内存违规访问,同时该进程被终止。</p>< p><strong>5、可能没有完全正确安装apache服务,且启动了它的原故; 把服务中的 OracleOraHomeXXHTTPServer改成停止</strong></p>< p><strong>6、应用程序没有检查内存分配失败</strong></p>< p>程序需要一块内存用以保存数据时,就需要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ldquo;功能函数&rdquo;来申请,如果内存分配成功,函数就会将所新开辟的内存区地址返回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这个地址使用这块内存。这就是&ldquo;动态内存分配&rdquo;,内存地址也就是编程中的&ldquo;指针&rdquo;。</p>< p>内存不是永远都招之即来、用之不尽的,有时候内存分配也会失败。当分配失败时系统函数会返回一个0值,这时返回值&ldquo;0&rdquo;已不表示新启用的指针,而是系统向应用程序发出的一个通知,告知出现了错误。作为应用程序,在每一次申请内存后都应该检查返回值是否为0,如果是,则意味着出现了故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挽救,这就增强了程序的&ldquo;健壮性&rdquo;。</p>< p>若应用程序没有检查这个错误,它就会按照&ldquo;思维惯性&rdquo;认为这个值是给它分配的可用指针,继续在之后的运行中使用这块内存。真正的0地址内存区保存的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ldquo;中断描述符表&rdquo;,绝对不允许应用程序使用。在没有保护机制的操作系统下(如DOS),写数据到这个地址会导致立即死机,而在健壮的操作系统中,如Windows等,这个操作会马上被系统的保护机制捕获,其结果就是由操作系统强行关闭出错的应用程序,以防止其错误扩大。这时候,就会出现上述的&ldquo;写内存&rdquo;错误,并指出被引用的内存地址为&ldquo;0x00000000&rdquo;。</p>< p>内存分配失败故障的原因很多,内存不够、系统函数的版本不匹配等都可能有影响。因此,这种分配失败多见于操作系统使用很长时间后,安装了多种应用程序(包括无意中&ldquo;安装&rdquo;的病毒程序),更改了大量的系统参数和系统文件之后。</p>< p><strong>7、应用程序由于自身BUG引用了不正常的内存指针</strong></p>< p>在使用动态分配的应用程序中,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程序试图读写一块&ldquo;应该可用&rdquo;的内存,但不知为什么,这个预料中可用的指针已经失效了。有可能是&ldquo;忘记了&rdquo;向操作系统要求分配,也可能是程序自己在某个时候已经注销了这块内存而&ldquo;没有留意&rdquo;等等。注销了的内存被系统回收,其访问权已经不属于该应用程序,因此读写操作也同样会触发系统的保护机制,企图&ldquo;违法&rdquo;的程序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操作终止运行,回收全部资源。计算机世界的法律还是要比人类有效和严厉得多啊!</p>< p>像这样的情况都属于程序自身的BUG,你往往可在特定的操作顺序下重现错误。无效指针不一定总是0,因此错误提示中的内存地址也不一定为&ldquo;0x00000000&rdquo;,而是其他随机数字。</p>http://www.downcc.com/tech/3447.html硬件天地2012/01/07 18:34:24<p>问题补充:各位,想问一下,笔记本的摄像头怎么关闭啊?我不想被视频,想关闭摄像头。可找不到开关,求知道的人指点指点,笔记本的摄像头要怎么关闭,谢谢了各位</p>< p>回答:</p>< p>如果不想在QQ中显示摄像头,可以通过键盘上的快捷键把摄像头禁用掉,还可以到笔记本的设备管理器里将摄像头禁用掉。这样都相当于将摄像头移除了。另外还可以在QQ软件中进行设置,以此来关闭摄像头,同时,你的名片下也不会再显示摄像头的图标。</p>< p>键盘上的快捷键,联想的是Fn+ESC</p>< p><img alt="笔记本摄像头怎么关_绿色资源网"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1/201217185647996.jpg" /></p>< p>右击计算机&mdash;&mdash;属性&mdash;&mdash;设备管理器</p>< p><img alt="笔记本摄像头怎么关_绿色资源网"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1/201217185647863.jpg" /></p>< p>QQ系统设置里的设置</p>< p><img alt="笔记本摄像头怎么关_绿色资源网"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1/201217185647411.jpg" /></p>< p>在系统设置中选择视频设置</p>< p><img alt="笔记本摄像头怎么关_绿色资源网"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1/201217185648664.jpg" /></p>< p>在视频设备中选择禁用,这样就能在QQ里面禁用摄像头了。</p>< p>注:不要忘记点确定,否则设置无效。</p>http://www.downcc.com/tech/3446.html硬件天地2012/01/06 01:31:30<p>今天帮一朋友重做下系统(原电脑公司安装的是XP GHOST简化版而造成无线上网不能正常运行),第一次安装时提示找不到硬盘,从网上查了下,让下载什么HP home光盘等等内容,也有在Bios中设置,后采用第二种。< br />< br /> 开进入BIOS中,把STAT模式禁止就可以了。很是简单。如你还不会可以联系我< br />< br /> 开机按F10进入BIOS菜单< br />< br /> 最后一项&ldquo;System Configuration&rdquo;< br />< br /> 选择第二项&ldquo;Device Configurations&rdquo;< br />< br /> 再找到&ldquo;Sata Native Mode&rdquo;把这一项Enable按向右箭改成Disable。< br />< br /> 再按F10,再按F10,选择&ldquo;Save Changes And Exit&rdquo;,回车,按F10保存。< br />< br /> 大吉,可以安装了</p>http://www.downcc.com/tech/3444.html硬件天地2012/01/06 01:29:58<p>  如果开机的时候发现本本的显示屏(TFT)很暗,调对比、光暗NoteBook屏幕还是很暗,看不清楚。那就是屏暗啦< br />< br />   屏暗是怎样产生呢?普遍有以下4种情况:< br />< br />   第一种是灯管出现问题,灯管的老化或短路都会使显示屏暗,如果是灯管出现问题,就只有到专业维修公司换,灯管老化和短路是很少出现的,老化一般是因为长时间使用或使用过程中有碰撞(正常使用的灯管寿命可达3~5年左右),短路是屏壳中的金属引起比较多,屏壳有破裂小心使用就可以防止短路。< br />< br />   第二种是主板没电压供高压板,主板有问题、老化或短路都会出现,多数都可以修复的,不一定要换主板的。< br />< br />   第三种是高压板老化或烧坏或高压板的电源连接线松开、烧断,由高压板引起的屏暗是比较常见的,因为高压板长期在高温下工作,芯片会比较容易老化或烧坏< br />< br />   第四种是屏线的折断,也是常引起屏暗的原因,因为NB都是折叠式的,用力过猛打开和闭合屏幕都会磨损屏线,频繁的使用就会容易引起屏线的折断。< br />< br />   一般显卡出现问题是不会引起屏暗的,多数为花屏或无显示。屏暗的维修除灯管问题是要更换外,换一块不是原装的高压板可能引起液晶屏的可调光亮度不起作用(影响情况视个人而定),一般情况下高压板是可以修复。< br />< br />   总结: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自己拆开修理。</p>http://www.downcc.com/tech/3443.html硬件天地2012/01/06 01:27:55<p>笔记本怎么进入bios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大部份笔记本进入bios方法。</p>< p>不同IBM机型的笔记本,进入BIOS的热键也不同。下面笔者列出了进入ThinkPad的BIOS设置程序的相关热键:</p>< p><strong>1.ThinkPad 315ED</strong></p>< p>开机后,当看到屏幕上出现ThinkPad标志时,快速按下F2键即可进入BIOS。</p>< p><strong>2.ThinkPad 365X/XD系列</strong></p>< p>ThinkPad 380系列<br /> ThinkPad 560系列<br /> ThinkPad 600系列< br /> ThinkPad 755系列< br /> ThinkPad 760系列、765系列<br /> ThinkPad 770系列</p>< p>针对上述系列的本本,可以在开机时按住F1键不放,直到屏幕上出现Easy Setup画面为止。</p>< p><strong>3.ThinkPad 240系列</strong></p>< p>ThinkPad 390系列<br /> ThinkPad 570系列<br /> ThinkPad i 系列 1400<br /> ThinkPad i 系列 1200<br /> ThinkPad A 系列<br /> ThinkPad T 系列<br /> ThinkPad X 系列<br /> ThinkPad R 系列</p>< p>开机后,当看到屏幕上出现ThinkPad标志时,快速按下F1键即可进入BIOS。</p>< p>IBM(冷开机按F1,部分新型号可以在重新启动时启动按F1)<br /> HP(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br /> SONY(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br /> Dell(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br /> Acer(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br /> Toshiba(冷开机时按ESC然后按F1)<br /> Compaq(开机到右上角出现闪动光标时按F10,或者开机时按F10)<br /> Fujitsu(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br /> 绝大多数国产和台湾品牌(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或者按CTRAL+ALT+S)</p>< p>IBM(冷开机按F1,部分新型号可以在重新启动时启动按F1)</p>< p>HP(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SONY(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Dell(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Acer(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Toshiba(冷开机时按ESC然后按F1)</p>< p>Compaq(开机到右上角出现闪动光标时按F10,或者开机时按F10)</p>< p>Fujitsu(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br />& nbsp;&nbsp;&nbsp;&nbsp;&nbsp;<br /> sumsung(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nbsp;&nbsp;</p>< p>大多数国产和台湾品牌(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 有时候DEL键也好用.</p>< p>东芝s1400的bios怎么进?为什么我开机后按Esc后,当电脑显示check system,please press F1,我一按F1还是启动操作系统呢?</p>< p>打开电脑电源开关,按住&ldquo;ESC&rdquo;,注意一定要在&lsquo;In Touch with Tomorrow&rsquo;出现之前,听到&ldquo;嘀&rdquo;一声,然后按F1键,即可进入BIOS。如果按C键,将显示选择引导途径菜单,可以选择从光驱、硬盘、网络、软盘来引导操作系统。此方法适用于东芝Tecra、Satellite Pro、Portege、Satellite系列多数机型。</p>< p>另外,Satellite系列的30、31、1710、1730、1750、3000、1400、2400要在打开电脑电源开关后按F2键,进入BIOS。如果按&ldquo;ESC&rdquo;键,将显示选择引导途径菜单,可以选择从光驱、硬盘、网络、软盘来引导操作系统.</p>http://www.downcc.com/tech/3442.html硬件天地2012/01/06 01:27:04<p>1、按下笔记本的Fn+快捷键,确认笔记本摄像头为开启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笔记本Fn组合键的运用需要驱动程序支持,用户通过Fn+快捷键开启摄像头以前,首先要确保组合键驱动安装正确。</p>< p>2、如果Fn组合键驱动安装正确,却无法启用摄像头时,进入&ldquo;设备管理器&rdquo;界面,查看&ldquo;图像设备&rdquo;项是否有感叹号等警示标识,以确认摄像头驱动安装正确。为了避免Windows 7自带摄像头驱动出现兼容问题,我们最好使用官方摄像头驱动。</p>< p>3、如果未能在&ldquo;设备管理器&rdquo;找到相关&ldquo;图像设备&rdquo;项时,则可重启笔记本,进入BIOS设置界面,进入BIOS后切换到&ldquo;Advanced&rdquo;设置界面,点选进入&ldquo;Onboard Devices Configuration&rdquo;菜单,将&ldquo;Onboard Camera&rdquo;项设置为&ldquo;Enabled&rdquo;。</p>< p>另外恢复默认、升级BIOS等操作都有可能关闭笔记本摄像头功能,经过以上操作依旧无法在视频聊天时启动摄像头的用户,建议启动Power4Gear笔记本特色节能软件,查看当前使用模式是否关闭了摄像头、蓝牙等设备,只需在这些软件中修改当前模式设定,重新开启摄像头即可。</p>http://www.downcc.com/tech/3441.html硬件天地2012/01/06 01:26:25<p>小编用的是索尼的笔记本,内置摄像头是Sony Motion Eye,更换Windows 7后发现不能识别,而重装之前的Windows Vista可以识别,尝试用Vista的驱动程序,就提示该驱动只适用于Vista。联系索尼客服也未能解决,我在发现网上很多人都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只是都没有解决方案,只好来请电脑报帮忙了。< br />< br /> 因为硬件实在太多了,微软不可能在Windows系统中包含所有的硬件驱动,所以造成硬件无法识别的现象也很正常。你只需要按型号下载并安装相关驱动就可以了。索尼笔记本的Sony Motion Eye采用的是VGP-VCC6的摄像头驱动程序,你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VGP-VCC6的驱动程序。</p>< p>本篇是以某款为例,其它型号笔记本对应找驱动即可!</p>http://www.downcc.com/tech/3440.html硬件天地2012/01/06 01:24:12<p><strong>问题:</strong>各位,笔记本摄像头怎么开?有没有人会的?我好想给关了,但不记得怎么关了,这次也打不开了。问问大家。希望会的人说一下,笔记本摄像头怎么开。谢谢 !</p>< p><strong>答案 :</strong></p>< p>开启摄像头通过快捷键就可以了。但默认的都是开启的。但在计算机的主界面里是看不到的。如果想检查摄像头是否被禁用,到设备管理器里查看就可以。</p>< p>说一下具体方法。</p>< p>不同笔记本的开机键不一样,但都会标明一个照相机的图标,仔细查看就能找到。我这里用联想的和华硕的举例。</p>< p><img alt="笔记本摄像头怎么开?联想、华硕笔记本摄像头物理按键开启方法_绿色资源网"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1/20121612454936.jpg" /></p>< p>联想的是Fn+Esc</p>< p><img alt="笔记本摄像头怎么开?联想、华硕笔记本摄像头物理按键开启方法_绿色资源网"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1/20121612459869.jpg" /></p>< p>华硕的是Fn+V</p>< p>如果按下快捷键后依旧不能启动,需要到设备管理器里查看是否禁用了视频设备。打开设备管理器的方法是右击计算机&mdash;&mdash;属性&mdash;&mdash;设备管理器</p>< p><img alt="笔记本摄像头怎么开?联想、华硕笔记本摄像头物理按键开启方法_绿色资源网"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2-1/20121612459928.jpg" /></p>< p>查看这一项是否被禁用,如果禁用,右击选择开启即可</p>< p>这里提醒楼主,如果你是想在开机后利用摄像头拍照,则需要软件开启摄像头,如果是QQ视频,请先开启QQ后测试,如果无法开启摄像头,再使用以上方法开启。</p>http://www.downcc.com/tech/3302.html硬件天地2011/11/02 14:01:45<p>硬盘跳线其实就是把硬盘后面的2跟小针连到一起的设备,连这2个小针的就叫跳线帽。</p>< p>如果你的硬盘是IDE接口的话,就可以把2块硬盘连在一根线上,一般市面上的IDE线上都要3个IDE接口,一头是连在主板上,还有2个空头就可以接硬盘,但接的时候注意下防错设计,别把线插反了!</p>< p>最后提醒你下,接双硬盘一定要设置好两块硬盘的主从条线,如果设置不好,出现的问题就是:无法启动或启错盘!</p>< p>把你的SATA盘从跳线上设置成Master主盘把你的IDE盘设置成Slave从盘就搞定了(具体怎么设置,因不同厂商的硬盘主/从跳线位置都不一样,所以你只需在你的硬盘上找到跳线说明,然后记住Master是主盘,Slave是从盘,按照说明插跳线帽就OK了!</p>< p>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而硬盘表面和这个&ldquo;之间&rdquo;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p>< p>IDE的英文全称为&ldquo;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rdquo;,即&ldquo;电子集成驱动器&rdquo;,它的本意是指把&ldquo;硬盘控制器&rdquo;与&ldquo;盘体&rdquo;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a href="http://www.downcc.com/">绿色资源网</a>建议你: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p>< p>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p>< p>虽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有所不同,但因为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所以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它们分别是&ldquo;Master&rdquo;、&ldquo;Slave&rdquo;、&ldquo;Cable Select&rdquo;(简称CS)。&ldquo;Master&rdquo;(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ldquo;Slave&rdquo;(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ldquo;Cable Select&rdquo;(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其黑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接口,蓝色端连接主设备,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你的硬盘使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这样的线适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接口的硬盘。</p>< p>小提示: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多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但不兼容的事情发生的还是不多。</p>http://www.downcc.com/tech/3285.html硬件天地2011/10/30 20:39:28<p>看用途,要是玩游戏,看高清,那显卡还是要买的</p>< p>不过如果只做文字处理、小游戏什么的集成也不是不行,省电,而且也能胜任一些魔兽之类的游戏,现在的集成显卡主板上也都有显卡的接口,在不超频的情况下插上显卡和一般的独显的游戏效果没什么区别,ATI和Nvidia的独显的主板与集成的主板主要区别就在于超频的能力,其他的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需求通常集成显卡比独显便宜。</p>http://www.downcc.com/tech/3274.html硬件天地2011/10/25 19:14:00<p>前几天我们为大家编写了一篇:&ldquo;<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downcc.comsrc="/tech/1613224.html"><font color="#000099">如何查看电脑硬件温度</font></a>&rdquo;文章,今天我们为这篇文章做个延伸。很多朋友问过我,知道了电脑硬件温度,那么人如何知道这个温度是否正常呢?显卡是发热量非常大的硬件,尤其是游戏玩家,长时间的运行游戏,显卡温度一般比其他硬件温度高些,那么显卡温度多少是正常的?围绕这个话题,笔者与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p>< p>我们知道,显卡在图片处理,3D应用以及游戏方面对显卡都有一定要求,一般来说,会关心电脑显卡温度的朋友一般都是游戏玩家,或需要运行大程序应用的朋友。显卡温度过高直接会影响电脑整机的性能以及电脑的寿命,所以经常玩大游戏的朋友如果感觉电脑显卡温度很高,一定要注意查看与加强维护。大家可以发现一般笔记本的CPU温度和显卡温度相比台式机来说肯定要高些,这是笔记本结构决定的,那么到底笔记本以及台式电脑的显卡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才是正常的呢?</p>< p>显卡一般是电脑硬件中发热量最大的硬件,一般情况下显卡的温度是在30℃-80℃左右是正常的,由于外部温度原因,夏天显卡温度多数在50℃-85℃之间也是正常的范围,如果是长期运行大型3D游戏或播放高清视频,温度最高可能达到95℃左右,这个温度范围会影响到电脑硬件的寿命,温度再高我们就要考虑加强散热以及清扫灰尘了。</p>< p>需要注意的几点:</p>< p>1. 温度和电压的问题。<br />& nbsp;</p>< p>温度提高是由于U的发热量大于散热器的排热量,一旦发热量与散热量趋于平衡,温度就不再升高了。发热量由U的功率决定,而功率又和电压成正比,因此要控制好温度就要控制好CPU的核心电压。不过说起来容易,电压如果过低又会造成不稳定,在超频幅度大的时候这对矛盾尤其明显。很多时候CPU温度根本没有达到临界值系统就蓝屏重起了,这时影响系统稳定性的罪魁就不是温度而是电压了。所以如何设置好电压在极限超频时是很重要的,设高了,散热器挺不住,设低了,U挺不住。</p>< p>2. 各种主板的测温方式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品牌、型号的主板,由于测温探头靠近CPU的距离差异,也会导致测出的温度相差很大。因此,笼统的说多少多少温度安全是不科学的。我认为在夏天较高室温条件下自己跑一跑super Pi或3DMark,只要稳定通过就可以了,不必过分相信软件测试的温度数据。</p>< p>3. 究竟什么叫稳定,这也一直是大家喜欢讨论的热点问题。</p>< p>计算机是电子产品,各部件配合异常微妙,没有人能说我的电脑绝对稳定,稳定是相对的。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频,可以抵御大多数微小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硬件的极限边缘超频,一个极细小的电流波动都有可能带来一连串的后继反应,最终可能就把你的屏幕变蓝了或变黑了:)具体量化到多少频率才是稳定的这个问题只有针对具体的情况了,而且也没有任何公式可以套用,只能凭借经验和亲身实践。因此这里再次提醒一些问&ldquo;我的电脑可以超频到多少&rdquo;的朋友,还是自己按照科学的超频步骤试一下吧!</p>< p>最后需要补充的是,显卡温度发热量的高度不仅与散热有关,而且更重要的是显卡本身,越好越高端的显卡一般发热量越高,一般中高端独立显卡的发热量都比较大,对数朋友反馈电脑显卡温度平均都在60℃左右或更高。所以购买中高端显卡在散热方面也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p>http://www.downcc.com/tech/3259.html硬件天地2011/10/23 22:24:33<p> 笔记本蓝牙功能不知道大家有没接触过,近期有公司同事买了一笔记本电脑,从说明书中看到带有蓝牙功能,由于想使用笔记本蓝色与手机对接传一些歌曲到手机,但处次使用对笔记本蓝牙模块并不熟悉,最郁闷的是不知道笔记本蓝牙怎么打开,笔记本蓝牙怎么用,经过查找资料总算找到了解决办法,不过发现不少朋友也在问笔记本蓝压这么打开的问题,这里<a href="http://www.downcc.com/">绿色资源网</a>编辑总结分享下.</p>< p> 要使用笔记本蓝牙功能,首先要笔记本电脑有蓝牙模块,需要打开笔记本蓝牙一般涉及到蓝牙的两个开关,一个是电脑蓝压开关,还有一个是软件蓝牙开关.通过查找资料不少朋友的电脑其实并不带有蓝牙模块,所以自然无法使用蓝牙功能.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电脑是否有蓝牙模块呢/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来了解,比如可以找出笔记本电脑说明出,从说明书中查找电脑是否自带蓝牙功能,另外由于蓝牙需要驱动,所以一般有蓝牙功能的笔记本一般会有一张蓝牙驱动光驱.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电脑的设备管理器或设备管理中查看电脑中是否有蓝牙设备,从而判断电脑是否有蓝牙功能.</p>< p> 如果确认电脑中有蓝牙设备,首先在设备管理中查看下驱动是否安装正常了,之后一般笔记本电脑都有快捷键来打开蓝牙开关,一般电脑都是Fn+F3或者F2键来开启笔记本蓝牙功能,不同笔记本可能不一样,大家可以仔细观察笔记本键盘上会有一个蓝牙图标的键,基本就可以判断是那个了,一般按Fn+带有蓝牙图标的键就可以打开蓝牙了.开启成功后,这时蓝牙指示灯就会闪亮,再找到屏幕右下角的蓝牙图标,右键点击选择开启蓝牙无线电,就打开了,之后就可以打开手机蓝牙设备,然后搜索,之后与笔记本配对即可。</p>< p> 另外如果笔记本电脑拥有蓝牙功能,安装正常开可以进入 开始--设置 -控制面板中找到并打开蓝牙功能.</p>< p> 笔记本蓝牙怎么打开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其实目前笔记本内置蓝牙功能的并不多,所以大家如果需要打开笔记本电脑蓝压功能,首先必须确认笔记本拥有蓝牙功能,对于笔记本没有蓝压功能的我们还可以购买一个蓝牙蓝牙适配器,和使用U盘一样,插入电脑USB接口可以我的电脑中或控制面板中可以找到并开启,也非常方便使用.</p>http://www.downcc.com/tech/3250.html硬件天地2011/10/19 18:04:05<p>组装电脑的朋友一定都对电脑配置很熟悉,但一些新手朋友依然不能系统的知道自己的电脑配置怎么样,以至于去电脑城组装电脑的时候也看不出电脑的配置怎么样,甚至有的奸商故意在电脑中修改电脑硬件名称,然后充当低价品牌硬件电脑购买给新手朋友,大多数人还以为买到了实惠,其实已经被商家狠狠的宰了一笔。本文主要围绕最基本的电脑配置查看,如果商家利用软件修改硬件参数我们需要利用相关专业软件才可以辨别出来,不过大家也不要担心,一般正规的电脑商城的商家一般不可能会去修改电脑硬件参数,除非是一些小的不正规商家打着超低价品牌电脑出售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一些专业化硬件软件进行判断,我们将在以后进行详细介绍,本文主要为多菜鸟买电脑时候的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如何看电脑配置提供最基本的判断。</p>< p>&nbsp;一)如果你已经买了电脑,或者在电脑城看组装好的电脑配置,想知道电脑配置参数、电脑配置高低,可以通过查看电脑硬件参数来判断。</p>< p>首先我们应该进入我们的电脑硬件设备管理--在电脑设备管理里就可以看到电脑硬件的参数和型号了,根据这些参数就可以知道电脑配置怎么样。方法如下:<br />& nbsp;&nbsp;&nbsp;< br /> 1、右键&ldquo;<strong>我的电脑</strong>&rdquo;--<strong>属性</strong>(打开系统属性)--&ldquo;<strong>硬件</strong>&rdquo;选项下的&ldquo;<strong>设备管理器</strong>&rdquo;,里面就是整台电脑的配置情况下了如下图。</p>< div><img border="0" alt="在电脑设备管理里查看电脑配置" width="412" height="431"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91870442.jpg" /></div>< div>&nbsp;</div>< div>在电脑设备管理里查看电脑配置</div>< div><br /> 我们可以点击硬件名称中的&ldquo;+&rdquo;号来展开看电脑硬件的详细参数,这些参数就是详细的电脑配置参数。</div>< p>其实在刚才我们进入的 右键&ldquo;<strong>我的电脑</strong>&rdquo;--<strong>属性< /strong>里就可以看到电脑最重要的硬件部分CPU和内存的一些参数,如下图。</p>< div><img border="0" alt="我的电脑-属性里看处理器和内存配置" width="413" height="485"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91870202.jpg" /></div>< div><br /> 我的电脑-属性里看处理器和内存配置<br />& nbsp;</div>< div>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电脑的操作系统和处理器型号和主频(上图为我的笔记本电脑配置上截图,处理器为 T4300双核,主频为2.1Ghz</div>< div>&nbsp;</div>< div>主频越高,一般来说处理器的配置就越好好,2.1Ghz对防前处理器来说偏低,由于我电脑比较老了。内存为2GB</div>< div>&nbsp;</div>< div><span style="color: #ff0000">注意:这里的配置属性是可以通过特殊软件修改的,比如有些JS拿一些打磨品,修改为好的cpu,这种情况会出现二手电脑市场。以后我们将详细介绍。</span></div>< p>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硬件怎么样呢?这个就需要大家对硬件有一定的了解了,不过电脑菜鸟可以复制上面得到的硬件参数到百度或google搜索引擎搜索一下</p>< p>看下报价如何,一般价格越高,至少说名电脑硬件不错,目前主流的intel处理器价格都在600元以上,AMD系列主流好点的处理器价格也在400元以上。低于这样的价位说明处理器偏老。硬盘和内存主要看品牌,目前也可以看报价,一般目前内存都标配2G以上,硬盘500G以上,价格均在260左右也没什么好去看的,注意是品牌的就可以,品牌的质量可靠些。</p>< p>大家可以参考当前的一些资料:</p>< p><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6" width="95%" align="center" style="border-bottom: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left: #cccccc 1px dotted; table-layout: fixed; border-top: #cccccc 1px dotted; border-right: #cccccc 1px dotted">< tbody>< tr>< td bgcolor="#fdfddf" style="word-wrap: break-word"><font color="#ff0000">&nbsp;<font color="#000000">电脑配置一般是指电脑的硬件配件的高档程度、性价比等,电脑的性能好坏主要决定于以下配件:< br /> (1)CPU:决定运行速度,如Intel 奔腾双核< br /> E6300(盒)2.8GHz,其中&ldquo;2.8G&rdquo;是指它的运算速度,但这里的单位&ldquo;G&rdquo;跟硬盘的&ldquo;G&rdquo;不同,不是大小,CPU的&ldquo;G&rdquo;是&ldquo;GHZ&rdquo;是频率,就是每秒可以运算2.8G次电脑配置。(2)主板:决定运算速度和稳定性,由于主板应用的芯片不同,可分为很多种,最新的芯片组有下面几种:Intel H55 | AMD 880G | AMD 785G< br /> | Intel P55 | AMD 790GX ,按主板接口:LGA 775 | LGA 1366 | LGA 1156 | Socket AM2/AM2+ |< br /> Socket AM3&nbsp; 等。< br /> (3)硬盘:决定读、存数据速度和大小,如 希捷 500GB 7200.12< br /> 16M(串口/散)ST3,其中500G是大小,7200是转速,转速决定读存数据的速度,还有16M是硬盘的缓存,也决定速度 。<br /> (4)显卡:决定画面显示效果的好坏与显示速度,它的性能指数一般看它的显存及位数,如人们常说的双256,就是说显卡的内存和带宽位数都是256位的。<br /> (5)内存:< br /> 内存对于操作系统来说很重要,随着越来越多的软件越耗资源,我们目前来说,一般需要让电脑配置2G内存或以上。XP系统,1G的内存也够用了,但新的win7操作系统至少需要2G内存。比如< br /> 金士顿 2GB DDR3 1333。</font></font></td>< /tr>< /tbody>< /table>< /p>< p>最后说</p>< p>2、通过查看电脑的&ldquo;系统信息&rdquo;:<br /> a)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信息;<br /> b)点击&ldquo;开始&rdquo;--&gt;&ldquo;运行&rdquo;,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键入&ldquo;cmd&rdquo;进入系统命令行窗口,在命令行中输入&ldquo;systeminfo&rdquo;也可以查看系统信息;<br /> c)利用&ldquo;DirectX诊断工具&rdquo;:开始&mdash;运行&mdash;输入dxdiag,也可以看一些。< br /> 3、借助第三方软件,比如著名的硬件检测软件 Everest (Everest下载地址),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电脑硬件的信息,Everest< br /> 软件非常的强大,是电脑装机必备的一个软件,Everest 截图 如下:</p>< div><img border="0" alt="使用专业软件查看电脑配置" width="589" height="372"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0/201110191870839.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使用专业软件查看电脑配置<br />& nbsp;</div>< div>上面我们也提到了一些二手商家或小商家打着低价卖一些配置比较好的电脑,其实很可能是运用软件修改了硬件参数,这里简单介绍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软件进行辨别,详细辨别方法我们将在以后详细介绍,请关注<a href="http://www.downcc.com/">绿色资源网</a>.</div>< p>目前有很多不错的电脑检测软件,不仅可以辨别电脑硬件品牌还可以测试硬件的性能,一些比较好的电脑配置信息检测软件比如优化大师、鲁大师等可以用来帮助你了解怎么看电脑配置。另外,专门检测cpu的软件:CPU-Z,专门检测显卡的软件:GPU-Z,专门检测硬盘的软件:HDTune,专门检测内存的软件:memtest,专门检测LCD显示器的软件:DisplayX,专家检测笔记本电脑电池的软件:BatteryMon 等等,大家可以下载这些软件来获取怎么看电脑配置。这些都检测的比较专业化,一般也很少用到,购买二手电脑和有些很有诱惑力价格的品牌电脑检测用的比较多。</p>< p>关于如何查看电脑的配置,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查看电脑配置我们主要是查看电脑主要的硬件部分,比如处理器、内存、主板、显卡、硬盘等主要硬件的配置怎么样,当然其他一些次要硬件比如机箱和电源只要随便看下就可以了,一般也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让更多的电脑菜鸟用户都可以轻松的查看电脑的配置,免得更多人上当。</p>http://www.downcc.com/tech/3228.html硬件天地2011/10/17 19:50:43<p>电脑键盘是比较容易脏的电脑配件,尤其是键盘的缝隙中会包含大量灰尘与细菌,对电脑使用者健康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定期清理电脑键盘污渍与灰尘成为电脑爱好需要定期要做的事情,不过清理电脑键盘污渍与灰尘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下面我们来分享几种常见的电脑键盘清理技巧。</p>< p>1.拍打键盘。</p>< p> 关掉电脑,将键盘从主机上取下。在桌子上放一张报纸,把键盘翻转朝下,距离桌面10厘米左右,拍打并摇晃。你会发现键盘中有许多&ldquo;存货&rdquo;掉出来:除灰尘之外,还有饼干渣、咖啡末、橡皮屑、头发丝等。</p>< p>2.吹掉杂物。</p>< p> 使用吹风机对准键盘按键上的缝隙吹,以吹掉附着在其中的杂物,然后再次将键盘翻转朝下并摇晃拍打。</p>< p>3.擦洗表面。</p>< p> 有些人习惯用湿抹布来擦洗键盘,觉得这样也挺干净,似乎不存在使用专用电脑清洁剂的必要。</p>< p> 然而,湿抹布尽管可以去除掉键盘上的部分污渍和病毒,但是大部分的病毒还会残留在键盘上,继续危害电脑使用者的健康。同时,湿抹布中的水分很有可能会在擦洗者的压力下渗进键盘的缝隙之中,引起键盘零件的氧化或生锈。</p>< p> 使用电脑专用清洁剂的好处就在于,其泡沫式清洗的方式,不会对电脑表面造成划伤,也不会渗透进键盘内部破坏防护层,而且能彻底杀灭病毒和细菌,保护人体的健康。</p>< p>4.消毒。</p>< p>键盘擦洗干净后,不妨再蘸上酒精、消毒液或药用双氧水等进行消毒处理,最后用干布将键盘表面擦干即可。此外,如果用酒精对电脑进行&ldquo;呵护&rdquo;,在杀毒灭菌的同时,很有可能腐蚀键盘表面的防护层,使其敏感度降低。</p>< p>5.彻底清洗。</p>< p> 如果你想给键盘来个彻底的大扫除,就得将每个按键的帽儿拆下来。普通键盘的键帽部分是可拆卸的,可以用小螺丝刀或掏耳勺把它们撬下来,按照从键盘区的边角部 分向中间部分的顺序逐个进行,空格键和回车键等较大的按键帽较难回复原位,所以尽量不要拆。为了避免遗忘这些按键帽的位置,最好先用相机将键盘布局拍下来 或画一张草图。拆下按键帽后,可以将其浸泡在洗涤剂或消毒溶液中,并用绒布或消毒纸巾仔细擦洗键盘底座。</p>< p>电脑操作者如何避免键盘中毒?</p>< p>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使用电脑前后应洗净双手;使用别人的电脑后在没有洗手之前最好不要揉眼睛、掏鼻孔;不要在操作电脑时吃东西。</p>< p>其次,最好购买键盘薄膜塑料套,使用电脑前将其覆盖在键盘上并定期更换,以减少键盘污染和传播疾病的机会。</p>http://www.downcc.com/tech/3225.html硬件天地2011/10/17 19:38:06<p>cpu温度高怎么办?cpu温度多少正常?这些常见电脑问题,经常被电脑爱好者提及。cpu是电脑硬件中发热量最大的硬件之一,尤其是在夏天,室内温度很高,很容易引起电脑cpu过热,而cpu温度过高,将直接导致电脑蓝屏或自动关机以及重新启动的现象发生。</p>< p>夏天来临,目前室内温度越高越高,公司电脑也经常性的发生蓝屏现象,其中多数为电脑cpu温度过高导致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下如何查看电脑温度以及电脑温度多少正常,之后再与大家介绍下电脑cpu温度高怎么办?出现cpu温度高的解决办法。</p>< p><strong>关于查看cpu温度的方法:</strong></p>< p><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downcc.comsrc="/tech/1613224.html"><font color="#000099">如何查看电脑硬件温度 cpu 显卡 硬盘温度查看方法</font></a><br />< /strong><br />< strong>关于CPU温度多少是正常的?</strong></p>< p>一般情况下根据鲁大师的提示cpu的温度,最高不要超过85度,最好温度控制在75度以下认为是安全的。温度超过80度以上很容易引起电脑死机或自动关机等,就属于电脑散热不良了。引起电脑温度高的问题一般是散热的问题,比如一般笔记本电脑cpu的温度都要明显高于台式电脑的cpu温度。主要是因为笔记本由于受到体积小影响。下面再来简单介绍下引起电脑cpu温度高一般与哪些因素有关。<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downcc.comsrc="/tech/1613224.html"><font color="#000099">详情&gt;&gt;</font></a></p>< p>最后再来与大家介绍下:< strong>CPU温度高怎么办?CPU温度高的解决办法!</strong></p>< p>cpu温度高经常会导致系统不稳定,死机,蓝屏等现象发生?那么CPU温度高怎么办呢?其实解决办法我们一般是围绕散热来进行的。首先cpu温度高我们必须检查是不是cpu散热风扇灰尘太多,机箱散热是否良好等。</p>< p>如果是使用比较久的电脑出现cpu温度过高,可以进行清扫灰尘处理,方法是将内部cpu等部件拆下来,进行清扫,可以使用专业的清扫工具或者吹风机清理灰尘,有条件的把cpu直接取出来清理,之后直接上新的硅胶涂抹在cpu散热面,再安装好cpu.</p>< p>如果是cpu风扇转速过慢,可以适当的在风扇转动轴上加些润滑油(最好不要加过量),如果还是转的慢,建议更换cpu风扇.</p>< p>夏天由于外部温度过高,cpu温度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在40度以上,我们清理灰尘没什么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打开机箱外盖,使用风扇对着机箱内部吹也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cpu的温度,同时我们也可以减少上网时间,尽量不要让电脑长时间开着也可以有效的控制cpu的温度不会过高.</p>< p>其他方面如果是cpu温度过高是由于我们长时间运行大程序等,尤其是夏天游戏玩家长时间运行大型3D游戏会导致cpu的过热,这是大家最好作好加强散热的工作,否则可能影响整机的性能与使用寿命.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把电脑放在有空调的房间里面玩也可以有效的减少cpu温度过高的情况发生.</p>http://www.downcc.com/tech/3080.html硬件天地2011/09/15 18:34:37<p>由于工作的需要,现在大家都有移动硬盘,它可以给大家带来方便,走到哪都可以浏览自己的资料,不过移动硬盘也有丢失的,或者是借给同事用,难免会担心自己的资料被泄露,所以移动硬盘加密变的就很重要了。</p>< p>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带有加密功能的移动硬盘卖,不过通常都很昂贵,对于一些已经有了移动硬盘的朋友,就没有必要再去浪费钱啦!就可以考虑使用软件来加密啦!利用软件加密有几个好处,一来可以节省费用,二来也很方便。</p>< p>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用软件给移动硬盘加密的方法。&nbsp;</p>< h2>步骤/方法</h2>< ol>< li >第一步当然是下载一个加密工具了,比如:就迅影加密王来打比较吧!先安装加密王,在移动硬盘上创建一个加密区,如图:<img title="" alt="" style="margin: 5px; 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9/2011915183646301.jpg" /></li>< li >接下来就要为移动硬盘设置加密分区的容量和加密区的密码。如图:<img title="" alt="" style="margin: 5px; 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9/2011915183647624.jpg" /></li>< /ol>< ol>< li >创建成功后,就可以登陆加密区了,找到start ds图标,双击即可登陆。如图:<img title="" alt="" style="margin: 5px; 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9/2011915183648575.jpg" /></li>< /ol>< ol>< li >加密区是由迅影加密王映射出一个Z盘符,只要把文件夹或者文件等数据拷贝到加密区,或者直接在加密区浏览查看都是可以了,退出后又自动加密。加密后,你的移动硬盘就等于有了一个加密的分区,和开放的分区。但是只有自己才知道。<img title="" alt="" style="margin: 5px; 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9/2011915183648225.jpg" /></li>< /ol>< h2>注意事项</h2>< ul>< li>如果你的移动磁盘格式是ntfs的格式的话,那容量设置就没有限制啦,想设置多大都可以,如果是fat格式的磁盘,那只能设置4g的容量咯。</li>< li>登陆迅影加密王的密码切忌不能忘记咯!因为密码忘记了就没有办法找回来了。即使是黑客高手也没有办法。</li>< /ul>http://www.downcc.com/tech/2999.html硬件天地2011/08/21 21:50:55<p>问:最近准备购买一款九州风神冰凌400黑玉散热器,但我发现它的风扇接口是3PIN的,而主板上的接口是4PIN的。如果接上后,风扇能不能智能调速?会不会一直以最高速运行?我看到淘宝网上有人卖3PIN、4PIN转接线,用上后能不能实现智能调速?</p>< p>答:对于CPU散热器来说,风扇不管是3PIN还是4PIN的都可以调整转速,不会一直以最高速运行。不过两者之间有些区别,如果是4PIN的话,它可以根据温度智能调整转速。如果是3PIN的,也可以调整,但不是智能调整,需要使用者使用软件或调速器进行调整。如果风扇本身是3PIN接口,即使接上转接线后也无法实现智能调速。</p>http://www.downcc.com/tech/2998.html硬件天地2011/08/21 20:35:47<p><strong>电脑内存条的参数怎么看?</strong></p>< p>内存条是电脑硬件组成的在重要部分,它是存放程序缓存的,正因为内存条的性能直接关系着能否充分发挥电脑数据高速处理能力,以及电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以选择内存条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内存条应主要考虑其引脚数、容量,奇偶性、速度、品牌等几项性能指标。</p>< p><strong>工具/原料电脑内存条步骤/方法</strong></p>< p>1.引脚数目<br /> 内存乘机的引脚数目必须与主机板上的SIMM插口的数目相匹配。SIMM的插口有30线,72线和168线三种,所以相应的内存条也有30线,72线和168线三种。应注意,在72线系统中,有奇偶校验使用的36位内存条,无奇偶校验则使用32线内存条。在30线的系统中,有奇偶校验的则使用9位的内存条,无奇偶校验的使用8位的内存条。</p>< p>2. 容量:<br /> 30线的内存条在容量大小上一般有三种:256KB、1MB、4MB;72线的内存条现有五种容量规格:1MB、4MB、8MB、16MB、32MB,其中8MB和32MB为双面内存条。对于30线内存条,由于它们的数据是8位/条,而奔腾机具有64位数据线,因此若用30线内存条,每次至少要用两个BANK即8条,不但滥占插槽,争抢机箱空间,且易发生接触不良和损坏等问题,再加上每条内存最大仅4MB,故586主板不用这种形式,而直接使用72线内存条。72线内存条的数据线为32位,因此在32位的主机板上,可以单独使用。如果用于586电脑,每次用两个完全一样的SIMM组成一个BANK即可。  </p>< p>3.存取速度<br /> 内存条的一个重要性能是存取速度,用ns(纳秒)表示,说明系统在内存无错误的情况下作出反应的时间,常见有60ns、70ns、80ns、120ns几种,在内存条上标有-6、-7、-8等字样,该数值越小,说明内存速度越快。内存条的存取速度与主机板速度相匹配时,方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如果系统要求内存速度为80ns,但使用60ns或70ns的内存条,并没有实际的效益。如果系统要求内存速度为60ns,而使用70ns或80ns的内存条,可千万系统崩溃。不同速度的内存条可混合使用,但以最慢的速度为准。</p>< p>4. 奇偶性<br /> 奇偶校验需增加内存芯片、加大成本,选购内存条时常分为2片、3片、真3片、假3片、8片、9片等,这是指内存条是否具有奇偶校验,2片8片内存条不具备奇偶校验,而8片和9片内存条则具备奇偶校验,目前市场上也可见到一引进生产厂商为获取更多的产品利润,将损坏的芯片作为奇偶校验芯片或将部分损坏的芯片拼凑迈出一条完整的内存条,但不具有奇偶校验功能。所以称之为假3片、假9片。假3片和假9片与2片和8片一样可正常使用。鉴别内存是否具有奇偶校验的方法很简单,当装好内存条开机后,执行BIOS SETUP程序,选择允许奇偶校验,如微型机能正常引导工作,说明内存具有奇偶校验性,如果显示器屏幕出现奇偶校验错的提示后,出现死机,则内存条不具有奇偶校验性。品质趋于稳定,因此72线SIMM一般不再有奇偶校验位。对于一般用户,奇偶校验没有实际意义,是否带有奇偶校验功能不是区分内存条质量优劣的标准。</p>http://www.downcc.com/tech/2997.html硬件天地2011/08/21 20:34:11<p>组装机价格较低,升级性较高,品牌机配置合理,性能稳定。那么,品牌机与组装机分别适合哪类人群购买呢?</p>< p><strong>一、在了解组装机与名牌机的区别之前,你了解两者的定义吗?</strong><br /> 1、组装机<br /> 组装机是将电脑配件(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光驱、机箱、电源、键盘鼠标、显示器) 组装到一起的电脑,是组装机, 组装机可以自己组装,也可以到DIY配件市场组装。<br /> 2、名牌机<br /> 名牌机就是有一个明确品牌标识的电脑,它是由公司性质组装起来的电脑,并且经过兼容性测试,而正式对外出售的整套的电脑,称为品牌机,它有质量保证,以及完整的售后服务.</p>< p><strong>二、组装机与名牌机的区别是什么?</strong><br /> 1、组装机与名牌机整体有什么区别?<br /> (1)价格:<br /> 品牌机的价格比相同配置的组装机价格高,因为品牌价值在里面,还有售后服务,门面等等,越是大品牌的品牌电脑越是利润高,例如:5000元的品牌电脑厂家组装成本大约是4000元,剩下的1000元就是品牌价值,,售后服务,经销商的利润等等,当然我们配的时候可能4000元下不来, 但是绝对不会超过4200元,因为人家是大批量采购,价格方面有优势, ,但是组装机的价格不包含价钱,加税一般为4%,而品牌机的销售价格中包含价格.<br /> (2)外观与功能:<br /> 多数品牌机的外观时尚、颜色艳丽。而组装机能够选择的套装就非常少,整体看来也不是十分协调。在功能上,品牌机较为突出,有的配有:如一键恢复、加密保护、键盘超频等功能,使用起来十人方便。组装机要实现起来就很困难。不过,市场上有个性的套装也出现了不少,功能也很多,大家平时可以留意一下。<br /> (3)使用方面:<br /> 如果你购买的品牌机附带有正版操作系统,那这个操作系统的价格都加在品牌电脑销售价格中了,现在的品牌机一般情况下也不附带正版操作系统了,价格太高了,要知道正版的WINXP专业版操作系统的价格是2000元左右,所以和组装机一样,目前装的都是WINXP操作系统,使用上面没有区别.<br /> (4)稳定性:<br /> 品牌机的配件采用大批量采购的方式,有自己独立的组装车间和测试车间,有自己的品牌理念.自己组装机没有良好的组装环境和测试环境,容易出现兼容性方面的问题.<br /> (5)灵活性:<br /> 品牌机的配置一般情况下不能更改或挑选余地小,而个人组装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条件来进行配置.<br /> (7)售后服务:<br /> 品牌机一般有几条免费售后服务和技术服务热线,对于用户来说,为与厂商联系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联想、神舟等还提供全国联保,相比之下,组装机只能在销售商处进行有限保修,并且时有推三阻四现象发生。不过在市场激烈竞争下,组装机的售后服务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对于品牌机的三年主件保修来说,组装机的保修时间还是短了一些。<br /> (8)宣传:<br /> 品牌机一般以某样突出配件做噱头,.开发出自己的一些特色功能,都是针对少数固定人群的,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而模糊概括一些比较重要的参数。</p>http://www.downcc.com/tech/2996.html硬件天地2011/08/21 20:30:10<p style="text-align: left">很多人问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区别是什么,虽然大部分人把平板电脑认为是PC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苹果所开创的这个平板电脑种类几乎是全新的,之前没有接近或者类似的产品,以前微软所设计的平板电脑都很笨重,使用体验也很差,最主要的原因是微软想把平板电脑做成PC,而苹果则是把平板电脑做成放大的手机,不要求全能,但凡能满足一些常用的功能既可,这种减法设计的方式更符合日益要求简洁的消费者,后面我们从多方面来分析一下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区别。< br />& 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nbsp;&nbsp;<img title="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七大区别" border="1" alt="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七大区别"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8/2011821203129657.jpg" /></p>< p><b>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形态上的区别</b>< br />< br />   大家肯定都看的很清楚啦,笔记本的结构要比平板电脑更复杂,能提供更多的接口,能支持更多的外围设备,笔记本大部分采用非触控操作,偶有采用触控屏幕的,而平板电脑大部分采用触控操作,也有部分产品采用可拆卸键盘或者滑出键盘。大部分的平板电脑都是一块板子,正面一个液晶触控屏,结构很紧凑简洁。< br />< br />< b>平板电脑和笔记本重量上的区别</b>< br />< br />   平板电脑的重量基本不会超过1千克,10寸的平板电脑在600克到900克之间,而7寸的平板电脑在400克左右,更加轻巧。而笔记本很少低于1千克,即使是上网本,也基本在一千克附近。< br />< br />< b>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体积上的区别</b>< br />< br />   平板电脑正常采用7到10寸的屏幕,整体体积比液晶略大,厚度不高于15mm,一线品牌的第二代平板电脑产品厚度大部分控制在1厘米以内。笔记本的厚度基本在20mm左右,超薄的笔记本也要超过15mm,笔记本中的上网本也采用10寸的液晶屏幕,普通的笔记本基本都是采用大于11寸的屏幕,其中以14寸的笔记本数量最多。< br />< br />< b>平板电脑和笔记本输入上的区别</b>< br />  < br />   平板电脑大部分的命令通过手指来输入,麦克风和重力感应则用来辅助特殊的操作输入。笔记本的大部分输入都是通过键盘鼠标以及触摸板来实现,偶尔也借助麦克风或其余外围设备。< br />< br />< b>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使用环境的区别</b>< br />< br />   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同样都适合移动使用,就便利性来说,平板电脑由于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结构更简单,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而笔记本由于形态上的限制,则需要一个放置的地方才可使用,例如桌面、膝盖,所以早期的笔记本又叫膝上电脑。另外使用的姿势也有所不同,平板电脑就是一块板子,直接拿在手上既可操作,而笔记本电脑通常要坐着才能使用,就大大的限制了适用的场合,更适合在有桌面的室内使用。< br />< br />< b>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功能上的区别</b>< br />< br />   平板电脑偏重于娱乐,正常用来看网页、看视频、看书籍、玩游戏。而笔记本则是全能型的设备,除了少量重力感应游戏外,基本都能在笔记本上进行。< br />< br />< b>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内容应用上的区别</b>< br />< br />   平板电脑是用来消费内容,而笔记本可以用来创造内容,也可以用来消费内容,笔记本更具优势,但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消费内容的人会占绝大部分,少量创造内容的人更多是在工作中使用笔记本。< br />< br />   短期内平板电脑不会威胁到主流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受冲击最大的上网本,还有就是随身数码设备,除了手机相机外,其余的数码产品几乎都受到很大的冲击,MP4和数码相框市场几乎要遗失殆尽。目前的整个PC以及互联网环境,基本都是针对PC机来设计的,所以笔记本电脑短时间内还不会有危险,不过要取得增长就很困难了,预计几年内,平板电脑的数量就要超越PC,平板电脑的应用将会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系统和软件的不断改进,以后工作、学习、娱乐都会离不开平板电脑的。</p>http://www.downcc.com/tech/2983.html硬件天地2011/08/15 16:54:15<p>问:其实测试用的这款主板,是支持双通道内存的,但是做双通道内存,还牵涉到内存之间的兼容性、内存和主板的兼容性等因素,这就为最终的分析带来不确定因素。因此现在我们就以单根内存的性能,来分析双通道内存应该选择什么插槽。</p>< p>在笔者所使用的这款主板上,双通道内存可以选择1、3 或者2、4这两种组合,先来分析1、3,尽管插槽1 的性能最佳,但是插槽1 中内存的发热是个问题,这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其次,插槽3 中,内存的性能下降实在是过于明显,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采用2 根同品牌、同型号、同颗粒的内存,2根内存的性能也很难统一,这对双通道的性能影响是很致命的。</p>< p>因此我们建议用户选择2、4 插槽来安装双通道内存,在测试中2、4插槽尽管性能都有一定的降低,但是幅度非常小,并且2、4 插槽的性能看起来比较相近,这对双通道内存性能发挥有好处。当然,2、4插槽由于离处理器散热器更远一些,因此也不容易受到处理器发热的干扰,自身的温度也会更低一点,这对提高电脑的稳定性很有好处。</p>http://www.downcc.com/tech/2982.html硬件天地2011/08/15 16:53:02<p>主板上的内存插槽通常有4根,但是我们手里的内存只有1~2根,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到底内存插到什么位置,性能最好呢?这个问题似乎还真有点蛋疼,但是如果给内存换个插槽,就能得到一定的性能提升,这样不花钱的美事,而乐而不为呢?</p>< p>关于测试:</p>< p>测试使用的内存为单根威刚游戏威龙DDR2 800,主板为微星P45 NEO3-FR,处理器为E2140超频至3.2GHz,此时处理器外频为400MHz,而内存也刚好1:1分频达到DDR2 800的频率。操作系统为Win7 32位旗舰版。</p>< p>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Sisoftware Sandra这款软件获得内存的基准性能,同时使用SuperPI来测试内存的应用性能。为了防止其他软件对测试过程构成干扰,测试使用刚安装的纯净系统,并且断开网络。</p>< p>实测告诉你内存插哪根插槽性能最好</p>< p>插槽1:性能最佳</p>< p>测试从最靠近处理器的这个插槽开始,这里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由于先前内存并没有使用这个插槽,估计插槽内部已经开始氧化,装上内存后反复重启,无法启动。最终通过清空BIOS等操作,才开机成功。从测试成绩来看,这个插槽的带宽相当不错,4KB读写速度也名列前茅,总体性能占优。</p>< p>整数带宽浮点带宽4KB读写512KB读写1MB读写64MB读写SuperPI</p>< p>插槽14.774.78174.125039.733.820.532</p>< p>插槽2:性能有一定下滑</p>< p>当换到第二根插槽后,内存的基准性能方面有一定变化,带宽测试中总体水平有一定下滑,而在读写速度上,当读写较大容量的数据时,比如4MB、16MB等,内存性能下滑比较明显。SuperPI的成绩几乎没什么变化。</p>< p>整数带宽浮点带宽4KB读写512KB读写1MB读写64MB读写SuperPI</p>< p>插槽24.754.79172.6450.2393.7220.344</p>< p>插槽3:性能下滑明显</p>< p>当内存换到第三根插槽后,总体性能下滑就比较明显了,即便是内存带宽部分,也有5%左右的下降。而在读写速度方面,虽然也有小幅下降,但趋势并不明显,和插槽1的成绩差距较小。此时superPI 的成绩有2%的降幅。</p>< p>整数带宽浮点带宽4KB读写512KB读写1MB</p>< p>插槽4:性能略微回升但仍不及插槽1的性能</p>< p>在插槽4 中,内存带宽的测试成绩同样降低,但是幅度没有插槽3 中那样明显,和在插槽2 中的情形相似。比较奇怪的是,内存读写性能反而有所上升,无论是小容量数据还是大容量数据,整体读写性能相对插槽一都有所提高。但是在SuperPI 的测试中,仍然不敌插槽1,比插槽1 慢了0.2秒。</p>< p>总结:内存插靠近CPU 的插槽性能最佳</p>< p>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根内存,那么通过这个测试,结果已经非常明显了。插槽1,也就是最靠近处理器的内存插槽,性能是最佳的,相对于其他插槽大概有3%左右的提升。但是,如果选择这个插槽,我们不得不面临另一个问题:发热。处理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比较大,处理器散热器吹出的热风更是直接吹到内存上,插槽1 更加靠近处理器,也意味着内存在这里温度更容易上升。如果将处理器和内存的距离稍微拉大一点,情况显然会有所改善。因此如果加上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建议你选择插槽4,尽管在这个插槽中,内存带宽会降低一点,但是读写性能的提高能够弥补这一点。</p>http://www.downcc.com/tech/2981.html硬件天地2011/08/13 21:58:27<p>什么是DD3显存?</p>< p>DDR3显存可以看作是DDR2的改进版,二者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采用1.8V标准电压、主要采用144Pin球形针脚的FBGA封装方式。不过DDR3核心有所改进:DDR3显存采用0.11微米生产工艺,耗电量较DDR2明显降低。此外,DDR3显存采用了&ldquo;Pseudo OpenDrain&rdquo;接口技术,只要电压合适,显示芯片可直接支持DDR3显存。当然,显存颗粒较长的延迟时间(CASlatency)一直是高频率显存的一大通病,DDR3也不例外,DDR3的CASlatency为5/6/7/8,相比之下DDR2为3/4/5。客观地说,DDR3相对于DDR2在技术上并无突飞猛进的进步,但DDR3的性能优势仍比较明显:</p>< p>(1)功耗和发热量较小:吸取了DDR2的教训,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减小了能耗和发热量,使得DDR3更易于被用户和厂家接受。</p>< p>(2)工作频率更高:由于能耗降低,DDR3可实现更高的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延迟时间较长的缺点,同时还可作为显卡的卖点之一,这在搭配DDR3显存的显卡上已有所表现。</p>< p>(3)降低显卡整体成本:DDR2显存颗粒规格多为4M X32bit,搭配中高端显卡常用的128MB显存便需8颗。而DDR3显存规格多为8M X32bit,单颗颗粒容量较大,4颗即可构成128MB显存。如此一来,显卡PCB面积可减小,成本得以有效控制,此外,颗粒数减少后,显存功耗也能进一步降低。</p>< p>(4)通用性好:相对于DDR变更到DDR2,DDR3对DDR2的兼容性更好。由于针脚、封装等关键特性不变,搭配DDR2的显示核心和公版设计的显卡稍加修改便能采用DDR3显存,这对厂商降低成本大有好处。</p>< p style="text-align: left">目前,DDR3显存在新出的大多数中高端显卡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http://www.downcc.com/tech/2938.html硬件天地2011/07/21 17:08:03<p>四核里面是由两个双核组成,每个双核是共享4M的L2的。从理论上去看,在两者均未达到满载的时候,成绩应该相差不大。而双方都同时达到满载时,四核的成绩应该比双核好上一倍。物理四核相对于物理双核提升的幅度最大值为80%左右,超线程四核相对于物理双核提升的最大幅度为40%左右,两者的提升幅度相差约为一倍。 家用双核足够了...以上的结论是经过了评测...简单点就是本来一大堆事2个人在做.现在4个人做了.双核 和四核从表面来说 好象是提高一倍的说法。但其实 我们现在用的双核只是一CPU X 2份模拟芯片不是很完整的双核。新推出的四核就不是了,它是独自完整 彼此配合的独立CPU内核 ,比现在的所谓双核提升不知道几倍。<br />& nbsp;</p>< h2><font size="2">步骤/方法</font></h2>< ol>< li >现在大家买电脑会比以前懂得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和核心了吧,目前本人用的双核觉得不错,可现在又有四核问世了,真不知道双核好还是四核好?IT产品更新的速度真是犹如闪电。后来了解到四核处理器主要针对非常高端的特殊应用领域,其性能比双核提高了50%,是单核性能的4.5倍。我想大家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div>&nbsp;</div>< /li>< li >很多新产品返修率达到30%到40%,很多人追时尚都做了白老鼠,包括苹果新品一样有些小问题。苹果显示器的画面是最美的,非常的美,做美工的人应该拥有它,拿来做美工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家用还是选择便宜点的电脑吧,如果你钱多尝试下也未偿不可。< div>&nbsp;</div>< /li>< li >电脑最重要的不是外包装和品牌,广告打得凶猛的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广告在中国市场根本就不可信,越是什么指定产品越不可靠。比如说联想,联想怎么运作就不多说它了,总之是内行的都不会买。本来非常追捧IBM,但加入了联想,不好意思,现在的IBM不在考虑范围。伊利和蒙牛也是广告凶猛哦,小心现在的广告水分很重。像苹果这样的大牌新品都有较高的返修率,那其他的会怎样?可想选择适合自己的是多么重要。不要以为价钱贵的电脑就是最好,小心IT的换代非常的快,今天你是最贵可到明天又有新品了,请问追得赢吗?别成了IT的阶下囚,不过IT老板可是很喜欢赶时尚的人,越多越好。< div>&nbsp;</div>< /li>< li >电脑中的核心(Die)才是电脑的重中之重,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大家喜欢将CPU比作电脑的大脑或心脏,那么电脑主板就可称为电脑的神经系统。主板:英文&ldquo;mainboard&rdquo;,它是电脑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是电脑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上面布满了各种插槽(可连接声卡/显卡/MODEM/等)、接口(可连接鼠标/键盘等)、电子元件,它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并把各种周边设备紧紧连接在一起。它的性能好坏对电脑的总体指标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div>&nbsp;</div>< /li>< li >一般说来,新的核心类型往往比老的核心类型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同频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 1.8A GHz就要比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 1.8GHz性能要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核心类型刚推出时,由于技术不完善或新的架构和制造工艺不成熟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的核心类型的性能反而还不如老的核心类型的性能。所以大家别太快尝试新品,看看市场再决定。< div>&nbsp;</div>< /li>< li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常也称为微处理器。它被人们称为电脑的心脏。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它的内部由几百万个晶体管组成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CPU是电脑系统的心脏,电脑特别是微型电脑的快速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CPU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 div>&nbsp;</div>< /li>< li >双核电脑就是具有双核处理器的电脑。双核处理器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换句话说,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核中,形成双核CPU。双核处理器性能强劲,能够显著提高PC的计算性能,在执行多任务操作时,它的这一特点尤其突出。双核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指令数总数,比单核心处理器增加一倍,这大大地增强了处理器的性能,特别是在处理多任务时,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div>&nbsp;</div>< /li>< li >三核就是单CPU内集成3个核心,相当于有3个CPU的性能,但不能说成有3个CPU的电脑。三核没有用过,不知道它的性能。< div>&nbsp;</div>< /li>< li >四核里面是由两个双核组成,每个双核是共享4M的L2的. 从理论上去看,在两者均未达到满载的时候,成绩应该相差不大。而双方都同时达到满载时,四核的成绩应该比双核好上一倍。物理四核相对于物理双核提升的幅度最大值为80%左右,超线程四核相对于物理双核提升的最大幅度为40%左右,两者的提升幅度相差约为一倍。家用双核足够了...以上的结论是经过了评测... 在不多任务执行的情况下单核速度和双核区别不大。< div>&nbsp;</div>< /li>< li >显卡又称为视频卡、视频适配器、图形卡、图形适配器和显示适配器等等。它是主机与显示器之间连接的&ldquo;桥梁&rdquo;,作用是控制电脑的图形输出,负责将CPU送来的的影象数据处理成显示器认识的格式,再送到显示器形成图象,这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 div>&nbsp;</div>< /li>< li >现在四核电脑的价钱差不多要几万,不是老百姓考虑的范围,在未来市场四核会逐渐替代双核,但本人认为双核拿来看电影浏览网站就足够了。人的追求永无止境,我在想有没有一天会出现八核的电脑?哈哈,IT的精英听到这话别出来打我。现在微软又开发了桌面电脑,大家别以为是台式电脑哦,就是(007大破量子危机)电影里面出现的像写字台一样大的触摸屏幕电脑,超炫!很适合政府和反恐单位。相信有一天,大家乘电梯的时候按键也会变成触摸式的屏幕。< div>&nbsp;</div>< /li>< li >讲来讲去把自己弄晕了,反正电脑稳定性是主板,处理数据是CPU,看大家的要求了,要求稳定点就要选择好的主板,要速度快就要选择好的CPU,当然速度快不仅仅是要CPU好,因为只有CPU好,其他的硬件会成为电脑的瓶颈,性能也得不到提升。<br />& nbsp;</li>< /ol>http://www.downcc.com/tech/2922.html硬件天地2011/07/11 21:17:52<p><b>开机屏幕出现&ldquo;Disk I/O error,Replace the disk ,and then press any key&rdquo;错误信息</b>,按下&ldquo;Enter&rdquo;键后系统停顿在此界面无法启动。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硬盘的主引导记录收到破坏所致,为此可以使用&ldquo;Fdisk/MBR&rdquo;命令重写主引导记录。</p>< div><img height="295" alt="开机屏幕出现&ldquo;Disk I/O error&rdquo;" width="422"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1211844543.jpg" /><br />& nbsp;</div>< div>&ldquo;Disk I/O error&rdquo;错误信息</div>< p>1、重新启动电脑,当界面下方出现&ldquo;Press DEL to Enter SETUP&rdquo;的提示信息时按下&ldquo;Del&rdquo;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然后按下&ldquo;&darr;&rdquo;键选择&ldquo;Advanced BIOSFeatures&rdquo;选项,并按下&ldquo;Enter&rdquo;键。</p>< div><img height="259" alt="开机屏幕出现&ldquo;Disk I/O error&rdquo;" width="409"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1211846538.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img height="316" alt="开机屏幕出现&ldquo;Disk I/O error&rdquo;" width="398"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1211846254.jpg" /><br />& nbsp;</div>< p style="text-align: left">2、随即进入&ldquo;Advanced BIOS Features&rdquo;设置界面,按下&ldquo;&darr;&rdquo;键选择&ldquo;First Boot Device&rdquo;选项,按下&ldquo;Enter&rdquo;键进入&ldquo;First Boot Device&rdquo;设置界面,然后按下&ldquo;&darr;&rdquo;键选择&ldquo;Floppy&rdquo;选项,即设置系统从软驱启动。</p>< div>&nbsp;</div>< div><img height="268" alt="开机屏幕出现&ldquo;Disk I/O error&rdquo;" width="345"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1211846356.jpg" /><br />& nbsp;</div>< p>3、按下&ldquo;Enter&rdquo;键确认选择并返回&ldquo;Advanced BIOS Features&rdquo;设置界面,然后按下&ldquo;F10键&rdquo;弹出提示框,接着按下&ldquo;Enter&rdquo;键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程序。</p>< div><img height="288" alt="开机屏幕出现&ldquo;Disk I/O error&rdquo;" width="403"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1211846552.jpg" /><br />& nbsp;</div>< p>4、将DOS启动盘插入软驱中,电脑自动重启后会进入DOS状态,然后在命令提示符输入&ldquo;Fdisk/mbr&rdquo;命令。</p>< div><img height="305" alt="开机屏幕出现&ldquo;Disk I/O error&rdquo;" width="488"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1211847739.jpg" /><br />& nbsp;</div>< p>5、按下&ldquo;Enter&rdquo;键即可运行&ldquo;Fdisk/mbr&rdquo;命令并重写当前硬盘的主引导记录,完成后会重新返回命令提示符状态。</p>< div><img height="319" alt="开机屏幕出现&ldquo;Disk I/O error&rdquo;" width="412"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1211847868.jpg" /></div>< p>6、从软驱中取出软盘后重新启动电脑即可成功从硬盘引导进入操作系统。至此<b>开机屏幕出现&ldquo;Disk I/O error,Replace the disk ,and then press any key</b>&rdquo;错误信息的就可以解决了。</p>http://www.downcc.com/tech/2918.html硬件天地2011/07/10 15:37:24<p><b>iPad2完美越狱工具</b>终于还是发布了,<b>iPad2完美越狱</b>可以利用Jailbreakme 3.0来实现了无需连接电脑即可完美越狱。Jailbreakme 3.0是利用iOS系统自带的Safari浏览器打开PDF文件时的漏洞实现越狱的,下面是<b>iPad2完美越狱</b>及安装AppSync补丁和PDF漏洞补丁详细教程。</p>< h3>一、安装Cydia 实现完美越狱</h3>< p>1、在iPad2中的Safari浏览器地址栏输入www.jailbreakme.com,打开JailBreakMe网站。</p>< div><img height="330"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98"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4221.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在Safari浏览器中打开JailBreakMe 3.0网站</div>< p>2、点击页面左下角的&ldquo;FREE&rdquo;按钮安装Cydia。</p>< div><img height="377"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503"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5881.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点击FREE按钮开始安装</div>< p>3、等待Cydia自动下载并自动安装好之后,Jailbreakme 3.0超级简单的越狱方法就完成了。</p>< div><img height="320"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500"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6138.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等待Cydia自动下载并自动安装完成</div>< h3>二、安装AppSync补丁</h3>< p>越狱完后的iPad2需要安装AppSync补丁,否则是无法使用iTunes或91等软件同步应用程序的。</p>< p>1、打开刚刚安装好的Cydia,首次打开会先让我们选择自己的&ldquo;角色&rdquo;,有用户、骇客和开发者三个选项。不同角色的区别只是在Cydia中看到的应用数量不同,用户最少,开发者最多,这是为了防止普通用户误安装那些容易使系统崩溃的插件,所以一般情况下选择&ldquo;用户&rdquo;即可。</p>< div><img height="305"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92"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6822.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选择Cydia使用者的身份角色</div>< p>2、安装AppSync补丁需要先添加一个源,点击页面底部的&ldquo;软件源&rdquo;,进入源列表页,再点击右上角的&ldquo;编辑&rdquo;按钮进入列表编辑状态。</p>< div><img height="324"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501"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7166.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在Cydia中添加一个新的源</div>< p>3、通过左上角的&ldquo;添加&rdquo;按钮打开一个输入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源地址http://cydia.hackulo.us,最后点击&ldquo;添加源&rdquo;。</p>< div><img height="150"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280"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7394.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输入源地址添加源</div>< p>4、等待源地址添加完成后回到Cydia,此时列表中就多出一个新的源,点击右上角的&ldquo;完成&rdquo;按钮保存列表。</p>< p>5、进入刚刚添加好的源Hackulo.us,找到并选择AppSync for 4.0+,在详细介绍页点击右上角的&ldquo;安装&rdquo;按钮,AppSync补丁就会自动开始下载安装了。</p>< div><img height="306"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500"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7746.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选择AppSync for 4.0+补丁</div>< h3>三、安装PDF漏洞补丁</h3>< p>1、再次打开Cydia,从页面底部最右侧进入&ldquo;搜索&rdquo;页,在搜索框中输入PDF Patcher 2。</p>< div><img height="320"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503"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8323.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进入Cydia搜索页</div>< div>&nbsp;</div>< div><img height="204"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03"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8477.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在Cydia中搜索PDF Patcher 2补丁</div>< p style="text-align: left">2、找到后点击搜索结果中的PDF Patcher 2,进入页面后,点击右上角的&ldquo;安装&rdquo;按钮。安装完成后按屏幕上的提示重启设备,PDF漏洞补丁就打好了。</p>< div><img height="268" alt="iPad2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49" border="0"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428687.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点击详细页面中的安装按钮</div>< p><b>iPad2完美越狱</b>及安装AppSync补丁和PDF漏洞补丁后,iPad2就可以安装破解的应用和游戏了。</p>http://www.downcc.com/tech/2917.html硬件天地2011/07/10 15:31:32<p>本文是<b>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b>,本教程适用于iPhone 3GS和iPhone 4的4.3.3固件越狱,这次的完美越狱仍然没有带来解锁,如果是有锁版的用户还需自重。</p>< p>RedSn0w 0.9.6 rc16下载:http://dx1.xiazaiba.com/Soft/R/redsn0w_0.9.6rc16_XiaZaiBa.zip</p>< p>IPhone4 4.3.2固件下载:http://appldnld.apple.com/iphone4/041-0662.20110414.byq84/iphone3,1_4.3.2_8h7_restore.ipsw</p>< p>IPhone4 4.3.3固件下载:http://appldnld.apple.com/iPhone4/041-1011.20110503.q7fGc/iPhone3,1_4.3.3_8J2_Restore.ipsw</p>< p>1、将iPhone用数据线连接电脑,打开iTunes,Shift+鼠标左键点击&ldquo;恢复&rdquo;,然后选择下载好的iOS4.3.3固件进行恢复。已经升级的用户可以跳过这步骤。</p>< div><img height="321"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600"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4868.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img height="124"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382"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6812.jpg" /><br />& nbsp;</div>< div>点击&ldquo;恢复&rdquo;,进行固件升级</div>< p>如果出现下面这个提示框,无锁的用户点击&ldquo;允许&rdquo;,进行升级操作。有锁用户不要升级,否则iPhone将被锁住。</p>< div><img height="303"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81"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6728.jpg" /><br />& nbsp;</div>< div><br />& nbsp;</div>< div><img height="152"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376"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6122.jpg" /><br />& nbsp;</div>< div>iPhone成功升级到4.3.3</div>< p>2、打开RedSn0w,在电脑中找到刚才下载的RedSn0w,并打开。</p>< p>3、当RedSn0w正常打开以后,点击Browse按键,在跳出来的对话框中选择4.3.2固件(注意不要选择4.3.3固件)。</p>< div><img height="537"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23"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7981.jpg" /><br />& nbsp;</div>< p>4、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选择iOS4.3.2固件然后打开。</p>< div><img height="347"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561"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7204.jpg" /><br />& nbsp;</div>< p>5、待到固件核实无误以后,点击&ldquo;Next&rdquo;继续。将会看到RedSn0w在准备越狱数据,等待进度条完成。<br />& nbsp;</p>< div><img height="588"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21"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7946.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img height="119"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358"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8463.jpg" /><br />& nbsp;</div>< p>6、选择安装Cyida,在&ldquo;Install Cydia&rdquo;和&ldquo;Enable multitask gestures&rdquo;选项前面打勾,然后点击&ldquo;Next&rdquo;。如果不需要开机动画,可以不要开启。</p>< div><img height="519"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05"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8448.jpg" /><br />& nbsp;</div>< p>便利贴1:&ldquo;Install Cydia&rdquo;是指开启多任务手势的功能</p>< p>便利贴2:&ldquo;Enable multitask gestures&rdquo;是指开启开机动画效果功能。</p>< p>7、按提示将iPhone关机,同时保持与电脑连接的状态,随后点击&ldquo;Next&rdquo;继续。</p>< div><img height="351"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22"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8661.jpg" /><br />& nbsp;</div>< p>8、进入DFU模式。按住上方的Power电源键(开机),不要松开。</p>< div><img height="470"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24"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8554.jpg" /><br />& nbsp;</div>< p>9、按住电源键开机约三秒后,在保持电源键按住的情况下,再按下Home键(返回键)不要松开。</p>< div><img height="456"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22"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9387.jpg" /><br />& nbsp;</div>< p>10、保持Power电源键和Home键同时按下的情况下,约10秒后,即可松开电源键,但Home键仍然不能松开。约30秒后可松开Home键,此时RedSn0w开始对iPhone进行上传和修补操作,此过程务必不要打断。</p>< div><img height="512"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24"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9409.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img height="532"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22"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9508.jpg" /><br />& nbsp;</div>< p>11、等待RedSn0w开始上传新的RAM,内核。这个过程中iPhone会白屏,然后屏幕上将会跳动代码,耐心等候就好。</p>< div><img height="514"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22"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49784.jpg" /><br />& nbsp;</div>< p>12、iPhone越狱完成,点击&ldquo;Finish&rdquo;结束,等待iPhone重新启动。</p>< div><img height="390"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21"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50425.jpg" /><br />& nbsp;</div>< div>&nbsp;</div>< div><img height="401" alt="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 width="405"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3250166.jpg" /><br />& nbsp;</div>< p>便利贴3:等上面这个页面完成后,iPhone重新启动并进入主页面,打开cydia,第一次打开Cydia时,cydia都会自动进行文件的移动等操作,请勿强行中断避免功能丢失,直到屏幕下方的&ldquo;菊花&rdquo;消失后,iPhone将重启。另外也可以在iPhone设置--通用--自动锁定,将自动锁定改为&ldquo;永不&rdquo;,避免在cydia文件移动过程中屏幕锁定导致移动中断。</p>< p>这就<b>是iPhone 4的iOS 4.3.3固件完美越狱教程</b>,越狱完成后,接下来就需要给iPhone安装上守护程序、安装ipa补丁、安装ipa游戏、软件了,就请用户自己动手去下载吧!</p>http://www.downcc.com/tech/2916.html硬件天地2011/07/10 15:23:07<div>< p>有些用户在尝试使用iTunes 恢复iPhone 时,可能会看到3194错误。iTunes 显示对话框,指示&ldquo;<b>未能恢复iPhone 发生未知错误</b>&rdquo;并后跟错误编号 3194。下面来看看笔者<b>使用iTunes恢复iPhone固件发生未知错误3194</b>的解决。</p>< div><img height="226" alt="" width="437"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2344713.jpg" /><br />& nbsp;</div>< div>未知错误3194</div>< div>&nbsp;</div>< h3>使用iTunes恢复iPhone固件发生未知错误3194的原因</h3>< p>3000范围中的错误代码通常表示 iTunes 无法通过端口80或443联系gs.apple.com 服务器。这可能是由于受到过期或配置不正确的安全软件或防火墙软件的干扰、hosts 文件中的某一条目重定向对 gs.apple.com的请求,或由于您的 Internet 代理设置所致。</p>< h3>使用iTunes恢复iPhone固件发生未知错误3194的解决</h3>< p>一、如果使用的是代理,请尝试将其关闭或使用已知良好的网络。</p>< p>二、更新您的itunes到最新版本,也可能解决该问题。</p>< p>三、修改hosts文件</p>< p>便利贴:Hosts文件是Windows中的一个网络服务文件,通过在其上加入苹果的ip地址和域名,可以禁止电脑中的网络程序向gs.apple.com进行数据交流,itunes便无法获得所需的旧版本的固件信息。所以,要解决该问题,就需要修改hosts文件。</p>< p>1、打开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点进hosts文件,用鼠标右键点击用记事本打开,在hosts 最后一行加上:74.208.10.249 gs.apple.com,保存后退出。<br />& nbsp;</p>< div><img height="140" alt="" width="340"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2345921.jpg" /><br />& nbsp;</div>< p>2、如果遇到&ldquo;拒绝访问&rdquo;,请进入Adminstrator账户操作,或者对着文件点右键&mdash;属性&mdash;安全&mdash;编辑&mdash;选择你的账户勾上完全控制,然后再进行修改即可。</p>< div><img height="416" alt="" width="370"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2346963.jpg" /><br />& nbsp;</div>< div>Hosts属性</div>< div>&nbsp;</div>< div><img height="357" alt="" width="367" border="0" twffan="done" style="cursor: pointer"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10152346699.jpg" /><br />& nbsp;</div> Hosts权限</div>< p>3、成功修改后,重启电脑再进行恢复即可。</p>< p>itunes激活iPhone,如果错误提示还在,请断开手机与电脑的连接,关掉itunes,重新打开并连接手机激活!itunes提示iPhone设置,请选择设置为新iPhone!</p>http://www.downcc.com/tech/2914.html硬件天地2011/07/10 14:37:18<p>方正品牌机:精英GF6100M-M/AMD4400+/2G 金士顿/500G 硬盘。最近每天早上开机的时候,跑完XP那个进度条后黑屏。显示器有背光,无任何显示。然后需要不停重启。多重启几次,运气好能正常进入系统,但是只要一次成功进入系统后,再次重启就不会再黑屏了,使用完全正常。用MHDD扫描硬盘,会出现很多红绿块,把硬盘送去保修,商家扫描一个绿块也没有,我拿回家换到别的机器上扫描,同样没红绿块。只要是在这个问题机上扫描硬盘,就会有红绿块,换了几块硬盘试过了!</p>< p>换过内存和硬盘,SATA 线也换了,主板SATA接口也清洁过,也重装了系统,问题依旧!最后干脆换主板,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感觉是主板南桥损坏了。</p>< p>举一反三:如果硬盘和数据线没有问题,而硬盘在这台电脑上又扫出很多坏道,基本可以肯定是主板坏了。</p>http://www.downcc.com/tech/2902.html硬件天地2011/07/04 17:57:43<p>天热了,很多用户都很关心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问题,其实在关心笔记本的同时,我们别忘了身边的无线路由器也面临高温的考验。无线路由器在家庭中已经相当普及,如果路由器散热不好、工作不稳定,直接影响网络的质量。因此,我们需要从购买、安装和使用阶段下手,解决无线路由器的散热问题。</p>< p><b>1、 路由器外壳大点比小点好</b></p>< p>首先从购买阶段下手。现在路由器的外观设计都流行&ldquo;迷你化&rdquo;,的确,小巧精致的外观往往更吸引眼球,而且具有便携性,能满足旅途使用。但是在家里使用,小巧的外观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由于路由器内部空间小,不利于散热。所以,宁愿选择体积大一些的机型,散热效果反倒更好。</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189" alt="无线路由器散热注意事项" width="445"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417584436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体积大一些的无线路由器散热效果更好</p>< p><b>2、如果是金属外壳就更好</b></p>< p>购买时,还要注意无线路由器的外壳材质。最好的当然是金属外壳,不仅由于金属导热性好,利于散热,而且外壳更加坚固耐用。但是,由于现在路由器降价很快,为了节省成本,基本都改成塑料外壳了。</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49" alt="无线路由器散热注意事项"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4175846417.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属外壳散热效果最好</p>< p><b>3、 注意散热孔的数量</b></p>< p>除了外壳材质,外壳上的散热孔也很重要,建议选择散热孔较多的机型,有助于热量快速排出。当然,散热孔太多也有缺点,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容易进灰尘,所以需要用户勤快一点,经常清洁外壳。</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175" alt="无线路由器散热注意事项"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417584622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散热孔多有利于快速散热</p>< p><b>4、能选立式就不选卧式</b></p>< p>从摆放姿态来看,无线路由器有卧式和立式两种设计,卧式的机型较多,立式的较少,也有两种皆可的。我们推荐优选立式的机型,因为立式摆放,机身与四周空间的接触面更大,散热效果会比卧式机身更好。同时,立式的机身顶部面积小,也不容易积灰。</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547" alt="无线路由器散热注意事项" width="262"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4175846965.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式机身散热更好</p>< p><b>5、把路由器固定在墙上</b></p>< p>在路由器的摆放阶段,我们建议有条件的用户,可以把无线路由器固定在墙面上,几乎所有的路由器底部都预留了螺丝孔,可以固定在墙上。这样,即便是卧式机身,也可以变成立式。好处也不少,可以同时实现提高信号、减少积灰、提高散热效果等等。</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60" alt="无线路由器散热注意事项"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4175847869.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把路由器安装在墙上</p>< p><b>6、 给路由器主板加装散热片</b></p>< p>如今家用型路由器不贵,100多元的产品遍地都是,如果发现路由器发热量大,不妨拆开路由器外壳,给路由器主板上的芯片加装散热片,虽然这样可能导致外壳损坏,但是毕竟价格不贵,风险也不大。散热片在淘宝上就能买到,直接粘贴在芯片上即可。</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60" alt="无线路由器散热注意事项"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7/201174175847646.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路由器主板粘贴散热片</p>http://www.downcc.com/tech/2901.html硬件天地2011/07/04 17:54:41<p>对于广大的玩家朋友来说,分别i3/i5/i7肯定不是问题,如果荷包充实的话,可能就直接上i7 980x了。但是更多的普通用户在攒机或者是选购时还是会有很多疑问,他们只有要选购时才会遇到怎么分辨i3/i5/i7这种问题。</p>< p>就比如有非常多的普通用户不清楚i7 也有两种接口,对i5也能用在H55主板上感到非常惊讶,对i3搭配P55的输出问题充满疑问&hellip;&hellip;如此种种不一而足,</p>< p>i7 支持3通道 i5 、i3不支持</p>< p>i7 QPI总线技术 i5 、i3采用SMT</p>< p>i7 4核8线程 i5 4核4线程 i3双核4线程</p>< p>I7 1366接口 i5 、i3 1156接口</p>< p>i7 X58芯片(双芯片) i5 、i3 P55 H57 H55芯片(单芯片,集成了以往的南北桥功能)</p>< p>i7 目前的I7没有集成GPU i5 、i3 新出来的i5 6** 系列和i3集成了GPU</p>< p>i7 四核并支持超线程 i5四核,不支持超级</p>< p>i7、i5支持睿频技术(也就是在运行某些程序的时候可以比默认频率更高)i3不支持此技术</p>< p>先解释&ldquo;I7 1366接口 i5 、i3 1156接口&rdquo;这条,i7 9系列CPU具备1366个针脚(每根针脚可以理解为电路的一根接线),所以要具备1366接口的X58主板;i7 8系列、i5、i3都是1156个针脚,所以需要具备1156接口的P55、H57、H55主板</p>< p>i7支持3通道是指它支持内存组成三通道(至少三根内存),能使性能得到相应的提升;i5、i3不支持是指它们只支持双通道内存,比起三通道来说,内存性能得以相应削弱。但并不是所有的i7都支持三通道,只有i7 9系列是支持三通道的(如i7 920),而i7 8系列只支持双通道(如i7 860)。但增加一条内存通道对于系统性能的提升是比较微弱的,除非CPU对于内存数据的要求很高,双通道已经比较吃紧时,所以i7 9系列并不比i7 8系列优势明显</p>< p>&ldquo;i7采用QPI总线技术&rdquo;和&ldquo;i7 X58芯片(双芯片) i5 、i3 P55 H57 H55芯片(单芯片,集成了以往的南北桥功能)&rdquo;这两句是对应关系,i7推出来之前,Intel的775系列CPU有前段总线设计,Intel的主板则都是南桥、北桥芯片设计,北桥也对应一个前段总线,CPU通过前端总线和内存进行数据交换,这会形成比较大的传输瓶颈。1366系列CPU首次取消了前段总线这个传统设计,而是在CPU内部集成了内存控制器,被称为QPI总线,不通过北桥直接访问内存,内存性能大大提高,但主板上面还是有南桥、北桥双芯片;而对于1156系列CPU,索性连PCI-E控制器也集成到CPU内部去了,搞得北桥的工作都被CPU抢去了,所以P55、H55等主板上面只有南桥(也不叫南桥了)单芯片了。QPI和SMT不是一类概念,没有可比性,SMT的意思是&ldquo;同步多线程&rdquo;</p>< p>&ldquo;i7 4核8线程 i5 4核4线程 i3双核4线程&rdquo;和&ldquo;i7 四核并支持超线程 i5四核,不支持超线程&rdquo;两项是因果关系。i7、i3、i5 6系列都支持超线程技术、i5 7系列都不支持,所谓超线程是指把CPU核心空闲的资源腾出来模拟出一个核心来,使性能大幅提升。超线程使一个核心能够模拟成两个逻辑核心,称为双线程。所以i7四核支持超线程就是四核八线程、i5 7系列四核不支持超线程,就是四核四线程、i3双核、i5双核支持超线程,就是双核四线程。但是虽然超线程能够使CPU核心虚拟地增加一倍,但这个模拟的核心与真实的物理核心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性能差距的,所以同频下i3的性能是无法超越i5 7系列的</p>http://www.downcc.com/tech/2900.html硬件天地2011/07/04 17:53:40<p>Windows磁盘管理器中,在磁盘标签处右击鼠标,随磁盘属性的不同会出现&ldquo;转换到动态磁盘&rdquo;,&ldquo;转换到基本磁盘&rdquo;&ldquo;转换成GPT磁盘&rdquo;,&ldquo;转换成MBR磁盘&rdquo;等选项。本文就此做简单介绍。</p>< p>基本磁盘与动态磁盘</p>< p>磁盘的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ldquo;基本磁盘&rdquo;。基本磁盘非常常见,我们平时使用的磁盘类型基本上都是&ldquo;基本磁盘&rdquo;。&ldquo;基本磁盘&rdquo;受26个英文字母的限制,也就是说磁盘的盘符只能是26个英文字母中的一个。因为A、B已经被软驱占用,实际上磁盘可用的盘符只有C~Z 24个。另外,在&ldquo;基本磁盘&rdquo;上只能建立四个主分区(注意是主分区,而不是扩展分区);另一种磁盘类型是&ldquo;动态磁盘&rdquo;。&ldquo;动态磁盘&rdquo;不受26个英文字母的限制,它是用&ldquo;卷&rdquo;来命名的。&ldquo;动态磁盘&rdquo;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将磁盘容量扩展到非邻近的磁盘空间。</p>< p>动态硬盘,是指在磁盘管理器中将本地硬盘升级得来的。动态磁盘与基本磁盘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采用以前的分区方式,而是叫做卷集(Volume),卷集分为简单卷、跨区卷、带区卷、镜像卷、RAID-5 卷。基本磁盘和动态磁盘相比,有以下区别:</p>< p>1、卷集或分区数量。动态磁盘在一个硬盘上可创建的卷集个数没有限制。而基本磁盘在一个硬盘上只能分最多四个主分区。</p>< p>2、磁盘空间管理。动态磁盘可以把不同磁盘的分区创建成一个卷集,并且这些分区可以是非邻接的,这样的大小就是几个磁盘分区的总大小。基本磁盘则不能跨硬盘分区并且要求分区必须是连续的空间,每个分区的容量最大只能是单个硬盘的最大容量,存取速度和单个硬盘相比也没有提升。</p>< p>3、磁盘容量大小管理。动态磁盘允许我们在不重新启动机器的情况下调整动态磁盘大小,而且不会丢失和损坏已有的数据。而基本磁盘的分区一旦创建,就无法更改容量大小,除非借助于第三方磁盘工具软件,比如PQ Magic。</p>< p>4、磁盘配置信息管理和容错。动态磁盘将磁盘配置信息放在磁盘中,如果是RAID容错系统会被复制到 其他动态磁盘上,这样可以利用RAID-1的容错功能,如果某个硬盘损坏,系统将自动调用另一个硬盘的数据,保持数据的完整性。而基本磁盘将配置信息存放在引导区,没有容错功能。</p>< p>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可以直接进行,但是该过程是不可逆的。要想转回基本磁盘,只有把所有数据全部拷出,然后删除硬盘所有分区后才能转回去。</p>< p>GPT磁盘与MBR磁盘</p>< p>GPT(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 Partition Table Format)一种由基于 Itanium 计算机中的可扩展固件接口 (EFI) 使用的磁盘分区架构。与主启动记录 (MBR) 分区方法相比,GPT 具有更多的优点,因为它允许每个磁盘有多达 128 个分区,支持高达 18 千兆兆字节的卷大小,允许将主磁盘分区表和备份磁盘分区表用于冗余,还支持唯一的磁盘和分区 ID (GUID)。</p>< p>与支持最大卷为 2 TB (terabytes) 并且每个磁盘最多有 4 个主分区(或 3 个主分区,1 个扩展分区和无限制的逻辑驱动器)的主启动记录 (MBR) 磁盘分区的样式相比,GUID 分区表 (GPT) 磁盘分区样式支持最大卷为 18 EB (exabytes) 并且每磁盘最多有 128 个分区。与 MBR 分区的磁盘不同,至关重要的平台操作数据位于分区,而不是位于非分区或隐藏扇区。另外,GPT 分区磁盘有多余的主要及备份分区表来提高分区数据结构的完整性。</p>< p>在运行带有 Service Pack 1 (SP1) 的 Windows Server 2003 的基于 x86 的计算机和基于 x64 的计算机上,操作系统必须驻留在 MBR 磁盘上。其他的硬盘可以是 MBR 或 GPT。</p>< p>在基于 Itanium 的计算机上,操作系统加载程序和启动分区必须驻留在 GPT 磁盘上。其他的硬盘可以是 MBR 或 GPT。</p>< p>在单个动态磁盘组中既可以有 MBR,也可以有 GPT 磁盘。也使用将基本 GPT 和 MBR 磁盘的混合,但它们不是磁盘组的一部分。可以同时使用 MBR 和 GPT 磁盘来创建镜像卷、带区卷、跨区卷和 RAID-5 卷,但是 MBR 的柱面对齐的限制可能会使得创建镜像卷有困难。通常可以将 MBR 的磁盘镜像到 GPT 磁盘上,从而避免柱面对齐的问题。可以将 MBR 磁盘转换为 GPT 磁盘,并且只有在磁盘为空的情况下,才可以将 GPT 磁盘转换为 MBR 磁盘。否则数据将发生丢失!!!</p>< p>不能在可移动媒体,或者在与群集服务使用的共享 SCSI 或 Fibre Channel 总线连接的群集磁盘上使用 GPT 分区样式</p>http://www.downcc.com/tech/2837.html硬件天地2011/06/13 16:40:50<p>硬盘出现:&ldquo;ultra dma crc 错误计数&rdquo;和&ldquo;当前映射区警告&rdquo;问题,玩游戏或者看网页都会出现卡的现象,屏幕卡住,鼠标可移动,然后过一会就会好,最近越来越频繁。</p>< p>查了下,&ldquo;ultra dma crc 错误计数&rdquo;是记录硬盘通讯错误的。然后换了个HDtune版本来检查,居然就没有错误了。据说HDtune经常会出现乱报,特别是一些较老的版本。</p>< p>举一反三:有时候换硬盘线能解决这种问题,但只要不影响正常使用,都不必理会。</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511" alt="" width="709"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6/2011613164324937.jpg" /></p>http://www.downcc.com/tech/2836.html硬件天地2011/06/13 15:47:10<p>内存与主板不兼容的故障较为常见,表现为昨天电脑还用的好好的,可是今天早晨一开机,即&ldquo;嘀嘀&rdquo;地叫个不停。只有打开机箱,把内存条取下来重新插一下就好了。注意:在拔插内存条时一定要拔掉主机和电源线,防止意外烧毁内存。这是故障轻的,严重的话,需要把几个内存插槽都擦拭好几遍,才能把机子点亮。可是用不了十天半个月,就又会再出现报警的情况。只要你打开机箱把内存插一下就又好了。你说机器有问题,只要点亮了,就是连续运行十天半个月的一点问题也没有。可老是报警这谁也受不了。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内存与主板不兼容。</p>< p>步骤/方法 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br /> ⑴ 内存条不规范,内存条有点薄。当内存插入内存插槽时,留有一定的缝隙。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有振动或灰尘落入,就会造成内存接触不良,产生报警。<br /> ⑵ 内存条的金手指工艺差,金手指的表面镀金不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金手指表面的氧化层逐渐增厚,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致使内存接触不良,开机时内存报警。<br /> ⑶ 内存插槽质量低劣,簧片与内存条的金手指接触不实在,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患,在一定的时间就会点不亮,开机报警。<br /> ⑷ 再就是纯粹的不兼容情况:一款条子,在有的主板上用得好好的,但是到了这块主板上却经常死机,或者不能正常启动。这就是典型的不兼容情况。</p>< p>处理:<br /> ⑴ 用橡皮仔细地把内存条的金手指擦干净,重新插入插槽。<br /> ⑵ 用热熔胶把内存插槽两边的缝隙填平,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继续氧化。<br /> ⑶ 如果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还出现报警,这时可先更换一下内存条,看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是否还出现报警。<br /> ⑷ 如果过一段时间以后还有内存报警出现,这时只有更换主板,才能彻底解决问题。<br /> 对于内存条与主板因为技术问题不兼容的情况,只能更换其他品牌的内存条,当然也可以换主板。例如:KingMax的内存与磐英的主板不兼容,只要二者往一块合,就会出现蓝屏情况。</p>http://www.downcc.com/tech/2835.html硬件天地2011/06/13 13:45:37<p>主板上的散热片与CPU接触时都难免有空隙出现,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使用导热硅脂填充CPU与散热片之间的空隙。通过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来改善导热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因为金属散热片的导热能力要比导热硅脂强得多,因此在这里使用导热硅脂仅仅是用来填补空隙,而不是用来連接CPU和散热片,切不可认为导热硅脂是散热主体,它只是帮助散热片散热而已。<img title="" alt="" twffan="done" style="clear: both; display: block; margin: 5px"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6/2011613135720254.jpg" />< br />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DIY专用导热硅脂主要有三种:白色导热硅脂、灰色导热硅脂以及一种少見的偏黑色导热硅脂。</p>< p><strong>步骤/方法</strong></p>< p><strong>白色导热簿脂:</strong>这种导热硅脂最常見。常温下是粘稠的液体状态,由于在硅脂中添加了不同含量的金属银粉而分为几个等级,区別在于它们的粘稠程度不同,而其中金属银粉的成份则散热效果就越好,当然它的价格也就越高。</p>< p><strong>灰色导热硅脂:</strong>这种导热硅脂是Intel公司的原装导热硅脂,它在导热硅脂中添加了一定的石墨粉来增强导热效果,如果你觉得这种硅脂中石墨粉不够多,也可以自己添加一些。将灰色导热硅脂放到玻璃板上,然後把铅笔放在上面磨,边磨边与硅脂搅拌。不过要注意一点,在磨制过程中不要太用力,否则铅笔芯颗粒太大,反而影响导热效果。</p>< p><strong>偏黑色导热锺脂:</strong>这种有&ldquo;色&rdquo;导热硅脂并没有什么秘密,只不过在导热硅脂里加入了少量的焊锡粉,据说它的散热效果在导热硅脂中是最好的。</p>http://www.downcc.com/tech/2834.html硬件天地2011/06/13 13:40:20<p>1,操作系统,有那几种操作系统? 还有32bits/SP3 是什么意思?<br />& rarr;解答: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很多,有Windows、Unix、Linux、Mac等;其中某个类型的操作系统又有多个版本;32bits、sp3比如Microsoft Windows Xp 32bits sp3,其中Microsoft 是微软,Windows是操作系统名,Xp是Windows中某个版本的名字;32bits是指32位的操作系统(目前也有64位的操作系统)32位的操作系统只能运行32位的应用程序;sp3是xp的第3个升级版本(Xp还有Sp1和Sp2版本)。<img title="" alt="" twffan="done" style="clear: both; display: block; margin: 5px"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6/201161313425111.jpg" /><br />< br /> 2,处理器;<br />& rarr;解答:处理器即中央处理单元(Centre Processor Unit),简称CPU,它是电脑运算和控制的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处理器由两大部分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在PC CPU制造商中比较有名的是Intel、AMD、ViA(中国台湾)。现在流行的CPU包括Intel的i3\i5\i7,amd的速龙、皓龙。第二代的intel i3,i5,i7已经上市。<img title="" alt="" twffan="done" style="clear: both; display: block; margin: 5px"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6/201161313429642.jpg" /><br />< br /> 3,主板;<br />& rarr;解答:主板是电脑的主要部件,它性能大大地决定了一台电脑的性能高低!主板也叫母版(一般我们都习惯叫主板),主板是主要由两大芯片和其他一些接口控制芯片构成,有南桥芯片、北桥芯片、其他的比如网卡芯片、声卡芯片、显卡芯片等。一块主板的质量主要是看它的制造商、主板的做工、主板的用料,主板的性能要看它的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还有一些扩展接口等。主板的制造商有华硕、技嘉、昂达、七彩虹、索泰、映泰等。<img title="" alt="" twffan="done" style="clear: both; display: block; margin: 5px"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6/2011613134210339.jpg" /><br /> 4,芯片组;<br />& rarr;解答:芯片组(英文Chipeset),即主板的南北桥。目前的芯片组生产商主要有Intel、AMD、NvidiA、ViA、SiS,芯片组是决定一块主板支持的CPU、内存、显卡等;它决定了一块主板的性能。<br /> 5,内存;<br />& rarr;解答:内存(Memory),它是电脑运行需要的部件之一,CPU的数据都从这里调入。内存的世代目前流行的有DDR2、DDR3,目前的内存大小,基本(单条内存)配置2GB,最低配置1GB,较高配置4GB;购买内存要注意内存的生产厂商、内存的参数、你的主板是否支持等。<br /> 6,主硬盘;<br />& rarr;解答:主硬盘是在一台电脑安装有多个可用硬盘中设置为主盘的那个。操作系统应该安装在主硬盘。<br /> 7,显卡;<br />& rarr;解答:为显示输出进行处理和输出到显示器的中间设备,它也是一台电脑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决定了一台电脑的3D性能。当前流行的显卡有GT430、GT460、GTS 580,HD5670、HD5750、HD6800等。<img title="" alt="" twffan="done" style="clear: both; display: block; margin: 5px"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6/2011613134214176.jpg" />8;网卡;<br />& rarr;解答:网卡是一台电脑和网络通信的基础设备。目前大多数网卡都集成在主板,规格有100Mbps、150Mbps、1000Mbps等。<img title="" alt="" twffan="done" style="clear: both; display: block; margin: 5px"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6/2011613134214405.jpg" />9,声卡。<br />& rarr;解答:声卡是电脑的声音输出的重要部件。<br /> 下面是笔记本的:<br /> 1,平台;平台有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其他主要架构。<br /> 2,随机系统;不明白,不知道是不是能够随机产生数据的系统?<br /> 3,CPU类型;比如AMD速龙、翼龙、皓龙等,Intel的赛扬、奔腾、酷睿等<br /> 4,CPU型号;某个类型的产品的命名<br /> 5,CPU速度;CPU速度分为总线速度和主频速度。<br /> 6,三级缓存;高速缓存的第三级缓存(也叫缓冲区)<br /> 7,内存容量;内存的容量。<br /> 8,内存类型;内存的世代&amp;内存的工作频率,比如DDR2 800; DDR2 1066;DDR3 1066 ;DDR2 1333....DDR3 2200<br /> 9,硬盘容量;硬盘的大小<br /> 10,转速;硬盘的每分钟的转的圈数,数字越高硬盘的读写速度越快。目前的笔记本硬盘转速一般为5400R/M;较新的7200R/M。台式机有10000多转速的硬盘了。<img title="" alt="" twffan="done" style="clear: both; display: block; margin: 5px"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6/2011613134215768.jpg" />固态硬盘(SSD):新出的高速非机械式硬盘<img title="" alt="" twffan="done" style="clear: both; display: block; margin: 5px"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6/2011613134215661.jpg" />11,显卡类型;显卡的采用的显示核心的类型<br /> 12,显示芯片;显示核心<br /> 13,显存容量;显存的大小,显存目前有DDR2、GDDR3、GDDR4、GDDR5等、显卡的好坏不能光看显卡的显存,还要看显卡的显示芯片和流处理器个数。</p>http://www.downcc.com/tech/2721.html硬件天地2011/05/16 13:32:26<p>SCSI硬盘即采用SCSI接口的硬盘。它由于性能好、稳定性高,因此在服务器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其价格也不菲,正因它的价格昂贵,所以在普通PC上很少见到它的踪迹。</p>< p>说到SCSI硬盘必须提到SCSI接口,SCSI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缩写,使用50针接口,外观和普通硬盘接口有些相似。SCSI硬盘和普通IDE硬盘相比有很多优点:接口速度快,并且由于主要用于服务器,因此硬盘本身的性能也比较高,硬盘转速快,缓存容量大,CPU占用率低,扩展性远优于IDE硬盘,并且支持热插拔。</p>< p>现在生产SCSI硬盘的厂商主要为:Seagate(希捷)、Quantum(昆腾)、IBM及WD(西部数据)。SCSI硬盘的价格较贵,同样容量的SCSI硬盘价格会比IDE硬盘贵80%以上,所以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p>< p>为了使硬盘能够适应大数据量、超长工作时间的工作环境,服务器一般采用高速、稳定、安全的SCSI硬盘。</p>< p>现在的硬盘从接口方面分,可分为IDE硬盘与SCSI硬盘(目前还有一些支持PCMCIA接口、IEEE 1394接口、SATA接口、USB接口和FC-AL(FibreChannel-Arbitrated Loop)光纤通道接口的产品,但相对来说非常少);IDE即我们日常所用的硬盘,它由于价格便宜而性能也不差,因此在PC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现在SATA逐渐取代IDE硬盘的地位,成为PC市场的主流。</p>< p>目前个人电脑上使用的硬盘绝大多数均为此类型硬盘。另一类硬盘就是SCSI硬盘了(SCSI即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由于其性能好,因此在服务器上普遍均采用此类硬盘产品,但同时它的价格也不菲,所以在普通PC上不常看到 SCSI的踪影。</p>< p>同普通PC机的硬盘相比,服务器上使用的硬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p>< p>1、速度快</p>< p>服务器使用的硬盘转速快,可以达到每分钟7200或10000转,甚至更高;它还配置了较大(一般为2MB或4MB)的回写式缓存;平均访问时间比较短;外部传输率和内部传输率更高,采用Ultra Wide SCSI、Ultra2 Wide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标准的SCSI硬盘,每秒的数据传输率分别可以达到40MB、80MB、160MB、320MB。</p>< p>2、可靠性高</p>< p>因为服务器硬盘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运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说,硬盘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现在的硬盘都采用了 S.M.A.R.T技术(自监测、分析和报告技术),同时硬盘厂商都采用了各自独有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为了避免意外的损失,服务器硬盘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冲击力。</p>< p>3、多使用SCSI接口</p>< p>多数服务器采用了数据吞吐量大、CPU占有率极低的SCSI硬盘。SCSI硬盘必须通过SCSI接口才能使用,有的服务器主板集成了SCSI接口,有的安有专用的SCSI接口卡,一块SCSI接口卡可以接7个SCSI设备,这是IDE接口所不能比拟的。</p>< p>4、可支持热插拔</p>< p>热插拔(Hot Swap)是一些服务器支持的硬盘安装方式,可以在服务器不停机的情况下,拔出或插入一块硬盘,操作系统自动识别硬盘的改动。这种技术对于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服务器来说,是非常必要的。</p>< p>我们衡量一款服务器硬盘的性能时,主要应该参看以下指标:</p>< p>主轴转速</p>< p>主轴转速是一个在硬盘的所有指标中除了容量之外,最应该引人注目的性能参数,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速度和持续传输速度的第一决定因素。如今硬盘的转速多为5400rpm、7200rpm、10000rpm和15000rpm。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0000rpm的SCSI硬盘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是目前硬盘的主流,而7200rpm及其以下级别的硬盘在逐步淡出硬盘市场。</p>< p>内部传输率</p>< p>内部传输率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硬盘数据传输率分为内外部传输率和外部传输率。外部传输率也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指从硬盘的缓存中向外输出数据的速度。</p>< p>目前采用Ultra 160 SCSI技术的外部传输率已经达到了160MB/s;内部传输率也称最大或最小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在盘片上读写数据的速度,现在的主流硬盘大多在30MB/s到60MB/s之间。由于硬盘的内部传输率要小于外部传输率,所以只有内部传输率才可以作为衡量硬盘性能的真正标准。</p>http://www.downcc.com/tech/2672.html硬件天地2011/05/08 21:17:39<p>一.了解CMOS设置</p>< p>  那怎么进入CMOS设置呢?在开机时,屏幕上常有这样的提示,它是说&ldquo;按DEL键进入CMOS设置&rdquo;</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38" alt="" width="411"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7358.gif" /></p>< p align="left">  我们在这时候按键盘上的DEL键。现在看到的就是CMOS设置的界面了。</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545.gif" /></p>< p align="left">  不同的电脑可能有不同界面,但常见的也就是AWARD、AMI、Phoenix等几种。界面形式虽然不同,但功能基本一样,所要设置的项目也差不多。这是AWARD的CMOS设置画面,是最常见的一种。其实你只要明白了一种CMOS的设置方法,其它的就可以触类旁通了。</p>< p align="left">  在主界面的下面有很多个参数需要设置,大部分项目本来就已经设置了正确的参数值,或者说许多选项对电脑的运行影响不太大,所以一般我们只要注意几个关键项就可以了。</p>< p>  通常,我在设置CMOS时,只简单地做以下几步:</p>< p>   1、设置出厂设定值<br />    2、检测硬盘参数<br />    3、设置软驱<br />    4、设置启动顺序<br />    5、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密码</p>< p>  二、设置出厂设定值</p>< p>  第一步:设置出厂设定值。</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459.gif" />&nbsp;</p>< p>  你看,这一项&ldquo;LOAD SETUP DEFAULTS&rdquo;是&ldquo;调入出厂设定值&rdquo;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推荐设置,即在一般情况下的优化设置。</p>< p>  将光标用上下箭头移到这一项,然后回车,屏幕提示&ldquo;是否载入默认值&rdquo;。</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758.gif" /></p>< p align="left">  我们输入&ldquo;Y&rdquo;表示&ldquo;Yes,是&rdquo;的意思,这样,以上几十项设置都是默认值了。</p>< p>  如果在这种设置下,你的电脑出现异常现象,可以用另外这项&ldquo;Load BIOS Setup&rdquo; 用来恢复 BIOS 默认值,它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安全的设置,这种设置下不会出现设置问题,但有可能电脑性能就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p>< p>  三、自动检测硬盘</p>< p>  第二步:自动检测硬盘。</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789.gif" /></p>< p align="left">  将光标移到这一项,回车,电脑自动检测硬盘。这是电脑检测到的硬盘参数。</p>< p>  这是电脑检测到了主硬盘,它可以以三种方式设置:如果你的硬盘是6.4G的话,选NORMAL模式你只能用到528M;选LARGE模式,只能用到2.1GB;而实际使用中我们都选LBA 模式。选&ldquo;Y&rdquo;这是电脑的推荐选项。</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573.gif" /></p>< p align="left">  你看,主硬盘参数设置好了。因为这台电脑只有一个硬盘,所以下面我们就按ESC键,取消检测。</p>< p>  这台电脑能接四个IDE设备,简单的说可以接四个硬盘,它们分别是这四种接法。通常,我们只有一个硬盘,一般设置为第一种,其它的就略过。</p>< p>  如果我有两个硬盘,那么接着再像这样设置一下就可以用了。</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62" alt="" width="429"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504.gif" /></p>< p align="left">  设置完硬盘后,我们先按ESC键退出硬盘检测项,你看,回到了刚才的主设置画面。</p>< p align="left">四、设置软驱</p>< p>  第三步:设置软驱。</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765.gif" /></p>< p align="left">  将光标移到第一项STANDARD CMOS SETUP上,按回车。</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14" alt="" width="481"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636.gif" /></p>< p>  这是日期、时间。现在我们可以调节它们。</p>< p>  这是硬盘情况,刚才我们检测到的硬盘参数在这里可以看到,这时只有一个硬盘,4335M,有时我们安装了多个硬盘时,想去掉一个硬盘,就要在这里操作,将光标移动到这里,然后按Page up,将其选择为NONE即可。</p>< p>  这是软驱设置。你看,这台电脑只有一个1.44M软驱,我们就把光标移到这一项,按&ldquo;Page Up&rdquo;和&ldquo;Page Down&rdquo;键来改变。你看,这是&ldquo;1.44M, 3.5 英寸&rdquo;。</p>< p>  然后按ESC键退出这一项。</p>< p>  五、设置启动顺序</p>< p>  其实,设置完了硬盘和软驱,电脑就可以正常工作了。但通常,我们还要考虑从A盘启动还是C盘启动的问题。</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574.gif" /></p>< p align="left">  将光标移到第二项&ldquo;BIOS FEATURE SETUP&rdquo;,回车。</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972.gif" /></p>< p align="left">  这一项Boot Sequence 就是指电脑的启动顺序。</p>< p align="left">  如果设置成C,A,也就是先用硬盘启动,就是电脑启动时从硬盘的引导区读取系统信息而使电脑开始工作,这时无论A盘上插没插系统盘,电脑都不予理会,只从C盘启动。就跟你刚才说的情形一样。</p>< p align="left">  如果设置成A,C,则电脑启动时就会先检查A驱动器中插没插系统盘,如果插了的话,电脑就从软盘中读取DOS系统信息,启动电脑;</p>< p>  如果我们插入的不是系统盘,则电脑提示出错,让我们插入正确的系统盘;如果电脑发现A盘中没有插入软盘,则电脑从C盘启动。</p>< p>  设置先从A盘启动,在我们给新电脑安装软件时就会发挥作用了。</p>< p>  比如,给一块新硬盘上安装软件,如果硬盘上还没有安装操作系统,从C盘电脑是无法启动的。即使插了系统软盘在A驱中,如果电脑不去读A盘,也没有用,这时就要设置成从A盘启动了。</p>< p>  还有,有时硬盘上有了病毒,我们要杀毒,或者说要查毒,有时就要从A盘启动。</p>< p>  保存一套绝对没有病毒的系统盘是很重要的,而且一定要加上写保护。当我们把操作系统安装完后,就改为从C盘启动,这样可以加快启动速度。</p>< p>  现在我们把它设置成&ldquo;A,C&rdquo;启动方式。</p>< p>  六、设置开机密码</p>< p>  在CMOS里有两个设置密码的地方。一个是高级用户密码,一个是一般用户密码。</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733.gif" /></p>< p align="left">  电脑在启动时会询问一个密码,回答其中一个密码电脑就可以启动;如果要进入CMOS设置则需要高级用户密码。</p>< p align="left">  电脑将CMOS设置认为是高度机密,防止他人乱改,而高级密码比用户密码的权限就高在CMOS的设置上。</p>< p>  简单地说,如果两个密码都设好了,那么用高级密码可以进入工作状态,也可以进入CMOS设置,而用户密码只能进入工作,也能进入CMOS修改用户自身的密码,但除此之外不能对CMOS进行其它的设置。如果只设置了一个密码,无论是谁,都同时拥有这两个权限。</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47" alt="" width="425"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416.gif" /></p>< p align="left">  将光标移到密码设置处,回车,输入密码,再回车,电脑提示重新再输入密码确认一下,输入后再回车就可以了;如果想取消已经设置的密码,就在提示输入密码时直接回车即可,电脑提示密码取消,请按任意键,按键后密码就取消了。</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47" alt="" width="425"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8747.gif" />&nbsp;</p>< p>  特别注意,一旦设置了密码,就要牢牢记住。如果你给电脑设置了开机密码,又把它忘了,你就无法使用电脑工作了,这会很耽误事情。&nbsp;</p>< p>  要是真的忘记了密码,无法启动电脑了,对于高手来说,拆开电脑主机然后进行CMOS放电,就可以让电脑将密码忘掉,但这要找对电脑硬件非常熟悉的人而且要参照主板说明书才可以办到,而且,CMOS在忘掉密码的同时,把所有设定好的值也都忘掉了,必须重新全部设置。最好把密码记牢了!</p>< p>  七、保存设置并退出</p>< p>  还有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将刚才设置的所有信息进行保存,选择& ldquo;SAVE& amp; EXIT SETUP&rdquo;这一项,它是保存并退出的意思。</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254" alt="" width="360" border="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8212339692.gif" /></p>< p align="left">  如果你不想保存刚才的设置,只是想进来看一下,那就选择&ldquo;EXIT WITHOUT SAVING&rdquo;。它表示退出不保存,那么本次进入CMOS所做的任何改动都不起作用。</p>< p>  在这里,我们选择保存并退出,回车,电脑提示我们确认,我们输入&ldquo;Y&rdquo;即可。</p>< p>  电脑重新启动,这样设置就完成了。</p>< p>http://www.downcc.com/tech/2664.html硬件天地2011/05/07 14:19:53<p>我在网上购买了一个支持IDE+SATA双接口的USB3.0硬盘盒,搭配了我的80GB IDE老硬盘。在使用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USB3.0接口的传输速度并不是很快,甚至我感觉还不如USB2.0接口快。请问,是不是这个硬盘盒出现了问题?</p>< p>80GB IDE老硬盘通常只能支持到DMA100工作模式,比SATA接口慢很多,在使用USB3.0硬盘盒的时候,就体会不到高速度另外,检查一下主板接口和USB数据线是否支持USB3.0规范。如果这两个设备不支持的话,同样会造成降速。如果接口和USB数据线都没问题的话,建议你更换为主流的SATA2硬盘,速度应该就可以明显提升了。</p>http://www.downcc.com/tech/2628.html硬件天地2011/05/02 21:10:53<p>  现在的电视机背面往往有一大堆的接口,相信一般家庭平时最多用上的只有电源、有线电视、HDMI这几个,也不是大家不想用其他接口,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大家都很多接口都不了解,从而导致平时很少用上。如果大家都熟知每个接口功能的话,然后电视接口的应用必将更加全面。</p>< p>  如今的电视功能可谓越来越发达,更多的多媒体设备涌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例如VCD、DVD、蓝光播放机、高清播放机等视频播放设备,再到PS、PS2、PS3、XBOX等电视游戏机的出现,使得各种各样的接口出现在电视身上,比如AV接口、S端子、色差接口、VGA接口和最新的HDMI接口等。今天笔者就和大家具体的聊一聊电视机几口的应用。</p>< p>  <b>最早的音视频分离传输接口--AV接口</b></p>< p>  AV接口算是出现比较早的一种接口,它由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线组成,其中黄线为视频传输线,红色和白色则是负责左右声道的声音传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接口之AV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3174.jpg" /><br /> ▲AV线</p>< p>  AV接口的出现首次把视频和音频进行了分离传输,但是其负责视频传输的只有一条线,故这种传输方式还是先将亮度和色度混合,然后在显示设备上进行解码显示,所以,在视频传输质量上还有些损失的。AV接口曾经被广泛应用在早期的VCD和DVD机与电视机的连接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接口之AV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3719.jpg" /><br /> ▲AV接口</p>< p>  总体来说,AV接口把视频和音频进行了分离传输,从而避免了音频和视频的互相干扰。但是由于在视频传输上还需要把亮度和色度进行解码显示,所以视频传输还是存在损失的,所以目前的高清视频播放基本都放弃了AV接口。</p>< p>  <b>亮度和色度分离传输--S端子</b></p>< p>  S端子也是非常常见的端子,其全称是Separate Video,也称为 SUPER VIDEO。S-Video连接规格是由日本人开发的一种规格,S指的是&ldquo;SEPARATE(分离)&rdquo;,它将亮度和色度分离输出,避免了混合视讯讯号输出时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扰。S端子实际上是一种五芯接口,由两路视频亮度信号、两路视频色度信号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线共五条芯线组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接口之S端子"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4726.jpg" /><br /> ▲S端子线</p>< p>  同AV 接口相比,由于它不再进行Y/C混合传输,因此也就无需再进行亮色分离和解码工作,而且使用各自独立的传输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视频设备内信号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但S-Video 仍要将两路色差信号(Cr Cb)混合为一路色度信号C,进行传输然后再在显示设备内解码为Cb和Cr进行处理,这样多少仍会带来一定信号损失而产生失真(这种失真很小但在严格的广播级视频设备下进行测试时仍能发现) 。而且由于Cr Cb的混合导致色度信号的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S-Video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但离完美还相去甚远。S-Video虽不是最好的,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状况和综合成本等其它因素,它还是应用最普遍的视频接口之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接口之S端子"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4858.jpg" /><br /> ▲七针S端子</p>< p>  还有一点就是,S端子只能传输视频,不支持音频传输,所以要想传输音频还需要用专门的音频线。</p>< p>  <b>常见接口之色差分量接口</b></p>< p>  色差分量接口可以说是S端子的升级版,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线组成。其中蓝色和红色分别传输蓝色差信号(Cb/Pb)和红色差(Cr/Pr)信号,而绿色传输Y信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接口之色差分量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4464.jpg" /><br /> ▲色差线</p>< p>  S端子只是把色度和亮度分离传输,而色差分量接口则不仅实现了色度和亮度的分离传输,而且还把色度分为了蓝色差、红色差分开发送,并且色差分量接口还有一条传输Y信号的线,通过公式可以算出绿色差信号,这样就避免了S端子在色度上解码的干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接口之色差分量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4614.jpg" /><br /> ▲色差接口</p>< p>  <b>超大带宽的数字传输--HDMI接口</b></p>< p>  HDMI接口可以说是高清时代必备的接口,因为它不仅能够传输1080P的高清视频,而且同一条线还能传输音频。HDMI的全称为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中文为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是一种全数位化影像和声音传送接口,可以传送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及视频信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接口之色差HDMI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4627.jpg" /><br /> ▲HDMI线</p>< p>  全新的HDMI技术的最高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5Gbps,所以可以传输高品质未压缩的高清视频,HDMI不仅可以满足目前最高画质1080P的分辨率,还能支持DVD Audio等最先进的数字音频格式,支持八声道96kHz或立体声192kHz数码音频传送,而且只用一条HDMI线连接,免除数字音频接线。同时HDMI标准所具备的额外空间可以应用在日后升级的音视频格式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接口之色差HDMI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4948.jpg" /><br /> ▲HDMI接口</p>< p>  <b>常见接口之色差VGA接口(D-Sub接口)</b></p>< p>  说到VGA接口,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会陌生,因为这种接口是电脑显示器上最主要的接口,从块头巨大的CRT显示器时代开始,VGA接口就被使用,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另外VGA接口还被称为D-Sub接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被低估的高清传输接口--VGA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4479.jpg" /><br /> ▲VGA线</p>< p>  很多人觉得只有HDMI接口才能进行高清信号的传输,但这是一个大家很容易进入的误区,因为通过VGA的连接同样可以显示1080P的图像,甚至分辨率可以达到更高,所以用它连接显示设备观看高清视频时没有问题的,而且虽然它是种模拟接口,但是由于VGA将视频信号分解为R、G、B三原色和HV行场信号进行传输,所以在在传输中的损耗还是相当小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被低估的高清传输接口--VGA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4107.jpg" /><br /> ▲VGA接口</p>< p>  <b>能力参差不齐--USB接口</b></p>< p>  USB接口不用我多说了,相信朋友们都认识它,但是虽然很多电视机都配有USB接口,但是通过USB接口连接存储设备后能实现的功能却不太相同。有的电视机只支持播放USB存储设备中的图片,有的可以播放音乐文件和一些特定格式的视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能力参差不齐--USB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4618.jpg" /><br /> ▲USB线</p>< p>  说到USB播放能力,就不得不夸一夸国产电视了。目前的国产电视在USB播放能力上还都是比较出色的,H.264编码和RM/RMVB格式的高清视频一般都能流畅播放,效果虽然比高端的高清播放机还是有差距,但是也足够一般用户使用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能力参差不齐--USB接口"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5/201152211555164.jpg" /><br /> ▲USB接口</p>< p>  <b>总结:</b></p>< p>  经过前面的说明,相信朋友们对这些接口也都有一些认识了,以后再连接外部设备的时候也知道怎样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了。</p>< p>  首先,如果你的电视配有HDMI接口的话,那么看高清视频的话,它一定是最佳选择,因为不仅HDMI接口能够将高清信号完美无损的传输,而且还能够传输高质量的音频信号。</p>< p>  如果你的笔记本或者电脑并没有HDMI接口的话,你也不用担心,因为用VGA接口连接电视同样能够获得好的图像效果,只不过是音频需要另外的音频接口来连接。当然有的S端子也是电脑上常见的接口,效果也过去。</p>< p>  色差分量接口和AV接口都是有三根线组成的,很多朋友都容易把他们搞混,其实色差分量线可以看成是红、绿、蓝三原色的分别输出,所以它的线是由红、绿、蓝三种线组成,色差分量接口是大多数大品牌的蓝光播放机的必备接口,可想而知它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而AV接口呢,可以不用就不要用了。</p>< p>  USB接口可以说是今年来电视上最新兴起的多媒体接口,如果用户比较注重USB播放能力,最好自己带着视频文件去卖场测试,因为光听导购员说的很容易被忽悠的。</p>http://www.downcc.com/tech/2615.html硬件天地2011/04/30 15:13:23<p>硬盘的主要性能参数</p>< p>1.硬盘容量:</p>< p> &nbsp; 硬盘内部往往有多个叠起来的磁盘片,所以说硬盘容量=单碟容量&times;碟片数,单位为GB,硬盘容量当然是越大越好了,可以装下更多的数据。要特别说明的是,单碟容量对硬盘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单碟容量越大,硬盘的密度越高,磁头在相同时间内可以读取到更多的信息,这就意味着读取速度得以提高。</p>< p>2.转速:</p>< p>  硬盘转速(Rotationspeed)对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有直接的影响,从理论上说,转速越快越好,因为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从而提高在硬盘上的读写速度;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转速提高的同时,硬盘的发热量也会增加,它的稳定性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说我们应该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尽量选用高转速的硬盘。</p>< p>3.缓存:</p>< p>一般硬盘的平均访问时间为十几毫秒,但RAM(内存)的速度要比硬盘快几百倍。所以RAM通常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等待硬盘读出数据,从而也使CPU效率下降。于是,人们采用了高速缓冲存储器(又叫高速缓存)技术来解决这个矛盾。  简单地说,硬盘上的缓存容量是越大越好,大容量的缓存对提高硬盘速度很有好处,不过提高缓存容量就意味着成本上升。</p>< p>4.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seektime):</p>< p>意思是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时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访问时间越短硬盘速度越快。</p>< p>5.硬盘的数据传输率(Datatransferrate):</p>< p>也称吞吐率,它表示在磁头定位后,硬盘读或写数据的速度。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有两个指标:</p>< p>6.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transferrate):</p>< p>也称为外部传输率(externaltransferrate)或接口传输率,即微机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突发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冲区容量大小有关。</p>< p>7.持续传输率(sustainedtransferrate):</p>< p>也称为内部传输率(Internaltransferrate),它反映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硬盘的转速。</p>< p>8.控制电路板:</p>< p>上面主要集成了用于调节硬盘盘片转速的主轴调速电路、控制磁头的磁头驱动与伺服电路和读写电路以及控制与接口电路等。除了这些保证硬盘基本功能的基础电路以外,新式的硬盘上大多都还有自己的专用电路,主要是提供S.M.A.R.T(Self- Monitoring,AnalysisandReportingTechnology自我监测、分析和报告系统)的支持和各厂商自己开发的提高硬盘可靠性的技术的硬件上的支持。</p>< p>此外,电路板上还有一块类似于BIOS芯片作用的ROM。其中固化的程序可以在硬盘加电以后自动执行启动主轴电机、初始化寻道、定位和自检等一系列初始化动作。另外,硬盘上也自带了一定数量的缓存,其作用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硬盘的控制芯片负责数据的交换和处理,是硬盘的核心部件之一。</p>http://www.downcc.com/tech/2614.html硬件天地2011/04/30 15:10:30<p>问:现在250G的日立硬盘感觉不给力了,玩WOW感觉老是会卡死。绝对不是系统的原因,恢复了几次都这样,之前都不会的哎,烦死我了。初步看中了西数的500G蓝盘,不知道这个和希捷的500G单碟比哪个给力??</p>< p>答:西数的500GB蓝盘也是单碟500GB容量的。和希捷的500GB相比,都是7200转的产品,而且缓存都为16MB。因此就性能上来说,除了细微差距之外,并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差距。不过希捷硬盘自从固件门后,很多用户对其产品一直担心,而最新的7200.12代产品也会偶尔爆出固件问题。所以如果为了省事和安全,不妨考虑一下西数的500GB蓝盘。</p>http://www.downcc.com/tech/2571.html硬件天地2011/04/26 14:35:09<p style="text-indent: 2em">真理和谬误往往只有一墙之隔,许多以前我们奉之为真理的散热理论,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本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别甚至&ldquo;沦落&rdquo;成为谬误了。如果我们不及时更新观念,不但会被这些枷锁束缚住DIY的步伐,而且还会给电脑散热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戳穿它们!</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经典流言一:AMD的CPU发热大,需要转速更高的风扇< /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危害指数:★★★★</p>< p style="text-indent: 2em">AMD处理器的巨大发热量一直被对手诟病,因此,很多即使选择了AMD CPU的用户也不敢掉以轻心,宁愿忍受高噪音的折磨,也要为它搭配高转速的散<nobr>热风扇</nobr>。</p>< p style="text-indent: 2em">其实从K7的雷鸟到现在,AMD在&ldquo;温度控制&rdquo;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功耗和发热量早已降了下来。对于未超频的Athlon XP,3000转/分的超静音风扇就已经足够了。自Athlon XP起AMD就在处理器内增加了温度监控电路,只要搭配的主板有相应电路的配合(很多主板厂商称之为&ldquo;烧不死技术&rdquo;),当CPU温度突然上升到一定数值的时候,<nobr>系统</nobr>就会立刻自动关机或重启,保护CPU不被烧坏。目前几乎所有支持AMD CPU的主板都带有这一电路。</p>< p style="text-indent: 2em">同时,高转速散热风扇的高噪音、磨损大致使风扇的寿命变短,停转或风扇<nobr>马达</nobr>烧坏等故障的发生几率也就比低转速的风扇要大得多,部分劣质的高转速散热风扇在工作时还会产生振动,直接危及CPU核心的&ldquo;性命&rdquo;!</p>< p style="text-indent: 2em">结论:目前主流AMD CPU的发热量并不比Intel的P4大,既然我们有机会享受宁静,为什么要放弃呢?</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经典流言二:风扇功率越大,散热<nobr>效果</nobr>越好</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危害指数:★★</p>< p style="text-indent: 2em">风冷散热器主要工作原理是散热片吸收CPU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依靠在散热器上部高速转动的风扇加快空气流动,带走散热片的热量。</p>< p style="text-indent: 2em">从理论上分析,风扇功率越大,它的风力就越强劲,散热效果也越好。但功率只是影响散热效果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一款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如何,还与它的材质,散热器的造型设计,扣具,打磨的光滑程度密切相关,而不单单是由功率决定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因此,选什么散热器就需要根据你的CPU发热量来决定,不能片面地强调高功率,而要同电脑本身的功率相匹配,如果功率过大,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电脑的工作负荷,最终缩短了CPU风扇的寿命。</p>< p style="text-indent: 2em">结论:选择CPU风扇时,应根据够用原则来选择与自己电脑相匹配的风扇。同理,风扇转速越高散热效果越好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经典流言三:内存需要贴上散热片</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危害指数:★★</p>< p style="text-indent: 2em">由于内存产生热量的方式跟CPU是不同的。内存产生的热量没有CPU那样多,且热量不会在瞬间产生,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机箱散热做得好,就没有必要为内存贴上散热片。</p>< p style="text-indent: 2em">而且内存散热片弄不好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例如那种一体式的内存散热条,就很难做到与每一颗<nobr>内存颗粒</nobr>均紧密结合,反而让热量聚积在散热片与内存间,阻碍散热。此外,内存散热片的拆卸也成了大问题。很多劣质的散热片在安装后,几乎无法再从内存上拆下。安装的时候若不小心接触到内存芯片周围的集成电路,还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p>< p style="text-indent: 2em">还有一些厂家为缩小散热片与内存间的缝隙,采用了厚型导热胶作填充物。导热胶导热能力强还好,如果不具备导热能力或导热能力差,使用这种散热片就为内存盖上了&ldquo;棉被&rdquo;,效果可想而知。</p>< p style="text-indent: 2em">结论:普通用导噬喜⒉恍枰诖嫣仙⑷绕?lt;/STRONG&gt;</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经典流言四:有颜色的硅脂要比白色的好</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危害指数:★★★</p>< p style="text-indent: 2em">之所以要涂上硅脂,是因为CPU(或芯片)和散热片的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而是凹凸不平的。正是这些凹凸不平造成的空气间隙使得CPU不能很好地把热量迅速传递给散热器。导热硅脂能将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凹凸处填满,从而提高热传导的效率。市场上的硅脂光从颜色上去分,就可见到有白色,银灰色,黑色,金色等。JS会说有颜色的硅脂都是掺了金属粉末的,导热效果要比传统白色的好。真是这样么?</p>< p style="text-indent: 2em">两种白色的导热硅脂</p>< p style="text-indent: 2em">其实白色硅脂是最常见的,而银灰色的一般就是所谓的&ldquo;银硅脂&rdquo;,含银硅脂里含的大多是导热性不错的银化合物或银粉。通常银只占很少的比例,不要因为其颜色是黑色,就误认为它的银含量很高。另外还有一种硅脂与银硅脂的颜色是一样的,但加的却是石墨粉。好处是在保持良好散热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因此它只比平常的普通硅脂贵一点。但&ldquo;含金的硅脂&rdquo;只不过是加入很少的镀金粉,所谓含金只不过是商家的障眼法。其导热效果甚至没有普通的白色硅脂好!</p>< p style="text-indent: 2em">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最近发现有JS拿工业上用来隔热的硅脂来当散热硅脂卖,大家千万不要买,和使用散热硅脂相反,使用它以后会阻止热量的传导,相当于给CPU&ldquo;保温&rdquo;。</p>< p style="text-indent: 2em">结论:硅脂颜色的差异和导热性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最好<nobr>选购</nobr>大厂的产品,质量比较有保证。</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经典流言五:装个硬盘风扇有助延长硬盘寿命</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危害指数:★★★★</p>< p style="text-indent: 2em">很多朋友都觉得硬盘的发热量很大,夏天的时候尤为担心,于是有些人就安装了硬盘散热风扇。本意是希望降低硬盘的工作温度,延长其寿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硬盘风扇反而成为了硬盘的杀手!现在的硬盘风扇,大多数都是利用四颗螺丝直接固定在硬盘上,用单风扇或双风扇对硬盘进行散热。 这种硬盘风扇的散热效果还是不错的,但由于这种风扇是直接固定在硬盘上的,风扇的振动会直接传递到硬盘上,<nobr>优质</nobr>的硬盘风扇问题倒不大,但市场上更多的则是劣质的硬盘风扇,用的都是质量很差的含油风扇,用久了就会因润滑不好而出现振动。而硬盘是最怕振动的,轻则影响数据安全,重则整个硬盘报销。因此,不推荐大家使用硬盘风扇。</p>< p style="text-indent: 2em">结论:一般情况下硬盘是无须进行主动散热的,若使用环境真的比较恶劣,则可以找一个CPU用的散热风扇,用橡皮筋悬吊在硬盘架上,和硬盘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风扇所产生的振动可以被橡皮筋所吸收,散热效果也不错。同时,硬盘不要和软驱等其他配件离的得太近,保持一段距离对散热也是有益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经典流言六:降温软件能大幅度降低CPU温度</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危害指数:★★</p>< p style="text-indent: 2em">降低CPU温度的方法有很多,但从本质上来说无非就是两大类&mdash;&mdash;加强散热和减少发热。而降温软件则属于后者。降温软件究竟有没有用?从Win95走过来的玩家或许会给你非常肯定的答案:&ldquo;想当年(五六年前)我就是用Rain让我的老奔降低了5℃!&rdquo;这在当时的确是事实!但也已经成为<nobr>历史</nobr>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绝大多数降温软件都是利用HLT指令让CPU在空闲时进入&ldquo;睡眠&rdquo;状态,以减少CPU的发热量。但随着Win98、Win2000以及WinXP等支持ACPI的操作系统出现,降温软件就显得不再重要了,尤其是Win2000和WinXP本身已经具有了降温软件的功能&mdash;&mdash;让CPU空闲时进入暂停状态。因此现在再使用这类软件的话,对降温没有丝毫的帮助。</p>< p style="text-indent: 2em">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AMD的用户,目前确实有软件的降温方法,不少新的AMD主板或老主板升级BIOS后都会增加了一个&ldquo;CPU Disconnect&rdquo;或&ldquo;S2K C1/C2 Disconnect&rdquo;这样的选项,并已证明在CPU 空闲的情况下能让AMD CPU降低数摄氏度。</p>< p style="text-indent: 2em">结论:降温软件已失去了昔日的功效,目前仅有部分特定的用户能受惠。</p>http://www.downcc.com/tech/2550.html硬件天地2011/04/24 10:09:48<p>硬盘,是计算机中主要的硬件设备,是人们存储大量数据信息的外存之一。而同时,它又是计算机中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当出现硬盘故障时,如何使硬盘能够起死回生呢?</p>< p>硬盘故障大致可分为硬故障和软故障两大类</p>< p>硬故障即PCBA板损坏、盘片划伤、磁头音圈电机损坏等。由于硬故障维修要求的基本知识及维修条件较高,本文在此不作介绍。</p>< p>软故障即硬盘片数据结构由于某种原因,比如说病毒导致硬盘数据结构混乱甚至不可被识别而形成的故障。一般来说,主板BIOS硬盘自动检测(IDE HDD AUTO DETECTION)功能能够检测到硬盘参数时,均为软故障。</p>< p>硬盘软故障可按如下步骤排除:</p>< p>第一步 检查主板BIOS中硬盘工作模式,看是否正确设置硬盘。</p>< p>第二步 用相应操作系统的启动盘启动计算机。</p>< p>第三步 检查硬盘标记55AA是否正常;活动分区标志80是否正常。可用Fdisk/MBR格式重建分区表。</p>< p>第四步 用杀毒盘查、杀病毒。</p>< p>第五步 如果硬盘无法启动,可用系统盘传送系统。命令格式为:SYS C:回车。</p>< p>第六步 运行Scandisk命令以检查并修复FAT表或DIR区的错误。</p>< p>第七步 如果运行出错,可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p>< p>第八步 如果运行依旧出错,可对硬盘重新分区、高级格式化,并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必要时可对硬盘低级格式化。</p>http://www.downcc.com/tech/2538.html硬件天地2011/04/22 21:05:26<p>对于显卡来说,合适的驱动程序是发挥其性能的必要条件,然而无论是对N卡还是A卡来说,都会出现某些显卡找不到性能最好的最合适的驱动的情况。除了等待NVIDIA和AMD推出相应的驱动程序以外,似乎我们别无他法。其实只要动动手,自己修改显卡驱动安装信息,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给自己的显卡装上最合适的驱动。</p>< p><b>NVIDIA显卡篇</b></p>< p>NVIDIA在发布新型号显卡时往往有新版本驱动的护航,这类驱动版本号比之前获得WHQL认证的正式版驱动要高,同时封装日期较新 ,往往对近期游戏大作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和优化。遗憾的是这些&ldquo;专有驱动&rdquo;支持的显卡型号较少,比如上月中旬的V267.59版只支持GTS 450和GTX 550Ti显卡,而V267.91版则是GTX 590专用驱动,在默认的环境下其他型号的N卡用户是不能使用这些驱动的。</p>< p>另一方面支持全系列N卡的正式版驱动通常更新较慢 ,玩家不时会遇到断档的尴尬局面。明明推出了为新游戏优化的驱动,却因是新显卡的专用驱动而不能安装,这着实让人遗憾。不过官方没有将旧显卡型号添加到&ldquo;专有驱动&rdquo;的支持列表中,并不代表旧型号显卡就不能使用这些新版驱动了。事实上我们知道官方显卡驱动的更新通常都是在旧版的基础上予以添加、修改和优化的,理论上说旧型号显卡的支持并不会在新版中予以移除。所谓&ldquo;专有驱动&rdquo;无非是官方修改了安装信息,导致驱动安装程序无法识别其他型号的显卡,如果我们适当修改,将原先的安装信息还原,&ldquo;专用驱动&rdquo;仍然可以安装在全系列显卡上的。</p>< p>下面我们以GTX 550Ti的V267.59版的修改为例,向大家介绍N卡&ldquo;专有驱动&rdquo;的修改。</p>< p><b>下载解压待改驱动</b></p>< p>进入NVIDIA官方网站在驱动下载页面选好显卡的类型、产品系列及具体型号,然后选择与你的电脑相适应的系统版本(系统名,位数),语言那项要和上一版驱动相同。</p>< p>下载后运行文件,会进行解压缩(路径保持默认即可),接着会自动安装,如果你的显卡不是GTX 550 Ti或GTS 450的话,自然是安装不上的。不过用不着担心,我们修改inf文件便可让267.59驱动支持我们的显卡。</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185" alt="" width="49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22171820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需要参考和修改的inf文件&mdash;&mdash;&ldquo;NV_DISP&rdquo;都在驱动安装包里面</p>< p>来到刚才解压缩的路径(默认在C:\NVIDIA\DisplayDriver),一般来说除了267.59文件夹还有以前驱动的文件(由于我们修改267.59驱动的inf还需要旧版驱动的inf做参考,如果找不到旧版驱动的安装包,重新下载一个并解压到这个路径)。笔者这里存有266.58版,其他版本也是同样的操作。</p>< p><b>查找显卡ID</b></p>< p>在修改前,打开GPU-Z这款检测软件,在主界面的Device ID那一项中可以找到我们显卡的信息。笔者手上的显卡为GTX 460,在GPU-Z中显示的Device ID为&ldquo;10DE-0E22&rdquo;,只需要知道后面的&ldquo;0E22&rdquo;这个编号即可。</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420" alt="" width="336"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221718323.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GPU-Z里查看显卡的Device ID</p>< p><b>修改NV_DISP文件</b></p>< p>打开266.58文件夹,找到Display.Driver文件夹(C:\NVIDIA\DisplayDriver\266.58\Vista 64-bit\International\Display.Driver),用记事本打开类型为安装文件的&ldquo;NV_DISP&rdquo;文件,搜索到刚才查到的Device ID。笔者搜索GTX 460的编号&ldquo;0E22&rdquo;,找到了三行对应的地方,分别出现在[NVIDIA_SetA_Devices.NTamd64.6.0]、[NVIDIA_SetA_Devices.NTamd64.6.1]和[Strings]中(个别型号显卡位置不同)。这时候我们再进入267.59驱动的文件夹,打开&ldquo;NV_DISP&rdquo;安装文件,将刚才搜索到的包含Device ID的三行信息添加到对应的位置。</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84" alt="" width="549"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221718434.jpg" /></p>< p>修改完267.59驱动的&ldquo;NV_DISP&rdquo;文件后,运行Display.Driver文件夹外的setup.exe,驱动程序已经可以正常识别我们的显卡并安装驱动了。将驱动安装完成后,我们的显卡即可体验新驱动带来的性能提升。</p>< p><b>AMD显卡篇</b></p>< p>自Radeon HD4000系列显卡推出后,AMD的显卡驱动也逐渐给力了,保持着每月更新一次的频率,一般都会针对游戏进行优化,修正BUG,提升性能。与NVIDIA不同的是,AMD的显卡驱动一经推出都是支持全系列的,很少有只能安装在部分型号显卡上的专用驱动。当然有时候新显卡推出较快,相关驱动更新不及时,比如近期的新显卡HD 6790需要的驱动催化剂11.4版还只是预览版,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添加安装信息让稳定的催化剂11.3驱动安装在新显卡上。</p>< p><b>下载解压待改驱动</b></p>< p>和下载N卡驱动的方法类似,选好对应的驱动版本和系统类型,然后运行下载的AMD显卡驱动包,这里以催化剂11.3版为例。下载后开始解压缩,默认解压至C盘的AMD或ATI文件夹,解压完成后要先取消安装进程,再找到刚刚驱动解压后的文件夹。INF文件夹默认在&ldquo;C:\ATI\Support\驱动版本\Packages\Drivers\Display\&rdquo;中,W7_INF和W76A_INF文件夹分别对应32位或64位WIN7/ VISTA系统,WIN XP系统与之类似。</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86" alt="" width="43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221719237.jpg" /></p>< p><b>添加显卡的安装信息</b></p>< p>笔者使用的系统为64位Win7,因此进入W76A_INF文件夹 ,可以看到有两个文件类型为安装信息的文件,其中&ldquo;C7&rdquo;开头对应WIN7系统,&ldquo;CH&rdquo;开头的对应Vista系统。XP系统驱动只有一个安装信息。</p>< p>进入&ldquo;C7&rdquo;开头的安装信息文件(可用记事本打开),看上去里面的信息十分繁杂,实际我们需要修改的并不多。11.3版驱动中缺少HD 6790显卡的信息,但是HD 6800系列的信息还是有的,我们直接搜索&ldquo;6800&rdquo;就可以快速定位到需要修改的位置。</p>< p>由于HD 6700系列是由HD 6800系列缩减而来,所以其安装信息相差不大(当然修改前需要知道显卡的设备ID,方法同前,或者也能在网上搜索到),以添加HD 6790的安装信息为例:把HD 6800的信息&ldquo;AMD Radeon HD 6800 Series&quot; = ati2mtag_NI, PCI\VEN_1002&amp;DEV_6738&rdquo;复制到上面一行,将&ldquo;6800改为6700&rdquo;,&ldquo;DEV_6738&rdquo;改为&ldquo;DEV_673E&rdquo;,这样就成功添加了HD 6790的安装信息。修改完毕后,进入11.3版驱动的安装文件夹&ldquo;C:\ATI\Support\11-3&hellip;&rdquo;,双击&ldquo;Setup&rdquo;便可正常安装驱动,享受稳定又高效的正式版催化剂驱动了。</p>< p><b>后记</b></p>< p>对于PC游戏玩家而言,为了让自己的显卡在新游戏中有更好的性能表现,保持更新驱动是一种非常实惠的做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一些&ldquo;小手段&rdquo;,修改安装信息文件,抢先体验官方最新驱动或是让新显卡更好地服役。本文介绍的修改方法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广大硬件玩家能有更新奇、实用的玩家。</p>http://www.downcc.com/tech/2532.html硬件天地2011/04/21 11:52:10<p>  买笔记本毕竟不是买一个手电筒,对于中国人而言,大家要购买一款自己喜爱的笔记本往往需要存上一两个月的工资才能搞定,这就让所有购买笔记本的朋友们在选本的时候绞尽脑汁,在选择购买笔记本型号的时候都已经无比苦恼。</p>< p>  那么,是否在选择好了笔记本型号的时候,就可以完全放心大胆地购买了呢?那可不一定,就算是摆在你面前的这款笔记本看起来是完全没开封的,那都不一定绝对没问题,相对于经验老道的JS们,大家的水平还是低那么一点点,或许大家重金买回的笔记本,是一款翻新机也说不定。<br />< br />   虽然大家在购买笔记本的时候,遇到翻新机的几率会很小,但是馒头还是提醒大家多一个心眼,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p>< p><b>了解翻新机的种类</b><br />< br />   为了让大家在购买笔记本的时候,免遭JS翻新机的毒手,今天我们特地为大家来讲讲大家如果遭遇翻新机,会有哪些情况:1,样机经过处理当作新机出售;2,DOA机型当作新机出售;3,纯粹翻新过部件的老机型,当库存机出售吸引顾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1439.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这些样机在产品下市之时,多数被翻新当库存卖了&nbsp;</p>< p>  我们先来说第一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大家如果遇到翻新机,经销商将样机处理成新品来出售。大家日常在卖场购买笔记本的时候,经销商的柜台上面都会摆很多样机供大家来体验,但是由于各品牌厂商的样机政策并不一样,而且绝大多数经销商并不具备很良好的厂商样机支持,那么摆在店面上的样机注定了会消耗巨大的成本。于是,经销商为了将这些样机处理掉,往往将机器处理翻新下,重新封装当新机器卖给消费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1474.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ThinkPad也会有DOA机型在渠道流通,但是有良心的经销商会告知客户</p>< p>  第二种情况,DOA机型&mdash;&mdash;所谓DOA机型,是指各品牌笔记本在运输过程中到达经销商处就已经有损坏,就是&ldquo;到货即损&rdquo;,这些机器一般会返还给厂商,进行维修再流入渠道进行销售,这样的产品进货价其实很低,有良知的经销商会向客户说明,让客户自己选择,但是也有经销商同样会以正常的售价出售给消费者。</p>< p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1778.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纯翻新机是最让人头疼的,因为你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p>< p>  第三个情况,那就纯属无良奸商的DIY之作了,这样的翻新机与市场上的翻新手机情况是一样的,每一台机器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都不一样,消费者购买这样的产品往往得不到良好的保修服务,而且往往机器各种状况频出。</p>< p><b>先从外观来杜绝翻新机</b><br />< br />   看过经销商的各种花样,是否大家已经知道在购本的时候,检查是否翻新机有着很大的必要性了?究竟应该怎样杜绝买到翻新机呢?我们先从外观一点点来说起:</p>< p>  当经销商从库房里面提出来一台机器的时候,哪怕它看起来被封装地很严实,但是请大家暂时不要立马就相信它是全新的。在笔记本经销商的库房里面,除了笔记本不可少之外,还有一样东西是家家必备的。</p>< p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2928.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是笔记本经销商必备</p>< p>  有了它,经销商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大家的笔记本包装盒打开,随意换机,再原样给贴回去,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且在村里这样的操作方式屡见不鲜,甚至有经销商还给这一动作取了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ldquo;二封&rdquo;。在中关村里,你不仅需要会卖笔记本,还要会&ldquo;二封&rdquo;,不然都不叫一个合格的经销商。</p>< p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2873.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开箱时特别关注封条状况</p>< p>  由此可见,我们检查笔记本的第一步,是要看看我们所购买的笔记本的外包装,是否封装完整,在撕开封条的那一刹那 不要被经销商猛烈的动作给掩盖过去,请仔细看看封条下面是否有被打开过的痕迹,这一点很重要。<br />< br />   如果你发现封条下面到处是气泡,或者都不完整了,而且很明显有二次封装的痕迹,请立即中止交易并离开&mdash;&mdash;这款机器肯定有问题!</p>< p><b>机器外观多处可以看出端倪</b><br />< br />   当机器从箱子里面取出来的时候,大家也一定不要被它光鲜的表面给迷惑住了!目前主流笔记本钢琴烤漆外壳很容易留下指纹,这是个弊病,但是也很容易帮助大家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如果确实被人动过手脚,大家仔细检查机器A面、边角处,会发现一些痕迹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2209.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烤漆外观对于检查笔记本新旧倒是比较有利</p>< p>  除了表面有无痕迹,我们应该检查笔记本转轴、键盘等可以拆卸的地方是否松动或者有被动过的痕迹。另外,下面我们用图文的形式为大家介绍,还有哪些地方值得重点检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2222.jpg" /></td>< /tr>< /tbody>< /table><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检查散热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2284.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检查电池金手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2325.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检查笔记本背面垫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2765.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检查网卡接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2151.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检查螺丝帽</p>< p><b>检查笔记本内部硬件</b><br />< br />   笔记本电脑的翻新已经不局限于在产品的外观上做手脚,狡猾的经销商甚至会通过软件的手段,修改笔记本本身的配置、参数信息,以及OEM信息等来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这样的手段其实已经不新鲜,但是大多数人仅仅在操作系统下查看电脑配置,是看不出来问题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 align="middle"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843552.jpg" /></td>< /tr>< /tbody>< /table>< br /> 检查机器序列号</p>< p>  笔记本跟手机一样,都是带有序列号(IMEI)的,大家检查手机的时候一般输入&ldquo;*#06#&rdquo;就可以查到序列号是否与机器主板序列号相同,笔记本的序列号大家可以在机身后部的铭牌上找到,进入BIOS之后大家可以对比机器的序列号是否与机身后面序列号一致。<br />< br />   另外,大家在购买笔记本的时候,最好是能够随身揣上一个U盘,带上如下小软件:</p><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http://www.downcc.com/tech/2531.html硬件天地2011/04/21 11:48:11<p>网上有许多关于如何爱护保护笔记本的方法,其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在介绍各种键盘膜、外壳膜、屏幕膜,到保护性的防摔内胆包的功能等等。无关笔记本几个关键部位保护的痛痒。今天笔者整理了一份笔记本六大关键部位的保护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046346.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六大关键部分以及保护方法如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047853.jpg" /></p>< p>  关键部位一:主板 问问周围修过本本的兄弟,可能主板问题占到了多大数,包括笔者的第一台本本也是主板的原因挂了的。一般主板有事,表现出来的是机器无法开机。主板出现问题,很多情况是集成电路短路造成的。一般主板有损,只能换主板。而主板的价格都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左右,一但出问题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我们需要防范的是,不要将液体漏进主板,这可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不要轻易刷新BIOS时。另外,电压过高主板被击穿,也是屡见不鲜。如果在用电高峰或是停电后电力刚恢复、打雷时,笔者建议用电池供电,不要接市电。</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047935.jpg" /></p>< p>  关键部位二:硬盘 虽说笔记本硬盘比台机硬盘抗震,但是他还是十分怕摔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拿一块本本硬盘来看看,那张标签上还是提示我们它很怕摔。为什么呢?因为本本的硬盘虽比台机要小得多,但原理是一样的,也是由于复杂的电子元件构成。虽说厂家对本本的抗震性进行了优化,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构成,还是十分的怕震。提醒大家一下,在颠簸的交通工具上,不要使用本本。本本放在桌上,小心不要掉在地上。这知道,本本硬盘虽然便宜,但是里面的资料却是价值连城丢失了可是后患无穷呀。 对于一些高端的商务以及特种行业,笔者建议还是应该购买采用了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产品。这样即使笔记本摔散架了,也不会影响到硬盘内的数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047837.jpg" /></p>< p>关键部位三:LCD和LED显示屏,LCD和LED都比较脆弱,也是一个易碎品。它们主要是由玻璃和液晶、灯管组成,从头到脚是个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虽说显示屏有机盖保护,但在目前本本轻薄的趋势下,这种保护是非常有限的。在显示屏上不要放重物,否则会使玻璃层碎裂。本本放在包包里带出去时,注意别让本本碰上硬物。不小心掉在地上,显示屏也往往是首当其冲的。显示屏也是本本的大件之一,约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强,而且一但受损也是很少能修好,只能换新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047897.jpg" /></p>< p>  关键部位之四:串、并口 这些接口因为不支持热拨插,有些粗心的兄弟在没有关机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很容易把串、并口烧毁。更有甚者,造成主板短路报废。虽说换个串、并口换一个不太贵,但是换起来比较麻烦。可能有些兄弟会说,我们现在几乎可以不用串、并口,坏了就让他坏了去吧。但本本用于工程调试的话,这两个接口是不能缺少的,在你需要的时候派不上用场可是非常痛苦的事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047227.jpg" /></p>< p>  关键部位五:触摸板 夏天到了,我们的手更加容易不干净。用手指操作触摸板时,会使上面的涂层很快消失,严重缩短使用寿命,长此以往轻则本本键盘磨损,重则报废。在打开本本时,我们是否能先洗个手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5047187.jpg" /></p>< p>  关键部位六:光驱 这个死穴与一些特别喜欢看碟片的MM有着极大的关系。要知道以前的笔记本装原厂标配的光驱一般都在千元以上,都经不住疯狂的使用。更别说现在笔记本上使用的代工光驱的劣质程度了。要是老是看碟片的话,不用半年左右你的光驱铁定会挂掉。你真要看碟片,不如去买个DVD播放机,怎么来说也比本本强呀。笔者自己的笔记本光驱除了安装软件、刻录备份外,从来不干其他的事。</p>http://www.downcc.com/tech/2530.html硬件天地2011/04/21 11:35:34<p>  对于一般的笔记本来说,在工作的时候,都会发出一些噪音,尤其是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噪音会更加强烈,但是为什么我的笔记本在平时使用的时候噪音也很大呢?接下来我们详细分析一下。</p>< p>  首先我们要知道,笔记本的噪音主要包括那几个来源,第一是笔记本的散热风扇,第二是机械硬盘,第三是光驱工作时的噪音,第四是各种电子元器件工作时发出的噪音。那么对于这四个因素来说,电子元器件的噪音比较微弱,我们忽略不计,光驱噪声虽然很大,但是不常使用,所以也排出在外,那么就只剩下笔记本的风扇和机械硬盘发出的噪音了,这也是笔记本主要的噪音来源,我们就从这里下手。</p>< p>  虽然我们找到了制造噪音的元凶,但是机械硬盘和风扇必须要工作笔记本才能运行,那么我们只有尽量降低它们的转速达到静音目的。</p>< p>  对于风扇来说,是笔记本散热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转速越高预示着笔记本内部更多热量被带出来,而热量的来源是笔记本内部电路元器件工作是产生的,当这些元器件为笔记本提供的性能越高,它们所发出的热量就越大,同时风扇的转速也会越高,噪音也就越大。所以噪音与笔记本的性能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对于机械硬盘来说也是一样的,5400转的硬盘噪音会低于7200转硬盘,同样性能也要低与7200转的。那么接下来的方法主要通过合理的配置来平衡性能和噪音的关系,达到降噪的目的。</p>< p>  <b>清理机身内部灰尘<br />< /b>  当我们买回笔记本之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笔记本的噪音明显增加,这应该是最常见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机身内部聚集了过多的灰尘,影响到笔记本的散热,导致风扇一直处于较高的转速导致噪音增加,所以只要对笔记本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即可达到降噪的目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噪音太大怎么办?简单几步笔记本更安静"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4486.jpg" /></p>< p>  <b>合理运用电源管理<br />< /b>  对于笔记本来说,每个厂商都为自家的产品提供了强大的电源管理软件,通过调节电源管理软件的各项参数,可以达到对笔记本性能的合理分配,从而控制笔记本整体的发热量,动态调节笔记本的风扇转速,达到静音的目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噪音太大怎么办?简单几步笔记本更安静"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5710.jpg" /></p>< p>  <b>借助第三方软件<br />< /b>  当然如果我们已经对笔记本的灰尘进行了清理并且合理设置了电源管理之后,还是觉得噪音较大,那么我们可以借助第三方软件对笔记本的CPU频率、风扇转速和硬盘进行手动配置,从而达到静音的目的,当然这是牺牲笔记本性能得来的,比较适合挂机下载的用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噪音太大怎么办?简单几步笔记本更安静"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5566.jpg" /></p>< p>  <b>终极改造<br />< /b>  如果您是一位动手能极强的用户,改善笔记本噪音的根本的方法就是散热改造和将机械硬盘更换为SSD固态硬盘。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更换SSD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并且硬盘的性能也要比传统机械硬盘更高;而改善散热是难度非常高的一种方案,这里不推荐普通用户使用。这里与不做过多介绍了。</p>< p>清理机身内部灰尘</p>< p>  对于用了一段时间的本本来说,机身内部散热组件上通常会聚集许多灰尘,尤其是在出风口的蚀热片和风扇上,这些灰尘会影响笔记本的散热,造成笔记本噪音的增加。接下来我们一起对笔记本进行一次内部清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外壳清洁"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5133.JPG" /><br /> ▲电池一定要拿掉</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拆开笔记本之前,一定要先洗洗手将自身的静电排放出去,以免伤害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然后将笔记本电源切断,电池拿下来,找到合适的螺丝刀准备拆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外壳清洁"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5468.JPG" /><br /> ▲看笔记本风扇处的散热孔上堆满了灰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外壳清洁"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5872.JPG" /><br /> ▲将清理的部分外壳拆下来</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笔记本的内部,灰尘主要就是在散热的部分,其余的电路板灰尘比较少,无需清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外壳清洁"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6175.JPG" /><br /> ▲风扇上堆满了灰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外壳清洁"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6856.JPG" /><br /> ▲将风扇拆下</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先将风扇拆下来,用毛刷先把大块的灰尘清除,再用气吹反复吹表面的浮尘,如果想进一步清洁的话,还可将风扇拆开清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外壳清洁"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6387.JPG" /><br /> ▲出风口都被堵住了</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出风口上聚集了许多的灰尘,我们最好将散热组件拆下来清理,不过这样需要从新往CPU和芯片组上涂硅胶比较麻烦,并且有的机器还没有过保修期,这样拆除会失去保修,所以我们可以先用毛刷将大块灰尘轻轻粘走,在用气吹反复吹去表面的灰尘即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内部清灰"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6101.jpg" /><br /> ▲清理干净了~多清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内部清灰"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6721.jpg" /><br /> ▲照原样安装好,笔记本简单清灰完成</p>< p>合理运用电源管理</p>< p>  每个笔记本厂商,都为自家的笔记本配置了电源管理软件,通过对它的设置可以达到让笔记本在性能与发热上达到平衡,从而降低笔记本的噪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合理运用电源管理"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7390.jpg" /><br /> ▲编辑使用的联想笔记本电源管理</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上面的圆形图标,每一个都代表一种电源管理模式,并且我们可以自行对每种模式进行设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合理运用电源管理"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7859.JPG" /><br /> ▲在设置的界面中,我们可以调节显示器的亮度</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设置界面,首先看到的是显示器设置界面,在这里,我们可以更改,屏幕亮度,关闭显示器的时间等,对我们今天谈论的降噪,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下一个界面非常重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合理运用电源管理"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7626.jpg" /><br /> ▲在系统配置界面可以调节CPU频率</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联想的电源管理具有CPU频率调节功能,可通过手动的方式,设置CPU的最高工作频率,将滑块设置在中间,则是自动调节,系统会根据负载的程度,动态分配CPU的工作频率;当滑块设置在最左端的时候,CPU处于最高工作频率;设置在最右边是工作于最低的频率,通过这样的配置,用户可以自行决定需要的是高性能,还是更舒适安静的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left">  除了电源管理之外,编辑使用的这台联想V450还具具有一键静音的功能,这个一键静音并不是将扬声器关闭,而是当笔记本处于高负荷状态时,风扇转速很高,噪音很大,通过机身上的快捷键,可以瞬间让风扇转速降下来,达到静音的目的,当然这时CPU的频率为最低,性能会有损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合理运用电源管理"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7504.JPG" /><br /> ▲WINDOWS 7电源管理</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当然除了各厂商的电源管理以外,WINDOWS 7也带有丰富的电源管理选项,合理利用也可降低笔记本的噪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合理运用电源管理" border="1"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1114517410.JPG" /><br /> ▲鲁大师可方便进入离开模式</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对于喜欢下载朋友一定都知道WINDOWS的离开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笔记本关闭大部分设备的电源,但可以进行影音处理、BT下载、文件复制等操作,具有耗电少噪音的的特点,晚上挂机BT也不会很吵。当然进入离开模式需要一些设置,较为繁http://www.downcc.com/tech/2506.html硬件天地2011/04/20 12:00:30<p>SAS接口的硬盘和现在常见的SATA硬盘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呢?简单的来说,如果把SATA硬盘看成是ATA硬盘的串口升级版的话,那么SAS就是SCSI硬盘的串口升级版。SAS硬盘相比SATA硬盘,无论在性能还是稳定性上都是有相当大的优势的。</p>< p>首先,SAS接口将延续SCSI硬盘上诸如命令排序之类的功能,这个功能让硬盘控制器能够按照最有效率的顺序执行命令,从而提高性能。而相同的功能若要在SATA硬盘中实现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处理器的计算。简单的来说,如果SAS能够对一些硬盘加速命令进行硬件解码的话,那么SATA硬盘就需要软解码了,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是显而易见的。</p>< p>其次,SAS是一个完全的双向系统,而SATA则继承了IDE的特性,是半双向通信的系统。因此SAS的数据吞吐量可以是SATA系统的两倍。此外目前的SATA硬盘基本上还是只能做到7200转/分钟的转速,反之SAS硬盘则是继承了SCSI硬盘的机械性能,基本上很容易就能做到10000转/分钟,相对更快的转速可以进一步提升SAS接口硬盘的性能。</p>< p>最后从连接上SAS也占有比较大的优势。或许有玩家碰到过这样的问题,那就是SATA数据线越长,其性能衰竭就越明显。其实根据相关规范,SATA的数据连接线长度不应超过1米,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信号衰竭从而影响使用。但是SAS接口完全克服了这个问题,其连接线的最长长度可以做到六米,这点对于多硬盘或者习惯将硬盘外置的用户来说是相当受益的。</p>< p>关于Intel或者AMD是否真的计划准备在下一代主板中加入SAS硬盘的支持其实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SAS接口是否能尽快的被普及,从目前的高端服务器市场进入到普通的桌面级玩家的电脑里。否则哪怕是主板具备了接口,但是硬件上的曲高和寡也终究成不了大气候。</p>http://www.downcc.com/tech/2505.html硬件天地2011/04/20 11:59:09<p>SAS接口的全称是叫做Serial Attached SCSI,翻译成中文就是&ldquo;串行连接SCSI&rdquo;接口的意思。单单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到,它和之前常出现在服务器级别上的SCSI接口有相当大的关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看,SAS接口完全可以看成是第二代SCSI接口,同时它又和现在主流的串口&mdash;&mdash;SATA接口相似,因为两者都是采用了串口技术,凭借串口技术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同时还可以通过精简连接线缆来获得更小的数据线。</p>< p align="center"><img height="350" alt="" width="633"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01204634.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AS接口的硬盘在服务器中很常见</p>http://www.downcc.com/tech/2504.html硬件天地2011/04/20 11:57:20<p>在众多消费者之中有,很多人是通过自己的省吃检用才买来心仪已久的电脑的。对于心爱之物当然是小心保养的。但是如果不了解一定的维护保养知识,也容易对本本造成伤害,今天笔者就从屏幕和电池的保养上跟大家交流下自己的新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4/2011420115831388.jpg" /><br /> 笔记本屏幕</p>< p>首先现在的显示屏多以LED为主,但是LED的寿命也并没有厂家吹嘘的那么长, 长时间使用自然会减少你的显示屏寿命,所以当你长时间不使用电脑时,可透过键盘上的功能键暂时仅将液晶显示屏幕电源关闭,除了节省电力外亦可延长屏幕寿命。</p>< p>还有就是切忌用力盖上液晶显示屏幕上盖或是放置任何异物在键盘及显示屏幕之间,因为厂家为了省钱通常在屏幕和电脑主题链接除不安装其他防护部件,重物很容易损害屏幕和主机的链接部件。</p>< p>最后就是使用手册上说的 显示屏幕表面会因静电而吸附灰尘,建议购买显示屏幕专用擦拭布来清洁您的屏幕,请勿用手指拍除以免留下指纹,并请轻轻擦拭,因为一款屏幕有划痕的的电脑用着多少有点不爽。</p>http://www.downcc.com/tech/2335.html硬件天地2011/03/23 19:30:45<p>众所周知iOS系统里有自动改正功能,在进行英文输入的时候是一个挺实用的小功能。下面分享一个小贴士,给自动改正再加上一个贴心的实时发音功能。</p>< p><strong>首先要确保自动改正功能是开启状态:</strong></p>< p>设置(Setting)- 通用(General)- 键盘(Keyboard)- 自动改正(Auto-Correction)</p>< p><strong>然后,开启朗读自动文本选项:</strong></p>< p>设置(Setting)- 通用(General)- 辅助功能(Accessibility)- 朗读自动文本(Speak Auto-text)</p>< p>接下来,就可以开启一个文本编辑相关的应用来测试一下。如文章配图中测试输入&ldquo;autocor&rdquo;之后会自动提示单词&ldquo;autocorrect&rdquo;同时系统会朗读出此单词读音,你可以根据听到的单词快速反应是否继续输入或者点击提示进行改正。最后的一个提示,确保你 iOS 设备的音量处于开启状态。</p>< p><img alt="" width="500" height="375"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3/2011323193221182.jpg" /></p>http://www.downcc.com/tech/2203.html硬件天地2011/02/26 20:06:28<p>为防止CPU烧毁,主流的处理器都具备过热保护功能,当CPU温度过高时会自动关闭电脑或降频。虽然这一功能大大的减少了CPU故障的发生率,但如果长时间让CPU工作在高温的环境下,也将大大缩短处理器的使用寿命。那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CPU呢?。</p>< p>一、要重点解决散热问题来保养CPU</p>< p>要保证电脑稳定运行,首先要解决散热问题。高温不仅是CPU的重要杀手,对于所有电子产品而言,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如果无法快速散掉,将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我们知道,CPU在工作时间产生的热量是相当可怕的,特别是一些高主频的处理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更是高的惊人。因此,要使CPU更好的为我们服务,散热工夫不可少。CPU的正常工作温度为35~65℃,具体根据不同的CPU和不同的主频而定,因此我们要为处理器选择一款好的散热器。不仅仅要求散热风扇质量要够好,而且要选择散热片材质好的产品。</p>< p>通常情况下,盒装处理器所带的散热器,大都能够满足此款产品散热的要求,但如果你想超频,那么盒带的散热器是绝对无法满足散热需求的,这时需要为CPU选择一款散热性能更好的产品。虽然对CPU超频成为众多玩家的必修功课,但笔者认为如果你的CPU足够用,不建议对处理器进行超频。因为即使你的散热器足够好,超频后的CPU寿命也会减短。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测速测温软件来适时检测CPU的温度与风扇的转速,以保证随时了解散热器的工作状态及CPU的温度。</p>< p>另外,我们还要保障机箱内外的空气流通顺畅,保证能够将机箱内部产生的热量及时带出去。散热工作做好了,可以使一部分不明原因的死机减少。</p>< p>二、要选择轻重合适的散热器来保养CPU</p>< p>为了解决CPU散热问题,选择一款好的散热器是必须的。不过我们要选择散热器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电脑的实际情况,购买合适的产品。不要一味的追求散热,而购买那样即大又重的&ldquo;豪华&rdquo;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好用,但由于自身具有相当的重量,因此时间长久不但会造成与CPU无法紧密接触,还容易将CPU脆弱的外壳压碎。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故障。</p>< p>一台两年前买的电脑,配置为英特尔奔腾4 2.4C GHz、微星865PE芯片组主板、希捷80GB PATA硬盘、七彩虹R9550显卡。近日主板上自带的6声道声卡无声了,通过检查发现声卡芯片出现了问题。在电脑城买了一块新的四声道的PCI声卡,心想换一个声卡也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于是将机箱放倒,拆开机箱,拔下老声卡,换上新买的声卡,拧好螺丝,放正机箱,准备开机后享受一下新声卡带来的&ldquo;天籁之音&rdquo;。谁知按下电源开关,电脑加电启动,但显示器却是一张&ldquo;黑脸&rdquo;,没有任何显示,太不给&ldquo;面子&rdquo;了吧!</p>< p>回想刚才的操作过程,只是换了一块声卡,并没有进行其他的操作,按道理不应该有硬件的损坏,这样的故障多数是因接触不良导致的。而对于接触不良导致显示器黑屏的故障,一般来讲都集中在CPU、内存和显卡上,应该重点检查一下这些配件的接触情况。于是再次将电脑平放,打开机箱,将CPU散热风扇、显卡散热风扇清洗一番;又将主板上的显卡、内存、声卡、CPU等拔下,用毛刷扫去聚集在主板上各插槽附近的灰尘。然后将这些配件装回主板,开机,显示器上出现了久违的&ldquo;能源之星&rdquo;图案。启动一切正常,看来是一起小故障,不足为奇!</p>< p>将所有配件装好后,将机箱直立,嘿!&ldquo;黑脸&rdquo;又出现了。再次将电脑放倒,将所有的板卡重新插了一遍,开机,结果电脑一切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几次试验,发现只要将电脑放平,电脑就一切正常,而将机箱直立后即出现上述故障。根据故障现象,可以分析出是有地方接触不良,于是将内存拔下,将金手指用橡皮擦一擦,再插回内存插槽;然后将显卡和CPU拔下,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仍然没有解决问题。但CPU上硕大的散热风扇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初为了增加散热效果,我选用了铜制的散热片,铜的散热传导性能优异,但密度较大,因此采用铜作散热风扇的重量也比较大,很容易使插槽产生变形,会不会是这个原因呢?</p>< p>由于CPU是垂直安装在主板上,当主板平放时,整个CPU连同散热风扇的重心都在主板上,不会产生其他问题;而如果是立式机箱,主板是垂直放置的,CPU又与主板垂直,因此,CPU及散热风扇的重心并没有落在主板上,长时间的重心向下,加上铜制散热风扇重量较大,很可能使CPU插槽内的簧片长时间变形而引起上述故障。猜测归猜测,还是试试看吧。想到机箱平放时工作正常,直立时即出现死机,有可能是因CPU散热风扇质量较大而引起向下倾斜,与插槽之间不能良好接触。</p>< p>于是,将这个大块头的散热器换下,重新装上CPU盒装自带的散热器后,将电脑直立,通电开机,电脑自检的信息出现在屏幕上,故障排除,看样子确实是因CPU散热风扇质量太大,导致CPU与插槽不能良好接触所致。</p>< p>二、要做好减压和避震工作来保养CPU</p>< p>在做好散热的同时,还要做好对CPU处理器的减压与避震工作。CPU死于散热风扇扣具压力的惨剧时有所闻,主要表现在CPU核心被压毁。因此在安装散热器时,要注意用力均匀,扣具的压力亦要适中,具体的可根据实际需要仔细调整扣具。另外现在风扇的转速可达6000转/分,这时出现了一个共振的问题,长期如此,会造成CPU与散热器之间无法紧密结合、CPU与CPU插座接触不良,解决的办法就是选择正规厂家出产的散热风扇,转速适当,扣具安装须正确。</p>< p>四、勤除灰尘、用好硅脂及其它来保养CPU</p>< p>灰尘要勤清除,不能让其积聚在CPU的表面上,以免造成短路烧毁CPU。硅脂在使用时要涂于CPU表面内核上,薄薄一层就可以,过量会有可能渗到CPU表面和插槽,造成毁坏。硅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干燥,这时可以除净后再重新涂上硅脂。改良的硅脂更要小心使用,因改良的硅脂通常是以加入碳粉(如铅笔笔芯粉末)和金属粉末,这时的硅脂有了导电的能力,在电脑运行时渗到CPU表面的电容上和插槽后果不堪设想。平时在摆弄CPU时要注意身体上的静电,特别在秋冬季节,消除方法可以是事前洗洗手或双手接触一会儿金属水管之类的导体,以保安全。</p>http://www.downcc.com/tech/2184.html硬件天地2011/02/18 19:41:27<p>&nbsp;&nbsp;&nbsp; 在日常操作和维护计算机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听到有关BIOS设置和CMOS设置的一些说法,许多人对BIOS和CMOS经常混为一谈。本文主要阐述对BIOS设置和CMOS设置在基本概念上的区分与联系。</p>< p>&nbsp;&nbsp;&nbsp; BIOS是什么?<br />& nbsp;&nbsp;&nbsp; 所谓BIOS,实际上就是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其内容集成在微机主板上的一个ROM芯片上,主要保存着有关微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信息设置、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等。</p>< p>&nbsp;&nbsp;&nbsp; BIOS的功用<br />& nbsp;&nbsp;&nbsp; BIOS ROM芯片不但可以在主板上看到,而且BIOS管理功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板性能是否优越。BIOS管理功能主要包括:</p>< p>&nbsp;&nbsp;&nbsp; 1. BIOS中断服务程序<br />& nbsp;&nbsp;&nbsp; BIOS中断服务程序实质上是微机系统中软件与硬件之间的一个可编程接口,主要用来在程序软件与微机硬件之间实现衔接。例如,DOS和 Windows操作系统中对软盘、硬盘、光驱、键盘、显示器等外围设备的管理,都是直接建立在BIOS系统中断服务程序的基础上,而且操作人员也可以通过访问INT 5、INT 13等中断点而直接调用BIOS中断服务程序。</p>< p>&nbsp;&nbsp;&nbsp; 2.BIOS系统设置程序<br />& nbsp;&nbsp;&nbsp; 微机部件配置记录是放在一块可读写的 CMOS RAM 芯片中的,主要保存着系统基本情况、CPU特性、软硬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等部件的信息。在 BIOS ROM芯片中装有&quot;系统设置程序&quot;,主要用来设置CMOS RAM中的各项参数。这个程序在开机时按下某个特定键即可进入设置状态,并提供了良好的界面供操作人员使用。事实上,这个设置CMOS参数的过程,习惯上也称为&quot; BIOS设置&quot;。一旦CMOS RAM芯片中关于微机的配置信息不正确时,轻者会使得系统整体运行性能降低、软硬盘驱动器等部件不能识别,严重时就会由此引发一系统的软硬件故障。</p>< p>&nbsp;&nbsp;&nbsp; 3. POST上电自检<br />& nbsp;&nbsp;&nbsp; 微机按通电源后,系统首先由POST(Power On Self Test,上电自检)程序来对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通常完整的POST自检将包括对 CPU、640K基本内存、 1M以上的扩展内存、ROM、主板、CMOS存贮器、串并口、显示卡、软硬盘子系统及键盘进行测试,一旦在自检中发现问题,系统将给出提示信息或鸣笛警告。</p>< p>&nbsp;&nbsp;&nbsp; 4. BIOS系统启动自举程序<br />& nbsp;&nbsp;&nbsp; 系统在完成 POST自检后, ROM BIOS 就首先按照系统 CMOS设置中保存的启动顺序搜寻软硬盘驱动器及CD-ROM、网络服务器等有效地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然后将系统控制权交给引导记录,并由引导记录来完成系统的顺利启动。</p>http://www.downcc.com/tech/2173.html硬件天地2011/02/15 17:30:29<p>i3、i5、i7有什么区别?<br /> 2010年初英特尔推出基于32纳米的全新酷睿i3/i5/i7处理器后,个人电脑的性能发生了飞跃的发展------更小的尺寸、更好的性能、更智能的表现以及更低的功耗,将彻底革新我们的办公和娱乐体验。这三款全新酷睿家族的成员,各有什么特点,有着怎样不同的应用体验,又各自适合怎样的用户呢?</p>< p>品牌 型号 核心/线程 主频<br /> GMHz GPU频率 功耗<br /> W 二级缓存 制程/nm 支持技术< br /> I7 870 4/8 2.93 无 95 8M 45 超线程<br /> 睿频加速3.6G< br />& nbsp; 860 4/8 2.80 无 95 8M 45 超线程<br /> 睿频加速3.46G< br /> I5 750 4/4 2.80 无 95 8M 45 睿频加速3.2G< br />& nbsp; 670 2/4 3.46 733 73 4M 32 超线程<br /> 睿频加速3.73G< br />& nbsp; 661 2/4 3.33 900 87 4M 32 超线程<br /> 睿频加速3.6G< br />& nbsp; 660 2/4 3.33 733 73 4M 32 超线程<br /> 睿频加速3.6G< br />& nbsp; 650 2/4 3.20 733 73 4M 32 超线程<br /> 睿频加速3.46G< br /> I3 540 2/4 3.06 733 73 4M 32 超线程< br />& nbsp; 530 2/4 2.93 733 73 4M 32 超线程< br /> 奔腾 G6950 2/2 2.80 533 73 3M 32 无</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上表看出:I3、i5、i7的区别主要有:</p>< p>1、i7都是四核,大缓存,都支持超线程和睿频加速,没有集成显示核心。<br /> 2、i5的除了750这款型号为四核外,6系列均为双核,也支持超线程和睿频加速集成了显示核心,缓存在i7上减半。<br /> 3、i3可以看做是取消了睿频加速技术的I5。</p>< p>那么,这个睿频加速到底是什么呢?</p>< p>睿频加速-------</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 10%~20% 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应对复杂应用时,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只有内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个游戏或软件只用到一个核心,Turbo Boost技术就会自动关闭其他三个核心,把运行游戏或软件的那个核心的频率提高,也就是自动超频。</p>< p>i3,i系列的入门产品,性能已经超越了前一代的高端产品E8400------------</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酷睿 i3包含如下技术: Nehalem架构,双核心设计,支持超线程,采用当前最先进的32nm工艺;主频为2.93GHz~3.06GHz,外频133MHz,倍频22~23;集成4MB高速三级缓存,处理器内部整合北桥功能,支持双通道DDR31333/1066规格内存。其中GPU部分采用45nm制作工艺,架构改进自英特尔整合显示核心的GMA架构,支持微软DX10。</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酷睿i3带有&ldquo;英特尔高清显卡&rdquo;技术,能对VC1或H264等高清格式的1080P及720P电影进行硬件解码加速,并且集成显卡具备700MHz的较高主频,不但能看高清,还可以用于日常图形应用和运行各种常规游戏,对于家庭用户来说组建HTPC再适合不过。</p>< p>i3的频率高、速度快,在运行大多数应用程序时比其他品牌的四核心处理器还要快!主频已经突破了3G,还支持&ldquo;英特尔超线程&rdquo;技术,2个物理核心能拓展到4个线程进行运行。</p>< p>看到这里,i3到底有多快呢?根据太平洋网站测试:</p>< p><br /> SuperPI测试,成绩是由东京大学Kanada Lab.所制作的一款通过计算圆周率的来检测处理器性能的工具,在测试里面可以有效的反映CPU的单线程科学运算性能。</p>< p>&nbsp;&nbsp;< 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TMPGEnc是日本人堀浩行开发的著名MPEG编码/解码工具软件,对多核心处理器进行了优化,尤其是其加入了SSE3、SSE4等指令集的支持,能使拥有该指令集的CPU发挥出更好的性能,减少大量的编码时间。我们采用的视频文件是1080P的《变形金刚2》片段,长度为5分钟。从上图看出,由于超线程技术的支持,就算运行对多核优化的软件,I3 530已经具备了和四核相当的性能,远远超过了E8400.</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上图, 搭配了GeForce GTX 275显卡测试3D游戏性能,E8400垫底,i3性能让人吃惊。</p>< p><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通过测试看出,i3 530的性能已经完全超越了Intel的当前的高端双核Core 2 E8400与AMD的三核Phenom II X3 720,只是在一些多线程应用上(例如3D渲染、视频压缩)不及四核Core 2 Q8300与Athlon II X4 620。而游戏性能上,i3 530甚至超越四核Q8300,双核的i3在游戏为多核CPU优化的情况下仍有如此表现,得益于先进的Westmere架构和超线程技术。</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除了性能外,Core i3也有出色的超频潜力与功耗控制。i3 530默认电压下可超上接近4G的频率;功耗控制方面,i3 530满载时要比其他CPU低30-50W,功耗控制非常优秀。</p>< p><font face="Verdana"><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总的看来,i3 530完全不愧于800元级别的&ldquo;性价比之王&rdquo;。</p>< /font></p> http://www.downcc.com/tech/2172.html硬件天地2011/02/15 17:28:06<p>酷睿 i3-380M 英特尔&reg; 智能高速缓存 3 MB 基本频率 2.53 GHz 最大 CPU turbo 频率 无(不支持)&nbsp; 最大散热设计功耗(TDP) 35 瓦 DDR3 速度 1066/800 MHz 英特尔&reg; 超线程(HT)技术 支持 (4线程) 内核数 2个</p>< p>专为智能性能而设计,英特尔酷睿 i3 移动式处理器采用了多种性能强大的技术:</p>< p>多核处理 可以通过英特尔 HT 技术和两个专用物理内核提供 4 路多任务处理,帮助为多种类型的应用和工作负载提供额外性能;</p>< p>英特尔 HT 技术 可以让您同时处理多种应用,减少等待时间</p>< p>英特尔智能高速缓存 可以根据工作负载将共享高速缓存动态分配给每个处理器核心,改善系统性能;</p>< p>集成内存控制器 采用高效的预取算法,延迟更低,内存带宽更高,可为用户提供卓越的内存读写性能<br /> 英特尔HD 显卡 可提供超凡的视觉性能,为您带来更清晰的图像、更丰富的色彩和更逼真的音频与视频效果。全新 2010 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的指定型号具备该特性;</p>< p>英特尔虚拟化技术(英特尔VT) 可以将计算活动隔离到独立分区,改善可管理性,减少停机,同时保持出色的工作效率。</p>< p>Pentium P620是Pentium双核,不支持I3系列的超线程技术和显卡,其他的都差不多,但实际使用中I3 380要比Pentium P620的效果好很多。建议楼主尽量买I3 的机子。</p>http://www.downcc.com/tech/2034.html硬件天地2011/01/24 15:26:14<p>  大家都知道,数据线太粗,安装不方便,严重影响机箱内空气流通,不利于机箱散热,是传统IDE接口即Ultra ATA硬盘的至命缺点。不过,IDE硬盘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局限性,大概就不是很多人都清楚了。&nbsp;</p>< p>  主从盘相互影响&nbsp;</p>< p>  普遍情况下,一块主板只有两个IDE接口,每个接口可以挂两个IDE设备。但同一个接口的两个设备是共用带宽的,对速度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把硬盘和光驱分开两条IDE线连接到主板上&nbsp;</p>< p>  这样,IDE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虽然一块主板可以连接4个设备,但事实上只要超过两个,速度就大大下降。&nbsp;</p>< p>  更大的问题是,同一条线上两个设备要严格按主/从设置才能正常运行。象西数WD400 JB,主硬盘还有两种不同设置,一条IDE线只接这块硬盘的时候按右边的设置,带从盘的时候则要按中间的设置方式。据亲身经验,如果没带从盘而按中间的方式设了,会出现五花八门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mdash;&mdash;有时可以启动,有时报告找不到硬盘,有时启动过程中报告硬盘错误之类&mdash;&mdash;每次启动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nbsp;</p>< p>  不支持热拔插&nbsp;</p>< p>  并行ATA在支持设备热插拔方面能力有限,这一点对服务器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器通常采用RAID的方式,任何一块硬盘坏了都可以热拔插更换,而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服务器任何情况下都正常开着。具有热插拔支持功能的SCSI和光纤通道占据了企业级应用的几乎全部市场,并行ATA空有价格优势而不能获得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就是它不支持热拔插。&nbsp;</p>< p>  不够完善的错误检验技术&nbsp;</p>< p>  Ultra DMA引入了基于CRC的数据包出错检测,该技术是ATA-3标准的组成部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并行ATA标准提供命令和状态包的出错检测。尽管命令和状态包出错的范围和几率都小,但它们出错的可能性也不容忽略。&nbsp;</p>< p>  使用过时的5伏电压&nbsp;</p>< p>  处理器核心从几个方面要求向低电压过渡。较低电压允许更快的信号陡变,这对提高速度、降低热耗至关重要。现在的CPU核心电压基本上都小于2伏,为保持与系统主板上其它芯片的互操作性,通常使用3.3伏的外部电压分离出来,5伏电压成为过时的标准。虽然大部分目前的 ATA/ATAPI-6标准为并行ATA设备指定的直流电压供应为3.3V (&plusmn; 8%),但一些模式的接收器大于4伏,所以要使用过时的5伏电压。&nbsp;</p>< p>  接口速度的可升级性差&nbsp;</p>< p>  另外,Ultra ATA是受并行总线特性的限制,带宽容易受到限制,经过多次升级,目前最高传输率也只是133M字节/秒。&nbsp;</p>< p>SATA比IDE优越在哪些地方?&nbsp;</p>< p>  SATA不再使用过时的并行总线接口,转用串行总线,整个风格完全改变。&nbsp;< br />   SATA与原来的IDE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数据线从80 pin变成了7 pin,而且IDE线的长度不能超过0.4米,而SATA线可以长达1米,安装更方便,利于机箱散热。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优点:&nbsp;</p>< p>  一对一连接,没有主从盘的烦恼&nbsp;</p>< p>  每个设备都直接与主板相连,独享150M字节/秒带宽,设备间的速度不会互相影响。&nbsp;</p>< p>  支持热拔插&nbsp;</p>< p>  热拔插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可能作用不大,但对于服务器却是至关重要。事实上,SATA在低端服务器应用上取得的成功,远比在普通家庭应用中的影响力大。&nbsp;</p>< p>  数据传输更加可靠&nbsp;</p>< p>  SATA提高了错误检查的能力,除了对CRC对数据检错之外,还会对命令和状态包进行检错,因此和并行ATA相比提高了接入的整体精确度,使串行ATA在企业RAID和外部存储应用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nbsp;< 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 />   低电压信号&nbsp;</p>< p>  SATA的信号电压最高只有0.5伏,低电压一方面能更好地适应新平台强调3.3伏的电源趋势,另一方面有利于速度的提高。&nbsp;</p>< p>带宽升级潜力大&nbsp;</p>< p>  SATA不依赖于系统总线的带宽,而是内置时钟。刚推出的这一代SATA内置1500MHz时钟,可以达到150M字节/秒的接口带宽。由于不再依赖系统总线频率,每一代SATA升级带宽的增加都是成倍的:下一代300M字节/秒,再下一代可以达到600M字节/秒&nbsp;</p>< p>SATA仍然存在的几点不足&nbsp;</p>< p>  在国内,现在买IDE的人恐怕比买SATA的人多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nbsp;</p>< p>  首先,SATA的诸多先进性总体上对个人电脑用户意义不是太大,它最大的意义的反而是适应了入门级企业应用的需要。&nbsp;</p>< p>  其次,nForce4、915之前的那些主板使用SATA硬盘,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需要用到软盘,就象SCSI硬盘那样,增添了用户的麻烦。&nbsp;</p>< p>  另外,国内用户的电脑配置相对落后,很多人都是旧电脑升级大容量硬盘,稍老点的主板还不支持SATA硬盘。&nbsp;</p>< p>  所以,SATA最大的成功在于吸引了很多低端入门级服务器的用户。但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它又仍然在很多方面有待改进:</p>< p><br /> 单线程的机械底盘&nbsp;</p>< p>  SATA毕竟只是ATA,它的机械底盘是为8x5线程设计的,而SCSI的机械底盘是24x7多线程设计,能更好地满足服务器多任务的需要。所以 SATA虽然在单任务的测试中不比SCSI差,但面对大数据吞吐量的服务器,还是有差距的。除了速度之外,面对多任务数据读取,硬盘磁头频繁地来回摆动,使硬盘过热是SATA最大的问题。&nbsp;</p>< p>形同虚设的热拔插功能&nbsp;</p>< p>  在实际应用中,RAID硬盘阵列是由多个硬盘组成的,必须知道具体哪一块硬盘坏了,热拔插更换才有意义。SATA硬盘虽然可以热拔插,但SATA组成的阵列在某块硬盘损坏的时候,不能象SCSI、FC和SAS那样,具有SAF- TE机制用指示灯显示,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热拔插替换的时候,如果取下的是好硬盘,就容易使数据出错。所以在实际应用中,SATA的热拔插功能有点形同虚设的味道。&nbsp;</p>< p>速度慢&nbsp;</p>< p>  SATA相对于SCSI和FC速度慢,主要原因是机械底盘不同,不适应服务器应用程序大量非线性的读取请求。所以SATA硬盘用来做视频下载服务器还不错,用在网上交易平台则力不从心。&nbsp;</p>< p>  SATA 1.0控制器的传输速度效率不高,虽然标称具有150MB/s的峰值速度,事实上最快的SATA硬盘速度也只有60MB/s。&nbsp;</p>< p>整个解决方案价格&nbsp;</p>< p>  虽然SATA硬盘相对于SCSI硬盘来说很便宜,但整个的SATA方案并不便宜。主要原因是SATA 1.0控制器的每个接口只能连接一个硬盘,8个硬盘组成的阵列需要8个接口,把每个接口300多元的花费算进去,就不便宜了。</p>< p><br /> SATA II与准SATA II&nbsp;</p>< p>  很多人到现在都还不是太清楚SATA与Ultra ATA相比有什么区别与好处,这也难怪。因为连Intel刚推出SATA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个为个人用户而改进的方案,结果会在入门级服务器和工作站等企业应用的前前景更为广大&mdash;&mdash;也正因为这样,2004年才专门成立了SATA IO(SATA国际组织)。&nbsp;</p>< p>  前面那么多介绍,是结合现实情况与SATA官方白皮书整理的,从中已经可以发现,说到SATA优缺点,更多的是从企业应用而不是个人与家庭应用的角度考虑的。&nbsp;</p>< p>  现在经常听到&ldquo;NCQ硬盘&rdquo;和&ldquo;SATA II硬盘&rdquo;这两个名词,它们是SATA向下一代&mdash;&mdash;SATA II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产品:&nbsp;</p>< p>  第一阶段是在SATA的基础上加入NCQ原生指令排序、存储设备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底板互连、数据分散/集中这四项新特性。&nbsp;</p>< p>  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出上作进一步改进,加入了双宿主主动式故障替换、与多个硬盘高效连接、3.0Gb(即300MB/s)接口带宽等特性。&nbsp;</p>< p>&ldquo;NCQ硬盘&rdquo;的改进:不仅仅是NCQ这么简单&nbsp;</p>< p>  由于SATA II的第一阶段几项改进中,NCQ原生指令排序技术对个人用户意义比较大,所以也只有这一项技术比较多人了解。其实SATA II第一阶段加入的技术包括如下几项:&nbsp;</p>< p>NCQ原生指令排序&nbsp;</p>< p>  Native command queuing:什么是NCQ呢?这是SCSI早就使用的一种技术,只是最近才应用于SATA硬盘。&nbsp;</p>< p>  传统台式机硬盘都用线性形式处理请求,这种方式潜在很不好的方面,要理解其中原理,必须对硬盘物理结构有个基本了解。硬盘里面是圆盘状的,很象CD光盘。每一个圆盘由许多同心圆划分为一条条磁道,磁道又分出扇区。每个圆盘由一个或多个磁头负责读取。如果数据分布在同一磁道,寻找数据的速度是最快的。在不同磁道之间移动则消耗很多时间。假设要读取三块数据,其中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一块在圆盘最里面的磁道上,还有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传统的硬盘,会依次先读取圆盘最外面的数据,然后读取最里面的数据,最后再回头读取最外面的数据。这样一来,磁头移来移动消耗的寻道时间多,效率就低了。如果把磁头移动减到最少,寻道时间就会相应减少。这就是NCQ的目的所在&mdash;&mdash;NCQ可以重新编排指令,不让磁头从外移到内再移到外,而是在移向圆盘内圈之前就读取外圈的两块数据。&nbsp;</p>< p>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CPU的速度对硬盘性能影响微乎其微,但NCQ技术则可以明显改善硬盘性能,特别是对前面提到的SATA多线程性能差、容易磁头频繁来回摆动、硬盘容易过仍烩些方面有很大改善。&nbsp;</p>< p>机架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nbsp;</p>< p>  前面提到SATA的热拔插技术,由于阵列中有一块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而形同虚设。SATA II第一阶段即拥有NCQ技术的SATA硬盘,加入了机架管理技术,正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nbsp;</p>< p>背板互连(Backplane Interconnect)&nbsp;</p>< p>  SATA用于数据发送的导线数量很小,因而出现了为外部RAID使用而部署http://www.downcc.com/tech/2027.html硬件天地2011/01/24 14:07:57<p>液晶显示器已被广泛使用,我们在每天享受着LCD那与众不同的高档次显示效果的同时,不要忘记了保养这个极其重要的环节。LCD只有保养得好,才能够长期无故障地为用户服务。了解了以下的小知识为您的液晶保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好了下面我们开始对LCD进行保养。</p>< p>1.避免屏幕内部烧坏< br /> 此前提到的长时间开着液晶显示器会减少其寿命。所以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不使用的时候可采取下列措施: 1) 不使用的时候就关掉显示器; 2) 经常以不同的时间间隔改变屏幕上的显示内容; 3) 将显示屏的亮度减小到比较暗的水平;</p>< p>2.保持环境的湿度< br /> 不要让任何具有湿气性质的东西进入LCD,如果湿气已经进入LCD了,就必须将LCD放置到较温暖而干燥的地方,以便让其中的水分和有机化物蒸发掉,再打开电源。对含有湿度的LCD加电,能够导致液晶电极腐蚀,进而造成永久性损坏。</p>< p>3.避免不必要的振动< br /> LCD可以算是最敏感的电气设备了,LCD中含有很多玻璃的和灵敏的电气元件,以至于屏幕十分的脆弱,要尽量避免强烈的冲击和振动,强烈的冲击极易导致LCD屏幕以及CFL单元的损坏。注意不要对LCD显示表面施加压力,在屏幕前指指点点的坏习惯一定要纠正。</p>< p>4.不要尝试拆卸LCD< br /> 有一个规则就是,永远也不要拆卸LCD。即使在关闭了很长时间以后,背景照明组件中的CFL换流器依旧可能带有大约1000V的高压,这种高压能够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所以永远也不要企图拆卸或者更改LCD显示屏,以免遭遇高压。未经许可的维修和变更会导致显示屏暂时甚至永久不能工作。如有故障建议还是拿到专业维修站进行修理。</p>< p>5.平常最好是使用推荐的显示分辨率< br />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则完全与CRT显示器不一样。它是一种直接的像素一一对应显示方式。工作在最佳分辨率下的液晶显示器把显卡输出的模拟显示信号通过处理,转换成带具体地址信息(该像素在屏幕上的绝对地址)的显示信号,然后再送入液晶板,直接把显示信号加到相对应的像素上的驱动管上。对于这样点对点输出的情况,使用显示器推荐的最佳分辨率是相当重要的。</p>http://www.downcc.com/tech/2028.html硬件天地2011/01/24 14:07:57<p>今天,同事中中拿着N年前买的一款80GB移动硬盘,告诉笔者坏了,问我能不能修?我说就连质保的3年期限都过了,花钱修回来也没有意义,毕竟80GB容量太小了。所以笔者就征求了他的意见,把硬盘捐献出来,然后进行拆解,给广大的菜鸟朋友展示一下神秘的硬盘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p>< p>眼看着失落的同事拿着空硬盘盒走出办公室,笔者赶紧掏出工具准备将这款日立80GB串口笔记本硬盘碎尸万段,也学学小沈阳的刨根问底栏目组,让菜鸟进一步了解硬盘的内部构造。</p>< p sizcache="3" sizset="150"><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onxxxxx="window.open('http://detail.zol.com.cn/picture_index_504/index5037529.shtml');"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0731.jpg" />< 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0378.jpg" /><br /> 日立80GB串口笔记本硬盘</p>< p>&nbsp;&nbsp;&nbsp; 硬盘,又称温彻斯特式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p>< p sizcache="3" sizset="151"><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0348.jpg" /><br /> 六角螺丝固定PCB基板</p>< p>&nbsp;&nbsp;&nbsp; 首先是PCB板的拆解。几乎所有的硬盘都是采用六角或者八角螺丝进行固定的,这样不是专门的工具是很难将其拆开,有效的保护了产品自身。</p>< p><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0584.jpg" /><br /> PCB基板与硬盘连接处</p>< p>&nbsp;&nbsp;&nbsp; 这里是PCB基板与硬盘的唯一链接通道,在PCB基板上有主控芯片,马达控制器等重要芯片,这些芯片就是通过这个通道向磁头和马达发出指令。</p>< p sizcache="3" sizset="153"><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0588.jpg" />< 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0652.jpg" /><br /> PCB背面的控制芯片和缓存</p>< p>&nbsp;&nbsp;&nbsp; 我们看到,这款80GB笔记本硬盘的主控芯片是和马达控制了集成在一起的,就是上图方方正正的芯片,它旁边的是2MB的三星Flash缓存。下面看看打开硬盘上盖又是什么样的景象。</p>< p>日立80GB笔记本硬盘正面同样有6颗六角螺丝固定上盖,我们将其一一拆下,但是却拆不下来上盖,最后笔者已经将上盖翘起,露出里面的磁盘,但是依旧不能将其拆除。</p>< p><br clear="all" />< 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onxxxxx="window.open('http://detail.zol.com.cn/picture_index_504/index5037789.shtml');"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0217.jpg" /><br /> 拆解笔记本硬盘上盖</p>< p sizcache="3" sizset="149"><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1917.jpg" />< 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1843.jpg" /><br /> 弯起的笔记本硬盘上盖</p>< p>&nbsp;&nbsp;&nbsp; 最后笔者发现,仅仅是底部中间位置固定着上盖,可能会有一颗螺丝藏在标签下面,笔者就用螺丝刀划破标签,发现确实有一个螺丝在上面,同样为六角螺丝。</p>< p sizcache="3" sizset="151"><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1161.jpg" /><br /> 藏在标签下面的螺丝</p>< p><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1787.jpg" /><br /> 笔记本硬盘内部结构</p>< p><img title="暑期宝典 购买硬盘注意事项 " alt="暑期宝典 购买硬盘注意事项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1262.jpg" /><br /> 硬盘内部结构详解</p>< p>&nbsp;&nbsp;&nbsp; 我们看到,硬盘的内部构造已经非常紧凑,我们可以对着这个图来看看实物图的每个构造。</p>< p>其实很多玩家拆硬盘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取出硬盘的盘片,再有就是要里面的永磁铁。</p>< p sizcache="3" sizset="149"><br clear="all" />< 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onxxxxx="window.open('http://detail.zol.com.cn/picture_index_504/index5038249.shtml');"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1343.jpg" />< 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1166.jpg" /><br /> 笔记本硬盘排线连接处</p>< p sizcache="3" sizset="150"><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1720.jpg" />< 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1124.jpg" /><br /> 永磁铁</p>< p>&nbsp;&nbsp;&nbsp; 笔者将永磁铁拆下后,感觉它的磁力非常强,如果粘到机箱侧板上,不是大力士绝对拔不下来的。很多用户会用改锥在永磁铁上磨磨,这样改锥头就附带了磁力,方便安装小螺丝。</p>< p sizcache="3" sizset="153"><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2774.jpg" />< 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2400.jpg" /><br /> 硬盘的盘片</p>< p>&nbsp;&nbsp;&nbsp; 通过上面笔者的测试,也能想象到用户拿它做什么了吧,对了,就是当镜子用,效果非常不错。</p>< p sizcache="3" sizset="155"><img alt="ZOL刨根问底 告诉菜鸟硬盘内部秘密 "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1-1/201112414952437.jpg" /><br /> 笔记本硬盘的全部零件</p>< p>&nbsp;&nbsp;&nbsp; 好了,相信很多菜鸟也都看到了硬盘内部的所有构造,虽然不是那么精密的仪器,但是生产的门槛还是非常的高,也导致现在仅有4-5家硬盘厂商在生产。下期笔者就具体介绍一下硬盘参数的意义,敬请留意。</p>http://www.downcc.com/tech/1961.html硬件天地2010/12/22 19:24:28<p>  有人说我们从来没有真正解决任何IT问题,我们只是转移了这些问题。重复数据删除同样也不例外。虽然重复数据删除系统使得我们的备份和恢复变得更加简单,但同样也存在许多挑战。精明的存储或者备份管理员能够通晓这些挑战,并且尽一切可能来解决它们。</p>< p>  你的备份系统有三种不同的创建重复数据的方法:重复所有文件系统或应用的备份;重复文件系统或应用增加的备份;以及备份到多个地方(例如:位于同样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多台机器)的文件。基于Hash的重复数据删除系统(例如:CommVault Systems公司, EMC 公司, FalconStor Software, Quantum公司, Symantec公司)能识别和删除所有三种类型的重复数据,但是粒度级别受限于它们的块大小,典型的块大小是8K或者更大。基于Delta-differential的重复数据删除系统(例如: IBM公司, ExaGrid Systems, Sepaton公司)则只能识别和删除前两种类型的重复数据,但是它们的粒度级别能够小到byte级。这些差异在重复数据删除率方面通常打成平局,但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能产生明显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专家建议你测试多种产品的原因。</p>< p>  由于在绝大多数的备份数据中大约有一半的重复数据来自于多个完全备份。使用IBM的Tivoli存储管理器(TSM)作为备份产品的用户相比于使用其他备份产品的用户,能获得更低的重复数据删除率。这是因为TSM的逐步增量功能,用户无需在TSM备份的文件系统上再进行全备份。然而,由于TSM用户对他们的数据库和应用执行了全备份,并且由于全备份的数据并不只在重复数据被发现的地方存在一份,TSM用户依然能够受益于重复数据删除系统&mdash;&mdash;他们的重复数据删除率将会更小。</p>< p>  第二种类型的重复数据来自于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包含着自最近一次完全备份以来,文件或者应用程序的多个版本。如果一个文件每天都被修改和备份,而且备份系统的备份保留期为90天,那么这个备份系统中将会存在该文件的90个版本。一个重复数据删除系统将会识别这90个不同版本中的唯一数据片段和冗余数据段,并且只保存唯一的数据片段。然而,有些文件类型不存在不同的版本(例如视频,音频,照片或图像,以及PDF文件),每个文件其自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不会和同一个文件的先前版本有重复。拥有这些类型文件的增量备份将完全包含这些唯一的数据,因此没有任何重复数据可以删除。考虑到重复数据删除存储的相关成本,一些拥有此类文件占很大比重的用户考虑不将这些数据存储在重复数据删除系统上,因为除了增加成本,他们得不到任何好处。</p>< p>  重复数据删除系统和加密:你需要注意什么</p>< p>  重复数据删除系统通过查找和消除的模式工作;加密系统通过消除模式工作。不要将你需要备份的数据在发送到重复数据删除系统之前进行加密&mdash;&mdash;-否则你的重复数据删除率将是1:1。压缩工作有点像加密,它同样是查找和消除模式,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绝大多数压缩系统的这种方法将导致数据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像加密一样的效果;它同样可以使你的重复数据删除系统完全失去处理这些数据的能力。</p>< p>  压缩的挑战经常会导致想要备份变得更快的数据库管理员和希望进行重复数据删除的备份管理员之间的僵局。因为数据库经常产生容量很大但实际数量很少的数据,因此它们非常需要进行压缩。这就是在打开了备份压缩功能后通常会比没有压缩快2到4倍的原因。避开这个特殊挑战的唯一办法是使用一个备份软件产品,这种产品集成了数据源重复数据删除和客户端压缩的功能。例如CommVault的 Simpana, IBM的 TSM 或者 Symantec 的NetBackup。</p>< p>  复用和重复数据删除系统</p>< p>  备份系统重复数据删除的下一个挑战是它只能应用在那些使用了虚拟磁带库(VTLs)和支持复用的备份软件的公司,复用多个不同的备份到同一个磁带驱动器上会扰乱这些数据并且完全挫败所有的重复数据删除。即使有产品能够破译来自一个复用镜像的不同备份流(例如FalconStor, Sepaton),我要告诉你的是,不要对他们的设备进行复用备份,因为那只是浪费时间。</p>< p>  考虑去重开销</p>< p>  备份重复数据删除的最后一个挑战是必须使用备份窗口,这种方法很可能使得一些重复数据删除系统在执行重复数据删除任务时导致要进行的备份变得很慢。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那是因为用户是将数据从磁带转移到磁盘中,并且重复数据删除系统仍然高速运行。然而,已经使用磁盘分段的用户可能注意到备份性能的下降以及备份数据所消耗的时间的增长。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这个特殊的功能,而且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也不同,你只有在你的环境中做一个测试,才能详细了解情况。</p>< p>  恢复的挑战更加容易理解,大多数重复数据删除系统存储数据的方式导致了最近备份以零碎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果备份系统没有做重复数据删除,那么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的恢复操作可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之为&ldquo;去重开销&rdquo;。</p>< p>  当考虑去重开销时,想想你是否计划使用重复数据删除系统作为磁带复制的来源,因为去重开销在大型恢复和磁带复制中非常普遍。例如,假设你计划使用具有140MBps速度和1.5TB存储容量的LTO-5驱动器,再假设你已经检测了你所有的备份磁带并且发现你有2.25TB的数据需要存到1.5TB的磁带上,这意味着你需要获得1.5:1的压缩比率。这也意味着在复制的过程中你的140MBps的磁带驱动器实际上应该以大约210MBps的速度运行。确保在运行期间,重复数据删除系统能够提供运行的需求(如例子中的210MBps),如果不能够,你可能需要考使用另外一个系统。</p>< p>  重复数据删除恢复的最后一个挑战是他们仍然在恢复,这就是为什么重复数据删除系统不是一个&ldquo;万灵药&rdquo;。一个必须进行恢复的大型系统,要求能够实现数据从重复数据删除系统到产品系统的大容量复制。只有将你的备份系统进行总体架构上的改变,如从传统备份系统变成具有连续数据保护(CDP)或者准CDP的系统才能解决这个特殊的挑战,这样能够使恢复时间保持在几秒而不是几小时。</p>< p>  重复数据删除系统能够在不进行大规模架构调整的情况下,给你带来大幅提升当前备份和恢复系统能力的希望。只是在你签署采购订单之前,请确保能够意识到重复数据删除的这些挑战。</p>http://www.downcc.com/tech/1960.html硬件天地2010/12/22 19:20:09< p>有时候在开启电脑的时候,由于无法硬盘无法引导系统启动,导致系统启动失败,这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硬盘坏道引起的。硬盘坏道常常表现为&ldquo;无法删除文件&rdquo;、&ldquo;打开文件失败&rdquo;、&ldquo;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rdquo;等等,下面我们来看看硬盘坏道的具体表现。</p>< p>硬盘坏道的分类</p>< p>硬盘坏道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前者为软坏道,通常为软件操作或使用不当造成的,可用软件修复;后者为物理性坏道,表明你的硬盘磁道上产生了物理损伤,它只能通过更改硬盘分区或扇区的使用情况来解决。</p>< p>硬盘坏道早知道</p>< p>1、在打开、运行或拷贝某个文件时,硬盘出现操作速度变慢,且有可能长时间操作还不成功或表现为长时间死&ldquo;啃&rdquo;某一区域,或同时出现硬盘读盘异响,或干脆WINDOWS系统提示&ldquo;无法读取或写入该文件&rdquo;。这些都可表明你硬盘的某部分出现了坏道。</p>< p>2、每次开机时,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都会自动运行。这肯定表明硬盘上有需要修复的重要错误,比如坏道。在运行该程序时如不能顺利通过,表明硬盘肯定有坏道,或扫描虽然也可通过,但出现红色的&ldquo;B&rdquo;标记,表明硬盘也有坏道。</p>< p>3、电脑启动时硬盘无法引导,用软盘或光盘启动后可看见硬盘盘符但无法对该区进行操作或操作有误或干脆就看不见盘符,都表明硬盘上可能出现了坏道。具体表现如开机自检过程中,屏幕提示&ldquo;Hard disk drive failure&rdquo;、&ldquo;Hard drive controller failure&rdquo;或类似信息,则可以判断硬盘驱动器或硬盘控制器有硬件故障;读写硬盘时提示&ldquo;Sector not found&rdquo;或&ldquo;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rdquo;等类似错误信息,则表明硬盘磁道出现了物理损伤。</p>< p>4、电脑在正常运行中出现死机或&ldquo;该文件损坏&rdquo;等问题,也可能和硬盘坏道有关。</p>< p>当硬盘中出现了坏道的情况后,我们可以使用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来修复硬盘的坏道,还有磁盘医生及PCTOOLS等也是修复硬盘坏道的最常用的方法。</p>http://www.downcc.com/tech/1926.html硬件天地2010/12/11 16:23:44<p>问:过几天装机,内存容量4GB 是肯定的了。但是最近不是出了单条的4GB DDR3 1333内存吗?所以想问问,是买单条</p>< p>的这个内存呢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案买两条2GB DDR3内存?哪一种的性能更好呢?朋友说单条的性能更好,网上也没有类</p>< p>似的评测,不知道你们怎么看的?</p>< p>答:要按小编来说,如何考虑还是要先看平台。如果你是AMD平台,那么在性能上你选择4GB 单条或者选择2GB&times;2组</p>< p>建双通道都差不多,而如果你是Intel 平台,那么小编建议你选择2GB&times;2模式来组建双通道,可以提升一点性能。而</p>< p>至于目前到底如何选,还是应该看价格,虽然4GB 内存最低的价格是360 元,但是宇瞻以及金士顿这样的国际大厂还</p>< p>维持在499 元和599 元的价位上,相比2GB DDR3 1333 来说要贵上不少,所以除非你想尝鲜,不妨等待一段时间或者</p>< p>直接购买2GB&times;2,因为同频率的内存在性能上的差距并不会特别明显的,至少你在日常使用中感觉不出来。</p>http://www.downcc.com/tech/1882.html硬件天地2010/11/28 16:46:10<p>  DVD光驱DVD-ROM是若干个电子和电影联盟技术折衷的产物,拥有更高的读取速度和更大存储量以及区域码等安全手段,现在广泛应用在数据存储和音视频领域中。下面我们来说说DVD-ROM光驱的工作原理。</p>< p>  DVD-ROM光驱的激光头,是从DVD光盘拾取信息的执行部件。</p>< p>  激光头工作的时候,首先将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经过光学系统分成束光射向碟片,然后,从碟片上反射回来的光束再照射到光电接收器上再变成电信号。</p>< p>  激光头在读取信号的过程中,就是让激光在碟上扫过时与信号相遇。DVD碟上有肉眼看不见的,排得密密麻麻称作坑点的小凹点,这些小凹点就是数据信息所在,它们排列成一圈圈的同心圆。因为光碟的读取效率是与激光的波长二次方成反比的,激光的波长越短读取效率就越好,所以,激光头发出的激光波波长被聚焦得很短很短(只有0.65微米左右)。</p>< p>  DVD-ROM光驱必须兼容播放CD和VCD碟。不同的光盘因为结构不同,对激光的要求也有不同,这就要求DVD激光头在读取不同盘片时要采用不同的光功率。目前,DVD-ROM光驱普遍采用的是红色半导体激光器。但是,蓝色半导体激光的波长更短,所以,蓝色半导体激光器才是以后DVD激光源的发展方向。</p>< p>  目前DVD播放机的光头的种类可以分为单激光器方式和双激光器方式两种,而这两种的每一种又可细分为几种:</p>< p>  单激光器方式</p>< p>  只有一个激光发射器,只能发射650nm的激光,故无法兼容CD-R。具体又有以下几种方式:</p>< p>  (1)双透镜方式,采用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用于DVD和CD系统,透镜必须采用机械方式进行切换。</p>< p>  (2)双焦点透镜方式,全息技术,在透镜上做环状切割。</p>< p>  (3)快门方式(孔径控制方式)。</p>< p>  双激光器方式</p>< p>  由于采用了两个激光器,能发射两种不同波长,故能读取CD-R。有两种方式:</p>< p>  (1)双激光头方式,备有两套激光器和透镜系统,分别用于CD和DVD。</p>< p>  (2)双激光器单光路方式,备有分别适用于DVD和CD的专用激光器,光路和透镜系统则利用棱镜等实现公用。</p>< p>  由于DVD与CD/VCD规格的差异,光源波长的不同,所以DVDROM无法读取CD/VCD,CD-ROM也无法读取DVD,但DVD要向下兼容,所以各家生产商有不一样的办法来兼顾CD/VCD。因为光源波长及盘片厚度不同,要正确读取盘片有四种办法:</p>< p>  切换双镜头:</p>< p>  这是东芝最早提出并应用的,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它采用一个激光头二组聚焦镜,通过转换不同的聚焦镜来分别读取DVD和CD,它的外形看起来与双头的SONY相似,因为我们只能看到二组聚焦镜,激光头在内部看不见。他读取信号质量较高,但由于要转换聚焦镜,所以认盘速度较慢,同样隐含机械故障。</p>< p>  独立双镜头:</p>< p>  这是SONY最常用的双激光头方式,就是采用二组完全独立的DVD、CD读取激光头,拥有二套完全独立的聚焦镜,这种方案优势很明显,就是读取信号质量最高,兼容性最好,当然缺点也很多:成本最高(难怪SONY的贵)、认盘速度慢(有个激光头传动过程)、激光头隐含机械故障、技术层次较低。目前日立的DVD也采用这种系统。</p>< p>  激光头单聚焦镜双聚焦:</p>< p>  这是松下率先采用的单激光头单聚焦镜双聚焦点方案,他采用特别的全息综合透镜,通过透镜中间部分的激光束形成CD的聚焦点,通过透镜边缘部分的激光束形成DVD的聚焦点,这种结构使得激光头结构很复杂,降低了读片精度,不过同时也降低了成本,由于没有机械传动,也不会产生机械故障,还提高了认盘速度。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方案的第一代和部分第二代DVD不支持CDR。</p>< p>  双焦距单镜头:</p>< p>  为先锋Pioneer大量采用的单激光头双波长激光束系统,同一个镜头,同一组镭射接收发射器,也就是利用液晶快门的技术来达到控制焦距的目的,分别产生650nm、780nm波长的激光信号,使用一组聚焦镜分别读取DVD、CD。他在保持松下方案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提高了读片性能和认盘速度。成本最低,技术层次最高,当然兼容性也比较不好。</p>http://www.downcc.com/tech/1878.html硬件天地2010/11/24 16:20:19<p>  液晶显示器中容易损坏的部件是:高压板、数据线、驱动板、内置电源和屏幕本身,下面就介绍下这些情况进行分析:</p>< p>  一、液晶显示器故障较多的还是高压板。高压板出问题后,出现的故障现象一般分成2种。</p>< p>  1、灯管能亮一下,很快就不亮了;</p>< p>  2、灯管根本就不亮。针对这两种故障,都可以修复高压板或直接更换高压板。 维修时要注意的是部分显示器有灯管线开路、灯管坏了或老化也会出现能亮一下,很快就不工作了。</p>< p>  二、VGA线坏,造成颜色不对或机器不工作,直接更换VGA线。更换线之前,把原线的引脚测量清楚,以便快速更换线时接错。</p>< p>  三、驱动板坏,一般是不开机,或开机不能正常工作。驱动板坏,大致分为主芯片坏 、MCU坏或数据丢失、供电电路坏等等。一般驱动板坏了,修复比较麻烦,主要是零件和数据软件不好找,一般供电电路可以修修 MCU坏或数据丢失某些机型是可以重写软件数据解决,但还是很多显示器没办法写(软件找不到),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可用代用板或通用板。</p>< p>  四、内置电源坏,主要是不输出电压或输出电压带不起负载。电源坏比较好修,一般先查输出部分有没有电压输出。有的话,交流电路就基本上没问题了,要查的就是直流电路了。保护电路出问题了、 滤波电路开路或电容失效、整流二极管坏等等。输出部分没有电压输出,先查后级负载有没有短路。有短路先断开短路电路,看电压是不是正常了。如果后级电路没短路,那就要查交流部分了,从交流220V到桥堆,经整流滤波后得到300V直流,300V到后级开关管到电源管理IC等电路,逐一排查。</p>< p>  五、屏坏,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p>< p>  1、花屏竖彩条或COG、TAB不良;</p>< p>  2、白屏或黑屏;</p>< p>  3、亮线、亮带、暗线 、黑线、黑斑;</p>< p>  4、背光纸、背光板不良 偏光膜刮伤。</p>< p>  这种故障的修复概率不是很高,1和3两种情况大部分需要更换LCD了。</p>http://www.downcc.com/tech/1819.html硬件天地2010/11/07 21:58:48<p>有朋友可能会问CD-ROM CD-R和CD-RW有什么不同?其实很简略,CD-ROM CD-R和CD-RW不同之处在于:</p>< p>只读式光盘存储器CD-ROM,就是我们平常经常应用的普通光盘。CD-ROM光盘可交叉存储大容量的文字、声音、图形和图象等多种媒体的数字化信息,便于快速检索,因此CD-ROM驱动器已成为多媒体盘算机中的标准配置之一。</p>< p>一次写光盘存储器CD-R,CD-R是一次性的可刻录的光盘,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可以刻录的空白光盘,可以很方便的刻录系统安装盘,MP3等等。CD-R光盘只容许刻录一次.无论你这一次是否将整张光盘全部写满.哪怕你只写1M的内容,光盘都不可再刻录了。</p>< p>可擦写光盘存储器CD-RW,CD-RW也是可以刻录的空白光盘,他和CD-R的不同之处在于CD-R是一次性刻录的,当刻录一次后就不能再次刻录了,(如果你刻录当中出错光盘也会&ldquo;阵亡&rdquo;哦)。而CD-RW是可重复擦写的光盘..即光盘写入内容之后.又可将内容擦除重新写入新的.但是有应用寿命.一般理论上是1000次...实际也就几百次就不行了。</p>< p>简略说,Rom是只读. R是可写(1次). Rw是可以重复的写(有点象u盘)。</p>http://www.downcc.com/tech/1802.html硬件天地2010/10/27 21:44:31<p>英特尔原装D945GCNL主板,上E3300处理器,可以正常装系统,进系统,一切正常,就是在我的电脑属性里认不出E3300,认成Intel Pentium III Xeon了,但认出的频率还是E3300的2.5G,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补充一下,用CPU-Z看是E3300,但看不到电压,而且频率始终保持在200x6,跑OR是运行在103x24。</p>< p>这是典型的老主板没有更新BIOS的结果,正常情况下945主板是无法支持酷睿处理器的,更何况E3300还是45nm工艺的。而英特尔原装主板更不会为用户提供升级BIOS来支持新处理器。所以既然处理器能跑,并且工作正常,就不用去管显示什么了。</p>http://www.downcc.com/tech/1790.html硬件天地2010/10/25 13:05:12<p>  笔记本像是一个人,也有死穴命门。只有了解这些死穴命门,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笔记本。如何了解这些死穴命门呢? 下面就听我一一道来。</p>< p>  死穴之一:主板</p>< p>  问问周围修过本本的兄弟,可能主板问题占到了多大数,包括笔者的第一台本本也是主板的原因挂了的。一般主板有事,表现出来的是机器无法开机。主板出现问题,很多情况是集成电路短路造成的。一般主板有损,只能换主板。而主板的价格都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左右,一但出问题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我们需要防范的是,不要将液体漏进主板,这可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不要轻易刷新BIOS时。另外,电压过高主板被击穿,也是屡见不鲜。如果在用电高峰或是停电后电力刚恢复、打雷时,笔者建议用电池供电,不要接市电。</p>< p>  死穴之二:硬盘</p>< p>  虽说笔记本硬盘比台机硬盘抗震,但是他还是十分怕摔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拿一块本本硬盘来看看,那张标签上还是提示我们它很怕摔。为什么呢?因为本本的硬盘虽比台机要小得多,但原理是一样的,也是由于复杂的电子元件构成。虽说厂家对本本的抗震性进行了优化,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构成,还是十分的怕震。提醒大家一下,在颠簸的交通工具上,不要使用本本。本本放在桌上,小心不要掉在地上。要知道,本本硬盘虽然便宜,但是里面的资料却是价值连城丢失了可是后患无穷呀。</p>< p>  死穴之三:LCD</p>< p>  LCD比较脆弱,也是一个易碎品。LCD主要是由玻璃和液晶、灯管组成,从头到脚是个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虽说LCD有机盖保护,但在目前本本轻薄的趋势下,这种保护是非常有限的。在LCD上不要放重物,否则会使玻璃层碎裂。本本放在包包里带出去时,注意别让本本碰上硬物。不小心掉在地上,LCD也往往是首当其冲的。LCD也是本本的大件之一,约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强,而且一但受损也是很少能修好,只能换新的。</p>< p>  死穴之四:串、并口</p>< p>  这些接口因为不支持热拨插,有些粗心的兄弟在没有关机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很容易把串、并口烧毁。更有甚者,造成主板短路报废。虽说换个串、并口换一个不太贵,但是换起来比较麻烦。可能有些兄弟会说,我们现在几乎可以不用串、并口,坏了就让他坏了去吧。但本本用于工程调试的话,这两个接口是不能缺少的,在你需要的时候派不上用场可是非常痛苦的事情。</p>< p>  死穴之五:触摸板</p>< p>  夏天到了,我们的手更加容易不干净。用手指操作触摸板时,会使上面的涂层很快消失,严重缩短使用寿命,长此以往轻则本本键盘磨损,重则报废。在打开本本时,我们是否能先洗个手呢?</p>< p>  死穴之六:光驱</p>< p>  这个死穴与一些特别喜欢看碟片的MM有着极大的关系。要知道原厂标配的光驱一般都在千元以上,要是老是看碟片的话,笔者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一年左右你的光驱定会挂掉。你真要看碟片,不如去买个DVD播放机,怎么来说也比本本强呀。知道我本本的光驱都干啥吗?我T40的康宝除安装软件、刻录备份外,不干其他的事(一般人我不告诉)。</p>< p>  本本大致有这么六大死穴,平时大家就要注意了。最后引用一句老话来结束本文:小心无大错。</p>< p>&nbsp;&nbsp; 本本像是一个人,也有死穴命门。只有了解这些死穴命门,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笔记本。如何了解这些死穴命门呢? 下面就听我一一道来。</p>< p>  死穴之一:主板</p>< p>  问问周围修过本本的兄弟,可能主板问题占到了多大数,包括笔者的第一台本本也是主板的原因挂了的。一般主板有事,表现出来的是机器无法开机。主板出现问题,很多情况是集成电路短路造成的。一般主板有损,只能换主板。而主板的价格都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左右,一但出问题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我们需要防范的是,不要将液体漏进主板,这可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不要轻易刷新BIOS时。另外,电压过高主板被击穿,也是屡见不鲜。如果在用电高峰或是停电后电力刚恢复、打雷时,笔者建议用电池供电,不要接市电。</p>< p>  死穴之二:硬盘</p>< p>  虽说笔记本硬盘比台机硬盘抗震,但是他还是十分怕摔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拿一块本本硬盘来看看,那张标签上还是提示我们它很怕摔。为什么呢?因为本本的硬盘虽比台机要小得多,但原理是一样的,也是由于复杂的电子元件构成。虽说厂家对本本的抗震性进行了优化,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构成,还是十分的怕震。提醒大家一下,在颠簸的交通工具上,不要使用本本。本本放在桌上,小心不要掉在地上。要知道,本本硬盘虽然便宜,但是里面的资料却是价值连城丢失了可是后患无穷呀。</p>< p>  死穴之三:LCD</p>< p>  LCD比较脆弱,也是一个易碎品。LCD主要是由玻璃和液晶、灯管组成,从头到脚是个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虽说LCD有机盖保护,但在目前本本轻薄的趋势下,这种保护是非常有限的。在LCD上不要放重物,否则会使玻璃层碎裂。本本放在包包里带出去时,注意别让本本碰上硬物。不小心掉在地上,LCD也往往是首当其冲的。LCD也是本本的大件之一,约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强,而且一但受损也是很少能修好,只能换新的。</p>< p>  死穴之四:串、并口</p>< p>  这些接口因为不支持热拨插,有些粗心的兄弟在没有关机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很容易把串、并口烧毁。更有甚者,造成主板短路报废。虽说换个串、并口换一个不太贵,但是换起来比较麻烦。可能有些兄弟会说,我们现在几乎可以不用串、并口,坏了就让他坏了去吧。但本本用于工程调试的话,这两个接口是不能缺少的,在你需要的时候派不上用场可是非常痛苦的事情。</p>< p>  死穴之五:触摸板</p>< p>  夏天到了,我们的手更加容易不干净。用手指操作触摸板时,会使上面的涂层很快消失,严重缩短使用寿命,长此以往轻则本本键盘磨损,重则报废。在打开本本时,我们是否能先洗个手呢?</p>< p>  死穴之六:光驱</p>< p>  这个死穴与一些特别喜欢看碟片的MM有着极大的关系。要知道原厂标配的光驱一般都在千元以上,要是老是看碟片的话,笔者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一年左右你的光驱定会挂掉。你真要看碟片,不如去买个DVD播放机,怎么来说也比本本强呀。知道我本本的光驱都干啥吗?我T40的康宝除安装软件、刻录备份外,不干其他的事(一般人我不告诉)。</p>< p>  本本大致有这么六大死穴,平时大家就要注意了。最后引用一句老话来结束本文:小心无大错。</p>http://www.downcc.com/tech/1782.html硬件天地2010/10/20 22:00:34<p>1 、忌摔</p>< p>笔记本的第一大戒就是摔,笔记本一般都装在便携包中,放置时一定要把包放在稳妥的地方。注意放在包中时一定要把包的拉链拉上,或拉链打开后就一定要将笔记本取出来。笔者的一台笔记本笔记本就是因为拉链打开后没有及时取出来,待处理完其他事后拿笔记本时忘了已将拉链打开,结果包被提起来后电脑摔到了地上,这可是用惨痛教训换来的经验啊。另外,由于笔记本电脑是要经常带着走的,所以免不了会磕磕碰碰,而笔记本电脑又确实经不起磕碰,因此要格外小心。</p>< p>2 、怕脏</p>< p>一方面,笔记本电脑经常会被带到不同的环境中去使用,比台式机更容易被弄脏;另一方面,由于笔记本电脑非常精密,因此比台式机更不耐脏,所以需要你精心呵护。此外,大部分笔记本电脑的便携包是不防水的,所以如果你经常背着笔记本电脑外出偷糜幸恍┓烙甏胧?</p>< p>3 、禁拆</p>< p>如果是台式机,即使你不懂电脑,拆开了可能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而笔记本电脑则不同了,拧下个螺钉都可能带来麻烦。用了多年笔记本电脑,我都未敢完全拆开过它。不仅稍不留神就可能将它拆坏,而且自行拆卸过的电脑,厂家还未必接受保修。所以平时有硬件方面的问题,最好还是去找厂家处理。</p>< p>在此还补充一点体会,买笔记本电脑一定要买名牌大厂的。由于笔记本电脑各种配件的通用性并不都是很好,很多不容易在配件市场上买得到,过了三两年,不是名牌厂家的话,连代理机构都找不着了,还怎么谈得了服务呢。</p>< p>4 、少用光驱</p>< p>光驱是目前电脑中最易衰老的部件,笔记本电脑光驱大多也不例外。笔记本电脑的光驱多是专用产品,损坏后更换是比较麻烦的,因此要爱惜着用。用笔记本电脑看VCD或听音乐不是个好习惯,更换笔记本电脑光驱的钱足够你买一台高级VCD机或CD随身听的了,何必要在笔记本电脑上看光碟呢?再说笔记本电脑上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恐怕也都很是平平。</p>< p>5 、慎装软件</p>< p>笔记本电脑主要是为移动办公服务,在笔记本电脑上应该只安装你很了解的没有问题的软件,不要拿笔记本电脑试一些你没有把握的软件。笔记本电脑上的软件不要装得太杂,系统太杂了免不了要引起一些冲突或这样那样的问题、隐患。另外,笔记本电脑更应该谨防病毒,因为你很可能遇到一些人或场合,要用你的电脑看一下软盘或光盘。</p>< p>6 、保存驱动程序</p>< p>笔记本电脑的硬件驱动都有一些非常具有针对性的驱动程序,因此要做好备份和注意保存。如果是公用微机,交接时更应注意,笔记本电脑的驱动丢失后要找齐可是比较麻烦的。</p>< p>7 、注意使用环境</p>< p>笔记本电脑上面有电路和元器件,注意不要在过强的磁场附近使用。当然在乘飞机时也不能用,这一点空姐会提醒你的。不要将笔记本电脑长期摆放在阳光直射的窗户下,经常处于阳光直射下容易加速外壳的老化。</p>< p>8 、散热的问题</p>< p>散热问题可能是笔记本电脑设计中的难题之一。由于空间和能源的限制,在笔记本电脑中你不可能安装像台式机中使用的那种大风扇。我拆开我的一台奔腾级笔记本电脑看过,其CPU上仅有一块单层的薄金属片,余下的热量可能就要靠机壳底板来散发了。因此,使用时要注意给你的机器的散热位置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不要阻挡住散热孔,而如果机器是通过底板散热的话,就不要把机器长期摆放在热的不良导体上使用。</p>http://www.downcc.com/tech/1781.html硬件天地2010/10/20 21:49:33<p>  消费者在组装台式机时除了要注重整体性能之外,还应该多注意各配件的做工质量与兼容性等问题,否则,就算当时稳定,过段时间也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特别是内存,是DIY电脑中比较容易出问题的配件之一。<br />& 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内存故障 金手指保养很重要"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2021559829.jpg" /><br /> ▲</p>< p>  经常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故障,比如说电脑完全黑屏,指的是开机后,显示器屏幕是黑色的,和没开机是一样的,而电源的风扇和CPU的风扇都看见的见转,还有种是无法正常开机,显示器黑屏,只听得机内&ldquo;嘀嘀&ldquo;的报警声。这些大多数都是因为内存与插槽接触不良引起的故障,特别是金手指氧化所引起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内存故障 金手指保养很重要"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20215511797.jpg" /><br /> ▲</p>< p>  &ldquo;金手指&rdquo;是指PCB电路板下部的一排镀金触点,其主要作用就是传送内存与主板之间的所有信号。它一般都是由铜组成,并用特殊工艺覆盖一层金,以保证不受氧化,保持良好的通透性。因为金的抗氧化性极强,而且传导性也很强,所以金手指上镀金的厚度越大,内存的性能就越出色。</p>< p>  金手指有两种工艺:电镀金和化学镀金,电镀金比化学镀金厚数倍,且镀层均匀度更高。保证了多次插拔后信号传输质量不受影响。不少消费者选购内存时有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觉得新内存的金手指上时没有痕迹的。要知道内存生产时需要检测,一般都会进行一次拔插,因此金手指会有轻微的插痕。但如果内存的插痕过多过明显,就可能有问题,应该更换一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内存故障 金手指保养很重要"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20215511735.jpg" /><br /> ▲</p>< p>  另外在平时使用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在工作环境潮湿的地方长时间使用电脑和多次插拔内存,这些都会造成&ldquo;金手指&rdquo;的氧化或损耗,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内存使用寿命,所以用户在挑选内存是可以稍微关注一下金手指的色泽与厚度,目前市面上仅有记忆内存是采用30mil业内最高厚度,保证内存在长时间和恶劣环境下的抗氧化性.,用户在购买时不妨多关注一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常见内存故障 金手指保养很重要"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20215512788.jpg" /><br /> ▲</p>< p>  还有,建议不要用手触摸内存的金手指,最好用餐巾纸或带上洁净的手套来检查内存。由于手上的汗液一旦留在金手指上,如果金手指镀金工艺处理不到位,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金手指氧化,并导致内存与插槽接触不良,进而出现开机报警。一旦金手指氧化造成开机报警,也不要简单的重新拔插一下了事,最好使用餐巾纸把金手指反复擦几遍,擦到发亮为止,再插回去就OK了。有些人,家里购置计算机近乎摆设,不常使用,建议每隔一个段时间开机一次,运行一两个小时,利用机箱内的热量把潮气驱干掉。</p>< p>  了解了选购内存与保养内存的这些小方法,相信你就能大大减少自己&ldquo;爱好&rdquo;出故障的次数。</p>http://www.downcc.com/tech/1754.html硬件天地2010/10/09 23:39:30<p>  一个做会计的朋友叫我重装系统并向我诉苦,他说家里小孩老是泡论坛及在网上载游戏,搞到家里的电脑老是中毒。这还是小事,关键是他的电脑装了很多重要的软件和资料。以方便下班回家后能继续完成公司的工作。如果一不小心把公司的资料泄露或是丢失了就大事不好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手把手教 用双硬盘打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9234127939.jpg" /><br /> 采用双硬盘</p>< p>  由于他家的小孩刚接触电脑没多久,对于操作不是很熟练。怎样才能确保在上网娱乐的同时又能保证电脑的安全呢?</p>< p>  在装系统时发现,朋友的主机挂有两个硬盘。这时我就想到了通过转换硬盘的接入来打造安全(舒适)的工作(娱乐)环境。</p>< p>  <b>主机配置:</b></p>< p><b>  CPU:E5200</b></p>< p><b>  主板:昂达P31</b></p>< p><b>  内存:Kingston1 GB DDR2-800 DDR2</b></p>< p><b>  硬盘: WDC (80 GB、320GB)各一个</b></p>< p><b>  显卡:七彩虹9400GT</b></p>< p>  我的思路:80G的硬盘装Win系统和各类的办公工作软件。320G的硬盘装XP的系统和各类游戏娱乐软件。然后通过转换开关控制硬盘工作电源的通断来达到工作娱乐两不误的目的。</p>< p>  抓狂丫。。。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意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两个硬盘是独立工作的互不相干"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9234128223.jpg" /><br /> 切换开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两个硬盘是独立工作的互不相干"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9234128364.jpg" /><br /> 改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两个硬盘是独立工作的互不相干"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9234128998.jpg" /><br /> 手把手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两个硬盘是独立工作的互不相干"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9234128860.jpg" /><br /> 制作完成</p>< p>  反正说白了就是工作时按到&ldquo;&mdash;&rdquo;再启动电脑。工作盘A会接入电源,电脑用WIN7系统启动。娱乐游戏时按到&ldquo;O&rdquo;再启动电脑。娱乐盘B会接入电源,电脑用Xp启动。两个硬盘是独立工作的互不相干。</p>< p><b>&nbsp;可惜没有给大家看到最终的效果</b></p>< p>  由于时间关系,改好的主机被朋友拿走了。没有给大家看到最终的效果,实在是有点遗憾。转换开关最后在光驱面板位开洞安家,以方便操作。由于工作盘和娱乐盘是分开独立工作的。就算娱乐盘中毒了也不会对工作盘造成任何的影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9234129145.jpg" /><br /> 两个盘分开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可惜没有给大家看到最终的效果"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0/2010109234129892.jpg" /><br /> 不同接口</p>< p>  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热切换,每次转换都要关机后才能进行。</p>http://www.downcc.com/tech/1751.html硬件天地2010/10/07 22:10:04<p>问:我的电脑内存现在用的是SDRAM。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知道我的主板支持不支持DDR的内存呢?请高手指教。</p>< p>答:可以通过观察主板的内存插槽来判断。DDR和SDRAM内存条的外观看起来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差别就是DDR内存是184pin,而SDRAM是168pin。对应主板插槽上,DDR内存只有一个断点,而SDR却有2个。现在的市面上主流主板都已经支持DDR了,但是比较老的芯片只支持SDR,还有一些主板是两种插槽都有。</p>http://www.downcc.com/tech/1744.html硬件天地2010/10/05 21:37:38<p>  安规一:你摸了?别摸我!</p>< p>  小菜:高手,我买这块显卡就是为了要玩魔兽、玩星际,不过我不会装,你帮我装一下吧!</p>< p>  高手:小意思,交给我好了。</p>< p>  高手打开显卡包装盒,拿出静电袋包裹的显卡,撕开袋子,拿出显卡把玩。</p>< p>  &ldquo;这显卡不错嘛,还是支持DX11的高端玩意,这金手指看上去还真像是镀了金嘛&rdquo;高手一边说,一边用汗乎乎的手在显卡金手指上摸来摸去。</p>< p>  安全警告</p>< p>  正确的显卡拿法(左)与错误的显卡拿法(右)</p>< p>  为什么要给高手提示安全警告?我们知道,显卡与主板的PCI-E插槽相接触就是靠这些金手指,而人手上的汗水是带有碱性的,对于金手指上的金属表面会促使其氧化&mdash;&mdash;氧化层可不能导电,很容易造成显卡与PCI-E插槽接触不良,出现故障。虽然这不是立竿见影就会表现出来,但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必要的。</p>< p>  另外,虽然现在是夏天,在多数地区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不用太担心静电的问题,但在一些长期开着空调、铺着地毯,或者是空气比较干燥的西北地区,这个问题还是不能忽视。人身上的静电有一定几率在瞬间击穿显卡上的芯片&mdash;&mdash;如果你直接触摸它上面裸露的金属部分的话。</p>< p>  所以,请一定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你是拿显卡或是其他什么板卡,务必不要触摸上面裸露的金属部分,特别是金手指。</p>< p>  安规二:插到位,固定好</p>< p>  高手把显卡随意地插到了主板的PCI-E插槽上,不过似乎他没打算拧上螺丝,而且显卡也没有完全插好,插槽里的扣具还翘着呢!</p>< p>  高手:你看我这样一插到主板上去,就搞定了,多简单。</p>< p>  小菜:高手,我好像看到显卡在晃,而且有点斜,没问题吗?</p>< p>  安全警告</p>< p>  显卡插到位后,可看到插槽扣具自动卡住显卡(左),没有插到位的话,扣具会翘起</p>< p>  这要不给警告,简直说不过去了。不少朋友安装显卡后图方便,就没有拧上固定显卡的螺丝钉。另外,主板上用来固定显卡、保证显卡金手指与插槽接触到位的扣具,也明显没有扣上(证明显卡没有插到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接触不良开不了机。即便你横着机箱能够开机,把机箱立起来可就不一定了,谁叫你不好好地用螺丝把显卡固定好&mdash;&mdash;越是高端的显卡,散热器越高端、自重越大,如果不用螺丝固定,机箱立起来显卡就会倒向一边,自然也就与插槽接触不好了。</p>< p>  安规三:该拔的拔,该插的插</p>< p>  高手似乎发现了显卡没插到位,于是拔出来准备重新插。可是他没有注意到,机箱的电源线还插在220V的插座上没有拔下来,于是&hellip;&hellip;</p>< p>  高手:哎呀呀呀呀呀呀~!有电!</p>< p>  小菜:高手你怎么了,装个显卡还要跳段霹雳舞吗?</p>< p>  小菜不知道,高手没跳舞,他是享受了一下叫兽牌的电疗。而且这个时候,电脑也自动启动了,显卡上发出阵阵浓郁的烧烤PCB板的味道。</p>< p>  这样的高手真该好好电他一下,没准儿这也能帮高手治疗一下网瘾?</p>< p>  安全警告</p>< p>  插拔主机内配件请先拔掉电源线!</p>< p>  插上显卡需要的外接电源插头</p>< p>  为了各位同学的安全,为了电脑的安全,请重视该安全警告!不要笑话这位所谓的高手装配件的时候不拔电源插头,其实很多同学都在这么干,这是很危险的。</p>< p>  在主机始终通电的情况下,主板上会有待机电压存在,而且对于一些接地条件比较差或者是没接地的供电电路来说,很可能使得主机机壳上带电。虽然这样的电流很小,不会对你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它的瞬间高电压也可以让你享受到电疗的&ldquo;快感&rdquo;。</p>< p>  另外,主板保持通电待机的话,你去插显卡,可能会造成电压的浪涌,从而使得ATX电源误以为接收到了开机信号从而对主板全面供电(相信很多玩家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主机通电的情况下拔插显卡、内存都可能使得电脑启动),这个时候,只有部分金手指与插槽接触的显卡很可能因此形成短路而烧毁。</p>< p>  所以,请务必在拔插硬件之前彻底断掉主机和显示器的电源&mdash;&mdash;显示器带电的话,也可能从信号线传到主机上来。</p>< p>  装显卡,除了要拔掉主机电源线之外,还要插上显卡的外接电源(如果显卡上有的话),一般为6Pin或者8Pin头,如果ATX电源没有提供对应的插头,那么显卡的包装盒里应该会有4Pin头转6/8Pin头的转接线,插上即可(有防呆设计,请注意插头方向)。</p>http://www.downcc.com/tech/1743.html硬件天地2010/10/05 21:35:29<p>大家都知道CPU无法造假,能造的话 你早是百万亿万的身价了< br />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的是Intel的官方从来没在零售领域发布过散装处理器,所有产品均为盒装。相信这时会有朋友不解:&ldquo;怎么我看市场中散装CPU的更多啊?&rdquo;其实这些散装的CPU都是从其他渠道流通出来的,大多从OEM厂商整批整批的弄出来,然后在各地市场中流通。其中货源地多在国外,在国内的集散地则是广州和深圳。< br /> 目前市场中流通的散装及盒装处理器其实均是出自Intel之手,至少在进入包装阶段之前相信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一些卖给了OEM厂商最终流进了零售市场;另一些则以盒装的形式卖向零售市场。从这点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散装和盒装相比在CPU本身方面应该没有任何的区别。< br /> 不过在质保方面两者却区别明显。盒装产品可以享受三年的长时间质保,并且可以受到周到细致的售后服务;而散装产品虽然&ldquo;号称&rdquo;有一年的质保,不过这并不是Intel提供的,而是经销商自己负责的,无论从时间长短还是服务质量上来说都不是一个级别。< br /> 另外,盒装处理器会附带原装正品风扇,在质量方面比较有保障;而散装产品则需要用户自行选购散热器。< br /> 综上所述,散装和盒装处理器在产品本身应该没有区别,有区别的地方在于质保时间长短以及是否附带散热器。< br /> 一般常见的是< br /> 1.散装:一般一年质保,CPU一般不容易坏 控制温度 不乱超频.一般5-8年也是没有问题的(点评:资金不充裕的情况建议购买,容易买到工程样品,建议当场测试;需要加个TT或其他质量可靠.散热好的风扇 45-80元)< br /> 2.封包:把散装的加上假风扇封到一起当盒装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封包(散装CPU+水货风扇),< br /> 质报也是一年,一般在销售商作售后.(点评:不建议购买此类,CPU为散装,容易买到工程样品,以原状的价格买散装的U,我想大家也是不愿意的吧)< br /> 3.原装:三年质保,原装风扇。可打800查询.(点评:价格偏贵,品质保障,建议资金充裕购买.原状风扇品质不错.等价于市面100以下同类风扇)< br /> 注:只要不买到下面类型的CPU一般还是可以的< br /> 对CPU进行打磨变号,以次冲好< br /> 以及经常看到的工程样品,由于次类U都是早期个大CPU生产商给予其他合作伙伴测试用的.对U的参数一般不锁定.超频性能更好,品质也是不错的,由于之前的残酷测试,此U的寿命没有保障.不建议普通用户购买.< br /> 另外告诉大家买原包一个方法 就是要买之前就先说明要js在&quot;发票&quot;(正规发票,该店铺税务发票章)注明cpu是原包 一般js不敢忽悠大家(80%有效)< br /> 所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还是买原装吧,不过散装和原状(同类型)体质没有太大差别,价格非常低廉 ,也非常有诱惑力.大家自己定夺吧.</p>http://www.downcc.com/tech/1729.html硬件天地2010/10/03 21:11:26<p>按道理说,主板上的键盘接口接上键盘后,又不经常拔插,不应该容易损坏的。但在实际工作中键盘接口损坏的主板却又非常多,大多表现为起初是偶尔启动计算机时主机报键盘错误,按&ldquo;F1&rdquo;继续能够正常操作,再后来就是键盘有时能够使用有时不能够使用,到最后键盘是一点作用也没有。即使更换键盘还是同样的故障,可以排除是键盘的原因,进而断定是主板上的键盘接口有问题。对于此类故障如果在保修期内,可以由经销商返厂维修;如果过了保修期就只能自己花钱维修或者使用USB接口的键盘或鼠标了。</p>< p>键盘接口为什么会损坏呢?损坏的部件是哪一部分?一般键盘是由南桥通过专用的外设芯片控制的,也有的是直接通过南桥芯片控制的。如果外设芯片损坏时,也会表现为键盘不能使用;如果键盘 , 鼠标 和USB接口的供电不正常,也会表现为 键盘 不能使用;个别的也有因为 键盘 接口接触不良造成 键盘 时而能用时而不能用;当然也有下面所述的情况。</p>< p>维修实例</p>< p>主板 型号为精英P4VXMS REV:1.0,故障表现为键盘接口不能用,无法进行CMOS设置和进行操作系统。在维修实践中,该类 主板键盘 接口不能使用是因为靠近 键盘 接口附近的一个排阻BC1损坏造成的,只要将该排阻去除即可。因为该排阻很小,又夹在 键盘 接口的缝隙中,拆除有些困难。如果有热风焊机时,拆除非常方便,只要对该排阻加热,使用小镊子即可去除。如果没有此类工具,使用烙铁有点麻烦,最好使用小刀将排阻的八个角小心切断后将排阻去除。将 主板 装回机箱加电即可正常工作。</p>http://www.downcc.com/tech/1684.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49:51<p>  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是首个也是业界唯一支持的不压缩全数字的音频/ 视频接口。HDMI 通过在一条线缆中传输高清晰、全数字的音频和视频内容,极大简化了布线,为消费者提供最高质量的家庭影院体验。HDMI 在单线缆中提供任何音频/ 视频源(如机顶盒、DVD 播放机或 A/V 接收器)与音频和/ 或视频监视器(如数字电视 DTV )之间的接口。</p>< p>  HDMI 支持单线缆上的标准、增强的或高清晰度视频和多声道数字音频。它传输所有 ATSC HDTV 标准并支持 8 频道、192kHz、不压缩的数字音频和现有的压缩格式(例如 Dolby Digital 和 DTS),HDMI 1.3 还新增了对新型无损数字音频格式 Dolby&reg; TrueHD 和 DTS-HD Master Audio&trade; 的支持,空余带宽用于未来增强和需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新手进阶必读 8大要点全面剖析HDMI接口"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940381.jpg" /><br /> ▲HDMI LOGO</p>< p>  HDMI 创立者包括领先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制造商 Hitachi、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Panasonic)、Philips、Sony、Thomson (RCA)、Toshiba 和 Silicon Image。此外,HDMI 还支持主要电影制片商 Fox、Universal、Warner Bros. 和 Disney 以及系统运营商 DirecTV、EchoStar (Dish Network) 和 CableLabs。</p>< p><b>HDMI的优势</b></p>< p>  质量: HDMI 是数字接口,由于所有的模拟连接(例如分量视频或 S-video)要求在从模拟转换为数字时没有损失,因此它能提供最佳的视频质量。这种差别在更高分辨率,例如 1080p 时特别明显。数字视频将比分量视频更清晰,消除了分量视频中发现的柔和度和拖尾现象。诸如文本这类微小、高对比度的细节将这种差别发挥到极致。</p>< p>  易用性: HDMI 在单线缆中集成视频和多声道音频,从而消除了当前 A/V 系统中使用的多线缆的成本、复杂性和混乱。这在升级或添加设备时特别有用。</p>< p>  高智能: HDMI 支持视频源(如 DVD 播放机)和 DTV 间的双向通信,实现了新功能,例如自动配置和一键播放。通过使用 HDMI,设备为连接的显示器自动传输最高效的格式(例如 480p vs 720p,16:9 vs 4:3)&mdash; 免除了消费者需要滚动所有格式选项,以猜测最佳的观看格式的麻烦。</p>< p>  高清晰内容就绪: 支持 HDCP 的 HDMI 设备现在和将来将能够访问高级的高清晰度内容,给我我们带来些许安慰。HD-DVD 和 Blu-ray 已对当今的高清晰度电影延迟了起动影像抵制标记(又称为内容保护标记),以帮助最小化由于转换造成的潜在问题,但有望在几年内起动这一标记,意味着将来的高清晰度电影将无法通过不受保护的接口(如模拟元件)以高清晰度播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新手进阶必读 8大要点全面剖析HDMI接口"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941718.jpg" /><br /> ▲HDMI线缆</p>< p><b>HDMI标志使用规范</b></p>< p>  消费者要留意的核心内容是, HDMI 一直在启用一系列最新的技术(例如 DVD Audio、SACD、 1080p/60 等)。然而,在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特定产品中实现哪些功能由各个制造商自行决定。因此,制造商可通过自己对市场行情的了解来选择适合其客户群的功能组合。所以,客户必须选择具备其所需功能的设备(而不应着眼于设备实现的是 HDMI 的哪个版本。)。有兴趣确认某种特别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是否通过 HDMI 支持 DVD-Audio 或其它功能的消费者,可以查阅用户手册和产品评论并直接咨询制造商。</p>< p>  Deep Color<br />   Supports Deep Color<br />   Supports Deep Color over HDMI<br />   HDMI (V.1.3 with Deep Color)<br />   HDMI (Deep Color)<br />   HDMI (V.1.3 with Deep Color, x.v.Color)<br />   HDMI (Deep Color, x.v.Color)</p>< p><b>HDMI版本发展</b></p>< p>  HDMI 1.0 规范于2002 年12月发布。<br />   HDMI 1.1 于 2004 年 5 月发布。<br />   HDMI 1.2 规范于 2005 年 8 月发布。<br />   HDMI 1.2a 规范于 2005 年 12 月发布。<br />   HDMI 1.3 规范于 2006 年 6 月发布。</p>< p><b>HDMI 1.1</b><br />   支持 DVD Audio</p>< p><b>HDMI 1.2</b></p>< p>  增加了有助于推动 HDMI 在 CE 和 PC 两个行业中得到大力使用的功能和特性。具体地说,HDMI 1.2 的功能和改进内容包括:</p>< p>  支持一位音频格式,例如 SuperAudio CD 的 DSD(直接流数码)</p>< p>  为当前和未来采用 HDMI 输出的 PC 提供更佳支持的改进内容,包括:广泛使用的HDMI A 类连接器可用于PC 源和完全支持PC 视频格式的显示器,PC 源可在支持 YCbCr CE 色彩空间的同时,使用其本地的 RGB 色彩空间</p>< p>  需要 HDMI 1.2 及更高版本的显示器来支持未来的低压(即交流耦合)电源,例如基于 PCI Express I/O 技术的电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6大版本规范HDMI,你的设备是哪个版本?"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941688.jpg" /><br /> ▲HDMI</p>< p><b>HDMI 1.2a</b></p>< p>  对消费电子控制 (CEC) 功能和命令集及 CEC 兼容性测试做了全面的规定。</p>< p>  开发了 HDMI 兼容性测试规范 (CTS) 1.2a 版本,其中包括 CEC 附录。HDMI CTS 1.2a 已得到更新,其目的是与 HDMI 规范 1.2a 以及最近发布的 HDMI 规范 1.2 在技术上保持一致性。</p>< p>  值得一提的是,CTS 1.2a 包含额外的电缆与连接器测试及授权测试中心 (ATC) 提交要求。具体地说,在 CTS 1.2a 下,采纳者在使用任何长度超过以前通过测试电缆长度的新 HDMI 电缆,应将新电缆提交 ATC 进行测试。</p>< p>  此外,HDMI Licensing, LLC 将保存许可的连接器列表。为使设备通过 ATC 的 CTS 1.2a 测试,此设备上的所有连接器都必须出现在许可的连接器列表上。要向此列表上添加连接器,制造商必须向 ATC 或 HDMI Licensing, LLC 提交完整的通过测试的结果</p>< p><b>HDMI 1.3</b></p>< p>  速度更快:虽然之前所有的 HDMI 版本已具有足够的带宽支持所有现有的 HDTV 格式,但是 HDMI 1.3 却将其单链接带宽提高到 340 MHz (10.2 Gbps) 以支持将来 HD 显示设备的需要,例如更高的分辨率、Deep Color 和高帧率。此外,建立 HDMI 1.3 规范是让将来 HDMI 版本的速度显著达到更高的速度。</p>< p>  Deep Color:HDMI 1.3 支持 10 位、12 位和 16 位(RGB 或 YCbCr)色深,可极好地表现十亿种颜色的空前细致的画面,而之前 HDMI 规范版本的色深最高为 8 位。</p>< p>  色彩空间更宽:HDMI 1.3 新增了对&ldquo;x.v.Color&trade;&rdquo;(这是描述 IEC 61966-2-4 xvYCC 色彩标准的设备名称)的支持,它去除了现有色彩空间的限制并使得人眼可以观看任何色彩的显示。</p>< p>  新型迷你接口:随着 HD 摄录一体机和数码照相机等小型便携式设备需要 HDTV 的无缝连通性,HDMI 1.3 提供新型、更小的接口选项。</p>< p>  唇型同步:因为消费电子设备正在使用复杂性不断提高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增强画面内容的清晰度及细致度,要使用户设备中的影音内容同步成了一大挑战,潜在地需要复杂的终端用户调节。HDMI 1.3 加入了自动音频同步的功能,使设备能完全精确且自动地执行同步。</p>< p>  新型 HD 无损音频格式:除 HDMI 支持高带宽的不压缩数字音频和所有现有的压缩格式(例如 Dolby Digital 和 DTS)的现有性能外,HDMI 1.3 还新增了对新型无损压缩数字音频格式Dolby TrueHD 和DTS-HD Master Audio 的支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6大版本规范HDMI,你的设备是哪个版本?"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941370.jpg" /><br /> ▲HDMI连接线</p>< p><b>HDMI1.4</b></p>< p>  最新的HDMI规格1.4版含括的网络双向高速传送、音频回传以及支持3D显示等新功能,更是将支持分辨率提高到了4Kx2K。HDMI Licensing, LLC.总裁Steve Venuti介绍,目前全球已有850位授权采用者。截止到2009年已有10亿个设备上将安装HDMI接口。2009年底,将实现数字电视的 100%采用HDMI。随之,2010年,蓝光播放器,2012年DVD播放器都将实现HDMI接口的100%安装。见微知著,HDMI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将极其广阔。</p>< p>  据介绍,此次HDMI规格的1.4最新版本提供以下多项最新功能:</p>< p>  HDMI 以太网络通道:HDMI 规格1.4在缆线中增加了数据通路, 来达成双向高速的传送。有此功能的设备在连结后,将可用以太线100Mb/秒的速度发送和接收数据, 并使这些设备立即成为IP基础的设备.</p>< p>  HDMI以太网络通道可让集成互联网功能的HDMI设备,无需使用其他以太网络线缆,即可与其他HDMI设备共享其互联网连线。此一新功能同时也提供HDMI设备间共享内容所需的互连架构</p>< p>  音频回传通道:最新规格中增加了一个音频通道,可减少处理与重放上传音频时所需的缆线数目。高清电视在直接接收音视频内容时,此一新增的音频回传通道,可让高清电视不需增加其他缆线,直接使用HDMI缆线传送音频流至A/V接收机。</p>< p>  HDMI 3D功能:规格1.4版为HDMI设备定义了常见的3D格式与分辨率,此规格将家用3D系统的输入/输出部分加以标准化,规范的分辨率最高达到双通道1080p。</p>< p>  支持4K x 2K分辨率:最新规格让HDMI设备可支持四倍于1080p分辨率的HD分辨率。新规格支持4K x 2K分辨率,使得HDMI界面得以用许多数字影院所采用的同等标准分辨率的内容传输。</p>< p>  对色彩空间的扩展支持:HDMI技术现可支持专为数字摄像机设计的色彩空间。具有HDMI功能的显示设备在可支持sYCC601、Adobe RGB与AdobeYCC601后,连接数字摄像机时即可显示更为正确的逼真色彩。</p>< p>  &ldquo;随着消费电子与个人电脑业者设计出各种增进消费者高清体验的产品,HDMI规格也 会持续增加各项新http://www.downcc.com/tech/1695.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45:33<p>  微星新的一款870主板已经在市场上铺货开卖,为了降低成本没有采用钽电容,该主板型号为微星870-G45,此款主板结合了之前产品的诸多优点,包括了OC Genie超频、DroMOS供电散热、APS供电切换等技术&hellip;&hellip;</p>< p>  前面这段话有没有错误?它有一个非常大的错误。</p>< p>&nbsp;<img alt="全固态双卡交火 微星易超频870抢先到货"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6734.jpg" /><br /> 微星870-G45</p>< p>  微星870-G45主板供电部分为4+1相,用料为铁素体电感和全固态电容,为处理器稳定工作或者超频都提供了良好的供电支持。</p>< p>&nbsp;<img alt="全固态双卡交火 微星易超频870抢先到货"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6267.jpg" /><br /> 4+1相供电</p>< p>  供了4条DIMM内存插槽,支持双通道DDR3 2133(OC)/1333/1066MHz规格的内存,最大支持16GB内存容量。</p>< p>&nbsp;<img alt="全固态双卡交火 微星易超频870抢先到货"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6571.jpg" /><br /> 内存插槽</p>< p>  提供了6个SATA3 6Gbps接口和1个IDE接口。该主板提供了2条PCI-E x16显卡插槽,支持双卡CrossFire交火,同时还提供了1个PCI-E x1插槽及3条PCI插槽。</p>< p>&nbsp;<img alt="全固态双卡交火 微星易超频870抢先到货"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6478.jpg" /><br /> 6个SATA3 6Gbps接口和1个IDE接口</p>< p>&nbsp;<img alt="全固态双卡交火 微星易超频870抢先到货"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7778.jpg" /><br /> 扩展部分</p>< p>  背板部分提供了PS/2键鼠接口,6个USB2.0接口,1个COM口,网络和音频输出接口。</p>< p>&nbsp;<img alt="全固态双卡交火 微星易超频870抢先到货"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7113.jpg" /><br /> 背板I/O接口</p>< p>&nbsp;  看完前面的这些之后,你找到哪错了吗?告诉你,这款主板用的其实是AMD 770芯片组和SB710南桥的组合,并没有用主板名称870-G45中的870芯片组。</p>< p>  以上并不是个例,相信名称上给人假象的微星主板不止这一款。其实不止微星,不少其他品牌也都有这个现象,我们以热门主板为例,一起来看看。</p>< p>技嘉的P55</p>< p>  前面有微星,技嘉也同样有一些主板容易让人混淆,我们先来看几张图。</p>< 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7856.jpg" /><br /> GA-P55-UD3L (rev. 2.0)</p>< p><img alt="技嘉,看图说话"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7530.jpg" /><br /> GA-P55-UD3L (rev. 2.3)</p>< p>  前面这两款主板都叫GA-P55-UD3L,只是版本号不同,一个是2.0,另一个是2.3版,看上去几乎一样。具体有什么差别?这里不讨论这个问题,只是看看他们的名字:GA-P55-UD3L 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款P55,实际上这款主板采用的是H55芯片组。</p>< 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7793.jpg" /><br /> GA-P55-S3 (rev. 1.x)</p>< p>  名为GA-P55-S3的主板也是采用H55芯片组,这样容易混淆的事情可能出现两个问题:消费者没仔细看参数,把H55当P55买回家;经销商或者不熟悉,或者故意,把上面的H55卖P55价。</p>< p>  你或者你身边有人遇到过没?同样,这种情况不限于上面几款,AMD平台也有,总之要小心才是。</p>< p>铭瑄的890GX不足400</p>< p>  铭瑄的MS-M3A890G主板很容易让人以为是一款890GX芯片组主板,实际上它的芯片组是790GX+SB750。考虑到它399元的低价,可能不会让&ldquo;不小心&rdquo;当成890GX购买的消费者有太大的懊恼,但还是值得提醒一下。</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7613.jpg" /><br /> 铭瑄MS-M3A890G主板</p>< p>  铭瑄MS-M3A890G主板采用Micro-ATX板型设计,蓝色的PCB板,支持AM3/AM2+/AM2接口的AMD全系列处理器,支持Hyper Transport 3.0系统总线。主板内建Radeon HD3300图形核心,支持DirectX 10特效,支持UVD高清播放。</p>< p ><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7563.jpg" /><br /> 扎实的处理器供电部分</p>< p ><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7663.jpg" /><br /> 支持两种规格内存</p>< p>  内存方面,主板提供4条DIMM内存插槽,分别支持双通道DDR3/DDR2内存,而在内存供电模块方面,同样采用上扎实的独立供电设计,使电脑稳定的运行提供了保证。</p>< p ><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8589.jpg" /><br /> 扩展部分</p>< p>  扩展方面,提供了1条PCI-Express X16显卡插槽,1条PCI-Express X1插槽和2条PCI插槽,还有为老硬盘而准备的IDE接口。通过SB750南桥芯片,提供了6个SATA磁盘接口,支持磁盘阵列功能,同时增加了ACC高级时钟校准功能。集成多声道音效控制芯片,以及千兆网络控制芯片。</p>< p ><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8415.jpg" /><br /> 背部I/O接口一览</p>< p>  这款主板用料设计并不豪华,但有一个豪华的名字,加上超低的价格,也是不错的主板,但希望你并没有把它当成890GX买回家。</p>< p>昂达代表作魔剑A89GX</p>< p>  昂达也有一款容易混淆的代表作,魔剑A89GX很容易让人认为是一款890GX主板,但实际上它采用的是880G+SB850的组合。</p>< p><img alt="昂达代表作魔剑A89GX"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8122.jpg" /><br /> 昂达魔剑A89GX</p>< p><img alt="昂达代表作魔剑A89GX"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518934.jpg" /><br /> 芯片组是RS880D</p>< p>  很遗憾,很多地方就是把它当成890GX来宣传的,加上昂达魔笛、魔剑、魔固等等容易让新手坠入雾里云中的系列,各位千万别买错。</p>< p>  这里也并不是要说某品牌不对,但确实是容易让人混淆,也给了商家欺骗消费者,网友买错主板的机会,相信这几个品牌只是冰山一角,你还知道或者买到过哪些芯片组和主板名称对不上,给你错觉的主板?欢迎留言指出品牌和具体型号。</p>http://www.downcc.com/tech/1696.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43:33<p>  进入信息化时代,打印机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那么,打印机墨水的内部组成和分类是什么呢?为了帮助用户进一步了解打印机墨水,下面是笔者通过IT168 OA急救站收集的墨水的而基本原理和一些使用经验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 p> <b> 打印墨水由墨基和着色剂组成:</b></p>< p>  一、 墨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p>< p>  1、 水基型</p>< p>  根据其特性可以分为溶液型墨水,扩散型墨水,微乳型墨水;</p>< p>  2、非水基型</p>< p>  根据其特性可以分为油基型墨水,溶剂型墨水;</p>< p>  3、相变型</p>< p>  根据其特性可以分液态到胶态和液态到固态两种类型;</p>< p>  打印机墨水</p>< p>  4、反应型</p>< p>  主要是紫外固化型等,一般用于打印在玻璃、橡胶等附属物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打印墨水由墨基和着色剂组成"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313885.jpg" /><br /> 打印机墨水</p>< p style="text-align: left"> <b> 二、着色剂主要由以下二种:</b></p>< p>  染料</p>< p>  是分子级全溶解的,形成的墨水是完全的复合溶液,不易堵头;主要用户内喷绘,不防水,防紫外线能力较弱。</p>< p>  颜料</p>< p>  是固体小颗料,把它研磨成几个缪的微粒以后,溶解于特殊的水性溶剂中(含有多元醇成分),形成一种类似胶状体的悬浮溶液或叫半溶液,称颜料墨水或PIGMENT墨水,防水、防紫外线;配防紫外线的耗材做户外使用。</p>< p> <b> 三、水基墨主要由以下成份组成:</b></p>< p>  <img alt="打印墨水由墨基和着色剂组成"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313527.jpg" /></p>< p>  <b>注:其中影响墨水质量的三大主要因素为:</b></p>< p>  1.水中溶剂的纯度</p>< p>  2.保湿剂</p>< p>  由于喷嘴在打印闲置状态下,嘴内的挥发的成分和水分会挥发,所以保湿必须过关。</p>< p>  3.消泡剂</p>< p>  打印过程中如果墨水匣中存在着大量气泡有可能会引起打印的中断或着打印头的空烧而损毁。</p>< p>  <b>墨水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判断:</b></p>< p>  1、原材料的纯度和含盐量</p>< p>  高纯度的原料会更好还原图像的饱和度,充分表现出图像的鲜亮部位;含盐量过高,会使墨水在高温喷墨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碱,产生墨头喷孔堵塞。</p>< p>  2、粘度</p>< p>  墨水的粘度太大,会使打印过程中墨水供墨中断;粘度太小,会在打印过程中墨头产生流墨现象。</p>< p>  1、光学密度</p>< p>  2、颜色的La、b值</p>< p>  3、干燥速度</p>< p>  干燥速度的快慢,影响到工作中图纸的收卷速度,有关喷绘的整体效率。</p>< p>  4、量点测试</p>< p>  5、淤透测试</p>< p>  6、淤塞测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墨水的质量可以从几方面作出判断"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313554.jpg" /><br /> 墨水</p>< p style="text-align: left">  7、抗涂抹性能</p>< p>  10、光牢度</p>< p>  11、防水性</p>< p>  12、酸碱度控制</p>< p>  墨水的酸碱度直接关系到机器供墨部位的使用时间;以及与喷绘介质相接合后,图像的打印效果以及保存时间的长短。</p>< p>  13、导电率控制</p>< p>  14、金属离子含量</p>< p>  15、微粒分布(颜料型)</p>< p>  微粒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到抗紫外线、抗水性、以及图像的饱和度等效果。</p>< p>  16、细菌含量</p>< p>  17、抗热性</p>< p>  18、耐侯性</p>< p>  墨水一般分为1到8级耐侯性,级数越高,耐侯时间最长。包括抗紫外线、抗酸雨、抗潮湿、抗风沙等。</p>< p>  <b>由于不同墨水有不同的化学试剂和不同的溶液组成,不管在化学成份组成和色彩体系组成上都有一定的区别,我们提出一些基本意见供大家在使用上参考:</b></p>< p>  1、户内外墨水转换时,尤其是户外向户内转换时,请先清空原来墨水,然后用清洗液或纯净水把管道清洗干净,否则墨水中的化学物质有可能会起化学反应堵塞喷头。</p>< p>  2、使用HP、NovaJet等热发泡机器的用户,在加注墨水时一定要将空气排空,否则会造成墨头空烧,减少喷头寿命,或有可能引起墨头损坏,或打印断墨。</p>< p>  3、使用Epson、Mimaki、Mutoh、Roland等微压电机器的用户,使用新墨水后,因墨头和墨水需要有一个溶合时间,在几个小时内出现测试条断线为正常现象;</p>< p>  如单色或全部不出墨,或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断墨现象,有可能墨囊中墨水不足(不到三分之二)或过多(充实)引起,或者管道中存在空气,刮片、废墨垫处淤墨太多引起;最好手动排空管道空气和处理墨囊部位,以及清洁不净部分。</p>< p>  4、压电机器最好每天打印测试图纸,以保持喷头的湿润;长期停机时,应每周开机一次,保证墨水管道畅通和墨头部位湿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墨水的使用经验说明"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313180.jpg" /><br /> 墨水</p>< p style="text-align: left">  <b>油墨墨水堵头率</b></p>< p>  由于墨水只能使用中性墨水,不与任何材料发生反应,所以墨水必须依附涂层存在,水性PIGMENT墨水为延长户外耐候时间及提高防水性能,在墨水中添加UV(抗紫外线)成份,而UV成分与堵头率可以说成正比关系,因而当UV成分过高时,将产生堵头现象,因此水性pigment墨水也必须覆防紫外线膜才能保证户外耐候时间,墨水中的UV成分必须在一定比例,否则堵头不可避免。</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墨水在具备防水性能后,在无任何保护措施下,户外耐候在八个月以内,则不易产生堵头现象,否则必须加涂UV胶。因此,溶济性墨水只能减少UV成分才能降低堵头率,溶济性墨水的户耐候期不会超过2个月。</p>< p>  <b>抗候的表现</b></p>< p>  不管油墨或水墨,除溶剂类型的差别,便是染料(dye)及颜料(pigment)使用的差别。一般而言,染料之抗候性能力远逊于颜料,而染料的抗候级数,在不同的颜色间,也有不同的差别;Magenta(洋红)是最差,Cyan(青)、Yellow(黄)及Black(黑)乃远佳于Magenta。颜料的抗候性每色皆有较佳的表现,抗候级数平均为六至八级。</p>< p>  其实,除色料因素外,油墨的配方组成更是油墨抗候性之关键,除使用温和而不具腐蚀性之溶剂外,耐热剂、UV吸收剂、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抓取剂的添加可增强油墨染料的抗候性;此外选择在涂布层材料上护膜也是影响抗候表现重要因素之一;</p>< p>  另外,其抗候性也会随外在环境抗候之时间、长短及该地区之潮湿度、日光照射长短、图片摆设方位及地点气候之不同而有所改变。</p>< p>  所以抗候之时间长短保证是没有绝对性的,事实上以专业的技术上,在不同的角度评估,也无法做同样的保证,这是不同于一般的物品的绝对保障。</p>< p> <b> 1、 粘度是如何影响打印的?</b></p>< p>  粘度对喷墨打印来说是绝对重要的,要获得喷墨打印机的最佳性能,油墨粘度必须维持在特定范围内,如何粘度过高,油墨会阻塞喷嘴,如果粘墨过低,空气将反流回喷嘴,引起漏墨。通过使粘度维持在特证范围内,可以得到最大密度,而无流墨或漏墨现象。</p>< p>  <b>2、 温度与粘度的关系?</b></p>< p>  油墨粘度的增加通常大多数是由于在较冷的环境里操作喷墨打印机,当油墨变冷时,会变得很稠。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调高温度,使工作室里的环境维持在20摄氏以上。。较低的温度还会引起在介质上油墨的附着力减弱,而出现网点。</p>< p> <b> 3、如果粘度过高或过低与喷画的关系?</b></p>< p>  若粘度过高,你将开始看到密度会减少,因为墨滴变得较少。若是油墨确实太稠,则墨滴不能再从喷嘴里出来,会使用权打印停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粘度是如何影响打印的"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314536.jpg" /><br /> 喷墨打印机</p>< p>  若粘度太低,墨水将从打印头里流出来,也会引起空气回流进油墨腔。</p>< p> <b> 4、表面张力与喷绘关系?</b></p>< p>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例如,好果您看窗户上的雨滴,其中圆圆的开头就是由表面张力引起的。水分子紧密集中形成半球状。纯净水的张力很高,约75(达困平方厘米)。大多数的有机溶剂很低,约25达因平方厘米。这也是油性溶剂更加出色的原因。</p>< p>  但既然水的平面张力这么大,为什么还能用水性油墨?这就是化学的入手之。纯净水的由于有氢结合的现象,使水分子栓在一起,所以表面张力才提高。将一种名叫&ldquo;湿基&rdquo;的化学元素加入到水性油墨中。这种湿基分子有一端与水接触,打破氢结合,另一与基质接触。湿基降低油墨的表面张力。并染湿基质,另一种似酒精的溶液,也可以降低水性油墨表面张力。</p>< p>  <b>5、水性保护膜加入了些什么?</b></p>< p>  水性保护膜是既含在酒精成分的水性保护膜。洒精有三个作用;降低表面张力、使水性保护膜与油性保护膜干兼容、使水性保护膜干得更快。</p>http://www.downcc.com/tech/1693.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40:54<p>最近发现周围的同事,都用的是PSP2000或者PSP3000,比我的PSP1000可轻多了。于是萌生嫉妒,决定跟我的PSP1000减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39105.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如果要减重,从哪里下手呢?当然是光驱了,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PSP都不用光驱了(笑而不语)。既然是累赘,当然要去掉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39763.jpg" /></p>< p>怎么拆PSP?很简单,写下肉眼可见的所有螺丝,再把电池仓后的贴纸撕掉,卸下本来不可见的螺丝。前面板外壳就可以卸掉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39618.jpg" /></p>< p>OK,难点来了。卸下屏幕就是个技巧活儿~请找出平口螺丝刀,利用杠杆原理把屏幕撬出来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0933.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href="http://notebook.it168.com/picshow/index227381.shtml"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0875.JPG" /><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href="http://notebook.it168.com/picshow/index227382.shtml"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0940.JPG" /><br />& 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这该死的屏幕,四个角都有卡扣卡住,只能用巧劲来撬了,屏幕会有暂时的轻微变形,不过没关系,这是无法避免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0507.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像哥这样的DIY达人,都撬了小十分钟,安全第一啊!不小心把螺丝刀插进屏幕里,可别怪我没提醒你啊~这不,屏幕的四角撬下来后,就可以拿下来了,记得先拔掉背后的两根排线,嘿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0796.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哥要拆的就是光驱,所以后面就要仔细研究光驱的构造了,尽量做到安全,但是也不排除使用暴力,这就是哥做事的方式,哈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href="http://notebook.it168.com/picshow/index227554.shtml"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1850.jpg" /><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href="http://notebook.it168.com/picshow/index227658.shtml"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1395.jpg" /><br />& nbsp;</p>< p style="text-align: left">接下来,就要想办法卸掉光驱了,为了看的更清楚,还是把PSP全拆了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1732.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光驱的托架,有四颗螺丝固定,可惜从正面看不见,不过,那并不意味着哥拆不下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1776.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可惜,左下角的那颗螺丝,实在是找不到角度,只好来点暴力的了~哇哈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2590.jpg" /></p>< p>直接用钳子,把这颗螺丝连根拔起,虽然这导致了液晶屏支架上有颗螺丝上不了了,不过这没关系。螺丝多着呢,对不对?接下来,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光盘的托架上还有两个卡卡偶,必须要来点暴力,用钳子硬拔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2576.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到此为止,光驱就可以顺利拿下里。怎么装回去哥就不说了....称一下看看先:<br />& 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2906.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再看看剩下的东西多少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PSP1000减肥!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4043272.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这意味着,哥的PSP1000原来是280g,去掉光驱后是240g,减少了14.3%的重量。不过,离PSP2000的200g,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过,这足够我得意的了,因为,比起PSP2000,我的PSP更有份量;比起PSP1000我的PSP更轻巧,哦也!~</p>http://www.downcc.com/tech/1675.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40:00<p>  随着电脑、网络在家庭的不断普及,从而促使家庭用户对打印外设有了新的需求,很多用户都想购买一台低价实用的打印机来满足家用需求,其实购机标准非常简单,一方面就是机器购买成本低,另一方面就是后期使用成本低。下面笔者为大家推荐几款市场热门的低端喷墨打印机,这几款机器非常适合大众家庭用户购买使用。</p>< p>  <b>配单黑墨盒 佳能腾彩PIXMA iP1180 参考报价:205元</b></p>< p>  佳能腾彩PIXMA iP1180采用了典型的前倾式造型,整体采用深灰色主调,线条简洁硬朗。2.9KG的重量使得该机更适合小型办公环境,而且移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该机在进纸单元部分采用了折叠式设计,可以更好的节省空间。目前这款机器的售价在200元左右徘徊,这款机器是目前市场售价最低的喷墨打印机,不过该机随机只配带了黑色墨盒。彩色墨盒需要额外购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佳能佳能 PIXMA iP1180 图片"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947460.jpg" /><br /> 佳能腾彩PIXMA iP1180</p>< p>  性能上方面,佳能PIXMA iP1180采用全新的FINE打印技术,配合FINE Cartridge墨盒系统,带来更多的喷嘴和更小的墨滴,打印精度达到4800&times;1200dpi,墨滴更是小到2微微升,使得打印出来的文字边缘更加锐利。除了价格低廉,iP1180的另一大卖点就是打印速度快,FINE Cartridge墨盒系统提供了更多喷嘴,单程即可实现比以前多至50%的页面覆盖率,每分钟可以完成20页的黑白文档打印或每分钟16页的彩色图片打印。佳能PIXMA iP1180可以在单独使用黑色墨盒的情况下完成打印任务,这样可以为用户节省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它还具有贴心的墨水用尽检测功能,随时提醒用户墨盒中的墨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佳能佳能 PIXMA iP1180 图片"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947831.jpg" /><br /> 墨盒</p>< p>  <b>耗材方面:</b>佳能ip1180的墨盒采用一体式设计,方便用户进行更换。其中标配的黑色墨盒830,同时支持40、41系列墨盒以及830、831系列墨盒,实际打印量在350张左右(5%覆盖率)。这款机器可以安装连续供墨系统,连续供墨系统售价大概在130元左右。兼容墨盒在售价上没有太大的优势,一个兼容墨盒售价大概在:黑色830兼容墨盒售价为80元左右,彩色831兼容墨盒售价为100元左右;原装墨盒:黑色830售价120元,彩色831售价为135元。</p>< p>  佳能PIXMA iP1180不仅能够实现双墨盒的彩色打印,而且还让打印机在只有单个黑色墨盒的情况下完成正常打印,这为需求相对简单的用户提供了更为简便和实惠的使用模式。</p>< p>  <b>购买建议:</b>佳能腾彩PIXMA iP1180可以说是价格非常的低廉。这在同类产品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特别吸引那些对打印质量要求不高的小型企业以及个人家庭用户购买使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该机只标配黑色墨盒,如需彩色打印,还要另购彩色墨盒。</p>< p><b>  小巧时尚 惠普DeskjetD1668&nbsp;&nbsp;&nbsp; 参考报价:209元</b></p>< p>  惠普DeskjetD1668是一款低端彩色喷墨打印机,它精致的机身设计和较高的性价比在市场中备受广大用户的关注。在够买成本方面该机的售价也是相当的低廉,是一款非常经济实惠的彩色喷墨打印机,适合家庭及SOHO办公用户购买使用。</p>< p>  惠普DeskjetD1668采用黑色为主调的机身设计,hp的LOGO非常艺术的与整体配合,看起来十分的时尚。而且机身设计小巧,尺寸仅有432&times;198&times;158mm,重量是2.2Kg,移动起来也比较方便,适合狭小的环境中使用。它的折叠式进纸盒,节省了更多办公空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惠普惠普 Deskjet D1668(CB767D) 图片"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947860.jpg" /><br /> 惠普DeskjetD1668</p>< p>  惠普D1668彩色喷墨打印速度高达20页/分钟,彩色打印为16页/分钟,使用相纸可获得高达 4800 x 1200 dpi 的最佳彩色分辨率。同时该机采用自动供纸方式,配置80张的供纸容量。并通过了符合能源之星的认证,可帮助用户节省电量和使用成本,完全可以满足家庭用户的打印需求。</p>< p> <b> 耗材方面:</b>惠普DeskjetD1668使用惠普818号黑色/彩色墨盒,市场售价分别是109元/129元,黑色可打印200页,彩色可打印170页,且支持单墨盒及墨盒互补模式。该机具有成熟的打印平台,可选XL系列大容量墨盒,分别是818XL黑色墨盒,市场售价215元,可打印600页;和818XL彩色墨盒,市场售价239元,可打印400页。</p>< p> <b> 购买建议:</b>惠普DeskjetD1668彩色喷墨打印机机身设计小巧,操作简单,易于设置和安装,且只有1个按键(电源按键),可让用户在几分钟内即可开始轻松打印。在耗材方面更是经济实惠,支持单墨盒及墨盒互补模式,可选XL系列大容量墨盒,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打印成本。</p>< p> <b> 经典老机型 爱普生ME1+&nbsp;&nbsp;&nbsp; 参考报价:380元</b></p>< p>  在入门级喷墨打印机市场,爱普生ME1+上市近4年以来人气都非常不错,有着超高关注度。与高端机型相比在速度上没有什么优势,不过其打印效果还是可以令人满意的,而且四色分体墨盒更容易让普通消费者改装连供以节省后期打印成本。</p>< p>  在外观上,这款产品采用了白色作为机身的主色调,家电化的设计使得这款产品给人以朴实的视觉感受,机身体积非常的小巧,在办公室使用时不会占用用户太大的空间。另外这款产品采用了平进式的进纸方式,纸张传递变得更加顺畅。同时机身没有设计太过复杂的按键,方便用户的操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爱普生爱普生 ME1+ 图片"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947428.jpg" /></p>< p>  在性能方面,这款产品采用了A4+的幅面设计,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人使用,当作小型办公室的设备使用也能够基本达到用户的要求。同时这款产品在输出效率上的表现还是很突出的,黑白打印速度为12ppm,财大速度也达到了4.5ppm,并且在售价如此低的一款机器上,其仍配置了智能墨滴变换技术,从而使打印效果得到优化。</p>< p>  值得一提的是,爱普生ME1+采用了爱普生的独门微压电打印技术,能够实现6微微升超细墨滴,精确的打印技术使得着墨点定为更加准确,分辨率为2880&times;720dpi。喷头配置方面,它拥有48个黑色墨头喷嘴和15个&times;3色(青色、洋红色、黄色)彩色墨头喷嘴。另外,其采用了四色分体墨盒,方便用户改装连供系统,在后期使用成本方面有着更好的优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爱普生爱普生 ME1+ 图片"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947483.jpg" /><br /> 墨盒</p>< p> <b> 耗材方面:</b>爱普生ME1+喷墨打印机墨盒采用分体式设计,目前黑色墨盒市场售价仅40元左右,彩色墨盒市场售价为70元左右,彩色相比黑色贵了不少,这对于黑白打印量大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款机器还有兼容墨盒可以选择,黑色兼容墨盒售价为10元,彩色售价为20元,用户还可以安装连续供墨系统,一般连续供墨系统售价在180元左右。</p>< p>  <b>购买建议:</b>比起那些使用连体墨盒的打印机,爱普生这款ME1+采用分体墨盒设计,即使不考虑改装连供系统,其耗材也是比较便宜的。虽然在打印速度方面与同等价位其他品牌打印机相比处于劣势,但在打印效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p>< p>  <b>配黑彩墨盒</b>< b>佳能PIXMA iP2780&nbsp; 参考报价:350元</b></p>< p>  09年年底佳能腾彩发布了ip2780喷墨打印机,这款入门级的低端喷墨打印机产品,主要针对家庭、学生、soho办公用户及小型企业用户。在年初时的价格在400元左右,目前已经降至350元左右,价格基本上已经降到最低了。</p>< p>  腾彩PIXMA iP2780沿用了佳能打印机黑色钢琴漆的时尚磨砂材质外观,但体积比前一代机型腾彩PIXMA iP1980缩小10%,高度更是只有13厘米,简约低调,却又不失智者风范。平滑的机身上还可由您随意摆放自己喜欢的小物品,装点出专属于您的个人小空间。辛苦的学习、工作有它陪伴,就不再那么寂寞和枯燥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佳能佳能 PIXMA iP2780 图片"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947603.jpg" /><br /> 腾彩PIXMA iP2780</p>< p>  腾彩PIXMA iP2780采用佳能成熟的FINE打印头技术,应用全新墨盒黑色PG-815/ 彩色 CL-816,传承了佳能混合墨水系统的优势。黑色采用颜料墨水配方,打印出的文字锐利、清晰,黑色表现更完美;彩色使用染料墨水配方,应用佳能ChromaLife100+技术,配合佳能原厂照片纸,在佳能PIXMA打印机上打印,逼真色彩,持久画质。佳能将颜料黑色与染料彩色两种不同类型的墨水共同使用,令用户不仅获得完美的文本输出效果,更轻松留住精彩的照片。同时,黑色墨盒与彩色墨盒分别单独安装,操作简单方便。</p>< p>  特别针对国内用户打印黑白文件较多的特点,用户只需在打印机属性中,选择黑色墨盒打印/彩色墨盒打印,就可以只用黑色墨盒(或彩色墨盒)输出。这种情况更广泛的引用于单黑墨盒打印上,特别适合那些彩色墨水用完后的用户,他们不用再买新的彩色墨水,只需单独使用黑色墨盒也一样可以实现黑白文本打印,可大幅度节省成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佳能佳能 PIXMA iP2780 图片"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947171.jpg" /><br /> 打印机字车</p>< p>  佳能ip2780喷墨打印机新增加的Easy-WebPrint EX智能网页打印软件,用户可对所选择的页面随意剪切、粘贴、组合,还可任意http://www.downcc.com/tech/1697.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36:50<p>不少iPad用户是第一次采办苹果产物,于iPad的体味还斗劲外相,会采办并同步软件的就已算是高手了。借使倘使以下六个技巧你也无师自通的话,我们必定崇敬你,请你赶忙联系我们,展示你更多才能吧。但事实上,相信年夜年夜都人还没把握这六年夜必需把握的秘籍,它们不仅能够解决你使用中碰着的问题,还能让你实现更多的应用和功能。</p>< p><b>1.死机重启</b></p>< p>苹果的工具都斗劲不变,但这并不等于iPad不会死机。死机了怎么办?iPad电池可是内置的,后盖一般用户也打不开。体例是:按住机身顶端的电源键和圆形的HOME键几秒钟,这时iPad就会从头启动。</p>< p><b>2.不重启强退死锁轨范</b></p>< p>有时碰着轨范死锁,但你又不想重启iPad,怎么办?长按电源键,直到屏幕呈现&ldquo;移动滑块来关机&rdquo;字样,这时别管它,松开电源键,按下HOME键5秒,应用轨范会强行退出,但系统不会重启。</p>< p><b>3. 密码锁定App Store</b></p>< p>iPad和其他苹果手持设备一样,可以便利地访谒App Store采办软件资本。但问题也随之而来&mdash;&mdash;因为太便利了,有时其他人的一个误操作就会导致用户的钱财损失踪。所以,用密码锁住App Store很是主要&mdash;&mdash;在&ldquo;设置&rarr;通用&rarr;限制&rdquo;项目中,我们就可以设置密码来限制APP Store应用(图1)。当然,其他应用也是可以用密码锁定的。</p>< p><b>4.激活电子相框功能</b></p>< p>&ldquo;什么?iPad还有电子相框功能?&rdquo;&mdash;&mdash;这是不少用户在听到这一功能时的第一反映。iPad简直有这一功能,你只要在待解锁状况下(呈现&ldquo;移动滑块来解锁&rdquo;界面时),按下右侧的花朵按钮(图2),即可让iPad酿成电子相框,自动全屏显示图片。</p>< p align="center"><img alt="iPad死机重启、强退死锁轨范等六秘籍" hspace="0" align="baseline"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642120.jpg" /></p>< p><b>5.在轨范中调整音乐播放</b></p>< p>iPad许可用户在进行某些应用(如网页浏览、电子书浏览等)时同时播放布景歌曲。但在进行这些应用时想换首歌听,又不想退出当前途序怎么办?按两下HOME键,就会呈现一个音乐调整界面(图3),你就可以进行歌曲的切换。此外,在屏幕锁定状况下,也可以按两下HOME键调出同样功能的菜单。</p>< p align="center"><img alt="iPad死机重启、强退死锁轨范等六秘籍" hspace="0" align="baseline"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642441.jpg" /></p>< p><b>6.iPad截屏年夜法</b></p>< p>&ldquo;我给你说,XXX游戏特好玩,就是阿谁画面是&hellip;&hellip;(以下省略N千字)&rdquo;&mdash;&mdash;经常看见iPad用户交流时,因为不会截图给人家,只能费劲地给对方口头描述。其实,iPad和苹果的iPhone等移动设备一样,只要在按住HOME键的同时再按下电源键,就能截取屏幕图像,并自动保留到照片库中。</p>< p align="center"><img alt="iPad死机重启、强退死锁轨范等六秘籍" hspace="0" align="baseline"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642355.jpg" /></p>http://www.downcc.com/tech/1672.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35:52<p>  开学了,同学们又带着笔记本重返校园了,寝室,图书馆或户外等公共场所,大家都喜欢用笔记本上网,但有时要离开电脑,此时要是有人把笔记本偷走,这显然会造成重大损失。我们曾经为大家介绍过检测USB接口拔插情况的软件,从而实现防盗报警功能。而今天我们则要借助Anti-Treft Manager(以下称ATM)防盗报警软件,为笔记本实现防盗作用。</p>< p>  小贴士:ATM软件的防盗报警原理</p>< p>  只要开启了硬盘防震保护技术(其实就是一个加速度感应装置),ATM软件会实时监控当前笔记本的加速感应器,根据感应器的数值变化来判断笔记本是否被移动。一旦加速度值超过一定量,ATM软件会认为有人正在移动这台笔记本,此时ATM软件便会触发报警系统,之后发出警报声音甚至锁定笔记本屏幕,从而提醒旁边的人去关注笔记本,从而令别人胆怯。</p>< p>  首先确保笔记本支持加速度感应,通常带有硬盘防震保护技术的商用本都有该技术,例如ThinkPad APS硬盘主动保护、东芝三维硬盘保护技术、索尼硬盘主动保护系统、富士通三维硬盘防震技术等皆为加速度感应装置。另外,惠普、戴尔的不少新款商用本页内置了硬盘保护技术,但需要确定是不是加速度感应器装置。</p>< p>  下载并解压ATM防盗软件(下载地址:http://www.icpcw.com/bzsoft),在使用之前,必须开启硬盘保护系统。</p>< p>  以笔记者的ThinkPad E30笔记本为例,运行ATM软件后,会提示是否开启硬盘保护系统,如果没有开启,则需要进入&ldquo;ACtive Protection System&rdquo;设置界面,勾选&ldquo;启动ACtive Protection System&rdquo;,并且根据需要设置APS保护级别。</p>< p>  由于防盗报警是在用户离开笔记本后起作用,因为建议将APS保护级别设置为高灵敏度,并取消&ldquo;自适应地忽略&rdquo;选项,以便让ATM防盗软件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接收到加速度感应器的变化。进入ATM防盗软件设置界面,勾选&ldquo;Enabled Anti-Theft alarm&rdquo;和&ldquo;ACtive Protection System status change&rdquo;选项,然后调节下面的灵敏度值。</p>< p>  接着设置好报警播放时间的长短,并开启&ldquo;报警时锁定电脑&rdquo;,为了防止别人修改报警设置,应该进入&ldquo;Advanced&rdquo;(高级)设置界面,那然后设置&ldquo;暂停报警&rdquo;和&ldquo;显示界面&rdquo;的快捷键,而要进行报警设置时,必须使用组合键停止报警,而由于别人不知道快捷键是哪个,因为几乎找不到设置的途径,从而达到报警的效果。</p>http://www.downcc.com/tech/1688.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34:58<p>  中小企业的存储综合需求一般来说都比较低,并且用户数偏低,对于容量和性能的需求并不很高。相反,中型企业对存储成本和易用性更加在意。尽管中端磁盘阵列产品磁盘驱动器数量扩展有限,但其成本却远低于那些大型的存储怪兽,尽管那些怪兽级的存储产品更容易提供有效的升级扩展组件实现存储升级。<br />   中端产品可以覆盖现有很多的存储领域,举例来说,一个中端的磁盘阵列可以使用20个驱动器提供10TB的空间,增加至500个驱动器就可以获得250TB甚至更多的空间,但是中型用户的需要不仅仅是容量和磁盘驱动器可以满足的。他们更希望易于部署、配置和管理的存储系统,而不需要专门的系统管理员。举例来说,现在的中端磁盘阵列产品中都采用了方便使用的iSCSI连接和wizard-driven操作界面。<br />   尽管中型用户能够很轻松的实现一个中等规模的存储平台,但是对于磁盘阵列的选择仍需要从费用、性能和管理易用性上进行权衡的考虑。<br />& bull;考虑连通性和磁盘支持<br />   中端存储构建能使用多种选择的存储结构,所以做好磁盘阵列的预期规划很重要,对于一个成熟的SAN、iSCSI SAN、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的IP链接来说,可以使用4Gbit光纤接口来连接磁盘阵列,同样选择中端磁盘阵列也可以满足未来的存储需求。<br />   举例来说,光纤通道磁盘可以达到性能的最高峰,但是只能提供相对较低的存储密度空间,而SATA驱动器可以提供最大的存储密度空间而付出相对性能低下的代价。SAS驱动器通常定位在中端-提供了一个均衡性能和容量的选择。<br />& bull;评估RAID选择<br />   大体说来你会期待中端磁盘阵列提供RAID功能,但是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RAID等级。对于光纤通道和SAS驱动器,通常都会使用single-parity RAID(例如RAID-5)。SATA驱动器通常可以给磁盘阵列提供稳定的安全性,双同位元校正RAID(例如RAID-5或者DAID-DP版本)可以提供数据保护以防止并联驱动器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也可以在驱动器故障时的数据恢复重建。<br />& bull;考虑可扩展性<br />   因为在使用中仍有可能对现有中端磁盘阵列进行一些升级,所以考虑到升级所需要的花费成本、升级过程平稳运行比较重要。举例来说,目标的磁盘阵列产品必须具备不停机升级,以及平稳后台数据迁移的能力而不会中断当前用户和应用程序。除了纯粹的可扩展性的能力,也考虑了可扩展性的性能。意即进行扩容的同时不能影响性能,并需要考虑现有的策略,以克服任何的性能瓶颈。<br />& bull;考虑管理支持和数据灾难恢复<br />   中端磁盘阵列应该可以由现有IT员工或者存储管理员设置和管理。培训应该不复杂,通常在购买相应产品的情况下供应商都会提供这种培训工作而无需增加新的开销。中端磁盘阵列也应该整体考虑在整个构架下的灾难恢复计划,以便考虑灾难恢复工具例如远程控制工具和远程快照工具。如果之前的系统中已经有灾难恢复工具,那么要确保这些工具可以支持新的中端磁盘阵列产品。否则,新的工具也许会增加很多时间用来灾难数据恢复的修复。</p>< p>&bull;考虑数据迁移的过程和影响<br />   仅仅简单考虑购买、安装和设置存储阵列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从现有的产品迁移数据如何迁移到新的存储阵列中。数据迁移过程中往往都是会有问题的,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很可能出现中断用户操作或者关键任务应用,尤其对于规模比较小、IT人员有限、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公司可能更容易面临这样的问题。当在考虑一个中端磁盘阵列购买计划的时候,花时间跟供应商坐在一起去讨论一下有关数据迁移的问题。了解整个流程以及相关的问题,供应商可以协助你制定一个数据迁移计划。<br /> 考虑应急计划<br />   并非所有系统升级或者新设备的使用都能一帆风顺,在考虑中端磁盘存储阵列的时候,重要的是在考虑数据迁移的时候同时考虑一个应急的恢复计划。 如果新设备部署运行出现问题,知道需要采取的步骤,可以快速的撤销操作恢复原有运行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厂商可以协助建立一个健全的后备计划。</p>http://www.downcc.com/tech/1670.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34:04<p>  数字家庭时代什么最重?当然是信息共享最重要!一直以来都以为家庭组网应该是信息化频道做的事情,但是没想到,家里自从装修好之后,因为布线的时候设计失误,如何让我的高清投影机能方便的播放电脑、笔记本、蓝光机的高清片源,就成了一件令人郁闷的事情!</p>< p><img alt="投影+高清+无线 教你轻松玩转家庭影院"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8945.jpg" /></p>< p>  前几天极客组的周星星同学,给整了一个叫WD TV Live的塑料盒子,说什么有了这东西,我家的电脑、笔记本上的下载的电影,就能直接通过网线和WIFI来看了,不需要再搬着机箱来回跑,更不用那两根可怜的HDMI线拔来拔去!</p>< p><img alt="投影+高清+无线 教你轻松玩转家庭影院"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8469.jpg" /><br /> ▲WD TV Live是个神奇的小盒子</p>< p>  正好月亮节放假,亲自动手玩过这后,发现还真的是不错,想在客厅用投影机看电影,再也不用把台式机的机箱搬来搬去了,好东西大家分享吧,今天让咱们一起动手玩WD TV Liver好了!</p>< p>  全套设备总揽</p>< p>  一套5.1的家庭影院系统,其中包含了1个数码功放、2个主音箱、1个中置音箱、2个环绕音箱、1个低音炮!</p>< p>&nbsp;<img alt="不错的装饰品 雅马哈79套装"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8554.JPG" /><br /> 雅马哈79套装的主音箱和中置音箱</p>< p>  台支持无线的路由器,一般家用的即可。</p>< p><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8288.jpg" /><br /> ▲无线路由器</p>< p>  一台台式机,前提是能通过路由器上网。一台能上网的笔记本,无线、有线都可以,如果没有笔记本也无所谓。但是两种电脑设备,至少要有一个吧&hellip;&hellip;</p>< p>  一台可以正常运行的WD TV Live,这个你懂得。</p>< p><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8469.jpg" /><br /> ▲WD TV Live</p>< p>  一台投影机,最好是高清的&hellip;&hellip;电视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p>< p>  如何接线最科学</p>< p>  整套家庭影院系统,肯定有的一个东西叫功放,新的数码功放基本都带有HDMI接口和光纤音频接口,WD TV Liver当然也不会缺少如此重要的数据接口啦。</p>< p><img alt="如何接线最科学"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8401.jpg" /><br /> ▲数码功放接线</p>< p>  通过HDMI线将WD TV Liver和功放连接在一起,完成视频的传输,再通过光纤将WD TV Liver和功放连接在一起,完成音频传输。有人会问,HDMI不是可以传输音视频吗?这里多说一句,有部分入门级功放,HDMI接口只是用来传输信号,不能解码信号,所以音频要单独走一路线,不然声音就传到投影机(电视)上去了,影院系统也就成了一个摆设。</p>< p><img alt="如何接线最科学"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8524.JPG" /><br /> ▲WD TV Liver接线</p>< p>  通过一条标准网线,将WD TV Liver相连接,最后记得给WD TV Liver通上电。最后,别忘了让你的电脑们也上网。<br />& nbsp;</p>< p>  WD TV Liver设置</p>< p>  将WD TV Liver开机,进入视频音频设置菜单之后,将【视频输出】项目设置为【HDMI(AUTO)】,将【音频输出】设置为【数字】。</p>< p><img alt="WD TV Liver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8989.jpg" /><br /> ▲音频/视频设置菜单</p>< p>  进入网路设置菜单之后,首先进入到【网络设置】,选择连线模式为【自动】,当然,你要是高手或者从来不怕麻烦的话,自己慢慢的手动设置也是可以的。</p>< p><img alt="WD TV Liver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511.jpg" /><br /> ▲网络设置菜单</p>< p>  看到上图的那个什么IP、IC、ID地址、掩码数字跳出来,恭喜你联网成功,无需重启机器就可以用了。</p>< p><img alt="WD TV Liver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552.jpg" /><br /> ▲完成设置的菜单</p>< p>  PC端媒体服务器设置</p>< p>  PC端设置相对比较麻烦一点,我么以WIN7举例吧(小编的电脑都是WIN7,没别的系统)。WD TV Liver网络传输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媒体服务器】,一种是【共享】模式,我们先说【媒体服务器】。</p>< p>  再桌面上双击【网络】图标,进入网络配置页面,如果WD TV Liver已经联网成功,大家会看到【WD TV LIVE】的图标。&nbsp;</p>< p><img alt="PC端媒体服务器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826.jpg" /><br /> ▲网络菜单</p>< p>  在【WD TV LIVE】点右键,选择【媒体流选项】。</p>< p><img alt="PC端媒体服务器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771.jpg" /><br /> ▲媒体流选项</p>< p>  在新的菜单中,点击【启用媒体流】选项。</p>< p><img alt="PC端媒体服务器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703.jpg" /><br /> ▲启用媒体流服务</p>< p>  在新弹出的菜单中,将所有存在的位置,改成【以允许】,设置完成。</p>< p><img alt="PC端媒体服务器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442.jpg" /><br /> ▲允许访问WDTVLIVE</p>< p>  此后,只要将视频文件放入到【我的文档】中的【我的视频】文件夹中,即可在WD TV Liver【媒体服务器】功能中,观赏电脑中的视频。</p>< p><img alt="PC端媒体服务器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212.jpg" /><br /> ▲【我的视频】是系统默认的流媒体文件夹</p>< p>  PC端共享文件设置</p>< p>  如果你觉得【媒体服务器】用起来太麻烦,也可以通过【共享文件】来完成视频的分享。</p>< p>  在电脑上需要共享的文件夹上点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共享】菜单。</p>< p><img alt="PC端共享文件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707.jpg" /><br /> ▲文件夹属性菜单</p>< p>  点击菜单中的【共享】按钮。</p>< p><img alt="PC端共享文件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447.jpg" /><br /> ▲添加【家庭组】共享</p>< p>  新弹出的【文件共享】目录中点击下拉菜单,选择【家庭组】项目。</p>< p><img alt="PC端共享文件设置"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353.jpg" /><br /> ▲新共享组添加完成</p>< p>  添加完成后,点击菜单最下面的【共享】按钮,完成设备。</p>< p>  播放U盘上电影</p>< p>  在WD TV Liver上看电影相当简单,只要联好网络或者U盘、移动硬盘当然也可以。</p>< p><img alt="播放U盘上电影"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933.jpg" /><br /> ▲WD TV Live系统菜单</p>< p>  在U盘或者移动硬盘上看电影最简单,看到那个最熟悉的USB符号的图标,进入之后选择【全部视频】再选择【本地磁盘】。</p>< p><img alt="播放U盘上电影"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913.jpg" /><br /> ▲WD TV Live系统菜单</p>< p>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一大堆视频文件,视频最下面有中英文的文件名,喜欢哪个就看哪个好了。</p>< p><img alt="播放U盘上电影"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311.jpg" /><br /> ▲WD TV Live系统菜单</p>< p>  播放媒体服务器视频</p>< p>  在【全部视频菜单】下选择【媒体服务器】菜单。</p>< p><img alt="播放媒体服务器视频"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19140.jpg" /><br /> ▲WD TV Live系统菜单</p>< p>  进入新的菜单中,用户可以看到局域网内可以提供视频播放的服务器,选定需要的服务器。</p>< p><img alt="播放媒体服务器视频"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20458.jpg" /><br /> ▲WD TV Live系统菜单</p>< p>  就可以看到服务器上的可以观看的视频。</p>< p><img alt="播放媒体服务器视频"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20638.jpg" /><br /> ▲WD TV Live系统菜单</p>< p>  看电影很简单,我们就不介绍了。</p>< p><img alt="播放媒体服务器视频"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20759.jpg" /><br /> ▲WD TV Live正在播放视频</p>< p>  播放共享视频文件</p>< p>  播放共享视频文件,这次稍微有点麻烦了,先在【全部视频菜单】下找到共享图标,进入之后你会被询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p>< p><img alt="播放共享视频文件"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20513.jpg" /><br /> ▲WD TV Live系统菜单</p>< p>  这个用户名是说的你访问电脑的用户名,而密码则是【家庭组】设置时系统自动生成的密码。</p>< p><img alt="播放共享视频文件"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3320683.jpg" /><br /> ▲WD TV Live系统菜单</p>< p>  如果共享的电脑上,没有共享的媒体文件http://www.downcc.com/tech/1687.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24:39<p>  对于一般的终端上网用户,&ldquo;双核&rdquo;路由器的更新换代,必将带来更畅快、更极速的网络&ldquo;新&rdquo;体验;</p>< p>  对于网吧、企业等商业网络用户,&ldquo;双核&rdquo;路由器的更新换代,就意味着&ldquo;新&rdquo;网络带来&ldquo;新&rdquo;商机;</p>< p>  对于整个的信息化网络设备产业,&ldquo;双核&rdquo;及&ldquo;多核&rdquo;路由器的更新换代,必然使网络设备的发展迈向一个&ldquo;新&rdquo;的历史阶段;</p>< p>  随着侠诺GQF系列&ldquo;双核、多核&rdquo;全千兆路由器产品线在市场上继续的深入拓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及商企用户认识到:&ldquo;双核、多核&rdquo;路由器的更新换代,是信息化网络应用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p>< p>  为什么这么说,其根据和理由又是什么呢?以侠诺在8月中下旬推出的最新双核产品GQF630为例,它主要面向的用户群体,是内网具有200台左右计算机的网吧、制造业、小区、酒店、中小学校等,我们从用户的实际应用角度,来详细的说明&ldquo;双核&rdquo;路由器更新换代的四个必然理由。</p>< p>  l 中高端级别的网吧、企业级路由器需要突破100M的转发速度;</p>< p>  网吧的高清影视、3D网游、P2P软件的高速下载,及企业的视频会议、远程ERP快速访问等应用,使大带宽应用在近两年快速崛起,家用带宽甚至都增长到数10M的级别,100M 以上的商用光纤线路都已可取得。但是,若路由器转发速率不够,整体效能不佳,即使用户的网络接入了昂贵的大带宽,带宽数据也会由于转发不及时而卡在网络的入口处,不但浪费带宽成本,还会影响用户的上网速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路由器&ldquo;双核化&rdquo;的四个必然理由" border="1" href="http://net.it168.com/picshow/index235620.shtml" twffan="done"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2431245.jpg" /><br /> ▲</p>< p>  图:GQF630双核CPU与Intel IXP 266、533的效能对比图</p>< p>  侠诺GQF630采用了64位MIPS双核CPU,使路由器对网络数据的转发速度提升了約7倍,结合硬件优化加速等功能,使其对网络小包数据的转发速度超过400Mbps,因此用户会感觉网速明显加快。同时,它具备4个全千兆的WAN接口,支持大带宽ADSL、光纤、有线电视等接入方式,电信、网通、教育三网可一并接入,在外接口处也可支撑起全千兆的大流量负载,加上针对网吧游戏玩家的&ldquo;游戏端口加速&rdquo;功能,可更好的满足大带宽时代网吧及企业的高速网络应用。</p>< p>  l 双核平台+ 硬件防攻击,才能抵挡高频率的网络攻击,满足高安全的需求;</p>< p>  上文已提到,大带宽应用带来的是快速转发和高速流量运行,这必然对路由器造成非常高的负荷冲击。在这种情况下,Intel IXP路由器由于整体效能的限制,已经处在机器运作的极限,如果在此时遭受攻击,必然发生卡机或完全掉线,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p>< p>  GQF630具有&ldquo;双核平台+ 硬件防攻击功能&rdquo; 抵挡高频率的网络攻击,满足高安全的需求。当路由器遭受攻击时,IXP 533 CPU 路由器可能早已超过负荷,CPU达到了100%。但若使用了GQF630,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它装载的是MIPS双核CPU,结合它的&ldquo;硬件防攻击&rdquo;功能,即使攻击频率非常高,但是GQF630的承受力更高,不会发生网络的掉线和崩溃。</p>< p>  l& ldquo;双核&rdquo;CPU能处理更多的联机数,处理多种需求,网络扩展应用更丰富;</p>< p>  网络影音、游戏、ERP、VoIP等应用耗用带宽大大增加,联机数必然增多。一般使用情况下,路由器每秒约新建1800个联机数,而且必须在同一时间内,维持约20000个联机数,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IXP 533 CPU,无法负担其它的功能如带宽管理或防御攻击,但使用GQF630双核路由器,只使用了不到5%的效能,还具有充分效能去执行带宽管理、负载均衡、防御攻击等其它功能。</p>< p>  近几年开始发力的&rdquo;云运算&rdquo;也是未来的主流应用趋势,目前已应用于在线杀毒、远程教育等领域。但是,它也是以具有高效能CPU的网络设备为基础的应用,若路由器对网络数据的处理能力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云计算也是空话。而侠诺GQF630具备这个基础,因此未来它可应用于云计算的相关领域。</p>< p>  l 3G/3.5G/LTE 成为未来几年的宽带建设趋势,无线USB成为必要的界面支持;</p>< p>  由于具有随时随地的移动应用特性,除了无线WIFI,3G/3.5G/LTE也是未来几年我国宽带建设的大趋势,3G网络应用对企业来说将会越来越普遍。因此,企业级路由器的无线USB接口也成为一个必要的界面支持。GQF630为用户准备了1个高速USB接口,可支持3G/3.5G网络的无线接入,方便中小企业进行简便的无线网络应用,从而提升工作效率。</p>http://www.downcc.com/tech/1686.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21:13<p>  似乎从诞生那天开始,兼容耗材就一直受到批评,有的说兼容耗材质量不好,有的说兼容耗材没有统一标准,根本就是&ldquo;第三方耗材&rdquo;,还有的,则是认为兼容耗材市场混乱,价格体系混乱,根本就不是一个健康的销售环境。总之,不管怎么说,兼容耗材算是被批了个体无完肤。</p>< p>  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更没有人愿意看到一个产业走向混乱。于是,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让兼容耗材受到如此多的非议?</p>< p>  于是笔者整理了关于兼容耗材的十大&ldquo;罪状&rdquo;,看看究竟是谁,让兼容耗材变得如此不堪。</p>< p>  罪状一:价格低</p>< p>  看到这条,恐怕很多人都会纳闷&ldquo;价格低还是罪状?&rdquo;不错,兼容耗材价格低,正是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p>< p>  价格低,而且不是一般的底。如果原装耗材的价格是500,那么兼容耗材的价格可能只有其1/2乃至1/3。价格低廉导致一部分关注价格的用户亲睐,于是很多兼容品牌纷纷效仿,大有一幅&ldquo;只有更低没有最低&rdquo;的架势。于是,一场价格大战不可避免,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低廉后带来的质量问题。</p>< p>  罪状二:质量一般</p>< p>  价格通常是质量的晴雨表。很难相信价格一再走低的时候,质量还能出类拔萃。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工业革命时代,提高生产力的划时代技术,目前看来,似乎还没有产生。于是,质量不可避免下降了。</p>< p>  经常可以看到还没有取出墨盒,包装纸内就狼藉一片,一看,原来是墨水漏了。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很难让人说兼容耗材是低价高质。</p>< p>  罪状三:没售后</p>< p>  这点几乎是共性,在零售市场购买兼容耗材,几乎得到的都是一致的答复:有问题,退回来,我们找厂商处理。结果这一处理就是几个月半年,而且还不退款没消息。所以,购买兼容耗材一定要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否则,只能是花钱买气受。</p>< p>  罪状四:容易引起故障</p>< p>  这点很显而易见。毕竟碳粉要求细密度,墨水要求颗粒的&ldquo;三围&rdquo;,太大不仅影响效果,而且可能造成堵塞或者划伤。相对粗糙的兼容耗材来说,打印机较弱的身子骨恐怕很难适应这么粗狂的使用方式。所以故障频繁也就在所难免。</p>< p>  罪状五:销售混乱</p>< p>  销售乱是客观现象。摆开手指数数市场中的品牌,没有一个营那么多的&ldquo;人头&rdquo;,也有一个加强连那么多。而且,不同品牌针对同一型号的打印机,价格还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买谁呢?买相对贵的?可质量能比原装还好?买便宜的?影响打印机或者打印质量怎么办?在销售人员一篇唾沫星子里,剩下的,只有挠头挠头再挠头!</p>< p>  罪状六:无机器维修服务</p>< p>  使用兼容品没有维修,这点不是我说的,是原装厂商们说的。似乎不太仗义,不过可以理解。宝马插一奔驰的头,如果坏了,是奔驰管还是宝马修?所以,购买兼容耗材的结果就是提心吊胆,就怕机器出问题,送到打印机原装维修站,人家说你找耗材生产商吧。送到兼容耗材的购买点,人家说:我们技术能力有限,您还是找原装去。咋办?</p>< p>  罪状七:不稳定</p>< p>  这里可能针对连续供墨系统更加清晰一点。</p>< p>  打印机是个精贵玩意,对墨水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不过连续供墨这玩意长期暴露空气中,墨水见光容易变质不说,还容易出现沉淀,造成喷头堵塞。这种不稳定的&ldquo;特性&rdquo;让使用连续供墨的机器维修率特别高,那是真的特别高。</p>< p>  罪状八:对应型号查找不顺</p>< p>  毕竟不是一个爹生的,原装机器找原装耗材好找,原装机器找兼容耗材,上哪找去?不太好找。所以兼容耗材虽然品牌众多,但找到一个对应机型的同一类耗材却不太容易。不方便查询,找着上火,怪谁?</p>< p>  罪状九:品牌混乱</p>< p>  牌子多对消费者是个好事,毕竟多代表竞争激烈,可选择的余地就会大。可兼容品牌没有固定的标准,都是靠着价格来拼市场,所以牌子多,价格乱,大家混战一团,就是没有个头绪。</p>< p>  罪状十:造假繁多</p>< p>  兼容之所以一直被有些厂商称为&ldquo;第三方耗材&rdquo;,就是意指其造假。造假的标准,就是回收之后再次灌装劣质耗材。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来严格规范耗材的生产模式和质量考核制度,所以尽管有若干&ldquo;ISO&rdquo;体协标准,但出现高故障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假冒原装,对方一定会追查到底;假冒兼容,也许是质量问题,谁知道呢?</p>< p>  说了这么多关于兼容耗材的罪状,并不是要把兼容耗材规避到垃圾的级别。相反,是想让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兼容耗材中,也有富美、天威和格之格这样的代表,他们是耗材行业的引领标准,但为何标准没有得到统一的贯彻呢?</p>< p>  答案是行业标准没有统一制定。应该说,国内兼容耗材的混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生产标准(不是自欺欺人的标准,是符合耗材使用和制造的标准。建议最好能考查一下国外的生产经验),也没有对劣质产品的重罚,这才导致假冒伪劣层出不穷。</p>< p>  所以,我们都要反思一下了。反思如何买,反思为何会给这些劣质品以生存空间,尤其是有关部门,更要反思为什么这么个问题会纠结这么久。只是不要反思太久,在耗材市场彻底混乱之前。</p>http://www.downcc.com/tech/1677.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14:45<p>  最近几年来,重复数据删除成为存储行业最炙手可热的技术,大多数中小型数据中心都没有配备足够的IT人员,更别说备份专家了,IT经理很难弄清楚如何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融入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如果需要考虑部署重复数据删除技术,下面七个问题是IT经理必须全部回答的。</p>< p>  1、重复数据删除现在是主流技术吗?</p>< p>  是的,重复数据删除设备现在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化,并逐渐成为主流,分析师告诉我们,至少有30%的IT部门在部分数据上使用了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厂商也推出了换代产品,专门为简化和无破坏性部署做了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解决方案都是一样的,大多数重复数据删除厂商都经过了一个学习曲线,无论是在经验,参考文档还是在技术支持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积累。</p>< p>  2、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究竟能干什么?</p>< p>  一般来说,重复数据删除是在子文件级发现冗余数据的一种方法,它用一个指针代替重复的数据,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磁盘存储空间需求,并降低数据传输的网络带宽需求。实现重复数据删除的方法不止一种,基于块级的重复数据删除方法是最常见的,但有些产品是在字节级发现文件集之间的差别,不同的技术实现手段其性能表现,需要的工作空间,对不同软件支持的难易程度,以及设置复制的难度也有所不同,具体采用哪种技术不重要,关键是看结果,只要能完美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就ok。</p>< p>  3、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最擅长解决哪类问题?</p>< p>  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备份,因为备份会产生大量的重复数据,大多数常见的办公数据,如电子邮件,数据库和平面文件备份都可以利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节省大量的备份空间。</p>< p>  Quantum最近对其Dxi系列设备用户做了一项关于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加入备份策略后的影响的调查,和传统存储系统相比,用户普遍反应在备份速度方面提高了125%,备份失败的次数降低了87%,在恢复方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需要数小时或数天的恢复时间,使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后,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搞定了,此外,成本也下降了,并且下降幅度很大,用户反应全部可移动媒体的成本几乎下降了一半,从异地磁带存储检索的成本也减少了97%,管理备份需要的时间减少了63%。使用远程复制技术进行灾难恢复保护的用户表示可以增加更多的恢复点,并实现自动化,可以消除分支机构的磁带机了。</p>< p>  4、它和我在使用的备份软件有关系吗?</p>< p>  大多数重复数据删除厂商都对不同的备份软件做了兼容性测试,有些厂商甚至专门针对多个备份软件做了数据存储优化,在评估重复数据删除厂商时,可以询问对方是否有专门备份软件做过优化,如果有,具体是哪些备份软件,你当前正在使用的备份软件是否也在列。</p>< p>  请记住,一定要检查对特定备份软件接口的支持,例如,赛门特克专门开发了一个OpenStorage接口连接备份设备,提供了额外一层业务优势,它提供更好的了性能,更好的复制管理。此外,还应该询问重复数据删除设备厂商与备份软件厂商的战略关系,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合作关系,以及他们未来关于互操作性和集成的规划。</p>< p>  5、实现重复数据删除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p>< p>  大多数IT部门面临的选择是直接上重复数据删除设备,还是在现有备份软件中插入重复数据删除功能,究竟哪一种办法是最容易部署的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指导,目前最常见的是直接上重复数据删除专用设备,所有备份数据都要先发送到该设备,在保存到最终备份目标设备上时执行重复数据删除,这种方法对现有备份方法不会执行大的变动,因为重复数据删除操作是在专用设备上执行的,它不会增加备份客户端或媒体服务器的负荷,部署就象复制一样简单,作为最常用的方法,它也是最成熟的,这意味着它的部署速度将是最快的,需要的技术支持服务也会很少。</p>< p>  使用软件方法时,备份软件需要插入重复数据删除任务,要么在备份客户端上执行,要么在媒体服务器上执行,在发送到目标备份设备之前删除重复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就会少一些,其思想和传输前执行压缩是一样的,但重复数据删除过程往往会包含数据压缩,由于重复数据删除是一个开销相对较高的操作,备份操作可能会随之变慢,因此通常需要增加新的服务器或专用存储,这会增加成本和集成的复杂度。</p>< p>  根据所处的特殊环境不同,每个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为了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环境的方法,首先应该从系统现在的瓶颈出发进行衡量,如你现在的媒体服务器利用率如何,以及你需要一个什么样水平的集成环境等等。</p>< p>  6、我应该彻底淘汰磁带存储吗?</p>< p>  虽然大多数使用了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用户都减少了可移动媒体的使用,但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户完全消除它们,这是有原因的,通常,用户对备份有三个层次的需要:每日备份和恢复,近期灾难恢复保护和长期数据保留,研究适用于每一层的技术,并和那些专注于技术的公司交流将会受益匪浅。</p>< p>  每日备份和恢复:许多用户发现磁盘读写配置文件给他们的日常备份和恢复带来了许多好处,而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则让数据能在磁盘上存储更长时间,越来越多的恢复方法也利用了这个配置。</p>< p>  近期灾难恢复:重复数据删除让用户使用远程复制技术取代了可移动媒体,他们可以创建更多的恢复点,降低成本,将以前大部分手工操作全部实现自动化。</p>< p>  长时间保留:可移动媒体继续提供强大的经济和安全价值,磁带消耗的电力,需要的制冷量和占用的空间更少,因此它成为长时间保留数据的不二之选,磁带新技术,如加密和介质完整性分析,使得它更加安全和可靠。</p>< p>  7、我可以从哪里得到客观的建议?</p>< p>  针对你的特殊环境,哪种方法最适合你?你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客观的建议,有些独立分析师愿意直接与最终用户交流,他们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提供非常有用和客观的信息,但如果你未成为大名鼎鼎的分析师的客户,还有其它办法。</p>< p>  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找经验丰富的经销商合作,好的经销商都有完整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IT部门部署,他们能弄清楚你的环境最适合用哪种解决方案,并且他们会很乐意帮助你实施成功,当然,你也可以直接找厂商谈,如果他们能提供更多的技术,他们的观点和看法肯定比那些只能提供单一产品和技术的厂商更有意义,如果你已经有相中的备份软件厂商,不妨先看看他们有没有拿得出手的重复数据删除解决方案。</p>http://www.downcc.com/tech/1678.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13:04<p>  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提升和架构的不断更新,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内存等主要配件的性能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持续提升。而作为PC整机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配件&mdash;&mdash;硬盘,它的性能提升却极为缓慢。当固态硬盘(SSD)一经推出,立刻引爆无数DIYer的眼球,不过,每个新生事物都需要一段的成熟阶段,现阶段的固态硬盘很多方面都未能让人满意,价格更是广大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磁盘结构的硬盘依然是硬盘市场上的霸主,SSD短期内也很难威胁到传统硬盘的地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硬盘选购不马虎 读懂参数让你告别菜鸟"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256412.jpg" /><br /> 磁盘结构的硬盘</p>< p>  传统硬盘结构复杂,不同的设计会大大影响硬盘的性能,所以厂商会为每个型号的硬盘列出一系列的官方参数,代表着这个硬盘的每个方面的性能表现。一般的电脑用户,硬盘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存放数据的载体,对于他们来说容量的差别是最直观的选购条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硬盘选购不马虎 读懂参数让你告别菜鸟"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256674.jpg" /><br /> 硬盘型号标题</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然而,硬盘作为木桶原理中的最短板,他的各项性能表现和PC整机的性能表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选购时是不能马虎的。本文将和各位入门用户一起探讨目前市面上主流台式机硬盘的主要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希望能从此告别懵懂的菜鸟阶段,在选购硬盘上可以得心应手。</p>< p>  <b>随机寻道时间(单位:毫秒)</b></p>< p>  硬盘几项主要参数中,除了硬盘容量,硬盘转速就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另一项参数,这项参数是连菜鸟们都知道的:转速越高性能越好。那么转速的不同,实际使用上的性能差异会在哪里体现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随机寻道时间(单位:毫秒)"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256249.jpg" /><br /> 7200RPM硬盘和5900RPM硬盘参数对比</p>< p>  从上面的参数对比可以看出,转速的不同,性能差别直接反映在随机读取/写入寻道时间这个性能上。随机寻道性能这个参数的数值是越低越好,也是日常硬盘应用在速度上最能直接体验的一个性能。无论是Windows系统启动、大量零碎文件的读写、各种软件的启动时间等等,都和随机读取/写入时间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CPU、内存性能再高都无法改变的。</p>< p>  寻道性能是机械硬盘的物理性能,要提升这个性能唯一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硬盘的转速,所以也有硬盘厂商将万转技术引入桌面级,为高端玩家提供了一个高性能的选择。而没有任何机械结构的固态硬盘在这方面则拥有机械硬盘无可比拟的优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随机寻道时间(单位:毫秒)"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256268.jpg" /><br /> 游戏载入时间对比测试</p>< p>  近年来,由于顺应国际上节能环保的大潮流,一些硬盘大厂都推出了一些以降低转速而换取低功耗的节能硬盘,这类硬盘如果用在安装系统和软件的主硬盘上,系统的整体效能会有所降低,所以一般推荐用作数据仓库或对性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而作为目前最主流的7200RPM硬盘,由于硬盘厂商在设计上的的侧重不同,导致随机读写性能也不尽相同。</p>< p>  <b>持续传输速率(单位:MByte/s)</b></p>< p>  日常应用中,硬盘性能高低的差别最能直接感受到的,除了寻道性能就是持续传输速率,它们性能表现在不同的的应用上也作用各不相同。在说明持续传输速率之前,先要说一下和它性能表现有密切关系的&mdash;&mdash;单碟容量。在垂直记录技术出现之前,硬盘盘片的容量和性能到达了一个瓶颈,直到2006年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硬盘产品开始量产,这个瓶颈才得到缓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256606.jpg" /><br /> 同容量不同单碟容量的硬盘体积对比</p>< p>  目前,主流硬盘的单碟容量从250GB~500GB不等,单盘片容量越大,硬盘可储存的数据就越多。传统硬盘主要由磁盘和磁头组成,由于体积的限制,每个硬盘腔体所能安放的盘片也有限。要在有限的盘片里增大硬盘的容量,就只能靠提升碟片的存储密度。通过垂直记录技术,不但盘片的容量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与此同时,由于盘片数据密度的增加,硬盘的持续传输速率也获得了质的提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持续传输速率(单位:MByte/s)"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257296.jpg" /><br /> 单碟333G和单碟500G硬盘传输速率对比</p>< p>  可以看出,仅是因为采用了磁道密度更高、单碟容量更大的盘片,在软件测试上的平均持续传输速率获得了超过25%的性能提升。而最能体验这种性能提升的应用就是硬盘间的大体积文件拷贝。像一些光盘镜像、高清视频文件,在两个硬盘之间对拷时,这25%的性能提升就意味着可以比原来节省了1/4的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p>< p>  另外要提一下的是,硬盘的缓存在对小文件的读写速度有很大的帮助,但对超过缓存容量的单个大文件就帮助不大了。当然,缓存的容量是越大越好,但同时价格也要贵上不少,所以如果日常应用是经常拷贝大文件,例如高清视频文件,就不必太在意缓存的大小了。</p>< p>  <b>MTBF(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b></p>< p>  MTBF即平均无故障时间,英文全称是&ldquo;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rdquo;。是衡量一个产品可靠性的指标。它反映了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具体来说,是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也称为平均故障间隔。同时也规定产品在总的使用阶段累计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的比值为MTBF。</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257985.jpg" /><br /> 硬盘的MTBF</p>< p>  毫无疑问的是,硬盘的MTBF是越长越好。MTBF越长代表了这个硬盘能在长时间工作的状态下,故障的发生的几率越少。企业级的或工控类的硬盘在MTBF设计上较一般的民用级硬盘为高,所以如果你的应用需要计算机长期不关机运行的话,可以考虑这类MTBF设计较高的产品。</p>< p>  以上提到的几种硬盘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针对目前硬盘厂商各类产品的特点作出分析的,目的是希望消费者在选购硬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适合实际应用所需要的、不同性能的硬盘产品。而由于各硬盘厂商的技术侧重点有所差别,即使是物理规格上完全一样的产品,不同型号的产品在性能上也会各不相同。</p>http://www.downcc.com/tech/1682.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10:45<p>  当今大部分DIY爱好者对CPU、显卡、主板等这些能够影响到主机性能的硬件比较关心,而对于电源则略为忽视,部分人还停留在只要功率够了就行的地步。但作为整机动力的源泉,电源的稳定性绝对不容忽视。今天,我们为您带来一些对于电源散热的浅显分析,介绍一下温度对于电源的影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很多人不知道 浅析电源散热问题"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024781.jpg" /><br /> ▲电源结构</p>< p align="left">  一个电源主要由外壳、电路板(板上带有各种电子元件)、电源插座以及风扇组成。其主要工作就是将高压交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来适应硬件的供电需求。由于技术限制和电子元件自身对电流的阻碍,转换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变为热能。高温会影响电子元件的精确度、稳定度还有各种电子零件的阻值、容值、感值等,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电子零件损坏,从而影响电源正常工作。</p>< p align="left">  正是因为温度对于电源工作的影响,因此散热措施是必须要采取的。时下主流电源产品都是采用风冷式散热,而风冷散热又分为排风式、大风车式、前排后吹式等多种形式,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散热方式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p>< p align="left">● 排风式散热&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很多人不知道 浅析电源散热问题"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024143.jpg" /><br /> ▲排风式散热</p>< p align="left">  排风式散热由一个8cm规格风扇将机箱和电源内部的热量带到机箱外,散热方式直接。这样的设计技术成熟,并且能够给电源内其他电子元件留有大量空间,不过由于风扇位于电源外部,并且尺寸较小,因此需要较高的转速进行散热,所以噪音比较大。</p>< p align="left">● 大风车散热&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很多人不知道 浅析电源散热问题"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024677.jpg" /><br /> ▲大风车散热</p>< p align="left">  采用大风车散热的电源一般是用一个底部的12cm风扇吸风,将进气口周围空气吹向电源内部元器件,通过电源内部产生的压力将热量挤压出去。采用大风车散热的电源风扇转速低,因此噪音比较低,但容易形成散热死角或将热量堆积到电路板底部造成电源内部散热不均。</p>< p align="left">● 前排后吹式散热&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很多人不知道 浅析电源散热问题"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024677.jpg" /><br /> ▲前排后吹式散热</p>< p align="left">  前排后吹使用两个平行对流的风扇,将机箱内的热空气通过后面一个风扇吸入,流经电源内部再由前面风扇排出机箱外。这样的设计散热性能出色,但工作噪音很大,而且电源体积较其它散热结构电源要大一些。</p>< p><b>新兴散热方式和结论</b></p>< p align="left">  之前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目前主流电源所广泛采用的散热技术,但随着技术不断地创新,一些新兴的散热方式也应用到了电源散热里面。</p>< p align="left">● 热管+风冷式双重散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新兴散热方式和结论"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024805.jpg" /><br /> ▲热管散热</p>< p align="left">  超频三热管超频电源广泛使用该技术,它将散热器里面的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了电源中,让电源散热可以更为高效。热管+风冷双重散热是指在前述的各种风冷散热基础上通过热管与电源内部的二次侧散热片连接,将二次侧整流管整流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与之相连的金属鳍片(金属鳍片靠近电源的散热孔处)。在风冷的作用下将热空气快速地排至电源外部。达到了2重散热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散热快,噪音小,但成本较高。</p>< p align="left">● 超频三后斜吹结构散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新兴散热方式和结论"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024358.jpg" /><br /> ▲后斜吹结构散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新兴散热方式和结论"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1024703.jpg" /><br /> ▲后斜吹结构电源</p>< p align="left">  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在散热器界大家耳熟能详的厂商&mdash;&mdash;超频三,后斜吹结构电源均衡利用了机箱的风道气流(避免以往产品将CPU散出的热气吸入电源),通过后斜吹方式形成直流,并且散热范围覆盖到了高发热部件,避免了PCB面板热量的堆积(主流大风车风扇散热方式的该弊端)。另外,内置热管配合低转速的静音风扇,提高了电源输出的稳定性。</p>< p>其实除去散热的设计问题,还有以下几点影响着电源的散热:</p>< p>  1.电源转换效率:电源转换效率是指电源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比值。若一个电源的转换效率只有70%,其余30%就有时被转换成热量。若提高到80%后就又减少了10%的热量,这样能使温度下降5-10度。而电源的工作环境如果提高10度,寿命就会减少一半。所以说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就无形中延长了电源的寿命。</p>< p>  2.电路板布局:电路板是所有电子零件的载体。电子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电路板上。如果电路板布局设计不合理,留有散热死角。</p>< p>  3.散热片的材质:不同材质,做成不同形状的散热片对电源的散热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散热片的材料按传导性来分:银&gt;铜&gt;金&gt;铝&gt;铁&gt;铝合金,越为靠前,导热性能就越好。</p>< p align="left">  <b>总结</b>: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解决散热主要还是得从源头下手,也就是电源本身的转换效率,效率高了,发热也就小了,这也符合当前倡导节能环保的大趋势。现在市场上己有转换效率达到90%的电源出售,但售价太高,一般玩家还不能接受。不过随着制造技术发展,相信低碳环保电源逐渐会得到普及。</p>http://www.downcc.com/tech/1689.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1:05:46<p>  液晶显示器价格的不断下降,不过各项参数却一直在不断提高。在液晶显示器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对于显示器参数也同样也经过一个认知的过程,最早普通LCD的响应时间都在25ms以上,对于游戏应用而言,响应时间慢就成了很大的障碍。而随着面板技术的改进以及灰阶技术的出现,目前主流产品的响应时间已经被控制在了5ms以内,对游戏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少。而此时,大家又把眼光聚焦在了其他参数方面。&nbsp;&nbsp;</p>< p>  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在选择液晶显示器时都会将它们的参数进行比较对照,比如响应时间、对比度、亮度、功耗及接口等等方面,很多人在选购时都掉入了一个参数的怪圈,一味地追求标称参数越优的产品。但是事实上,这些产品的实际效果并不如消费者所想像的那样,光看参数来选择LCD并不完全正确。下面,笔者就针对显示器的主流参数配置,结合目前市售产品的实际情况,和大家浅谈一下参数背后的秘密。</p>< p>  动态对比度越高越好</p>< p>  动态对比度技术风靡市场,凡是配备了动态对比度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均成为了抢手货,而动态对比度也从最初的2000:1,3000:1一直窜升到了500万:1,2000:1乃至到500万:1,那么,动态对比度是否越高越好呢?</p>< p>  关于动态对比度是否实用的问题,事实上从动态对比度出现开始就已经存在。所谓的对比度是最基本的定义就是显示器的白色亮度与黑色亮度的比值,即所谓的原始对比度。而所谓的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测得的对比度数值。很多厂商利用对背光灯管控制电路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精密程度来动态调节背光灯管亮度,令到其全黑画面下最低显示亮度达到更低的水平,以此换来更高的动态对比度。而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各大厂商纷纷在动态对比度上做文章,争相推出拥有更高动态对比度的产品。</p>< p>  支持动态对比度越高越好的观点就认为,动态对比度技术有助于将黑暗画面下的细节显现出来,在游戏以及电影中,由于黑暗的画面比较多,这时候配备动态对比度技术的LCD就可以将画面的层次感体现出来,将细节展示出来。动态对比度越高,细节显示就更出色,层次感就更强。</p>< p>  但实际上,由于在大幅提升动态对比度的同时,暗画面亮度被降的过低,反而会使显示器暗部画面变得看不清(人眼是看不清过黑的东西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高的动态对比度完全没有意义,反而有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就笔者个人的使用感觉,合理的动态对比度数值应该是在3000:1到1万:1之内。</p>< p>  而部分显示器标识的几十万:1,几百万:1,笔者建议消费者直接将这个数值忽略掉。</p>< p>  <b>秘籍二:响应时间够快就好</b></p>< p>  目前所谓的响应时间,一般就是液晶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而标称值则基本以&ldquo;黑&mdash;白&mdash;黑&rdquo;全程响应时间作为标准。而相对黑白响应时间而言,目前很多产品都是采用了灰阶技术,所谓的灰阶响应时间表示液晶显示器从某一个灰阶到另一个灰阶之间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即液晶单元从一个角度转到另一个角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那么是不是响应时间越快越好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极速1ms 27吋 优派VX2739w超爽游戏体验"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538113.jpg" /><br /> 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1ms响应时间的显示器 优派VX2739w</p>< p>  在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中,很多商家就会利用消费者对于LCD响应时间的盲目追求,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一些高利润的产品,那么事实上,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响应时间呢?其实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眼中存在&ldquo;视觉残留&rdquo;的现象,高速运动的画面在人脑中会形成短暂的印象,只要画面显示速度达到每秒24张,就不会有拖影的问题,而这个标准,反映到LCD的响应时间上,则是30MS,也就是说,任何一款LCD实际上都可以满足这个标准。但是由于厂商片面追求参数好看,基本都只用那个最优秀的灰阶响应时间来标识一台LCD的响应时间,也就是说,其只对某一灰阶有效,因此并不具备太高的参考意义,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完全可以不必太过在乎5MS与2MS灰阶响应时间的差距。</p>< p>  因此综合而言,响应时间其实并非越快越好,大家在选购液晶显示器的时候,也不必太过于追求极速的响应时间。</p>< p>  <b>秘籍三:规避动态对比度怪圈</b></p>< p>  关于动态对比度是否实用的问题事实上从它出现的那天就被争论,直到现在仍然是显示器厂商主要的卖点之一。目前由于LED背光的加入,动态对比度的数值更是直线飙升,现在某些品牌的1000W:1,甚至5000W:1,参数的大幅进步再次把它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动态对比度是否越高越好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AOC显示器引领&ldquo;E&rdquo;时代 LED开启新生活"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538431.jpg" /><br /> 刀锋拥有5千万:1的动态对比度</p>< p>  而所谓的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测得的对比度数值。很多厂商利用对背光灯管控制电路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精密程度来动态调节背光灯管亮度,令到其全黑画面下最低显示亮度达到更低的水平,而随着LED背光的普及,亮度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也是目前超高动态对比度出现的主要原因。而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各大厂商纷纷在动态对比度上做文章,争相推出拥有更高动态对比度的产品,相信动态对比度的数值也一定会被不断刷新。</p>< p>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肯定动态对比度技术的优势,有助于将黑暗画面下的细节显现出来,在游戏以及电影中,由于黑暗的画面比较多,这时候配备动态对比度技术的LCD就可以将画面的层次感体现出来,将细节展示出来。但是在动态对比度是否越高越好这个问题上,笔者同样也持保留态度,实际上超过10000:1的动态对比度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动态对比度大小的区别确实不易看出来。</p>< p>  而部分显示器标识的几百万:1,几千万:1,笔者建议消费者直接将这个数值忽略掉。</p>< p>  <b>秘籍四:亮度太高不好 过低也不行</b></p>< p>  亮度是液晶显示器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由于目前主流显示器面板本身不会发光,因此液晶显示器都需要背光照明,背光的亮度也就决定了显示器的亮度。有的消费者会单纯的认为显示器的亮度越高越好,那事实是这样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08" alt="实测面板性能与功耗"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538962.jpg" /><br /> 显示器的亮度指的就是全面画面的亮度</p>< p>  液晶显示器的亮度还是要与人眼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而不应该是越亮越好。首先,显示器画面过亮会令人眼感觉不适,引起视觉疲劳,严重时甚至令用户的无法正常使用,另外亮度过高显示器的功耗也会较高。而亮度过低同样也不合适,尤其是看电影时效果会有所影响。</p>< p>  对于LCD而言,目前主流的250cd/m2到300cd/m2(最大)已经足够满足需要,一般而言,适合长时间阅读工作的亮度值是110cd/m2左右,即使是在游戏状态下,所需要的亮度也不会超过300cd/m2。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显示器时不要被亮度这个参数所迷惑,没有必要选择太高标称值的产品。</p>< p>  <b>秘籍五:可视角度仅作参考</b></p>< p>  目前LCD的主流依然是采用TN面板的产品,TN面板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其硬伤就是可视角度较小,时下一些TN面板的LCD的可视角度标称值都达到了170度(垂直/水平),但是事实上,用户只需要从两侧及上下的不同角度观察液晶画面,就能发现,这些所谓具备170度可视角度的产品,当角度范围超过了150度时,LCD已经明显偏色,虽然还是可以看到LCD上的内容,但是已经严重失真。那么为何厂商依然会标出这么高的可视角度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443" alt="可视角度:标称视角绝对无法看"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538249.jpg" /><br /> 注意最后一张,偏角不过50度左右,其实已经看不大清了</p>< p>  由于液晶显示器属于背光型显示器件,其发出的光由液晶模块背后的背光灯提供,而液晶主要是靠控制液晶体的偏转角度来&ldquo;开关&rdquo;画面,这必然导致液晶显示器只有一个最佳的欣赏角度正视。当用户从其他角度观看时,由于背光可以穿透旁边的像素而进入人眼,所以会造成颜色的失真。对于厂商而言,各个厂商对可视角度的测量方法并不同,在不同测量方式下,可视角度的标称值也不同,另外,厂商对可视的标准定义也不同,一些厂商是允许偏色达到60%,依然算在可视范围之内,因此,可视角度这个参数对于LCD来说,仅仅就是一个参数数值,并没有太大的参考问题。</p>< p>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看样机,不要相信厂商标称的可视角度,在购买时实际看看产品的可视角度如何,眼见为实。</p>< p>  <b>秘籍六:有DVI接口就够用</b></p>< p>  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DVI接口已经基本成为目前显示器的标配接口,不过依然有很多朋友对多接口多功能液晶趋之若鹜,盲目追求大而全,什么功能接口都要带上,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实际用途。首先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大而全的液晶不好,只是过分追求而全然不考虑自身的实际使用情况就完全没有必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侧面及背面实拍"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1538587.JPG" /><br /> 90%用户双接口甚至只要DVI接口足够!</p>< p>  目前市场里面依然有很多采用多路输入方案的液晶显示器。除了色差,S-Video等常规接口,很多产品还搭载了HDMI,甚至DisplayPort也闪亮登场。HDMI这种接口的认证费用就有数美元,解码芯片加上接口http://www.downcc.com/tech/1680.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0:59:41<p>&nbsp;&nbsp;&nbsp; 开核已经被业界闹的沸沸扬扬,特别是前期的AMD羿龙三核破解四核已经让用户非常的吃惊了,而最近让用户震惊的居然是AMD羿龙双核搭配热销中的785G主板可以破解成四核,当然受惠的是消费者,他们可以花双核的钱换来四核的性能。那么是所有的双核都能变成四核吗?如何破解?如何操作?是不是所有的AMD处理器都能搭配785G主板实现?相信你看了本文就知道如何操作了。今天的两主角是AMD Phenom II X2 550 Black Edition双核处理器和映泰TA785GE 128M(A785G+SB710)。</p>< p><img height="322" alt=""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932108.jpg" /></p>< p>&nbsp;&nbsp;&nbsp; AMD Phenom II X2 550 Black Edition处理器基于改进的45nm制程Stars核心,同时内置DDR2和DDR3内存控制器,可支持DDR2/DDR3两种规格内存,支持HyperTransport 3.0总线技术,高达3600MT/s 16位链接,提供最高16GB/s的输入输出带宽。主频为3.1G,外频200MHz,倍频为15.5X,采用原生双核心设计,每个核心均拥128KB一级缓存和512KB二级缓存,两个核心共享达6144KB三级缓存,TDP功耗为80W,支持SSE、SSE2、SSE3、SSE4A多媒体指令集和X86-64运算指令集。</p>< p><img height="368" alt=""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932594.jpg" /></p>< p>&nbsp;&nbsp;&nbsp; 映泰A785GE 128M采用了AMD 785G+SB710芯片组,可搭配支持AMD Socket AM3 Phenom II/Athlon II处理器。主板支持Hyper-Transport 3.0总线,提供PCI Express 2.0的插槽。内建采用55nm工艺制造的Radeon HD4200图形核心,支持DX10.1,支持Hybrid CrossFireX混合交火技术。另外还板载128MB显存,能够有效提升显示核心的性能。映泰 TA785GE 128M主板提供了四条DIMM内存插槽,支持DDR2的内存规格。主板板载了Realtek ALC662音频控制芯片以及Realtek RTL8111DL网络控制芯片,在扩展方面,主板提供了一条显卡插槽及两条PCI插槽,主板还提供了一个侧向IDE接口以及6个SATA接口,同时设置快速调试开关,供超频玩家在超频时调试,非常方便。I/O背板接口十分全面,包含DVI及VGA视频输出,4个USB接口以及一个千兆网卡接口和3口六声道高清音频。</p>< p>&nbsp;&nbsp;&nbsp; 接下来笔者就来搭建785G小板平台开始破解,谜团待会儿揭晓!</p>< p>首先由于AMD将四核心的CPU身上屏蔽了两个核心,因此原有的四核处理器变成了双核,但是不是所有的双核处理器都可以成功开启为四核,不光看运气购买还得看处理器的批次,一般情况下是第一批上市的产品成功开核的机率非常的大,而现在可以开核的羿龙II处理器有: Phenom2 X3 710/720; Phenom2 X2 545/550;其次是主板的南桥和主板电路设计起到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必须采用SB710或者是SB750的AMD7系列主板,有ACC选项,而且需要主板本身的BIOS设计和独特的电路设计才能让性能成倍增加。</p>< p>&nbsp;&nbsp;&nbsp; 接下来就正式开核啦,激动人心的时刻马上来临!</p>< p>&nbsp;&nbsp;&nbsp; 测试平台:<br />& nbsp;&nbsp;&nbsp; CPU:AMD Phenom II X2 550 Black Edition双核处理器<br />& nbsp;&nbsp;&nbsp; 主板:映泰TA785GE 128M(A785G+SB710)<br />& nbsp;&nbsp;&nbsp; 内存:金士顿2G DDR2-800<br />& nbsp;&nbsp;&nbsp; 硬盘:ST80G<br />& nbsp;&nbsp;&nbsp; 电源:航嘉350W</p>< p>&nbsp;&nbsp;&nbsp; 笔者开始下载最新主板BIOS,装XP系统,安装驱动和装测试软件(3D 03、3D 06、cinebench 测试软件)</p>< p><img height="298" alt=""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932789.jpg" /></p>< p>&nbsp;&nbsp;&nbsp; 1.&nbsp;开机按DEL键进入主板BIOS设置,找到Advanced菜单进入,再进入CPU Configuration子菜单,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AMD Phenom II X2 550处理器的相关信息,显示的还是双核的处理器,在页面的底部有一个Advanced Clock Calibration菜单,这个ACC时钟校验是CPU高级时钟准技术,其作用是提高CPU超频的幅度和稳定性,也是打开处理器被屏蔽核心的关键所在。进入Advanced Clock Calibration子菜单,将原默认设置Disabled修改为Auto,这样就打开了ACC功能。</p>< p><img height="335" alt=""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932188.jpg" /></p>< p>&nbsp;&nbsp;&nbsp; 2.HT总线调整:处理器开核其实就是把被屏蔽的核心解放出来,由于不同CPU体质不一定的差异,为了稳定起见,我们需要对HT总线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在主板BIOS中的T-seris菜单下找到Hyper transport configuration子菜单,把HT Link Speed值直接设计为1.6GHz,为在安全和成功率方面考虑,通常控制在1.2GHz&mdash;1.6GHz。按F10保存并退出。</p>< p style="text-align: left"><img height="331" alt=""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932694.jpg" /></p>< p><img height="328" alt=""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932310.jpg" /></p>< p>&nbsp;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操作再打开BIOS,再看CPU基本信息,可以看到原来AMD Phenom II X2 550处理器已经变为AMD Phenom(tm) II X4 B50四核处理器(如图07)。进入Windows XP操作系统,打开最新的CPU-Z1.52.2版,可以看到,CPU名称已经是AMD PhenomII X4,而核心数也显示为四核;打开系统任务管理器,CPU性能也很直观地显示四个线程都在使用中,充分证明开核成功!< img height="258" alt=""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932267.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nbsp;&nbsp; 只需要两步你就可以如愿以偿的由原来的双核获得的四核的性能,那么可能在惊喜之余,用户也会想这样成功破解后性能是否会稳定?到底能为电脑提升多少的性能?接下来笔者都会通过对比的测试解除心中的疑团。</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nbsp;&nbsp; 测试方法:同平台分别在未开核环境和开核环境下进行对比测试,第一种测试方式采用CPU专业性能测试软件CineBench(R10版),在处理器双线程下只运行一次,第二次运行使用全部处理器四核心四线程。第二种方式是通过3DMARK06中CPU运行时性能得分的前后区别。</p>< p style="text-align: left"><img height="374" alt=""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932222.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nbsp;&nbsp; CineBench测试使用CPU渲染一张高精度的3D场景画面,经软件测试后显示工作站使用的是2个核心的处理器,其CPU原始数据为5386。(如上图)</p>< p style="text-align: left"><img height="375" alt="" width="500"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932597.jpg" /></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nbsp;&nbsp; 开核后使用的4核心测试,其CPU开核后性能得分为10019,其使用多核心渲染时的性能是将使用双核心时197.8%,差不多是2倍,可见开核后可以让处理器更大地发挥出潜能。(如上图)</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nbsp;&nbsp; 而在第二项3DMARK06对比测试中,CPU性能在未开核时得到的分数是2654分,而成功开核测试得分达到了4662分,性能对比得到了75.7%的提升。通过这两项严格的测试显示,开核后CPU性能不仅可以得到差不多双倍性能的提升,而且稳定性也有保障。</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nbsp;&nbsp; 相信你通过这篇文章的详细介绍,菜鸟也能成功开启四核,并且你只需双核的钱,二步的操作,即可享受四核双倍的性能提升,并且性能一样的稳定,相信国庆不出游的用户可以坐享其乐。</p>http://www.downcc.com/tech/1694.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0:52:20<p>  你是否还记得数年前使用着机械鼠标、面对着又笨又厚的CRT显示屏的年代,那时的大家十分懂得珍惜自己的电脑,尤其是对于显示器的使用。不用的时候要休眠或关掉,开机的一定会按照正确的显示器-主机的顺序操作,而其中的一些习惯也延续至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屏保居然伤屏 液晶显示器使用五大误区"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154304.jpg" /></p>< p>  随着信息化世界的发展,个人终端也在飞速的发展。其中,在显示方面,LCD液晶屏显示器凭借着占用空间小、省电、长寿命等特点,已经完全地取代了传统的CRT。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众多的用户由于习惯问题,将CRT显示器的使用习惯延续了下来,殊不知因为显像原理的不同,原来保护显示器的做法,现在正在无情的伤害着你的液晶显示器!</p>< p><b>  LCD工作原理简介</b></p>< p>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大家现在使用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工作原理:</p>< p>  它核心结构是由两块玻璃基板中间充斥着运动的液晶分子。信号电压直接控制薄膜晶体的开关状态,再利用晶体管控制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具有明显地光学各向异性,能够调制来自背光灯管发射的光线,实现图像的显示。而一个完整的显示屏则由众多像素点构成,每个像素好像一个可以开关的晶体管。这样就可以控制显示屏的分辨率。如果一台LCD的分辨率可以达到1024 x 768 (XGA),它就既代表它由1024X768个像素点可供显示。</p>< p>  <b>硬件杀手的名字是:屏幕保护</b></p>< p>  一部正在显示图像的LCD,其液晶分子一直是处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对于一部响应时间达到20ms的LCD工作1秒钟,液晶分子就已经开关了几百次左右。而液晶分子的开关次数自然会受到寿命的限制,到了寿命LCD就会出现老化的现象,比如坏点等等。因此当我们对电脑停止操作时还让屏幕上显示五颜六色反复运动的屏幕保护程序无疑使液晶分子依旧处在反复的开关状态。</p>< p>  由于现在很多的屏保制作者为了提高表现力以及色彩的变幻,已经把它当作一个动画来制作,有些甚至是3D动画,还需要图形处理器的配合处理,因此很多庞大的屏保便应运而生,如此的屏保对于电脑的硬件来说成为了很大的负担,这就和保养电脑的初衷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另外,由于要应付不断变化,且色彩细节丰富的屏保,CPU、硬盘和显示卡的工作负荷可能比平时一般的应用还要高,如果使用电池供电的笔记本,这样的屏保无疑成了电池杀手。</p>< p>  <b>显示器买来直接用</b></p>< p>  笔者知道有着许多这样的用户:更换了显示器,接好线,看到显示器正常工作后便再也不去调试显示器,整个显示器除了开关外,其它OSD按键一律不会再碰。</p>< p>  为了便于理解,笔者用通俗的话来描述这件事情:显示器可认为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灯泡组成,而每个灯泡的亮度与它的正常工作寿命成反比,也就是说若您将亮度调低,那么您的显示器就可以有着更久、更好的画面表现。而通过经验统计,一般用户使用显示器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浏览网页、阅读文本,只有少量的时间是在观看电影、玩大型游戏。因此,调节亮度是很有意义的,不使用控制按键是不明智的。</p>< p>  <b>显示器很皮实 可以随便指指点点?</b></p>< p>  有些朋友在使用显示器给他人做说明时,喜欢用手指去指出目标的位置,甚至有些人觉得按液晶屏幕所产生的波纹十分有趣,所以有意无意地去按液晶。而笔者今天就要纠正用户们的这一错误观点。</p>< p>  LCD中含有很多玻璃的和灵敏的电气元件,掉落到地板上或者其他类似的强列打击会导致LCD屏幕以及CFL单元的损坏。同时,许多最大的坏习惯就是经常用手对屏幕指指点点,液晶显示器很娇贵,随便动它的后果可是很严重的。LCD屏幕十分脆弱,所以要避免冲击和振动。</p>< p>  <b>清洁屏幕需注意</b></p>< p>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的手机总是避免不了屏幕会被弄脏,而笔者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随时拿出清洗液和干净的布来将屏幕擦干净。这样才能显得干净、体面。而对于显示器来说,这种做法也行的通吗?</p>< p>  答案是否定的。液晶显示器与电视一样,他们都由相当脆弱、敏感的电子器件组成,若是直接拿来湿抹布向刷盘子一样直接往上擦,无疑会影响显示器内部器件的正常使用。正确的方法是将少许的清洁液喷在清洁布上,再轻轻顺着同一个方向擦拭。</p>< p>  <b>有却不用=浪费 HDMI接口用处多</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有却不用=浪费 HDMI接口用处多"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5155977.jpg" /><br /> 显示器可用多方面</p>< p>  笔者曾在你的显示器频道中做过调查,令笔者惊讶的是有着许多购买了拥有HDMI接口显示器的朋友竟然从来都不使用。要知道,同性能的高清显示器,带HDMI接口的可是要贵出百元多啊,而买回家后让它闲置,确实是一种相当浪费的行为。</p>< p>  蓝光播放机、PS3、XBOX等外接设备都是不错的选择,或许,在这个显示器已经多元化的时代,你已经out了。</p>http://www.downcc.com/tech/1685.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0:48:56<p>  AV功放是家庭影院的中枢,用于和影像源相配合、产生视听合一的效果、以营造声场为主要设计目的、专门供家庭影院使用的放大器。作为家庭影院的中心,功放既要连接少则5只多则10几只的音箱,还要连接播放器。器材多的玩家同时还要连接多个播放器,例如HTPC、蓝光碟机、HD DVD机、PS3、XBOX 360、硬盘播放器等等,有些还要连接视频设备,总之,功放的背后都是密密麻麻的接口和接线,很多搞不懂的入门玩家看见都头皮发麻。为此,下面我们由浅及深的来看看与AV功放特别是新的次世代AV功放的各种连接的方法和技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高清播放器与次世代功放的连接"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4843771.jpg" /></p>< p>  <b>高清播放器与次世代功放的连接</b></p>< p>  如果你要组建真正的此世代的影院,功放最少要支持HDMI 1.3a标准,并支持杜比BTrueHD和DTS-HD MA等解码。目前的真正次世代功放很多,例如天龙AVR-4308、AVC-3808、AVC-2808、AVC-2308等;安桥TX-NA905、TX-SA875、TX-SA805、TX-SR803、TX-SA705、TX-SA606X等;马兰士SR7002和SR8002;先锋VSA-AX1AH,索尼TA-DA5300ES,YAMAHA的RX-V1800、RX-V3800等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高清播放器与次世代功放的连接"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4843130.jpg" /><br /> 高清播放器与次世代功放的连接</p>< p>  真正的次世代功放由于一般都带有多个HDMI 1.3接口,例如TA-DA5300ES就提供了六路HDMI 1.3输入和一路HDMI1.3输出,所以在整个家庭影院的连接中是非常方便的,例如你全部拥有蓝光碟机、PS3、XBOX360、硬盘播放器、高清机顶盒、HTPC,都可以一次过全部接上TA-DA5300ES功放的六个HDMI接口,想用哪个播放器的时候就只需要选择就OK了,而剩下的一个HDMI输出接口就可以输出到电视即可。当然,如果你的功放的HDMI输入接口没有那么多,那就只能少接外围设备了。</p>< p>  <b>蓝光播放器与普通功放的连接</b></p>< p>  首先,这里说的普通功放是非HDMI 1.3端口,并不支持杜比BTrueHD和DTS-HD MA等解码的功放。如果你拥有蓝光播放器,那么它们一定都是带HDMI接口的(一般新的产品都带HDMI 1.3或者1.4,以前的产品有可能是1.1或者1.2),同时也具备同轴数码输出和光纤数码输出接口,那么它和普通功放的接入方法有三种,而且此三种方法同时适合各种带HDMI接口的高清播放器,包括高清硬盘播放器、高清机顶盒、高清DV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蓝光播放器与普通功放的连接"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4843549.jpg" /><br /> 通过光纤或同轴输入功放</p>< p>  第一种:如果你的蓝光播放器或者HD DVD播放器只带有一个HDMI输出接口的,而功放没有HDMI接口,只有同轴或者光纤接口(一般的功放都具备这两个接口或者其中之一),那么你的连接方法就是将播放器的HDMI通过HDMI接口输入电视(这里讲到的情况都是电视具备HDMI接口的,如果电视没有HDMI接口就通过DVI、色差线或者S视频端子输入,下文说到的和这里一样,不再特别说明)、音频信号通过光纤或同轴输入功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蓝光播放器与普通功放的连接"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4843624.jpg" /><br /> 播放机只有一个HDMI接口</p>< p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二种:如果你的蓝光播放器或者HD DVD播放器只带有一个HDMI输出接口的,而功放也带有2个HDMI接口(带HDMI接口的功放最基本的配置是1个HDMI输入1个HDMI输出),那么你的接法就是将播放器的HDMI输出接口通过HDMI线插入功放的HDMI输入接口,而功放的HDMI输出接口接电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蓝光播放器与普通功放的连接"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4843345.jpg" /><br /> 播放机有二个HDMI接口</p>< p>  第三种:如果你的蓝光播放器或者HD DVD播放器带有两个或者以上的HDMI输出接口的,而功放也带有HDMI接口,那么你的接法就是将播放器的两个HDMI接口一路输入功放,一路输入电视。也可以使用第(2)点的方法。</p>< p>  <b>索尼PS3与功放的连接</b></p>< p>  索尼PS3拥有多种影音接口,包括HD输出(HDMI 1.3 OUT)、光纤数字输出(DIGITAL OUT)、多重视频输出(AV MULTI OUT),再就是网络接口(LAN)了,可以应对大多数各种显示设备和音响设备的需要。要玩好PS3,最好功放是带HDMI 1.3接口的,当然不是1.3版本也可以,只不过不是最佳的连接方式。因为PS3只有一个HDMI接口和一个光纤输出口,所以连接有两个方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索尼PS3与功放的连接"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4843858.jpg" /><br /> 第一种方式链接图</p>< p>  第一种:如果你的功放是带HDMI接口的(推荐1.3版本以上的),那么PS3的HDMI输出接口通过HDMI线插入功放的HDMI输入接口,而功放的HDMI输出接口接电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索尼PS3与功放的连接"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4843986.jpg" /><br /> 第二种方式链接图</p>< p>  第二种:如果你的功放是不带HDMI接口的,那么就将PS3的HDMI接口接电视,光纤接功放。</p>< p>  <b>XBOX 360与功放的连接</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XBOX 360与功放的连接"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4843209.jpg" /><br /> 链接图示</p>< p>  微软XBOX 360有几种版本,不过从接口上分就是带HDMI与不带HDMI。带HDMI接口版本的连接方式和PS3的一样,HDMI接口被装载在Xbox 360通用接口的下面,有点难安接。而不带HDMI接口的版本通常只支持VGA视频接口和数字音频光纤接口,连接方式就是VGA到电视机,而光纤到功放。</p>< p>  <b>DVD碟机与功放的连接</b></p>< p>  现在有很多DVD碟机也能支持1080P的输出。有位消费者,他购买了先锋DV-400V的DVD碟机,这款机型支持1080P倍线功能与HDMI接口输出。不过只有一个HDMI接口,还有一个同轴数码输出和一个光纤数码输出 。但是他原来的功放不支持HDMI接口输入,只有光纤与同轴输入。这位消费者问:将DVD的视频输入电视、音频输入功放的最佳方案是什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DVD碟机与功放的连接"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4843584.jpg" /><br /> 先锋DV-400V</p>< p>  答案也很简单,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可以知道视频信号通过HDMI接口输入电视、音频信号通过光纤或同轴输入功放是最佳的。HDMI是纯数字接口,可以将最真实的色彩传输到你的平板电视上,而且先锋DV-400还可以将DVD信号通过HDMI倍线至1080P输出,显示效果绝对超强,至于音频就可以通过光纤或同轴输出就可以了。目前,很多的DVD机都拥有HDMI接口,如果你的功放是没有HDMI接口的,那么就采用上面这种方式是最佳的。而如果你的功放拥有HDMI接口的,那么你可以将DVD机器的HDMI接口与功放的HDMI输入进行连接,再将功放的HDMI输出与电视或投影的HDMI连接。而如果你的DVD是很普通的DVD,不带HDMI接口,那么只有平常最普通的接法了,用DVI、色差或者S视频端子连接到电视,光纤或者同轴到功放。</p>http://www.downcc.com/tech/1691.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0:28:34<p>功效:现在市面上一般都是3键的,也有的是5键,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5键比3键的功效键多出两个,但我认为实际用3键已经满足我们的需求了。</p>< p>解析度:我们在买鼠标的时候经常会听说800DPI,400DPI,那这是什么呢?聪慧的读者确定知道这里所谓800DPI,400DPI就是解析度了。那什么是解析度呢?先对鼠标解析度dpi作一个简略的介绍:光学鼠标的解析度是技巧参数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一个800dpi解析度的鼠标意味着它们每移动1英吋就传回800次坐标。也就是说解析度越高,为了传回坐标信息所需要的最小移动量就越低,随着显示器解析度的进步,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也就是说在高解析度下,dpi值(鼠标解析度)越低鼠标的拖拽表现就显得更迟钝,常言的高解析度下鼠标不机动的原因就是因为鼠标解析度过低所导致。采用高解析度鼠标的利益显而易见。通俗的讲,800dpi可以供给更快的移动速度。可见800dpi的解析度(鼠标)能为鼠标在高分辨率(显示器)下供给更为机动的移动,不过这仅仅是在1280&times;1024以上解析度才干感到到。</p>< p>鼠标刷新率:刷新率在必定程度上比解析度来的更重要,刷新率越高的鼠标每秒所能传回的成像次数越多,所形成的图像也就越准确,这就成为影响鼠标定位精度的最大因素。新观点鼠标为我们供给的鼠标刷新率为3000帧/每秒,第一代的光学鼠标刷新率基础? ?500帧/每秒,就3000帧/每秒的刷新率而言,这个水准的鼠标足以搪塞任何工作/娱乐。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dpi越高越好,它还有一个稳固性能在其中,dpi越高,他的稳固性就越低。对我们一般的人来说400dpi,800dpi就完整达到我们的请求了。</p>< p>人体工程学:其实一款鼠标好坏,它的手感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有的读者认为这并不是重要的,但我要说这种想法是毛病的,一款鼠标的好坏,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一款鼠标设计不符合人体工程学,那确定将会使你工作和学习容易感到疲劳。那我们怎么来判别鼠标的手感呢?首先,要看它的按键是否过紧,按键的弹力是否适中,而且键程的长短也是一个方面,键程就是按下去接触到轻微开关的距离,距离长那我们消费的时间就长,感到不是很舒服;距离短用起来很吃力。全部设计手握起来不吃力,手感要好。当然每个人的感到不是一样,但是我想这是一个选择鼠标的原因吧!</p>< p>外观:现在市面上鼠标有很多外观,这方面我就不好多说了,因为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有的爱好大的,有的人爱好小巧形。在这里我只说一点,根据每个人的手型来选择自己爱好的类型。</p>http://www.downcc.com/tech/1683.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0:24:38<p style="text-indent: 2em">虽然说笔记本电脑并不是用来玩游戏的最好工具,但对很多学生朋友来说,一款可以学习和玩游戏的笔记本显然更加实惠。而上班族在工作之余也需要娱乐,因此在国内独显笔记本还是笔记本销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现在笔记本显卡的型号非常混乱,大家在选择笔记本的时候对各种型号的性能也没有概念,只能听经销商的一面之词,我们在评测单品笔记本的时候都要测试显卡,但单品评测还是比较散,没有给大家在整体上对显卡做描述,今天我们将以往评测过的笔记本显卡部分的测试做个小结,也让各位网友在以后选购笔记本的时候在整体上把握显卡。由于都是单品评测中抽出来的显卡测试部分,所以测试平台并不统一,但是CPU对显卡最后得分的影响并不大,大家仅需关心显卡的得分即可。</p>< p style="text-indent: 2em">首先我们来介绍今年比较流行的双显卡技术,因为新款酷睿处理器采用了双封装,因此双显卡切换几乎是独显本都具有的功能,双显卡切换最早应该是索尼的技术,当年依靠这项技术索尼13英寸商务本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而今英特尔新款酷睿处理器已经采用了双封装设计,GPU和CPU双封装降低了显卡切换的技术门槛,而且英特尔本身也提供了软件上的支持。</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2744.jpg" /></p>< p align="center">显卡切换软件界面</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2106.jpg" /></p>< p align="center">显卡切换软件界面</p>< p style="text-indent: 2em">双显卡切换技术其实是要达到省电和性能上的双赢,如果您需要独显的时候就选择高性能,如果在处理文字和浏览网页那就用集成显卡。当年通过硬件开关和重启才能是实现的显卡切换现在已经能用软件实现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b>入门显卡nVIDIA G310M</b></p>< p style="text-indent: 2em">我们首先从入门级显卡开始介绍,nVIDIA GeForce G 310M是很多入门独显笔记本配置的显卡,这块显卡应该说是3系列里面最低端的,相比G210也没有多大性能上的提升。</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2693.jpg" /></p>< p align="center">GPU-Z(nVIDIA独立显卡)</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2597.jpg" /></p>< p align="center">3DMark Vantage测试结果 总分E5753</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2206.jpg" /></p>< p align="center">3DMark06测试结果 总分3587</p>< p style="text-indent: 2em">3DMark Vantage测试中,这款显卡得到了总分E5753,其中GPU得分为5540分,CPU得分则为6504分。(注:Entry测试分辨率为1024&times;768)。</p>< p style="text-indent: 2em"><b>注:3DMark Vantage的测试一共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入门级(Entry,E)、性能级(Performance,P)、高端级(High,H)、极限级(Extreme,X)。</b></p>< p style="text-indent: 2em">3DMark06在目前主流分辨率1366&times;768分辨率下(3DMark06测试分辨率),得到了总分3587。入门级的显卡对于一般的图形处理还是完全可以应付的。</p>< p style="text-indent: 2em"><b>入门级ATI HD4550显卡</b></p>< p style="text-indent: 2em">ATI Mobility Radeon HD4550也是一款入门级别的显卡,他的性能和G310基本相同,128bit位宽的型号可以在3DMark Vantage中在1024x768分辨率下得到E5018的成绩。</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2719.jpg" /></p>< p align="center">3DMark Vantage测试ATI Mobility Radeon HD4550独立显卡成绩</p>< 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款显卡在玩游戏的时候也仅能应付魔兽一级别的游戏,而且特效不能开的太多,否则画面流畅度不能很好保证。</p>< p style="text-indent: 2em">应该说这款入门显卡在市场当中的应用并不多,从得分上看也不高,不过作为入门级显卡,它也可以满足一般娱乐需求,如果您对大型3D游戏情有独钟,那还是建议看看拥有更高级别显卡的笔记本。</p>< p style="text-indent: 2em"><b>NVIDIA GeForce GT240M</b></p>< p style="text-indent: 2em">对于NVIDIA GeForce GT240M独立显卡相信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了,这款老构架显卡由于属于当年的中高端,所以在性能上比新构架入门显卡还是高不少,现在也仍然有笔记本电脑配置这款显卡。3DMark06成绩为7095分,而Vantage版本的得分为E12789。</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2735.jpg" /></p>< p align="center">3DMark06测试成绩</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3652.jpg" /></p>< p align="center">3DMark Vantage测试成绩</p>< p style="text-indent: 2em">这款显卡虽然并不支持最新的DX11特效,但是在运行极品飞车一类对显卡要求高的游戏时还是能表现出色,可以开中等以上画质,并且画面流畅度也可以接受。</p>< p style="text-indent: 2em"><b>主流热门NVIDIA GT335M显卡</b></p>< p style="text-indent: 2em">拥有72个流处理单元的NVIDIA Geforce GT335M性能也比较强,显存为1GB DDR3,带宽达到了128Bit,支持DX10.1和SM4.1视频特效,40nm制造工艺更好的控制了功耗和发热量,稳定性较前代产品有所提高。</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3466.jpg" /></p>< p align="center">3DMARK Vantage显卡性能测试</p>< p style="text-indent: 2em">应该说GT335是目前游戏型笔记本采用较多的一块显卡,推出时间不短了,所以性价比方面也不错,这款显卡的游戏性能比GT240要高,但但从得分上看相差不太大。其实现在显卡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测试软件的发展速度,很多情况都是显卡推出新款,测试软件没有跟上,得分上还不如上一代显卡,一般而言,相同定位的显卡,新款一定会比老款性能高。</p>< p style="text-indent: 2em"><b>新款高端NVDIA GT445m</b></p>< p style="text-indent: 2em">在显卡配置方面,这款机器采用了一款NVDIA Geforce GT445m独立显卡。NVDIA Geforce GT445m显卡在NVDIA的移动显卡阵营中属于全新的高端产品级别。这款显卡采用了1GB GDDR5显存,而显卡的分数很大程度取决于显存。</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3236.jpg" /></p>< p align="center">NVDIA Geforce GT445m信息</p>< p style="text-indent: 2em">NVDIA Geforce GT445m显卡显存位宽为128bit,显存带宽达到了惊人的36.5GB/s。很好的标志了其中高端显卡的身份,而采用GDDR5显存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显卡的性能。</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3464.jpg" /></p>< p align="center">3Dmark Vantage</p>< p style="text-indent: 2em">在3DMark Vantage中的GPU测试中,NVDIA Geforce GT445m得分为13964分,这样的分数可谓惊人。然而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构架,所以在3Dmark Vantage中的成绩仍不算有优势,未来加入对新显卡考量机制之后应该分数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配备这款显卡的笔记本并不多,国内已经上市且价格不高的是神舟精盾系列。</p>< p style="text-indent: 2em"><b>主流显卡逐个看</b></p>< p style="text-indent: 2em">看过以上几款独显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已经对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显卡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对台式机硬件有了解的朋友不要将台式机显卡和笔记本显卡的对应型号做对比,由于散热方面的考虑,笔记本显卡一般都进行了降频处理,同时由于受体积限制,笔记本显卡的用料也不如台式机扎实,因此相同型号的显卡,台式机显卡的普遍比笔记本显卡高60%,甚至相差更加悬殊。下面我们给大家提供一张主流显卡的表格,供大家在从全局的角度去了解显卡的构架,已经基本技术特色,希望对大家的采购有所帮助。</p>< p align="center"><img alt="选购须知: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小秘密"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2423900.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最后感谢评测组为本次显卡采购指导提供数据,以及安琪同学为本次采购指导制作表格。</p>http://www.downcc.com/tech/1690.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0:21:55<p>随着低碳概念的推广,节能技巧在生活中开端变成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电子设备领域,各种节能技巧运用地非常多。现在很多朋友在选购电脑的时候都会将节能省电放在考虑因素里面,那么电脑中有那些节能技巧呢?下面我们先看看CPU的三大节能技巧。</p>< p>1、C1E节能 (加强型深度休眠技巧)</p>< p>在当前的主流系统中(包含Intel和AMD平台),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ldquo;C1E&rdquo;的选项。它是一种可以令CPU省电的功效,开启后,CPU在空闲轻负载状态可以降低工作电压与倍频,这样就达到了省电的目标。</p>< p>2、Intel EIST技巧(加强型电源管理技巧)</p>< p>EIST全称为&ldquo;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rdquo;,最早是Intel公司专门为移动平台和服务器平台处理器开发的一种节电技巧。到后来,新推出的桌面处理器也内置了该项技巧,比如Intel的Pentium 4 6xx系列及Pentium D全系列处理器都开端支撑EIST技巧。现在基础上成为了处理器的标配技巧,不管是桌面还是移动产品。</p>< p>消费者仅需要在主板BIOS中开启&ldquo;EIST&rdquo;或&ldquo;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rdquo;的选项,就能够让CPU更具实际应用情况来自己把持频率和电压,进而实现功耗的把持。</p>< p>3、AMD Cool N' Quiet(&ldquo;凉又静&rdquo;)</p>< p>Cool&lsquo;n&rsquo;Quiet是AMD台式机CPU的节能技巧,被形象的称为&ldquo;凉又静&rdquo;。Cool&lsquo;n&rsquo;Quiet也是一项能让处理器在闲置状态下主动降低电压与频率的节能技巧,与AMD移动平台的PowerNow!非常类似。</p>< p>Cool&lsquo;n&rsquo;Quiet需要处理器硬件、驱动程序和主板BIOS三方面的支撑,应在主板BIOS中将&ldquo;Power Management&rdquo;设置页内的&ldquo;Cool'N'Quiet&rdquo;选项设成&ldquo;Auto&rdquo;,电源应用方案设成&ldquo;最少电源管理&rdquo;,并安装AMD处理器驱动程序,Cool'N'Quiet功效才会生效。</p>http://www.downcc.com/tech/1681.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0:19:46<p>1. 为了不同用途而选择最佳电池时,通常加以考虑的因素有:电池类型、电池系列、公称电压、负荷形式、循环制度、温度要求、使用寿命、贮存寿命、环境条件、安全和可靠性等,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p>< p>2. 一般讲应根据电器具原配电池要求选购;根据自己的习惯及电器的耗电大小,选购不同容量的充电电池。</p>< p>3. 充电电池应到信誉好的商店购买名牌产品;</p>< p>4. 注意鉴别充电电池的真伪。</p>http://www.downcc.com/tech/1692.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0:14:49<p>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球数据恢复技术研发机构--效率源科技近期宣布,国家专利技术产品效率源第四代数据恢复技术全能王2011精英版Data Compass数据恢复指南针(以下简称2011精英版DC)将于2010年10月在美国、英国、德国、中国同时首发。2011精英版DC在09版的基础上,加入了效率源最新研发的多项专利数据恢复技术,可以更快捷地处理常见数据恢复问题,同时也满足了数据恢复服务机构对高端数据恢复技术的需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1334115.jpg" /></p>< p>  作为一款软硬件结合的数据恢复设备,2011精英版DC数据恢复指南针可处理逻辑层故障、物理层故障和固件层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数据恢复成功率高达95%以上,远远高于市面上同类数据恢复工具设备。下面,笔者分别对2011精英版DC数据恢复指南针的各大实用数据恢复技术进行逐一拆解介绍,让读者对这款全球领先的数据恢复工具有一个更直观全面的了解。</p>< p>  1、逻辑层数据恢复技术</p>< p>  效率源2010精英版DC兼具了EasyRecovery、R-Studio、FinalData等诸多数据恢复软件的功能,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解决由于误操作、分区丢失、文件丢失破坏、误格式化、误删除、误克隆等其它原因引起的逻辑层数据丢失,操作非常简便。</p>< p>  2、硬盘故障自动检测功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1334490.jpg" /></p>< p>  2011精英版DC内置的底层控制软件具有硬盘故障自动检测功能,可以在监控栏中获取硬盘和DC控制器的状态。其中Temperature是对Data Compass控制器的温度监控,HDD Status则显示的是硬盘状态,当硬盘处于Busy或者Error状态或输入、输出电压不在标准值范围内时,可以判断是磁头、电路板或者主要固件哪部分出了故障。</p>< p>  3、绝对物理只读功能</p>< p>  在2011精英版DC的底层控制面板中,写入选项默认处于关闭状态,任何写入操作都对源盘不起作用。即使在连接影子盘的状态下,打开写入选项,数据也只会写入到影子盘,绝不会写入源盘。</p>< p>  4、硬盘坏道数据恢复的自动处理功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1334852.jpg" /></p>< p>  2011精英版DC在处理硬盘坏道数据恢复时,遇到坏道可以根据设定自动处理,避免系统卡死。一般情况,用户不需要设置上述几个参数,保持默认设置即可。而对于某些坏道特别严重的硬盘数据恢复,可以参照说明书调试一组最适当的参数。</p>< p>  5、自动隐藏坏扇区功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1334420.jpg" /></p>< p>  通过隐藏LBA来禁止操作系统加载MBR所在的坏道扇区,同时,在后台自动计算MBR参数后正常访问硬盘分区数据。避免了系统对物理坏道上的MBR数据反复尝试读取导致资源占用过度死机的情况。</p>< p>  6、影子功能</p>< p>  影子功能是DC数据恢复技术的一大亮点。在进行数据恢复时,对于可以成功读取的扇区,DC会在读取的同时建立一个映像到影子盘,下次访问相同扇区时,将直接读取影子盘上的内容,减少对源盘的二次损坏。</p>< p>  7、强力读取功能</p>< p>  对于坏道特别严重、硬盘磁头、电机不稳、开盘后数据提取等特殊情况下的硬盘数据恢复,2011精英版DC可以通过加强磁头读取性能尽可能多地提取出之前不能正常访问的数据。但是这种数据恢复技术会大大缩减磁头的寿命,一般用在大部分数据已恢复后,少数重要数据恢复不完整的情况。</p>< p>  8、数据直接提取功能</p>< p>  2011精英版DC内置先进的分层读取数据恢复技术,客户可以按需求打开文件目录进行选择性数据恢复,最大限度节省硬盘数据恢复时间,减少了对源盘的读取,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源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1334758.jpg" /></p>< p>  9、按文件头、文件类型进行搜索数据恢复技术</p>< p>  2011精英版DC可通过文件头、文件类型搜索数据恢复技术,在指定搜索范围内,按照LBA方式寻找指定的文件类型。这一功能在处理关键扇区损坏,无法直接看到硬盘数据结构情况等硬盘数据恢复时效果明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1334822.jpg" /></p>< p>  10、正反向精确快速读取功能</p>< p>  除了直接准确提取数据恢复技术外,2011精英版DC还集成了传统镜像数据恢复技术,并针对源盘的损坏情况,提供了正反向精确快速读取、任意位置镜像功能。用户可以选择相应的镜像方式对源盘数据进行全盘或部分读取。</p>< p>  11、服务器磁盘阵列自动手动恢复功能</p>< p>  针对RAID数据恢复技术难点,DC增加了对RAID0、RAID5、RAID5E以及RAID5EE的支持,并同时提供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供不同级别的用户使用,操作直观快捷。</p>< p>  12、固件区虚拟技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1334331.jpg" /></p>< p>  2011精英版DC在进行固件区损坏硬盘数据恢复时,通过外部装入固件区资源文件在内存中虚拟一个固件区,不依赖或只依赖源盘很少的固件进行初始化启动后,直接访问硬盘数据区进行正常的读写操作。效率源先后将日立硬盘的固件区虚拟技术和西数硬盘固件区虚拟技术应用于DC,极大提高了DC数据恢复成功率。</p>< p>  13、硬盘分磁头数据恢复技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1334734.jpg" /></p>< p>  搭载了分头读取技术的DC在处理多磁头硬盘数据恢复时,会向硬盘发送相应的指令,并根据磁头反馈的LBA创建磁头位图进行数据镜像,跳过已损坏的磁头,安全地读出完好的磁头。</p>< p>  2009版DC支持日立、西数、迈拓、希捷K11/12、三星的分头数据提取;2011精英版DC又新增了东芝和富士通硬盘的分头数据提取功能。</p>< p>  14、希捷酷鱼11代、12代硬盘电源复位设置</p>< p>  DC针对希捷酷鱼11、12硬盘的电源复位设置</p>< p>  首先判断硬盘卡死时的状态,即状态寄存器的各个bit位是否生效,再根据无效的对应选项进行设置。此功能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希捷7200.11和7200.12硬盘卡死后,&ldquo;BSY&rdquo;位不置&ldquo;1&rdquo;仍然保留卡死前的就绪状态,程序无法自动完成复位,需要手动电源复位的故障。</p>< p>  15、状态寄存器和错误寄存器。</p>< p>  为配合&ldquo;电源复位设置&rdquo;功能,2011精英版DC在数据恢复程序中引入了状态寄存器和错误寄存器,用来暂存指令、数据和位址,让用户能够实时了解硬盘的状态及错误类型。</p>< p>  16、东芝和富士通专修接口</p>< p>  2009版DC配备了与西数、希捷、日立、迈拓专修的无缝接口,2011版DC又新增东芝和富士通专修无缝接口,可以让用户在使用专修检测修复完固件以后,能够直接访问数据,不必再将硬盘从专修终端取下连接到DC,达到专修设备和DC无缝连接的目的。</p>< p>  17、扇区十六进制实时查看功能</p>< p>  在数据镜像拷贝过程中,实时显示当前拷贝扇区的十六进制数值,能够很清楚地判断当前的镜像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继续镜像。避免将无意义的数据进行了镜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1334604.jpg" /></p>< p>  截至2010年8月,Data Compass数据恢复指南针共经历了九次重大升级。特别是2011 精英版的推出,全面提升了DC的技术性、功能性和稳定性等数据恢复技术领域的实战能力,并且DC的易用性、便携性和完善的售后支持、免费的升级服务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现在DC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先进的数据恢复工具,更是全球数据恢复技术的风向标,引领着全球数据恢复技术研发机构向着更尖端的领域迈进。</p>http://www.downcc.com/tech/1673.html硬件天地2010/09/25 10:09:54<p>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来历不明的返修硬盘流入市场,有不少朋友都吃了亏,为了让大家知道如何来辨别返修硬盘,我将我所了解的区别方法告诉大家。< br />& 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510946557.jpg" /></p>< p>  因为硬盘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全世界也就这么几个地方可以生产,所以在保修期内的硬盘,都是返回到原厂家去修理,而厂家在维修硬盘之后,会在盘面上做出相应的标识,这成了我们区别的重要标志了,不过因为是用英语书写的,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忽略过去。如图中的WD硬盘,在图中所示的圆圈里,日期后而有一个&ldquo;R&rdquo;字母,这证明圆圈标注的是返修的日期,而不是生产日期;另外在标注方框中,仔细看可以看到浅蓝色的&ldquo;REFURBISHED&rdquo;(英语整修的意思)字样,在右上角还有一个比较显眼的&ldquo;Refurbished&rdquo;,大家在硬盘上看到这样的标记,就一定不要购买了。另外,如果硬盘的价格比别处要便宜很多,也有可能是返修硬盘,还是&ldquo;便宜不要贪&rdquo;。</p>< p>  最后,大家在购买硬盘时,最好还是到正规代理商那里去购买,也算是花钱买个放心。</p>http://www.downcc.com/tech/1608.html硬件天地2010/09/18 21:37:56<p>从2008年开始,液晶显示器几乎完全取代CRT,民间的普及率已经相当的高了,但是几年过去,您家里的显示器是不是已经准备又一次的更新换代了呢?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提出,好像液晶显示器不如CRT皮实,没用几年就出现了种种问题。</p>< p><img alt="教你9招避免显示器折寿"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18214329824.jpg" /><br /> 认识液晶使用误区,9招避免显示器折寿</p>< p>  经过笔者的精心剖析,发现原因在于许多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仍然有很多错误的做法,也就是说依旧存在着误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CRT产品的认识已经根深蒂固,已经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因此,会以CRT的观点来衡量LCD,也就出现了下面所说的这几个误区。</p>< p>  本篇文章,笔者将向大家揭开几个广为流传的误区,比如液晶显示器需要调整到多少刷新率,液晶显示器是否需要屏幕保护程序等问题。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进入了液晶显示器的误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让错误再延续到LED背光的时代,延长了液晶显示器的使用时间,必须做到物尽其用。</p>< p>误区一:液晶显示器需要使用屏保程序</p>< p>  说起屏幕保护程序,还要追溯到CRT时代。由于CRT产品的显像原理特点,当用户不对电脑操作时,屏幕长时间显示同样的画面,就会因为电子束长期映照相同的区域,就会使得屏幕的荧光层出现疲劳效应,会导致屏幕老化,严重的话还会击穿显像管,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使用屏幕保护程序可以防止显示器始终显示同样的内容,达到了保护的目的。</p>< p><img alt="误区一:液晶显示器需要使用屏保程序"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18214329691.jpg" /><br /> 液晶显示器要对屏幕保护程序说不</p>< p>  而液晶显示器的原理则和CRT大相径庭,液晶是液态晶体的简称,是两块玻璃基板中间带有着运动的液晶分子,信号电压直接控制薄膜晶体的开关状态,再利用晶体管控制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具有明显地光学各向异性,能够调制来自背光灯管发射的光线,实现图像的显示。</p>< p>  从上面的工作原理大家可以看出,液晶显示器在工作时,液晶分子一直是处在开关的工作状态的。而液晶分子的开关次数自然会受到寿命的限制,到达一定的寿命后,液晶显示器就会出现老化的现象,比如常见的坏点等等。</p>< p>  因此,当我们对电脑停止操作时,再让屏幕上显示屏幕保护程序百害而无一利,会使液晶分子依旧处在反复的开关状态,等于说是减少了液晶显示器的寿命。所以当一段时间暂时不使用显示器时,最好的方法还是关掉电源开关。</p>< p>误区二:液晶显示器也要上高刷新率</p>< p>  面对屏幕闪烁,很多读者都知道通过调整刷新率来解决问题。其实通俗的讲,刷新率就是指显示器的电子束在一秒钟内可以在屏幕上扫描出多少个完整的画面,而传统CRT显示器显示的画面则是由电子束一个点一个点扫描得到的,屏幕上呈现的画面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它是由电子束不停的在重刷,因此,只有刷新率达到85Hz以上,人眼才不会察觉出有闪烁感现象。</p>< p><img alt="误区二:液晶显示器也要上高刷新率"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18214330754.jpg" /><br /> 60Hz刷新率已经足够</p>< p>  其实对于液晶显示器而言,60Hz就已经完全没有闪烁感,确切的说,由于液晶显示器采用背景灯管照亮,因此不存在刷新率的问题,也就避免了闪烁。如果强行的把显示器的刷新率调节至100Hz,显示器就会提示信号超出范围,自动的降低刷新率,但是有些产品并不会有这样的提示,显示器超出范围工作,会使屏幕显示画面抖动,严重的还会造成显示器损坏。</p>< p>误区三:液晶显示器发热小,使用后即可盖上防尘布</p>< p>  对于CRT产品,在夏天使用时候,机身后部上方的散热孔发热量较大,在使用后,大家一般都会过一段时间等热量散尽后才盖上防尘布防尘。</p>< p>  不少读者都认为液晶显示器发热量很小,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液晶显示器在使用的时候,也和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厂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在后部设计了大量散热格栅。不仅如此,你可以用手触摸一下显示器的屏幕,屏幕边框的面板区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温度,虽然面板本身并不发热,但是灯管照亮面板和IC驱动板的内部,依旧会产生大量的热量。</p>< p><img alt="误区三:液晶显示器发热小"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18214330125.jpg" /><br /> 三星液晶夸张的散热格栅,由此可见其发热量</p>< p>  &nbsp;因此,大家在使用完显示器后,不要着急立刻就盖上,最为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稍等二十分钟左右,等热量完全散尽后再盖上防尘布,这样才能真正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p>< p>误区四:纸巾、眼睛布+清水,就能清洁液晶显示器</p>< p>  当液晶显示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屏幕上布满了灰尘,好像出现了坏点一样,非常影响正常显示的效果。有很多用户都喜欢用纸巾或者眼睛布沾水来擦拭屏幕,擦完后虽说屏幕干净了,但是却对娇气的液晶屏幕造成了伤害,一次两次也许你看不出来,但是时间长了,屏幕就要遭殃了。</p>< p><img alt="误区四:眼镜布就能清洁液晶显示器"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18214330633.jpg" /><br /> 擦拭显示器的专业3M魔布</p>< p>  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专用的3M魔布等产品,这些产品采用了细小的特殊纤维,使用效果很好,特别是去油污和消除由于静电所吸附的灰尘,更是不在话下。此外,如果屏幕上油污比较严重的话,最好还是使用专门的液晶显示器清洗剂进行处理,绝对禁止使用酒精等试剂擦拭。</p>< p>误区五: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可以随意调</p>< p>  液晶显示器平常最好是使用推荐的最佳分辨率,这一点和CRT大不相同。传统的CRT显示器的显示是采用逐行扫描的方式,在分辨率上没有什么大问题,而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则完完全全与CRT显示器不一样。它是一种直接的像素一一对应显示方式。</p>< p><img alt="误区五: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可以随意调"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18214330724.jpg" /><br /> 没调对分辨率,屏幕上的黑边</p>< p>  工作在最佳分辨率下的液晶显示器把显卡输出的模拟显示信号通过处理,转换成带具体地址信息(该像素在屏幕上的绝对地址)的显示信号,然后再送入液晶板,直接把显示信号加到相对应的像素上的驱动管上,有些跟内存的寻址和写入相类似。如果显卡上有DVI接口直接输出到液晶的数字接口上,这种全新的显示方式就没有任何像素损失,把显卡输出的信号完美地显示出来。</p>< p>  但是,在显示小于最佳分辨率的画面时,液晶显示则采用两种方式来显示,一种是居中显示,比如最佳分辨率是1024&times;768的液晶显示器在显示800&times;600分辨率时,就只是以其中间那800&times;600个像素来显示画面,周围则为阴影,这种方式由于信号分辨率也是一一对应。所以画面清晰,惟一遗憾的就是画面太小。</p>< p>  另外一种则是扩大方式,就是将800&times;600的画面通过计算方式扩大为1024&times;768的分辨率来显示,由于此方式处理后的信号与像素并非一一对应,虽然画面大,但是比较模糊无论哪种显示方式都不理想。虽然不会损耗显示器,但还是要正确的用法,使用液晶显示器,所以推荐最佳分辨率。&nbsp;</p>< p>误区六:可以在液晶显示器屏幕上指点江山</p>< p>  习惯了CRT屏幕上指指点点,有些朋友在使用液晶显示器给他人做说明时,也喜欢用手指去指出目标的位置,甚至有些人觉得按液晶屏幕所产生的波纹十分有趣,所以有意无意地去按液晶。而笔者今天就要纠正用户们的这一错误观点。</p>< p><img alt="误区六:在液晶显示器屏幕上指点江山"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18214330853.jpg" /><br /> 对你屏幕指指点点造成的划痕</p>< p>  LCD中含有很多玻璃的和灵敏的电气元件,掉落到地板上或者其他类似的强列打击会导致LCD屏幕以及CFL单元的损坏。同时,许多最大的坏习惯就是经常用手对屏幕指指点点,液晶显示器很娇贵,随便动它的后果可是很严重的。LCD屏幕十分脆弱,所以要避免冲击震荡以及滑动。</p>< p>误区七:经常开合笔记本液晶屏幕上盖</p>< p>  现在笔记本电脑非常普及,笔记本的屏幕大都采用液晶显示屏幕,所以对于您亲爱的本本儿开合上盖一定要注意。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要随意的开合。操作方法:用力均匀,轻开轻合,双手操作。</p>< p><img alt="误区七:经常开合笔记本液晶屏幕上盖"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18214330327.jpg" /><br /> 正确的方法开合本本儿上盖儿</p>< p>  很多超轻薄笔记本为了降低整机重量,都会将LCD上盖做的很薄很软,这个时候开关的方法就显的尤为重要。正确的开关方法可以使LCD及固定轴免受因用力不均匀而造成的损伤,也可以避免了因为长期开关方法不得当而出现的一边无法盖严的现象,以防止损坏液晶显示器。</p>< p>误区八:家里电脑与液晶显示器一开好几天</p>< p>  还记得以前单位电脑一开就好几天,CRT显示器也就跟着工作,而CRT况且能够因为长期工作而烧坏,对于LCD也更是如此。所以一定要记住,如果在不用的时候,一定要关闭显示器,或者降低显示器的显示亮度,否则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内部烧坏或者老化。</p>< p><img alt="误区八:家里电脑与液晶显示器一开几天"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18214330816.jpg" /><br /> 显示器一开好几天</p>< p>  这种损坏一旦发生就是永久性的,无法挽回。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如果长时间地连续显示一种固定的内容,就有可能导致某些LCD像素过热,进而造成内部烧坏。为了避免这种内部烧坏,在不使用的时候可采取http://www.downcc.com/tech/1590.html硬件天地2010/09/08 10:56:23<p>  不知不觉中间,笔记本已经从以往的高端产品变成了普通用户的选择,尤其是这两年,主流笔记本的价格降到5000左右时,不少用户已经用笔记本替代PC作为第一台电脑了。4000~5000元价位的笔记本一直是用户关注的焦点。</p>< p>  然而笔记本标配的内存一般只有2G左右,不少消费者在选购笔记本的时候都会再额外加大内存,即使是老本升级用户也会考虑加大内存来提升本本的性能,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几款热门的笔记本内存。</p>< p><b><font color="#000000">金士顿</font>2GB DDR3-1333<font color="#000000">笔记本</font><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b></p>< p>  <font color="#000000">笔记本</font>升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唯一提速的办法就是升级<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font color="#000000">笔记本</font>品牌林林总总,加上不同的架构让人眼花缭乱,防止买错<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有没什么好办法?选用<font color="#000000">金士顿</font>的系统指定<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是个省心省事又省钱的好方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height="375" alt="2GB+1GB才是王道 笔记本DDR3升级攻略 "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29130.jpg" /><br />< font color="#000000">金士顿</font>2GB DDR3 1333<font color="#000000">标签</font></p>< p>  <font color="#000000">金士顿</font>DDR3-1333<font color="#000000">笔记本</font><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采用其一贯绿色的PCB,整体设计风格严谨扎实,采用了短程布线设计,有效减少了信号的延迟及引线间的信号干扰,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很好地保证了产品的电气性能及抗电子干扰能力。产品的额定电压为1.5V,符合DDR3<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的工作标准。</p>< p><b>三星金条2G DDRIII笔记本内存报309元</b></p>< p>  对于追求新平台的用户来说,DDR3的性价比已经是越来越高了。而由于在DDR3平台上,笔记本相比台式机发展的还要更快一些,所以目前市场中一般都是笔记本的DDR3需求也更为旺盛。近日,笔者了解到的三星金条 2G DDRIII的最新报价为309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76" alt="三星金条2G DDRIII笔记本内存报398元"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29280.jpg" /><br /> 三星金条2G DDRIII笔记本内存</p>< p>  三星金条在兼容性与性能方面的表现无疑是令人相当放心的。这款三星金条 2G DDRIII 做工细腻,而整体PCB的做工也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水平,各种贴片元件的焊接非常整齐和饱满。接口部分,与台式机DDR3内存相似,DDR3笔记本内存的防呆缺口同样更为靠近中间,所以用户在安装时要更加注意正反面的位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76" alt="三星金条2G DDRIII笔记本内存报398元"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29811.jpg" /><br /> 三星金条2G DDRIII笔记本内存</p>< p>  三星金条产品采用原厂颗粒、优良造工,无论是技术先进性和性价比都在行业领先水平。三星金条全系列内存均可获得&ldquo;一年包换,终身保修,全国联保&rdquo;的完善售后服务。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假冒的三星金条,消费者在选购时因该多留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75" alt="三星金条2G DDRIII笔记本内存报398元"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29827.JPG" /><br /> 三星金条2G DDRIII笔记本内存</p>< p>  新的DDR3内存模组除了在性能方面更为高速之外,另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其工作电压的大幅度降低,可以为笔记本的电池续航时间提供了更好的保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75" alt="三星金条2G DDRIII笔记本内存报398元"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29267.jpg" /><br /> 三星金条2G DDRIII笔记本内存</p>< p>  编辑点评:想为自己的本本提速的朋友,三星金条2G DDRIII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p><b><font color="#000000">威刚</font>2GB DDR3-1066<font color="#000000">笔记本</font><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b></p>< p>  现在DDR2<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已经逐步被市场淘汰,许多<font color="#000000">笔记本</font>都自带DDR3<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了,目前如果你要想给自己的<font color="#000000">笔记本</font>升级的话还可以考虑威刚的这款DDR3 1066 2G内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height="375" alt=""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2978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00000">威刚</font>2GB DDR3-1066<font color="#000000">笔记本</font><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p>< p>  <font color="#000000">威刚</font>万紫千红系列的DDR3-1066<font color="#000000">笔记本</font><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现在2GB容量售价290元。在用料上,<font color="#000000">威刚</font>万紫千红DDR3-1066<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选用的是尔必达的ELPIDA颗粒,采用正反双面16颗<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颗粒,每颗容量为125MB,共16颗组成了2GB的总容量,编号为AD31066002GMS(ELYG1B672Z),<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DDR3-1066(7)2GB X16,公版8层PCB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height="375" alt=""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2968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font color="#000000">标签</font></p>< p>  正如目前大多数<font color="#000000">内存</font>一样,<font color="#000000">威刚</font>万紫千红DDR3-1066的工作电压也降至1.5&plusmn;0.075V,并经过<font color="#000000">威刚</font>独到的跨平台、多机型、低电压、及双通道、高低温环境、长时间老化等严苛测试,在抗电磁干扰能力和兼容性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p>< p>  <b>金士顿DDR2-800笔记本内存报289元</b></p>< p>  目前还有很多的DDR2 笔记本用户,那么对于使用DDR2笔记本的用户想要升级的话可以考虑金士顿的这款2GB DDR2-800笔记本内存,目前报价为289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金士顿DDR2-800笔记本内存报289元"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216882.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29524.jpg" /><br /> 金士顿DDR2-800笔记本内存</p>< p>  金士顿2GB DDR2-800笔记本内存采用了常见的墨绿色6层专业PCB电路板,正/反两面总共焊接了16颗容量为128MB的DDR2显存颗粒,组成了2GB规格。并使用大量耦合电容,保持工作电压的稳定。</p>< p>  此内存容量为单条2GB,频率为800MHz(等效于PC2-6400),编号为KVR800D2S6/2G,采用成熟的化学镀金工艺制造,完整的覆铜设计,既保证了产品的电气性能及抗电子干扰性能,又为内存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多保障。</p>< p>  <b>威刚DDR2 800 2GB本存报289元</b></p>< p>  近日内存市场价格,涨跌参半。头几日DDR2内存还处于不断上升阶段,近日的价格又出现了小幅度的回落。现威刚万紫千红 DDR2 800 2GB内存,市售价289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威刚DDR2 800 2GB本存报289元"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216902.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30752.jpg" /><br /> 威刚DDR2 800 2GB本存</p>< p>  威刚2GB DDR2-800笔记本内存正/反面分别焊接有8片内存芯片,整体做工严谨,为良好的稳定性、兼容性和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威刚2GB DDR2-800笔记本内存大量采用蛇形布线和135&deg;边角处理。</p>< p>  这款内存容量为2GB,使用FBGA封装,工作频率为800MHz(等效于PC2-6400)。该产品属于VDATA(万紫千红)系列,CL延时周期为5。威刚2GB DDR2-800笔记本内存采用原厂优质芯片,PCB使用专业8层电路板,金手指色泽纯正光亮,使用技术先进的电镀金制作工艺,提高抗氧化能力。同时威刚科技的防伪标签可以让顾客放心购买。</p>< p>  <b>宇瞻2GB DDR3-1066笔记本内存报319元</b></p>< p>  今天笔者为大家带来的还有宇瞻的DDR3 1066笔记本内存,单条2GB,目前报价为319元,价格上比其他品牌的价格略为贵一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75" alt="" width="500" align="center"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30239.jpg" /><br /> 宇瞻2G DDR3 1066笔记本内存</p>< p>  宇瞻2G DDR3 1066笔记本内存采用8层绿色PCB板,较普通内存的6层PCB板具有了更好的电气性并且提高了内存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height="375" alt="2G DDR3-1066笔记本内存上市 售560元 " width="50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8105930579.jpg" /><br /> 宇瞻2G DDR3 1066笔记本内存颗粒</p>< p>  该内存采用最新的128M&times;16颗粒组成2GB容量,204针脚的设计架构,有别于DDR2采200针脚的架构。在工作电压方面,由DDR2的1.8V下降至1.5V,有效的降低笔记型计算机的耗电约20%,进一步增强笔记型计算机的http://www.downcc.com/tech/1579.html硬件天地2010/09/02 07:15:21<p>二手主板由于应用时间比较久的原因,各种芯片组、电容、晶体管等元器件的寿命都可能到了需要调换的地步,所以涌现故障的机率非常高,但是,并不是所有主板故障主板损坏就得烧电容、烧芯片,有些故障只要重新进行正确的安装设置以后,也可以使你的电脑重新恢回生力。下面就是几个二手主板常见故障分析排除解决的实例,盼望对大家有所赞助。</p>< p>主板北桥芯片散热不良造成电脑频繁逝世机故</p>< p>故障现象:一台英特尔赛扬的主机最近频繁逝世机,开端认为沾染病毒,经过查杀后未创造任何病毒。又认为是硬盘碎片过多,导致系统不稳固。但收拾硬盘碎片,甚至格式化C盘重做系统,但一段时间后又重复逝世机。</p>< p>故障排除:通过以上操作均未排除故障,于是开端考虑到硬件自身问题了&hellip;&hellip;后来检查出来是主板过热导致不稳固,因为主板是杂牌i845EP主板,做工差不说,且北桥上无散热风扇,加散热风扇后,问题解决。</p>< p>故障分析: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此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调换主板或CPU了。涌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笔者就曾创造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在逝世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创造其温度非常高且烫手。调换大功率风扇后,逝世机故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可以进入CMOS设置程序,将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p>< p>IDE数据线安装不正确主板无法辨认硬盘</p>< p>故障表现:一台较早的兼容机,在一次双硬盘安装对对拷后,重新连接主硬盘并开机,机器提示找不到任何IDE设备,找不到硬盘也无法进入Windows XP。重启进入CMOS设置程序后,创造检测不到任何IDE设备。换另外硬盘也检测不到,猜忌是主板IDE口涌现故障,但也不至于全部的IDE口都损坏了?</p>< p>故障排除:即然找不到硬盘,那么确定是硬件涌现了问题,即然硬盘没有问题,那么会不会是主板的IDE涌现了故障。就在调换主板的IDE接口时,创造主板与硬盘的IDE数据线接反了,ATA/100硬盘线是Slave口接在硬盘上,于是调换为Master接口,开机恢复正常。</p>< p>故障分析:此故障看似复杂,没有经验的菜鸟会误认为是硬件损坏,但这仅仅是因为IDE接线毛病造成的,此类现象还经常产生在我们身边。有的朋友再挂硬盘时,因为没有及时更改跳线,也会涌现类似情况。还有的朋友涌现找不到硬盘故障,除去硬盘本身涌现故障的可能外,还有可能是由于主板的IDE线或者IDE口损坏造成。</p>< p>非法插拔鼠标导致主板故障</p>< p>故障表现:一台正常应用中的电脑,鼠标突然失灵,于是在没有关机的情况下直接将PS/2鼠标从电脑中拔下(一范例的无任何电脑经验的朋友做的),并插入一个新的鼠标后,创造无法应用,重新开机后鼠标仍无法正常应用。</p>< p>故障排除:这类故障明显是由操作者的误操作所造成的。大家知道PS/2鼠标是不支撑热插拔的,即使你在开机的情况下拔下鼠标没有造成任何的问题,那么重新插入鼠标后很显然是不能正常作用。根据故障表现,阐明主板的PS/2鼠标接口烧毁了。</p>< p>大家都知道热插拔硬件容易有危险,但是因为热插拔引起的故障却屡见不鲜。最常见的就是烧键盘,鼠标口。一般的维修方法是调换,键盘,鼠标口上的保险,一般是主板上键盘,鼠标口的旁边的一个个小的长方块,上面的标号一般是F开头的,这就是保险。但是一般这样的保险不好找,有些材料上介绍用1&mdash;2欧姆的电阻代替,但是这样的方法不好操作,笔者在实践中是直接短路这个保险,就是用导线把保险的两端用烙铁焊住。这样处理后,注意下次应用的不要再热插拔,就可以正常应用,不然烧的就不是键盘,鼠标口,而是你的心爱的主板了!</p>< p>从以上的实例可以看出,二手主板虽然故障较多,但并不是所有都需要动调换电容调换芯片这样的大手术,重新安装设置也许就可以解决问题。</p>http://www.downcc.com/tech/1577.html硬件天地2010/09/02 07:11:04<p>  论坛里经常看到有人发帖求推荐一款用来做专业设计的笔记本,很多XD对专业显卡和游戏显卡的区别以及专业显卡对设计的作用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一窍不通,不过是道听途说的观点,或者是自己臆想的观点就跟帖回答,这样的回帖不但起不到任何帮助,反而还会误导更多对专业显卡不懂的人。</p>< p>  我从96年就开始自学3D设计,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当时国内的建筑效果图制作刚刚起步,制作费极其高昂,动辄就成千上万,而且制作人员非常大牌,经常得求着他们,一怒之下我就凭以前自学的基础,开始自行制作建筑效果图,虽然数年后由于这类型的工作室开始遍地开花,我自行制作已再无必要,但出于对这行的爱好,这方面的技术并没丢弃。看到论坛里这么多对专业显卡错误的理解,我凭这10年的设计经验和为朋友装机3、4百台的DIY经验,大胆的写了这篇很简单的帖子,以图对专业显卡在3D设计中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p>< p>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3D设计一般可以大致分为3步或4步,1、建模,就是制作出模型。2、设置动作:这步只是在动画设计中需要,包括给模型设置动作,或者为虚拟摄像机设置行进路线。3、打灯光、贴图、赋材质:安置合适的灯光并且设置投影,用各种贴图给模型赋上材质。这一步,是最终成品是否真实最重要的一步。4、最终渲染。下面我依次贴图说明专业显卡在各步骤中起的作用。</p>< p>  专业显卡由于针对专业3D设计软件做过优化,所以在显示上更为准确,下面这张图是在3Ds Max中一张建筑的模型,请注意图中箭头所指部分,由于游戏显卡无法良好的支持专业3D设计软件,所以在模型的显示上,出现了破面等错误显示。而绿色箭头所指部分才是正确的显示。而且,如果模型越复杂,构成模型所用的面越多,这种错误也就越常见。</p>< p><img alt="游戏显卡在专业3D软件上的表现"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34203.jpg" /><br /> 游戏显卡制作3D的表现</p>< p>  作为对比,我们来看更复杂的模型在专业显卡上的表现,第一张图是NV的Quadro FX 4000显卡的驱动设置画面,可以看到,驱动中内置了大量已经做好的专门针对专业3D设计软件优化的配置,其中包括普通用户也很熟悉的3Ds Max、AutoCAD、Lightwave、Maye等等。而且,专业显卡还能安装各种专门的软件,以图让3D设计软件能更好的发挥显卡的性能,譬如针对3Ds Max的是MAXtreme,安装完毕后,在3Ds MAX中可以选择MAXtreme作为显示驱动,得到更好的显示效果、更快的速度。而从第三张图中可以看到,我将要打开的是一个大小为66.6MB的3Ds MAX模型文件(顺便说一句,刚才打开的那个建筑模型的文件大小仅仅是600KB而已),请大家在第四张图中仔细寻找是否有模型显示错误的地方。</p>< p>  除了驱动显示无错误以外,专业显卡还能极大的减轻在制作过程中CPU的负荷,譬如对一个复杂模型进行移动操作,游戏显卡就会出现跳帧、不流畅,造成无法精确移动,可能就会移动很多次后,仍然无法移动到准确的位置。</p>< p>  而显示是否错误、运行是否流畅、稳定,都会极大的影响制作的速度,甚至影响制作者的心情。</p>< p><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34788.jpg" /><br /> 专业显卡设置</p>< p><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34592.jpg" /><br /> 3D设计软件设置</p>< p><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34609.jpg" /><br /> 3ds max场景</p>< p>  完成前期制作后,就到最终渲染这步了。我必须着重指出的是:最终渲染的速度与显卡无关,只和CPU的处理能力有关,其次和内存有关。在整个渲染过程中,显卡唯一做的工作就是每当CPU渲染完画面中其中一个部分后,就把这部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所以,对于最终渲染来说,专业显卡和游戏显卡毫无区别(如果真要较真说有区别,那也仅仅是显示的画面、色彩更好一些)。但是,由于制作者的能力和经验的限制,无法准确的预测出最终渲染的结果,而最终渲染又非常耗时(96年刚开始接触3D设计时,电脑CPU还是奔腾级别,那时经常头天晚上开始渲染,然后人去睡觉,第二天早上起来看渲染结果,现在电脑性能不断提升,一般的建筑效果图的最终渲染已经能控制在1~2小时左右了),为了节省时间,都是采取先降低分辨率,渲染一个低像素的小样,大致浏览效果,然后调整,再渲染小样,再调整,多次重复后,才最终出图的(这里就是老手和新手最显著的区别了,老手能大大减少重复次数,而新手可能反复调整数天都无法得到理想效果)。由于渲染耗费时间,在这阶段,制作者经常处于等待小样的渲染。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效率么?请看第一张图,3Ds MAX采取的是在图中所示的四视口视图模式下,可以调整视图显示,通过激活图中鼠标所指的ActiveShade,在这种状态下,所做的任何调整,都能实时的在右下这个视图中,实时的显示出效果,而这个效果是通过显卡来渲染的。(当然,也可以渲染中选择ActiveShade输出来使用显卡来快速渲染)</p>< p>  由于各家显卡的不同,以及显卡驱动的不同,这个显卡渲染结果和真实的最终渲染结果是有区别的,区别有多大,则取决于显卡的驱动对3Ds MAX的优化,以及是否是专业显卡。专业的显卡以及针对专业3D设计软件的驱动优化,能够让这个显示效果尽可能的接近最终渲染效果。也就能让制作者无需最终渲染就能大概的了解到最终成品的效果是怎样的,极大的方便了制作者的调整工作,减少前面我所提到的重复次数。</p>< p><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34896.jpg" /><br /> 3ds max</p>< p>&nbsp;&nbsp;&nbsp; 但是,我们得明白一点,无论怎样的优化,都没办法让显卡渲染的结果和CPU渲染的最终成品完全一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显卡渲染的图像其实是一种残次品,显卡所支持的OPENGL函数,特别是游戏显卡支持的OPENGL函数是缩水的简化版本,用显卡渲染是一种为了速度而降低质量的、无奈的处理办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终结者2》中液态机器人等等近乎完美的CG电影,但却始终无法让电脑游戏画面接近真实,在发展了那么多年以后,我们仍然能一眼看出电脑游戏画面中种种不真实的地方,甚至,现在的电脑游戏画面,还远远比不上那部失败的CG电影&mdash;&mdash;《最终幻想》。下面两张图,第一张是在四视口视图模式下激活ActiveShade后显卡渲染的结果(右下角的那个视口),第二张图中左边的那副是在渲染中选择用ActiveShade输出,用显卡渲染的结果,而右边的那副是CPU渲染的最终成品,大家自己比较吧。</p>< p><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35647.jpg" /><br /> 3ds max</p>< p><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35324.jpg" /><br /> cpu渲染和显卡渲染</p>< p>  现在我做个总结,在前期制作中,专业显卡比游戏显卡更稳定,更流畅,没有或者极少有显示错误,在后期制作中,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提升效率。如果你要制作3D动画,或者很复杂的模型,那么,一块专业显卡能助你一臂之力。如果,你只是做建筑效果图,那么,如何优化模型,用最少的面表现出建筑特征才是更重要的,是不是游戏显卡并不重要,毕竟,建筑效果图实在太简单了&hellip;&hellip;当然,还是那句话,人才是最重要的,能不能出好的作品,并不完全看器材,而关键是看操作器材的那颗脑袋。</p>http://www.downcc.com/tech/1576.html硬件天地2010/09/02 07:07:10<p>  现在市场上显卡产品非常多,可以提供给用户选择的产品也非常丰富,对于一些对显卡认识不是十分足够的用户往往只是听取商家一席之言来选择产品,这也造成不少菜鸟上当受骗。因为现在显卡规格也非常复杂,由于产品非常多加上更新换代非常快,显卡的规格变化也非常大,在显卡的规格上可能会存在一些不清晰的地方这也为一些用心不良的商家提供了便利。&nbs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奸商无处不在 曝光常见的显卡规格陷阱"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01468.jpg" /><br /> ▲宣传称有512MB显存的GT220实际只有128MB显存</p>< p>  显卡在规格上的陷阱主要是显存和流处理器数目方面比较多,由于NVIDIA拥有的TurboCache和ATI的HyperMemory技术可以直接调用系统内存作为显卡的显存,不少的商家也会在这方面做文章,另外一些显卡的使用相同的命名而拥有不同流处理器版本,还有一些显卡缩水版本将显存的位宽进行缩减来控制成本,这些如果消费者不清楚很容易就会上当以较高价钱买到较低规格的产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奸商无处不在 曝光常见的显卡规格陷阱"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01513.jpg" /><br /> ▲缩水显卡</p>< p>  对于这些显卡的规格陷阱只要购买显卡时多加留心就可以避免,下面来看一下显卡存在的规格陷阱。</p>< p><b>显存规格存陷阱不要被数字蒙骗:</b></p>< p>  对于中低端的显卡产品不少厂商都会以大显存最为一个卖点,其实这些显卡的大显存并不是显卡实际显存数目,而是TurboCache或者HyperMemory技术调用系统内存来做显存的结果。对于现在销售量比较大的GT240和HD5550等的中低端显卡产品都支持这些技术,在购买时最好还是看清楚显卡实际显存数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显存规格存陷阱不要被数字蒙骗"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01654.jpg" /><br /> ▲TurboCache原理</p>< p>  TurboCache或者HyperMemory技术本来是通过调用系统内存作为显卡的显存进而提升中低端显卡的性能,这种技术对于低端显卡可以提升显卡的性能,但对于性能稍为好一些的显卡这种技术对于显卡的性能提升并不明显,而是成为厂商的宣传工具。大家在购买显卡是会看到一些产品标注1GB大显存,但是这些显卡有可能是只有512MB的显存,一般来说显卡的标签上会有实际的显存数量标注,如果没有可以通过显存数目可以知道,以GT240位例一般4颗显存的都是512MB显存,但是市场上有256MB的版本GT240,这时候用户购买时就要多上网查找一些资料加以识别。</p>< p><b>相同产品名流处理器可能不同:</b></p>< p>  由于显卡的更新换代都比较快,有些产品可能由于市场的策略相同的产品名称存在不同的流处理器版本,最经典的例子是9600GSO,当时9600GSO拥有96个处理器和48个流处理器两个版本。现在市场上9600GSO已经找不到了,但是HD5670也是存在2个流处理器版本,400流处理器和640流处理器两个版本的HD5670价格上处在50到100元的差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热门新卡跟踪:零售640SP R5670详细评测"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01558.jpg" /><br /> 640个流处理器版本的HD5670</p>< p>  显卡厂商推出相同名称而流处理器数目不同的显卡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市场需要,或者是对一些残次芯片进行屏蔽重新推出市场,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原有产品的性能和口碑,另外可以消化残次芯片。厂商这样的做法我们也无可口非,只要我们购买显卡的时候多一些留意显卡的规格就可以区分出不同版本的显卡产品。</p>< p><b>显存带宽有文章小心买到缩水卡:</b></p>< p>  对于一些显卡由于要控制成本会对显卡的显存进行缩减,在原本的显存位宽的基础上进行一半的缩减,这样在显存的成本上可以大大降低,而使得整块显卡的成本也同时降低。这样的产品在市场还应嘎不多,现在不少的显卡都会做到足够的显存带宽,而在9800GT上会出现这种情况,9800GT存在128bit和256bit的两个版本,虽然9800GT已经停产,但是由于9800GT性能出色也是不少预算不多用户的选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显存带宽有文章小心买到缩水卡"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9/2010927101149.jpg" /><br /> ▲128bit的9800GT</p>< p>  显存带宽对于显卡性能影响比较大,显存带宽的缩水必然影响显卡的性能,在成本方面考虑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使得产品的价格可以更加低,但是性能损失加大也影响用户购买,如果用户不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可能会被一些无量商家已128bit的产品充当256bit的产品。</p>http://www.downcc.com/tech/1570.html硬件天地2010/08/31 22:34:08<p>  电源的功率一直是玩家们关注的焦点,可对于刚涉足DIY领域的用户来说,自己组装DIY一台电脑拿才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组装电脑少不了要接各种各样的线材,那么如何辨别各种类型的接口,每个接口之间的的功能有何区别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1"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31223633597.jpg" /><br /> 电源接口种类繁多</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伴随着硬件技术进步,电源的接口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本被成为最保值的配件也沦为淘汰边缘。好在一些高档电源的功率能够满足现在主流配置的应用需求,只是缺少几个专用接口而已,我们可以使用转接接口改变接口的类型,让我们的电源继续服役,这样更体现出DIY性价比的优势,下面就让劲翔500静音版我们一一分析电源接口如何使用。</p>< p>●<b>连接主板的24PIN+EPS8PIN接口</b></p>< p>  除还未普及的BTX规范以及被淘汰的AT规范外,ATX规范下电源与主板的主接口共有四种形式:20PIN、24PIN、20+4PIN和24+8PIN。20PIN接口的电源是ATX 1.3之前提出的标准规格接口,属于比较古老的接口,2005年以前设计的产品大多采用了这种接口。伴随着奔腾4系列处理器出现,处理器的功耗需求达到了新高,因此新规范ATX 12V提高了对处理器的供电需求,增强了+12V供电,在20PIN接口上又增加了4PIN得到了20+4PIN的接口,符合ATX 12V 2.3规范的电源都提供了这种接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电源扩展接口图文详解全教程"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31223634471.jpg" /><br /> 20+4PIN的电源接口</p>< p>  24(20+4)PIN还能满足老平台的兼容性需求设计,原理与24PIN的接口完全相同,多余的4PIN接口可以灵活使用,自由组合&mdash;&mdash;或是为主板供电,或是为高端显卡供电。由于20+4PIN的兼容性良好,所以不需要任何转接线缆也可以使用在老平台上。至于24+8PIN的设计就是时下最流行的双12V供电设计,来自Intel的EPS 12V设计,增强为处理器的12V供电,可以为超频后的处理器提供更强大的电流支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电源扩展接口图文详解全教程"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31223634471.jpg" /><br /> EPS 8PIN接口</p>< p>  EPS 8PIN接口是+12V的4PIN接口改良版本,提供双12V供电,专对高功耗的多核系列处理器提供能耗支持,从工作原理上讲,两种接口的作用完全相同。如果主板有4PIN接口而电源提供了8PIN的接口,只需要按照防插反设计连接即可。如果主板提供了8PIN接口而电源只有4PIN的接口,也可以靠近右侧安装,向下兼容。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略扁的8PIN接口只能使用在主板上,而不能为显卡供电,与高端显卡使用的8PIN接口完全不同。</p>< p><b>●为显卡供电的8PIN接口</b></p>< p>  一般情况下,显卡供电来自主板插槽。不过伴随着显卡功耗增加,显卡也开始需要额外辅助供电才能稳定运行。伴随着显卡核心的变化,供电接口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D型4PIN供电接口、8PIN供电接口、双6PIN供电接口以及8+6PIN接口。</p>< p>  4PIN供电接口可以分为大4PIN接口以及小4PIN接口。大4PIN接口是常见的&ldquo;D型&rdquo;接口,也就是传统的4PIN供电接口,与硬盘所用的接口相同,大多数外接设备都采用此种供电接口。基本属于AGP时代的产物。这种接口出现在显卡上是因为主板无法满足高端显卡的供电需求。小4PIN辅助供电接口与软驱供电接口相同,是显卡厂商为了解决D型显卡接口过大而改良的接口,幸好大都数电源都提供这种接口。目前这两种接口已经淘汰,大多数电源都提供了这两组接口,所以也无须担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电源扩展接口图文详解全教程"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31223634600.jpg" /><br /> 8PIN显卡供电接口与其他接口的区分</p>< p>  6PIN供电接口是显卡厂商形成规范后产生的辅助供电接口,提供双路+12V电源输出,满足核心功耗的需求。大多数老规格的电源都不能提供此种规格的接口,可以采用D型4PIN接口外接转换线缆转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电源扩展接口图文详解全教程"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31223634208.jpg" /><br /> 6PIN显卡供电接口</p>< p>  双6PIN接口是最近提出的电源接口。与为主板供电提供的双4PIN接口一样,双6PIN接口提供了多路+12V电流输入。除了一些新电源之外,许多电源至多提供一组6PIN接口,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转换的方式,利用数据线连接。笔者使用的这台劲翔500静音版电源,提供了2组8PIN和2组6PIN显卡供电接口,因此遇到HD5830这样需要双6PIN供电的也不用担心不够用。</p>< p>  显卡上的8PIN接口是高端显卡的代表,可以看作6PIN接口的改良,同样是多路+12电流输入,只是增加了接地设计。我们可以使用6PIN转8PIN的数据线继续使用,从功耗方面来看,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这里还要再次提示,主板的8PIN接口引脚定义与显卡接口完全不同,即使两者能够物理兼容也不要直接使用。</p>< p><b>●为硬盘供电的IDE/SATA接口</b></p>< p>  硬盘的电源接口也经历了两种规范的变迁。早期的电源采用标准的&ldquo;D型&rdquo;接口输入。一般来说,机箱风扇和光驱也采用这种供电接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电源扩展接口图文详解全教程"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31223635732.jpg" /><br /> IDE&ldquo;D型&rdquo;4PIN接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电源扩展接口图文详解全教程"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31223635326.jpg" /><br /> 扁平的SATA接口</p>< p>  伴随着硬盘和光驱接口规范升级,D型接口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SATA接口采用扁平供电接口,两者物理层不兼容。老规格电源可以选择外接SATA供电转接线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线缆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转接线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电源扩展接口图文详解全教程"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31223635759.jpg" /><br /> 玩家惯用的裸奔平台&nbsp;</p>< p>  最后选购电源和DIY主机的时候得考虑一下整机的借口需求,接口并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模块化的电源更受玩家推崇。虽然有些接口可通过转换过后的接口来满足应用的需求,但依然需要注意显卡整体功耗,特别是接口功率,更是不容易忽略的问题,如果转换过后的电源无法满足功耗输出,只能考虑更换电源,防止电源功率不足导致其他硬件出现故障,那样实在有些得不偿失。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完成应用需求才是DIY的本质,让自己的电源焕发青春吧。</p>http://www.downcc.com/tech/1569.html硬件天地2010/08/31 22:31:22<p>1. 硬盘--最怕震动</p>< p>运送带硬盘的电脑不能简单把它们搬运到某个地方,要注意防止一些大的震动的产生。因为硬盘是复杂的机械装置,装在电脑内部,容忍度有限。大的震动会让磁头组件碰到盘片上,引起硬盘读写头划破盘表面,这样可能损坏磁盘面,潜在地破坏存在的硬盘上数据(你的心血哟!),更严重的还可能损坏读写头,永久的使硬盘无法使用。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读写头安置在盘的安全区,然后才能搬动;在搬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如果打算用车来运输它,最好把它放在车厢的后面位置上;如果是通过邮寄,请将它很好地包裹起来。</p>< p>2. 主板--最怕静电和形变</p>< p>静电可能会蚀化主板上BIOS芯片和数据,损坏各种基于mos晶体管的接口门电路,它们一坏,所有的&ldquo;用户&rdquo;(插在它上面的板卡或设备)都互相找不到了,因为它们的联系是靠总线、控制芯片组、控制电路来协调和实现的。 所以,我们要尽量用柔软、防静电的物品包裹主板,注意用手触摸它时,要先触摸一下导体,使手上的静电放出,再轻拿轻放。 另外,主板的变形可能会使线路板断裂、元件脱焊,主板上的线路可是密得很,断裂了你根本就找不到。以致于,我携带主板时尽量不要让其它物品放在主板上面,最好将其放入主板包装盒中携带;在安装主板时,一定要仔细将其平稳的安装在机箱上,不要一边高一边低;在插显卡、声卡或其它卡时,注意一定要压力适中,平衡施力。</p>< p>3. 内存--最怕超频</p>< p>因为内存与CPU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内存是CPU提速最难解决的瓶颈。外频越高,工作的速度也就越快,同时,内存由于需要工作在CPU的相同外频下,所以当CPU超频时,内存是否同外频保持一致,是超频成功的关键,最重要是超频一旦使内存达不到所需频率,极易出现黑屏,甚至发热损坏。</p>< p>4. CPU--最怕高温和高电压</p>< p>虽然CPU有小风扇保护,但随着耗用电流的增加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从而使CPU的温度将随之上升。高温容易使内部线路发生电子迁移,导致电脑经常死机,缩短CPU的寿命,高电压更是危险,很容易烧毁你的CPU。 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方法有加装辅助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要保持干净,定期做预防保养;打雷下雨天,不打开电脑,且将电脑的电源插头拨下;配用稳压器;超频时应尽可能不要用提高内核电压来帮助超频,因为这是得不偿失的。</p>< p>5. 光驱--最怕灰尘、震动和粗劣的光盘</p>< p>光驱出现读盘速度变慢或不读盘的故障,主要是激光头出现问题所致。除了激光头自身寿命有限的原因外,无孔不入的灰尘也是影响激光头寿命的主要因素。灰尘不仅影响激光头的读盘质量和寿命,还会影响光驱内部各机械部件的精度。所以保持光驱的清洁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光驱的机械部件一般使用棉签酒精擦拭即可,但激光头不能使用酒精和其他清洁剂,可以使用气囊对准激光头吹掉灰尘。 由上可知,灰尘是激光头的&ldquo;杀手&rdquo;,但震动同样会使光头&ldquo;打碟&rdquo;,损坏光头。所以,我们在先择光驱时,震动大小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同时,在安装光驱时,尽量将光驱两旁的螺丝扭紧,让其固定在机箱上,也可以减小其震动。 另外粗劣的光盘也是光驱的大敌,它会加大光头伺服电路的负担,加速机芯的磨损,加快激光管的老化。不知道你信不信,现在市面上流行的DVCD是光驱最危险的敌人,因为它的光点距离与普通光驱设计标准点距小的多,光驱读它就像近视眼人看蝇头小字一样困难,说不定哪天就&ldquo;瞎眼了&rdquo;。</p>< p>6. 键盘--最怕潮气、灰尘、拉拽</p>< p>现在大部分的键盘都采用塑料薄膜开关,即开关由三线塑料薄膜构成,中间一张是带孔的绝缘薄膜,两边的薄膜上镀上金属线路和触点,受潮腐蚀、沾染灰尘都会使键盘触点接触不良,操作不灵。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很仔细地打开键盘的后盖用棕刷或吸尘器将赃物清除出来。拖拽易使键盘线断裂,使键盘出现故障。 所以,我们要尽量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特别是键盘边上要干净;不要在电脑附近吸烟;不要在键盘附近吃东西;不要把喝水的杯子放在键盘附近;不要带电地插拔键盘;定期地用纯酒精擦洗键盘;使用键盘时,尽量不拖拽键盘;键盘不用时,要盖上保护罩。</p>< p>7. 鼠标--最怕灰尘、强光、拉拽</p>< p>现在大多数人使用的都还是基于轨迹球的鼠标,这类鼠标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脏,小球和滚轴上沾上灰尘会使鼠标机械部件运作不灵。另外,强光会干扰光电管接受信号,拉拽同样会使&ldquo;鼠尾&rdquo;断裂,使鼠标失灵。 所以,我们要定期清洗鼠标的小球和滚轴;尽量使用专用鼠标垫,定期清洁鼠标垫,鼠标垫要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清洁剂,能用清水解决问题最好;避免在阳光下打开、使用鼠标。</p>< p>8. 显示器--最怕高温、高压等</p>< p>显示器是与人进行交流的界面,也是整个电脑系统中的耗电大户,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它最忌的是冲击、高温、高压、灰尘、很高的亮度和对比度等,由于显像管很精密,瞬间冲击会损伤它,容易发生诸如断灯丝,裂管颈、漏气等问题;高温易使电源开关管损坏,温度越高开关管越容易击穿损坏,所以它的散热片很大;灰尘易使高压电路打火。很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会降低荧光粉的寿命,使显示器用不了几年就会&ldquo;面目无光&rdquo;,色彩黯淡。</p>< p>所以我们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不要频繁地开机、关机,因为显像管的灯丝冷阻很小,刚开机时冲击电流很大,频繁开机不利于保护灯丝,另外对显像管阴极度也有影响;要避免太阳光、高强度电光直接照射显示器,因为它们会提升显示器的温度,加速显示器显像管老化,显示器不用时请用罩布罩好;如长期不用,应定期加电驱潮,防止突然开机产生高压打火,造成烧坏元器件故障;显示器应放置在通风散热良好的地方,顶部的散热孔不要放置其他物品</p>http://www.downcc.com/tech/1568.html硬件天地2010/08/31 22:08:08<p>所谓内存混插,就是将不同规范(主要是PC100和PC133两种)的内存,或不同容量的内存,或不同品牌的内存在一台电脑中混合使用。内存混插虽然可以节省内存投资,但系统出问题的可能性却增大了。相对来说,不同容量、不同品牌的内存混插问题较少,因此,我们着重谈论不同规范的内存混插问题。</p>< p>一、内存混插的原则</p>< p>为了更好地保证内存混插的成功性和系统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将低规范、低标准的内存插入第一根内存插槽(即DIMM1)中,即采用就低原则。</p>< p>二、内存混插的注意事项</p>< p>1、不可将不同类型的内存混插。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内存的工作电压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个值远远高于内存本身的承受能力,而且不同类型的内存电气接口也大不相同,所以不可将不同类型的内存进行混插。即使主板上提供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内存插槽,除非主板拥有特殊设置项,如果将不同类型的内存混插,由于电压等多种因素,可能会缩短内存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内存的烧毁。</p>< p>2、不可将同类型、但不同电压的内存进行混插。即使同一种型号的内存,其电压也有不同。如SDRAM就有3.5V、3.3V之分。如果将这两种不同电压的内存混插,不仅会造成电脑不稳定现象的出现,而且会加速低电压内存的老化甚至是烧毁。</p>< p>3、注意芯片组支持的Bank数目的限制。任何主板芯片组都对DIMM内存插槽(或其他形式的内存插槽)所支持的Bank数进行了限制。这也就是我们同时使用多根双面内存,且将所有内存插槽插满(而内存总容量并没有达到芯片组所支持的内存上限)时,计算机无法识别内存总容量,甚至是无法启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在进行内存混插时,如果出现内存插槽插满的情况,其中一根至少应该是单面内存条。</p>< p>三、内存混插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p>< p>1、无法正常开机,甚至出现黑屏。这类现象主要有三个解决办法:第一,更换内存的位置,这是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第二,在基本能开机的前提下,进入BIOS设置,将内存的相应项(包括CAS等)设置成为低规范内存的相应值;第三,使用其中的一根内存(如果是PC100和PC133的内存混合使用,最好使用PC100的内存),将计算机启动,进入BIOS设置,强行将内存的相应项设置成为低规范内存的相应值,确定无误后,方可关机插入第二根内存。</p>< p>2、电脑运行不稳定。这类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内存兼容性造成的,解决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更换内存的位置;第二,升级更新更好的操作系统,一般来说,新的操作系统拥有更好的管理机制,能更好地使用和调配不同型号的硬件;第三,如果主板支持内存异步工作方式,则强行设置内存的工作频率(以低规格内存为准),这种方法对使用铜矿PentiumⅢ CPU,且同时使用PC100和PC133两种内存的情况相当有效。</p>< p>如果是使用了不同电压的内存进行混插而出现系统不稳定的情况,则要看主板是否支持内存电压可调,如果主板支持,可在主板上或BIOS中强行设置内存的电压为所有混插内存中的电压最低值。</p>< p>3、混插后内存的总容量和电脑检测的内存值不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第一种可能是由于主板BIOS版本过低,所能支持内存的总容量有一个上限值,超过上限值的容量均无法识别和使用,解决的方法是下载主板最新的BIOS程序进行刷新;第二种可能是主板芯片组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一些老主板支持的最高内存容量很低,超出部分的容量,均不能识别和使用,解决这问题的惟一方法就是更换主板。</p>http://www.downcc.com/tech/1567.html硬件天地2010/08/31 09:00:26<p>装机我们经常听到G31 、P31、 G41、 P43等专业术语,普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芯片组的不同叫法,都是INTER公司的产品,差异主要在于是否带有集成显卡</p>< p>比如G31的集成显卡是 Intel x3100的显示芯片,G41是 GMA 4500显示芯片。G4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播放部分高清视频,G31则不行。</p>< p>再就是前端总线支持差异,P43最高支持1333MHz,P31/G31只支持1066MHz;</p>< p>具体数据(来自英特尔官方):</p>< p>英特尔&reg; G31 高速芯片组支持英特尔&reg; 45 纳米处理器技术,为注重价值的消费者提供了可扩展的平台。 Intel x3100的显示芯片采用 1333MHz 系统总线和 DDR2 内存技术、并支持 Windows Vista* Premium,英特尔 G31 高速芯片组增强了日常计算的可伸缩性和性能。具有Intel x3100的显示芯片</p>< p>英特尔&reg; G41 高速芯片组采用英特尔&reg; 图形媒体加速器 X4500(英特尔&reg; GMA X4500),包括对于流畅的高清晰度视频回放的本地支持,除视频外,英特尔&reg; G41 高速芯片组还能带来优化的 3D 图形性能,并支持</p>< p>Microsoft DirectX* 10、Shader Model* 4.0 以及 OpenGL* 2.0。这些图形增强</p>< p>英特尔&reg; P31 高速芯片组特性&nbsp;< br /> 1066/800 MHz 系统总线&nbsp; 支持英特尔&reg; 酷睿&trade;2 双核和英特尔&reg; 酷睿&trade;2 四核处理器 ,PCI Express* 1.1 接口&nbsp; PCI Express 1.1 为平台图形提供 8GB/s 的带宽。&nbsp; 英特尔&reg; 快速内存访问&nbsp; 通过优化可用内存带宽的使用,并降低内存访问延迟<br /> 双通道 DDR2 内存支持&nbsp; 提供高达 12.8 GB/s (DDR2 800 2 x 6.4GB/s) 的带宽和 4 GB 的内存寻址能力,系统响应速度更快并且支持 64 位计算。</p>< p>英特尔&reg; P43 高速芯片组的台式机平台与英特尔&reg; 酷睿&trade;2 四核处理器或英特尔&reg; 酷睿&trade;2 双核处理器相结合,可为主流平台提供出色性能。英特尔 P43 高速芯片组支持 45 纳米英特尔&reg; 酷睿&trade;2 处理器家族(1333MHz 前端总线、双通道 DDR3 和 PCI Express* 2.0 显卡)。</p>http://www.downcc.com/tech/1557.html硬件天地2010/08/27 21:42:37<p>  关于笔记本变慢这个话题,我们在本专题第一篇中,重点对操作系统进行了讨论,很多网友反映效果不错,不过还是有很多网友抱怨&ldquo;重装系统也没用,玩游戏还是卡&rdquo;、&ldquo;内存加到4G都没用&rdquo;。</p>< p>  这里附上本专题第一篇【笔记本变慢不求人 手把手教你清理系统】,以方便大家查阅。</p>< p> <b> 如果你的笔记本使用超过了2-3年,并且运行大程序和游戏就会突然变卡,那么本文的内容肯定对你有帮助。</b></p>< p>  大多数人都发现的奇怪的现象是,笔记本是选择性变慢,<b>一旦玩起游戏,特别是大型3D游戏时,会越玩越卡</b>,帧数严重下降。退回到桌面时,又发现性能恢复了正常。<b>而笔记本刚买来时,这些游戏却是一直流畅运行的</b>。</p>< p>  <b>无论重装系统或是升级驱动,甚至升级内存,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b>,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根据<b>控制变量</b>解决问题的思想,逐步分析问题,我们会发现一个<b>新的变量,那就是温度</b>。在桌面下使用笔记本时,我们的笔记本是在低温状态下运行,<b>玩游戏时,我们的笔记本是在高温状态下运行</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选择性变慢 控制变量查明真相"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37112.jpg" /><br /> 笔记本也有说不出的苦衷</p>< p>  于是,我们猜想:<b>在高温状态下,我们的笔记本性能可能会下降</b>。笔记本的性能在不同状态下会发生变化,这对于很多网友来说并不难理解。其实,<b>笔记本的性能,在很多状态下都会下降,例如用电池的时候、开启省电功能的时候。</b></p>< p>  但是,高温是如何影响笔记本电脑的性能的?又如何解决?</p>< p>  下面我们以<b>严格的科学实验来证明并解决</b>高温下笔记本玩游戏变慢的问题。</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既然要做实验,那就要写实验报告,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顺便让笔者怀念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实验报告</b></p>< p style="text-align: left"><b>一.实验名称</b>:<b>探索温度对笔记本性能的影响</b></p>< p style="text-align: left"><b>二.实验目的</b>:<b>证明高温会影响笔记本电脑的性能</b></p>< p style="text-align: left"><b>三.实验素材</b>:</p>< p style="text-align: left">  硬件:<b>旧笔记本电脑一台</b><b>(这里为编辑部的一台旧的ThinkPad T400)</b>,平口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各一把,牙刷一把,针管风扇油一根,信越7783导热硅脂一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遇到问题不要怕 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38465.JPG" /><br /> 充足的准备可以让你事半功倍</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软件:Windows XP SP3,<b>鲁大师(下载地址)</b></p>< p style="text-align: left"><b>四.实验过程</b></p>< p style="text-align: left">  1.笔记本开机,进入操作系统后,开打鲁大师,待稳定后查看并记录CPU当前温度(T1)</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遇到问题不要怕 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39696.jpg" /><br /> 下面显示的是当前实时温度</p>< p style="text-align: left">  2.运行鲁大师的&ldquo;温度压力测试&rdquo;功能,5分钟后查看并记录CPU最高温度(T2)</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遇到问题不要怕 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39713.jpg" /><br /> 点击&ldquo;温度压力测试&rdquo;</p>< p style="text-align: left">  3.把笔记本拆开,对散热系统进行彻底的清理,再仔细装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遇到问题不要怕 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40524.JPG" /><img alt="遇到问题不要怕 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4064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遇到问题不要怕 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41890.JPG" /><img alt="遇到问题不要怕 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41420.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遇到问题不要怕 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42413.JPG" /><br /> 更多精彩大图还在后面</p>< p style="text-align: left">  4.再次开机,进入操作系统,打开鲁大师,待稳定后查看并记录CPU当前温度(T3)</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遇到问题不要怕 用实验证明用事实说话"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42431.jpg" /><br /> 想知道温度降低了多少吗</p>< p style="text-align: left">  5.运行鲁大师的&ldquo;温度压力测试&rdquo;功能,5分钟后查看并记录CPU最高温度(T4)</p>< p style="text-align: left">  6.分析温度曲线,得出结论</p>< p style="text-align: left"><b>五.注意事项</b></p>< p style="text-align: left">  A.此台实验用笔记本,<b>必须使用超过一年没有拆机清理过,如高强度使用,半年以上即可</b>。</p>< p style="text-align: left">  B.拆机对于新手来说可能较困难,推荐先上网查下自己机器的拆机教程,做到心里有底。<br />   先定义一下外壳的名称,简单来说就是把笔记本合上,从上到下依次是ABCD壳。下面是拆笔记本电脑可以参考的几个步骤:</p>< p>  1.&nbsp;先拧下肉眼可见的所有螺丝<br />   2.&nbsp;拔出光驱和硬盘,如果光驱和硬盘下有螺丝,也应该及时拧下<br />   3.&nbsp;观察键盘四周的缝隙里有没有卡扣,若有卡扣就把卡扣顶出,键盘即可轻松抬起,注意拔掉后面的键盘排线;若键盘四周没有卡扣,就先考虑拆除快捷键面板或者整个C壳。<br />   4.&nbsp;去下键盘或者C壳后,观察取下主板前是否要取下屏幕,如果需要,也应按照实际情况先取下屏幕。<br />   5.&nbsp;把主板上的排线依次拔出,并把固定主板的螺丝取下,这些螺丝有可能会在散热器上。<br />   6.&nbsp;拔掉电源接口在主板上的线头。<br />   7.&nbsp;连同散热器一起取出主板。</p>< p>  C.运行压力测试时,可根据情况酌情减少运行时间,以免机器过热强行自动关机。</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动手了。不得不提的是,<b>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典型的实验素材非常重要(例如您手上那台玩游戏就卡的笔记本)</b>。例如笔者这里的ThinkPad T400。在我们编辑部高强度工作一年之后,发现跑大程序和玩游戏特别卡,完全不是这个配置所应该表现出来的性能,并且从来没有进行过清理工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选择性变慢 控制变量查明真相"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43779.jpg" /><br /> 理想的实验素材</p>< p>< table height="434"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50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colspan="2">ThinkPad T400</td>< /tr>< tr>< th width="99">参数名称</th>< th width="396">参数规格</th>< /tr>< tr>< td >处理器</td>< td>英特尔 酷睿2 双核 T9400 @ 2.53GHz 笔记本处理器</td>< /tr>< tr>< td >芯片组</td>< td>英特尔 4 Series - ICH9M-E 笔记本芯片组</td>< /tr>< tr>< td >标准内存</td>< td>2 GB ( 尔必达(日本) DDR3 1066MHz / 镁光 DDR3 1066MHz )</td>< /tr>< tr>< td >硬盘容量</td>< td>希捷 ST9160827AS ( 160 GB )</td>< /tr>< tr>< td >显示芯片</td>< td>ATI Mobility Radeon HD 3400 Series (M82) ( 256 MB )</td>< /tr>< tr>< td >操作系统</td>< td>Windows XP SP3</td>< /tr>< /tbody>< /table>< /p>< p>  此台机器的CPU性能不错,但同时意味着高TDP和高发热,用来进行此次实验再合适不过了。<br />   这里我们赞一下鲁大师的温度曲线显示功能,<b>绿色的线条是CPU的温度曲线</b>,此次实验,温度曲线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开膛破肚揭开真相 实验数据疑点重重"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44943.jpg" /><img alt="开膛破肚揭开真相 实验数据疑点重重"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15044933.jpg" /><br /> 开机CPU温度=72℃;温度压力测试CPU温度=97℃</p>< p><br /> 实验现象:<br />   在极限测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风扇的转速早已经达到最大值,但温度还在持续上升,<b>CPU温度到95-97℃时,会突然出现一个波谷,在一秒钟内跌到85℃</b>,然后重新上升到95-97℃,会再次出现波谷,如此往复&hellip;</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开膛破肚揭开真相 实验数据疑点重重"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http://www.downcc.com/tech/1556.html硬件天地2010/08/27 20:24:03<p>  USB3.0相对于USB 2.0速度提高了10倍,数据传输率达4.8Gbps,远远高于其他传输标准,简单的说,一个需要传输一小时的30GB文件,在USB3.0上仅5分钟就可拷完,要装满一块USB3.0接口的移动硬盘,只需要半场足球比赛的时间。所以,USB3.0是一个迟早会普及的技术,现在已经有不少用户抢先购买USB3.0主板,来享受风驰电掣的传输速度的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02531864.jpg" /><br /> ▲一排6个USB接口,什么样的才是USB3.0?</p>< p>  不过,无论Intel还是AMD,原生USB3.0接口的芯片组并未发布,因此目前主板厂家都是通过第三方方案来实现USB3.0。那如何去辨别主板是否真的拥有USB3.0呢?假如你是一个消费者,又没现成设备可以去试验,如何才能判断出主板带USB3.0?网友小S就现场实战,教你四招辨别USB3.0的方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02531391.jpg" /><br /> ▲如何辨别USB3.0接口呢?</p>< p>  小S购买的是双敏狙击手TAC55-RA玩家限量版,该主板自带了2个USB3.0接口,下面将逐个介绍辨别USB3.0的方法。</p>< p>◎ 最专业的方法:看接口针脚!9片为USB3.0接口!</p>< p>  USB3.0毕竟是个通用接口,USB规范之今已经许多年,即插即用的设备基本已被USB垄断,从USB2.0过度到USB3.0,不但要实现Superspeed的超高速,同时是要可以相互兼容的,而这一切都通过接口针脚不同所决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02532425.jpg" /><br /> ▲USB3.0接口有9个针脚</p>< p>  狙击手TAC55-RA玩家限量版上的USB2.0,仔细看过去,有4个针脚,单排排列。再来看USB3.0接口,一共有9个针脚,并成2排排列,前面5个,后面4个。</p>< p>  USB3.0接口之所以这样设计,是考虑与USB2.0的兼容性,因此USB3.0的4个针脚,无论形状、定义均完全与USB2.0相同,而另外5个针脚才是专门为USB3.0设计的传输加速,称之为:SuperSpeed。这5个针脚结合独立线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USB3.0,完成高速的接收和发送数据。</p>< p>◎ 最靠谱的方法:找第三方芯片!NEC方案最常用!</p>< p>  USB3.0并非属于一个普及和通用的方案,并且由于没有原生支持USB3.0的芯片组,实现USB3.0都是采用第三方方案。因此在看主板是否拥有USB3.0时,可以查看主板实现USB3.0的芯片,这其中NEC作为制定USB3.0规范的Promoter Group中的一员,参与USB3.0的定制和设计,因此前期推出的USB3.0解决方案,90%以上采用NEC方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02533733.jpg" /><br /> ▲找到NEC& mu;PD720200这颗芯片,就能确实该主板带有USB3.0接口</p>< p>  目前华硕、技嘉等台系品牌,双敏等国内品牌,都同时选择NEC解决方案并非巧合,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毕竟NEC方案无论是兼容性还是性能,都要高于其他方案,对于注重品质的品牌而言,能提供最大的保障,消费者最终使用的效率才是厂商应该最为注重的细节,因此消费者购买时,也可以找准NEC的USB3.0方案。</p>< p>◎ 最简单的方法:看颜色!蓝色为USB3.0接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02533309.jpg" /><br /> ▲狙击手TAC55-RA玩家限量版上的USB3.0接口,蓝色已经成为标准</p>< p>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颜色,因为USB3.0的Promoter Group建议,USB3.0接口统一用兰色进行区分,因此可以看到,在狙击手TAC55-RA玩家限量版上,所有的USB接口中,只有两个USB3.0接口是采用兰色!不过当然这个方法并不保险,因为不少其他接口也有采用兰色,比如eSATA等。</p>< p>◎ 最傻瓜的方法:普通消费者还可看包装!</p>< p>  当然,如果你是个普通消费者,对以上介绍的方法没有十足的把握判断,那我们还推荐一种最傻瓜的小办法,那就是看包装看理念!USB3.0作为全新的技术,是所有主板厂商非常重视的,目前带USB3.0接口的主板,厂商一定会重点广而告之,那么势必推崇的理念上,可以明显看到USB3.0的标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8/2010827202534101.jpg" /><br /> ▲包装是目前主板上广告最快展示的地方,装机之前看看产品包装,或许你就能找到USB3.0</p>< p>  小S给出的四种方法各式各样,如果一种不行就用两种,总之在多种方式考察下,一定能判断出主板是否有USB3.0接口,从而轻松享受风驰电掣般的4.8Gbps传输速度!</p>http://www.downcc.com/tech/1512.html硬件天地2010/08/12 09:49:50<p>硬件、软件故障是经常出现的问题,ADSL也不例外,而ADSL出现了故障,直接产生的结果就是网络状态不正常,或者是无法连入网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ADSL在使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故障,并看看相应的解决方案。</p>< p>一、硬件设备故障</p>< p>硬件设备故障是指包括ADSL&ldquo;猫&rdquo;、网卡、线路等设备出现的故障,而这些硬件上面的问题一般可以直接根据ADSL上面指示灯的状态来进行判断,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ADSL猫设备上的几个指示灯的不同状态所对应的情况。ADSL设备上一般有四盏灯,分别是Link、Test、LAN、Power,下面我们对这几盏灯不同的状态一般对应的故障情况作一下总结:</p>< p>1.Link指示灯</p>< p>此灯一般当ADSL&ldquo;猫&rdquo;正常工作时,其一直处于&ldquo;亮&rdquo;的状态,否则表明当前网络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p>< p>状态一:一直闪烁不停而无法恢复</p>< p>此种状态代表通信线路有故障存在,此时你可以测试一下电话是否能工作,如果电话可以正常工作,说明线路工作很正常,如果电话工作不正常,说明线路可能出现短接或断路现象,此时你可以拨打电信局的服务电话让专业维修人员来检修线路。</p>< p>状态二:指示灯闪烁不停</p>< p>此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的通信信号不稳定,倘若过一阵子就恢复为正常时,就表明该指示灯闪烁状态是由电信公司的内部线路调整引起的,这个问题不大,等电信部门调整完毕后即可恢复正常。</p>< p>2. Test指示灯</p>< p>Test指示灯显示&ldquo;猫&rdquo;自检是否成功,正常情况下,该指示灯在&ldquo;猫&rdquo;刚接通电源时,会有点闪烁,因为此时ADSL&ldquo;猫&rdquo;正处于自检状态,一旦自检通过该指示灯将会自动熄灭,如果该灯一直处于长亮状态,说明ADSL&ldquo;猫&rdquo;没有通过自检,此时,应该先关闭&ldquo;猫&rdquo;,然后再接通电源或直接按下复位按钮看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则表明硬件设备出了问题,必须更换。</p>< p>3. LAN指示灯</p>< p>该指示灯一般可以显示当前与计算机连接的网络设备与计算机之间连接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该指示灯处于常亮状态,如果不常亮说明当前网络设备与计算机之间连接出了问题,具体表现在:</p>< p>状态一:Link指示灯常亮,LAN指示灯不亮</p>< p>此种状态表明ADSL&ldquo;猫&rdquo;与网卡之间的网络连接有故障出现,此时你可以检查一下这段连线是否通畅,连线与水晶头之间是否有脱落现象,另外,还要看看网卡是否工作正常,可以尝试换一块网卡试试。</p>< p>状态二:LAN指示灯常亮,但不能正确拨号</p>< p>此种情况可能是拨号出现了问题,可以将拨号软件从系统中彻底删除,重新正确安装拨号软件并进行相关的设置(如果是类似Windows XP的自带拨号程序,可以直接删除先前建立的拨号连接,然后再新建一个拨号连接),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将ADSL&ldquo;猫&rdquo;复位,采用默认的网络参数来工作。</p>< p>小知识:复位ADSL&ldquo;猫&rdquo;方法很简单,在ADSL&ldquo;猫&rdquo;的侧面有一个很小的孔,这个孔就类似光驱上的复位孔,用一根细铁丝按进去,当感觉到按下了里面的按钮,持续10秒钟即可完成ADSL&ldquo;猫&rdquo;的复位。</p>< p>4. Power指示灯</p>< p>Power指示灯在ADSL&ldquo;猫&rdquo;接通电源后即被点亮,如果ADSL& ldquo;猫&rdquo;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发现Power指示灯不亮的话,可以断定该设备的电源可能出了问题,或是ADSL电源转换器有故障。</p>< p>二、典型案例两则</p>< p>除了上面的几种根据ADSL&ldquo;猫&rdquo;指示灯初步判断出的问题外,我们再来看看一些典型的故障的案例及其解决方案:</p>< p>案例一:上网速度慢</p>< p>原因分析</p>< p>1.用户下户线为铁芯线,线路接头过多,接头接触不良,接头氧化严重。造成线路传输质量低,信号衰耗过大,影响上网速度;</p>< p>2.Modem长时间运转不关机,使Modem芯片过热。造成其性能不能正常发挥,影响上网速度,特别是Modem自动拨号的用户,可能会造成Modem死机而无法上网。</p>< p>3.设备与电话线和网线之间接触不良影响用户上网速度。电话线与语音分离器的接口是否接触良好,Modem与网卡的接口是否接触良好。</p>< p>4.用户计算机操作系统故障及在线软件的使用也会影响用户的上网速度。用户计算机的网卡是否运行正常,其驱动程序是否安装正确,TCP/IP协议是否安装正确;用户是否安装多个防火墙,是否设置代理服务器,是否同时运行在线杀毒软件等。</p>< p>故障处理:根据上述原因逐步检查用户线路、接头、Modem硬件及设置,用户计算机的硬件安装和软件设置,从而排除故障。</p>< p>案例二:没有数据流,停顿一段时间后自行恢复正常的数据传输</p>< p>故障处理:检查分离器连接方法是否正确,线路接头是否接触不良;连接Modem的电话线前是否连接了传真机、电话总机等设备,如果有,断开这些设备再试;卸载正使用的PPPOE拨号软件,重装;删除TCP/IP协议,重启电脑后重新添加TCP/IP。</p>http://www.downcc.com/tech/1511.html硬件天地2010/08/12 09:48:42<p>1.电脑显示器没反响,开机完整黑屏,或者有嘀嘀嘀的叫声</p>< p>2.显示色彩不正常</p>< p>3.逝世机</p>< p>4.windows里面涌现花屏.看不清字迹</p>< p>5.在windows里面涌现文字.画面显示不完整</p>< p>6.在windows里涌现一些异常的竖线或不规矩的小图案</p>< p>7.显卡驱动程序载入.运行一段时间后驱动程序又主动丧失</p>< p>8.开机启动时屏幕上有乱码</p>http://www.downcc.com/tech/1495.html硬件天地2010/08/07 15:12:10<p>  随着喷墨打印机进入到千家万户,耗材节约一向都是用户们所关心的问题。今天,笔者通过IT168 OA急救站收集了6种可以有助节省墨水的方法并介绍给大家,希望能供参考之用。</p>< p>  <b>●尽量使用经济打印模式</b></p>< p>  现在比较新的喷墨打印机都增加了&ldquo;经济打印模式&rdquo;,据闻使用这种模式可以节约超过一半的墨水,并且大幅度提高打印速度,不过笔者在实际使用发现效果没有那么夸张,速度是增加了,墨水却只节约了30%左右。当然,如果你要打印图形的话,建议还是不要用&ldquo;经济打印模式&rdquo;,效果不太好。</p>< p> <b> ●巧妙设置页面排版</b></p>< p>  在打印文件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排版技术,将内容尽量集中到一个页面上去,然后再结合经济模式的话,墨水就省得更加多了。</p>< p>  <b>●尽量集中打印</b></p>< p>  在使用喷墨打印机的时候,最不好的就是隔那么几分钟打印一次,如果您需要打印很多东西的话,建议你将需要打印的东西集中到一起进行打印。因为喷墨打印机每启动一次,打印机都要清洗打印头和初始化打印机,对墨水输送系统充墨,这个过程要浪费一些墨水,因此尽量不要频繁地启动机器。</p>< p>  <b>●正确清洗喷头</b></p>< p>  大多数喷墨打印机开机即会自动清洗打印头,并设有按钮对打印头进行清洗,不过您的旧式喷墨打印机没有这个功能,或者这个功能失效了的话,除了拿去保修之外,您还可以手动清洗喷头。</p>< p>  只要准备一个医用注射器,在其前端套一截细胶管,装入经过过滤的清水冲洗即可。在冲洗的时候最好准备一个放大镜随时观看,如喷孔旁有淤积的残留物可用柔软的胶制品清除。长期搁置不用的一体化打印头会由于墨水干涸而堵塞喷孔,这个时候我们就可用热水浸泡后再清洗。</p>< p>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清洗喷头过程中不要用尖利物品清扫喷头,不能撞击喷头,也不要用手接触喷头;在带电状态下清洗或者安装喷头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手或者其它东西接触喷头上的电气触点,因为即便该物体是绝缘体,也会因为沾上了水而导电,轻则损坏打印机,重则引发触电事故。</p>< p>  <b>●选择合适自己的打印模式</b></p>< p>  上面说到的经济打印模式是以降低打印质量为代价来节省墨水的。不过对于标准模式来说又耗费太多的墨水,在对打印机设置比较熟悉的前提下面,我们应该尽量自己来调整打印浓度,自定义一个打印模式出来,在质量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p>< p> <b> ●正确选用兼容墨水</b></p>< p>  现在很多打印机都可以使用兼容的墨盒,其实这样做虽然暂时看上去是节省了成本,但是长久下来对喷墨打印机的损害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宁愿将兼容墨水填充到原装墨盒里面,也不要轻易使用非原装墨盒,因为绝大部分墨盒内均有海绵,非原装墨盒其海绵的溶出物较多、出墨口使用的不锈钢滤网达不到要求,极易造成喷嘴堵塞。因此,使用原装墨盒添加兼容墨水才是比较合理的方案。</p>http://www.downcc.com/tech/1494.html硬件天地2010/08/07 15:10:53<p>  现在,随着打印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需要和打印机耗材打交道,但是市面上销售打印机耗材的商家鱼龙混杂,真假参杂其中,对市场行情不熟悉的消费者很容易就上当受骗,购买到假耗材。记者的几个朋友就曾遭遇过类似的事件,结果假的碳粉盒漏粉,造成新买不久的打印机不仅不能保修,维修花了一大笔钱,弄的相当劳心劳力。尽管这几年,品牌厂商以及社会上一直都在呼吁打假,执法部门的打假力度也在一年年强硬,但假冒耗材在铁腕镇压之下还是时不时有出头的现象,看电脑城还有一些办公场所时不时出现收购硒鼓的商贩,就不难想象,打假这条路走的有多难。</p>< p>  关于假耗材的危害有多大,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而且还深恶痛绝。如何才能火眼金睛,辨别真伪不再上当呢,网上有经验的网友写了不少总结,以亲身经验告诉大家辨别方法,但是对于不太熟悉这个市场的人来说,牢记这些方法并运用到实际购买中,其实是有一定困难的,毕竟耗材不是天天买,即使今天记住了,下次再买的时候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更何况,制假的手段在打假力度的强硬下也在与时俱进中,这就给普通消费者识别真假带来了更高的难度。</p>< p>  没有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也要有正确的购买指导</p>< p>  那么作为耗材的生产厂家,难道就不能拿出一种比较简便且使用的防伪手段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么?</p>< p>  为此,笔者专门走访了打印机耗材市场,针对耗材防伪的问题咨询了几家经销商。针对市场上目前存在的几种耗材品牌,经销商们表示,好多生产厂商在防伪方面都已经在慢慢的改进。拿富士施乐打印机为例,他们使用的防伪标签在市场上有绝对的代表性。从去年10月开始,富士施乐打印机耗材上都会有一个先进的防伪&ldquo;绿标&rdquo;,耗材包装封口处有防伪绿色标贴的才是原装正品耗材。经销商称,他们曾就这个绿标的先进专门咨询过富士施乐的人员,得到的回答是,富士施乐打印机耗材采用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防伪标识。这种绿色的标贴无法用吹风机揭下再贴到别的地方,一旦揭来必定会留下痕迹。另外,&ldquo;绿标&rdquo;启用了更高级的多重防伪,分别是左上角的防伪斑纹、左部含有&ldquo;富士施乐&rdquo;字样多色文字、下方的无色荧光防伪、右下角的浮雕币纹、中间的开天窗安全线。其中那条&ldquo;安全线&rdquo;就像人民币上的安全线一样,直观可见标识纸浆内嵌有激全息安全线,线上可见一些正反字符。由于这种技术只有造币厂才有,成本很高,一般假冒产品难以做到。此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富士施乐还在绿标上设置了一个原装耗材才拥有的唯一的刮开型防伪数码。这个数码是不重复而且没有规律的,当标识揭开后,查询层就已经被破坏,无法再复原。对此数码进行查询时,系统会自动记录第一次的查询时间,防止了同一数码的多次复制。富士施乐提供了多种查询防伪码的方式,用户可拨打服务热线8008205146或登陆富士施乐官网查询。</p>< p>  经销商表示,这种绿色的防伪标签很难制假,现在去他们那边购买富士施乐耗材的消费者基本靠一个绿标就能很放心的购买了,他们在进货的时候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辨别的。</p>< p>  据悉,因为&ldquo;绿标&rdquo;发挥出的实际作用,许多耗材生产厂家也逐步考虑引用这样的防伪标记,来保障自己与消费者的利益。</p>< p>  笔者在此要提醒消费者,学习分辨真假耗材的本领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切勿有贪小便宜的心,还是需要去厂商认证经销商处选购正宗原装的耗材产品。最后,笔者希望,生产厂家也需要从消费者购买的角度考虑,采用切实有效的防伪手段,令消费者不再上当,让假冒产品无处藏身。</p>http://www.downcc.com/tech/1469.html硬件天地2010/07/27 23:23:04<p>  近期身边很多朋友已经人手一&ldquo;本&rdquo;,关于笔记本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譬如如何帮笔记本升级内存、硬盘,这些虽然在熟悉电脑的眼中是很白痴的问题,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解决这些问题比一些深度评测文章还来得有用处。下面我们就借助X200笔记本电脑作为升级笔记本内存的范例,假若你想自行手中本本的内存,不妨参考下面文章内容。</p>< p>  首先这是一台笔记本,联想ThinkPad X200,此君买了内存却不会安装,本着好人做到底的原则一边帮忙一边顺路做个教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手把手教你给笔记本换内存"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137965.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723271310.jpg" /><br /> 经典的小黑ThinkPad X200</p>< p>  笔记本与台式机不同,机箱就是外壳,台式机箱开箱就是主机,而笔记本背部中间这个位置,打开是内存插槽的位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手把手教你给笔记本换内存"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137966.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723271575.jpg" /><br /> 笔记本底部,找出安装内存的地方</p>< p>  内存双通道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像865PE时代那样,对内存要求非常苛刻,同品牌同颗粒同批次的兼容性才会好;但人们普遍认为同品牌同颗粒同批次的内存组建双通道会更好一些,往往就会多花钱,比如此君,买了一对,加上笔记本自身的1条,有3条,而笔记本只有2个插槽,也就是说有1条用不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手把手教你给笔记本换内存"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137967.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723271654.jpg" /><br /> 内存插槽偏小是笔记本的通病</p>< p>  换内存很简单,只需要将内存从插槽的反方向用轻轻用力晃动即可取得,不可使用暴力,这不是拧螺丝,电脑其实很脆弱,无论暴力损坏了内存还是插槽,都是损失,新手切忌不要心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137968.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723271166.jpg" /><br /> 小心是最重要的</p>< p>  安装方法照猫画虎,完成它的双通道心愿,纯正的双通道,无杂质&middot;&middot;&middot;</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137969.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723271816.jpg" /><br /> 组成双通道内存</p>< p>  然后将笔记本后盖安装好,开机进入系统,通常来说1GB*2,也就是2GB,对于笔记本普通应用来说,足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137970.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723271347.jpg" /><br /> 升级完成启动电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137971.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723271643.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双通道组建完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137972.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723272154.jpg" /><br /> 顺手跑个PI,Super PI是衡量CPU运算能力的一款软件,大众测试都是1M,所用时间越短越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href="http://memory.it168.com/picshow/index137973.shtml" style="cursor: han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723272671.jpg" /><br /> Everest缓存,内存测试;双通道最大优势是对于集成显卡的性能提升</p>< p>  小结: 新手在拆卸笔记本后盖的时候,不要使用暴力,以防硬件损坏,接触之前,先给自身放电,摸一摸暖气片什么的都可以,防止静电;独显笔记本通常情况不用刻意去升级双通道;双通道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完全相同,但完全相同的内存会有更好的兼容性。</p>http://www.downcc.com/tech/1460.html硬件天地2010/07/25 10:55:31<p>  现在国内有着众多DIY攒机发烧友,他们对于显卡、CPU、主板等配件挑选的十分细致,甚至会为两款性能价格极为接近的显卡而去花费大量时间调查比较。而在大费周折地配完那些配件后,随意的选中了一台液晶显示器便以为大功告成。今天,笔者要纠正他们的思想,一款高品质的显示器绝对是DIY所不可或缺的,对于液晶的选购也绝不是可以忽略的。</p>< p>  一般来说,目前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已经有着较低的价格和较长的寿命,因此许多的攒机者便不当回事,随意地选择了经销商推荐的产品,以致影响了之后整机使用。于是笔者做出了液晶显示器的性能总结及参数介绍,以供DIY玩家攒出更加适合自己的电脑。</p>< p>  <b>官方数据信一半</b></p>< p>  就如选购主板、CPU等其它配件一样,DIY玩家在选购液晶时不妨到专业的网站及论坛上看看,那里有着最新的行情以及编辑将产品分类整理后做出的导购,用户可以在那里大致地挑出适合自己的几款显示器。之后,最为关键的就是挑选出最为适合自己的液晶显示器了。</p>< p>  尽管厂商会给出自己出产产品的参数,但是那些参数一般都有着片面性及不准确性,所以对于专业的DIY用户来说不能完全依据它来判断显示器。下面笔者为大家挑选出了几项最为实用的官方显示器参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官方数据信一半"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5105853195.jpg" /><br /> 要选好液晶不能单靠这些</p>< p>  <b>有效的官方数据</b></p>< p>  一、分辨率及屏幕尺寸、比例:分辨率直接决定着显示器画面的质量,分辨率越高则画面越细腻,而它也由屏幕尺寸影响着。用户要明确什么样的屏幕大小和显示器的长宽比例是适合自己的液晶显示器,一般来说16:10及16:9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比例。这些官方数据中会明确给出。</p>< p>  二、背光类型:目前显示器市场上最为主流的就是CCFL背光及LED背光两种类型。CCFL是传统的背光类型,它有着较为成熟的技术及较为低廉的成本;LED显示屏是一种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方式,它较传统的CCFL背光有着更节能、长寿命等优点,但是目前的售价较CCFL高出一些。</p>< p>  三、面板类型:目前市场上最为主流的有TN、IPS、PVA三种。TN全称为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低廉的生产成本使TN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入门级液晶面板,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中低端液晶显示器中被广泛使用。此外,日立推出的IPS面板及三星的PVA面板则较为高端,它们都属于广视角面板。</p>< p>  四、接口配置:显示器接口一般分为D-SUB&nbsp;、DVI&nbsp;、HDMI三种。D-SUB 就是俗称的VGA接口,它和DVI接口是目前主流的显示器接口。至于HDMI是全高清接口,可支持1080P的分辨率,一般来说大屏的显示器才会配备。</p>< p>  <b>求真相 还得专业评测文章</b></p>< p>  一般市场上主流的液晶显示器都会送到编辑手里并由编辑作出评测,这些评测数据即为该显示器的实际表现了,可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求真相 还得专业评测文章"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5105853401.jpg" /><br /> 各种专业的评测文章</p>< p>  首先,我们的评测文章中会贴上显示器的各种视角及主要部分的实拍图,并提出看法,令用户可对该型号显示器的具体外观有所了解。然后就是显示器的OSD控制菜单实拍,用户可根据实拍图和编辑的叙述了解到该如何对显示器进行控制调节。</p>< p>  <b>评测之面板性能测试</b></p>< p>  在优化设置之后,编辑会使用专业的显示器测试仪器来进行测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评测文章之面板性能测试"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5105854840.jpg" /><br /> 专业的测试仪器Topcon BM-7</p>< p style="text-align: left">  以下以最近评测的三星BX2350为例,它的面板测试结果如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bordercolor="#cccccc"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500" align="center" border="1">< tbody>< tr>< td align="center" bgcolor="#ff9900" colspan="3">测试结果</td>< /tr>< tr>< td align="center" bgcolor="#ffcc66" rowspan="4">优化设置</td>< td align="center" height="20">平均亮度</td>< td align="center">224&nbsp;cd/㎡</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0">对比度(ANSI)</td>< td align="center">282:1</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0">全开全关对比度</td>< td align="center">967:1</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0">动态对比度</td>< td align="center">-</td>< /tr>< tr>< td align="center" bgcolor="#ffcc66" rowspan="2">白色不均匀性</td>< td align="center" height="20">中心</td>< td align="center">1.15</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0">角落</td>< td align="center">1.17</td>< /tr>< tr>< td align="center" bgcolor="#ffcc66" rowspan="2">黑色不均匀性</td>< td align="center" height="20">中心</td>< td align="center">1.19</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0">角落</td>< td align="center">1.24</td>< /tr>< tr>< td align="center" bgcolor="#ffcc66" rowspan="2">色度不均匀性</td>< td align="center" height="20">中心</td>< td align="center">0.017</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0">角落</td>< td align="center">0.020</td>< /tr>< tr>< td align="center" bgcolor="#ffcc66" rowspan="2">60度视角测试</td>< td align="center" height="20">对比度减低到</td>< td align="center">38.6:1</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0">色度变化</td> < td align="center">0.119</td>< /tr>< tr>< td align="center" bgcolor="#ffcc66">色彩饱和度</td>< td align="center" height="20">相当于NTSC色域</td>< td align="center">78.04%</td>< /tr>< /tbody>< /table>< /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表中,ANSI对比度为主要的参考对比度,它越大则显示器显示画面的层次感将更加分明。此外,不均匀性越低,则显示器的画面就将会表现的更加自然、令人看得更舒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评测之面板性能测试"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5105854577.jpg" /><br /> 三星BX2350的色域</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色域(Color Gamut)就是指某种设备所能表达的颜色数量所构成的范围区域,即各种屏幕显示设备所能表现出的颜色范围。简单来说色域就是该显示器所能够表现出来颜色的多少。</p>< p>  <b>编辑解析色温一致性及伽玛曲线的意义</b></p>< p>  色温灰度一致性表现出液晶显示器将色彩表现准确的能力,若灰阶相关色温变化图中的曲线越直,则色彩表现的将会更加准确。如图可见,三星BX2350的色温一致性曲线表现较为一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色温一致性及伽玛曲线的意义"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5105854802.jpg" /><br /> 三星BX2350的灰阶相关色温变化图</p>< 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专业测试设备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考察诸如亮度、对比度、色彩范围,可视角度等性能,然而这只反映了显示器的一个方面,因为测试中采用的是完全纯色的图片,而我们平时使用时,画面肯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状态。我们用Eye-One测试出的色彩还原曲线来考验产品的色彩状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编辑解析色温一致性及伽玛曲线的意义"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5105854135.jpg" /><br />& nbsp;三星BX2350标准模式下的伽马调整曲线</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检测显示器的伽马曲线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准确还原图像原始的样子。另一方面要考察显示器RGB三原色的三条伽马曲线是否一致,显示器的色彩增强功能其实就是改变RGB各自的伽马曲线来达到人为修饰的目的,但不管色彩增强功能如何偏色,显示器始终需要在标准模式下有一条接近标准值的并且重合度较好的伽马曲线。即是说,平直、重合度高的伽玛调整曲线的显示器的色彩还原能力越强。</p>< p>  <b>时尚用户请注意&mdash;&mdash;五大最新液晶技术</b></p>< p>  <b>显示器边框可大文章</b></p>< p>  屏幕过亮常常会令人感觉不适,容易引起眼疼、头疼甚至恶心、呕吐,色彩也变得非常淡;而屏幕过暗,画面很多细节已经丢失,不但色彩已经产生严重变化,同时也会引起视觉疲劳。降低屏幕的亮度,而是通过边框发光,对周围环境亮度进http://www.downcc.com/tech/1442.html硬件天地2010/07/23 10:15:08<p>  虽然采用了磁盘阵列,可以扩大企业的存储空间。但是存储空间被占满其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所者多媒体数据(如监控视频、设计文件)的加入,企业可能正在挑战现有存储资源的极限。笔者遇到过很多类似的客户。他们两三年前实施了磁盘阵列。那时候他们觉得这个存储空间够用了。可是才过了两年时间,他们就发现存储系统再频繁报警了。计划赶不上变化。此时企业存储工程师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展磁盘阵列了。不过这向工作并不好做。对此笔者认为至少需要做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p>< p>  一、 了解现有磁盘阵列的可扩充能力。</p>< p>  在对磁盘阵列扩充之前,工程师必须先对现有的磁盘阵列的扩充能力进行评估。对于绝大部分磁盘阵列产品来说,其扩充能力都是受到限制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p>< p>  一是需要评估一下,现有的磁盘阵列柜子有没有容纳新硬盘的位置。现在很多磁盘阵列都是通过阵列柜来实现的。一个柜子中可以放置多少个硬盘一般都会有一个硬性的规定。这主要跟柜子提供的电源和可容纳的空间有关。如有些IBM的小型磁盘阵列柜,就只能够容纳4块硬盘。</p>< p>  二是所采用的磁盘阵列的类型。具体磁盘阵列实现的级别不同,其可以支持的硬盘数量也是不同的。如对于RAID0级别来说,其可以支持很多块硬盘,只要服务器内部能够容纳的下。而RAID 级别的话,则其可以支持的硬盘数量为2N个,即必须要2的整数倍。而RAID10的话则需要4N个硬盘。</p>< p>  受到服务器空间与磁盘阵列不同级别对于硬盘数量的要求不同的限制,使得存储工程师不能够随心所欲的扩展磁盘阵列。在扩展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这方面的限制。如果企业现有的存储需求扩充之后无法满足,那么企业可能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如再增加一个磁盘阵列等等。当然,首先要考虑的是在现有的磁盘阵列上增加硬盘(如果还可以增加的话)来提升容量。</p>< p>  二、 考虑连通性是否会成为升级后的障碍。</p>< p>  企业的数据量增加,不但但是一个存储的问题。数据增加的同时,会导致数据检索的效率降低,同时会增加数据传输的压力。如企业增加了一个多媒体会议室。平时需要给员工进行多媒体培训。此时就需要在存储服务器上占用比较多的存储空间来存放多媒体课件。而当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因为其数据的读取量非常的大,无疑会耗费硬盘的IO。从而影响到其他系统的正常应用,产生IO争用与冲突的恶性循环。</p>< p>  总而言之,在考虑磁盘阵列扩展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容量之外,还需要主要连通性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千万不要在容量增加的同时,连通性却成为了另外一个障碍。随着用户和应用系统对存储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繁重,磁盘阵列就可能出现性能的瓶颈。如小型磁盘阵列只能够提供有限的连通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小型磁盘阵列的基础架构为了能够分配存储流量,使用的是复合式存储系统。</p>< p>  而大型存储系统在连通性这方面表现的比较好一点。至少起提供了多种连通方式供企业选择,如光钎通道或者ISCSI端口等等,可以支持更多的存储流量。当用户发现性能瓶颈的话,可以采用更快的连通方式来改善。而小型磁盘阵列的话就做不到这一点。</p>< p>  为此在扩展磁盘阵列的时候需要注意,扩展的不仅仅只是存储的空间而已。对于某些企业来说,空间与连同性可能需要同时扩展。特别是在因为多了一种信息化应用而需要增加存储空间的时候。如平时只是一个数据库需要用到存储系统,现在增加了一个文件服务器或者邮箱服务器,也需要用到存储系统。此时在增加存储空间的同时,最好同时评估一下连通性方面的需求。如可以通过连续一定时间的性能检测来盘存存储设备是否因为连通性不好导致性能下降方面的问题。</p>< p>  同时需要注意,由于小型磁盘阵列在连通性的改善上受到比较大的限制。为此如果企业采用的是小型磁盘阵列,那么就需要事先评估。免得存储空间扩展之后,才发现连通性不行,而不得不从头再来。</p>< p>  三、 磁盘数量如果到达极限该如何处理?</p>< p>  如果服务器内的空间已满,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硬盘,此时该怎么办呢?在实际工作中,扩展存储容量不仅仅是增加硬盘数量一个方法。存储管理员当无法增加新的磁盘阵列的时候,可以用更大容量的磁盘来带地现有的磁盘。如可以使用1TB甚至更大的磁盘来取代现有的500G 的硬盘等等。如此的话,可以在不增加新的阵列柜的情况下,使得存储容量成倍的增加。</p>< p>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并不是适合任何人。因为在更换更大磁盘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如有些磁盘阵列对于能够支持的最大容量是有限制的。当需要更换更大的磁盘的时候,必须要对控制器和相关硬件进行升级。为此在替换过程之前,必须要作好充分的评估。如果确实要进行升级的话,需要事先作好测试工作、并且在更换硬盘之前对数据作好备份。等到新的磁盘被安装配置好之后能够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去。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最大程度上缩短存储系统当机的时间和保障数据的安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深夜的时候进行,以减少对用户的影响。</p>< p>  四、 退休下来的磁盘或者磁盘阵列该如何处理?</p>< p>  更换下来的磁盘或者磁盘阵列该如何处理呢?很多人的第一个反映就是废物利用。如可以用这些磁盘作为文件备份或者其他的用途。不过笔者并不建立这么做。这主要是处于以下两个因素的考虑。</p>< p>  首先,退休下来的磁盘或者磁盘阵列可能已经超出了保修期。而且以前在磁盘阵列中是不间断的运行,一些零部件损害已经很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不但维护和维修他们的成本会很高,而且这些磁盘或者磁盘阵列很可能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p>< p>  其次现在磁盘的价格在直线下降,重新购买磁盘成本也不许要很高。一个是维护成本与风险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购买与部署成本降低。笔者认为,存储工程师应该在这几方面取得一个均衡。在重复利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后续的维护成本与风险隐患,需要检验退休下来的材料能否满足低端的需求。如果不需要的话,管理员还可以将其卖掉。</p>< p>  总之,对于食之五味弃之可惜的磁盘或者磁盘阵列,还是尽早处理为好。其不像古董,越藏越值钱。相反,价值是在不断贬值的。</p>http://www.downcc.com/tech/1440.html硬件天地2010/07/23 10:04:32<p>&nbsp;&nbsp;&nbsp;&nbsp; 系统运行,加载网页,安装软件程序,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缓存文件,不济事清理会使机器运行缓慢。针对这些,小编在此向大家推荐一款小型的软件,他的应用将使你的电脑更加快速,垃圾清理更加快速容易。</p>< p>&nbsp;&nbsp;&nbsp;&nbsp; Ramdisk内存盘的特性是数据完全存储在内存中,所以一旦关闭计算机,就会导致内存盘中的数据完全丢失。这个特性使得内存盘特别适合于存储一些临时文件,如IE的缓存,Windows和应用程序运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这些文件都适合放到内存盘上,从而减少硬盘上文件碎片的生产,并且不需要主动删除这些临时文件,一旦重新启动,这些垃圾文件就自动消失了。也正是这个特性,使得内存盘不适合存储重要的数据文档,因为一旦死机,这些东西就再也找不回来了。</p>< p>&nbsp;&nbsp;&nbsp; 安装使用内存盘大操作系统要求是windows2K以上,XP、Vista、Win 7都可以,内存256兆以上,内存很少,就不要使用内存盘了,否则会降低windows的运行效率。</p>< p>&nbsp;&nbsp;&nbsp; 现在Ramdisk的安装和设置非常简单,运行Ramdisk ,如果Ramdisk还没有安装,那么仅仅是点击&ldquo;Install Ramdisk&rdquo;(安装Ramdisk内存盘)按钮就可以了。安装时,windows可能会警告驱动程序没有数字签名,不去理睬它,按yes就可以了。安装完毕,这时除了&ldquo;安装ramdisk&rdquo;按钮以外的其他按钮都可用了。设置也很简单,仅仅包括盘符,内存盘大小,内存盘的类型,这3个选项。还有一些高级设置需要修改注册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设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安装Ramdisk内存盘 图文详解软件设置"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18618.png" /><br /> 下载下来解压后的Ramdisk文件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安装Ramdisk内存盘 图文详解软件设置"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18429.png" /><br /> 安装Ramdisk</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安装Ramdisk内存盘 图文详解软件设置"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18735.png" /><br /> 在资源管理器里已经查看出Ramdisk安装成功</p>< p>&nbsp;&nbsp;&nbsp; 内存盘大小,单位是千字节,这个数值完全取决于你的电脑的内存多少。如果你的电脑只有256兆内存,那么内存盘的大小最好不要超过64兆,如果你有1G内存以上,甚至可以把内存盘的大小设置为784兆。</p>< p>&nbsp;&nbsp;&nbsp; 对应比较好的设置: 如果你是1G内存 请设置为256M,2G内存请设置为768M-1G,4G内存请设置为1G-1.5G。</p>< p>&nbsp;&nbsp;&nbsp; 盘符的设置,没什么好说的,缺省是R,只要是没有使用的盘符都行。 内存盘的类型,缺省是固定磁盘(fixed),还可以设置为可移动磁盘(removable),选择好需要的设置后,按&ldquo;应用&rdquo;按钮或者&ldquo;好滴&rdquo;按钮就可以了。打开资源管理器,你就会发现多了一个盘符R(假定你设置的盘符是R,以后都直接用盘符R来代表内存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安装Ramdisk内存盘 图文详解软件设置"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18808.png" /><br /> 资源管理器里已经出现内存盘的盘符& ldquo;R:&rdquo;</p>< p>&nbsp;&nbsp;&nbsp; 内存盘设置好后,就是优化系统,充分发挥内存盘的作用。&nbsp;&nbsp;</p>< p>&nbsp;&nbsp;&nbsp; 1、首先设置系统的临时文件夹目录,告诉系统和应用程序把临时文件都写到内存盘上,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又不需要担心死机导致的临时文件夹目录逐渐增大的问题。</p>< p>&nbsp;&nbsp;&nbsp; 右键点击桌面上面的&ldquo;我的电脑&rdquo;,高级=》环境变量,设置包括&ldquo;用户环境变量&rdquo;和&ldquo;系统环境变量&rdquo;都改成R:\TEMP,记住,最好不要用R:的根目录作为临时目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如何设置系统变量 教你给系统加勒个油"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19828.png" /><br /> 进入环境变量编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如何设置系统变量 教你给系统加勒个油"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19273.png" /><br /> 修改系统缓存文件存放目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如何设置系统变量 教你给系统加勒个油"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19342.png" /><br /> TEMP和TMP都修改到&ldquo;R:&rdquo;里</p>< p>&nbsp;&nbsp;&nbsp; 2、更改IE的缓存目录,告诉IE把浏览网页时产生的临时文件都写到内存盘上,可以加快ie的浏览速度,在浏览器里选择选择 工具=》intetnet选项=》常规=》设置,修改IE的缓存目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如何设置系统变量 教你给系统加勒个油"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19799.png" /><br /> 设置Internet临时文件目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如何设置系统变量 教你给系统加勒个油"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20239.png" /><br /> 修改Internet临时文件存放限制大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如何设置系统变量 教你给系统加勒个油"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20286.png" /><br /> 修改Internet临时文件存放路径至R:</p>< p>&nbsp;&nbsp;&nbsp; 3、其他应用程序,如winzip,需要单独设置,一般都比较容易找到修改设置的位置。但是如果是在设置系统的临时文件夹目录以后,安装这些软件,一般会根据系统设置自动调整,不需要修改了。</p>< p>&nbsp;&nbsp;&nbsp; 4、编译程序产生的临时文件,用过visual C 或者Gcc开发的朋友都知道,编译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临时文件,少的也有十几兆,可以调整编译器的设置,使得编译产生的中间文件都存到内存盘上,可以极大提高编译速度。</p>< p>&nbsp;&nbsp;&nbsp; 5、现在很多朋友使用P2P软件下载,如edonkey,emule,BT等等。这些软件的一个缺陷是由于是多线程访问硬盘,使得硬盘的磁头大量的无规律的移动,可能导致硬盘磁头的磨损。但是这个缺点对于内存盘来说,却根本不是缺点。因为内存盘根本没有磁头的机械运动,不过要记住下载完成后,要及时把文件拷贝到硬盘上,以免重启动后文件丢失。 (记住如果你要下载歌曲等文件,请先下载到R盘 然后一定要转存)</p>< p>&nbsp;&nbsp;&nbsp; 6、开临时ftp服务器分流热门文件,如果内存足够大,可以把热门的文件完全放到内存盘上,这样就不怕多线程访问ftp造成硬盘损坏的问题了。</p>< p>&nbsp;&nbsp;&nbsp; 一般,修改设置不需要重新启动。但是,如果有其他应用程序正在访问Ramdisk,会要求重启动,这时最好关闭访问Ramdisk的程序。值得注意的是ie的缓存,如果被设置到Ramdisk,这时修改内存盘的设置,就会要求重启动。因为IE缓存在登陆后 就被资源管理器打开了,即使没用IE也会被占住。方法是登陆另一个管理员账号,或者修改IE缓冲目录(修改IE缓冲也要求重新登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如何设置系统变量 教你给系统加勒个油"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2310620119.png" /><br /> 改完最好还是重启一下吧</p>< p>&nbsp;&nbsp;&nbsp; 前面所讲的内存盘的用处都属于缓冲数据的用途,以便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下面我讲一点用内存盘模拟各种容量的软驱方面的用途。现在很多朋友的机器上都没有安装软驱,然而有一些程序,必须要有软驱才能运行,如制作瑞星杀毒软件的杀毒盘,或者一些软件需要验证钥匙盘后才能运行。</p>< p>&nbsp;&nbsp;&nbsp; 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内存盘的类型设定为removable,也就是软驱的类型。内存盘大小设置成需要的容量,如普通的软驱是1.44兆,也就是1440k的大小,盘符设置为A(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其他的盘符也可以),然后双击&ldquo;应用(apply)&rdquo;按钮。</p>< p>&nbsp;&nbsp;&nbsp; 以上内容已经介绍完,但是<b>小编在这里还是要重点强调一遍,在环境变量里只能修改文中提到的两个路径,一定要再三确定修改正确。如果修改有误,或者修改了其他选项,机器会重启蓝屏的!</b>修改成功的朋友,是否感到机器的速度提升许多呢?希望小编的这篇应用,对你有用!</p>http://www.downcc.com/tech/1429.html硬件天地2010/07/18 15:30:24<p><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2">< tbody>< tr >< td width="120">排名</td>< td width="130">厂商</td>< td width="400">型号</td>< /tr>< tr >< td >1</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X 980 @ 3.33GHz</td>< /tr>< tr >< td >2</td>< td >Intel</td>< td >Xeon X5670 @ 2.93GHz</td>< /tr>< tr >< td >3</td>< td >Intel</td>< td >Xeon X5680 @ 3.33GHz</td>< /tr>< tr >< td >4</td>< td >Intel</td>< td >Xeon W3680 @ 3.33GHz</td>< /tr>< tr >< td >5</td>< td >Intel</td>< td >Xeon X5660 @ 2.80GHz</td>< /tr>< tr >< td >6</td>< td >Intel</td>< td >Xeon X5650 @ 2.67GHz</td>< /tr>< tr >< td >7</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975 @ 3.33GHz</td>< /tr>< tr >< td >8</td>< td >Intel</td>< td >Xeon W5590 @ 3.33GHz</td>< /tr>< tr >< td >9</td>< td >Intel</td>< td >Xeon W3570 @ 3.20GHz</td>< /tr>< tr >< td >10</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965 @ 3.20GHz</td>< /tr>< tr >< td >11</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880 @ 3.07GHz</td>< /tr>< tr >< td >12</td>< td >Intel</td>< td >Xeon W3580 @ 3.33GHz</td>< /tr>< tr >< td >13</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960 @ 3.20GHz</td>< /tr>< tr >< td >14</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K 875 @ 2.93GHz</td>< /tr>< tr >< td >15</td>< td >AMD</td>< td >Phenom II X6 1090T</td>< /tr>< tr >< td >16</td>< td >Intel</td>< td >Xeon W5580 @ 3.20GHz</td>< /tr>< tr >< td >17</td>< td >Intel</td>< td >Xeon W 570 @ 3.20GHz</td>< /tr>< tr >< td >18</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950 @ 3.07GHz</td>< /tr>< tr >< td >19</td>< td >Intel</td>< td >Xeon W3565 @ 3.20GHz</td>< /tr>< tr >< td >20</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940 @ 2.93GHz</td>< /tr>< tr >< td >21</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870 @ 2.93GHz</td>< /tr>< tr >< td >22</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930 @ 2.80GHz</td>< /tr>< tr >< td >23</td>< td >Intel</td>< td >Xeon E5640 @ 2.67GHz</td>< /tr>< tr >< td >24</td>< td >Intel</td>< td >Xeon W3550 @ 3.07GHz</td>< /tr>< tr >< td >25</td>< td >AMD</td>< td >Phenom II X6 1055T</td>< /tr>< tr >< td >26</td>< td >Intel</td>< td >Xeon X5677 @ 3.47GHz</td>< /tr>< tr >< td >27</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920 @ 2.67GHz</td>< /tr>< tr >< td >28</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860 @ 2.80GHz</td>< /tr>< tr >< td >29</td>< td >Intel</td>< td >Xeon W3540 @ 2.93GHz</td>< /tr>< tr >< td >30</td>< td >Intel</td>< td >Xeon X5560 @ 2.80GHz</td>< /tr>< tr >< td >31</td>< td >Intel</td>< td >Xeon X3370 @ 3.00GHz</td> </tr>< tr >< td >32</td>< td >Intel</td>< td >Xeon X5570 @ 2.93GHz</td>< /tr>< tr >< td >33</td>< td >Intel</td>< td >Xeon X5550 @ 2.67GHz</td>< /tr>< tr >< td >34</td>< td >Intel</td>< td >Xeon X5492 @ 3.40GHz</td>< /tr>< tr >< td >35</td>< td >AMD</td>< td >Opteron 6128</td>< /tr>< tr >< td >36</td>< td >Intel</td>< td >Core2 Extreme X9750 @ 3.16GHz</td>< /tr>< tr >< td >37</td>< td >AMD</td>< td >Phenom II X6 1035T</td>< /tr>< tr >< td >38</td>< td >Intel</td>< td >Xeon E5630 @ 2.53GHz</td>< /tr>< tr >< td >39</td>< td >Intel</td>< td >Xeon X5482 @ 3.20GHz</td>< /tr>< tr >< td >40</td>< td >Intel</td>< td >Core2 Extreme X9770 @ 3.20GHz</td>< /tr>< tr >< td >41</td>< td >Intel</td>< td >Xeon W3530 @ 2.80GHz</td>< /tr>< tr >< td >42</td>< td >Intel</td>< td >Xeon X3440 @ 2.53GHz</td>< /tr>< tr >< td >43</td>< td >Intel</td>< td >Xeon W3520 @ 2.67GHz</td>< /tr>< tr >< td >44</td>< td >Intel</td>< td >Xeon X5460 @ 3.16GHz</td>< /tr>< tr >< td >45</td>< td >Intel</td>< td >Xeon X5472 @ 3.00GHz</td>< /tr>< tr >< td >46</td>< td >Intel</td>< td >Core i7 X 940 @ 2.13GHz</td>< /tr>< tr >< td >47</td>< td >Intel</td>< td >Xeon E5530 @ 2.40GHz</td>< /tr>< tr >< td >48</td>< td >Intel</td>< td >Xeon X3450 @ 2.67GHz</td>< /tr>< tr >< td >49</td>< td >Intel</td>< td >Xeon E5540 @ 2.53GHz</td>< /tr>< tr >< td >50</td>< td >Intel</td>< td >Core2 Extreme X9650 @ 3.00GHz</td>< /tr>< tr >< td >51</td>< td >Intel</td>< td >Core2 Quad Q9650 @ 3.00GHz</td>< /tr>< tr >< td >52</td>< td >AMD</td>< td >Six-Core AMD Opteron 2431</td>< /tr>< tr >< td >53</td>< td >Intel</td>< td >Xeon X5450 @ 3.00GHz</td>< /tr>< tr >< td >54</td>< td >Intel</td>< td >Xeon E5440 @ 2.83GHz</td>< /tr>< tr >< td >55</td>< td >Intel</td>< td >Xeon E5520 @ 2.27GHz</td>< /tr>< tr >< td >56</td>< td >Intel</td>< td >Xeon E5450 @ 3.00GHz</td>< /tr>< tr >< td >57</td>< td >Intel</td>< td >Core2 Quad Q9550 @ 2.83GHz</td>< /tr>< tr >< td >58</td>< td >Intel</td>< td >Xeon X3350 @ 2.66GHz</td>< /tr>< tr >< td >59</td>< td >AMD</td>< td >Phenom II X4 965</td>< /tr>< tr >< td >60http://www.downcc.com/tech/1428.html硬件天地2010/07/18 15:19:04<p>  笔记本之后的游戏处理性能,一直是游戏玩家所难以接受的。今天,笔者在某日本网站看到一款专为笔记本打造的ExpressCard 34转PCI-E转接卡,用户可通过该设备接驳PCI-E接口的显卡,以增强笔记本的3D性能。</p>< p>  首先有必要来先了解一下ExpressCard/34规范,ExpressCard是基于PCI Express技术发展而来的,除了支持PCI Express传输技术外,还支持USB传输技术。前者的带宽能达到2.5 Gbps,后者则为480 Mbps。由于改用了串行传输技术,进而减少了走线数量,有利了笔记本的设计简化与成本降低;同时带宽的提高,允许连接更高速设备,如外置显卡、eSATA接口、SAS接口。正是由于ExpressCard规范的PCI Express基础,所以才使得扩展外置显卡成为可能。</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058967.jpg" /><br /> 正在运行的外置显卡平台</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058610.jpg" /><br /> ExpressCard 34转PCI-E x16转接卡</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059820.jpg" /><br /> ExpressCard适配器</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059724.jpg" /><br /> 连接接口</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059731.jpg" /><br /> 供电模块</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059176.jpg" /><br /> 转接口背部</p>< p align="left">除了ExpressCard/34转PCI-E X16扩展卡外,此次现身秋叶原卖场的还有一款ExpressCard/34转PCI-E X1扩展卡,同样可以用于扩展显卡等设备。</p>< p align="center"><br />< 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2)"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059916.jpg" /><br /> ExpressCard 34转PCI-E x1转接卡</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2)"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059310.jpg" /><br /> 提供一个USB2.0接口</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2)"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059572.jpg" /><br /> PCI-E x1接口</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2)"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10975.jpg" /><br /> 通过该扩展卡扩展的24TB磁盘系统</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2)"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10700.jpg" /><br /> 使用了一个电源供电</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2)"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10688.jpg" /><br /> 实现24TB磁盘系统</p>< p align="center"><img alt="DIY精神入侵笔记本独显转接卡现身(2)"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5210815.jpg" /><br /> 售价约合人民币457元和1132元</p>< p align="left">上面是前面两个设备的价格,ExpressCard/34转PCI-E X1设备价格为5980日元,折合人民币457,ExpressCard/34转PCI-E X16设备价格为14800日元,折合人民币1125元,价格显得有些昂贵。</p>http://www.downcc.com/tech/1427.html硬件天地2010/07/18 15:14:16<p>鼠标的种类有很多,目前常用的鼠标按照定位原理分为光电鼠标、激光鼠标、蓝光鼠标和蓝影鼠标,可能大部分用户并不懂得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有少数游戏玩家听说过这些鼠标种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光电鼠标、激光鼠标、蓝光鼠标和蓝影鼠标之间的差别和优毛病。</p>< p>普通光电鼠标</p>< p>定位原理:红光侧面照射,棱镜正面捕捉图像变更。</p>< p>优毛病:成本低,足以搪塞日常用处,对反射表面请求较高,所以购置应用还是要配个合适的鼠标垫(偏深色、非单色、勿镜面较为理想),毛病是分辨率相对较低。</p>< p>分辨率范例值:1000dpi,正常领域800-2500dpi。</p>< p>光电鼠标器是通过红外线或激光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把持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的一种硬件设备。光电鼠标的光电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的滚球。这类传感器需要与特制的、带有条纹或点状图案的垫板配合应用。</p>< p>激光鼠标</p>< p>定位原理:激光侧面照射,棱镜侧面吸收</p>< p>优毛病:成本高,虽然激光鼠标分辨率相当的高,对反射表面请求低,也就是对激光鼠标垫的请求很低,但是也并非传说中的无所不能,还是配个合适的鼠标垫为好。激光鼠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实际上价格并非贵的离谱,重要是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山寨,而且鼠标真正的成本是消费在无线收发器和模具上,毛病暂时没创造。</p>< p>分辨率范例值:5000dpi,也有小于2000分辨率的低端产品</p>< p>激光鼠标其实也是光电鼠标,只不过是用激光代替了普通的LED光。利益是可以通过更多的表面,因为激光是 Coherent Light(相干光),几乎单一的波长,即使经过长距离的流传依然能保持其强点击此处添加图片阐明度和波形;而LED 光则是Incoherent Light(非相干光)。</p>< p>蓝光鼠标</p>< p>定位原理:蓝光侧面照射,棱镜正面捕捉图像变更。</p>< p>优毛病:成本低,日常用处,蓝光鼠标看起来比较醒目,实际上个人感到LED蓝色对眼睛并不友爱,反而没红色更耐看一些,蓝光鼠标对反射表面的适应性比传统的红色似乎要好一些,但并不明显。毛病分辨率较低。</p>< p>分辨率范例 值:1000dpi,正常领域800-2500dpi。</p>< p>蓝光机理跟普通光电(红光)机理类似。</p>< p>蓝光鼠标特点是采用&ldquo;Blue Track&rdquo;技巧应用蓝光光束传感器,光束尺寸为传统光电鼠的四倍,集成了跟踪传感器,利用蓝色的LED配合着特别的镜头来捕捉位移,可在地毯和花岗石板等一系列材料表面上应用。</p>< p>蓝光和传统红光的差别</p>< p>所谓的蓝光与红光其实是鼠标内发光二级管发的光,蓝光是指微软最近推出的光学引擎技巧,红光自然就是传统的光电鼠了。</p>< p>如今光学鼠已经很成熟了,性能非常好,dpi已经达到1600以上,比如mx518、金环蛇等,一些高端激光鼠标的dpi已经达到5000,比如罗技的G9x,所以蓝光并不是更新换代产品,而是技巧的一个分支,没有颠覆性的超出。</p>< p>实验证明好品牌的红LED和蓝LED的鼠标性能几乎是一样的,完整在于用户爱好什么色彩,鼠标品德的好坏重要是在于其定位系统的优劣上。</p>< p>鼠标光的色彩变换并非没用,有关材料显示,蓝光鼠标比红光的定位将更加正确。我们目前的红光鼠标在衣服上、不平的物体表面或者在透明玻璃上定位难以正确,在透明玻璃表面移动更艰苦。但新型的蓝光鼠标采用了蓝色光束传感器,精度就远远高于红光,甚至可以在花岗岩、地毯等很多材料表面正常应用,定位也非常准确,可以在很多红光鼠标无法工作的界面上正常应用。另外一个优点是工作电流比传统鼠标引擎低 30%,节电能力更强。</p>< p>目前,雷柏和微软都推出了蓝光鼠标。推出的蓝光鼠标以无线鼠标为主,蓝光鼠标上市的价格并不便宜,最便宜的价格为69元。由于市场上非常稀疏,瞄准的是民用高端市场。估计蓝光鼠标将会走两条路线,一是普及型,随着产品大批上市,价格大幅度降落而代替红光鼠标成为市场主流。二是高端型,所有鼠标厂商推出的蓝光全都定位于100&mdash;数百元的高端,使红光鼠标和蓝光鼠标在市场上共存。</p>< p>蓝影鼠标</p>< p>定位原理:蓝光侧面照射,棱镜侧面吸收。</p>< p>特点:成本略低,对反射表面请求低,当然如果要很好的效果,还是应当保证最佳的反射面。毛病暂时没创造。</p>< p>分辨率范例值:4000dpi,也有小于2000分辨率的低端产品。</p>< p>蓝影的工作原理</p>< p>光学引擎鼠标利用的是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红色可见光源,利用光的漫反射原理,记录下单位时间内 LED光源照射在物体表面的漫反射暗影的变更来断定鼠标移动轨迹。激光引擎鼠标则采用的是激光二极管发射的短波的非可见激光,利用短波光易被反射的原理,让鼠标能够记录下从物体表面反射回光学传感器的光点的清楚成像。严格来说,传统的光学引擎与激光引擎都该称作是光学引擎,不过两种不同桌面捕捉原理决定了光学鼠标必须借助鼠标垫,而激光鼠标则能够在更多的表面上自如应用。</p>< p>采用Blue Track蓝影技巧的鼠标产品应用的是可见的蓝色光源,因此它看上去更像是应用传统的光学引擎。可它并非利用光学引擎的漫反射暗影成像原理,而是利用目前激光引擎的镜面反射点成像原理。通过下边这个简略的光路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LED光源发射出的蓝色光线通过Collimating Lens(校准镜片)大批汇集,照射在物体表面上,通过物体表面反射到Imageing Lens(成像镜片),经过成像镜片对光线的二次汇集在CMOS Detector(光学传感器)上成像,而光学传感器则相当于是一台高速连拍照相机,能够在每秒钟拍摄数千张照片,并将它们传送至图像处理芯片,经过芯片对每张照片的对照,最终得出鼠标移动的轨迹。</p>< p>更大的光量+广角镜头</p>< p>蓝影技巧并不是光学引擎和激光引擎的简略综合,而是进步鼠标便面适应能力的高效的解决方案。首先,蓝色光属于短波光线,虽然无法同激光引擎发射出的非可见光相比,但是蓝色光的短波优势让它同样具备了优良的反射效果,通过反射让物体细节得到了更过细的反响。</p>< p>蓝影技巧通过蓝色光源加上透镜汇聚效果使最终进入成像镜头的光束量达到激光引擎的4倍,能够让光学传感器获得更大的光量。举一个简略的例子,拍照时,照片都需要足够的曝光,可以通过加大光圈(增长进光量)或者是延伸曝光时间(降低快门/单位时间内拍摄速度)来实现。为了精断定位光学传感器是绝不可能降低拍摄速度的,所以增大进光量不仅可以让光学传感器拍出的每张照片都能够有足够的曝光,同时还可以供给足够的进光量使光学传感器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拍摄出鼠标移动轨迹图片,达到更加准确的定位效果。</p>< p>蓝影技巧的成像端应用的是视角更宽的广角镜头,能够抓取更大领域的物体表面的细节图像,因此对鼠标移动轨迹的分析也会变得更加过细。上述特征给予蓝影技巧更强的表面适应能力,无论是表面光滑的大理石台面上,还是在粗糙的客厅地毯上都能够精断定位。</p>< p>蓝影技巧的利用与发展</p>< p>将传统光学引擎与激光引擎相联合的蓝影技巧,让微软鼠标产品具备了超强的表面适应能力以及准确无比的定位能力,使采用LED可见光源的鼠标产品具备了超出激光引擎产品的整体实力。而在成本方面,由于LED光源相对于激光二极管具有更加低廉的成本,所以采用蓝影技巧的鼠标产品的实际成本反而会比激光引擎的产品更低。</p>http://www.downcc.com/tech/1420.html硬件天地2010/07/18 12:15:15<p>  数着数据的增多,移动硬盘逐渐的被广大用户所采用,但看是简单的移动硬盘,却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百度搜索上一搜,原来不少的网友的都会出现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移动硬盘无法识别,如何是好?这个问题困绕了不少的消费者,而且很多人找了很久的答案都还没能解决的我问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移动硬盘无法识别,如何是好?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21640115.jpg" /><br /> 不少网友抱怨移动硬盘无法识别</p>< p>  下面让笔者为大家分析一下移动硬盘故障的几种原因,为了能够便捷地存储大容量文件,很多朋友都购买了USB接口的移动硬盘,可是在使用的时候却发现系统无法识别移动硬盘。这是为什么呢?</p>< p><b>  一、设置CMOS参数</b></p>< p>  对于从来没有使用过USB外接设备的朋友来说,即使正确安装了驱动程序也有可能出现系统无法检测USB硬盘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主板默认的CMOS端口是关闭的,如果没有将其设置为开启状态,那么Windows自然无法检测到移动硬盘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21641395.jpg" /><br /> 常见的移动硬盘</p>< p>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重新开机,进入CMOS设置窗口,并且在& ldquo;PNP/PCI CONFIGURATION&rdquo;栏目中将&ldquo;Assign IRQ For USB&rdquo;一项设置为&ldquo;Enable&rdquo;,这样系统就可以给USB端口分配可用的中断地址了。</p>< p>  <b>2、电源不足</b></p>< p>  由于USB硬盘在工作的时候也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如果直接通过USB接口来取电,很有可能出现供电不足。因此,几乎所有的移动硬盘都附带了单独的外接电源或者是通过键盘取电的PS2转接口,这时只要事先连接好外接电源或者通过PS2转接线与键盘连接好,确保给移动硬盘提供足够的电能之后再试试,这时应该可以正常使用了吧。</p>< p>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建议使用移动硬盘之前都确保有足够的供电,否则很可能由于供电不足导致硬盘损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广大网友支招,问题轻松解决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21641419.jpg" /><br /> 硬盘无法识别?</p>< p><b>  3、USB延长线故障</b></p>< p>  除去上述两方面原因之外还有可能是USB接口类型不符导致移动硬盘无法使用。比如计算机配置的USB接口是1.1标准的,而购买的移动硬盘是USB 2.0标准的接口,这就要求连接计算机和移动硬盘的连接线必须支持USB 2.0标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广大网友支招,问题轻松解决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21641943.jpg" /><br /> 无法识别USB设备</p>< p>  因为高速移动设备插入低速集线器,该设备可能不被正常安装,而有些朋友在使用移动硬盘的同时还使用优盘,为了方便就直接使用优盘附送的USB 1.1标准连接线,这样就导致USB 2.0标准的移动硬盘无法正确识别。只要将连接线更换为USB 2.0标准的即可解决此故障。</p>< p> <b> 4、Windows版本太低</b></p>< p>  对于一些还在使用Windows 95或者Windows 97系统的朋友来说,即使计算机配备了USB接口,但是由于Windows 98之前的操作系统不支持USB外设,因此无论如何安装驱动程序、设定CMOS参数都无法让移动硬盘正常使用。</p>< p>  对于这种情况,一种解决方法是将操作系统升级到Windows 98以上,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到微软官方站点下载相应的补丁程序让Windows 95/97能够识别移动硬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无法识别的原因多多 "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8121641159.jpg" /><br /> Windows版本太低?</p>< p><b>  5、系统设置不当</b></p>< p>  对于一些Windows 98用户来说,在安装好驱动程序之后,可以从设备管理器中查看到移动硬盘图标,但是在资源管理器中却没有相应的盘符标识,这就是系统设置不当所致。在</p>< p>  设备管理器中双击移动硬盘图标,并且点击弹出窗口中的&ldquo;属性&rdquo;按钮,此时可以看见断开、可删除、同步数据传输和Int 13单元四个选项,其中&ldquo;可删除&rdquo;一项前面系统默认是没有打勾的,只要勾选这个选项之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就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看见新增的移动硬盘盘符了。</p>< p>  虽然移动硬盘无法识别的故障原因比较多,但一般都不是USB接口或者移动硬盘本身的故障,因此需要大家在排除的时候多从周围关联部分考虑,相信你也可以顺利使用移动硬盘的。</p>http://www.downcc.com/tech/1399.html硬件天地2010/07/14 13:52:59<p>  硬盘最常见的故障就是引导型故障,即硬盘不能启动等。出现引导型故障时,系统会有很多错误提示,我们如果读懂了这些提示,对于解决硬盘问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p>< p><b>  1.错误提示:HDD controller failure</b></p>< p><b>  错误解释:硬盘驱动器控制失败。</b></p>< p>  错误原因:这是启动机器时,由POST程序(BIOS中的自动检测程序)向驱动器发出寻道命令后,驱动器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操作而产生的超时错误。出现这种错误,有可能是你的硬盘已经损坏了。</p>< p><b>  2.错误提示:HDC controller fail</b></p>< p><b>  错误解释:硬盘控制器控制失败。</b></p>< p>  错误原因:这类故障是硬件故障,POST程序向控制器发出复位命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控制器的中断响应,可能是控制器损坏或电缆没接好,另外,控制器控制失败与硬盘参数设置是否正确也有关。</p>< p><b>  4.错误提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Replace</b></p>< p><b>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b></p>< p><b>  错误解释:非系统盘或磁盘错误,重新换盘后按任意键。</b></p>< p>  错误原因:DOS BOOT区中的引导程序执行后发现错误,报此信息。其可能的原因有:硬盘根目录区第一扇区地址出界(在540MB之后)、读盘出错。这类故障大多为软件故障,如果BPB表损坏,即用软盘启动后,硬盘不能正常读写,可以用NDD修复;如果BPB表完好,只需简单SYS C:传送系统就可引导。</p>< p><b>  5.错误提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b></p>< p><b>  错误解释:无效的分区表。</b></p>< p>  错误原因:在找到激活分区后,主引导程序还将判断余下的三个表项的&ldquo;分区引导标志&rdquo;字节(首字节)是否均为0,即确认是否只有惟一的激活分区,如果有一个不为0,系统就报错并死机,这在使用一些第三方分区软件作了几个激活分区后很容易出现。</p>< p><b>  6.错误提示:DRIVE NOT READY ERROR Insert Boot</b></p>< p><b>  Diskette in A:Press any key when ready</b></p>< p>  错误解释:设备未准备好,插入引导盘到A 驱,准备好后按任意键。</p>< p>  错误原因:这是由于由硬盘引导系统,就要通过BIOS中INT 19H固定读取硬盘0面0道1扇区,寻找主引导程序和分区表。INT 19H读取主引导扇区的失败原因有:第一,硬盘读电路故障,使读操作失败,属硬件故障;第二,0面0道磁道格式和扇区ID逻辑或物理损坏,找不到指定的扇区;第三,读盘没有出错,但读出的MBR尾标不为55AA,系统认为MBR不正确,这是软故障。</p>< p><b>  7.错误提示:C:drive failure RUN SETUP UTILITY Pressto Resume</b></p>< p><b>  错误解释:硬盘C 驱动失败,运行设置功能,按键重新开始。</b></p>< p>  错误原因:这种故障一般是因为硬盘的类型设置参数与格式化时所用的参数不符。由于IDE 硬盘的设置参数是逻辑参数,所以这种情况多数由软盘启动后,C盘也能够正常读写,只是不能启动。</p>< p><b>  8.错误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b></p>< p><b>  错误解释:无效的驱动器号。</b></p>< p>  错误原因:如果一个分区或逻辑驱动器在分区表里的相应表项已不存在,那么对于操作系统来说,该分区或逻辑驱动器也就不存在了,因此这种故障的问题一般出在分区表。修复这类故障,最简单的方法是事先做好分区表的备份,比如Pctools9.0、Kv3000等都有这项功能。</p>< p><b>  9.错误提示:Error Loading Operation System</b></p>< p><b>  错误解释:调用操作系统错误。</b></p>< p>  错误原因:这类故障是在读取分区引导区(BOOT区)出错时提示的。其原因可能一是分区表指示的分区起始物理地址不正确。比如由于误操作而把分区表项的起始扇区号(在第三字节)由1 改为0,因而INT 13H读盘失败后,即报此错;二是分区引导扇区所在磁道的磁道标志和扇区ID 损坏,找不到指定扇区;三是驱动器读电路故障。</p>< p>  <b>10.错误提示:显示Starting Windows&hellip;,然后死机</b></p>< p>  错误原因:一般来说,这是由于CONFIG.SYS和AUTOEXC.BAT中的可执行文件本身已经损坏,使系统在执行到此文件时死机。这个故障非常简单,但因为没有什么故障信息,一般人很容易出现误判。当出现这种现象,并且确信系统文件是完好的,就可以取掉这两个文件,或者在屏幕上出现以上信息时,快速按下F8 键,然后选择单步执行,找出已经损坏的文件。</p>http://www.downcc.com/tech/1398.html硬件天地2010/07/14 13:45:20<p>  7月临近,意味着太阳直射北纬度,热浪卷席整个北半球正式开始。蜗居于石屎森林生活的人们,每天都在承受着这种热浪的煎熬。高剧的气温并不可怕,而因为城市里面制造出种种因素造成高热空气进入死循环,才令人担忧,汽车排放的尾气,空调外排热空气,城市绿化面积剧减,大小高楼将城市禁锢得密不透风......等等原因都造成城市内热空气死循环。</p>< p>&nbsp;<img alt="夏日箱内最热配件先数电源"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4134614731.jpg" /></p>< p>  这里谈到死循环一词,是造成气温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而在我们使用的电脑中,到了夏日,也经常出现一个问题,电源怎么会突然高烧起来?跟CPU,显卡,硬盘一样,电源也配有相应的散热系统维持正常的工作温度,但却温度要比起理论值高出一大节,而这样的问题往往就是因为热风死循环而造成的,小至电源内部,大致整个箱内,都有出现热风死循环的情况。</p>< p>   除了机箱内部出现热风死循环的情况之外,电源本身的发热量,散热系统的性能,以及电源内部的散热风道设计也会造成电源温度升高,文章以下首先对电源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p>< p>★偏低效率电源发热量必然大</p>< p>  转换效率的大小除了跟电源的节能效果和负载能力有关之外,从另一个侧面也跟电源的发热量有一定的关系。输入同样的电力能量,转换成有效电能输出越大,则额外以热能散发出去就越少,相反,转换效率越低的,电源以热能散发出去的能量就越多,从而造成电源发热量越大。</p>< p>★设计布局上的疏忽</p>< p>  电源内部主要以开关晶体管,Mosfet管/肖特基管和整流桥器等IC芯片为最主要的发热元件,开关晶体管,和Mosfet.肖特基管是主要负责电源的PFC开关和主开关,在设计上都能紧贴覆盖有散热片,所以这些IC发出的热量能好快导出。<br />    但不少电源的设计上却往往忽略了整流桥器也应该紧贴散热片上,整流桥器的发热量会根据其不同的参数而有所不同,而这也有一个较为固定性的规律,功率或负载能力越高的电源,所用的整流桥器参数越是强悍,从而发热量也随之越大。</p>< p>&nbsp;<img alt="不能忽视电源自身问题"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4134614939.jpg" /><br /> 双整流桥并联设计</p>< p>  上图是采用了双整流桥并联,但却没有采用紧贴散热片的设计,如此一来在电源高负载的情况下,整流桥器散发的热量会波及其他元件,从而造成电源内部局部温度升高。</p>< p>★电源用料应该找发热量低的材料</p>< p>  在主要发热的元件上:开关晶体管,Mosfet管/肖特基管和整流桥IC上。尤其是晶体管上若能采用上英飞凌或者仙童两大品牌的优质IC材料,整体发热量必然得到下降,这些出至国外大厂的产品,在电阻值相对要低,流通电流值和其他参数更高,对于电源的转换效率也能起到质的提升。</p>< p>  相反采用一些根本查不出品牌,型号的IC管,在参数上和整体的发热上也不会有很好的表现,最终只会影响了转换效率和电源内部的整体发热。</p>< p>单向8CM风扇散热能力十分有限</p>< p>  针对一些偏低端和主流的电源,只会采用一个8CM风扇作为电源的主动散热系统,尽管电源功率输出相对要低,其元件的发热量也不会过大,但仅仅以一个单向8CM的风扇,根本无法顾及到电源内部所有元件的散热。</p>< p>  单从电源本身的确是这样,一旦电源安装至机箱内部,风扇所抽取到的不可能是冷风,当抽取热风进入电源,且8CM风扇的风量输出不大,则只会让电源内部温度更高。</p>< p>&nbsp;<img alt="电源有限的散热性能"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4134614172.jpg" /><br /> 仅以一个8CM风扇的风量无法满足电源的散热要求</p>< p>12/14CM风扇,过分静音并非好事</p>< p>  在时下大大小小的电源厂商都有自己的静音系列的电源产品,但却又能有多少厂家能做到散热静音两不误的理想效果?若能采用镰刀,高尔夫,ADDA,安耐美或者猫头鹰专业风扇制造商当然能做到理想的静音散热。但往往国内一些电源厂商只会盲目追求静音效果,造成了散热风扇只有静音却不能散热的弊端</p>< p>&nbsp;<img alt="电源有限的散热性能"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4134614809.jpg" /><br /> 仅0.16A的静音风扇,最高转速不过800RMP,谈何散热性能?</p>< p>电源内部风道不畅</p>< p>  无论谈到什么样的散热都不能缺少,冷热风间的对流而形成风道,才能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这些情况往往只会被读者们认为只能在机箱内部进行搭建风道,而电源内部的风道同样重要。忽略了此则以上的方面做得再好也是功亏一篑。</p>< p>&nbsp;<img alt="电源有限的散热性能"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4134614302.jpg" /><br /> XFX 650W电源出至海韵之手,采用S型散热风道设计</p>< p>  上图是明显看出是海韵经典系列M12的S风道设计,这样的风道设计并非改变很大,仅仅是将二级EMI电路移至原来的PFC处,这样一来,没有二级EMI电路的阻隔,散热片发出的热量就能直接导通到电源外部。</p>< p>上置电源式出现万&ldquo;热&rdquo;朝中</p>< p>  以上是出现在电源内部问题,而造成电源高温的原因分析,但在一套DIY的用机中,电源总不会单独工作,尤其安装在机箱内部后,造成电源发热的原因,其实更多来源于其他配件,以及箱内风道的建立。</p>< p>  针对时下最为主流的两种ATX机箱:上置和下置电源两种方式。</p>< p>&nbsp;<img alt="上置电源式出现万&ldquo;热&rdquo;朝中"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4134614709.jpg" /><br /> 上置电源式出现万&ldquo;热&rdquo;朝中</p>< p>  造成上图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机箱顶部出现散热盲区和机箱背板缺少抽风风扇的安装,根据热空气上升的原理,CPU,主板北桥芯片,显卡的热量统统传至电源处,同时电源的12CM风扇在进行抽风,更加快热量往电源内部积累,最终导致电源&ldquo;高烧&rdquo;。</p>< p>下置电源式也会出现散热盲区</p>< p>  下置电源设计的机箱,主要的优势在于:在机箱的散热风道上提供了上下彼此独立的分散风流走向散热,其中以电源+硬盘为一组,显卡主板CPU为第二组。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避免了上置电源设计的那种,万&ldquo;热&rdquo;朝中的弊端,但并非这样的设计就能达到最理想的散热效果,且看下图:</p>< p>&nbsp;<img alt="下置电源式也会出现散热盲区"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4134615738.jpg" /><br /> 布线惹的祸!造成热风&ldquo;死循环&rdquo;</p>< p>  过于独立的两组风道,因为机箱的尺寸未能做到最大化,布线上的凌乱和硬盘架的阻隔,随时出现风道的闭固循环,而电源和显卡之间也出现了热风上下流动的死循环。</p>< p>编辑给你最贴心解决方案及总结</p>< p>  首先针对电源自身情况而言,选择电源的时候需要注意,转换效率过低的电源产品不能因为价格低廉而盲从选购,相反高转换效率的电源产品,可通过是否通过80Plus认证而选取,国内产品中性价比较高的80+主流电源市场上比比皆是,国外和台系高效电源只要有购买的渠道,更值得推荐。</p>< p>  另外,盲目追求静音并非明智之选,若的确需要有静音的环境,可选择智能温控系列的电源。&nbsp;</p>< p>&nbsp;<img alt="编辑给你最贴心解决方案及总结"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14134615132.jpg" /><br /> 银欣FT02是每位DIY用户梦寐以求的垂直风道机箱</p>< p>  机箱的选择上,Intel提出的TAC2.0规范机箱已经开始受到机箱厂商们的认可,而且市场反应也越来越好,国内几大大厂逐渐推出多款TAC2.0的机箱,通过侧板大范围的流量交换,的确能做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同时也可以用户自己DIY在侧板上添加上下两组12CM风扇,增大冷风的注入。</p>http://www.downcc.com/tech/1378.html硬件天地2010/07/08 23:59:33<p>  近期很多朋友趁硬盘价格急降价,纷纷将自家旧有的笔记本电脑升级。下面有一位网友就用近3年的老5-联想F50A升级,当中他最为聪明的地方是在升级新硬盘的同时,也没有浪费原有的旧硬盘,下面就让大家看看他的升级过程。</p>< p>  当年升级的内存就不提旧事了,昨晨定下决心,终于拿下西部数据的WD3200BEKT,320GB,7200转,16MB缓存,黑盘。</p>< p>&nbsp;<img alt="旧焕发第二春之硬盘升级记"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6170.jpg" /><br /> 西数黑盘320G</p>< p>  7200转的硬盘我盯了很久了,日立`希捷`西数,原装的是日立声音已经让我厌恶,目前已为&ldquo;移动&rdquo;服务去了!步入正题,走了几家档口,居然都是日立的,我寒!走到了一家装机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问,有!!!!!!</p>< p>  坐下来砍价,从415元砍到390元,砍不动了。打开盒子,换上新装备!PE检测没问题!为了老硬盘有个归处,买个飚王硬盘盒,80元好像买贵了。回家装上Win7,速度明显提高,硬盘运行稳定,没有日立的卡拉声了,稍微有些震动,忽略了。</p>< p>&nbsp;<img alt="升级旧笔记本电脑首选西数黑盘"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6881.jpg" /><br /> 整体外观</p>< p>&nbsp;<img alt="升级旧笔记本电脑首选西数黑盘"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6248.jpg" /><br /> 近照</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6139.jpg" /><br /> 入舱</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6647.jpg" /><br /> 静电带</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6528.jpg" /><br /> 日立硬盘出舱</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6544.jpg" /></p>< p>&nbsp;<img alt="DIY以旧换新,黑盘取代旧日立盘"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6245.jpg" /><br /> 近照</p>< p>  &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7750.jpg" /><br /> 硬盘盒</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7420.jpg" /><br /> 双USB数据线</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7707.jpg" /><br /> 性能对比</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7245.jpg" /><br /> 鲁大师信息</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7/2010790137137.jpg" /><br /> 系统评分比原来高出0.9</p>< p>  至此,老5升级完毕,正常运行温度在42度左右徘徊。这次升级最大感受,就是新旧硬盘之间的性能差距,西数黑盘性能果然非常强悍,而旧有的日立160G也给我榨干最后的性能。对于一款用了3年的笔记本电脑来说,能有这样的性能,我已经心满意足。各位旧本本的用户,不妨也投资一下,升级手上的旧硬盘吧。</p>http://www.downcc.com/tech/1354.html硬件天地2010/06/29 12:24:50<p>  打开计算机电源后,当BIOS开始进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开机自检)时,按下&ldquo;Del&rdquo;键后,就可以看到CMOS Setup主菜单。在主菜单中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设置选项,按上下左右方向键来选择,按&ldquo;Enter&rdquo;键进入子菜单 选择选择其中的高级BIOS特征(advanced bios features)进入,下面的有</p>< p>  1st Boot Device<br />   2nd Boot Device<br />   3rd Boot Device<br />   (第一启动设备/第二启动设备/第三启动设备)三项允许您设定BIOS载入操作系统的引导设备启动顺序, 设定值为:</p>< p>  Floppy 系统首先尝试从软盘驱动器引导<br />   LS120 系统首先尝试从LS120引导<br />   HDD-0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一硬盘引导<br />   SCSI 系统首先尝试从SCSI引导<br />   CDROM 系统首先尝试从CD-ROM驱动器引导<br />   HDD-1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二硬盘引导<br />   HDD-2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三硬盘引导<br />   HDD-3 系统首先尝试从第四硬盘引导<br />   ZIP 系统首先尝试从ATAPI ZIP引导<br />   LAN 系统首先尝试从网络引导<br />   Disabled 禁用此次序</p>< p>  选CDROM 系统首先尝试从CD-ROM驱动器引导,设好按ESC退出 SAVE& amp; EXIT SETUP<br /> 选取此项并回车,将出现一个对话框,按&ldquo;Y&rdquo;键将设定资料储进CMOS并退出设定。</p>http://www.downcc.com/tech/1353.html硬件天地2010/06/29 12:21:15<p><font face="Verdana">  CMOS中关于内存的设置比较多,但不少选项是比较专业的,因此,如果设置后出现问题,请选择&ldquo;LOAD BIOS DEFAULTS&rdquo;,恢复可靠的设置参数。下面逐条说明相关内存设置。&nbsp;<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Above 1MB Memory Test:设置开机自检时是否检测1M以上内存。该选项已经在新的BIOS中被淘汰。由于内存价格暴跌,电脑用户安装内存容量陡然增加,开机时的大容量内存自检时间太长,今后,即使一遍的内存检测可能也会出现允许/禁止开关。<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Auto Configuration:设置为允许时,BIOS按照最佳状态设置。BIOS可以自动设置内存定时,因此会禁止一些对内存设置的修改,建议选择允许方式。<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Memory Test Tick Sound:是否发出内存自检的滴嗒声。如果您闲它烦,可以关闭它们。&nbsp;<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Memory Parity Error Check:设置是否要设置内存奇偶校验。多在30线内存条使用时代,已经被淘汰。但把非奇偶校验内存强行进行奇偶校验设置会使电脑无法开机。< br />< /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  Cache Memory Controller:是否使用高速缓存。不在流行的Award BIOS中使用。</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hadow RAM Option:设置系统BIOS或显示卡BIOS是否映射到常规内存中。可以加快速度,但也可能造成死机。<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Internal Cache Memory:是否使用CPU内部缓存(一级缓存)。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External Cache Memory:是否使用CPU外部缓存(主板上的二级缓存)。可以提高系统性能。AMD新的具有两级缓存的CPU的出现,使主板上的二级缓存退居成三级缓存。<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Concurrent Refresh:直译是同时发生的刷新。设置CPU在对其它I/O操作时对内存同时刷新,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DRAM Read Wait State:设置CPU从内存读数据时的等待时钟周期。在内存比CPU慢时可以设置更多的等待。<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DRAM Write Wait State:设置CPU向内存写数据时的等待时钟周期。在内存比CPU慢时可以设置更多的等待。<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low Refresh:对质量好的内存,保持数据的时间比较长,可以设置更长的时间周期,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hadow Cachecable:把映射到常规内存的BIOS ROM增加高速缓存,使性能更进一步。<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Page Mode:使内存工作于Page Mode或Page Interleaved模式。<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RAS Timeout Counter:使Page Mode或Page Interleaved模式的工作速度更快。因为有可能会超过内存RAS周期,因此采用计数器来监视RAS周期,一旦超过RAS周期,则将周期 自动复位为0。</font></p>< p><font face="Verdana">  Memory Relocation:内存重新定位。即将384的上位内存(Upper Memory Block)数据转储到1MB以上的扩展内存中。<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Memory Hole:有人称作内存孔洞。把内存地址15MB-16MB的区域留给一些特殊的ISA扩展卡使用,可以加速该卡工作速度或避免冲突。一般被设置成禁止,除非ISA扩展卡有专门的说明。<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DRMA Timing Setting:快页内存或EDO内存速度设置,通常是60ns或70ns选择,对10ns或更快的SDRAM内存无效。<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Fast MA to RAS Delay:设置内存地址(Memory Address)到内存行地址触发信号(RAS)之间的延迟时间。<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DRAM Write Brust Timing:CPU把数据写如高速缓存后,再写如内存的延迟时间。<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Fast RAS To CAS Delay:行地址触发信号到列地址触发信号之间的延迟时间。通常是RAS#下降到CAS#下降之间的时间。<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DRAM Lead-Off Timing:CPU读/写内存前的时间。&nbsp;<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DRAM Speculative Read:设置成允许时,读内存的时间比正常时间提前一个时间周期,可以提高系统性能。&nbsp;<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DRAM Data Integrity Mode:选择内存校验方式是Parity或ECC。<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Refresh RAS Assertion:设置内存的行地址刷新时间周期,对质量好的内存可以延迟刷新,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RAS Recharge Period:内存行地址信号预先充电所需要的时间。<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Fast EDO Path Select:设置选择对EDO内存读/写的快速途径,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DRAM RAS Latency:设置SDRAM内存的行地址触发到列地址触发的时间延迟。<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DRAM RAS Timing:设置系统对SDRAM内存的行地址触发时间,也即刷新时间。&nbsp;< /font></p>< p><font face="Verdana">  Peer Concurrency:为提高系统并行,使CPU对高速缓存或内存或PCI设备,或PCI的主控信号对PCI外围设备等等操作同时进行。系统智能越高,同CPU并行的操作越多,性能提高越多。</font></p>http://www.downcc.com/tech/1337.html硬件天地2010/06/28 11:10:43<p>  编辑经常碰到朋友买个电子产品什么的,为了体现自己的虚荣心偶尔也卖弄下,总会给他们介绍如何如何才能省钱,结果往往是落个费力不讨好,买完之后总会挑个这不好那不好的,其实就差多那点钱,编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点简单的省钱方式,让网友体验一把动手能力,即使你是个柔弱女生,相信通过讲解也会得心应手的,看看内部零件就那样简单,没有太复杂,如果小心使用的话和市售原装的没有太大区别。</p>< p><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0276.JPG" /><br /> 三星2.5英寸硬盘</p>< p>  经销商处购买的普通三星2.5英寸硬盘,参数可以参看编辑的相应文章,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要保证别买到假货就可以了,本产品提供三年质保。</p>< p><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0479.JPG" /><br /> eps硬盘盒</p>< p>  硬盘盒,起初打算买飚王的产品,不过笔者要的那款没货了只好选择了eps的这款,价格一样,质量也没有任何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小小的盒子十分方便携带。</p>< p><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0957.JPG" /><br /> 三星硬盘</p>< p>  打开硬盘的静电袋,把硬盘拿出放在一遍,只要保证没有静电就可以了。</p>< p><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0746.JPG" /><br /> 附送的配件</p>< p>  硬盘盒中附送的驱动,和各种工具数据线什么的。等会都要拿出来的。</p>< p> <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0243.JPG" /><br /> 拆开的硬盘盒</p>< p>  把没有任何固定的硬盘盒打开平放在桌子上。中间的是硬盘盒主体,其余是上下背盖。可以仔细观察现比主板没有太复杂的电路。</p>< p><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0644.JPG" /><br /> 三星硬盘放进硬盘盒</p>< p>  把硬盘斜着慢慢推进硬盘盒的专放硬盘处,没哟太复杂,不多编辑忘记记录了所以自己慢慢摸索一下应该就成图片中的样子了。</p>< p>  <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0545.JPG" /><br /> 固定螺丝</p>< p>  翻过有硬盘的一面然后用螺丝把硬盘固定在电路板上。</p>< p> <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1350.JPG" /><br /> 扣上背盖</p>< p>  把没有硬盘的一面背盖扣上。</p>< p>  <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1501.JPG" /><br /> 拧螺丝</p>< p>  把背盖螺丝拧上。</p>< p> <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1214.JPG" /><br /> 另一面</p>< p>  另一面</p>< p>  <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1610.JPG" /><br /> 完成</p>< p>  成功搞定就差测试了</p>< p>  <img alt="何必东奔西走自己动手攒台移动硬盘"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811121149.JPG" /><br /> 测试完成</p>< p>  测试成功,弄完检索到后可以格式化一下硬盘。</p>< p>  编辑点评:通过图片编辑给大家一个自己动手攒硬盘的过程,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电子硬件并没有太神秘,只要保证胆大心细任何的小东西都可以自己进行组装。</p>http://www.downcc.com/tech/1336.html硬件天地2010/06/28 11:09:03<p>主板是所有电脑配件的总平台</p>< p>主板的组成:</p>< p>  一、芯片组:芯片组分为南桥和北桥,是和CPU相连的两块比较大的芯片。作用是协助、分担CPU的工作。南桥主要对I/O设备的管理,北桥是对内存条的管理。</p>< p>  二、CPU插座:对应于CPU,参照CPU知识。</p>< p>  三、内存条插槽:</p>< p>   1、Sdram内存插槽:分为72线和168线</p>< p>   2、DDR插槽:168线。主流内存。</p>< p>   3、RAMBUS插槽。(非主流)</p>< p>  注:现在大多采用168线的插槽。SDRAM和DDR目测区别在于缺口的不同,SDRAM分布两个缺口,DDR在内存条中间一个缺口。这个在主板插槽上能清楚的体现。</p>< p>  四、各类板卡插槽:</p>< p>  ISA总线插槽:速度较慢,已淘汰。</p>< p>  PCI总线插槽:工作频率在33MHz,可满足 声卡、网卡和非大型图像信息显卡的要求。</p>< p>  AGP插槽:褐色,专用于显卡。现在比较主流的AGP 8X 总线速度达到533MHz,理论支持每秒2GB的数据传输速度。</p>< p>  五、数据线接口:</p>< p>  IDE接口:连接硬盘、光驱,共分两组,可连接四个设备。</p>< p>  软驱接口:你还使用吗?</p>< p>  六、键盘、鼠标、打印机等接口:</p>< p>  早期键盘使用专用大圆口,鼠标使用串口,现在这两样设备使用PS/2口:绿色接鼠标,紫色接键盘。打印机使用并口。</p>< p>  七、USB通用接口:</p>< p>  USB通用接口应用很广泛,就连键盘和鼠标也向USB接口方向发展。USB接口分为USB1.1和USB2.0。USB2.0的速度是USB1.1的40倍。</p>< p>  八、1394IEE接口:</p>< p>  (比如用于电脑与手机之间数据传输,用的就是1394IEE接口,还有一些相机、DV等)</p>http://www.downcc.com/tech/1335.html硬件天地2010/06/28 11:07:52<p>现在的技巧发展实在太快,很多人还没弄清SATA到底有什么好,SATA II又来了。在传统的IDE、潮流的SATA与前卫的SATA II硬盘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差别?几种不同的硬盘各自价格等方面又是怎么样?信任很多朋友都想知道。</p>< p>在深入懂得新标准之前,有必要回想一下原有的技巧。长期以来,硬盘技巧的进步,都着重于传输速度和容量两个方面。基础上认识电脑以来,大家就一直在应用Ultra ATA。这种延用已久的接口技巧,有好些方面都显得过时而需要改良了:</p>< p>大家都知道,数据线太粗,安装不方便,严重影响机箱内空气流通,不利于机箱散热,是传统IDE接口即Ultra ATA硬盘的至命毛病。不过,IDE硬盘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局限性,大概就不是很多人都明确了。</p>< p>主从盘相互影响</p>< p>广泛情况下,一块主板只有两个IDE接口,每个接口可以挂两个IDE设备。但同一个接口的两个设备是共用带宽的,对速度的影响非常大。所以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把硬盘和光驱离开两条IDE线连接到主板上这样,IDE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虽然一块主板可以连接4个设备,但事实上只要超过两个,速度就大大降落。</p>< p>更大的问题是,同一条线上两个设备要严格按主/从设置才干正常运行。象图中这种西数WD400 JB,主硬盘还有两种不同设置,一条IDE线只接这块硬盘的时候按右边的设置,带从盘的时候则要按中间的设置方法。据亲身经验,如果没带从盘而按中间的方法设了,会涌现五花八门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mdash;&mdash;有时可以启动,有时报告找不到硬盘,有时启动过程中报告硬盘毛病之类&mdash;&mdash;每次启动可能涌现不同的问题。</p>< p>不支撑热拔插</p>< p>并行ATA在支撑设备热插拔方面能力有限,这一点对服务器方面的利用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器通常采用RAID的方法,任何一块硬盘坏了都可以热拔插调换,而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服务器任何情况下都正常开着。具有热插拔支撑功效的SCSI和光纤通道盘踞了企业级利用的几乎全部市场,并行ATA空有价格优势而不能获得一席之地,重要原因就是它不支撑热拔插。</p>< p>不够完善的毛病检验技巧</p>< p>Ultra DMA引入了基于CRC的数据包出错检测,该技巧是ATA-3标准的组成部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并行ATA标准供给命令和状态包的出错检测。尽管命令和状态包出错的领域和几率都小,但它们出错的可能性也不容疏忽。</p>< p>应用过时的5伏电压</p>< p>处理器核心从几个方面请求向低电压过渡。较低电压容许更快的信号陡变,这对进步速度、降低热耗至关重要。现在的CPU核心电压基础上都小于2伏,为保持与系统主板上其它芯片的互操作性,通常应用3.3伏的外部电压分别出来,5伏电压成为过时的标准。虽然大部分目前的 ATA/ATAPI-6标准为并行ATA设备指定的直流电压供给为3.3V (&plusmn; 8%),但一些模式的吸收器大于4伏,所以要应用过时的5伏电压。</p>< p>接口速度的可升级性差</p>< p>另外,Ultra ATA是受并行总线特征的限制,带宽容易受到限制,经过多次升级,目前最高传输率也只是133M字节/秒。</p>< p>SATA比IDE优越在哪些处所?</p>< p>SATA不再应用过时的并行总线接口,转用串行总线,全部作风完整转变。</p>< p>SATA与本来的IDE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数据线从80 pin变成了7 pin,而且IDE线的长度不能超过0.4米,而SATA线可以长达1米,安装更方便,利于机箱散热。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优点:</p>< p>一对一连接,没有主从盘的烦恼</p>< p>每个设备都直接与主板相连,独享150M字节/秒带宽,设备间的速度不会互相影响。</p>< p>支撑热拔插</p>< p>热拔插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可能作用不大,但对于服务器却是至关重要。事实上,SATA在低端服务器利用上取得的成功,远比在普通家庭利用中的影响力大。</p>< p>数据传输更加可KAO</p>< p>SATA进步了毛病检查的能力,除了对CRC对数据检错之外,还会对命令和状态包进行检错,因此和并行ATA相比进步了接入的整体准确度,使串行ATA在企业RAID和外部存储利用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p>< p>低电压信号</p>< p>SATA的信号电压最高只有0.5伏,低电压一方面能更好地适应新平台强调3.3伏的电源趋势,另一方面有利于速度的进步。</p>< p>带宽升级潜力大</p>< p>SATA不依附于系统总线的带宽,而是内置时钟。刚推出的这一代SATA内置1500MHz时钟,可以达到150M字节/秒的接口带宽。由于不再依附系统总线频率,每一代SATA升级带宽的增长都是成倍的:下一代300M字节/秒,再下一代可以达到600M字节/秒</p>< p>SATA仍然存在的几点不足,在国内,现在买IDE的人恐怕比买SATA的人多很多。重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p>< p>首先,SATA的诸多先进性总体上对个人电脑用户意义不是太大,它最大的意义的反而是适应了入门级企业利用的需要。</p>< p>其次,nForce4、915之前的那些主板应用SATA硬盘,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需要用到软盘,就象SCSI硬盘那样,增长了用户的麻烦。</p>< p>另外,国内用户的电脑配置相对落后,很多人都是旧电脑升级大容量硬盘,稍老点的主板还不支撑SATA硬盘。</p>< p>所以,SATA最大的成功在于吸引了很多低端入门级服务器的用户。但在企业级利用方面,它又仍然在很多方面有待改良:</p>< p>单线程的机械底盘</p>< p>SATA毕竟只是ATA,它的机械底盘是为8x5线程设计的,而SCSI的机械底盘是24x7多线程设计,能更好地满足服务器多任务的需要。所以 SATA虽然在单任务的测试中不比SCSI差,但面对大数据吞吐量的服务器,还是有差距的。除了速度之外,面对多任务数据读取,硬盘磁头频繁地来回摆动,使硬盘过热是SATA最大的问题。</p>< p>形同虚设的热拔插功效</p>< p>在实际利用中,RAID硬盘阵列是由多个硬盘组成的,必须知道具体哪一块硬盘坏了,热拔插调换才有意义。SATA硬盘虽然可以热拔插,但SATA组成的阵列在某块硬盘损坏的时候,不能象SCSI、FC和SAS那样,具有SAF- TE机制用唆使灯显示,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热拔插调换的时候,如果取下的是好硬盘,就容易使数据出错。所以在实际利用中,SATA的热拔插功效有点形同虚设的味道。</p>< p>速度慢</p>< p>SATA相对于SCSI和FC速度慢,重要原因是机械底盘不同,不适应服务器利用程序大批非线性的读取恳求。所以SATA硬盘用来做视频下载服务器还不错,用在网上交易平台则力不从心。SATA 1.0把持器的传输速度效率不高,虽然标称具有150MB/s的峰值速度,事实上最快的SATA硬盘速度也只有60MB/s。</p>< p>全部解决方案价格不便宜</p>< p>虽然SATA硬盘相对于SCSI硬盘来说很便宜,但全部的SATA方案并不便宜。重要原因是SATA 1.0把持器的每个接口只能连接一个硬盘,8个硬盘组成的阵列需要8个接口,把每个接口300多元的消费算进去,就不便宜了。</p>< p>SATA II与准SATA II</p>< p>很多人到现在都还不是太明确SATA与Ultra ATA相比有什么差别与利益,这也难怪。因为连Intel刚推出SATA的时候,也没想到这个为个人用户而改良的方案,成果会在入门级服务器和工作站等企业利用的前远景更为宽大&mdash;&mdash;也正因为这样,2004年才专门成立了SATA IO(SATA国际组织)。</p>< p>前面那么多介绍,是联合现实情况与SATA官方白皮书收拾的,从中已经可以创造,说到SATA优毛病,更多的是从企业利用而不是个人与家庭利用的角度考虑的。</p>< p>现在经常听到&ldquo;NCQ硬盘&rdquo;和&ldquo;SATA II硬盘&rdquo;这两个名词,它们是SATA向下一代&mdash;&mdash;SATA II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产品:</p>< p>第一阶段是在SATA的基础上参加NCQ原生指令排序、存储设备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底板互连、数据疏散/集中这四项新特征。</p>< p>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出上作进一步改良,参加了双宿主主动式故障调换、与多个硬盘高效连接、3.0Gb(即300MB/s)接口带宽等特征。</p>< p>&ldquo;NCQ硬盘&rdquo;的改良:不仅仅是NCQ这么简略</p>< p>由于SATA II的第一阶段几项改良中,NCQ原生指令排序技巧对个人用户意义比较大,所以也只有这一项技巧比较多人懂得。其实SATA II第一阶段参加的技巧包含如下几项:</p>< p>NCQ原生指令排序</p>< p>Native command queuing:什么是NCQ呢?这是SCSI早就应用的一种技巧,只是最近才利用于SATA硬盘。</p>< p>传统台式机硬盘都用线性格势处理恳求,这种方法潜在很不好的方面,要懂得其中原理,必须对硬盘物理结构有个基础懂得。硬盘里面是圆盘状的,很象CD光盘。每一个圆盘由许多同心圆划分为一条条磁道,磁道又分出扇区。每个圆盘由一个或多个磁头负责读取。如果数据散布在同一磁道,寻找数据的速度是最快的。在不同磁道之间移动则耗费很多时间。假设要读取三块数据,其中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一块在圆盘最里面的磁道上,还有一块在圆盘最外边的磁道上。传统的硬盘,会依次先读取圆盘最外面的数据,然后读取最里面的数据,最后再回头读取最外面的数据。这样一来,磁头移来移动耗费的寻道时间多,效率就低了。如果把磁头移动减到最少,寻道时间就会相应减少。这就是NCQ的目标所在&mdash;&mdash;NCQ可以重新编排指令,不让磁头从外移到内再移到外,而是在移向圆盘内圈之前就读取外圈的两块数据。</p>< p>现在大家应当明确了,CPU的速度对硬盘性能影响微乎其微,但NCQ技巧则可以明显改良硬盘性能,特别是对前面提到的SATA多线程性能差、容易磁头频繁来回摆动、硬盘容易过热这些方面有很大改良。</p>< p>机架管理(Enclosure Management)</p>< p>前面提到SATA的热拔插技巧,由于阵列中有一块硬盘涌现故障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坏的是哪一块而形同虚设。SATAII第一阶段即拥有NCQ技巧的SATA硬盘,参加了机架管理技巧,正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p>< p>背板互连(Backplane Interconnect)</p>< p>SATA用于数据发送的导线数量很小,因而涌现了为外部RAID应用而安排的底板。该底板是一块物理线路板,通常集成到机架的后面板上,上面嵌入了通过刻在线路板上的导线连接到中心把持器插件的多个设备接头。值得注意的是,中心把持http://www.downcc.com/tech/1320.html硬件天地2010/06/25 00:57:16<p>  如今笔记本电脑非常之流行,所以衍生出来的问题也很多,有很多菜鸟经常在百度知道、论坛上询问一些关于笔记本内存的问题,譬如下面这些问题就是最多人询问。</p>< p><b>  &bull; 我的笔记本电脑现在用的DDR2的内存,能插DDR3的内存么?</b></p>< p><b>  &bull; 笔记本电脑内存类型DDR2和DDR3有什么区别?< /b></p>< p><b>  &bull; 笔记本电脑DDR2内存可不可以升级到DDR3?< /b></p>< p><b>  &bull; 笔记本电脑DDR2内存和DDR3内存的区别< /b></p>< p><b>  &bull; 笔记本电脑上DDR2和DDR3内存有什么不同,可以换吗?< /b></p>< p>  对于熟悉电脑的朋友来说,上面的问题可能会很白痴,但对于菜鸟来说,其实这些问题还挺烦人的。其实只要菜鸟简单了解笔记本内存的DDR2、DDR3的本质,上述问题根本不是一回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笔记本电脑用DDR2还DDR3好?"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50598901.jpg" /><br /> 笔记本内存</p>< p>  由于笔记本电脑整合性高,设计精密,对于内存的要求比较高,笔记本内存必须符合小巧的特点,需采用优质的元件和先进的工艺,拥有体积小、容量大、速度快、耗电低、散热好等特性。出于追求体积小巧的考虑,大部分笔记本电脑最多只有两个内存插槽。</p>< p>  由于笔记本的内存扩展槽很有限,因此单位容量大一些的内存会显得比较重要。而且这样做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单位容量大的内存在保证相同容量的时候,会有更小的发热量,这对笔记本的稳定也是大有好处的。</p>< p>  DDR内存:DDR的原理并不复杂,它让原来一个脉冲读取一次资料的SDRAM可以在一个脉冲之内读取两次资料,也就是脉冲的上升缘和下降缘通道都利用上,因此DDR本质上也就是SDRAM。而且相对于EDO和SDRAM,DDR内存更加省电(工作电压仅为2.25V)、单条容量更加大(已经可以达到1G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笔记本电脑用DDR2还DDR3好?"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50599976.jpg" /><br /> DDR3笔记本内存是目前主流</p>< p>  DDR2和DDR3: 大家知道SDRAM内存传输数据时一次只能传输1 bit的数据,在SDRAM内存上发展起来的DDR ,DDR2,DDR3,一次分别能传输2 bit ,4 bit,8 bit的数据。DDR 2的工作频率从667MHZ到1066MHZ不等,工作电压为 1.8V;DDR3 工作频率从1066MHz到1666MHZ,工作电压为1.5V。因此,从DDR2到DDR3,性能更好,功耗更低。  </p>< p>  DDR2和DDR3是不可以换的,因为金手指的缺口不一样。如果你电脑是DDR2的,那只能再加一条DDR2的了另外。它们的外频也不一样,DDR2的外频最高到800,DDR3的外频是从1066起的。XP系统最高加到3G,VISTA系统最高再加4G就可以了再加多了也没用的。</p>< p>  对于新买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买DDR2还是DDR3平台,决定权在于CPU方面,如果CPU总线不高,那么即使选用DDR3内存,也是降低速度来使用,不过对于追求性价比笔记本电脑用户来说,DDR2平台是最理想,因为无论价格和性能都基本上能满足需要。</p>http://www.downcc.com/tech/1311.html硬件天地2010/06/22 19:45:13<p>  最近世界杯热潮来袭,造成很多人升级电脑,君不见电脑城在近期周末日都出现装机人潮。在众多升级电脑当中,我们就发现不少人将升级配件锁定在硬盘身上,尤其是是固态硬盘方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带来一位网友的台式机升级金士顿固态硬盘实录。</p>< p>  下面的&ldquo;我&rdquo;指网友</p>< p>  今天又对我的机箱开刷了,老子趁着周末休息干一把WOW,正在群殴高潮,突然朝着我亲爱的机箱使出了她的必杀技,一个飞毛腿把我的机箱直接倒地,黑屏。平时顶多死机或者蓝屏,今次直接开不了机,刚开始还以为想之前那样只是把电源或内存以及其他硬件震松,全部拆装+组装五次后还是那样子,我看应该是硬盘出毛病了。</p>< p>&nbsp;<img alt="升级首选固态硬盘"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7895.jpg" /><br /> 惨案现场</p>< p>&nbsp;<img alt="升级首选固态硬盘"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7649.jpg" /><br /> 机箱特写</p>< p>  首先,检讨下自己,我承认自己是个游戏狂,玩起游戏来就算天塌下来也许只有在墙底撞击到头顶才能发觉。无语吧,她的脚功算起来怎么也有差不多两年了,都是靠这玩意的炼出来的,也许今次就是她出师的时候了。事后我问她,你干嘛踹我机箱不揣我呢?回答说:踹机箱我不心痛,顶多出钱再买,但踹你我会心痛啊。</p>< p>  为了长期打算,自己拈指一算还是咬咬牙直接上SSD算了,那个怎么说也比较稳,随她怎么踹也没事,顶多在外面再集成几层DIY防震。价钱多了上不去,只能入个金士顿30G固态硬盘玩玩。</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7844.jpg" /><br /> 金士顿30G固态硬盘正面</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7356.jpg" /><br /> 金士顿30G固态硬盘反面</p>< p>  好了,盘子已入手,为了加强防震,必须要动下小手术的,接下来就是血爆场面:</p>< p>&nbsp;<img alt="暴力拆解固态硬盘"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8845.jpg" /><br /> 拆解开始</p>< p>  神秘面纱终于揭开,是不是有点失望,几百块的东西就这么简单。</p>< p>&nbsp;<img alt="暴力拆解固态硬盘"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8544.jpg" /><br /> 四个东芝的内存颗</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8109.jpg" /><br /> 处理芯片也是东芝的</p>< p>  解剖之后,接下来的是360度全身维护:</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8849.jpg" /><br /> 在里面放一个防震泡沫</p>< p>  360度全方位保护,抛弃传统的硬盘架,报废的机械硬盘作为防滑垫底,而且泡沫+底盘四面都加上了520胶水,所以说,以后拿硬盘直接抽出来就行,但也需要点力气的,不然一踹就滑出来这可不行。为了防止又一次的杯具发生,自己小测了一下,模仿GF的飞毛腿一脚送过去&hellip;..嘿嘿,看来俺的DIY还是蛮有水平的。</p>< p>&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8129.jpg" /><br /> 绝对稳固的双硬盘设计</p>< p>  最后送上一些小测图片,让大家YY一下。在使用旧硬盘的时候,开机速度在1分多钟,而使用金士顿30GB固态硬盘之后,速度提升可以用翻几倍来形容。</p>< p>&nbsp;<img alt="开机从1分多钟变成17秒"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8347.jpg" /><br /> 在同等配置,金士顿30GB固态硬盘开机时间在17秒左右(360卫士截图)</p>< p>  性能感觉还行,预料之中的事,没有什么突发的惊喜。</p>< p>&nbsp;<img alt="开机从1分多钟变成17秒"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8940.jpg" /><br />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很恐怖</p>< p>&nbsp;<img alt="开机从1分多钟变成17秒"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194659405.jpg" /><br /> 除了突发传输之外,其他成绩很让人满意</p>< p>  结论:固态硬盘的使用将整个PC速度提升非常明显,而且这只是仅仅更换一只普通金士顿30GB固态硬盘的情况下,如果使用一些更加高级的固态硬盘产品(譬如MLC颗粒的SSD),那么提升方面将会更加明显。在不同更换平台的情况下,有如此这样的提升,你说,固态硬盘是否系统升级的最佳选择呢?</p>http://www.downcc.com/tech/1307.html硬件天地2010/06/21 12:11:57<p>  谁也不敢预言五年以后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IT产品。果然,就在大家都认为SSD没可能迅速降价的时候,今年就已经有多款SSD产品(金士顿V系列)。但是,SSD在国内依然销售不畅,价格和容量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一些关于SSD产品的误解,也如同迷雾一样令消费者感到迷茫。</p>< p>  为什么我的SSD没有评测中看起来那么爽呢?接下来,笔者整理了目前关于SSD的几个主要问题,给出SSD业内人士相对专业的解释及提速建议,看看能不能解开各位心中的困惑,把你的SSD潜能彻底挖掘出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10秒进入Win7系统 Intel 80GB SSD体验"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135195.jpg" /><br />< font color="#000000">Intel</font>固态<font color="#000000">硬盘</font>X25-MG2</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SSD使用一定时间后经常卡死?</b></p>< p>  关于以前网站上常有网友指出,SSD在运行中会发生停顿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Windows XP/Vista在设计上主要是以传统硬盘(HDD)为主,而这些设计基本上与SSD的原理又互相排斥,这些设计上的差异主要有下列几项:</p>< p>  <b>1.不必要的写入:</b></p>< p>  早期在内存空间较小的时代,微软在操作系统的设计上,保留较多的内存给予程序,使得Windows不停的把内存的数据写入硬盘,但以目前内存容量已经大幅增加的状况,已没有必要做这样的动作。</p>< p>  此外,传统硬盘搜寻数据的动作时间较长,若刚好要读取的文件散落在不同位置,读取会更慢。Windows根据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文件重组的动作,这在SSD的快速读取下,也变成了多余的动作。</p>< p>  而针对传统硬盘的圆形架构,XP会将数据拷贝到读取较快的外圈区做预读,这对SSD而言,又是另一个多余的动作。</p>< p> <b> 2. Block Size的不同:</b></p>< p>  SSD的Allocation unit size/Block size与HDD不同,因此建议采用8KB来做为Allocation size,SSD会恢复原来的性能。</p>< p>  所以基于以上理由,常见对于SSD使用者的建议是要关闭设计给HDD的服务:</p>< p>  <b>1. 关闭 Superfetch</b></p>< p><b>  2. 关闭 Windows Search</b></p>< p><b>  3. 关闭 索引服务</b></p>< p><b>  4. 关闭 自动重组</b></p>< p><b>  5. 关闭 磁盘驱动器写入式缓存</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教你榨干SSD固态硬盘潜能"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136814.jpg" /><br /> 关闭SSD所在分区的目录索引服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SSD使用一定时间后经常卡死?"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136106.jpg" /><br /> 取消SSD硬盘的写入缓存设置</p>< p>  <b>注:</b>微软于2008年Windows硬件工程会议上,详细说明有关对固态硬盘的全面支持计划,因此Windows7会对ATA等指令集进行标准化,根本性的改善使用SSD在微软操作系统上的问题。使用SSD建议安装Windows7系统。</p>< p><b>软件设置,提高SSD执行效率</b></p>< p>  1.SSD没有磁道与扇区,不建议将传统硬盘内的操作系统用Ghost或Recovery方式复制到SSD来当系统盘,建议重新安装系统。</p>< p>  2.若系统内存容量大于2GB(4GB~8GB)时,请关掉Windows虚拟内存。或是将WINDOWS虚拟内存设为一般传统硬盘(D/E/&hellip;)或是RAMDISK(虚拟硬盘),勿将SSD设为Windows虚拟内存载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软件设置,提高SSD执行效率"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136181.jpg" /><br /> 取消SSD的虚拟内存设定或转移至HDD</p>< p>  3.为增加SSD执行速度,以下调整仅供参考:</p>< p>  A.关闭开机时的自动重组(Defrag)功能:</p>< p>  点选& ldquo;开始&rdquo;& rarr;&rdquo;运行&rdquo;&rarr;输入&rdquo;regedit&rdquo;</p>< p>  在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Dfrg\BootQptimizeFunction目录下,点选[Enable]或设定[N]即可关闭。</p>< p>  B.关闭预读功能(Prefetch):</p>< p>  关闭预读功能,减少了对于SSD而言无意义的预读动作,也可加快开机速度。</p>< p>  在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 目录下点选[EnablePrefetcher]。将它的键修改为「0」。</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软件设置,提高SSD执行效率"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136629.jpg" /><br /> 关闭预读取对SSD反而有利</p>< p>  C.变更EMAIL信件储存位置到一般硬盘内。</p>< p>  D.把Random write变成Sequential write</p>< p>  以MLC SSD而言,Sequential write(连续写入)比Random write(随机写入)快很多倍,所以要提升速度,将Random write变为Sequential write是另外一个方法。目前有两个软件可以做到这项功能: Managed Flash Technology(MFT) 以及SteadyState,主要原理是将所有写入的指令重新排序成连续写入的指令。差别在于MFT是付费软件,而SteadyState是免费软件;另外SteadyState是把所有写入命令放置到另外的Temp文件内,在关机时让使用者决定是否保存,但在非正常关机的状况下,所有刚完成的修改会被删除。</p>< p> <b>优化之Bios篇:</b></p>< p>  由于不同的主板Bios会相对不同,但是在一些端口或想能选项上都会大同小异,本次作示范的是ASUS 的RAMPAGE II GENE主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优化BIOS使SSD速度翻倍提升"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136640.jpg" /><br /> 把装有系统的硬盘设置为SATA 1端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优化BIOS使SSD速度翻倍提升"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136148.jpg" /><br /> 可以把不使用的SATA端口关闭,加快自检速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硬盘模式设置为AHCI,由于SSD在读取方面有强大的优势,加快读取能加快引导,缩短等待时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优化BIOS使SSD速度翻倍提升"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136885.jpg" /><br /> 可以把额外的板载接口关闭</p>< p style="text-align: left">  简化启动项,把装有系统的硬盘设置到第一启动1st Boot Device使你的硬盘成为第一个读取的驱动器。针对内存的效能优化,把时序降低,此时内存运行在2000 7-7-7-20,高频率的情况下降低时序内存的效能更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优化BIOS使SSD速度翻倍提升"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136814.jpg" /><br /> 内存参数</p>< p>  <b>总结:</b>通过操作系统与BIOS两方面的修改,你会发现你的电脑无论是读取速度还是开机速度都有一个质的提高,让你对SSD有一个全新的认识:SSD与硬盘的差距远不止此!只要我们了解SSD的工作原理,能针对其原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设置,就不难让它发挥全部火力了。</p>http://www.downcc.com/tech/1305.html硬件天地2010/06/21 12:07:46<p>  现在的硬盘越来越便宜,而且容量越来越大。有不少用户在更换大容量硬盘之后,旧的硬盘往往不知如何处理。下面有网友向大家介绍一个变废为宝的方法,它将旧用户摇身变成高端的移动存储,而且所需花费并不多。</p>< p>  如果一定要说希捷老大哥的经典产品是什么,个人觉得有2款,一款是7200.7代IDE接口的那款,另一款就是10代的SATA,也就我手上刚淘汰下来的这一个型号,这两款硬盘坏掉的基本很少,甚至连出现坏道的几率都很小,超级耐用。只可惜现在硬盘的容量和速度都上来了,但是能称得上经典产品的却几乎找不到了。</p>< p>  我手上这款老希捷10代160G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7981.jpg" /><br /> 经典希捷160GB硬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7626.jpg" /><br /> 旧硬盘背部</p>< p>  经典之一,也是薄盘,06年买来的,背面的PCB板和现在新出的有点不一样了。这块硬盘,曾经给我带来无处快乐,当年下手太狠,天天挂着BT,最高纪录是连续一个礼拜不断电,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只可惜,如今年事已高,无论是容量还是速度,它都满足不了我的重口味,换句话说:已经成为鸡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2"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8951.jpg" /><br /> 令人汗颜的速度,平均60MB/S都不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2"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8968.jpg" /><br /> 不过硬盘还是很健康的,MHDD没扫出一个绿点,HDTUNE没扫出一个红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2"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8798.jpg" /><br /> 通电时间8965小时(用的是硬盘盒自带的软件检测),确实是老了。</p>< p>  事实证明,3年多之后它依然是健康的,但是速度太慢,容量太小,无法做系统盘,甚至连拷贝都有些尴尬,用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用久了用出了感情,也不舍得扔,于是想法子给它发挥下余热。这里有个题外话就是05年的时候当时我的电脑硬盘是迈拓80G,里面存放了旅游照片,后来硬盘不争气报销了,里面的照片全部丢失。从此我逼自己爱上了CTRL+C、CTRL+V,最后一个分区永远是用来备份的。说的有些伤感了,现在我准备用这一整个硬盘来备份。</p>< p>  首先要个外置盒,190元购入存储巴士E280,印象中元谷的盒子不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8470.jpg" /><br /> 改造的关键</p>< p>  硬盘盒送光盘的不多,同时附送两张光盘的几乎没有,我原本以为是驱动盘,习惯性无视,后来发现是配合硬盘盒的软件,很强大!(待会儿演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8876.jpg" /><br /> 随机光盘</p>< p>  盒子接口有USB2.0和eSATA 两个。eSATA是购买理由之一,USB2.0当然也不可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8550.jpg" /><br /> eSATA接口是旧硬盘升级的救星</p>< p>  三下五除二,老希捷已经重新打包,安静的躺在里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9888.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9377.jpg" /></p>< p>  投入使用当中。从前都是自己CTRL+C、CTRL+V,现在有帮手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9324.jpg" /><br /> 首选eSATA接口</p>< p style="text-align: left">  这就是巴士280自带的爱数备份软件,其实是收费软件,赠送90天的试用权,非常实用,可以进行文件备份、系统备份、邮件备份和聊天记录备份等。看我的备份目录,就知道这东西很靠谱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9646.jpg" /><br /> 自带软件</p>< p>  个人的一点小秘密全在里边了,呵呵!文件备份了以后其实就打成了一个压缩包,外人是打不开的,呵呵!就算硬盘盒丢了也不会发生XX门事件,很安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升级旧硬盘不只是硬件那么简单"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9668.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升级旧硬盘不只是硬件那么简单"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9433.jpg" />&nbsp;</p>< p>  提一下,这里的系统备份不同于GHOST,它是可以在系统里面进行备份的,比GHOST方便。而且系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后,它也会自动更新备份包,让备份文件保持最新。而GHOST大家都知道,一次性的,备份的只是系统在某时间的一个状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升级旧硬盘不只是硬件那么简单"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9933.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看我演示QQ聊天记录备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升级旧硬盘不只是硬件那么简单"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9107.jpg" /></p>< p>  备份完了以后,硬盘里会产生2个文件,一个是扩展名为.ebs的文件,这就是需要备份的文件打成的压缩包,另一个是扩展名为.ecs的文件,里面是关于备份文件的目录信息。一些经典的电影也放进来,不过电影就不用软件备份了,影音文件也是很难压缩的,直接COPY进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img alt="升级旧硬盘不只是硬件那么简单" border="1"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112919801.jpg" /></p>< p>  虽说160G有点小,但是用来备份个人资料还是绰绰有余的,盒子的亮点在于软件。没有软件来优化,就只能自己手动,虽然是多年的习惯,但人脑毕竟不如电脑记忆。如今希捷10代老盘完成了下岗再就业,又可以继续为我服役了。以上纯属个人经验,欢迎备份达人有更好的建议来交流!</p>http://www.downcc.com/tech/1300.html硬件天地2010/06/19 19:35:18<p>水波纹问题在液晶显示器的应用中是比较常见的,在很多产品讨论区都可以看到网友在痛骂某一型号的LCD刚刚买回家,就出现了水波纹问题。所谓的水波纹问题,就是指屏幕上的暗波线发生干扰的一种形式,给用户的感觉就像是水面上的波纹一样。很多网友就反映,即使刚刚买的LCD出现了水波纹现象,销售商也不给予保修或者是更换。这个问题也导致了很多网友在讨论区非理性地发泄对一些品牌一些型号的愤恨!</p>< p><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用好你的显示器浅谈液晶应用与保养(2)"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19193814201.jpg" /></td>< /tr>< tr>< td>讨厌的水波纹</td>< /tr>< /tbody>< /table>< /p>< p>事实上,大部分水波纹现象都不能算是LCD的缺陷,这也是为何经销商不会对出现水波纹现象的LCD进行更换的原因。水波纹是液晶屏幕上的暗波线发生干扰的一种形式,其由荧光点的分布与图像信号之间的关系引起的干扰现象。波纹效应常常意味著聚焦水平的好坏。当使用亮灰色背景时,波纹效应会相当明显。尽管波纹不能被彻底消除,在一些具有波纹降低功能特性的显示器中可以被降低。</p>< p><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用好你的显示器浅谈液晶应用与保养(2)"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19193815361.jpg" /></td>< /tr>< tr>< td>信号线往往是元凶</td>< /tr>< /tbody>< /table>< /p>< p>不少人认为液晶显示器出现水波纹现象的原因就是LCD的品质不过关。不过实际上,很多出现水波纹问题的LCD,其真正的元凶却是用户自己。液晶显示器之所以会出现水波纹,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接收信号受到干扰。因此,大家如果发现自己的LCD出现了水波纹,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上找原因。</p>< p>首先,与水波纹问题关系最密切的是液晶显示器的视频信号线。在不少入门级的LCD上,其往往只配备了一个VGA模拟接口,因此这些用户往往采用的都是D-Sub信号线。而D-Sub信号线的抗干扰能力是比较弱的,大屏LCD最好是采用DVI信号线。此外,信号线的品质也分三六九等。一些品质差的信号线,其抗干扰能力就非常差,往往这些产品就会导致水波纹现象的出现。大家在购买LCD的时候,往往LCD已经配备了一根原装的D-SUB线或者是DVI线,这些原装的信号线品质还是不错,但是有一些奸商就看中了这一点,用一些劣质的信号线将这些原装线给调包了,所以大家在购买LCD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如果您的LCD不幸出现了水波纹的现象,不妨可以试下更换视频信号线试试。</p>< p>除了信号线的问题之外,另外一个会引起水波纹现象的原因就是干扰源。比如将手机、或者是其他电器放在了离LCD、离信号线、离显卡接口非常近的地方,这样也是有可能引起此类问题的,除此之外,信号线的接触是否完好,显卡插槽是否接好,这些都会有一定的关系。</p>http://www.downcc.com/tech/1298.html硬件天地2010/06/19 18:41:15<p>一、实现双通道的前提</p>< p>目前比较常见的双通道平台有Intel&nbsp; 865/875及nForce2系列主板,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双通道实现的前提。比如你购买了支持双通道的I865PE主板,同时也搭配了800MHz前端总线P4处理器,那么,你就一定要购买双通道DDR400的内存。但是,如果你只想搭配533&nbsp;MHz前端总线P4处理器,只需要用双通道 DDR333内存就够了。并且购买相同容量和规格的成对内存(比如2条或4条)。此外,最好搭配AGP8X显示使用,因为AGP&nbsp;8x显卡传输频宽为2.1GB/s(AGP&nbsp;4x只有1.06GB/s,这样更能有效地发挥双通道在数据传送和处理速度的能力。</p>< p>二、如何打开双通道模式?</p>< p>如果要正确使用双通道内存技术,在内存安装方面是很讲究的,支持双通道内存的主板,一般都具有3条或4条以上内存插槽,下面笔者来简单说说双通道内存的正确插法。</p>< p>对于865/875主板来说,一般会提供了4个DIMM(能提供2组双通道模式),每两个 DIMM为一个组,每一个组代表一个内存通道,只有在两组通道上同时安装相同容量大小和规格的内存时,才能使内存工作在双通道模式下。因此,安装内存时就必须对称的插内存,比如,A通道第1个插槽搭配B通道第1个插槽,或A通道第2个插槽搭配B通道第2个插槽(图1),当然,同时插4条内存也可以实现双通道。</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19184224243.jpg" /></p>< p>(图1)</p>< p>对于nForce2&nbsp;双通道主板,一般提供3个DIMM,因此仅支持1组双通道模式。比如升技Abit-NF7有三条DIMM槽,其中DIMM1被独立设计在一边,而DIMM2和DIMM3则结合在一起,那么DIMM1和DIMM2可以组建一个双通道,DIMM1和DIMM3也可以组建一个双通道(图2),当然三条DIMM槽同时插上也可以实现双通道。</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19184224139.jpg" /></p>< p>(图2)</p>< p>为了方便用户安装,目前大部分双通道主板将对称的内存插槽以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用户只要把内存安装在颜色相同的DIMM插槽上即可。</p>< p>&nbsp;三、检测双通道是否打开</p>< p>一般来说,当主板安装好双通道内存后,系统就会直接打开双通道内存模式,但为了防止万一,我们最好在BIOS中把双通道模式(DDR&nbsp;Dual&nbsp; Channel&nbsp;Function)选项设为&ldquo;Enable&rdquo;,<br /> 并且在开机自检画面会提示双通道模式已经成功打开,比如出现类似&nbsp;&ldquo;Memory&nbsp;runs&nbsp;at&nbsp;Dual&nbsp; Channel&rdquo;或&nbsp;&ldquo;Dual&nbsp;Channel&nbsp;Mode&nbsp; Enabled&rdquo;这样的字样(图3),这就代表主板的双通道模式已经打开了。</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19184224587.jpg" /></p>< p>(图3)</p>< p>如果在开机画面里显示的是&ldquo;Memory&nbsp;runs&nbsp; at&nbsp;Single&nbsp;Channel&rdquo;或&nbsp;&ldquo;Dual&nbsp;Channel&nbsp; Mode&nbsp;Disabled&rdquo;这样的字样(图4),那么说明双<nobr>通道</nobr>内存没有打开,一定是内存安装方法错了,比如在865平台上,你把内存分别插到DIMM1和DIMM2(或DIMM3和DIMM4)的同一个通道上,或只使用一条内存,是无法打开双通道功能的,系统依然会以单通道模式运行。这样内存带宽会降低一半。并且错误的插法很有可能引起系统运行的不稳定等等想象。</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19184224155.jpg" /></p>http://www.downcc.com/tech/1293.html硬件天地2010/06/19 18:04:06<p>  使用过U盘的朋友们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想退出U盘时,点击右下方的&ldquo;安全删除硬件&rdquo;的图标,都会弹出一个对话框,&ldquo;现在无法停止&lsquo;通用卷&rdquo;设备,请稍后再停止该设备&rdquo;。有的朋友怕直接拔下U盘后,U盘里的数据会丢失。实际上这个时候并没有打开U盘中的文件,U盘也是正常的,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直接拔出U盘里的数据会不会丢失呢,下面就让笔者给大家讲解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和避免直接拔出U盘时数据的丢失。</p>< p>  先打开&ldquo;我的电脑&rdquo;,选择你U盘盘符。右击选择&ldquo;属性&rdquo;,这时会弹出&ldquo;可移动磁盘(H:)属性&rdquo;(这里的盘符是按操作系统硬盘的分区和光驱的分区来排列的)的窗口,单击&ldquo;硬件&rdquo;标签。在&ldquo;所有磁盘驱动器&rdquo;中选择使用的U盘(不要选择错了,这里会出现硬盘、软驱、光驱、虚拟光驱等设备,一般U盘都会有&ldquo;Flssh Disk USB&rdquo;这几个字母),选择后,单击&ldquo;属性&rdquo;,这时会打开U盘名称属性窗口,选择&ldquo;策略&rdquo;标签。</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1918522362.jpg" /></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1918523921.jpg" /></p>< p>  这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ldquo;为快速删除而优化&rdquo;,这时,使用U盘读写的速度会下降,但是当用户直接拔下U盘时,U盘的数据不会丢失或者损坏;如果选择&ldquo;为提高性能而优化&rdquo;,这时,能优化U盘的读写性能,但是如果直接拔下U盘时,U盘中的数据可能损坏或者丢失。选择完以后,单击&ldquo;确定&rdquo;即可。</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1918523498.jpg" /></p>< p>  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U盘里有文件正在被使用,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电脑里哪些进程可能会使用到这里面的文件,关闭掉就可以了。比如说文件夹正打开着,或者有杀毒软件等类似的监视进程会默认扫描一些文件,或者系统正在对U盘里的文件正在进行文件索引等,这类比较隐性的文件使用情况都会造成这种情况。笔者建议选择&ldquo;为快速删除而优化&rdquo;这个选项,在直接拔出的情况下U盘不会丢失数据。</p>http://www.downcc.com/tech/1291.html硬件天地2010/06/18 16:59:29<p>蓝光 DVD 与 HDDVD 的区别</p>< p>当前流行的DVD技术采用波长为650nm的红色激光和数字光圈为0.6的聚焦镜头,盘片厚度为0.6mm。而蓝光DVD技术采用波长为450nm的蓝紫色激光,通过广角镜头上比率为0.85的数字光圈,成功地将聚焦的光点尺寸缩得极小程度。此外,蓝光DVD的盘片结构中采用了0.1mm厚的光学透明保护层,以减少盘片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倾斜而造成的读写失常,这使得盘片数据的读取更加容易,并为极大地提高存储密度提供了可能。</p>< p>蓝光DVD盘片的轨道间距减小至0.32mm,仅仅是当前红光DVD盘片的一半; 而其记录单元&mdash;&mdash;凹槽(或化学物质相变单元)的最小直径是0.14mm,也远比红光DVD盘片的0.4mm凹槽小得多。蓝光DVD单面单层盘片的存储容量被定义为23.3GB、25GB和27GB,其中最高容量(27GB)是当前红光DVD单面单层盘片容量(4.7GB)的近6倍,这足以存储超过2小时播放时间的高清晰度数字视频内容,或超过13小时播放时间的标准电视节目(VHS制式图像质量,3.8MB/s)。这仅仅是单面单层实现的容量,就像传统的红光DVD盘片一样,蓝光DVD同样还可以做成单面双层、双面双层。</p>< p>HDDVD</p>< p>与蓝光相对的是HD-DVD阵营。原本东芝已经加入蓝光阵营,然而利益的分配以及相关技术特性诱使东芝断然退出该组织,转而联合NEC开发Advanced Optical Disk,并且得到DVD-Forum的鼎力支持,改名为HD-DVD。由于蓝光DVD和当前的DVD格式不兼容,直接加大了厂商过渡到蓝光DVD生产环境的成本投入,因此大大延迟了蓝光成为下一代DVD标准的进程。不过另外一位DVD论坛的主要成员东芝则带来了一款和蓝光完全不兼容的新技术AOD(Advanced Optical Disk)光盘。 由东芝和NEC联合推出的AOD技术相比于蓝色激光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兼容当前的DVD,并且在生产难度方面也要比蓝光DVD的生产难度低得多。</p>< p>中国版的HDDVD</p>< p>HDDVD中国版技术其实已在2006年11月初就通过了DVD论坛审查,和2007年2月27日DVD论坛批准的HDDVD中国版技术标准是完全一样的,C-HDDVD-ROM(中国高清只读光盘)物理规范获得最终通过,版本号为10.0,该规范仅针对中国大陆地区。此番中国版HDDVD技术标准正式通过DVD论坛认可,标志着中国版HDDVD技术标准的审批程序已全部走完。下一步的重点将是实现产业化,早日批量生产出中国版HDDVD播放机。</p>< p>HD-DVD光盘物理规格为直径12cm,厚1.2mm(包括两个0.6mm厚的基片),单层容量15GB。中国版本的区别在于调制解码方面有所不同,为FSM编解码技术,全球通用版则是ETM技术。生产中国版HDDVD播放机的一个目标就是价格要比国外的产品便宜。</p>< p>EVD技术</p>< p>EVD系统是DVD的升级换代产品,EVD(Enhanced Versatile Disk)全称为&ldquo;强化高密度数字镭射视盘系统&rdquo;,从公布的EVD技术专利上看,主要是音频/视讯的滤波变换、编码/解码的优化方法,作用是改善音响画面素质,及增加数据压缩比率。另外有承袭自SVCD的&ldquo;数字视频上动态叠加字幕&rdquo;方法,可令字幕以256色显示。包括5个软件,分别是&ldquo;DVD-EVD转换软件&rdquo;、&ldquo;AC3-EAC转换软件&rdquo;、&ldquo;OGT制作系统&rdquo;、&ldquo;EVD数字视盘制作系统&rdquo;及&ldquo;VCD/DVD/EVD播放器&rdquo;。&ldquo;EVD&rdquo;是中国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光盘系统,也是中国数字光盘领域的国家标准。EVD系统的技术规范已经提交国际电工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有望成为国际标准。为用户提供了更清晰的节目,EVD系统在原有DVD技术的基础上使码流提速近一倍,图像分辨率达到DVD的5倍,实现更震撼的声音,更漂亮的字幕和更灵活的选择。其技术特点主要有:</p>< p>在视频方面,系统不仅实现了标准清晰度,还实现了自VCD质量到高清晰度8种不同的视频质量,全面支持包括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在内的各种使用需求和使用环境,可以直接作为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生产中的测试设备和家庭娱乐设备使用。<br />& nbsp;&nbsp;&nbsp;< br /> 在音频方面,系统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AC音频压缩技术,不仅全面支持单声道、双声道和5.1声道,在音频质量上也优于目前的DVD机中通常被采用并收取高额许可费的Dolby AC-3。<br />& nbsp;&nbsp;&nbsp;< br /> 在字幕方面,系统继承和发展了超级VCD的研究成果,实现了256色可浮动字幕,并支持透明色,字幕的显示质量和灵活性远远优于DVD字幕。</p>< p>而且,更为重要的是EVD已取得22项专利,开发了5套软件,并经第三方测试,与超级VCD和DVD系统相比技术优势明显,填补了国内高清晰度节目光盘存储播放方面的空白.</p>http://www.downcc.com/tech/1269.html硬件天地2010/06/14 15:52:12<p>&nbsp;&nbsp;&nbsp; [目录]</p>< p>&nbsp;&nbsp;&nbsp; ◆一是介绍处理器参数含义</p>< p>&nbsp;&nbsp;&nbsp; 一:什么是酷睿</p>< p>&nbsp;&nbsp;&nbsp; 二:什么是双核处理器</p>< p>&nbsp;&nbsp;&nbsp; 三:什么是CPU主频</p>< p>&nbsp;&nbsp;&nbsp; 四:什么是前端总线</p>< p>&nbsp;&nbsp;&nbsp; 五:多媒体指令集</p>< p>&nbsp;&nbsp;&nbsp; 六:什么是64位技术</p>< p>&nbsp;&nbsp;&nbsp; 七:什么是迅驰技术以及迅驰平台的构成</p>< p>&nbsp;&nbsp;&nbsp; ◆二是介绍显卡参数含义</p>< p>&nbsp;&nbsp;&nbsp; 一:显存频率</p>< p>&nbsp;&nbsp;&nbsp; 二:显存位宽</p>< p>&nbsp;&nbsp;&nbsp; 三:什么是渲染管线</p>< p>&nbsp;&nbsp;&nbsp; 四:什么是DirectX</p>< p>&nbsp;&nbsp;&nbsp; 五: 核心频率</p>< p>&nbsp;&nbsp;&nbsp; 六: 显存容量</p>< p>&nbsp;&nbsp;&nbsp; 七:&nbsp; 什么是顶点着色单元</p>< p>&nbsp;&nbsp;&nbsp; 显卡参数补充说明</p>< p>&nbsp;&nbsp;&nbsp; ◆三是介绍硬盘参数含义</p>< p>&nbsp;&nbsp;&nbsp; 一:接口类型</p>< p>&nbsp;&nbsp;&nbsp; 二:SATA与ATA区别</p>< p>&nbsp;&nbsp;&nbsp; 三:笔记本硬盘</p>< p>&nbsp;&nbsp;&nbsp; 四:缓存</p>< p>&nbsp;&nbsp;&nbsp; 五:转速</p>< p>&nbsp;&nbsp;&nbsp; 六:通过硬盘编号看硬盘信息</p>< p>&nbsp;&nbsp;&nbsp; ◆四是介绍内存&nbsp; DDR和DDR2</p>< p>&nbsp;&nbsp;&nbsp; [一]</p>< p>&nbsp;&nbsp;&nbsp; 当我们用CPU-Z或别的检测软件查看CPU的时候,会看见好多名词。有的人呢可能不是十分了解这些参数的含义,不能真正掌握你手中这款处理器的性能。这一楼说一下处理器的各项性能参数等</p>< p>&nbsp;&nbsp;&nbsp; 一: 什么是酷睿:</p>< p>&nbsp;&nbsp;&nbsp;& ldquo;酷睿&rdquo;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p>< p>&nbsp;&nbsp;&nbsp; 酷睿2:英文Core 2 Duo,是英特尔推出的新一代基于Core微架构的产品体系统称。于2006年7月27日发布。酷睿2,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服务器版、桌面版、移动版三大领域。其中,服务器版的开发代号为Woodcrest,桌面版的开发代号为Conroe,移动版的开发代号为Merom。</p>< p>&nbsp;&nbsp;&nbsp; 特性:</p>< p>&nbsp;&nbsp;&nbsp; 全新的Core架构,彻底抛弃了Netburst架构</p>< p>&nbsp;&nbsp;&nbsp; 全部采用65nm制造工艺</p>< p>&nbsp;&nbsp;&nbsp; 全线产品均为双核心,L2缓存容量提升到4MB</p>< p>&nbsp;&nbsp;&nbsp; 晶体管数量达到2.91 亿个,核心尺寸为143平方毫米</p>< p>&nbsp;&nbsp;&nbsp; 性能提升40%</p>< p>&nbsp;&nbsp;&nbsp; 能耗降低40%,主流产品的平均能耗为65瓦特,顶级的X6800也仅为75瓦特</p>< p>&nbsp;&nbsp;&nbsp; 前端总线提升至1066Mhz(Conroe),1333Mhz(Woodcrest),667Mhz(Merom)</p>< p>&nbsp;&nbsp;&nbsp; 服务器类Woodcrest为开发代号,实际的产品名称为Xeon 5100系列。</p>< p>&nbsp;&nbsp;&nbsp; 采用LGA771接口。</p>< p>&nbsp;&nbsp;&nbsp; Xeon 5100系列包含两种FSB的产品规格(5110采用1066 MHz,5130采用1333 MHz)。拥有两个处理核心和4MB共享式二级缓存,平均功耗为65W,最大仅为80W,较AMD的Opteron的95W功耗很具优势。</p>< p>&nbsp;&nbsp;&nbsp; 台式机类Conroe处理器分为普通版和至尊版两种,产品线包括E6000系列和E4000系列,两者的主要差别为FSB频率不同。</p>< p>&nbsp;&nbsp;&nbsp; 普通版E6000系列处理器主频从1.8GHz到2.67GHz,频率虽低,但由于优秀的核心架构,Conroe处理器的性能表现优秀。此外,Conroe处理器还支持Intel的VT、EIST、EM64T和XD技术,并加入了SSE4指令集。由于Core的高效架构,Conroe不再提供对HT的支持。</p>< p>&nbsp;&nbsp;&nbsp; 二:什么是双核处理器</p>< p>&nbsp;&nbsp;&nbsp; 双核与双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晶元)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Intel 则是将放在不同Die(晶元)上的两个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ldquo;双芯&rdquo;,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ldquo;双核&rdquo;。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AMD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 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客户可以利用其现有的90纳米基础设施,通过BIOS更改移植到基于双核心的系统。</p>< p>&nbsp;&nbsp;&nbsp; 计算机厂商可以轻松地提供同一硬件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环境稳定性的客户能够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升级到双核心。在一个机架密度较高的环境中,通过在保持电源基础设施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移植到双核心,客户的系统性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样的系统占地空间上,通过使用双核心处理器,客户将获得更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性能。</p>< p>&nbsp;&nbsp;&nbsp; 双核处理器(Dual Core Processor): 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ldquo;双核&rdquo;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不过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p>< p>&nbsp;&nbsp;&nbsp;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ldquo;双核&rdquo;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其中,两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直接连接到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专家认为,AMD的架构对于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构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p>< p>&nbsp;&nbsp;&nbsp; 目前Intel推出的台式机双核心处理器有Pentium D、Pentium EE(Pentium Extreme Edition)和Core Duo三种类型,三者的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p>< p>&nbsp;&nbsp;&nbsp; 一、Pentium D和Pentium EE</p>< p>&nbsp;&nbsp;&nbsp; Pentium D和Pentium EE分别面向主流市场以及高端市场,其每个核心采用独立式缓存设计,在处理器内部两个核心之间是互相隔绝的,通过处理器外部(主板北桥芯片)的仲裁器负责两个核心之间的任务分配以及缓存数据的同步等协调工作。两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并依靠前端总线在两个核心之间传输缓存同步数据。从架构上来看,这种类型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双核心处理器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只需要将两个相同的处理器内核封装在同一块基板上即可;缺点是数据延迟问题比较严重,性能并不尽如人意。另外,Pentium D和Pentium EE的最大区别就是Pentium EE支持超线程技术而Pentium D则不支持,Pentium EE在打开超线程技术之后会被操作系统识别为四个逻辑处理器。</p>< p>&nbsp;&nbsp;&nbsp; AMD双核处理器</p>< p>&nbsp;&nbsp;&nbsp; AMD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分别是双核心的Opteron系列和全新的Athlon 64 X2系列处理器。其中Athlon 64 X2是用以抗衡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的桌面双核心处理器系列。</p>< p>&nbsp;&nbsp;&nbsp; AMD推出的Athlon 64 X2是由两个Athlon 64处理器上采用的Venice核心组合而成,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512KB(1MB) L2缓存及执行单元。除了多出一个核芯之外,从架构上相对于目前Athlon 64在架构上并没有任何重大的改变。</p>< p>&nbsp;&nbsp;&nbsp; 双核心Athlon 64 X2的大部分规格、功能与我们熟悉的Athlon 64架构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新推出的Athlon 64 X2双核心处理器仍然支持1GHz规格的HyperTransport总线,并且内建了支持双通道设置的DDR内存控制器。</p>< p>&nbsp;&nbsp;&nbsp; 与Intel双核心处理器不同的是,Athlon 64 X2的两个内核并不需要经过MCH进行相互之间的协调。AMD在Athlon 64 X2双核心处理器的内部提供了一个称为System Request Queue(系统请求队列)的技术,在工作的时候每一个核心都将其请求放在SRQ中,当获得资源之后请求将会被送往相应的执行核心,也就是说所有的处理过程都在CPU核心范围之内完成,并不需要借助外部设备。</p>< p>&nbsp;&nbsp;&nbsp; 对于双核心架构,AMD的做法是将两个核心整合在同一片硅晶内核之中,而Intel的双核心处理方式则更像是简单的将两个核心做到一起而已。与Intel 的双核心架构相比,AMD双核心处理器系统不会在两个核心之间存在传输瓶颈的问题。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Athlon 64 X2的架构要明显优于Pentium D架构。</p>< p>&nbsp;&nbsp;&nbsp; 虽然与Intel相比,AMD并不用担心Prescott核心这样的功耗和发热大户,但是同样需要为双核心处理器考虑降低功耗的方式。为此AMD并没有采用降低主频的办法,而是在其使用90nm工艺生产的Athlon 64 X2处理器中采用了所谓的Dual Stress Liner应变硅技术,与SOI技术配合使用,能够生产出性能更高、耗电更低的晶体管。</p>< p>&nbsp;&nbsp;&nbsp; AMD推出的Athlon 64 X2处理器给用户带来最实惠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更换平台就能使用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只要对老主板升级一下BIOS就可以了,这与Intel双核心处理器必须更换新平台才能支持的做法相比,升级双核心系统会节省不少费用。</p>< p>&nbsp;&nbsp;&nbsp; 三:什么是CPU主频:</p>< p>&nbsp;&nbsp;&nbsp;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http://www.downcc.com/tech/1251.html硬件天地2010/06/08 19:12:16<p>  <b>笔记本电脑</b>的<b>光驱</b>是一个非常娇贵的部件,加上使用频率高,寿命的确很有限。因此,很多商家对光驱部件的保修时间要远短于其它部件。其实影响光驱寿命的主要是激光头,激光头的寿命实际上就是光驱的寿命。</p>< p>  笔记本电脑的光驱是一个非常娇贵的部件,加上使用频率高,寿命的确很有限。因此,很多商家对光驱部件的保修时间要远短于其它部件。其实影响光驱寿命的主要是激光头,激光头的寿命实际上就是光驱的寿命。延长光驱的使用寿命,应该从激光头的<b>保养</b>做起,具体有以下十法:  </p>< p>  一、保持光驱、光盘清洁</p>< p>  光驱采用了非常精密的光学部件,而光学部件最怕的是<b>灰尘</b>污染。灰尘来自于光盘的装入、退出的整个过程,光盘是否清洁对光驱的寿命也直接相关。所以,光盘在装入光驱前应作必要的清洁,对不使用的光盘要妥善保管,以防灰尘污染。</p>< p>  二、定期清洁保养激光头</p>< p>  光驱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激光头必然要染上灰尘,从而使光驱的读盘能力下降。具体表现为读盘速度减慢,显示屏画面和声音出现马赛克或停顿,严重时可听到光驱频繁读取光盘的声音。这些现象对激光头和<b>驱动</b>电机及其它部件都有损害。所以,使用者要定期对光驱进行清洁保养或请专业人员维护。</p>< p>  三、保持光驱水平放置</p>< p>  在机器使用过程中,光驱要保持水平放置。其原因是光盘在旋转时重心因不平衡而发生变化,轻微时可使读盘能力下降,严重时可能损坏激光头。有些人使用电脑光驱在不同的机器上安装软件,常把光驱拆下拿来拿去,甚至随身携带,这对光驱损害很大。其危害是光驱内的光学部件、激光头因受振动和倾斜放置发生变化,导致光驱性能下降。</p>< p>  四、养成关机前及时取盘的习惯</p>< p>  光驱内一旦有光盘,不仅计算机启动时要有很长的读盘时间,而且光盘也将一直处于高速旋转状态。这样既增加了激光头的工作时间,也使光驱内的电机及传动部件处于磨损状态,无形中缩短了光驱的寿命。建议使用者要养成关机前及时从光驱中取出光盘的习惯。</p>< p>  五、减少光驱的工作时间</p>< p>  为了减少光驱的使用时间,以延长其寿命,使用电脑的用户在<b>硬盘</b>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经常使用的光盘做成虚拟光盘存放在硬盘上。如教学软件、游戏软件等存放在硬盘中,这样以后可直接在硬盘上运行,并且具有速度快的特点。</p>< p>  六、少用盗版光盘,多用正版光盘</p>< p>  不少朋友因盗版光盘价格与正版光盘价格有一定差距,加上光盘内容丰富而购买使用,基于中国的国情,这本无可非议,但因为你的光驱长期读取盗版光盘,因其盘片质量差,激光头需要多次重复读取数据。这样电机与激光头增加了工作时间,从而大大缩短了光驱的使用寿命。目前正版软件的价格已经大大下跌,有些只比盗版软件略贵,且光驱读盘有了保障。所以建议大家今后尽量少用盗版光盘多用正版光盘。</p>< p>  七、正确开、关盘盒</p>< p>  无论哪种光驱,前面板上都有出盒与关盒按键,利用此按键是常规的正确开关光驱盘盒的方法。按键时手指不能用力过猛,以防按键失控。有些用户习惯用手直接推回盘盒,这对光驱的传动齿轮是一种损害,建议用户克服这一不良习惯。</p>< p>  八、利用程序进行开、关盘盒</p>< p>  利用程序进行开关盘盒,在很多软件或多媒体播放工具中都有这样的功能。如在< b>Windows</b> 中用鼠标右键单击光盘盘符,其弹出的菜单中也有一项& quot; 弹出& quot;< b>命令</b>,可以弹出光盘盒。建议电脑用户尽量使用软件控制开、关盘盒,这样可减少光驱故障发生率。</p>< p>  九、谨慎小心<b>维修</b></p>< p>  由于光驱内所有部件都非常精密,用户在拆开及安装光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注意记录原来的固定位置。如果你没有把握的话,可请专业维修人员拆装和维修。特别是激光头老化,需要调整驱动<b>电源</b>来提高激光管功率时,一定要请专业维修人员调试,以防自己调整得过大,使得激光头烧坏。</p>< p>  十、尽量少放 DVD 影碟</p>< p>  这样可以避免光驱长时间工作,因长时间光驱连续读盘,对光驱寿命影响很大。用户可将需要经常播放的节目,最好还是将其拷入硬盘,以确保光驱长寿。如果确实经常要看 DVD 影碟,可以使用一些 DVD 电影辅助软件,比如 DVDIdle Pro</p>http://www.downcc.com/tech/1217.html硬件天地2010/06/02 23:30:36<p><strong>  </strong>人们在使用夏普复印机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复印机出现故障的代码,我们只是产品的使用者,不是厂家的工程师更不是专业的维修工程师,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很多朋友都是手足无措,为此要花钱请维修师来解决这些故障代码,从而增加了后期使用成本。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故障代码呢?下面是我通过OA急救站收集的夏普复印机的故障代码解决方法,欢迎朋友一起分享。</p>< p><b>  机型: 夏普2022-2027</b></p>< p>  <b>代码: F104< /b></p>< p>  故障: 指标上限解决: 关开机</p>< p>  <b>代码: F105< /b></p>< p>  故障: 指标上限解决: 关开机</p>< p> <b> 代码: F106</b></p>< p>  故障: 移位电机故障解决: 关开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夏普夏普 AR-4020D 图片"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33324430.jpg" /><br /> 夏普 AR-4020D</p>< p>  <b>机型: 夏普10161116</b></p>< p>  <b>代码: L100</b></p>< p>  故障: 反光镜进纸故障 (初始化时,反光镜开始进纸起的1.5秒内,MHPS不断开复印时,从反光镜</p>< p>  开始进给起的0.5秒内MHPS不断开在复印期间反光镜进给开始时,反光镜不在原始位置)</p>< p>  解决: 断开接通电源</p>< p>  <b>代码: L401</b></p>< p>  故障: 主电机故障 (主电机转动期间MMRE脉冲检测不到的时间长于0.5秒</p>< p>  解决: 断开接通电源</p>< p>  <b>代码: L801</b></p>< p>  故障: 零交叉脉冲故障 (零交叉脉冲移位宽度大于10%)</p>< p>  解决: 断开接通电源</p>< p>  <b>代码: U201</b></p>< p>  故障: 后备存储器故障(即使器增加值与校验值总和值互存在差异)</p>< p>  解决: 执行模拟16</p>< p>  <b>代码: U501</b></p>< p>  故障: 阻力传感器阻力宽度传感器调整故障(执行阻力传感器和阻力宽度传感器调整(模拟</p>< p>  53-4)时,调整值超出规定的范围)</p>< p>  解决: 执行模拟14</p>< p> <b> 代码: U511</b></p>< p>  故障: 给纸电机故障(给纸电机转动期间,0.1秒以上未检测到转动脉冲</p>< p>  解决: 执行模拟14</p>< p>  <b>代码: U512</b></p>< p>  故障: 输纸电机故障(输纸电势转动期间,01秒以上未检测到转动脉冲)</p>< p>  解决: 执行模拟14</p>< p>  <b>代码: F100</b></p>< p>  故障: 分页器通信错误(在分页器和主组件进行通信中出现错误)</p>< p>  解决: 执行模拟14</p>< p>  <b>代码: F102</b></p>< p>  故障: 输纸电机故障(在输纸电机转动期间,0.5秒以上未检测到转动脉冲</p>< p>  解决: 执行模拟14</p>< p>  <b>代码: F104</b></p>< p>  故障: 纸库上限下限故障: (当转换纸库时,上限或下限检测错误)</p>< p>  解决: 执行模拟14</p>< p> <b> 代码: F105</b></p>< p>  故障: 纸库原位传感器故障 (纸库被初始化时,在1秒内纸库原位传感器未检测)</p>< p>  解决: 执行模拟14</p>< p>  <b>代码: F106</b></p>< p>  故障: 纸库电机故障 (纸库电机转动期间,0.5秒以上未检测到转动脉冲</p>< p>  解决: 执行模拟14</p>< p>  <b>代码: F231</b></p>< p>  故障: 图象浓度传感器故障 (图像浓度传感器光反射量增至最大,输入值未达3.75V图像浓度传</p>< p>  感器光反射量减至最小,输入值未达4.5V在执行栅极电压校正期间,元件电平为3V以下.</p>< p>  解决: 执行模拟14</p>< p>  <b>机型: 夏普1025</b></p>< p>  <b>代码: L401</b></p>< p>&nbsp;  故障: 主电机异常(锁定检测)解决: 执行指令14</p>< p>  <b>代码: L801< /b></p>< p>  故障: 电源频率异常解决: 执行指令14</p>< p>  <b>代码: U321< /b></p>< p>  故障: 反射镜原位状况检测异常解决: 执行指令14</p>< p>  <b>代码: F312< /b></p>< p>  故障: 本体上段供纸盘上升电机异常解决: 执行指令14</p>< p>  <b>代码: L100< /b></p>< p>  故障: 反光镜前进(扫描装置前进故障反光镜进给起动后,6秒钟以内前进没完成。)</p>< p>  <b>代码: L401< /b></p>< p>  故障: 光鼓电动机(感光体光鼓驱动用电动机锁定(成象系统)反光镜最初动作时或扫描开始后,3.5秒内没完成返回(无原位检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图片"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6/201062233324430.jpg" /><br /> 夏普 AR-4020D&nbsp;</p>< p>  <b>代码: U321< /b></p>< p>  故障: 反光镜电动机{反光镜原位检测异常;①反光镜扫描启动时,确认反光镜原位传感器 OFF ②反光镜启动最初动作时,前进返回转换时,确认反光镜原位传感器ON</p>< p> <b> 代码: U341< /b></p>< p>故障: 反光镜电动机:{镜头移动动作故障: ①镜头动作时,使镜头电动机驱动脉冲定最大脉冲+100脉冲以上时也没有达到目标位置②镜头电动机驱动开始时,即使输出驱动脉冲,动作也不开始}。</p>< p> <b> 代码: U501< /b></p>< p>  故障: 对位传感器异常;RDA侧故障检测。</p>< p>  <b>代码: U511</b></p>< p>&nbsp;  故障: 给纸电动机动作异常;RADF侧故障检测。</p>< p><b>  代码: U512< /b></p>< p>  故障: 输送电动机动作异常;RADF侧故障检测。</p>< p>  <b>代码: L801< /b></p>< p>  故障: 无全波信号;全波没被输出;全波输出电平故障: ;没能确认全波.</p>< p>  <b>代码: F104< /b></p>< p>  故障: 索引器下限检测;分页器侧的故障检测。</p>< p>  <b>代码: F105< /b></p>< p>  故障: 索引器上限检测;分页器侧的故障检测。</p>< p>  <b>代码: F106</b></p>< p>&nbsp;  故障: 升降电动机故障(装订分页器);分页器侧的故障检测。</p>< p>  <b>代码: F231< /b></p>< p>故障: 感光体表面反射率异常;感光体表面测定时,图像浓度传感器输出不在2.8-4.65V的范围内32</p>< p> <b> 代码: F301< /b></p>< p>  故障: LCC、PT圆盘故障: ;纸盘上升、下降中,PT圆盘的旋转检测(升降电动机驱动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经过200MS以上也不变化。</p>< p>  </p>< p>  <b>代码: F312</b></p>< p>  故障: 纸盘1上升中的故障;用纸空白传感器在ON状态下纸盘上升时,从上升开始经过4秒以上,上限传感器无ON;用纸空白传感器在OFF状态下纸盘上升时,从上升开始经过去时10秒以上,上限传感器也无ON</p>< p>  <b>代码: P19</b></p>< p>  故障: 主操作人代码变更;能变更主操作人代码;</p>< p>  <b>代码: P21</b></p>< p>  故障: 自动断电时间设定;能设定复印结束后自动断电时间(能设定10分钟-4小时)</p>< p> <b> 代码: P31</b></p>< p>  故障: 预热方式设定;(能设定额复印结束后自动进入预热的时间(能设定1分钟-120分钟)</p>< p>  <b>代码: P51</b></p>< p>  故障: 分页器自动取出功能的初始设定;连接SF-S55N型装订分页器时,可以选择对分页、分</p>< p>  类、装订分页各方式是否设定自动取出功能。</p>< p>  <b>代码: P71< /b></p>< p>  故障: 用纸纸盘自动转换的禁止;能禁止纸盘1、2、3、4中放置同一尺寸的用纸时连续转换(</p>< p>  进纸)。(使用于各纸盘中放置不同质量的用纸时。对安装大容量纸盘时禁止纸盘自动转换也起作用)。</p>< p> <b> 机型: 夏普2022-2027</b></p>< p>  <b>代码: U321< /b></p>< p>  故障: 反光镜电机MHP故障解决: 关开机</p>< p>  <b>代码: L401< /b></p>< p>  故障: 主机锁定解决: 关开机</p>< p>  <b>代码: L801</b></p>< p>&nbsp;  故障: 电源线频率故障解决: 关开机</p>< p>  <b>代码: U501</b></p>< p>&nbsp;  故障: A电机故障解决: 关开机</p>< p>  <b>机型: 夏普2022-2026</b></p>< p><b>  代码: F312</b></p>< p>&nbsp;  故障: 主机上纸盒抬升电机故障解决: 关开机</p>< p> <b> 代码: U601</b></p>< p>&nbsp;  故障: 底座1纸盒抬升电机故障解决: 关开机</p>< p> <b> 代码: U610< /b></p>< p>  故障: 底座输纸电机故障解决: 关开机</p>< p> <b> 代码: F101< /b></p>< p>  故障: 分页器通讯故障解决: 关开机</p>< p>  <b>代码: F102< /b></p>< p>  故障: 纸张转向故障解决: 关开机</p>< p>  <b>代码: F103< /b></p>< p>  故障: 输纸电机故障解决: 关开机</p>http://www.downcc.com/tech/1212.html硬件天地2010/05/31 17:21:27<p>  组装电脑的时候,听说卖家会用一块价格低廉的主板上面插上一条大容量的内存下去,可是主板更本支缓不到那么大的内存容量,大内存只是卖家骗人的手段而以.但是电脑显示出来的还是内存本身的容量,而不是电脑真正的应用容量,那么,要怎样确定这一台已经装好的电脑的真正内存呢?</p>< p>  到电脑主板生产商的官方网站查看该型号主板的具体说明里面都有对cpu的支持列表和对内存的支持的。</p>< p>  没有这么笨的商家,低价的主板300元,2G内存300多元,现在主板最低支持4G内存,低价主板一般用1G内存,+低端CPU,组低价电脑。</p>< p>  1、&ldquo;电脑显示出来的还是内存本身的容量&rdquo;,这句话的意思就表示你已经知道内存容量,并且主板支持内存的容量。</p>< p>  2、那出内存直接擦看内存容量。</p>< p>  3、用EVEREST或CPU-Z等检测软件擦看。</p>http://www.downcc.com/tech/1210.html硬件天地2010/05/31 17:16:59<p>笔者用笔记本的时候,经常喜欢把手机、MP4等设备接到本本USB接口上充电。有类似习惯的朋友不在少数。但有不少东芝笔记本用户反映,在实际使用时却无法给手机或MP4充电,且本本电池电量会在短时间内自动损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p>< p>STEP 01:通过必要设置,用USB给外接设备充电</p>< p>经咨询得知,东芝笔记本内置USB休眠充电和关机充电功能,可在关机或休眠模式下为USB上的外接设备充电。但若使用不当,即便是开机状态也无法给USB设备充电。如何设置呢?</p>< p>开机后进入BIOS设置界面,切换到&ldquo;Advanced&rdquo;设置页,找到&ldquo;USB Sleep And Charge&rdquo;选项,将默认值Disabled改为&ldquo;Enabled&rdquo;,之后按F6键将其设置为&ldquo;Model&rdquo;。</p>< p>按F10键保存退出,登录Windows后,依次进入&ldquo;开始&rarr;所有程序&rarr;TOSHIBA&rarr;实用程序&rarr;USB睡眠和充电&rdquo;,勾寻启用USB睡眠和充电&rdquo;选项,然后点击&ldquo;应用&rdquo;按钮即可。</p>< p>STEP 02:预防电池电量损耗</p>< p>开启USB睡眠充电后,若电池不取下来,在拔除AC适配器后,即便没有连接USB设备,电池会进行自动放电,例如一个晚上会让电量消耗40%以上,最直接的办法是禁用USB睡眠充电功能。但每次都要手动更改,感觉很麻烦,解决方法是去掉&ldquo;电池模式下启用&rdquo;前的&ldquo;&radic;&rdquo;,这样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USB睡眠充电功能会自动关闭。</p>< p>如果希望在某些时候让电池自动停止给USB设备充电,例如充电1小时后自动停止,也可以将&ldquo;剩余电池电量的下限&rdquo;调到90%以上,这样当剩余电量到90%时,电池会自动停止放电。</p>< p>STEP 03:让充放电更智能化</p>< p>经过以上设置,如果还是无法解决问题,这有可能是BIOS缺陷造成,此时建议升级新的BIOS程序。</p>< p>此外,如果希望USB休眠充电更智能化,建议进入&ldquo;东芝eco实用程序&rdquo;界面,将&ldquo;eco模式&rdquo;设置为&ldquo;打开&rdquo;,选择一个电源计划后,根据需要配置节能模式,之后进入&ldquo;USB睡眠和充电&rdquo;界面,在&ldquo;供电模式&rdquo;下选择前面设置的电源计划即可。</p>http://www.downcc.com/tech/1191.html硬件天地2010/05/26 11:55:21<p>  硬盘有价而数据无价,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有这样的概念,但是只有在真正遇到数据危机时才会有切身的感受,尽管存储在各种磁盘中的计算机数据如此重要,但由于技术和工艺的原因,任何存储设备都存在毁损的风险。运行环境的改变和恶化,违规操作或折磨式操作,病毒的破坏和黑客的入侵,以及难以避免的各种异常情况,都可能导致存储设备报废和软件系统崩溃。</p>< p>  不少朋友都认为,数据恢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对磁盘结构和文件系统有透彻的了解,真的有那么神秘么?其实针对一些简单的软件类数据丢失,我们自己动手就能解决问题,不仅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而且对自己的电脑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p>< p>  一旦遭遇数据危机,保持一份从容不迫的心态非常重要,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则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让本来可以恢复的数据变得无法挽救。事实上,自己独立挽救万元价值的数据并非是天方谭谈,只要掌握一些操作技巧并方法得当,大家完全可能会扮演拯救数据危机的英雄角色。</p>< p><img alt="日降价200元 西数黑盘1TB/64M上机实测"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5/201052611568893.jpg" /><br /> 设计对白:数据丢失,对症下药</p>< p>  对症下药,哪些数据可以挽救?数据出现问题主要包括两大类:逻辑问题和硬件问题,相对应的恢复也分别称为软件恢复和硬件恢复。软件恢复是指通过软件的方式进行数据修复,整个过程并不涉及硬件维修。而导致数据丢失的原因往往是病毒感染、误格式化、误分区、误克隆、误删除、操作断电等。</p>< p>  软件类故障的特点为:无法进入操作系统、文件无法读取、文件无法被关联的应用程序打开、文件丢失、分区丢失、乱码显示等。事实上,造成软件类数据丢失的原因十分复杂,每种情况都有特定的症状出现,或者多种症状同时出现。一般情况下,只要数据区没有被彻底覆盖,个人用户通过一些特定的软件,基本上都可以顺利恢复。</p>< p>  以最普通的删除操作为例,实际上此时保存在硬盘中的文件并没有被完全覆盖掉,通过一些特定的软件方法,能够按照主引导区、分区、DBR、FAT,最后文件实体恢复的顺序来解决;当然也应客观承认的是,尽管软件类数据恢复有很多细节性的技巧与难以简单表达的经验,但是也的确存在现有软件恢复技术无能为力的情况。如果硬盘中的数据被完全覆盖或者多次被部分覆盖,很可能使用任何软件也无法修复。</p>< p>开机时突然断电,重启后找不到系统</p>< p>  相信不少朋友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我们使用电脑是突然断电,重新开机时能够检测到硬盘,但是不能进入到系统,或者提示&ldquo;DISK BOOT FAILURE,INSERT SYSTEN DISK AND PRESS ENTER&rdquo;。</p>< p>  像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硬盘主引导区故障,其实只需要几分钟便可以搞定。此类故障大约占据整体软件故障的30%以上,所以学会对付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可谓掌握了一个有效的杀手锏。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开机自检后提示&ldquo;Miss operation system&rdquo;而且DOS下可以看到C盘完整内容,这也是属于主引导区故障。</p>< p>  对于这一类软件故障,我们完全可以自已解决。大家可以用软盘启动系统。然后键入&ldquo;C:&rdquo;,看看能否读取C盘的内容。造成这一情况比较复杂,根据主引导区破坏程度的不同,C盘能否被读取也不能确定。如果C盘中的数据可以读出的话,那么大家只要使用Fdisk/mbr命令进行无条件重写主引导区一般都能成功,而且可以保留原有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运行Fdisk/mbr命令时系统是没有任何反应的,但实际上它已经起了作用,因为硬盘分区表的数据量很小,写入时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p>< p>  当然,即便不能读取C盘,我们也可以使用Fdisk/mbr命令。事实上Fdisk/mbr的作用十分明显,也能对付一些主引导区病毒,大家可以好好利用,这堪称是对付硬盘在BIOS中可以识别而DOS下无法操作的第一件工具;除了Fdisk的这一隐藏参数,大家还可以使用Fixmbr这款DOS下的小工具。在DOS下直接执行该文件之后,系统会自动检查分区表结构,经过用户确认之后,它就开始自动修复。与Fdisk/mbr命令相比,Fixmbr具有更好的效果,很多Fdisk/mbr命令不能解决的主引导区问题都能被它轻松搞定。</p>< p> 使用PQ Magic合并分区,文件丢失</p>< p>  故障:硬盘空间分配不合理,使用分区软件从新分区,或者合并分区,导致文件丢失,或者无法打开。</p>< p>  这种故障一般都是分区表错误引起的,分区表故障在各种软件故障中也属于常见的,这里推荐大家使用由我们国产的DiskGenius软件。该软件可以直接在纯DOS环境下运行,而且采用直观的中文界面,因此它对于英文不好的用户而言是最佳的选择。</p>< p>  将DiskGenius软件复制到DOS启动盘之后可以直接运行,进入DiskGenius的主界面后,按下F10就能轻松地自动恢复硬盘分区表,而且这一招非常有效。DiskGenius将首先搜索0柱面0磁头从2扇区开始的隐含扇区,寻找被挪动过的分区表。然后搜索每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其中搜索过程可以采用&ldquo;自动&rdquo;与&ldquo;交互&rdquo;两种方式进行。</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5/201052611568704.jpg" /><br /> 硬盘的分区</p>< p>  自动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建议大家选择这种方案。通过以上对主引导区以及分区表的修复,大家才可能让一个遭受严重破坏的硬盘得以在Windows下正确看到分区,进而为其他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p>< p>  手动修复:在部分情况下,可能任何软件都无法找到备份的分区表,此时只能手动修改。手动修改将完全凭借经验,在WinHex等软件下直接操作分区表数据。使用WinHex打开磁盘后。其中从&ldquo;80&rdquo;开始到&ldquo;55AA&rdquo;结束的DPT硬盘分区表相当关键,我们这里截图展示的硬盘分区表是完好的,因此并不需要修改。</p>< p>  但是对于一个已经被破坏的分区表而言,其结束位置可能完全错乱,此时大家可以通过寻找下一个&ldquo;55AA&rdquo;标志来确定,因为下一个分区开始的位置向前推移一个扇区就是上一个分区的结束的位置。根据所得到的磁头、扇区和柱面数字再折算成16进制,然后使用WinHex回写即可。此外,在寻找下一个&ldquo;55AA&rdquo;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很多干扰项,建议根据硬盘分区的容量结合判断。手写恢复分区表的整个过程需要拥有大量的实战经验,大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p>< p>无法打开分区,提示&ldquo;该分区未格式化&rdquo;</p>< p>  故障:正常使用时突然某个盘符不能打开,提示&ldquo;该分区未格式化&rdquo;</p>< p>  毫无疑问,直接重新格式化就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如果这个分区里没有比较重要的文件资料等,小编强烈建议您直接格式化硬盘,既简单,但是如果里面有比较重要的文件不能丢失的话,这里还有一个捷径,但是不一定都有效,大家可以找另外一台电脑,将坏的硬盘当作从盘挂在那台电脑上,进入系统后看一下可不可以打开,如果还不行的话,那我们就要用到WinHex改写DBR模板了。</p>< p ><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5/201052611568107.jpg" /><br /> 分区情况</p>< p>  使用时建议将存在问题的硬盘作为从盘挂接。然后直接打开WinHex后选择该硬盘,而不要选择分区,这样就能使用硬盘中分区表信息来处理分区,从而巧妙绕过DRB信息。接下来的任务就非常简单了,直接在右上方的&ldquo;访问&rdquo;下拉列表中选择DBR故障的分区,然后打开&ldquo;起始扇区模板&rdquo;。需要注意的是对于FAT32和NTFS分区,其标准模板都是不同的,要看准了再选。</p>< p> 零磁道损坏,硬盘无法启动</p>< p>  对于磁盘而言,零磁道是最为关键的地方,因为硬盘的分区表信息就在其中。一旦零磁道损坏,那么硬盘将无法启动。其实零磁道损坏只是物理坏道的特殊情况,所不同的只是损坏之处十分敏感。</p>< p>  这里推荐给大家的是一款名为效率源的磁盘访问工具。它是目前对付坏道时比较常用的软件其特点在于能够针对扇区进行复制。很多时候,物理坏道都是连续出现,而我们所需要的数据可能并没有存储在危险的坏道上。然而操作系统对于硬盘的读取过程比较特殊,一旦存在大量坏道就有可能无法识别硬盘分区。通过效率源软件,大家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这些限制,而且该软件本身就带有强力复制功能和相应的校验算法。</p>< p><img alt=""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5/201052611568802.jpg" /><br /> 固态硬盘也容易出现问题</p>< p>分区被误操作格式化或者误克隆</p>< p>  当我们发现文件丢失或文件被同名文件覆盖,甚至分区被误操作格式化以及误克隆之后,就需要采用磁盘扫描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恢复。</p>< p>  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的文件丢失在软件类数据恢复中很常见,当在磁盘上删除一些数据后,被删除的地方只不过做了一个可覆盖标记,数据并没有真正被删除。但是再次写入的话,不一定立即覆盖刚刚删除的地方,因此可以使用磁盘扫描的方法来恢复数据,但数据一旦被其他数据所覆盖,就很难做到将被删除数据完全恢复。</p>< p>  这里推荐大家使用Easy Recovery和Final Data。由于Easy Recovery和Final Data在针对分区表等故障时有着一套独特的处理方法,可以自动使用内定的方式来扫描文件,因此结合起来使用往往可以带来惊喜。</p>< p>  EasyRecovery使用Ontrack公司复杂的模式识别技术找回分布在硬盘上不同地方的文件碎块,并根据统计信息对这些文件碎块进行重整。接着EasyRecovery在内存中建立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并列出所有的文件和目录。哪怕整个分区都不可见或者硬盘上只有非常少的分区维护信息,EasyRecovery仍然可以高质量地找回文件。</p>< p>  能用EasyRecovery找回数据、文件的前提就是硬盘中还保留有文件的信息http://www.downcc.com/tech/1181.html硬件天地2010/05/23 14:15:05<p>  其实很多路由器故障都是我们可以避免的,这里主要分析了路由器故障中灰尘对路由的干扰,和如何去解决。前一段时间遇到一次广域网故障,所有基层单位到市局的网络都不通了,当时正值征税期,许多纳税人都在基层分局的办税服务厅等着交税。</p>< p>  网络一不通,全市的业务就得停止处理,影响非常大,于是赶紧查找故障原因。既然基层所有单位到市局的网络都不通,肯定是市局的网络设备或线路出了问题。使用一台计算机ping路由器网关,发现到路由器故障中的网关不通,又ping其他计算机,到其他计算机的连接正常,据此判断肯定是负责路由中转任务的路由器设备出了问题。查看Cisco 3640路由器的指示灯状态,发现System指示灯总是在不停地闪烁。</p>< p>  从提示看是系统在启动时遇到了总线故障,导致路由器故障是不断地重启。总线位于主板上,肯定是路由器的主板坏了。拧开路由器后面的螺丝,将业务板卡抽出来一看,上面布满了灰尘,主板电路也被灰尘覆盖。会不会是灰尘太多导致总线出了故障?想起几天前主用路由器Cisco 7507出现故障就是因为其中的灰尘太多最终导致板卡、电源被烧毁的。</p>< p>  主用路由器还没有修好,备用的路由又出现路由器故障,真是祸不单行。先清扫清扫灰尘试试吧。拿出常备吸尘器和小刷子,将所有的业务板卡全部抽出来,将板卡上面和机箱里面的灰尘清扫得干干净净。再仔细查看,也没有发现被烧坏的电子部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板卡重新插入,加电,启动,就可以了!</p>< p>  经过分析,Cisco 7507主路由器故障是被烧坏和Cisco 3640备用路由器故障中启动不正常都是灰尘惹的祸。灰尘覆盖在主板和电子元器件上面,一方面影响了电子器元件的散热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近期雨水较多,灰尘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使电子元器件变得潮湿,最终导致发生以上事故。由此可见,灰尘虽小,但其对网络设备所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在此提醒网管员们,一定要给网络设备提供一个洁净的运行环境,及时清理设备内部的灰尘,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p>http://www.downcc.com/tech/1161.html硬件天地2010/05/21 21:02:40<p>我要玩刺客信条中文版,没有免CD的,只能镜像,但是本本有自带DVD光驱,如何暂时关闭?或者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请介绍一下,谢谢。</p>< p>有些游戏是需要通过屏蔽自身的DVD才能运行的。屏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右键我的电脑&mdash;&mdash;管理。选择设备管理器,之后能看到自己笔记本的硬件信息,找到DVD光驱的信息,一般在DVD/CD-ROM驱动器的选项之中,找到之后右键选择禁用就可以屏蔽掉光驱了,当然下次想使用光驱的话,点击启用就可以了。</p>< p>如果嫌操作麻烦,可以直接下载屏蔽光驱的软件。这种软件铺天盖地,比如说SFNightmare,使用的时候直接点击Disable CD就可以了,恢复的时候点击Enable CD即可,这个一键操作的够方便了吧。</p>http://www.downcc.com/tech/1155.html硬件天地2010/05/19 12:40:35<p>笔记本电脑因为集成度比较高,所以相比台式机来说比较软弱,虽然现在笔记本的制作工艺已经对笔记本的质量有所保证,但笔记本比较容易损坏的部件还是比较多,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下笔记本易损坏部件,盼望大家在应用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多多注意。</p>< p>笔记本易损坏部件:主板</p>< p>问问周围修过本本的兄弟,可能主板问题占到了多大数,包含笔者的第一台本本也是主板的原因挂了的。一般主板有事,表现出来的是机器无法开机。主板涌现问题,很多情况是集成电路短路造成的。一般主板有损,只能换主板。而主板的价格都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左右,一但出问题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我们需要戒备的是,不要将液体漏进主板,这可是大家最容易犯的毛病。不要轻易刷新BIOS时。另外,电压过高主板被击穿,也是屡见不鲜。如果在用电高峰或是停电后电力刚恢复、打雷时,笔者建议用电池供电,不要接市电。</p>< p>笔记本易损坏部件:硬盘</p>< p>虽说笔记本硬盘比台机硬盘抗震,但是他还是十分怕摔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拿一块本本硬盘来看看,那张标签上还是提示我们它很怕摔。为什么呢?因为本本的硬盘虽比台机要小得多,但原理是一样的,也是由于复杂的电子元件构成。虽说厂家对本本的抗震性进行了优化,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构成,还是十分的怕震。提示大家一下,在颠簸的交通工具上,不要应用本本。本本放在桌上,警惕不要掉在地上。这知道,本本硬盘虽然便宜,但是里面的材料却是价值连城丧失了可是后患无穷呀。</p>< p>笔记本易损坏部件:LCD</p>< p>LCD比较软弱,也是一个易碎品。LCD重要是由玻璃和液晶、灯管组成,从头到脚是个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虽说LCD有机盖掩护,但在目前本本轻薄的趋势下,这种掩护是非常有限的。在LCD上不要放重物,否则会使玻璃层碎裂。本本放在包包里带出去时,注意别让本本碰上硬物。不警惕掉在地上,LCD也往往是首当其冲的。LCD也是本本的大件之一,约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强,而且一但受损也是很少能修好,只能换新的。</p>< p>笔记本易损坏部件:串、并口</p>< p>这些接口因为不支撑热拨插,有些粗心的兄弟在没有关机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很容易把串、并口烧毁。更有甚者,造成主板短路报废。虽说换个串、并口换一个不太贵,但是换起来比较麻烦。可能有些兄弟会说,我们现在几乎可以不用串、并口,坏了就让他坏了去吧。但本本用于工程调试的话,这两个接口是不能缺乏的,在你需要的时候派不上用处可是非常苦楚的事情。</p>< p>笔记本易损坏部件:触摸板</p>< p>夏天到了,我们的手更加容易不干净。用手指操作触摸板时,会使上面的涂层很快消散,严重缩短应用寿命,长此以往轻则本本键盘磨损,重则报废。在打开本本时,我们是否能先洗个手呢?</p>< p>笔记本易损坏部件:光驱</p>< p>这个逝世穴与一些特别爱好看碟片的MM有着极大的关系。要知道原厂标配的光驱一般都在千元以上,要是老是看碟片的话,笔者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一年左右你的光驱定会挂掉。你真要看碟片,不如去买个DVD播放机,怎么来说也比本本强呀。知道我本本的光驱都干啥吗?我的康宝除安装软件、刻录备份外,不干其他的事。</p>http://www.downcc.com/tech/1144.html硬件天地2010/05/18 22:32:44<p>问:我的CRT显示器用了好多年了,虽然没什么问题,但听说液晶显示器辐射小,所以想换台液晶显示器,请问液晶显示器的一般寿命是多长时间啊?</p>< p>答:与CRT显示器无法根除的辐射相比,液晶显示器有着先天优势,它基本没有辐射可言。对于长期使用电脑的工作者来说,液晶显示器是十分适合他们的。虽然液晶显示器功耗小且无辐射,但是液晶显示器的寿命比较短,只有五年左右,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亮度会逐渐减弱。和液晶显示器相比,CRT显示器寿命一般都达十年之长,而且显示效果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p>http://www.downcc.com/tech/1137.html硬件天地2010/05/17 17:20:21<p>技嘉主板一直是卖场中点名率非常高的品牌,很多消费者也非常喜欢购买技嘉主板。不过和大部分品牌一样,技嘉主板的命名同样不容易被普通用户所理解,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技嘉主板命名中的奥秘。</p>< p>主板芯片组标识明显</p>< p>技嘉主板采用的是&ldquo;GA-芯片组/产品特征-功能/后缀&rdquo;的命名方式,其中&ldquo;GA&rdquo;是技嘉品牌的简写,因此在每个产品的型号中都会出现。</p>< p>首先看&ldquo;芯片组&rdquo;部分,这个部分一般标识相当明显,我们通过名称就能了解到所选择的主板是采用了什么芯片组,比如770,790GX或者P55,非常直观。</p>< p>接下来是跟在&ldquo;芯片组&rdquo;名称后的&ldquo;产品特征&rdquo;编码。这部分主要用来表示主板的具体特性,比如&ldquo;A&rdquo;代表具备了最新的技嘉&ldquo;333&rdquo;设计,是USB3.0、SATA3.0以及3倍USB供电技术的合称;&ldquo;C&rdquo;代表可同时支持DDR2和DDR3内存;&ldquo;T&rdquo;代表可支持DDR3内存;&ldquo;&ldquo;P&rdquo;代表板载DDR3显存;&ldquo;M&rdquo;代表板型为MicroATX等等。例如,技嘉GA-890GPA-UD3H这款主板中的890GA就表示这款主板是一款采用了890GX芯片组,板载128MB DDR3显存,并且支持&ldquo;333&rdquo;技术的主板。</p>< p><br />& ldquo;A&rdquo;被赋予支持&ldquo;333&rdquo;设计的主板</p>< p>■产品特征字母含义对照表</p>< p>字母含义</p>< p>A支持USB3.0、SATA3.0以及3倍USB供电</p>< p>C表示采用组合解决方案:DDR2+DDR3</p>< p>T表示支持DDR3内存</p>< p>F具备四个内存插槽(比较少见)</p>< p>P板载128MB DDR3显存</p>< p>MMicroATX板型</p>< p>功能后缀繁多不易掌握</p>< p>&ldquo;功能/后缀&rdquo;则是认清技嘉主板性能的主要地区。比如技嘉GA-MA770T-UD3P(rev. 1.0)这款主板后面的&ldquo;UD3P(rev.1)&rdquo;就属于这个范围。而这个部分也容易被不少奸商利用,从而以次充好。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些常见字母和数字的含义。</p>< p>首先要了解,目前技嘉全面推行2盎司铜技术,因此在所有产品线上一律加上&ldquo;U&rdquo;。接下来&ldquo;D&rdquo;则表示这款主板采用的是全固态电容。&ldquo;E&rdquo;则代表了动态节能引擎,用于早期的Intel主板上,比如P43、P45等。如果在这里出现&ldquo;Extreme&rdquo;就代表极限至尊超频的意思。而&ldquo;P&rdquo;表示主板是增强型,&ldquo;L&rdquo;代表缩减版,采用窄版设计;&ldquo;H&rdquo;代表板载HDMI接口等。而rev.x则表示是第几修正版。</p>< p>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经常看到有时产品型号中还会出现类似&ldquo;GA-P55A-UD3&rdquo;、&ldquo;GA-P55A-UD4&rdquo;、&ldquo;GA-P55A-UD5&rdquo;的情况,这些数字分别代表了技嘉的5个技术优化:安全、智能、效能、热管、双卡交火。数字是几就代表从前至后支持几项技术。而更高端的UD6和UD7则并不常见,这里就不做说明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这项技术是采用了S3、S4、S5这样的命名方式。</p>< p>目前的新品技嘉主板都具备&ldquo;U&rdquo;&mdash;&mdash;超耐久技术</p>< p>■功能/后缀字母数字含义参考表</p>< p>字母/数字含义</p>< p>U超耐久技术</p>< p>D全固态电容</p>< p>E动态节能引擎</p>< p>P增强型主板</p>< p>L窄版设计</p>< p>H具备HDMI接口</p>< p>R支持磁盘阵列</p>< p>Extreme至尊超频</p>< p>(S)(1-5)安全、智能、效能、热管、双卡交火优化技术</p>< p>结语</p>< p>总体来说,技嘉的主板比较容易辨别,芯片组标识明显让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地选中自己需要的主板。而功能部分只要遵循类似UD3L& gt; DS3L& gt; S3L& gt;US3L这样的顺序就能够买到性价比更好的技嘉主板。另外在选购时,不妨关注主板的外包装。因为技嘉会将主板的特色标注在外包装上,这样也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到产品的特色功能。</p>http://www.downcc.com/tech/1136.html硬件天地2010/05/17 17:18:55<p>问:最近打算买张SD卡,我想请问普通SD卡和高速SD卡和极速SD卡的读写速率各是多少?</p>< p>答:普通SD卡数据传输速度经2MB/s,高速SD卡数据传输速度约10mb/s,极速SD卡数据传输速度约20Mb/s</p>http://www.downcc.com/tech/1134.html硬件天地2010/05/17 17:14:07<p>问:我的笔记本基本上在宿舍用,拿笔记本外出的机会很少,在宿舍使用笔记本时都用电源,我想问下,用电源时笔记本还用电池吗?</p>< p>答:最好拨掉电池,因为电池充放电次数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电池的保修期很短,三到六个月。如果你的电池在充满后,放在充电器上也是白充。而我们谁都无法保证电池的充放电保护电路的特性永不变化和质量的万无一失,所以你的电池将长期处在危险的边缘徘徊。充电越过一定的时间后,如果不去取下电池,这时系统不仅不停止充电,还将开始放电/充电循环。从而减少充放电次数,影响电池寿命。建议你在电池充满电这后将其拨掉存放,需要外出时带上电池。</p>http://www.downcc.com/tech/1132.html硬件天地2010/05/17 17:09:00<p>现在有了USB接口的闪存,复制文件变得太方便了,但这种方便有时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不想有人会使用闪存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复制我的文件。请问有没有办法设置障碍让电脑无法读取别人的内存?</p>< p>答:可以利用一款加密软件:高强度软件加密大师就可驻点你不认别人的闪存。安装该软件到系统,打开软件,单击高级设置按钮,打开高级设置对话框,在硬盘禁止访问列表框中选中你要禁用的闪存盘符,单击确定,关闭办的。打开我的电脑,刷新,刚才还在窗口中的闪存盘符是不是找不到了?右击任意文件,在发送到菜单中也不见了闪存盘符的踪影。经过这样设置之后,插入电脑的闪存就不会出现在我的电脑和发送到菜单中。但是,如果同时插入两个闪存,后插入的闪存还是会显示在我的电脑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现出,就需要在进行硬盘禁止访问设置之前,将所有的USB接口全插上闪存(如果你的电脑中真的有不能被别人随意带走的文件,这一步真的是很必要的),然后将所有的闪存盘符禁用即可。</p>http://www.downcc.com/tech/1131.html硬件天地2010/05/17 17:05:59<p>1、硬盘有坏道,不能正常装入WINDOWS或使用不稳定</p>< p>  解决方案:</p>< p>  1)用分区软件将坏道分为一个区或几个小区,然后将该分区删掉即可,此法适用于硬盘坏道比较集中的情况。< br />   2)用NORTON8.0以上版本所带的WIPEINFO.EXE文件,擦除有坏道的驱动器再重装软件即可,此法适用于坏道比较分散的情况。< br />   3)用DM软件低格硬盘。< br />   4)用PCTOOLS9.0的DISKFIX修复硬盘。</p>< p>2、用主板自带的低格程序低格硬盘后,硬盘数据仍然存在,与未低格前一样</p>< p>  此类现象比较常见,我们只要变换硬盘的mode模式即可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将LBA模式变换为normal或large模式,待低格硬盘后再变换为原来的LBA模式即可解决问题。</p>< p>3、不能用FDISK进行分区,或某些分区不能删除</p>< p>  此类故障是由于分区信息有错误造成,一般是人为造成,我们在某些原装机上经常见到其某个分区不能删除的现象,其实它的那个分区是用来恢复系统所用,倘若我们要删除其分区以增大硬盘使用空间,可借助norton8.0自带的diskedit将其第一扇区的数据全部以&ldquo;0&rdquo;代替,然后写进去,即可予以解决。</p>< p>4、计算机在内存检测完成后死机且键盘无响应</p>< p>  此类故障常见于现在的新式主板,如810、815主板,由于现在主板的IDE口设备都是每次启动电脑时自动检测设备,不是像以前的老主板在CMOS内检测硬盘,是以当电脑启动时若IDE设备接线错误,会导致电脑长时间检测IDE设备而停止响应。此时我们可以检测接线是否正确及IDE信号线有无问题来解决该故障。</p>< p>5、硬盘主引导扇区损坏,系统无法引导</p>< p>  解决方案:< br />   1、用FDISK/MBR命令恢复引导程序。< br />   2、系统文件损坏后在其他机器上备份系统,用SYS命令重新传输系统即可(WIN95、WIN98的系统文件可以共用)。< br />   6、提示C:DRIVE FAILURE RUN SETUP UTILITY,PRESS(F1)TO RESUME</p>< p>  此类故障是硬盘参数设置不正确所以从软盘引导硬盘可用,只要重新设置 硬盘参数即可。</p>< p>7、提示:NO ROM BASIC</p>< p>  此类故障是由于没有设置激活分区引起,用FDISK设置激活分区即可。</p>< p>8、提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p>< p>  解决方案:< br />   1、进入CMOS重新设置硬盘参数。< br />   2、系统引导标志被更改,如果分区信息在需要格式化,分区不在需要重新分区。</p>< p>9、提示:NON&mdash;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p>< p>  解决方案:用软盘启动重新传输系统即可,如若不行,那就只有重新分区格式化了。</p>< p>10、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p>< p>  解决方案:< br />   1、重新分区格式化< br />   2、如0磁道损坏需要低级格式化,然后用SET COMSPEC(指定COMMAND文件位置),使得COMMAND远离0磁道。</p>< p>  当硬盘出现分区故障后,希望用户先用上述方法解决,若不成功,对硬盘分区格式化是解决软故障的基本方法,但信息将被清除。其使用原则是:能用高格解决的不用分区,能用分区解决的不用低级格式化。</p>< p>11、在586电脑上将硬盘软件装好后,在486电脑上不能使用</p>< p>  此故障是由于586电脑将硬盘采用了LBA模式,而486默认的模式是NORMAL,所以只要将CMOS的NORMAL改为LBA即可。</p>< p>12、无论在第二IDE口,还是第一IDE口接入光驱或硬盘后,主硬盘都不能用,但硬盘参数又能检测到</p>< p>  此类故障比较特殊,常见于老式586电脑上,解决方法是将硬盘的主、副跳线换一下,即从盘变主盘或主盘变从盘。</p>http://www.downcc.com/tech/1123.html硬件天地2010/05/15 00:05:44<p>  现代存储环境已经从单一磁盘发展到大规模可伸缩性网络存储设备,随着存储技术的演变,使用的软件和磁盘也越来越复杂了,关于磁盘碎片管理问题一直延续着多种神话和谬论,事实证明,磁盘是需要适当管理才能达到最佳性能的。</p>< p>  从20年前推出非易失性存储开始,在用户/应用程序与这些设备之间增加了抽象层,事实上,现代数据中心已经远远超出了单一直连硬盘的需求,都采用了先进的具有抽象层的存储基础设施,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完全消除碎片问题。</p>< p>  本文详细介绍了企业在优化系统性能方面应遵循的10大原则,消除碎片是任何系统保持最佳性能的关键。</p>< p>  1、制定灵活的碎片整理调度方案</p>< p>  在考虑一个系统在企业计算环境中如何运行时,必须考虑磁盘碎片问题,因为碎片整理程序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将会让企业损失更多金钱和时间。</p>< p>  在企业或政府机构内,往往无法预测一个系统什么时候会被使用,在那些夜间关闭系统节省电力的组织中,调度作业就不能放在下班后执行,碎片整理作业只有安排在上班期间运行,这将会影响到正常业务的运转,但对系统管理员来说,碎片整理又非常重要,因此要寻找一个灵活的调度方案,确保那些必须定期执行的调度作业在低系统开销时执行,以不影响正常业务为主要原则。</p>< p>  2、主动预防产生磁盘碎片</p>< p>  写入时不允许文件分片,要寻找一种解决方案从源头防止发生碎片,将文件连续地写入磁盘,这样就不会浪费磁盘资源。遗憾的是,许多组织都是等到性能下降时才开始进行碎片整理,这种被动的方法增加了桌面帮助请求次数,进而导致生产力不断下降。</p>< p>  每个(任何)文件写入时都会产生碎片,当碎片产生时,系统已经浪费了宝贵的I/O资源,磁盘空间也被完全打乱了。等一天,甚至是一周再来整理碎片,意味着用户必须承受正常工作时的性能下降。从生产力角度来看,这些延误是可以量化的。即便是精心设计的碎片整理调度作业,对系统性能也是有影响的,与预防碎片方法相比总是逊色不少。</p>< p>  3、将常用数据连续存储到一块儿</p>< p>  由于传统硬盘都是机械式的,因此有机会提高频繁使用的&ldquo;重要&rdquo;数据的访问速度,虽然经过碎片整理后的文件可能在磁盘上是连续的,但也有可能不是连续的。如果有一种解决方案可以透明地动态地监控文件访问频率,确定哪个文件是最常使用的,在整理碎片时就可以将这些文件放在一起,提高它们的访问速度,但如果不幸将这些文件移到磁盘访问本身较慢的区域时,那就事与愿违了。</p>< p>  4、消除空闲空间碎片</p>< p>  空闲空间碎片问题往往被忽略,但它同样重要,因为文件碎片就是空闲空间碎片。整理空闲空间碎片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数据和系统文件碎片的可能性和程度。合并空闲空间成了提高写入性能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但要寻找一种自动化方法来实现才行,如果要认为干预工作量将非常大。</p>< p>  5、减少机器和系统的启动时间</p>< p>  启动时间是许多组织抱怨的一个问题,随着应用程序数量的增加,系统启动时间变得越来越长,虽然也有一些&ldquo;即时&rdquo;解决方案或基于云的应用程序,但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加速启动,因此找到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加速整个计算机启动,又可以加速进入操作系统那才是完美的解决方案。</p>< p>  6、消除元数据和系统文件碎片</p>< p>  许多系统文件的碎片只能在系统处于脱机状态才能整理,一些碎片整理工具只提供联机整理模式,因此不能解决大多数元数据文件和系统文件的碎片问题,如换页文件和休眠文件的碎片整理,经过碎片整理后的休眠文件可以大大加快笔记本电脑从休眠返回到正常状态的速度。如果空闲空间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换页文件的扩张或休眠文件的创建都很可能产生大面积的碎片。</p>< p>  7、优化固态硬盘(SSD)</p>< p>  有关资料指出SSD硬盘无需进行碎片整理,其理论根据是未经证实和不正确的NAND闪存性能特性,使用NAND闪存存储的问题不是媒介本身,而是控制它的软件/固件,科学研究清楚地表明,随着空闲空间碎片的增加,许多SSD的写入性能就逐渐下降,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自动检测并维护SSD保持峰值水平的写入性能。</p>< p>  8、消除虚拟环境碎片</p>< p>  当客户端实施了虚拟系统时,任何本地后台维护进程可能都会变成累赘,最重要的问题是虚拟系统不能按需占用资源,因为相同硬件上还有其它虚拟系统在运行,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碎片整理算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虚拟硬盘文件,如VHD和VMDK的恶性增长。</p>< p>  9、能源效率和系统碎片</p>< p>  主动预防产生系统碎片是减少能源消耗,优化系统启动时间和提高磁盘访问速度最有效的办法,因此组织在设法减少能源的使用和削减成本时,最重要的是考虑碎片整理的影响。</p>< p>  10、简化性能管理</p>< p>  为生产系统生成深入细致的报告和警告事件变得日益重要,IT部门和服务供应商通常要开会协商针对正常运行时间,性能等具体的服务水平协议(SLA),企业IT部门要负责控制好管理流程,并尽量采取集中化管理,否则可能会变得难以管理或效率低下。</p>< p>  性能和可靠性& ndash; 底线</p>< p>  总之,无论你如何或将数据存储在何地,解决文件碎片问题是提高系统峰值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消除碎片可以提高启动,备份,反病毒软件扫描和其它系统工具的运行速度,同时可以防止系统冲突,硬盘崩溃和数据损坏。减少磁盘的活动可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降低能源成本和IT支持需求。系统可靠性提高后还可以延长硬件的使用寿命,不至于被过早替换或淘汰。</p>http://www.downcc.com/tech/1105.html硬件天地2010/05/09 14:20:41<p>  假如你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操作系统.那么请注重磁盘碎片整理的问题。这个问题与你的硬盘数据息息相关。</p>< p>  <b>1.为什么要需要整理碎片?</b></p>< p>  磁盘上的文件布局会强烈地影响I/O性能,严重碎片化的或散布在磁盘中的文件和目录会损害性能,虽然Windows XP会自动重定位某些文件来改善性能,但通常情况下,这并非属于系统必须的常规,而且通常情况下也仅包含磁盘上很小部分的文件。</p>< p>  从这方面来考虑,应该在系统安装结束后立即对磁盘进行完整的碎片整理。默认情况下,WindowsXP每隔3天就会执行一次局部碎片整理,并根据当天的使用情况调整文件在磁盘上的物理位置,所移动的文件将被写入Layout.ini文件,这是Windows XP认为应该按照这一顺序来安排文件在磁盘上的物理位置,该文件的路径在C:\Windows\Prefetch。</p>< p>  系统在空闲时会自动整理磁盘碎片,此时会首先读取Layout.ini文件中的内容,并针对其中涉及的文件进行局部的碎片整理,这也是磁盘整理程序转移文件位置的依据。</p>< p align="center"><img alt="延长硬盘寿命教你读懂硬盘碎片整理"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5/201059142135371.jpg" /></p>< p>  <b>2.深入熟悉Prefetch目录</b></p>< p>  在Windows XP及其以后的操作系统中,增加了预读取功能(也可以理解为&ldquo;预先装载&rdquo;),该功能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加快系统的启动、文件读取的速度,这些预读文件保存在%systemroot%\Prefetch目录中,以*.pf为扩展名,这些*.pf文件包括了载入文件的具体信息和载入顺序。</p>< p align="center"><img alt="延长硬盘寿命教你读懂硬盘碎片整理"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5/201059142135745.jpg" /></p>< p>  每一个应用程序,包括Windows XP的启动过程,都会在PrefetCh目录下留下相应的预读取文件,预读取文件描述了应用程序或启动时各个模块的装载顺序,其命名方式是以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文件的名字为基础,加上一个&ldquo;-&rdquo;和描述执行文件完整路径的十六进制值,再加上文件扩展名.pf,例如QQ.EX-0065A2A1.pf。每当用户启动一个程序,会自动在Prefetch目录中对应的*.pf文件中留下一条记录。不过,Windows XP启动的预读取文件总是同一个名称,即NTOSBOOT-B00DFAAD.PF,其中包含着启动时载入文件的记录。</p>< p>  当下一次启动系统或运行某个程序时,Windows会参考相应的*.pf文件,将其中记录的所有文件载入内存,而不是象以往一项一项依指令逐个载入文件。另外,Windows会利用启动程序或程序的*.pf文件制订一个最优化的磁盘分配方案,这个方案的相关信息存储在Lyaout.ini文件中。</p>< p>  <b>3.不让系统自动整理磁盘碎片</b></p>< p>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局部碎片整理的功能非常无聊,因为磁盘的碎片整理也会对硬盘进行某种程度的操作。网上流传着关于通过修改注册表键值来禁用局部碎片整理的技巧,看似有理,但事实上,这些所谓技巧是完全无效的。</p>< p align="center"><img alt="延长硬盘寿命教你读懂硬盘碎片整理" twffan="done" style="border-right: #000 1px solid; border-top: #000 1px solid; border-left: #000 1px solid; border-bottom: #000 1px solid"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5/201059142135213.jpg" /></p>< p>  事实上,你即使将C:\Windows\Prefetch\目录下的文件全部删除,重新启动系统后仍然会自动创建Layout.ini文件,届时3天1次的局部碎片自动整理功能会被重新激活。闪此正确的方法是用记事本打开Layout.ini文件,将其中的内容全部删除,并将这个文件设置为只读属性,这样Windows XP就无法激活局部碎片自动整理功能了,当然你也就不用担心C:\Windows\Prefetch\会变得越来越庞大。</p>< p>  <b>4.再进一步深入讨论碎片整理</b></p>< p>  我们经常可以从网上看到关于修改注册表键值以提高Windows XP启动速度的技巧,这些技巧真的是有效的吗?下面,我们结合磁盘碎片整理的实例来进行深入一步的探讨:</p>< p>  问题一:<b>C盘为什么无法进行碎片整理?</b></p>< p>  Windows XP系统,在对C盘进行碎片整理时,提示由于C:\Windows\prefetch\WMIPRVSE.EXE-28F301A9.PF文件损坏,扫描无法继续。C:\Windows\Prefetch\是Windows XP的预读文件夹,Windows XP将频繁使用的数据存放在预读文件夹中,需要再次使用这些数据时可以大大加快读取速度,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个文件夹的个头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可能会存在一些死链文件,此时假如执行碎片整理,就有可能出现上面提到的错误,解决的办法是清空这个文件夹,然后整理碎片。</p>< p>  问题二:<b>启动时也能整理碎片?</b></p>< p>  Windows XP可以在启动时进行碎片整理,使那些启动所必须的文件能够相邻排列,从而在下次启动时提高速度,不过该功能在默认设置下是被关闭了的。激活的办法是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找到HKEY_LOCAL_MAHCINE\SOFTWARE\Dfrg\BootOptimizeFunetion,双击右侧窗格中的Enable键,将键值由默认的&ldquo;N&rdquo;修改为&ldquo;Y&rdquo;即可。</p>< p>  问题三:<b>禁止预读取后能提高系统的启动速度吗?</b></p>< p>  网络上流传着1条关于提升Windsws XP启动速度的技巧,具体方法是通过修改注册表中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目录下EnablePrefeteher子键,将它的键值赋为&ldquo;1&rdquo;。这样可以减少预读取的文件,减少进度条等待时间,效果是进度条跑一圈就进入登录画面了。</p>< p>  微软的技术文档解释了EnablePrefetcher被赋予不同值的含义:</p>< p>  0:取消预读取功能;</p>< p>  1:只预读取应用程序;</p>< p>  2:只预读取Windows系统文件。</p>< p>  3:预读取Windows系统文件和应用程序,这是WindowsXP的默认值。</p>< p>  虽然EnablePrefetcher键值设置为1后,的确可以减少预读取的文件,但系统初始化内核的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此时需要加载很多底层的驱动程序、启动子系统以及相关的服务,即使是当我们看到了欢迎屏幕,也不能认为此时系统已经启动完成,因为系统会在后台继续初始化那些未完成的驱动程序的加载工作,虽然滚动条的动作次数较以前大大减少,但在显示欢迎屏幕之前的黑屏过程却反而有所增加,因此总的系统时间并未变化。</p>< p>  结论:以上这些关于碎片整理的知识,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但原来深入研究下来,还真的内含知识。读懂硬盘碎片整理,说不定能提高你系统性能。</p>http://www.downcc.com/tech/1073.html硬件天地2010/05/01 14:19:28<p>目前主流的16X DVD刻录机在刻录16X盘片时刻满4.3GB数据的时间大约在7分钟左右,而刻录8X盘片时间通常在10分钟以内,4X盘片的刻录时间则为15分钟以内,如果你的DVD刻录机刻录时间和以上时间差距不大,那么你的DVD刻录机属于正常,如果和以上刻录时间差距较大,那么请看下面的文章。</p>< p>如果以上工作都作好了,DVD刻录速度还是与笔者所说的时间有所差异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看一下您的DVD刻录机在XP下究竟是工作在何种模式了,下面我们就以NEC的3550为例来说明。</p>< p>1.在控制面板的系统属性窗口内选择&ldquo;IDE ATA/ATAPI&rdquo;控制器,打开看控制器列表,选择DVD刻录机所在的IDE 通道(可通过在此单击DVD刻录机型号得知)。</p>< p>2.在IDE通道属性窗口中选择&ldquo;高级设置&rdquo;标签,这时您就能清楚的知道您的DVD刻录机工作在何种模式下了(ND-3550工作在Ultra DMA Mode 2模式,也就是DMA33模式,(DMA33模式DMA显示为2,DMA66为4,DMA100为5、DMA133为6))。如图1所示。</p>< p><img alt="提高DVD的刻录速度的几个技巧"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5/201051142036824.jpg" /></p>< p>3.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Nero自带的Info Tools查看,通过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DMA模式为ON,表明已经开启,此时DVD刻录机工作状态正常,刻录速度也完全能够达到前面所说的时间。如图2所示。</p>< p><img alt="提高DVD的刻录速度的几个技巧"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5/201051142036742.jpg" /></p>< p>如果您的DVD刻录机目前并不是如上图所显示的工作模式下,那么建议您按照上面所介绍的方法重新检测一下,相信还是能够解决问题的。</p>< p>对于造成DVD刻录时间过慢的原因,建议先从电源线和数据线开始检查,为了确保DVD刻录机的稳定工作,最好单独的电源连接线,而不要通过1分为2的电源连接线,其次使用80芯的数据线连接DVD刻录机,这样能保证DVD刻录机工作在UDMA/66模式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硬盘和DVD刻录机最好不要连接在同一条数据线上,这也是为了确保DVD刻录工作时的稳定性(这里说的只是建议,事实证明DVD刻录机和硬盘连接在同一条数据线上对刻录速度并没有太大影响)。</p>http://www.downcc.com/tech/1047.html硬件天地2010/04/17 15:05:32<p>1.如果同时有多个窗口打开,想要关闭的话,可以按住shift不放然后点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图标。</p>< p>2.在保存网页前,可以按一下&quot;ESC&quot;键(或脱机工作)再保存,这样保存很快</p>< p>3.用电脑听CD可以不用任何的播放软件,把音箱线直接接到光驱的耳机孔,放入CD,按光驱上的play键就可以直接听了,这样听歌可以不占用系统资源。(如果你的电脑坏了,不能启动或什么的,一时放在那不能修,千万不要浪费资源,把用里面的电源给光驱通上电,就可以暂时做CD机了。</p>< p>4.MSN中发消息的时候是按enter的,如果想要换行而不想发出消息,可以shift+enter或ctrl+enter</p>< p>5.浏览器的地址栏里可以调试简短的HTML代码。方法如下:地址栏写about:abc回车,就看到效果了。</p>< p>6.Windows快捷键:win+m显示桌面win+pause系统属性快速重新启动:按确定前先按shift(不适用于2k、xp)。彻底删除:shift+del不让光盘自动运行:按shiftCtrl+Esc:相当于&quot;开始&quot;或WIN键Ctrl+Home:将游标移至文字编辑区的开始始(Home单用:移至列首)Ctrl+End:将光标移至文字编辑区的终点(End单用:移至列尾)Alt+F4:关闭当前视窗(若是点一下桌面再按则为关机)F2:更改名称windows+e资源管理器。windows+r运行。windows+f查找。windows+u关闭系统。windows+d最小化所有窗口,再按一次Win+D可回到最小化前的窗口。windows+m最小化所有窗口,但再按一次无法回到最小化前的窗口。Shift+F10,可以打开所选项目的右键菜单。按住CTRL+SHIFT拖动文件:创建快捷方式。</p>< p>7.关机快捷方式(1)。在桌面空白位置按鼠标右键-&gt;&lt;新建&gt;-&gt;选&lt;快捷方式&gt;(2)。在&lt;指令行&gt;键入rundll.exeuser.exe,exitwindows(3)。在&lt;选择快捷方式的名称&gt;键入&lt;关闭Window&gt;或你想要的名称-&gt;按&lt;完成&gt;</p>< p>8.重新启动快捷方式(1)。重复以上(1)(2)。在&lt;指令行&gt;键入rundll.exeuser.exe,exitwindow***ec(3)。在&lt;选择快捷方式的名称&gt;键入&lt;重新启动Restart&gt;或你想要的名称-&gt;按&lt;完成&gt;</p>< p>9.RUN-&gt;cmd或者command就会看到DOS窗口。不知道大家注意到那个小小的图标没有,在左上角。点击这个图标,就会看到下拉菜单,尤其是Edit下的一些功能,很方便</p>< p>10.con、nul是MS系统的保留名,它不能做为文件名!检查你的web空间是不是M$系统,可以建一个con的文件夹试试</p>< p>11.想把自己的某个文件夹的文件做一个列表?用什么软件呢?不用,直接在命令行下输入&quot;tree/f&gt;index.txt&quot;.打开index.txt看一下是不是一目了然</p>< p>12.保存无边窗口页面请用CTRL+N新开窗口</p>< p>13.如果一个文件夹下有很多文件,如果想快速找到想要的文件,先随便选择一个文件,然后在键盘上选择想要的文件的第一个字母就可以了</p>< p>14.说个QQ隐身登陆的笨办法:在网吧上网,如果直接从注册向导登陆的话QQ是上线登陆的,可是有时候却不希望现身,怎样实现隐身登陆呢?就是拿一个没用的QQ先从注册向导登陆了,选择状态为隐身,然后在系统参数中选中以隐身方式登陆,点确定,然后直接在这个QQ上运行注册向导登陆你要登陆的QQ,你会发现现在QQ是隐身的了。</p>< p>15.win98改ip不重启的办法:1.改完ip选择取消。2.在设备管理器里禁用改了ip的那块网卡。3.启用网卡。ok,你改的ip已经可以用了</p>< p>16.2000和xp下运行&quot;cmd&quot;,进入dos窗口,复制和粘贴都用右键完成</p>< p>17.收藏夹不要放在系统盘,以免忘了备份,每次装完系统用&quot;超级魔法兔子&ldquo;指定路径</p>< p>18.对于系统不明白的地方,平时多看windows自带的帮助,不要盲目去找人解决,也许帮助才是最快和最全的。(其余软件也是同理)</p>< p>19.winxp自带批量重命名功能,只要选中一堆文件,选重命名,然后改第一个文件,改完后,其他文件也会自动修改</p>< p>20.上网时在地址栏内输入网址,系统会记录下来,虽然方便以后不用再重复,不过如果是公用的机子,又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到过哪些地方,可以用&ldquo;CTRL+O(字母O,不是0)&rdquo;,这时对弹出一个&ldquo;打开&rdquo;对话框,在其中的地址栏内输入网址,就不会被记录下来了。</p>< p>21.IE快捷键:Ctrl+W关闭窗口F4打开地址拦的下拉选择网址F6或ALT+D选择地址拦空格键可以下翻页,Shift+空格则可以上翻页</p>< p>22.如果你用foxmail,邮箱路径不在默认位置,可以修改account.cfg</p>< p>23.NTFS分区上文件属性中有个&ldquo;摘要&rdquo;功能,很有用的,这样一些软件安装程序是什么东东就不会忘了啊!</p>< p>24.在IE的地址栏输入:jave:alert(document.lastModified)可以得到网页的更新日期。</p>< p>25.通过网络共享时,尽量使用&quot;运行&quot;,ip地址共享文件名,而不要使用通过&ldquo;网上邻居&rdquo;浏览访问,速度很慢,而且经常不全(特别是2000,xp),还要注意适当的运用$</p>< p>26.在98下快速做启动盘,只要把windows/command/edb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干净的软盘中就可以做98启动盘</p>< p>27.运行pq分区失败,出现不可识别的分区,只要找到pq安装目录UTILITY的PTEDIT32.EXE,可以把原分区还原为原来格式。打开资源管理器,选中文件夹,用小键盘的*,可以把这个文件夹中的所存在的所有子文件夹迅速列出</p>< p>28.QQ自己加自己的方法:在黑名单中加自己,然后再把自己拖到我的好友中就可以了,然后再运行注册向导。</p>< p>29.如果浏览的页面中应用了java禁用了鼠标右键,解决的方法:1、如&ldquo;xiayupei&rdquo;的方法,先按住鼠标左键,然后将鼠标移动到目标处,点击鼠标右键,一两秒之后,快捷菜单出现。2、单击鼠标右键,(不要放开鼠标右键),将鼠标移到警告窗口处,点击鼠标左键,关闭窗口,再将鼠标移回目标处,放开鼠标右键,快捷菜单出现。</p>< p>30.realplay多曲播放。选中多个曲目,然后拖到realplay的播放地址栏就可以了,之后找到那个ram(会自动生成),复制里面的内容多遍就可以反复听歌曲。</p>< p>31.windows下文件可以只有扩展名新建一个文本文档另存为。txt.前面什么也不要加,就可以了,但是你不能重命名为这样的文件名!要用另存为!</p>< p>32.IE真正的空白页:在IE的快捷方式中右击---属性--选择&ldquo;目标&rdquo;,这里的信息为:&ldquo;crogramFilesInternerExplorerEXPLORER.exe&quot;,在它之后添加&ldquo;-nohome&quot;字样即可。注意-nohome之前要有空格快速设置主页:将IE地址栏里的&ldquo;e&rdquo;网页图标直接拖到工具栏上的&ldquo;主页&rdquo;按钮图标上不用重启也刷新注册表:同时按Ctrl+Alt+Del,在弹出的Windows任务列表中加亮&quot;Explore&quot;,单击&ldquo;结束任务&rdquo;,显示关机屏幕,单击:&ldquo;否&ldquo;,稍候,弹出错误信息,单击&ldquo;结束任务&rdquo;,windows游览器即会和新和注册表一起重新装载!</p>< p>33.快速启动RealOnePlayer的技巧:在Real的文件夹下搜索netid.smi和getmedia.ini将其改名为:betid_bak.smi和getmedia_bak.ini,然后再打开试试,是不是快很多。</p>< p>34.跳过开机画面启动时按esc即可,或者干脆一点,修改msdos.sys在options段落加入logo=0</p>< p>35.创建浏览目录的快捷方式在桌面上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命令为:C:WINDOWSEXPLORER.EXE/n,/e,C:当你双击此快捷方式时,将会用&ldquo;Windows资源管理器&rdquo;浏览C:。当然,你可以用其他的目录名来替换命令中的C:</p>< p>36.改变关机画面:记得以前可以改变开机画面吧,现在可以对关机画面动手喔!logow.sys是等待关机,logos.sys是最後丑丑的&quot;您可以安全关机^_^都是bmp档,快动手吧,原图是320x400,256色!但是最後win95会把他放宽170%所以你可以先准备一张544x400的图再把这张图resize成320x400再rename一下档名就可以啦!(只能256色喔)而且最好注意一下色盘的问题*开机画面也可以喔!logo.sys&hellip;</p>< p>37.这个.exe用了哪些.dll?对应用程式右键单击,选&quot;快速检视&quot;笔者注快速检视必须另行安装,方法如下:a.控制台/新增或移除程式/Win95安装程式/附属应用程式/详细资料!b.核取&quot;快速检视&quot;方块--确定</p>< p>38.厌倦图形介面了吗想念以前先进入dos在打win进窗户吗在msdos.sys中加入这一行BootGUI=0</p>< p>39.在win95的MS-DOS下使用长文件名只需要在文件名前后加引号(&quot;&quot;)即可。如:c:&gt;dir&quot;windowsutilities&quot;c:&gt;cd&quot;windowsutilities&quot;insteasyc:&gt;edit&quot;Thelistofmyfriends.txt&quot;</p>< p>40.加快软驱传输速度往软盘上存贮较多资料时,让人等得真有点烦。我们不可能对软驱的机械结构进行改造,但可以通过修改系统注册表以获得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具体方法如下:打开系统注册表编辑器,找到&ldquo;HEKY-LOCAL-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lassFCD00&quot;,在其右边的窗口空白处,占击鼠标的右健新建一个&ldquo;DWORD&rdquo;值,命名为&ldquo;Fore-Fifo&rdquo;,健值设定为&ldquo;0&rdquo;。最后关闭注册表面化编辑器,重新启动电脑,一切就OK了!</p>< p>41.MSN背景修改:是不是觉得MSN的背景很单调呢?那么很简单,找到你喜欢的图片,估计好大小,最好是选择背景是透明的。命名为lvback.gif,找到目录CrogramFilesMessenger,将原来图片覆盖就OK了!</p>< p>42.启动Winamp,并播放一首MP32.然后按住[SHIFT]不放,再单击面板上的&ldquo;停止&rdquo;按钮3.你会发现音乐没有立即停止,而是逐渐降低音量直至完全消失,就象电台DJ做的一样</p>< p>43.1.启动QuickTimeMoviePlayer,并打开一个mov文件2.当它播放的时候,点击暂停按钮,然后按下[Shift]键,并双击播映窗口3.电影开始倒放了,声音也是倒放的</p>< p>44.在98下文件夹共http://www.downcc.com/tech/1029.html硬件天地2010/04/10 16:24:31<p>&nbsp;&nbsp;&nbsp; 一个硬盘由很多盘片(platter)组成,每个盘片被若干个同心圆划分为很多个磁道(track),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几十个扇区(sector)。硬盘读取数据,就是以一个扇区为单位的,在FAT32模式下,每个扇区的容量为4KB。一个盘片的每一面都会有一个读写头(read-write head),来读取相应盘面的内容。</p>< p>&nbsp;&nbsp;&nbsp; 搞清楚了硬盘的结构,再来了解一下硬盘读取数据的过程。首先,读写头沿径向移动,移到要读取的扇区所在磁道的上方,这段时间称为寻道时间(seek time)。读写头起始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寻道时间也不同,一般为2--30毫秒,平均约为10毫秒。</p>< p>&nbsp;&nbsp;&nbsp; 然后通过盘片的旋转,使得要读取的扇区转到读写头的下方,这段时间称为旋转延迟时间(rotational latency time)。一个7200(转/每分钟)的硬盘,每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60&times;1000&divide;7200=8.33毫秒,则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为8.33&divide;2=4.17毫秒(平均情况下,需要旋转半圈)。按照同样的计算方法,一个5400(转/每分钟)的硬盘,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为60&times;1000&divide;5400&divide;2=5.56毫秒。平均寻道时间与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之和称为平均存取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p>< p>&nbsp;&nbsp;&nbsp; 最后才开始数据的读取。读取一个扇区的时间约为零点几个毫秒,相对平均存取时间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决定一个硬盘读写速度的是它的平均存取时间。</p>< p>&nbsp;&nbsp;&nbsp; 通过简单的加法,我们就可以得出:7200转的硬盘,平均存取时间约为10+4.17=14.2毫秒;5400转的硬盘,平均存取时间约为10+5.56=15.6毫秒。两者相比,前者的速度只比后者提高了不到百分之十,离大家预想的三分之一相距甚远。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在具体使用环境下,可用相关测试软件进行测试</p>http://www.downcc.com/tech/1022.html硬件天地2010/04/06 14:15:56<p>9月初装的电脑,装机后大概一个月左右出现卡机现象,症状为:硬盘灯长亮,持续时间1分多钟,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重装操作系统无效,故障依旧,设备管理器中显示无任何硬件冲突。</p>< p>用户在报配置时,并没有提及电源的品牌及型号,因此不太清楚电源的性能,而在使用较大功率的显卡时,如果使用劣质电源,就可能造成系统供电不足。因此建议更换一个大功率的电源试一下。</p>http://www.downcc.com/tech/1009.html硬件天地2010/04/03 12:19:11<p>  笔记本电脑也像是人一样,同样也是有生命的哦,也有死穴命门。如何保护这些死穴命门呢?</p>< p>  死穴之一:主板  </p>< p>  问问周围修过本本的兄弟,可能主板问题占到了多大数,包括笔者的第一台本本也是主板的原因挂了的。一般主板有事,表现出来的是机器无法开机。主板出现问题,很多情况是集成电路短路造成的。一般主板有损,只能换主板。而主板的价格都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左右,一但出问题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我们需要防范的是,不要将液体漏进主板,这可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不要轻易刷新BIOS时。另外,电压过高主板被击穿,也是屡见不鲜。如果在用电高峰或是停电后电力刚恢复、打雷时,笔者建议用电池供电,不要接市电。</p>< p>  死穴之二:硬盘</p>< p>  虽说笔记本硬盘比台机硬盘抗震,但是他还是十分怕摔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拿一块本本硬盘来看看,那张标签上还是提示我们它很怕摔。为什么呢?因为本本的硬盘虽比台机要小得多,但原理是一样的,也是由于复杂的电子元件构成。虽说厂家对本本的抗震性进行了优化,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构成,还是十分的怕震。提醒大家一下,在颠簸的交通工具上,不要使用本本。本本放在桌上,小心不要掉在地上。这知道,本本硬盘虽然便宜,但是里面的资料却是价值连城丢失了可是后患无穷呀。</p>< p>  死穴之三:LCD</p>< p>  LCD比较脆弱,也是一个易碎品。LCD主要是由玻璃和液晶、灯管组成,从头到脚是个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虽说LCD有机盖保护,但在目前本本轻薄的趋势下,这种保护是非常有限的。在LCD上不要放重物,否则会使玻璃层碎裂。本本放在包包里带出去时,注意别让本本碰上硬物。不小心掉在地上,LCD也往往是首当其冲的。LCD也是本本的大件之一,约占整机的四分之一强,而且一但受损也是很少能修好,只能换新的。</p>< p>  死穴之四:串、并口</p>< p>  这些接口因为不支持热拨插,有些粗心的兄弟在没有关机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很容易把串、并口烧毁。更有甚者,造成主板短路报废。虽说换个串、并口换一个不太贵,但是换起来比较麻烦。可能有些兄弟会说,我们现在几乎可以不用串、并口,坏了就让他坏了去吧。但本本用于工程调试的话,这两个接口是不能缺少的,在你需要的时候派不上用场可是非常痛苦的事情。</p>< p>  死穴之五:触摸板</p>< p>  夏天到了,我们的手更加容易不干净。用手指操作触摸板时,会使上面的涂层很快消失,严重缩短使用寿命,长此以往轻则本本键盘磨损,重则报废。在打开本本时,我们是否能先洗个手呢?</p>< p>  死穴之六:光驱&nbsp;< a href="http://www.downcc.com">www.downcc.com</a></p>< p>  这个死穴与一些特别喜欢看碟片的MM有着极大的关系。要知道原厂标配的光驱一般都在千元以上,要是老是看碟片的话,笔者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一年左右你的光驱定会挂掉。你真要看碟片,不如去买个DVD播放机,怎么来说也比本本强呀。知道我本本的光驱都干啥吗?我的康宝除安装软件、刻录备份外,不干其他的事。</p>< p>  本本大致有这么六大死穴,平时大家就要注意了。最后引用一句老话来结束本文:小心无大错。</p>http://www.downcc.com/tech/1008.html硬件天地2010/04/03 12:16:46<p>  用着新买回来的笔记本电脑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心情一定很不错吧,但别高兴太早,如果你不注意保养它,它犯起毛病可就够你忙活的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笔记本中很重要的一个部件&mdash;&mdash;显示屏。为了能让我们的显示屏看到的东西更清晰,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保养笔记本显示屏的日常技巧。</p>< p>  1.尽量不要长时间的使用,适当的让电脑休息休息,毕竟也是电器的一种嘛,因为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LCD烧毁,而LCD烧毁则是永久性的,换一个笔记本屏幕的价格可是不绯的哟,所以合理的安排时间使用电脑也是保养的一种方法。</p>< p>  2.尽量不要长时间的停留在一个界面,有的时候因为工作疲劳看着网页就在电脑前睡着了,这样就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笔记本屏幕处于滞留状态,因为LCD像素持续显示一个界面,会导致某些像素过热而造成内部烧毁,也就是说部分像素使用时间较长而损坏,我们在屏幕上就会发现有一些黑点,看上去很是不舒服。</p>< p>  3.屏幕使用时间长了以后肯定会有点污渍,如:灰尘,油渍等,所以定期要清洁屏幕才可以。清理屏幕时使用一些柔软的物品,如棉布之类的,沾少许的水轻轻擦拭屏幕,切忌不可水分过大直接接触屏幕,水分进入屏幕后会导致短路而烧毁。<a href="http://www.downcc.com">www.downcc.com</a></p>< p>  4.有的朋友说我买回来的笔记本放在家里一个月也用不了几次,肯定不会坏了吧,我告诉你是错误的,如果你使用笔记本的次数很少,但是为了保养好它,定期的也要通一次电。打开前查看屏幕是否潮湿,如果潮湿的先用棉布擦拭干净,拿到温度高一点的地方把水分蒸发掉之后再打开电脑。</p>< p>  以上就是一些保养笔记本屏幕的小常识,希望对大家把自己心爱的笔记本电脑维护的更好,让我们眼前看到的永远是清晰明媚的一幕。</p>http://www.downcc.com/tech/997.html硬件天地2010/03/28 13:53:35<p>  对于DIY用户而言,配装好一台机器,只要没有硬件的损坏,主机就长期原封不动,等到要淘汰的那天直接就给扔掉。放置的时间长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积尘太多,但几乎没有用户会对主机进行清扫,日积月累,厚厚的尘埃  正是这些不起眼的灰尘,让电脑主机暗藏着不可或缺的&ldquo;杀机&rdquo;,如果忽视了专业的保洁维护,不仅电脑会出现程序紊乱,速度减慢,经常死机等故障,有时还会因感染病毒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数据丢失,最严重的就是成为硬件的致命杀手,给用户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nbsp;</p>< p><strong>灰尘厚积,造成散热不良,导致硬件升温</strong></p>< p>  由于灰尘的沉积导致主板散热不良,要是在死机后去触摸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之高而且烫手。不仅如此,受灰尘的影响导致主板无法正常启动,同时内存发出&ldquo;嘀嘀&rdquo;的警报声,这是因为主板内存插槽,性能较差,加之内存条上的金手指,表面的镀金效果不好的话,在长时间工作中,镀金表面积累了灰尘,加之受潮便出现了很厚的氧化层,从而导致内存条接触不好,或者内存条上的金手指与插槽簧片由于灰尘积累的锈迹致使接触不良,从而引发报警现象。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都采用了插脚形式,经常会因为灰尘和受潮等而使引脚氧化而造成接触不良。如果灰尘再影响了散热,很容易导致主板上电容或其它元件器出现烧毁的现象。因此做好主板等硬件的防尘维护是相当重要的!</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攻克硬件杀手编辑教你防尘除尘小攻略"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3/2010328135816286.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CPU散热器已被灰尘完全侵占</td>< /tr>< /tbody>< /table>< /center>< p style="text-align: left"><strong>灰尘容易陷入卡槽,造成硬件无法运作</strong></p>< p>  比较细小的灰尘甚至比细菌还要小,一旦积累过多,通过风吹容易进入到卡板的槽位中,小则导致硬件间无法链接,大则造成硬件链接不当而造成短路情况,最终烧毁硬件,其中因为灰尘的而造成内存报废,是最为常见的烧毁事故。另外灰尘到处飘动会带有静电,对机箱内部每一元件在正常运作下,多了额外的静电,也会容易造成硬件短路,一旦卡板和电源的保护功能一般的话,又是造成烧毁硬件的另一严重事故了。灰尘这位杀手可真无时无刻都潜伏着,一个不留神就中招了。</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攻克硬件杀手编辑教你防尘除尘小攻略"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3/2010328135816660.jpg" /></td>< /tr>< tr><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center>< p><strong>安装槽已经成了灰尘聚集地</strong></p>< p>  既然灰尘对硬件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严重时会直接导致硬件报废,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应对这位无形杀手呢?文章以下就为大家针对防尘,除尘介绍一些实用性的方法和技巧。</p>< p>&nbsp;  防更胜于治,只要做好防尘工作,就可免除了灰尘对电脑影响,防尘的技巧其实很简单,直接说白了就是不让灰尘进入机箱内部,所以机箱担起了防尘的第一道防线,而机箱可导风的地方就是尘埃随之进入的地方,但灰尘只会随风而入不会随风而走。</p>< p><strong>一,选用专门的防尘机箱</strong></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攻克硬件杀手编辑教你防尘除尘小攻略"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3/2010328135816630.jpg" /></td>< /tr>< tr><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center><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攻克硬件杀手编辑教你防尘除尘小攻略"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3/2010328135817326.jpg" /></td>< /tr>< tr><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center>< p><strong>动力火车机箱拥有不错的防尘功能</strong></p>< p>&nbsp;  机箱作为防尘的第一道防线,尤其在能兼顾散热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机箱一定不能马虎,首先要观察机箱进风口有没有防尘面板,防尘罩和防尘膜组成完善的防尘组件,缺少了其中一个都不能做到理想的防尘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机箱的密封性如何,密封性不足的机箱尽管防尘组件做得完善,也不能保证有好的防尘效果,主要在左右侧板跟箱体的结合位置不能留有任何的空隙,除了是保证灰尘不容易进入,还是防辐射能力的体现。</p>< p><strong>二,对自身机箱进行防尘加工</strong></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攻克硬件杀手编辑教你防尘除尘小攻略"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3/2010328135817383.jpg" /></td>< /tr>< tr><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center><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攻克硬件杀手编辑教你防尘除尘小攻略"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3/2010328135817504.jpg" /></td>< /tr>< tr><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center>< p>  市面上有售的防尘网其实不多,而主要针对的是散热风扇推出的防尘网,DIY用户可对前置12CM风扇,侧板风扇进行加装防尘网,可简单快捷地起到防尘效果。条件有限的用户,甚至可以直接采用纱布,剪取适当大小充当防尘网,实用性上跟专门的防尘网相差不大,而且原料来源方便易找,成本更低。&nbsp;除了安装防尘网之外,定时还要对拆下防尘网进行清洗,注意在清洗防尘网的时候不要用力搓揉防尘网,否则容易造成防尘网损坏。</p>< p>  防尘功夫再完善也不一定完全避免尘埃进入机箱内部,而接下来就需要除尘了,除尘也不外乎那么几种的方法,用扫子清除灰尘,或者将硬件全部拆下,逐一清洁,要不就是使用吸尘器对主机进行吸尘。</p><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攻克硬件杀手编辑教你防尘除尘小攻略"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3/2010328135817968.jpg" /></td>< /tr>< tr><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center><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border="0">< tbody>< tr>< td><img alt="攻克硬件杀手编辑教你防尘除尘小攻略"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3/2010328135817365.jpg" /></td>< /tr>< tr><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center>< p>&nbsp;<strong>除尘小工具(酒精,棉花棒,玻璃清洁剂)</strong></p>< p>  将硬件逐一拆开清洁是最实在的方法。首先,拆机箱之前记得断开电源,以免灰尘清理时残留静电对元件造成损害。其次,清理主机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能将液体喷洒到主机板上。对于一些难以触及到的地方可以使用小型吸尘器等设备。在清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用手直接接触主板,显卡及硬盘的电路板,以防止身体所带的静电对电路造成短路从而烧毁。对于有些DIY经验的朋友不妨将CPU风扇,内存显卡都取下逐一清理,内存和独立显卡的金手指部分可以用橡皮擦擦净。清理完成,CPU的风扇在装回的时候,也要注意涂抹硅胶或硅脂,以增强与散热器的接触。这里一定要特别注意CPU在装回主板的时候针脚要与定义的针脚对齐,否则会烧毁主板。元件全部清理完成后机箱内残留的灰尘再用干燥的软棉布清理干净就行了。</p>< p>  总结:因此笔者在这里提醒用户,天长日久机箱内肯定会堆积很多的灰尘,随时会引发机子出现多种问题,如果是你得CPU风扇因为灰尘的原因而不转了,相信你的损失就大了。因此奉劝大家为了自己爱机的寿命,一定要经常搞搞卫生,如果自己不会弄的话可以找明白的人帮忙,不然的话下一次出现问题的机器就是你的喽</p>http://www.downcc.com/tech/993.html硬件天地2010/03/26 11:37:47<p>故障现象:单位同事的一台配置为:Intel 奔腾双核E2140,微星P35 Neo2-FR主板,映众7200GS/256M显卡,金士顿1G内存条。最近电脑出了问题,症状为:开机后有自检通过提示声,按DEL键,屏幕左上角光标在闪动却无法进入BIOS,但能够进入Windows XP。</p>< p>故障处理:首先笔者怀疑BIOS文件被破坏,于是重启电脑,进入XP后,找到并下载最新的BIOS文件,并更新BIOS,完成后重新启动电脑,正常启动,想着应该刷机成功了,但是按DEL键后还是进不了BIOS。难道是BIOS芯片出了问题?于是取出BIOS芯片,找到并插在一个相同配置的一位朋友的主板上,开机,按DELL键,能够正常进入BIOS,看来芯片没有问题。会不会是主板电池没电了呢?从朋友的电脑上拆下了一个电池安装好,但是故障依旧。能进XP系统却不能进BIOS,让笔者很困惑。</p>< p>后来,笔者借来了一块主板诊断卡,插到PCI的插槽,开机后显示代码 C2再也不跳动了,主板扬声器响了一声,顺利进入XP,再换个PCI插槽,还是只显示C2,莫非南桥有问题?由于笔者手头没有工具,于是只能将主机抱到电子市场,请维修店老板帮忙解决,结果发现,问题竟然出在主板上与CPU一个接触点上,当维修人员用工具将这个接触点掰下后,开机,按DEL键,久违的BIOS画面又跃然眼前了,至此,彻底排除了故障。</p>< p>故障分析:一个小小的接触点,竟然导致该机能进Windows XP,但却无法进入BIOS画面。这样的情况笔者还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大家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不妨将板卡倒转过来,反复观察是否有短路、虚焊等故障存在,这样也避免多走弯路。</p>< p>学上一招:在取BIOS芯片时,一定要触摸机箱机壳或者其他导体释放掉身上的静电,以免人为静电烧毁芯片。</p>http://www.downcc.com/tech/992.html硬件天地2010/03/26 11:35:04<p>&nbsp;&nbsp;&nbsp;&nbsp; 故障现象:笔者朋友的电脑突然出现开机黑屏死机故障,屏幕提示没有信号。无任何报警声,电源指示灯亮,硬盘灯不亮,听不到硬盘启动的声音,光驱能够通过按键打开和关闭。偶尔能够进入BIOS,但在设置的过程中死机,只能通过电源开关来关机。&nbsp;</p>< p>&nbsp;&nbsp;&nbsp;&nbsp; 故障处理:电源指示灯亮,光驱打开和关闭,说明电源没有什么问题。既然偶尔能够进入BIOS,就看看是不是设置有问题。还真找到问题了,发现没有软驱的电脑,被设置成1.4M和720K两个驱动器,并且是从A驱启动,关闭该驱动器时,还死机了。能够进入BIOS,但在设置的过程中死机,很可能是CPU或者显卡过热。可是,打开机箱,发现它们的风扇工作正常,触摸外部,仅微微发热。继而怀疑显卡,换了一张ATI X600pro的显卡,还是老样子。想到开机听不到硬盘开始转动的声音,想到会不会是硬盘连接不好的问题,将SATA线拔下后开机,还是不行。难道是内存,换成512M的后,还是不行啊。</p>< p>&nbsp;&nbsp;&nbsp;&nbsp; 只好采用最小系统法,成功启动。于是进入BIOS,将A和B两个驱动器设置为无。接下来,接上硬盘,能够顺利的进入XP;再接上DVD刻录机,一切恢复正常。</p>< p>&nbsp;&nbsp;&nbsp;&nbsp; 故障分析:事后询问朋友,说前一天晚上用光驱看碟,但碟子效果不怎么好,导致蓝屏,第二天就出现黑屏死机现象。现在的光驱,速度快,开始读碟时产生较大的振动,读碟不畅时更是如此。长期的振动,使数据线松动,是这个奇怪故障的主要原因。原来的光驱应该用四只螺丝紧固的,也许是图省事,只用了两个螺丝。于是,把缺的螺丝补上,并一一上紧。</p>< p>&nbsp;&nbsp;&nbsp;&nbsp; 学上一招:对于光驱的振动,除了将螺丝拧紧外,还可以考虑加装橡皮的垫圈或其他缓冲垫</p>http://www.downcc.com/tech/991.html硬件天地2010/03/26 11:31:45<p>笔记本电脑的&ldquo;键盘按键失灵&rdquo;一般都是因为在线路板或导电塑胶上有污垢,从而使得两者之间无法正常接通。但是也不排除其他因素,如键盘插头损坏,线路有问题,主板损坏、CPU工作不正常等,但并非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只需要进行除垢工作便可。</p>< p>操作的步骤如下:</p>< p>1.拆开键盘。注意在打开键盘时,一定要按钮面(也就是我们操作的一面)向下,线路板向上,否则每个按键上的导电塑胶会纷纷脱落,给您的修理带来麻烦。</p>< p>2.翻开线路板,线路板一般都用软塑料制成的薄膜,上面刻有按键排线,用浓度最好在97%以上酒精棉花(75%以上的医用酒精棉花也可以,因为本人曾使用过,但最好是用高浓度的酒精棉花)轻轻地在线路板上擦洗二遍。对于按键失灵部分的线路要多照顾几遍。</p>< p>3.查看按键失灵部分的导电塑胶,如果上面积攒了大量的污垢的话,同样使用酒精擦洗。假设导电塑胶有损坏的话,那么笔者建议您可以把不常用按键上的导电塑胶换到已损坏的部分,虽然这种&ldquo;拆东墙补西墙&rdquo;的举措无法让键盘发挥出所有功能,但最起码可以延长常用按键的寿命。</p>< p>4.清除键盘内角落中污垢,工具可用毛笔、小刷子等,但要注意动作要轻柔一些。</p>< p>5.查看焊接模块有无虚焊或脱焊,可以进行补焊工作(用导电银漆等工具,具体维修请参照下节笔记本键盘维修实例)。</p>< p>6.装好键盘。这里有一点须注意,那就是一定要等酒精挥发干净后再进行。</p>http://www.downcc.com/tech/977.html硬件天地2010/03/22 11:45:55<p>显示器</p>< p>*长时间不使用电脑时,可透过键盘上的功能键暂时仅将液晶显示屏幕电源关闭,除了节省电力外亦可延长屏幕寿命 。</p>< p>* 请勿用力盖上液晶显示屏幕屏幕上盖或是放置任何异物在键盘及显示屏幕之间,避免上盖玻璃因重压而导致内部组件损坏。</p>< p>* 请勿用手指甲及尖锐的物品(硬物)碰触屏幕表面以免刮伤。</p>< p>* 液晶显示屏幕表面会因静电而吸附灰尘,建议购买液晶显示屏幕专用擦拭布来清洁您的屏幕,请勿用手指拍除以免留下指纹,并请轻轻擦拭。</p>< p>* 请勿使用化学清洁剂擦拭屏幕。</p>< p>电池(Battery)</p>< p>* 当无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倘若当时的工作状况暂时用不到PCMCIA插槽中的卡片,建议先将卡片移除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p>< p>* 室温(20-30度)为电池最适宜之工作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操作环境将降低电池的使用时间。</p>< p>* 在可提供稳定电源的环境下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将电池移除可延长电池受寿命是不正确的。就华硕笔记本电脑而言,当电池电力满充之后,电池中的充电电路会自动关闭,所以不会发生过充的现象。</p>< p>* 建议平均三个月进行一次电池电力校正的动作。</p>< p>* 电源适配器(AC Adapter)使用时参考国际电压说明&rdquo;</p>< p>键盘(Keyboard)</p>< p>* 累积灰尘时,可用小毛刷来清洁缝隙,或是使用一般在清洁照相机镜头的高压喷气罐,将灰尘吹出,或使用掌上型吸尘器来清除键盘上的灰尘和碎屑。</p>< p>* 清洁表面,可在软布上沾上少许清洁剂,在关机的情况下轻轻擦拭键盘表面。</p>< p>硬盘(Hard Disk)</p>< p>* 尽量在平稳的状况下使用,避免在容易晃动的地点操作计算机。</p>< p>* 开关机过程是硬盘最脆弱的时候。此时硬盘轴承尚未转速尚未稳定,若产生震动,则容易造成坏轨。故建议关机后等待约十秒左右后再移动笔记本电脑。</p>< p>* 平均每月执行一次磁盘重组及扫描,以增进磁盘存取效率。</p>< p>触控板(Touchpad)</p>< p>* 使用触控板时请务必保持双手清洁,以免发生光标乱跑之现象。</p>< p>* 不小心弄脏表面时,可将干布沾湿一角轻轻擦拭触控板表面即可,请勿使用粗糙布等物品擦拭表面。</p>< p>* 触摸板是感应式精密电子组件,请勿使用尖锐物品在触控面板上书写,亦不可重压使用,以免造成损坏。</p>< p>散热(Thermal Dissipation)</p>< p>* 一般而言,笔记本电脑制造厂商将透过风扇﹑散热导管(Heat Pipe )﹑大型散热片﹑散热孔等方式来降低使用中所产生的高温。</p>< p>* 为节省电并避免噪音,笔记本电脑的风扇并非一直运转的,而是CPU到达一定温度时,风扇才会启动。</p>< p>* 将笔记本电脑放置在柔软的物品上,如:床上﹑ 沙发上,有可能会堵住散热孔而影响散热效果进而降低运作效能,甚至死机。</p>http://www.downcc.com/tech/953.html硬件天地2010/03/18 09:07:49<p>  上网本由于市场定位原因,几乎都没有设计内置光驱,安装系统、数据备份则相对比较麻烦,为此,作为上网本的好伴侣,外置刻录机让上网本如虎添翼,无论是备份数据还是系统维护都游刃有余。近日,笔者为自己的Eee PC配备了一款外置刻录机,让Eee PC使用更加得心应手。</p>< p>  这款外置刻录机采用超薄设计,厚度仅19mm,重量仅420g,可直接放入手提包中,携带方便,并且具有多种色彩可选(炫酷黑、皓月白、魅惑银、梦幻粉、宝石蓝、冰醇红),以搭配不同色调的笔记本或者上网本。这款超薄外置刻录机采用USB接口供电即可工作,省去了携带刻录机充电器的麻烦。</p>< p>  重要数据常备份</p>< p>  虽然上网本和笔记本都提供了USB接口,可以借助闪存盘将重要数据备份,不过对于重要的数据资料而言,例如旅游的照片等,使用光盘备份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容易丢失,而闪存盘则因为随身携带,容易丢失、遭遇病毒等,因此,建议用户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数据资料应保存到光盘中。</p>< p>  在以默认当时安装外置刻录机附带的Nero之后,点击&ldquo;开始-所有程序-Nero 7Essentials-数据-Nero Express Essentials&rdquo;,点击&ldquo;创建DVD数据光盘&rdquo;(如使用CD-R盘片则选择创建标准数据光盘),单击菜单窗口左边的按钮进去设置,可以查看光盘信息、抹除可擦写光盘等。单击&ldquo;添加&rdquo;,选择需要备份的文件夹,点击&ldquo;下一步&rdquo;就可以选择刻录机和设置光盘名称,然后点击&ldquo;刻录&rdquo;按钮,就可以将文件夹中的文件选择备份到光盘了。</p>< p>  数据备份成光盘之后,就可以直接和家人朋友分享,也可以长期保存,作为旅行纪念等。此外,养成良好的备份习惯非常重要,可以确保在系统崩溃后快速找回重要数据,避免不必要的损失。</p>< p>  小提示:使用外置刻录机需注意外置刻录机的供电,如果无法识别USB外置光驱或者刻录不稳定,冰不一定就是刻录机本身的问题,而是USB供电不足,对没有提供独立电源的外置刻录机,则可以尝试双头的USB数据线。</p>http://www.downcc.com/tech/932.html硬件天地2010/03/10 12:09:20<p>光纤收发器一端是接光传输系统,另一端(用户端)出来的是10/100M以太网接口。光纤收发器都是实现光电信号转换作用的。光纤收发器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光电耦合来实现的</p>< p>光纤收发器通常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br /> 1.提供超低时延的数据传输。< br /> 2.对网络协议完全透明。< br /> 3.多采用专用ASIC芯片实现数据线速转发。可编程ASIC将多项功能集中到一个芯片上,具有设计简单、可靠性高、电源消耗少等优点, 能使设备得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br /> 4.设备多采用1+1的电源设计,支持超宽电源电压,实现电源保护和自动切换。< br /> 5.支持超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br /> 6.支持齐全的传输距离(0~120公里)</p>< p>光端机,就是将多个E1(一种中继线路的数据传输标准,通常速率为2.048Mbps,此标准为中国和欧洲采用)信号变成光信号并传输的设备。光端机根据传输E1口数量的多少,价格也不同。一般最小的光端机可以传输4个E1,目前最大的光端机可以传输4032个E1。</p>< p>光端机分3类:PDH,SPDH,SDH。< br /> 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系列)光端机是小容量光端机,一般是成对应用,也叫点到点应用,容量一般为4E1,8E1,16E1。< br />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光端机容量较大,一般是16E1到4032E1。< br /> SPDH(Synchronous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光端机,介于PDH和SDH之间。SPDH是带有SDH(同步数字系列)特点的PDH传输体制(基于PDH的码速调整原理,同时又尽可能采用SDH中一部分组网技术)。</p>http://www.downcc.com/tech/923.html硬件天地2010/03/06 21:42:59<p>  电池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老化了。具体表现是内阻变大,在充电的时候两端电压上升得比较快,这样就容易被充电控制线路判定为已经充满了,容量也自然是& ldquo;下降&rdquo;了。由于电池内阻比较大,电池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老化了。具体表现是内阻变大,在充电的时候两端电压上升得比较快,这样就容易被充电控制线 路判定为已经充满了,容量也自然是&ldquo;下降&rdquo;了。由于电池内阻比较大,放电时电压下降幅度大、速度快,系统很容易误认为是电压不够,电量不足(其实是有电放 不出)。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电池的衰老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在发现电池工作时间掉得比较快的时候就应该锻炼一下它了,否则迟早都会完。</p>< p>  电池的充放电:</p>< p>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先是以恒流的方式快速充电,在电压达到一定值后再以恒压方式慢速充电。通常笔记本电脑是没有严格的恒流充电监控装置的。系统负载大的时候 充电电流就小,反之就大,这个电流由AC电源适配器的功率余量决定。很明显的,系统充电时电池会与其他部件,如CUP、硬盘、LCD等争夺能源。我试过一 边运行Super&pi;,一边充电的方式,发现充电电流在0.70~1.70A之间变化,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的充电要求,所以我担心这种工作时充电会对电池有 所损坏。IBM说明书上要求对笔记本电脑充电时不要进行操作可能就是这个道理。</p>< p>  在开机充电的时候,如果能够选择充电方式,就不要选择快充模式(Express charge mode),避免电池过早&ldquo;充满&rdquo;。还有就是电池电量低的时候禁止使用CUP的最高性能,以减少对电源的争夺。如果笔记本电脑使用的CUP是支持 SpeedStep技术的,最好安装上驱动程序(负责任的厂商都会安装的)以方便调节性能。SpeedStep程序的图标是一幅蓝色小旗,右键点击它就可 以出现性能调节选项。在Windows XP系统下,SpeedStep程序会出问题,这时候只能依靠修改BIOS参数或者一些品牌专用的调节程序,如IBM笔记本电脑的工具软件的功能非常强 大。</p>< p>  对锂电放电还是一直开机,让其自然放电为妙。最好不要用物理的方法(串个电阻之类的)。不是说这样不行,只是危险性比较大,如果内部的保护电路没起作用的 话,整个电池就作废了,最坏的可能就是电池爆炸,当然这个可能性很小。电路隐患导致危险不是没可能的,一些大牌厂商都有发现设计上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而回 收过电池,至于手机电池爆炸就不时耳闻了。</p>< p>  小知识:一般来讲笔记本电脑电池的保护线路中零件通常是调压块、控制芯片、保险、温度探头等。温度保护器通常是一次性的,内部有个保险丝(有些是130℃ 熔断),用来监控调压块的工作情况。如果充放电过程异常,立刻会有一个电流通过温度保护器,将保险丝熔断,电池内部的电路此时为断路状态,而且不可恢复。 如果要修复只有更换温度保护器,但此种温度保护器在市场上很难找到。</p>< p>  放电就是尽量小电流的放电,操作是先让CUP降速、硬盘停转,屏幕调最暗(或者合上关掉),然后不要运行任何程序,直到笔记本电脑自动关机。之所以强调小 电流放电就是为了阻止笔记本电脑过早检测出电池电压不足。</p>http://www.downcc.com/tech/905.html硬件天地2010/02/28 12:52:33<p align="left"><strong>数字化信号的普及<br />< /strong><br /> CRT显示器作为主流的时候,电脑的图形显示卡的输出端口都是对应模拟信号的,所以液晶显示器也采用了与其相符、对应模拟输入的端口。随着液晶显示器成为主流,数字对应电脑图形显示卡输出端口的产品增多,采用了数字端口的液晶显示器也成为了主流。<br />< br /> 数字输入的优点是不会有画质劣化、不需要在显示器上调整画面,所以能简单地获得增益的画质。那幺为何数字输入不会出现画质劣化呢?。</p>< p><strong>数字输入与模拟输入的区别</strong><br />< br /> 本来在电脑内会处理数字数据。显示器在获得模拟信号时,电脑内部的数字数据在图形显示卡上被转换成模拟信号传送到显示器上。但是,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采用的是数字信号,所以需要在显示器内部将所获得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经过这样两次的信号转换会出现信号劣化而影响画面质量。<br />< br /> 与此相比,在支持数字信号输入的显示器中,电脑内部的数字数据会数字化传送到显示器,无需在显示器内部转换信号,所以不会出现信号劣化,提高了画面质量。<br />< br />< img alt="digi_ana.gif"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2/201022812541424.gif" /></p>< p><strong>显示器的输入端口</strong><br />< br /> 再来看一下下面,显示器的输入端口。<br />< br /> 典型的输入端口分仅接收模拟信号的「D-Sub」,与仅接收数字信号的「DVI-D」、以及模拟/数字信号都兼容的「DVI-I」等三种。其外形分别如下:<br />< br />< img alt="connect.gif"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2/201022812541744.gif" /><br />< br /> (从左开始分别为D-Sub15插口、DVI-I29插口、DVI-D24插口)<br />< br /> DVI-I为什幺对数字/模拟都可兼容呢?下面介绍一下连接器的形状。<br /> DVI-I左侧的插口与DVI-D的左侧部分的形状相同,但是这里主要接收数字信号,主要在数字输入时使用。而右侧的插口主要是接收模拟信号的部分,在模拟输入时使用。该连接器合计29个插口,因而对数字/模拟两者的信号均可兼容。<br />< br /> 数字信号连接需具备以下的条件。</p>< ul>< li>电脑的图形显示卡应支持数字输出(应有数字输出端口)</li>< li>显示器应支持数字输入(应有数字输出端口)</li>< li>应备有连接这些信号的线缆。</li>< /ul>http://www.downcc.com/tech/904.html硬件天地2010/02/28 12:50:29<p>近年来,液晶电视因为无辐射、耗电小、外观薄、重量轻成为市场新宠,并进入到许多家庭中,成为非常普及的电器。而在挑选液晶电视机时,大多数消费者都会以电视面板为主要参考,这是因为液晶电视面板是液晶电视的核心技术,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画面显示效果。</p><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2/2010228125138865.jpg" />< /center>< p>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也最为走俏的液晶电视面板当属IPS硬屏,作为目前液晶显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与VA屏幕相比,它具有的五大特点令其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它的响应时间快,运动画面清晰,并能通过提高液晶的响应速度杜绝拖尾现象。第二,IPS硬屏色彩表现真实自然,是目前显示技术中对色彩还原最为准确的技术。第三,IPS硬屏层次分明,暗处细节丰富,即使在较暗的画面下也能细分微小差异。第四,IPS硬屏的画质稳定,安全性好,没有水纹。最后一点,IPS硬屏的可视角度广,几乎任何角度的色彩表现力都不打折扣,而且画质稳定,能够满足全家人在一起观赏电影的需求。</p><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2/2010228125138961.jpg" />< /center>< p>IPS硬屏在各个关键指标上已经全面超越VA屏幕,对于消费者而言,自然是更加炙手可热了,那么在选择购买时,VA软屏和IPS硬屏该如何分辨呢?首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轻触面板表面,如果手指周围出现明显的水波纹现象,就表明电视采用的是软屏,如果没有明显的变化,则基本上可以确定是IPS硬屏。当然,只用这个方法还不能准确的判断到底是软屏还是硬屏,第二个方法就是使用放大镜观察,对比液晶分子形状图,全像素鱼鳞状方向朝左即为IPS硬屏,也可以使用功率计进行功耗值的对比,功耗低的便是IPS硬屏。</p>http://www.downcc.com/tech/881.html硬件天地2010/02/20 13:44:37<p>问:一台计算机,最近加装了一块80GB的硬盘,但是每次开机均提示发现新硬件请问该如何解决?</p>< p>答:这是由于你的主板BIOS自动检测功能开 启造成的,建议你启动计算机,进入主板BIOS设置,选择Advanced(高级),将HDD Smart Capability(硬盘Smart功能)的值由原来的Auto改为Enable,保存退出主板BIOS设置,一般问题可以解决。</p>http://www.downcc.com/tech/880.html硬件天地2010/02/20 13:42:31<p>HD Audio驱动分为总线驱动和功能驱动。总线驱动是实现最基本音频功能的驱动,统一集成在操作系统中;功能驱动是实现特殊功能的功能性驱动,一般由CODEC芯片厂商提供。由于Windows XP自带HD Audio Bus Driver通用音频总线驱动,就可能会与厂商驱动中包含的总线驱动相冲突。解决方法是先要删除系统自带的总线驱动,然后安装芯片厂商提供的驱动。</p>< p>1.进入安全模式,以免相应驱动文件在删除后自动还原。</p>< p>2.进入&ldquo;X:\windows\system32\drivers&rdquo;目录(X为系统盘盘符),删除&ldquo;Hdaudbus.sys&rdquo;和&ldquo;Hdaudio.sys&rdquo;。</p>< p><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2/2010220134355104.jpg" /></p>< p>3.进入&ldquo;设备管理器&rdquo;,停用&ldquo;Microsoft UAA Bus Driver for High Definition Audio&rdquo;,此时该设备会打黄色感叹号,然后再右键点击该设备并选择&ldquo;删除&rdquo;,就成功删掉了操作系统自带的HD Audio总线驱动。</p>< p><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2/201022013440763.jpg" /></p>< p>4.重启电脑由正常模式进行操作系统,现在就可以正常安装声卡芯片厂商提供的驱动程序了。</p>http://www.downcc.com/tech/854.html硬件天地2010/02/12 13:57:25<p>  为使用电脑时间比较长的老用户,难免会到朋友或同事家帮忙维护、维修电脑,有时还要帮人购买PC,这时我们肯定会带上硬件检测软件,不过,谁也不能随身总是带着这些软件,如果手头上没有合适的检测软件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因此就什么都不知道吧?那样你的高手形象大大会受损的,其实,离开这些软件我们也能明明白白查看电脑硬件的配置情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p>< p>  一、开机自检中查看硬件配置  </p>< p>  机器组装结束后即使不装操作系统也可以进行加电测试,在开机自检的画面中就隐藏着硬件配置的简单介绍哟(由于开机画面一闪而过,要想看清楚的话,记得及时伸手按住&ldquo;PAUSE&rdquo;键)。</p>< p>  1.显卡信息  </p>< p>  开机自检时首先检查的硬件就是显卡,因此启动机器以后在屏幕左上角出现的几行文字就是有显卡的&ldquo;个人资料&rdquo;介绍。四行文字中,第一行&ldquo;GeForce4MX440&hellip;&hellip;&rdquo;标明了显卡的显示核心为GeForce4MX440、支持AGP8X技术;第二行&ldquo;Version&hellip;&hellip;&rdquo;标明了显卡BIOS的版本,我们可以通过更新显卡BIOS版本&ldquo;榨取&rdquo;显卡性能,当然更新后这一行文字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三行&ldquo;Copyright(C)&hellip;&hellip;&rdquo;则为厂商的版权信息,标示了显示芯片制造厂商及厂商版权年限;第四行&ldquo;64.0MBRAM&rdquo;则标明了显卡显存容量。  </p>< p>  2.CPU及硬盘、内存、光驱信息 </p>< p>  显示完显卡的基本信息之后,紧接着出现的第二个自检画面则显示了更多的硬件信息,像CPU型号、频率、内存容量、硬盘及光驱信息等都会出现在此画面中。该画面最上面两行文字标示了主板BIOS版本及BIOS制造商的版权信息;紧接着的文字一看就明白啦,当然是主板芯片组喽;其下几行文字则标明了CPU的频率及内存容量、速度。呵呵,我这个CPU和内存是超频使用的,所以频率可不太正规哟;下面四行&ldquo;IDE&hellip;&hellip;&rdquo;则标明了连接在IDE主从接口上的设备,包括硬盘型号及光驱型号等等。 </p>< p>  3.主板信息  </p>< p>  在第二个自检画面的最下方还会出现一行关于主板的信息,前面的日期显示的是当前主板的BIOS更新日期,后面的符号则是该主板所采用的代码,根据代码我们可以了解主板的芯片组型号和生产厂商。以往老主板的自检画面中最下方文字的中间标明的是主板芯片组,这一块板子则将其提到了自检画面的上方。  </p>< p>  机器启动之后按&ldquo;DEL&rdquo;键进入BIOS设置页面,在基本信息中同样也可以看到机器的硬件信息,与开机画面显示的没有区别。&nbsp;&nbsp;&nbsp; 二、利用设备管理器查看硬件配置进入操作系统之后,在安装硬件驱动程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设备管理器与DirectX诊断工具来查看硬件配置。下面看看如何利用设备管理器查看硬件信息。进入桌面,鼠标右击&ldquo;我的电脑&rdquo;图标,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ldquo;属性&rdquo;,打开&ldquo;系统属性&rdquo;窗口,点击&ldquo;硬件--设备管理器&rdquo;,在&ldquo;设备管理器&rdquo;中显示了机器配置的所有硬件设备。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着光驱、磁盘控制器芯片、CPU、磁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声音及视频等信息,最下方则为显示卡。想要了解哪一种硬件的信息,只要点击其前方的&ldquo;+&rdquo;将其下方的内容展开即可。  </p>< p>  利用设备管理器除了可以看到常规硬件信息之外,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主板芯片、声卡及硬盘工作模式等情况。提醒大家例如想要查看硬盘的工作模式,只要双击相应的IDE通道即可弹出属性窗口,在属性窗口中可轻检看到硬盘的设备类型及传送模式。这些都是开机画面所不能提供的。  </p>< p>  需要注意的是在WindowsXp之前的操作系统中所提供的设备管理器是无法用来查看CPU工作频率的,好在我们还有DirectX诊断工具。</p>< p>  三、利用DirectX诊断工具查看硬件配置  </p>< p>  DirectX诊断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硬件工作情况作出测试、诊断并进行修改,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查看机器的硬件配置。运行&ldquo;系统信息&rdquo;窗口,找到&ldquo;工具--DirectX诊断工具&rdquo;(或者进入安装盘符中Windows目录下的System32目录中运行Dxdiag.exe),在窗口中可以方便地查看硬件信息。</p>< p>  1.查看基本信息  </p>< p>  在&ldquo;DirectX诊断工具&rdquo;窗口中点击&ldquo;系统&rdquo;选项卡,当前日期、计算机名称、操作系统、系统制造商及BIOS版本、CPU处理器频率及及内存容量一目了然。注意喽,虽然我将Celeron2.0MHz超频至2.40MHz使用,但是DirectX却不认这个帐,依然显示的是未超频的原始频率。看来没有AIDA32,我们同样也可以识别*商是否将超频的CPU卖给我们!  </p>< p>  2.查看显卡信息  </p>< p>  在&ldquo;DirectX诊断工具&rdquo;窗口中点击&ldquo;显示&rdquo;选项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显卡的制造商、显示芯片类型、显存容量、显卡驱动版本、监视器等常规信息。  </p>< p>  3.查看音频信息  </p>< p>  音频设备往往为人所忽视,但缺了它又不行,单击&ldquo;声音&rdquo;选项卡,对其做一番了解吧!同样在出现的窗口中能看到设备的名称、制造商及其驱动程序等等极为详细的资料。不同的是我们还可以点击右下角的&ldquo;测试DirectSound(T)&rdquo;对声卡进行一下简单的测试。</p>http://www.downcc.com/tech/853.html硬件天地2010/02/12 13:53:45<p>现在,由于电脑的普及,打印机也越来越广泛,打印机使用也越来越普及。可是,无论是激光打印机还是喷墨打印机,在普通操作者面前总是略显&quot;娇气&quot;,在操作过程中,要是稍微不注意的话,就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故障问题,这为我们高效使用打印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我们只要注意一些细节,就能化解打印故障给我们带来的烦恼;此外,适当掌握一些操作也能大大提高打印效率。</p>< p>1、调整后台设置</p>< p>在使用喷打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打印机的输出速度明显比以前减慢了很多;在排除打印机本身没有故障的情况下,出现这种速度突然减慢的现象,很有可能是打印机的后台设置被无意修改了;此时我们不妨在系统的开始菜单中,依次执行&quot;设置&quot;/&quot;打印机&quot;命令,在随后出现的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打印机图标,在从打开的快捷菜单中,执行&quot;属性&quot;命令,在打开的属性设置框中,打开&quot;详细资料&quot;标签页面,再在这个页面中的&quot;后台打印设置&quot;设置项处,将&quot;后台执行作业时以加快打印速度&quot;或者&quot;直接输出到打印机&quot;选项选中,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打印速度了。</p>< p>2、掌握进纸距离</p>< p>许多人以为给打印机&quot;喂&quot;纸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因为在打印过程中,送纸明显倾斜这一现象经常出现,从而导致最后的打印无效。之所以纸张容易出现倾斜,是因为我们没有将打印纸张紧靠送纸匣右边,或者送纸匣左边滑动挡板而引起的。要是送纸匣左边的滑动挡板离打印纸太远的话,那么在进纸时打印纸张就会容易出现向滑动挡板方向弯斜的现象;要是挡板离打印纸张太近的话,又会对打印纸张挤压的压力过大,这样就会增大打印纸张和挡板之间摩擦力,从而给走纸带来阻碍。所以给打印机&quot;喂&quot;纸时,一定要控制好打印纸张与纸匣滑动挡板之间的距离大小。</p>< p>3、清除阻碍物</p>< p>正确摆放好打印纸,并执行打印命令后,要是打印机无法进纸的话,那么十有八九是打印机的机械传动部分出现了故障,比方说送纸传感器出现问题,也有可能是打印机内部出现了阻碍物,卡住了传感器的重垂杆。遇到这种故障现象时,我们一般采取的&quot;花招&quot;是,先将打印机的电源关闭掉,然后将喷墨打印机抱起来,倒过来放置,同时轻轻摇晃一下打印机机身,这样&quot;隐藏&quot;在打印机内部的阻碍物就会被倒出,传感器的重垂杆就能自然下垂,此时打印机无法进纸的现象一般就能得到解决了。不过,要是喷墨打印机中墨盒里的墨水用光了的话,也有可能会引起打印机无法正常进纸的。</p>< p>4、开机换墨盒</p>< p>当我们按照正确的步骤重新为喷墨打印机换上新墨盒后,打印机控制面板上的墨尽指示灯如果仍然闪烁不停,且不能正常工作的话,那么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是由于更换墨盒不当引起的。许多操作者在为打印机换新墨盒时,始终觉得在打印机断电状态下,进行更换操作似乎更安全一些,其实在断电状态下为打印机换上新墨盒,是不会被喷墨打印机控制系统认可的,因此我们换上的新墨盒对打印机来说,其实还是那个&quot;旧墨盒&quot;。此时,要想让打印机继续正常工作的话,只有先将打印机接通电源,然后按照步骤重新进行安装墨盒,这样打印机会自动通过清洗打印头的方式来解决故障的。</p>< p>5、调整调节杆</p>< p>我们在进行连续打印多页纸时,打印机的送纸器可能会一下子送入几张或多张打印纸。这一故障很有可能是喷墨打印机的纸张厚度调节杆的位置调整不正确引起的。此时我们应该根据打印纸张的厚度,来重新调整好纸张厚度调节杆的位置,直到取消这种故障为止。</p>< p>6、墨水节约用</p>< p>由于喷打墨水价格不菲,个人用户在使用喷打时,应该时刻注意节约使用墨水。喷墨打印机也特意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两种打印模式,一种是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是以降低打印质量为代价来节约墨水的,另外一种是标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打印效果。没有特殊要求的话,笔者建议各位尽量使用经济模式来打印材料,甚至还能自定义一种节约墨水的打印模式:在&quot;打印机属性&quot;窗口中,打开&quot;主要&quot;标签页面,从中选择&quot;标准&quot;模式,再单击一下&quot;高级&quot;按钮,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大家可以根据使用的墨盒型号、介质类型来调整色彩平衡、亮度等参数,也可以直接拖动图中的滑块来降低色彩打印浓度,以便达到节约墨水的目的。当然同一设置对于不同型号的墨盒和打印纸张来说,输出效果也会有所差异的,因此在更换墨盒或者不同打印纸时,尽量再做些细微调整,以确保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p>< p>7、及时维修</p>< p>倘若喷墨打印机在工作时始终不出墨,即使用打印机随机附带的程序来清洗打印头也无效的话,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是喷打的喷头或者喷孔被堵塞起来了,当然也不能排除打印电缆线甚至打印机内部电路板出现问题。要是是打印喷头或者是喷孔的故障,通过随机的清洁程序也无法让其正式工作的话,笔者建议大家最好不要自己动手、随意对其拆卸维修,不然的话打印机的喷打效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正确的做法就是及时将喷墨打印机送到当地的技术维修中心请专业技术人员修理。</p>< p>8、定期加油润滑</p>< p>要是在打印过程中,发现墨盒架上的墨盒不能很自由地滑动的话,那说明支撑墨盒架的滑杆上可能积聚了太多的灰尘,从而给墨盒的光滑移动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从而引起墨盒移动时受阻不能正确回位。此时我们可以使用软布将支撑墨盒架的滑杆上灰尘擦除干净,再在滑杆上滴几滴类似缝纫机油之类的润滑油,同时确保润滑油可以被均匀涂抹,这样就能很好地改善打印效果了。</p>< p>9、指定合适字体</p>< p>在进行打印时,喷墨打印机会从字库中调用和文档中的字体相符合的字体,而调用的速度直接决定了打印速度的快慢。对于打印字库中包含的字体,喷墨打印机能直接从打印机内核中快速调出来,要是打印文档中没有打印字库包含的字体时,喷墨打印机就需要从计算机系统字库中间接调用字体,当然这种调用方式可能会影响打印速度的,所以为了提高打印速度,我们应尽可能地将文档的字体设置成打印字库中包含的那种字体。在设置TrueType字体选项时,大家首先应单击&quot;用设备字体替换&quot;,这样能使用等价的 PostScript字体来打印支持TrueType字体的文档,通过这种设置方法一般可以有效改善打印速度,不过可能会丢失一些PostScript字体不支持的特殊字符。</p>< p>10、缩短信号线</p>< p>不少打印操作者为了方便计算机与喷墨打印机的连接,常常会去挑选一段物理距离很长的打印信号线,不过使用的打印信号线缆太长的话,打印内容在打印信号线上的传输速度的影响就越大,因为打印信号在较长的传输距离中,是不断要衰减的。</p>< p>11、用好打印纸</p>< p>不要以为使用打印纸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设置好打印纸张也会对提高打印效果有帮助的,因为打印机在输出不同规格尺寸的打印纸时,速度会不一样的。大家在设置打印纸张时,应该先尝试使用&quot;普通纸张&quot;这个选项。大家可以使用特殊涂层的喷墨专用打印纸,也可以使用普通的影印打印纸。尽量不要去使用较窄的打印纸张,这是因为这些尺寸太小的打印纸张可能滑入或送入到打印机的纸张处理设备中。还有,大家应尽量少使用比较厚的打印纸或者纹理较深的打印纸张,这是因为这些纸张非常容易扩散墨水。特别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尽量在进纸 槽中入装一些纸张,以免纸张出现堵塞或者卡纸,从而影响喷打的速度。</p>< p>12、型号设置要正确</p>< p>许多操作者在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时,由于手头暂时没有打印机的原装驱动程序,所以常常为了图省事,去选择和计算机实际连接的打印机的类似产品或者型号,来作为系统当前缺省的打印机,尽管该替代安装方法也可以正常使用打印机,但由于打印驱动程序上的细微差别,就可能影响打印机的使用性能,或许打印机的某些功能还不能使用呢!所以为了能让喷墨打印机处于最良好的工作状态,我们应该重新检查一下当前系统安装好的打印机型号,是否与实际的打印机型号相符合。</p>< p>13、关闭假脱机方式</p>< p>打印机在默认状态下将以假脱机方式来打印,这种打印方式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主要在后台运行控制打印,这样操作者就能在打印的同时来继续其他工作任务。现在许多操作者都喜欢让打印机通过这种方式来工作,因为他们能在打印时继续做其它工作;不过这种工作方式是以牺牲打印速度为代价的,要是大家想获得比较高的打印速度的话,笔者建议各位尽量关闭假脱机方式,这样系统才会将全部资源用于打印。要关闭假脱机打印方式的话,可以先打开控制面板窗口,用鼠标双击其中的打印机图标,在随后打开的窗口中,右击打印机图标,再从快捷菜单中执行属性命令,接着选择详细资料标签,在对应的标签页面中,点击一下后台打印设置,再选中&quot;直接打印机输出&quot;选项,这样就能关闭假脱机方式了。</p>http://www.downcc.com/tech/819.html硬件天地2010/02/06 11:11:43<p>问:我买了一款低端的笔记本电脑,使用中发热量很大,所以不得已又加上了一个散热底座来辅助降温。可是问题来了,将散热底座连接到笔记本USB接口后,系统提示集线器商品上的电涌一个USB设备超过其集线器端口的电源涌一个USB设备超过其集线器端口的电源限制,这该怎么办?</p>< p>答:考虑到外接设备使用时的安全性,USB组织规定每个USB接口最大只能输入500毫安电流,而当外接USB设备运行时所需的电流超出500毫安时,系统会自动关闭设备所使用的USB接口,以防止损坏主板等元件。针对你的情况,建议选购一个自带外接电源的USB集线器,这样即可由USB集线器来提供散热底座的电源,从而突破USB接口500毫安电流的限制。另外,当USB接口积累太多灰尘或使用环境比较潮湿,则会引发USB接口短路,这样也会出现该故障提示。对此要多加注意。</p>http://www.downcc.com/tech/801.html硬件天地2010/02/03 11:19:20<p>  主板作为将计算机各部件连接在一起的&ldquo;母体&rdquo;,几乎所有的部件都要通过主板连接起来形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一般来说,主板故障分为软故障和硬故障,所谓软故障是指各部件因接触不良或外界其他因素引起的故障,这类故障一般我们只要注意维修的技巧就可以解决。硬故障是指因部件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这类故障一般要借用专用的仪器才能够解决。我们在这里只针对一般性的软故障进行分析解决。< br />   主板产生故障的原因,一般有三个方面:< br />   1.人为故障< br />   有些朋友,电脑操作方面的知识懂得较少,在操作时不注意操作规范及安全,这样对电脑的有些部件将会造成损伤。如带电插拔设备及板卡,安装设备及板卡时用力过度,造成设备接口、芯片和板卡等损伤或变形,从而引发故障。< br />   2.环境引发的故障< br />   因外界环境引起的故障,一般是指人们在未知的情况下或不可预测、不可抗拒的情况下引起的。如雷击、市电供电不稳定,它可能会直接损坏主板,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都没有办法预防;外界环境引起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因温度、湿度和灰尘等引起的故障。这种情况表现出来的症状有:经常死机、重启或有时能开机有时又不能开机等,从而造成机器的性能不稳定。< br />   3.元器件质量引起的故障< br />   这种情况是指主板的某个元器件因本身质量问题而损坏。这种故障一般会导致主板的某部分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自检过程中报错等现象。< br />   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有时能启动有时又启动不了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在对主板的故障进行检查维修时,一般采用&ldquo;一看、二听、三闻、四摸&rdquo;的维修原则。就是观察故障现象、听报警声、闻是否有异味、用手摸某些部件是否发烫等。下面列举几种常见主板的维修方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一般要几种方法相结合使用。< br />   1.清洁法< br />   这种方法一般用来解决因主板上灰尘太多,灰尘带静电造成主板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可用毛刷清除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般接有很多的外接板卡,这些板卡的金手指部分可能被氧化,造成与主板接触不良,这种问题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的氧化层。< br />   2.观察法< br />   主要用到&ldquo;看、摸&rdquo;的技巧。在关闭电源的情况下,看各部件是否接插正确,电容、电阻引脚是否接触良好,各部件表面是否有烧焦、开裂的现象,各个电路板上的铜箔是否有烧坏的痕迹。同时,可以用手去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看是否有非常发烫的现象。< br />   3.替换法< br />   当对一些故障现象不能确定究竟是由哪个部件引起的时候,可以对怀疑的部件通过替换法来排除故障。可以把怀疑的部件拿到好的电脑上去试,同时也可以把好的部件接到出故障的电脑上去试。如:内存在自检时报错或容量不对,就可以用此方法来判断引起故障的真正元凶。< br />   4.软件诊断法< br />   这里我们一般指通过随机附带的诊断程序或系统测试软件去测试。一般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 br />   通过上面的学习,阿King知道了引起主板故障的原因和基本的维修方法,下面介绍主板故障维修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流程。< br />   开机无显示的故障处理< br />   一般认为,开机无显示故障是硬件引起,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检修这类故障的时候,我们一般还是应该先从软故障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开机时,若电源指示灯没有亮,一般应该怀疑外接电源没有接好或电源有问题。< br />   若开机电源指示灯亮但无显示,这种情况一般应按以下的顺序去排查故障:< br />   1.先用工具清除主板上的灰尘再开机。< br />   2.通过主板的跳线(一般在CMOS的电池旁边,具体位置可以参看主板说明书)清除主板上CMOS原有的设置再开机。< br />   3.重新安装CPU后再开机。< br />   4.将电脑硬件组成最小系统后再开机。< br />   5.在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后,若开机还是没有显示,这时可以在最小系统中拔掉内存。若开机报警,则说明主板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故障的怀疑重点应该放在其他设备上,可以参考启动类故障的检修方法去确定故障点。若在拔掉内存后开机不报警,一般来说,故障可能出在主板上,这时只有把主板送到专业的维修点去维修。< br />   开机有显示但自检无法通过的故障处理< br />   开机有显示但自检无法通过,这类故障一般都会有错误提示信息。我们在排除这类故障时,主要是根据该提示信息,找出故障点。但这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的某个部件损坏引起,多数应该属于硬故障,但也不排除软故障引起的可能。针对软故障的排查,我们可以依照以下的顺序进行:< br />   1.部件的检查< br />   主要是针对连接在主板上的所有板卡、连接线和其他连接设备的检查。检查是否有短路、接插方法是否正确、接触是否良好,可以通过重新插拔来解决一些故障。同时应检查部件的后挡板尺寸是否合适,这可通过去掉后挡板检查。还有对有些部件可以换个插槽和连接头使用。< br />   2.BIOS设置检查< br />   主要是检查因BIOS设置不正确引起的故障。首先可以尝试清除CMOS,看故障是否消失。主板上一般都有清除CMOS的跳线,具体的位置可以参看主板说明书。同时也应该检查BIOS中的设置是否与实际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盘参数、内存类型、CPU参数、显示类型、温度设置、启动顺序等)。最后可以根据需要更新BIOS来检查故障是否消失。</p>http://www.downcc.com/tech/800.html硬件天地2010/02/03 11:06:36<p>  问题特征:  </p>< p>  硬盘分区盘符访问不了了,文件系统显示RAW,不是NTFS,已用空间,可用空间和容量信息均为0字节,双击显示&ldquo;无法访问C:,文件或目录损坏且无法读取&rdquo;   </p>< p>  解决方法:  </p>< p>  方法一、  </p>< p>  在RAW格式盘符上点右键,选 属性,再选安全,将无用的用户删除,添加自己的用户名,再改一下权限即可。若无安全选项,可以在文件夹选项(打开我的电脑,选工具菜单,再选文件夹选项)中,去掉&ldquo;使用简单文件共享&rdquo;前的勾,即可在NTFS格式的盘中点右键,属性菜单中显示安全选项。   </p>< p>  方法二、  </p>< p>  进&ldquo;控制面板&rdquo;找到&ldquo;管理工具&rdquo;,将其打开,在将&ldquo;本地安全策略&rdquo;打开,在将&ldquo;安全选项&rdquo;打开,在右面窗口找到&ldquo;网络访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rdquo;后的&ldquo;仅来宾&rdquo;改为&ldquo;经典&rdquo;,退出回到我的电脑,在D盘上点右键找&ldquo;安全&rdquo;标签,将其乱码删掉,然后添加本计算机的用户即可。</p>< p>  注:方法一、二都是针对NTFS格式,可惜的我遇到的硬盘刚好是FAT32格式。</p>< p>  方法三、[注意:此方法恢复高清视频文件后文件清晰度会降低以及出现音频文件可能无法播放的问题]  </p>< p>  1、使用EasyRecovery Pro 6.06,选择数据恢复Advanced Recovery(选用高级选项自定义数据恢复功能);  </p>< p>  2、选择已变为RAW格式的盘符,点击下角的高级选项;  </p>< p>  3、在文件系统扫描中,文件系统选&ldquo;NTFS&quot;,点高级扫描,选择右下角的&ldquo;高级选项&rdquo;,把簇大小和数据起始位置都设为0;  </p>< p>  4、点击分区设置,使用MFT方式(这点一定不能错);然后确定;  </p>< p>  5、点击下一步,开始扫描文件系统,然后就是等,要的时间比较长,要耐心。完成后就会发现找到了一个NTFS的盘符,再点击找到的盘符,开始扫描;  </p>< p>  6、扫描完成后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文件都已找到,然后点击恢复,选择一个可用的盘来存你恢复的文件就行;  </p>< p>  7、最后格式化出问题的盘 把恢复的文件拷回去 OK 一切都完好如初。  </p>< p>  注:第三种方法我试过了数据是可以恢复,但是花的时间很长,而且恢复时没办按原来的文件名恢复,所有文件名都改成file1?file100&hellip;&hellip;,文件名改了就没多大意思了。我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个恢复数据的方法,我觉得这个方法或许还真的可以,首先把RAW格式的硬盘用Ghost做成映像文件,然后用Ghost Explorer把数据恢复出来。</p>< p>  方法四:  </p>< p>  本人无意中发现了Norton PartitionMagic 8.0附带的一个工具PTEDIT32.EXE(分区表编辑器),随便试了一下,打开后找到对应的分区的信息,和其他分区信息对比一下,发现有很大不同,这时对照其他分区的信息修改出错的那个分区的信息(各人硬盘分区情况不同,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的参数),可以恢复操作,所以不用担心,不会损坏数据的,修改完保存好,重新启动后大功告成!</p>< p>  注:我最先认为的应该是分区表坏了,重建分区表我最想到的就是用Disk Genius(因为我手上刚好没有PTEDIT32.EXE),在菜单的工具栏中选择&ldquo;重建分区表&rdquo;,Disk Genius即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Disk Geniusn将首先搜索0柱面0磁头从2扇区开始的隐含扇区,寻找被病毒挪动过的分区表。接下来搜索每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搜索过程可以采用&ldquo;自动&rdquo;或&ldquo;交互&rdquo;两种方式进行。自动方式保留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交互方式对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都给出提示,由用户选择是否保留。当自动方式重建的分区表不正确时,可以采用交互方式重新搜索。我用&ldquo;自动&rdquo;或&ldquo;交互&rdquo;两种方式进行重建分区表可是没成功。  </p>< p>  方法五:  </p>< p>  先 cp ~/.bash_history ~/cmd_history 把你打过的命令备份一下,然后在cmd_history里找找你到底用了什么命令。   </p>< p>  方法六:   </p>< p>  修改盘符的方法,把RAW的盘符改一下,如果是C、D、E、F,F是RAW盘符,就把F改成E,就可以恢复了。  </p>< p>  其他补充:  </p>< p>  解决方案1:系统权限的问题1(原系统是NTFS格式出现问题)  </p>< p>  在RAW格式盘符上点右键,选&ldquo;属性&rdquo;,再选&ldquo;安全&rdquo;,将无用的用户删除,添加自己的用户名,再改一下权限即可。若无安全选项,可以在文件夹选项(打开&ldquo;我的电脑&rdquo;&mdash;选&ldquo;工具&rdquo;菜单&mdash;再选&ldquo;文件夹&rdquo;选项)中,去掉&ldquo;使用简单文件共享&rdquo;前的勾,即可在NTFS格式的盘中点右键,属性菜单中显示安全选项。  </p>< p>  解决方案2:系统权限的问题2(原系统是NTFS格式出现问题)  </p>< p>  进&ldquo;控制面板&rdquo;找到&ldquo;管理工具&rdquo;,将其打开,在将&ldquo;本地安全策略&rdquo;打开,在将&ldquo;安全选项&rdquo;打开,在右面窗口找到&ldquo;网络访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rdquo;后的&ldquo;仅来宾&rdquo;改为&ldquo;经典&rdquo;,退出回到我的电脑,在变成RAW的盘上点右键找&ldquo;安全&rdquo;标签,将其乱码删掉,然后添加本计算机的用户即可。< br />   < br />   解决方案3:修改盘符的方法  </p>< p>  把RAW的盘符改一下,如果是C、D、E、F,F是RAW盘符,就把F改成E,就可以恢复了。</p>http://www.downcc.com/tech/798.html硬件天地2010/02/03 10:45:01<p>&nbsp;&nbsp;&nbsp;&nbsp; 一、投影机连接笔记本电脑,无输出影像?</p>< p>&nbsp;&nbsp;&nbsp;&nbsp; 答:笔记本电脑外接显示设备时,通常有四种显示输出控制。</p>< p>&nbsp;&nbsp;&nbsp;&nbsp; 1.笔记本液晶屏亮,外接显示设备亮</p>< p>&nbsp;&nbsp;&nbsp;&nbsp; 2.笔记本液晶屏亮,外接显示设备不亮</p>< p>&nbsp;&nbsp;&nbsp;&nbsp; 3.笔记本液晶屏不亮,外接显示设备亮</p>< p>&nbsp;&nbsp;&nbsp;&nbsp; 4.笔记本液晶屏不亮,外接显示设备不亮</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只需按下笔记本电脑键盘功能组合键进行切换即可。</p>< p>&nbsp;&nbsp;&nbsp;&nbsp; 二、投影机输出图像不稳定,有条纹波动?</p>< p>&nbsp;&nbsp;&nbsp;&nbsp; 答:投影机电源信号与信号源电源信号不共地。</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将投影机与信号源设备电源线插头插在同一电源接线板上。</p>< p>&nbsp;&nbsp;&nbsp;&nbsp; 三、投影画面不是4:3标准比例,出现梯形?</p>< p>&nbsp;&nbsp;&nbsp;&nbsp; 答:不同投影机镜头投射角度不同,有水平投射,有仰角投射。</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对带梯形校正功能的投影机,可通过调整面板或功能菜单中相关设置;还可调整投影机的机座或支腿调试画面效果,有时将投影机放置在较高或较低的平面位置上才能完全消除图像的变形。</p>< p>&nbsp;&nbsp;&nbsp;&nbsp; 四、投影图像重影如何解决?</p>< p>&nbsp;&nbsp;&nbsp;&nbsp; 答:大部分的情况时由于连接电缆性能不良所至。</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更换信号线(注意与设备接口的匹配问题)</p>< p>&nbsp;&nbsp;&nbsp;&nbsp; 五、北方低温地区,投影机使用常出现开机故障?</p>< p>&nbsp;&nbsp;&nbsp;&nbsp; 答:在投影机工作时,环境温度常常被忽略而造成机器的损坏。</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在从室外拿到室内后,不要马上开机,应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再开机。</p>< p>&nbsp;&nbsp;&nbsp;&nbsp; 六、投影机购买时,投影效果不错,回来使用发现效果很差?</p>< p>&nbsp;&nbsp;&nbsp;&nbsp; 答:很多时候不是机器的问题。比如:输入源信号信噪比不理想;投影屏幕质量差,直接影响投影画面。</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注意信号源选择。咨询卖方,选择与购买机器相配的屏幕。</p>< p>&nbsp;&nbsp;&nbsp;&nbsp; 七、投影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投影画面出现不规则的斑点?</p>< p>&nbsp;&nbsp;&nbsp;&nbsp; 答:投影机使用较长时间后,机壳内会吸入灰尘,表现为投影画面出现不规则的(一般为红色)斑点</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为保证机器正常运行,需由专业人员定期对机器进行清洗、吸尘,斑点会消失。</p>< p>&nbsp;&nbsp;&nbsp;&nbsp; 八、音源输入投影机后,投影机不发声?</p>< p>&nbsp;&nbsp;&nbsp;&nbsp; 答:第一件事是检查音量开关。输入源和投影机的音量开关都必须打开,且静音开关也必须关闭。有些便携式计算机的硬件中也具有音量控制功能。</p>< p>有些投影机或遥控器上具有音量按钮。有关音量调节的信息,请参考投影机的文档。音频输入连接确保音频输入连接器正常工作。确保音频输入连接器已完全插入并连接到正确的输出口上。确保使用的是投影仪制造商提供的音频电缆。</p>< p>&nbsp;&nbsp;&nbsp;&nbsp; 九、投影机投射时,投影画面模糊、不清晰?</p>< p>&nbsp;&nbsp;&nbsp;&nbsp; 答:投影画面出现后,需调整焦距或投影机与墙面的距离。</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手动或电动对焦,直到画面清晰。不能调焦的机器,可通过前后移动投影机解决。</p>< p>&nbsp;&nbsp;&nbsp;&nbsp; 十、为什么数据机投影画面演示中有时会显示为空白?</p>< p>&nbsp;&nbsp;&nbsp;&nbsp; 答:这是由于计算机使用了节能功能,在非活动状态时,禁用了视频输出信号而引起的。</p>< p>&nbsp;&nbsp;&nbsp;&nbsp; 解决:请禁用计算机上的所有节能实用程序和屏幕保护程序以防止信号中断。也可以使用&quot;控制面板&quot;(在Windows&quot;开始&quot;菜单中的&quot;设置&quot;子菜单)中的&quot;电源管理&quot;和&quot;显示&quot;图标禁用这些功能。对于某些计算机,可能需要检查系统的BIOS设置。</p>< p>&nbsp;&nbsp;&nbsp;&nbsp; 十一、投影图像出现显示为竖线、不规则曲线的现象时怎么办?</p>< p>&nbsp;&nbsp;&nbsp;&nbsp; 答:调整图像的亮度。检查投影机的镜头,看镜头是否需要清洁。调整投影机上的同步和跟踪设置</p>< p>&nbsp;&nbsp;&nbsp;&nbsp; 十二、连接笔记本电脑,如何解决投影画面图像质量较差的问题?</p>< p>&nbsp;&nbsp;&nbsp;&nbsp; 答:1.如果要获得较优的图像质量,请调整计算机显示设置中的屏幕区域以匹配该投影机分辨率。</p>< p>&nbsp;&nbsp;&nbsp;&nbsp; 2.对于某些笔记本式电脑,可能需要禁用其显示才能获得最佳图像,特别是当便携式计算机的分辨率超过投影机的分辨率时。</p>< p>&nbsp;&nbsp;&nbsp;&nbsp; 3.使字体平滑安装具有平滑字体的Windows98或使用MicrosoftPlus!forWindows。平滑字体会在笔记本电脑和投影机上自动生成更清晰的字体轮廓。</p>< p>&nbsp;&nbsp;&nbsp;&nbsp; 十二、投影机开机后,屏幕上没有图像,如何检查?</p>< p>&nbsp;&nbsp;&nbsp;&nbsp; 答:1.确认投影机有电源</p>< p>&nbsp;&nbsp;&nbsp;&nbsp; 2.检查答C插座是否正常</p>< p>&nbsp;&nbsp;&nbsp;&nbsp; 3.检查投影机和电源线之间的连线</p>< p>&nbsp;&nbsp;&nbsp;&nbsp; 4.如果投影机连接有电源,那么请确保电源已打开</p>< p>&nbsp;&nbsp;&nbsp;&nbsp; 5.如果投影机有电源但灯仍不亮,那么请检查投影仪是否工作在备用模式</p>< p>&nbsp;&nbsp;&nbsp;&nbsp; 6.输入源为视频,检查视频源和投影机间视频连接电缆连线与接头</p>< p>&nbsp;&nbsp;&nbsp;&nbsp; 7.确保已移开投影机镜头盖</p>< p>&nbsp;&nbsp;&nbsp;&nbsp; 8.灯泡寿命是否到期</p>< p>&nbsp;&nbsp;&nbsp;&nbsp; 十三、擦拭投影机时,要注意什么?</p>< p>&nbsp;&nbsp;&nbsp;&nbsp; 答:擦拭投影机时,注意不要使用液体清洁剂或喷雾清洁器,可用湿布轻轻擦拭</p>< p>&nbsp;&nbsp;&nbsp;&nbsp; 十四、投影机使用中,突然自动断电,过一会儿开机又恢复,是怎么回事?</p>< p>&nbsp;&nbsp;&nbsp;&nbsp; 答:一般是由于机器使用中过热造成的现象,机器过热启动了投影机中热保护电路,造成断电。</p>< p>为了使投影机正常工作,防止机器升温过高,使用中注意切勿堵塞或遮盖投影机背部和底部的散热通风孔</p>< p>&nbsp;&nbsp;&nbsp;&nbsp; 十五、投影机使用中,经常需要移动,要注意什么?</p>< p>&nbsp;&nbsp;&nbsp;&nbsp; 答:投影机经常要被移动,而且连接不同的输入设备。这就对投影机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p>< p>&nbsp;&nbsp;&nbsp;&nbsp; 1.移动投影机时,一定注意机器的包装。便携式投影机一般有三种包装方式:</p>< p>&nbsp;&nbsp;&nbsp;&nbsp; [1]纸箱包装(用于机器托运,发运)</p>< p>&nbsp;&nbsp;&nbsp;&nbsp; [2]硬质包装箱(用于人员提,拉携带)</p>< p>&nbsp;&nbsp;&nbsp;&nbsp; [3]软质背包(随身携带)</p>< p>&nbsp;&nbsp;&nbsp;&nbsp; 2.移动投影机时,务必小心拿放,避免机体震荡、镜头损伤。</p>< p>&nbsp;&nbsp;&nbsp;&nbsp; 3.移动使用过程中,电气方面注意电源和不同的输入设备性能可能对投影机产生的影响。</p>< p>&nbsp;&nbsp;&nbsp;&nbsp; 4.如果您需要的投影机经常性的移动使用,那么,在购买时,要考虑购买体积小巧的产品,并配专用的便携箱。</p>< p>&nbsp;&nbsp;&nbsp;&nbsp; 十六、选择LCD投影机还是DLP投影机?</p>< p>&nbsp;&nbsp;&nbsp;&nbsp; 答:当前投影机分类主要是根据其核心呈像原理分为:LCD投影机、DLP投影机。LCD技术和DLP技术是日、美不同技术流派的产物,各有特点。LCD(液晶)投影机的优点是分辨率高(达到XG答标准)、价格便宜、亮度高、画面均匀,通常采用UHP冷光源;缺点是需要定期维护保养。DLP投影机的优点是体积小巧、可以胜任长时间连续工作,画面对比度高(可达400:1);缺点是,分辨率不高,一般使用金属卤素灯泡。</p>http://www.downcc.com/tech/797.html硬件天地2010/02/03 10:40:32<p>  硬盘坏道可以说是硬盘的致命性故障,出现硬盘坏道以后的硬盘往往也就代表着硬盘生命的结束,因为硬盘在出现坏道以后不但是某些坏扇区不可用,还会直接殃及到其它可用的磁盘扇区,这样硬盘的生命也不会太长,一般利用不了多长时间后便无法再继续使用,造成整块硬盘损坏。</p>< p>  大容量硬盘的出现,使硬盘单碟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这样硬盘内某一碟片出现坏道以后则代表的损失也就会越大。以160GB单碟容量的硬盘来讲,如果一块 160GB的硬盘使用了一张单碟,那么当这个碟片出现坏道以后刚会造成整个碟片的损坏。而采用两张单碟容量的硬盘至少还有一张碟片是可用的。因此,在使用大容量的硬盘中,我们更应该注意硬盘的维护与保养,确保硬盘的使用寿命和数据的安全。</p>< p>  硬盘出现坏道的原因是多方面,与我们日常的非法操作和使用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哪些错误的操作会致使硬盘出现坏道呢?接下来笔者不妨将最容量使硬盘出现坏道的几种误操作介绍给大家,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p>< p><strong>  1、非法关机</strong></p>< p>  硬盘在工作时是不能突然断电和非法关机的,这点大家要切记,这也是使硬盘最容易产生坏道的重要原因之一。原因很简单:当硬盘在工作中是,盘片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磁头停留在盘片的不同位置读取磁盘中存放的数据。如果中途突然断电,磁头便会迅速做归位动作,则可能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盘片。因此在工作中,千万要避免突然断电导致非法关机,另外其它的非法关机操作也要尽量的避免。再者windwos自带重新启动功能也尽量少用,因为这一功能会使硬盘在瞬间突然断电加电,也极容易引起硬盘的各种故障,如果需要重新启动,则正确的方法是在电脑关闭10秒钟以后再按开机按钮打开电脑。</p>< p><strong>  2、灰尘</strong></p>< p>  灰尘对硬盘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可以说灰尘是硬盘的头号杀手。大家知道硬盘的磁头与盘片接触是十分紧密的,不允许有半点的灰尘,如果灰尘落入硬盘盘片上后,那么就意识着硬盘离损坏为期不晚。</p>< p>  另外,如果在灰尘严重的环境下长期工作,硬盘很容易吸引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使其长期积累在硬盘的内部电路元器件上,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热量散发,使得电路元器件的温度上升,产生漏电或烧坏元件。灰尘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蚀硬盘内部的电子线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灰尘体积虽小,但对硬盘的危害是绝对不可低估。因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潮湿度和含尘量。</p>< p>  一定要切记的是:普通的计算机用户千不要自行拆开硬盘盖,否则空气中的灰尘极其容量进入硬盘内,有些时候你是无法用肉眼看得到的,灰尘但在不经意是落入到盘片上,在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划伤盘片或磁头。&nbsp;</p>< p><strong>  3、震动</strong></p>< p>  硬盘的制造过程十分的复杂,工艺十分精密,虽然各大硬盘厂商都在硬盘中加入了防震抗摔功能,但碰撞和震动依然是困绕硬盘的几大杀手之一。过度的碰撞和长期工作在震动的环境下极易造成硬盘盘片与磁头结合不严密,磁头断裂的现象,特别是在硬盘工作中,后果将会更加的严重。因此,一定要将硬盘紧密的固定的机箱内部,上紧每一颗螺丝。另外工作过程不要直接移动硬盘和移动机箱,需要将电脑移动位置时切记要轻拿轻放,防止硬盘碰撞造成损坏。</p>< p><strong>  4、静电</strong></p>< p>  静电对电脑硬盘的损害大家也许再熟悉不过了,对于硬盘而言,其背部的电路版同样会受到静电的伤害。因些,不能用手随便地触摸硬盘背面的电路板。这是因为在气候干燥时,人体通常带有静电,在这种情况下用手触摸硬盘背面的电路板,则人体静电就可能伤害到硬盘上的电子元器件,导致硬盘无法正常运行。&nbsp;< br />   在用手拿硬盘时应该抓住硬盘两侧,并避免与其背面的电路板直接接触。有些类型的硬盘会在其外部包上一层护膜,它除具备防震功能外,更把电路板保护其中,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担心什么静电了。</p>< p><strong>  5、高温</strong></p>< p>  温度对硬盘的寿命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硬盘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使用中存在散热问题。温度以20~25℃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温度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器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低,空气中的水分会被凝结在集成电路元器件上,造成短路。&nbsp;</p>< p>  湿度过高时,电子元器件表面可能会吸附一层水膜,氧化、腐蚀电子线路,以致接触不良,甚至短路,还会使磁介质的磁力发生变化,造成数据的读写错误;湿度过低,容易积累大量的因机器转动而产生的静电荷,从而烧坏CMOS电路,吸附灰尘而损坏磁头、划伤磁盘片。机房内的湿度以45~65%为宜。注意使空气保持干燥或经常给系统加电,靠自身发热将机内水汽蒸发掉。另外,尽量不要使硬盘靠近强磁场,如音箱、喇叭、电机、电台、手机等,以免硬盘所记录的数据因磁化而损坏。</p>http://www.downcc.com/tech/784.html硬件天地2010/01/30 00:49:01<p>  针对当前用户装机普遍面临的五大误区,我们通过对每个误区进行一一分析,然后告诉大家正确选购方式。</p>< p><strong>  误区一:CPU性能最重要,其他硬件无所谓</strong></p>< p>  目前很多用户认为CPU的性能等同于整机性能,这个观点是错误的。CPU的性能在整机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想要发挥全部性能还需要其他硬件搭配使用才可以。</p>< p>  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名为木桶效应。用一台电脑比作一个木桶,电脑上的每一个硬件比作木桶上的木片,单个硬件产品性能越强则对应的木片越高,硬件产品性能越弱则对应的木片越短。</p>< p>  装配好后,往木桶中注入水,此时水量越多证明整机性能越强,但是这个时候木桶能够承载的水量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个木片,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片,当水面超过最短的木片后,木桶中水就会留出来,此时也就是整机的性能最高峰。</p>< p>  所以我们在选购电脑配件时,整机性能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好只注重其中一个硬件的性能,那样不仅性能得不到提升,而且还浪费了资金。</p>< p>  结论:CPU的选购还是按照个人需求选择,然后其他硬件根据CPU性能合理搭配才是使整机性能最大化的最好途径。</p>< p><strong>  误区二:主板只要那几个牌子,其他是垃圾</strong></p>< p>  主板是一台电脑的躯干,几乎所有的配件都要和主板相连接,所以选择一块好的主板可以有效的发挥电脑中各个配件的性能。很多网友由于受广告或各种原因的影响,盲目追求一线大厂的主板,这并不是坏事,因为一线大厂研发能力强,质量过硬,性能出众。但是我们普通消费者往往很少会关注千元以上的产品,更多的还是选择性价比较高集中在600-700元的主板,但是这个价位的一线主板做工用料往往不尽如人意。</p>< p>  相对于一线主板来说二线主板价格方面则会低一些,而做工方面也会比一线厂家的低端产品好。对于一个主板的性能来说,做工用料的重要性完全要高于品牌效应。</p>< p>  结论:追求性价**朋友选择二线主板,价格不会太贵,做工用料也比较有保证。对于发烧友和高端用户来说一线大厂的高端主板是你不二之选,种类繁多的花样功能,会使你的DIY生涯多一些乐趣。</p>< p><strong>  误区三:显卡的显存越打越好,显示核心不重要</strong></p>< p>  用户对于显卡的认识往往较浅,按照选择内存的观点看待显卡的显存是当前用户普遍存在的一个选购误区。当前显卡主流显存为128MB,中高端卡会用256MB显存,但是市场上有些显卡明明是采用入门级芯片,但是却配备了256MB或512MB的大显存,比同显示核心的显卡贵200元左右,但是很多用户则蜂拥而至。</p>< p>  目前主流显卡的显存基本上都是128MB,但随着大容量显存颗粒的价格下降,很多显卡的显存容量被提升至256MB或更高。如此一来很多网友同时面对显存容量为128MB和256MB的同显示核心的显卡的时候往往会认为是256MB显存的显卡性能更强。从一些评测报告来看,256MB显存只能为高端卡带来2%--7%的性能提升,而对于中低端显卡来说则更少。</p>< p>  此外,目前配备256MB显存的中低端显卡的显存颗粒延迟比较高,所以实际表现往往还不如搭配128MB显存的高速显存颗粒的显卡。而大显存的好处只是在大型3D游戏使用超大分辨率或者是在图形设计领域才能表现出优势,因此,我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追求大显存。</p>< p>  结论:显存够用就好,中低端128MB足够,中高端256MB刚好,**显卡再多也不闲多。 </p>< p><strong>  误区四:双卡与单卡选择误区</strong></p>< p>  近年来,显卡设计方面有了巨大变化。NVIDIA公司推出了SLI双卡技术,ATi公司推出了CrossFire双卡技术,两项技术采用各自的专利技术,之间互不兼容,通过两块显卡互相协助使整体3D性能提升。</p>< p>  但是通过我们对于双卡平台的测试,双卡平台并不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SLI性能往往会比单卡提升25-30%左右,CorssFire则要稍微少一点,而我们需要付出的则是两块显卡的钱,这对于追求性价**你是无法认同的。</p>< p>  但是是否双卡技术一无是处,答案是否定的。双卡平台从设计之初就是为高端显卡设计,针对当前单卡性能提升乏力的窘况,通过双卡协同工作提高整体性能。对于需要极端性能的发烧友们来说,**卡已经无法满足他们需求,这个时候两款**卡则成为他的选择对象。</p>< p>  结论: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中低端用户不推荐选择双卡平台,推荐高端用户采用双卡平台提供极速性能。</p>< p><strong>  误区五:键盘鼠标、机箱电源等硬件能用就行</strong></p>< p>  键盘鼠标、机箱电源在一个整机中的价格往往较小,虽然占有4个席位,但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p>< p>  鼠标键盘作为一台电脑中人机交流的桥梁,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整体的工作效率。一套好的键盘鼠标会令你整体工作效率事半功倍,这一点体现在办公、游戏等多个领域,办公领域的键盘鼠标往往体现在它们的多功能键上,较多的功能键设计,和人体工程学外观设计能够部分缓解手部肌肉,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p>< p>  机箱电源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两个硬件,一个是放我们硬件的箱子,一个是供电的盒子,听起来好像无关紧要,但是它们在整机中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p>< p>  机箱的质量和设计对于我们日后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质量好机箱往往隔音、散热、防变形等方面更占优势,隔音使我们拥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散热可以使我们整机工作更加稳定,防变形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我们电脑硬件的安全,缺一不可。</p>< p>  电源是我们一台整机的命脉,它提供给我们整机**以生存的电力,但是很多用户往往会认为只要功率够其他无所谓,这个也是不正确的。电源功率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其他方面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整机硬件对于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功率、稳定程度等对于电源都是一个考验。</p>< p>  结论:机箱电源选择名牌大厂产品,不了解时可以听取其他朋友的建议,口碑好的产品就是你最好的选择。</p>http://www.downcc.com/tech/783.html硬件天地2010/01/30 00:46:15<p>下面这34条DIY攒机、配件知识一句话经验,这些是他们在DIY方面的所积累的经验,写在这里,希望对朋友们能有一些帮助。< br />   1、对于中低端显卡,超过512MB的显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br />   2、用低端显卡组建SLI或者交火不如购买同样价格的中高端显卡。< br />   3、如果你已经确定好配件,在攒机时千万不要被经销商几句忽悠就更改配件。一般来说经销商均是根据自己利润多少来向你推荐的。< br />   3、目前普遍的CPU都相当好超,但很多低价主板都是不能超的。如果你打算超频,除了CPU的选择之外,一定要注意所选择的主板的超频能力。< br />   4、一块主板超这种CPU的能力不错,但超另一种CPU的能力未必好< br />   5、过去超频的时候一般都追求不加电压,但现在玩超频则通常都需要加电压,所以选择超频主板最好是选BIOS里面CPU、内存、北桥电压调节选项都有的产品。< br />   6、很多人选购CPU的时候只关注它本身的性价比,其实应该同时考虑所搭配的主板,追求整体性价比较为明智。< br />   7、我们建议各位超频玩家,在提高CPU高外频的同时,不妨略微加一点北桥电压。< br />   8、买机器看高清用块集成显卡板就足够了。< br />   9、INTEL 775针CPU散热器超过500克的建议加装背板,从而防止主板变形。< br />   10、内存安装的顺序应该是从靠近CPU一侧的插槽开始,优先安装超频能力好的内存。< br />   11、重量是对机箱用料好坏很直观的判断方法,轻飘飘的低端机箱用料肯定不好。< br />   12、电源有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之分,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区别。< br />   13、安装散热器时注意要选择好点的散热膏,可有效降低CPU温度。< br />   14、买音箱注重音效的朋友可以选择2.1,注重音质的最好选择2.0。< br />   15、24寸甚至更大尺寸的显示器确实诱人,不过别忘了大屏液晶分辨率高,如果希望用原始的分辨率玩3D游戏以获得理想的画质,最好配块千元以上的中高端显卡。< br />   16、游戏玩家,应该尽量选择普屏液晶显示器。< br />   17、如果您想攒机,但又对电脑配件一点也不懂,那么最好要拿出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学习一下。因为,一个完全不懂的人被奸商骗的机率几乎可达100%。< br />   18、如果想电脑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那么大机箱+机箱风扇的搭配,比单纯的CPU风扇散热要好上不少。< br />   19、虽然Intel的Core 2架构名不虚传确实有许多优势,但入门级双核处理器比较,在不超频前提下,AMD X2在游戏方面仍然比奔腾双核有一定优势,选购的时候应该考虑各自看重哪方面的性能。< br />   20、购买显示器时,不要一味的看显示器响应时间、对比度之类的参数,多注意看一下显示器的细节工艺、人性化设计。< br />   21、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在CPU上投入的资金,从而省出资金用在其它配件上,一般均可以获得更好的的整机性能。< br />   22、尝试不同版本的主板BIOS有时对超频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BIOS版本也不是越新越好。< br />   23、选购电源不单单要看总功率还要看12V输出,因为目前的CPU以及显卡这两个耗电大户都是依赖12V输出。< br />   24、电脑静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所以没必要保证电脑时时刻刻都静音,只要在夜晚挂机时安静就可以。< br />   25、目前散热的瓶颈往往在散热膏而不是散热器,因此高品质的散热膏有时比散热器更重要。< br />   26、不要盲目迷信散热片,内存散热片如果安装不当,不如不安。< br />   27、在攒机时,选择高品质的键盘鼠标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操作电脑的用户,不要选择低价低质的键鼠。< br />   28、电源为电脑的&ldquo;心脏&rdquo;,所以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万万不可随便买一款杂版产品。< br />   29、买配件千万不可只看价格,什么便宜买什么。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句话在DIY领域,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适用的。< br />   30、尤其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选择一线大品牌的低端主板,还不如选择二线品牌的同价位产品。< br />   31、如果想将内存超频能力提高,除了将内存电压略微调高之外,也可以略微调高北桥电压,这样会使得内存在高频率下运行更加稳定。< br />   32、选择风扇侧吹型CPU散热器,有利于改善机箱内部风道、往往可以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 br />   33、判断38度机箱的简单方法是看侧面板有没有散热孔及正对CPU的导风罩。< br />   34、在使用技嘉主板的时候,用户按del键进入bios之后,再按Ctrl+F1键,bios将提供更加丰富参数选项(我用技嘉主板经验)</p>http://www.downcc.com/tech/782.html硬件天地2010/01/30 00:43:29<p>(1)主板篇< br /> 大部分JS都说华硕主板好,大品牌的话能差吗?(能说出这话的人就可以证明他没有能耐,只能信品牌。)<br /> 我可以告诉你们,如果大品牌真 的全部都这么好,为什么其他品牌还能有活路?难道消费者全部都是xx吗?<br /> 主板的好坏在于主板的布局设计,用料,散热等方面,很大程度 上影响主板的寿命。< br /> 再好的大厂也有垃圾板,再弱的小厂也会有好板,500元在大厂买低端板和在小厂买高端板,这大厂的板能比得上吗?< br /> 有 些人还说&ldquo;大厂的主板就是稳定&rdquo;难道二三线厂的主板就不稳定吗?开几个QQ就死机?品牌观啊!难道布局有点不同就非要说这是大厂增加 稳定性的设计?< br /> 简直开玩笑,要是立场对调,不知道那种人还怎么看。< br /> 现时很多人说什么主板是全固态电容的,全固就一定好吗?那只是一 个卖点。日常使用,无论固态还是电解电容都是一样的用,不要被所谓的全固蒙蔽了眼睛,一个固态电容能值几个钱?难道打仗的时候,金 铸的大炮就会比铜铸的大炮要好?< br /> 高性能主板能提升性能?性能取决于CPU,内存,显卡,硬盘这些,主板起作支架作用。< br /> 平台的主板就像 一个人的身体那样,一个身体很壮的人,但手脚不灵活,脑筋也不发达,能多干活吗?主板需求的是稳定,耐用,有些人还强调需要超频。< br /> 至于高性能,我说:&ldquo;什么叫高性能的主板?能让CPU和显卡发挥超越设定的性能吗?一派胡言!&rdquo;< br /> 最近很多人喜欢做SLI,说双显卡性能 高,但必须主板支持。< br /> 我想问问,是否真的有做SLI的必要?< br /> 首先SLI就是加大电源和CPU的负荷,退一步说让你8600GT做SLI,还不如买张 8800GT或者HD3850,2张8800GT做SLI还不如直接买8800Ultra。< br /> 假如你做SLI的话,那需要什么用的CPU?这个价位组建的平台还得用那普通 的SLI主板吗?早就用那些2000多块的主板了,什么时候才轮得到它?< br /> 我帮人配机极少用太高端主板,基本是做工用料设计布局都行的就没问 题,最紧要的就是稳定耐用。太高端的板也不见得稳定性能高到哪,还不如用多出来的预算在电源,CPU,显卡,内存方面加强,这样才配 出同等价位更高性能的配置。< br /> 我帮人配电脑用的最多是爱林莎主板的,这个主板质量还可以,主要是售后服务好,可以一年包换的,一般的 主板都做不到。</p>< p>(2)CPU篇&nbsp;&nbsp; 很多人认为CPU主频越高越强,这条件只存在于同等架构的CPU下对比才能成立。< br /> 例如3G的奔腾D915能比2.6G的5000+强吗?< br /> 2.6G的 5000+能比2.33G的E6550强吗?< br /> 不可能,因为架构根本不同,没得比,只能从实测性能去评估。< br /> 某些人说&ldquo;Intel的CPU稳定,AMD的玩游戏 快,不过就是不稳定,而且兼容性也不够&rdquo;,真的是那样吗?< br /> 首先是否稳定是取决于电源供电率是否能保持稳定,还有主板滤波,系统也优 化占有很大程度。< br /> 至于兼容,有人敢说CPU也有兼容性问题的就可以无视了,明显不是小白就是忽悠人,只要没有硬伤,主板芯片和供电也 是支持的话兼容是绝对没问题的。< br /> 而且当时说AMD玩游戏好并不是指AMD的CPU游戏性能就是比Intel高,只是达到同等游戏性能的话用AMD 平台花费得更少。< br /> 而整机性能是否强悍并不是只取决于CPU,还要考虑内存,512M内存+E6550也不见得比PE2180+1G内存流畅,玩游戏的更 要把显卡也考虑进去。< br /> 玩高配置游戏游戏的时候,如果你用QX6600+8600GT,效果比E6550+8800GT差也更加正常,希望大家购机时不要只 看CPU,还得根据自己的实际用途和整体性能均衡去考虑。< br /> 我帮人配机的时候就遇到N个人说什么CPU要强点的,有限预算内把CPU加强就等 于要降低其它的性能,根本是破坏整体均衡性能,反而得不偿失。< br /> 你跑个系统看得出E6550和PE2180这相差700元的CPU的性能差别吗?你玩 玩大型游戏的话,差距700元的显卡就足以让你体验什么是游戏性能。   </p>< p>(3)内存篇   内存容量当然越多越好,现在1G内存已经普及了。< br /> 只要你不是超频发烧友,基本都没必要专门挑选特别好的内存,个人习惯是用宇瞻, 金士顿(正货),不过现在在市场上面很难找到原装正货的,威刚(红色威红),千万别要万紫千红的实在是不好,金邦(白金)这些。< br /> 黑 金刚(悍将版)的内存也很能超,那是采用D9GMH颗粒的内存条,耐压度强比较适合超频用,不过D9颗粒的内存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 兼容性比较差,现在的D9超频条也普遍存在较早夭折的问题。< br /> 所以不建议普通用户使用,大型游戏时DDR667和DDR800的性能差异也只在 2%-3%的差距,可以感觉出实际差别吗?< br /> 我让你超到DDR1000以上,性能明显不?< br /> 而且这对散热,内存颗粒,主板支持度有很大关系,搞不 好的话使硬件过早老化,系统不稳定等问题。我自己的机子也只是小超玩一把,要记住:性能和寿命往往成反比,看看那些超频发烧友的机 子用了多久?< br /> 有连续3年保持极限超频的机子去用?< br /> 我也并不是说叫大家绝对不要超频,但超频是必须建立在系统稳定和散热良好的情况下进 行,往往会增加不少额外的预算,所以说只要内存能兼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追求过高带宽,反而会为自己的金钱和正常使用带来麻烦。   </p>< p>(4)显卡篇   不少商家卖显卡都说什么512M的独立显卡,那显卡算高性能吗?< br /> 显存再高也是忽悠人的,你究竟买张什么样的显卡你知道吗?< br /> 8500GT512M(DDR2显存)在游戏上的性能连7300GT256M(DDR3显存)也比不上,就连8800GT这级别的显卡512M与256M性能差异也只在数个百 分点之间,其它的低端显卡还比得出性能差别?< br /> 显卡性能取决于芯片性能,芯片频率,显存频率,至于其稳定性和耐用度也得看显卡布局设 计,用料,散热装置。< br /> 有些主板商说xx主板集成显卡相当于独立显卡的性能,那简直是一派胡言。< br /> 现在的显卡都得上散热片+风冷,难道你比 得上独立显卡性能的就可以不上风冷?< br /> 如果有这样的技术早就在独立显卡上应用了,显卡厂商就早用来降低散热系统的成本了。< br /> 就算同样的 显示芯片,也永远不可能达到同等芯片频率和显存频率,而且共享内存的延迟远远大于独立显存的延迟,所以指望集成显卡能比得上独立显 卡的人,你想都别想,除非是比N年前的MX440这些还可以。   </p>< p>(5)电源篇   < br /> 一般人总会忽略电源稳定性问题,只认为电源功率够用就可以了,殊不知电源的供电稳定性直接影响硬件(特别是主板)的寿命。< br /> 例如 曾经有个服务器的电源,测试的时候,供电是只是短时间在12.47-12.52V徘徊,=_=!稳定得令人心寒。< br /> 功率问题还得多说一句,一般电源的 额定功率(就是指保证稳定的功率)是占峰值功率的70-80%之间(简称转换率),JS经常说300W电源一般都是指峰值300W电源,其实际功率 一般都是220W,如果有独立显卡的话,令人担忧。如果是有独立显卡的用户,要买就买额定300W的电源,而且电源我一般都不用杂牌的。< br /> 要 想系统稳定就得先要电源功率稳定,个人习惯用TT,航嘉,先马,全汉,康舒,金河田等电源。< br /> 大陆市场似乎很多人用长城,个人随机抽一 个长城电源测试,电压是在11.87-12.47V徘徊,功率真的不那么稳定,被誉为:硬件杀手!其它杂牌的就更不用说了。要想系统稳定就先得 挑好电源,为何服务器专用电源会这么贵?这不用多说吧?因为一个供电稳定的电源是保证一台机子稳定的重要开端。</p>http://www.downcc.com/tech/771.html硬件天地2010/01/27 18:55:20<p>&nbsp;&nbsp;&nbsp;&nbsp;Kingston内存鉴别方法:<br />< br />& nbsp;&nbsp;&nbsp;&nbsp;Kingston品牌内存自进入国内市场,就以极高的品质性能和优秀的售后服务,在短时间内就一跃成为了目前国内内存市场上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内存品牌。俗话说:&ldquo;树大招风&rdquo;,正是由于金士顿近年来在内存市场上的优异表现,被一些不法之徒看中,假货由此也就混入市场。不过,除了假货之外,因Kingston合法代理商不同,所以贴的标也就不同,所以也有些商家为了竞争只说自己的标才是真货。<br />< br />& nbsp;&nbsp;&nbsp;&nbsp;目前在深圳市场上,有三家中国总代理Kingston内存,分别是赞禾、弼信和雷射,赞禾和雷射的标签大都是白色的,弼信有采用蓝色和黄色二种。</p>< center><img height="250" alt="" width="164" border="0" twffan="done" p="100" h="250" w="164"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13990.jpg" /><br />< /center><center><img height="250" alt="" width="164" border="0" twffan="done" p="100" h="250" w="164"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3720.jpg" /><br />< /center><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3236.jpg" /><br />< /center><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家注意以假充真的Kingston条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Kingston条没有固定的芯片,所以每批货芯片不一样,真假条不能以芯片来区别,但Kingston条的PCB板是不变的,而且很有特色。在国内所有的&nbsp;Kingston&nbsp;内存上将会出现采用特殊工艺制造的内存防伪号码,这种防伪措施是采用将内存防伪标贴上的其中4位数和采用特殊工艺烙印在内存PCB板上的内存编号中4位数是否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辨别真假,采用这种防伪措施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造假者如没有专业的内存制造水平那是极难仿效的,因而采用此方法打假定会给那些造假者以最沉痛的打击。另外,Kingston内存的PCB板线路很精细,采用针空似的,而现在市场上出现的假条PCB板和Apacer&nbsp;PCB板都差不多,如图:</p><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5490.jpg" /><br />< /center>< p>真的PCB板</p><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5435.jpg" /><br />< /center>< p>假的PCB板<br />< br />& nbsp;&nbsp;&nbsp;&nbsp;1目测方法:<br />< br />& nbsp;&nbsp;&nbsp;&nbsp;您可以通过检验PCB板和模组上面的4位数字是否一致来验证是否是金士顿公司的正品内存模组。请参看插图1和2。<br />< br />& nbsp;&nbsp;&nbsp;&nbsp;在图中,您可以在PCB板和模组上面看到&ldquo;5121&rdquo;这几个数字。同样的4位序列数字出现了两次。出现在PCB板边缘的数字&ldquo;5121&rdquo;应该与白色金士顿标签上所打印的数字&ldquo;5121&rdquo;一致。&ldquo;5121&rdquo;只是样品数字,我们将会用不同的4位数字来代表不同的内存产品。&nbsp;</p><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6283.jpg" /><br />< /center>< p>&nbsp;&nbsp;&nbsp;&nbsp;插图1和2:同样的4位序列数字出现了两次。出现在PCB板边缘的数字&ldquo;5121&rdquo;应该与白色金士顿标签上所打印的数字&ldquo;5121&rdquo;一致。&nbsp;<br />< br />& nbsp;&nbsp;&nbsp;&nbsp;2&nbsp;一分钟网上辨别:<br />< br />& nbsp;&nbsp;&nbsp;&nbsp;请点选与您的内存模组上完全相同的变彩防伪标或白色标签:&nbsp;</p><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6211.jpg" /><br />< /center><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6283.jpg" /><br />< /center>< p><br />& nbsp;防伪标图样<br />& nbsp;&nbsp;&nbsp;&nbsp;另外,打800电话或全球网络查询网站<a href="http://www.kingston.com/china/verify">www.kingston.com/china/verify</a>真假识别,你只需向该网站提交相关的内存产品信息,该网站就将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帮您识别出您所购买的金士顿内存是否假冒。<br />< br /> KingMax内存鉴别方法:<br />< br />& nbsp;&nbsp;&nbsp;&nbsp;在现在的内存市场上,KingMax(胜创)的假货也比较多,不过辨别起来却比金士顿容易多了,这是由于KingMax采用了特有的芯片防伪技术&mdash;&mdash;关公红芯,KingMax推出的&ldquo;关公红芯&rdquo;防伪技术是在PCB板正面第四颗颗粒的位置设定了一颗采用Kingmax全球独家专利的TinyBGA封装技术的红色Coding颗粒;其次,特殊应用的芯片内加入了ID&nbsp;CODE(全球统一识别码),使得每一条内存均具有唯一性,由于其独特性,因此也很少有假货出现。</p>< center><img height="267" alt="" width="400" border="0" twffan="done" p="100" h="267" w="4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7342.jpg" /><br />< /center><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8639.jpg" /><br />< /center>< p>&nbsp;&nbsp;&nbsp;&nbsp;此外,KingMax内存采用的TingBGA彩色封装技术,是KingMax独家拥有的专利技术,TingBGA在内存上的使用,可以说使其产品具备了不可复制性。据悉,仅仅一个&nbsp;BGA封装技术,假冒者要想进入,至少要花费一亿元人民币,这也是让假冒者知难而退的重要原因,而且,KingMax还提供了800免费电话查询验证,所以我们只要认准了KingMax的包装和外表就可以比较容易地避免假货了。<br />< br />& nbsp;&nbsp;&nbsp;&nbsp;三星金条内存鉴别方法:<br />< br />& nbsp;&nbsp;&nbsp;&nbsp;在市场上,三星金条的份额比较少,这和它比较高的身价有关,虽然所占的市场比例不大,可是奸商们可没有忘记它,假货水货还是照样出。各位对三星金条有兴趣的朋友购买时可以仔细看清楚,不然,金条变成铜条可就亏大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三星金条是否为正货。</p><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28745.jpg" /><br />< /center>< p>&nbsp;&nbsp;&nbsp;&nbsp;1.&nbsp;产品标签:三星金条的型号标签位于内存产品的左起第一、二颗粒位置,为白色特殊纸张的贴纸,无法轻易完整揭下,印有产品的型号、容量、工作频率。&nbsp;</p>< center><img height="300" alt="" width="400" border="0" twffan="done" p="100" h="300" w="4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31286.jpg" /><br />< /center>< p>&nbsp;&nbsp;&nbsp;&nbsp;2.&nbsp;防伪标签:三星金条的防伪标签位于内存产品的右起第二颗粒位置上,金色的雷射标签上印有&ldquo;三星金条&rdquo;的LOGO。&nbsp;<br />< br />& nbsp;&nbsp;&nbsp;&nbsp;3.&nbsp;芯片光泽:原装原厂的三星内存&mdash;&mdash;三星金条芯片表面一般都很有质感,要么有光泽或荧光感,要么经过了哑光。<br />< br />& nbsp;&nbsp;&nbsp;&nbsp;4.&nbsp;看PCB板:三星金条的PCB表面应光洁、色泽发灰、元件焊接整齐、焊点均匀而有光泽,边缘整齐而无毛边,同时还印有&ldquo;Samsung&rdquo;LOGO。</p>< p><br />& nbsp;&nbsp;&nbsp;&nbsp;5.光亮的金手指:三星金条的金手指要光亮,不能有发白或发黑的现象,发白是镀层质量差的表现,发黑是磨损和氧化的结果。</p><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31583.jpg" /><br />< /center>< center><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31745.jpg" /><br />< /center>< p>&nbsp;&nbsp;&nbsp;&nbsp;6.原厂三星金条采用透明大盒包装,包装内附有三星金条说明书和全国首家推出的电子保修卡!而劣质的三星内存则没有!<br />< br />& nbsp;&nbsp;&nbsp;&nbsp;当然,还有一样少不了的就是800电话了,还是老话,不要嫌麻烦,一般卖假货的奸商会用各种理由不让你在他那里打800电话,一些粗心的用户贪图方便就中了他们的圈套了。<br />< br />& nbsp;&nbsp;&nbsp;&nbsp;现代内存(兼容条)鉴别方法:<br />< br />& nbsp;&nbsp;&nbsp;&nbsp;现代兼容条应该是目前市场中出货量最大的产品了,虽然在质量上,兼容条要比品牌内存差一些,但是其以低廉的价格还是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不过HY的假货也是市场中最多的。其实,现代兼容条并不能算是一个品牌,它是指那些采用HY芯片的内存兼容条,不过据调研,目前市场上百分之八九十的HY兼容条都不是采用HY芯片的,更多的甚至就是在一些家庭作坊打磨出来的。因此,如果由于资金预算的关系而要选择现代兼容条的话,可就要仔细考虑清楚了。</p>< center><img height="300" alt="" width="400" border="0" twffan="done" p="100" h="300" w="400"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27191132803.jpg" /><br />< /center>< p>&nbsp;&nbsp;&nbsp;&nbsp;由于现代兼容条出货量太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识别真假,我们也只能从芯片来作鉴别了。首先真的现代内存条上贴的是原厂标签,而假的是普通贴纸;真的现代内存芯片在整条电路上的排列是无间隙排列,假的则有明显间隔;真的现代内存芯片从背面可以看到圆形凹槽,假的现代内存芯片背面则是三个呈直线排列的http://www.downcc.com/tech/770.html硬件天地2010/01/27 18:31:28<p>  如今,笔记本电脑几乎无处不在,有时它被摆在桌上,但更多的时候,人们躺在沙发或床上,会将笔记本电脑搁在腿上。&ldquo;根据研究表明,男性如果长期将笔记本电脑搁在腿上使用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生殖能力。主要原因是由于电脑发热会影响男性生殖区域的健康。&rdquo;北京医院男科门诊主任邓树明建议,男性最好不要将笔记本电脑放在大腿上,而应该放在桌上使用。</p>< p><strong>  一、&ldquo;发热&rdquo;电脑导致不育</strong></p>< p>  从事IT工作的小王,不只工作中离不开电脑,连生活上也时常与电脑为伴。为了方便,小王在前年开始使用笔记本电脑,经常会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工作或娱乐。&ldquo;但我真没想到,这样的方式却给我的健康埋下了隐患,甚至让我患上不育。其实,电脑发热时我还想过是否会影响健康,不过当时主要考虑的是辐射危害,根本没想过对生殖这方面影响。&rdquo;想当父亲的小王说,后来经过医生的询问和检查,医生高度怀疑笔记本电脑对他的不育的影响,很有可能是致病的原因之一。</p>< p><strong>  二、电脑放腿上影响精子质量</strong></p>< p>  邓主任介绍,很多研究结果表示,如果将笔记本放在膝盖上使用,笔记本发热及两腿对笔记本的支撑作用会使男性生殖器区域温度增高。如果长时间采取这种方式,就有可能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低和质量降低。正常男性的精子产生需要维持合适的温度,将笔记本放在膝盖上使用,机器产生的热量及身体的不正确坐姿都会对男性生殖健康带来不良影响。</p>< p>  此外,邓主任提到,电脑的辐射也会影响男女健康,尤其是对孕妇的影响。但有关电脑辐射的具体研究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尽量减少使用电脑的时间是比较稳妥的办法。</p>< p><strong>  三、桑拿浴也能影响男性健康</strong></p>< p>  &ldquo;蹬脚踏车、穿紧身短裤或牛仔裤、桑拿浴等都会升高男性生殖部位的温度,进而影响到精子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甚至和男性不育有关联。因此,为保证男性健康,应尽量避免上述生活方式。&rdquo;邓主任说,不过这些更多是偶尔的行为,许多影响都能恢复消除,相比之下,笔记本电脑则是很多男性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男性应当尽量减少将笔记本放在膝盖上使用的次数。</p>http://www.downcc.com/tech/769.html硬件天地2010/01/27 18:21:35<p>  大多数购买笔记本的朋友只是关心主板,硬盘,内存,等等一些主要的参考数据,其实对于真正好的笔记本,就其外壳也是很有讲究的,材料的好坏不但是外壳的精美程度不一样,其防辐射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在人们日益关注身体健康的今天,笔记本的外壳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材质主要分ABS工程塑料材质、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材料、纳米工艺的金刚玻璃、航空级铝合金材质。</p>< p>  1、ABS工程塑料:ABS工程塑料即PC+ABS(工程塑料合金),在化工业的中文名字叫塑料合金,之所以命名为PC+ABS,是因为这种材料既具有PC树脂的优良耐热耐候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能,又具有ABS树脂优良的加工流动性。所以应用在薄壁及复杂形状制品,能保持其优异的性能,以及保持塑料与一种酯组成的材料的成型性。ABS工程塑料最在的缺点就是质量重、导热性能欠佳。一般来说,ABS工程塑料由于成本低,被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厂商采用,目前多数的塑料外壳笔记本电脑都是采用ABS工程塑料做原料的。</p>< p>  2、钛合金:钛是一种非常昂贵的金属,并且稀少,全世界的年产量加在一块也不过几万吨。钛合金的全名叫&ldquo;钛合金复合碳纤维&rdquo;,它的主要材质依然是铝,一般只掺入的2-3%钛和碳纤维材料。钛合金厚度只有0.5mm,是铝镁合金的一半,让笔记本电脑体积更娇小。钛合金的强韧性更强是铝镁合金的三至四倍,能承受的压力越大。而且散热效果很好。在相同的使用时间下,钛合金的外壳摸起来最不烫手。唯一的缺点就是必须通过焊接等复杂的加工程序,才能做出结构复杂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这些生产过程衍生出可观成本,因此十分昂贵。目前,钛合金及其它钛复合材料依然是IBM X和T系列专用的材料,这也是IBM笔记本电脑比较贵的原因之一。</p>< p>  3、碳纤碳纤维材料:一种可回收到环保材料,也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电流屏蔽的作用让笔记本性能更佳,当然也出现了轻微的漏电现象的出现。它强度和韧性是铝镁合金的2倍,耐腐蚀、耐压,散热性好,手感舒适细腻,重量减轻,可使笔记本重量变得非常的轻。而且碳纤合金的清洁性也较好,如圆珠笔、油性水笔等留下的污迹,都能轻松抹掉。1998年IBM就 是使用这种材料,后来转为更为高级的钛合金材料。现在市面上华硕的M5等机型采用此种有改良的碳纤维材料。</p>< p>  4、镁铝合金&ldquo;和铝镁合金之间成分是不同的,镁铝合金当中,镁的成分高达90%以上;而铝镁合金中,铝的成分就高达90%以上。哪个金属在前面,所占的合金成分比重就高。为了便于区分不搞混,业界把镁铝合金简称镁合金,铝镁合金称为铝合金。</p>< p>  5、镁合金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压性、防EMI、散热佳、易于铸造及射出成型等特性,再加上北美及欧盟的环保条例,也间接启动国际大厂开始大量使用镁合金材料设计零件,并开始逐渐取代以往应用广泛塑料材料。一台NB若以镁合金取代塑料而应用NB外壳及零组件,预估单机重量可减轻35%,由于重量轻符合NB轻薄短小的诉求,因而加速NB 厂商使用镁合金的速度。另外,手机使用镁合金厚度仅0.6-0.8mm,用以取代塑料件的1.0mm,在重量上可减轻10%左右。铝合金可选择采用喷漆或阳极处理,所以外观上铝合金可呈现更佳的质感,并且镁合金现多以喷漆处理,散热效果并不若铝合金好。</p>< p>  6、航空级铝合金材料:俗称&ldquo;大飞机&rdquo;的苹果17英寸Powerbook的独家御用外壳。该材料与飞机同样的材质,强度大、耐磨耐腐蚀。使用该材料的笔记本外壳在抗拉、抗压能力是无与伦比的,耐腐蚀性也是一流。并且在外观上光滑如镜,无一丝一毫的羁绊,完全称的上是目前本本外壳的颠峰之作。</p>http://www.downcc.com/tech/761.html硬件天地2010/01/25 16:24:01<p>  办公室的电脑陆陆续续地开动,因为办公室的电脑使用时间也有几年了,几乎办公室的全部电脑屏幕都是从&ldquo;黑屏&mdash;&mdash;字迹模糊&mdash;&mdash;清晰&rdquo;这个过程渐变。这时,有一台电脑很奇怪,开机,30秒,主机的指示灯熄灭;再开,还是如此!</p>< p>  正值梅雨天,放完寒假回到办公室,电脑已有一个多月没开。</p>< p>  办公室的电脑陆陆续续地开动,因为办公室的电脑使用时间也有几年了,几乎办公室的全部电脑屏幕都是从&ldquo;黑屏&mdash;&mdash;字迹模糊&mdash;&mdash;清晰&rdquo;这个过程渐变。</p>< p>  这时,有一台电脑很奇怪,开机,30秒,主机的指示灯熄灭;再开,还是如此!</p>< p>  以前曾经碰到这样的情况,原因较多:电源插座接触不良、主机电源损坏、CPU的风扇或主板损坏等等故障引起。</p>< p>  于是,我分别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修理:</p>< p>  首先,检查电源插座是否正常。更换一个可用的电源插座,故障依然!</p>< p>  然后,查看电脑的电源。机箱背后电源的风扇在刚开机时是转动的,这表明电源无故障!</p>< p>  再次,检查CPU的风扇。刚开机时也能转动。</p>< p>  最后,查看主板,没有受损或变形的电容。</p>< p>  奇怪极了,是否受潮引起接触不良呢?</p>< p>  我用电风筒吹了将近半小时,故障仍旧。</p>< p>  我反复思考,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却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刚开机时电脑是正常的,过一会就突然没了电。</p>< p>  我查看了不少介绍电脑故障的报刊杂志,也咨询了许多专业人士,他们一致认为电脑主板的某个电容或芯片有问题,只不过我暂时没发现具体的故障而已。真的是主板故障吗?但我总认为主要原因并不在这,而我又无法排除,也找不出何因。</p>< p>  又过了几天,通不断地检查、细心观察发现:与主板的Power引脚连接起来的机箱电源线会不会引起这种故障呢?</p>< p>  我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行了试验:先检查RESET键是能否正常使用;在保证Reset键正常的情况下,把Reset连接的电源线拔下,接上Power线接口。</p>< p>  开机,电脑能正常开机了!</p>< p>  原来这一切都是机箱电源线损坏之故!</p>< p>  于是,我把reset键替代power键进行开机,电脑能正常使用。虽然,暂时没有reset功能,但至少可以保证电脑正常运作。</p>< p>  后来,买回一条机箱连接在主板power引脚上的电源线,电脑正常了,再也没出现过以上的故障。</p>< p>  小结:以前我总以为开不了机是电源或其他重要的部件有故障,从来没有考虑到有可能是一条小小的电源线。对于我们一般没经验的办公人员来说,有时很难考虑到,因此,若你的电脑有以上的故障出现时,不防试试。</p>http://www.downcc.com/tech/760.html硬件天地2010/01/25 16:14:47<p>  或许有人说:&ldquo;电脑不停地重启,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要用过电脑的人都会见过这一现象,这是很平常的事。要么感染了病毒,要么系统出了问题,要么硬件有故障,只要仔细检查并逐一排除即可。&rdquo;</p>< p>  虽然如此,但真正能快速排除这项故障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除内存可能引出这类重启故障外,也可能是主板或其它硬件出现故障而引发的,我们在检查时一般的办法是采用排除法:按&ldquo;软件(操作系统)&mdash;&mdash;内存&mdash;&mdash;CPU&mdash;&mdash;主板&rdquo;这样的顺序进行替换检查。我在办公室中遇到几个有趣的这类故障例子,下面与你分享我是如何排除这类重启故障的。</p>< p><strong>  原因之一:电源插座接触不良或损坏。</strong></p>< p>  有这样一例:我像以往一样开了电脑,我看看还未到上班时间,与同事聊了几分钟,回来发现电脑关上了。当时我并不在意,重新开机,正要开始工作,领导叫我帮忙下载和整理资料&hellip;&hellip;</p>< p>  当我回到办公室时,已经到了午饭时间,我再发现电脑关上了。</p>< p>  &ldquo;应该是同事帮我关的吧。&rdquo;我心想。</p>< p>  于是我又按了电脑的电源开关,此时前面的同事不时地转动椅子,椅背紧挨在我的主机和显示器后面,这时电脑进入桌面后又重新启动了。一直反复地重启,有时刚进到桌面、有时在桌面上停留几分钟、有时在自检中,最后甚至死机了,按键盘和复位键没有任何反应。强制关机后再重新开机,屏幕上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斑点,严重时连屏幕也看不清了,重启的现象仍然继续。</p>< p>  不管了,吃饭去!</p>< p>  回来后再开机,还是如此,心想:可能是系统感染病毒了。因为昨天下班前还是好好的,而且这种现象我曾经在办公室其他同事的电脑中见过,确实是感染了病毒;另外,昨晚有一位同事家里的电脑也有类似的情况,常常自动关机!我进入安全模式后,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病毒被清除,自动关机现象消失了。</p>< p>  于是,我进入安全模式并进行杀毒,没找到任何病毒。而且又重启,不像感染病毒!</p>< p>  或许重启的次数太多,电脑进入选择&ldquo;安全模式、返回最后一次正确配置、正常启动Windows XP&rdquo;的画面,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却再也无法成功启动电脑,也就是说系统不能正常启动。现在唯一的选择是:重装系统。</p>< p>  还好,在一个星期前我对C盘做了一个克隆文件(winxp.gho)。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动手重装。</p>< p>  首先,利用光盘启动进入DOS状态,运行Ghost文件;</p>< p>  然后,选择&ldquo;Local(本地)&mdash;&mdash;Partition(分区)&mdash;&mdash;From Image(镜像文件)&rdquo;;</p>< p>  最后,选择镜像文件所在的位置和镜像文件名 winxp.gho。</p>< p>  &ldquo;重启&mdash;&mdash;进入克隆界面&mdash;&mdash;再重启&rdquo;如此的步骤反复了多遍,终于系统被还原了,重新启动后电脑能正常进入桌面。</p>< p>  可是好景不长,十多分钟后系统又重新启动,伴随着显示器出现花屏,甚至显示器没有任何字符显示,显示器的指示灯还眨着眼睛呢!</p>< p>  可能是显卡接触不良或损坏吧,我心想。很快我又排除了这一可能性。</p>< p>  是内存条有坏?或者内存接触不良?我把内存条取出,放在另一个插槽上,还是如此,我又更换了另一条内存,在不同的插槽上试,故障依旧。</p>< p>  主板有故障?硬盘有坏区?都不是!</p>< p>  是否电源有故障?随后又排除了这一可能性。</p>< p>  电源线接触不良?也不是!</p>< p>  是什么原因呢?有可能出现的硬件故障我都排除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百思不得其解!</p>< p>  已经到了上班时间,同事都回来了。我心想:放弃算了,明天叫电脑公司的人来修。于是,我强制关上电脑,顺手关上电源插座,电源插座冒出一小点火花。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天气干燥嘛!</p>< p>  可是,过了一会,我实在不甘心,我又打开电源插座的开关。唉哟,冒出很大的花火,吓了我一大跳。</p>< p>  &ldquo;会不会是电源插座有问题?&rdquo;我心中闪过这样的念头。</p>< p>  半信半疑中我换上新的电源插座,电脑能正常工作,再也没有出现重启现象。</p>< p>  噢,原来是电源插座的铜片被氧化,电源插头接触不良,导致电脑电压不稳定,引起电脑不停地重启。当我用尽以上所有可能的排队法后,才发现这个故障真令人意想不到!</p>< p>  小结:若是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假如你的电源插座使用的时间较长的话,不妨先检查电源插座是否有问题,再检查电源线是否接触不良或损坏,然后检查硬件和软件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最后才按常规方法逐一排除,这样会节省更多的修机时间。</p>< p><strong>  原因之二:CPU损坏。</strong></p>< p>  曾有这样一例:有朋友打电话说他的电脑总是重启,我按照常规方法教他如何排除故障,先检查系统是否感染病毒等,但他试了几乎全部方法都不行。后来,他干脆把电脑搬到我家。我先检查电源、主板和内存、风扇等,未发现故障。于是,我进入安全模式进行杀毒,找不到病毒。在杀毒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启的现象,当我试图查看电脑中的其他资料时,就会发生重启。</p>< p>  检查操作系统时也没有任何故障发现。</p>< p>  这肯定这次重启的现象与以往的故障原因不一样!</p>< p>  我反复记录了进入电脑后发生重启的时间,发现只有在杀毒过程不会出现这个现象,其他操作好像是使用时间有点相近,会不会是CPU过热引起的?我在以往的经验中知道这个道理。但风扇正常运作,散热正常。心想:CPU会不会有问题呢?于是换上同一类型的CPU,所有操作正常,再也没重启的现象出现。</p>< p>  原来,电脑不停地重启,是因为CPU损坏之故。</p>< p><strong>  原因之三:主板电容变形或损坏。</strong></p>< p>  还有这样一例:楼上的朋友说她的电脑不行了,经常出现重启,但正常进入后又可以继续使用,但最近重启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叫我有空帮她看看。我还没来得及看,她突然打电话告诉我,她的电脑刚才还是好好的,只发生一两次重启,可以正常使用了。谁知刚才死机了,不能正常关机,于是她强行关机。再开机时没任何反应,真的&ldquo;死&rdquo;机了!</p>< p>  我试了试,按任何键都没反应。我打开机箱检查了内存,没事!再检查主板时,发现主板电容变形,已经出现很严重的变形,难怪会死机了!换上新的电容后,电脑又可以正常运作。</p>< p>  出现这类故障一般是因为内存供电不稳所造成的。如果是内存周围的电容出现这类问题时,刚开始时就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故障:有时在显卡自检时停滞,有时在内存自检时停滞,有时也会在IDE检测时停止不动等等,偶尔还能够正常进入桌面。但最后就会突然死机,然后再也无法启动了。</p>< p>  对于一些使用两三年以上的主板,因为主板上的电容长期受高温熏烤,CPU和内存条周围的电容容量会慢慢的减小。这些变化除部分主板的电容会出现鼓泡,漏液现象,多数时候这些表面没有任何特殊。但是因为电容容量减小,造成内存或CPU供电电流中的高频交流成份增加,这时候就会出现主机启动不易,不能加电,多次开机才能启动之类的故障。若电容发生漏液或严重变形,电脑就会发生死机现象,严重时开不了机。</p>< p>  小结:若是你的电脑经常重启或死机,不妨注意一下主板上的电容是否发生故障。</p>< p><strong>  原因之四:内存条损坏。</strong></p>< p>  电脑重启大多数原因是由内存故障引起的,有时因为内存条的引脚损坏造成的,要查看引脚是否有被烧坏的迹象,故在修机过程要做到细心观察,善于总结等。对于内存引起的故障内容,笔者于2005年5月在《微电脑世界》发表的文章《内存引起的系统故障两例》有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请查阅。</p>< p>  总之,电脑故障是不断发生的。要善于小结,不断积累经验,做到有效快速地检测和修理故障。</p>http://www.downcc.com/tech/759.html硬件天地2010/01/25 16:08:48<p>  主板故障并不少见,故障的发生率一般也比较高。如果主板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原因便是主板上的部分电容老化或损坏,因此我们一般情况下先从判断主板上的电容元件有没有损坏入手进行逐步的排查与维修,如果某个电容损坏了,我们只需要更换相同型号的电容即能够解决故障。然而,也有一些时候并不一定是由于电容损坏导致的主板故障,像南、北桥芯片烧毁等故障也时有发生,而这类故障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主板散热不良、静电和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其中散热不良占了很大一部分。接下来,小编就比较少见的两起故障整理如下,希望能够与各类朋友一起分享。</p>< p>  故障:电脑频繁死机 真凶原来是北桥芯片散热不良</p>< p>  故障现象:一台使用中的电脑,近期出现频繁死机的现象。刚开始以为是感染病毒,经查杀后未发现任何病毒。又认为是硬盘碎片过多,导致系统不稳定。但整理硬盘碎片后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无奈之下,格式化系统盘,重新安装了系统,但问题仍旧没有解决,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p>< p>  故障分析:重装系统后故障未排除,看样子是硬件出现了问题。刚开始怀疑内存故障。但更换内存条之后故障仍然没有解决。那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呢?通过仔细分析,既然内存没有问题,主板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最大。</p>< p>  于是利用替换法,更换主板后,打开电脑进行测试,故障消失,看来问题的根源就出现在这块主板上。这是一块杂牌的865PE芯片组主板,主板的用料做工相当一般。仔细检查,发现主板上的电容并没有击穿的现象,整个pcB板上也没有留下烧过的痕迹,那么到底是主板哪个部位出现问题。于是重新将主板清理之后再次装入电脑接入各种设备。开机后半个时又出现了死机的现象,这时用手触摸主板北桥芯片上的散热片,发现非常烫手,看来问题是出现这上面了。于是购买了一块带有风扇的散热器,经过一番折腾后,终于更换完毕,并将更换下来的北桥散热片安装在了南桥芯片上。(杂牌的主板南桥芯片完全裸露在外面,没有安装任何的散热片。)</p>< p>  开始后经过一番测试,故障完全排除,后通过仔细分析,才明白了这次故障的原因。原来机器是在冬季配的,温度较低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然后入夏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p>< p>  故障总结:出现这类问题,一般情况下都会先去考虑内存条。然而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也容易出现频繁死机的现象。笔者在某品牌845PE主板上就曾发现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在死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高且烫手。更换大功率风扇后,死机故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可以进入CMOS设置程序,将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当然,Cache禁止后速度那就肯定会有影响了。</p>< p>  故障现象:有一台组装的兼容机,使用两年多后,机器突然无法启动了。具体表现为当打开电源开关后,电源风扇,CPU风扇都在转,但是光驱,硬盘没有反映,等上几分钟后机子才能加电启动,启动后一切正常。重新启动也没有问题,但是一关闭电源,再开就要象上面一样等上几分钟。开始以为是电源问题,替换后故障依旧。更换主板后一切正常,说明是主板有问题。板子是笔者的一个朋友的,所以让笔者检查一下,看能不能修。</p>< p>  故障分析与排除:从故障现象分析,主板在加上电后可以正常工作,说明主板芯片是好的,问题可能出在主板的电源部分上。但是电源风扇和CPU风扇可以运转正常,说明总的供电正常。加电运行几分钟后断电,经闻无异味,手摸电源部分的电子元件(主要是电容,电感,电源稳压IC),发现CPU旁的几个电容,电感温度极高。</p>< p>  大家知道,电解电容长期在高温下工作会造成电解质变质,从而容量会变化。所以笔者初步判断是这两个电容有问题。找到了故障,于是我立刻就赶到电子市场去买采购元件。并仔细的将损坏的电容焊下,将新买回来的电容重新焊上去。</p>< p>  焊好了电容,笔者没有装CPU,先加电试,试了几分钟,温度正常。于是加上CPU,加电,屏幕立刻就亮了。于是我多试了几次,并注意了电容的温度。电容的温度正常,但是从加电到点亮比正常情况好象慢了几秒,估计还有其它的电容有问题,于是仔细检查,发现一个4500&mu;F电容也有些变质。为了彻底排除问题,于是跑到市场中买回一个同型号的电容,将其更换上去。开机测试,这样连续拷机几个小时都没有出现问题,到此就算是修好了!一块主板几百元,而两个电容才2元,所以维修是相当有价值的。</p>< p>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我们在排除故障时要时时用手接触各种配件,而电子元件就怕静电,因此在用手接触主板上的电容元器件时,一定要先彻底的放掉身上的静电,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洗手或用手接触金属,有条件的可以带防静电腕环。</p>http://www.downcc.com/tech/758.html硬件天地2010/01/25 16:06:29<p>网友问:电脑DVD光驱读盘时嗡嗡响,而且机箱还会轻微抖动,有时读不出VCD,请问这是为什么?购买光驱,该选择什么品牌的,我不需要刻录功能,只要光驱读盘种类多、质量好就行。</p>< p>downcc.com:光驱的读盘能力不仅和光驱本身有关,如果盘片质量不好或使用习惯不良都会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现在,我大致可以分析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光驱在使用过程中,光头的自然老化导致读盘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不好的使用习惯也会造成你所说的故障出现,经常读取质量差的光盘或直接用光驱看电影,都会加快光驱的老化。目前DVD光驱的价格比较便宜,各品牌间的差异不大,购买时选择主流品牌即可,如华硕、先锋、明基等。</p>http://www.downcc.com/tech/750.html硬件天地2010/01/24 16:40:42<p>  大家都知道电脑cpu是电脑的心脏,cpu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脑质量。可是大多数的电脑用户对电脑cpu都是一知半解,有的人甚至是不懂装懂,这样不仅有可能上当,还有可能耽误大事。现在就与大家以其来学习电脑cpu的基础知识。下面的电脑cpu基础知识18条,让你不再是电脑盲,管保你成为行家不再上当。</p>< p>  1.主频</p>< p>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times;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快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br />   < br />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p>< p>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br />   < br />   2.外频</p>< p>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br />   < br />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br />   < br />   3.前端总线(FSB)频率</p>< p>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times;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br />   < br />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times;64bit&divide;8Byte/bit=800MB/s。< br />   < br />   其实现在&ldquo;HyperTransport&rdquo;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ldquo;HyperTransport&rdquo;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br />   < br />   4、CPU的位和字长</p>< p>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ldquo;0&rdquo;和&ldquo;1&rdquo;,其中无论是& ldquo;0&rdquo;或是&ldquo;1&rdquo;在CPU中都是 一&ldquo;位&rdquo;。</p>< p>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br />   < br />   5.倍频系数</p>< p>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ldquo;瓶颈&rdquo;效应&mdash;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p>< p>  6.缓存</p>< p>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br />   < br />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mdash;256KB。</p>< p>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br />   < br />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br />   < br />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br />   < br />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p>< p>  7.CPU扩展指令集</p>< p>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quot;CPU的指令集&quot;。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英特尔Prescott处理器已经支持SSE3指令集,AMD会在未来双核心处理器当中加入对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达的处理器也将支持这一指令集。< br />   < br />   8.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p>< p>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br />   < br />   9.制造工艺</p>< p>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现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最近官方已经表示有65nm的制造工艺了。< br /> 10.指令集< br />   < br />   (1)CISC指令集< br />   CISC指令集,也称为复杂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http://www.downcc.com/tech/660.html硬件天地2010/01/09 16:58:23<p>  谈到当前的CPU市场,最热门的话题就要数速龙5000处理器的破解事件了,由于笔者对所谓的&ldquo;门&rdquo;这一说法并没有什么兴趣,且这种说法已经在互联网中泛滥,因此也就不在此称呼破解为所谓的&ldquo;破解门&rdquo;了,就仅仅当成一个事件来称呼它。其实速龙5000处理器单从默认性能来讲,这款CPU相比老的K8架构速龙双核5000+相去甚远,远谈不上所谓的经典。但正是因为有了破解这一&ldquo;概念&rdquo;才被人熟知于心。说来也并不奇怪,任何一名消费者都乐意花费少量的金钱得到更多是实惠,更何况这包破解的速龙5000也不过400元出头,所以成为当前的热门就成了顺水推舟的事情了。</p>< p><img alt="破解CPU买前必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9165956425.png" /><br /> 速龙5000破解前默认CPU-Z截图</p>< p><img alt="破解CPU买前必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9165958657.jpg" /><br /> 速龙5000破解后默认CPU-Z截图(Phenom FX-5000为破解后识别型号)</p>< p>  对于速龙5000处理器的性能笔者在此不愿过多评论,因为针对他破解前后的测试已经在互联网上泛滥,本站也在第一时间推出了他的性能详测(速龙5000处理器性能测试详见:价值原地翻倍 速龙5000开核后性能揭秘)。</p>< p><img alt="破解CPU买前必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9165958568.jpg" /><br /> 购买破解处理器前有几件事要知道</p>< p>  想必看过这些破解测试后的读者有很多都加入了购买速龙5000处理器的行列,即使现在没有购买到的读者也有不少产生了购买他的念头。但是您知道吗,购买像速龙5000这样的可破解处理器之前有几件事情是您必须先要了解的,如果您现在还不了解的话,那么就请您继续看下去,笔者将为您一一解答。</p>< p>  第2页:破解U有风险 购买需谨慎<br />& nbsp;</p>< p>  购买破解处理器要知道的第1件事:破解有风险,入手需谨慎</p>< p>  这破解就像是股市一样,时好时坏。所以这购买破解处理器也有了一句跟股市一样的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p>< p>  自从K10架构处理器爆出破解这一爆炸性新闻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一定的破解概率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说法被彻底的证实。每一次可破解型号消息的传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越是最新出产的处理器破解概率越低。</p>< p><img alt="破解CPU买前必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9165959486.jpg" /><br /> 最早爆出可破解的0904周期羿龙II三核720处理器</p>< p>  咱们以最早爆出可破解成为四核处理器的羿龙II三核720处理器为例。起先,可破解的羿龙II三核720并没有人注意到可破解存在着周期这一说法,但是随着新周期的出现,人们发现较老出产的09年第四周生产的处理器也就是0904周期编号的破解概率要比0905周期的高一些,而到了0906的时候破解概率又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但是随着编号的逐步后延,其破解概率变的越来越低,从而也让人注意到了购买破解处理器前一定要先看处理器编号的这一概念。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众多的购买了0904周期羿龙II三核720处理器的消费者也并未成功将其破解。可见仅仅简单从周期这一方法来判断破解也并非老灵的。所以笔者奉劝大家不要去为了破解而去购买可以破解成为四核的处理器。</p>< p>  购买破解处理器要知道的第2件事:双核破解成四核,选对主板是关键</p>< p>  刚才我们已经谈了CPU破解存在一定概率的事情,可是您知道吗,想要成功破解成为四核处理器,有一个硬件最为关键,他就是主板。主板给一般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一个插满各种硬件产品的平台而已,因此并不太关注购买什么样的主板,撑死了也就是在超频方面有些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破解处理器对南桥芯片提出了要求,因此选对主板南桥芯片就成为了能否破解的关键。</p>< p><img alt="破解CPU买前必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9165959431.jpg" /><br /> 选对芯片组才能实现破解</p>< p>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主板才能成功破解处理器成为四核呢?答案就是提供了ACC高级时钟校验功能的主板,目前提供了该功能的主板组主要为790GX/790X/790FX+SB750,785G+SB710和770+SB710五款芯片组产品。目前市场中的中低端产品都搭配了可提供ACC高级时钟校验功能的SB710南桥。当然如果您注意到的话就是这些芯片组中没有一款是非AMD推出的,这就对芯片组品牌提出了要求。此外虽然AMD对破解进行了开放,但是也加入了一些技术手段干预这类行为,只有那些BIOS功能较为全面的主板才能在破解后提供稳定运行的能力,而这类主板大多数出于一线厂商之手,因此笔者还是建议大家为破解去购买BIOS功能较全的一线主板。</p>< p>  第3页:稳定性是关键 烤机别忘记<br />& nbsp;</p>< p>  购买破解处理器要知道的第3件事:破解源自屏蔽核心 稳定性不等于100%</p>< p>  这个消息笔者不用说读者朋友也都会知道,所有可破解型号处理器都是通过屏蔽掉一颗,或者两颗核心得到的,也正是如此才给破解留下了伏笔。可这屏蔽你要清楚,没有一个厂商会无缘无故的将一颗优秀的四核处理器屏蔽掉核心当成低端去卖,同样的也是因为屏蔽核心也为那些破解成功后但不能稳定运行的处理器留下了伏笔。</p>< p><img alt="破解CPU买前必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91702471.jpg" /><br /> 可破解处理器都是屏蔽核心而来</p>< p>  据笔者了解,很多购买了可破解处理器的消费者在成功破解之后发现自己的处理器并不能稳定运行,造成这样原因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赶上了屏蔽掉的那颗核心有较为严重的问题。所以您在破解之后一定不要忘记对破解后的处理器进行长期的烤机测试以确定他的稳定性,如果您手中的产品不幸是颗破解地雷的话,那么就不要再去尝试破解了,因为这很有可能对CPU造成严重影响。</p>< p>  购买破解处理器要知道的第4件事:不存在全新盒装包破解的处理器</p>< p>  目前在市场中有很多经销商打出了原包盒装还包破解的处理器,但是笔者在这里要告诉大家,这些包破解盒装处理器并不存在所谓的全新,因为他们全都被经销商拆开上机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这些处理器是否是真的可破解的产品。否则的话从何谈起包破解甚至还包超频呢?</p>< p><img alt="破解CPU买前必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91705633.jpg" /><br /> 盒装处理器包破解其实都被拆封上机过</p>< p>  也许您看到了笔者以上的言论感到了一惊,但是笔者还是劝您对这样的行为不要嗤之以鼻,因为即使这些处理器被拆封上过机但还是值得一买的,毕竟这些产品都已经被验明正身确定是可破解的处理器,且质保也是从出售那天才开始计算所以您并不吃亏。因此这些虽然被拆封过的但包破解的处理器依然是非常值得购买的。</p>< p>  第4页:买不买看自己 破解处理器还算值<br />& nbsp;</p>< p>  上边已经说过了4件购买破解处理器的消费者必须要知道的事情,那么这些破解处理器是否值得购买呢?这一点我们还要辩证的去看一下。</p>< p>  咱们以市场中的羿龙II三核720处理器为例,在没有破解概念的影响下,售价仅为800元的羿龙II三核720已经成为了市场中的性价比之王。即使不提供破解的能力,羿龙II三核720所提供的性能已经足以应对广大消费者的应用了。更何况这款黑盒产品在超频方面也有着很深的功底,因此单从不破解的方面来看就已经非常购买了。更何况又加了一条能破解成为四核处理器的能力呢?</p>< p><img alt="破解CPU买前必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91705975.jpg" /><br /> 羿龙II三核720破解与否都是一款超值的产品</p>< p>  但是羿龙II三核720的例子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破解处理器都是值得购买的产品,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例子,下面我们再来举一个并不值得购买的反例。速龙5000处理器可以算的上市破解后最为超值的产品了,但是您如果详细看过对比测试的话就会发现,目前380元以上的速龙5000如果没有破解的话他的性能已经完败速龙II双核240,因此在没有破解之前可以说速龙5000并不被人看好。因此如果您购买的速龙5000刚好是不能破解的产品的话,那么就可以算作是非常不值了。</p>< p><img alt="破解CPU买前必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10-1/2010191705733.jpg" /><br /> 包破解的速龙5000即使不能超频也异常超值</p>< p>  当然,速龙5000也并非完全不值得购买。目前市场中有很多经销商都推出了包破解稳定运行的速龙5000处理器,虽然在原价格基础之上加价了一部分,但是这部分成本消费者还是值得花的,毕竟仅需400元出头就可以用到一颗稳定的四核处理器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所以说包破解的速龙5000是一款非常值得购买的产品。</p>http://www.downcc.com/tech/659.html硬件天地2010/01/09 16:49:09<p>最近比比总会听一些朋友说:&ldquo;我想配台电脑,但听说CPU也分为盒装、散装和工程版,想买散装的,因为便宜。但又怕买到假货,你说怎么办?&rdquo;其实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这些CPU的身世说起,了解了它们的身世,自然就会清楚哪些值得去关注,而哪些最好敬而远之。</p>< p>同样系出名门</p>< p>不管是Intel还是AMD,它们的ES(Engineering Sample,工程样品)版处理器、散装处理器和盒装处理器都是出自各自的工厂,同一厂商的所有处理器都是&ldquo;兄弟&rdquo;。因为CPU的技术含量非常高,不能被仿冒,所以市场上并不会出现山寨厂商推出高仿名牌CPU的情况。可以说,现在电脑城销售的处理器都是&ldquo;真品&rdquo;。虽然它们都系出名门,但命运却是迥然不同的。</p>< p>盒装处理器:养尊处优</p>< p>我们最常见的要数盒装处理器了。就命运来说,它过得是最滋润的&mdash;&mdash;住在一所豪华的大房子(包装盒)里,里面有空调(散热器),还可以在三年内免费看病(三年质保)&hellip;&hellip;总之一句话,它讲究的就是一个正规,从正规的渠道进来,享受正规的服务。绝对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ldquo;它只是多了个散热器,就要贵100元&rdquo;那么简单。从理论上说,在使用过程中,它最稳定,也最有保障。推出时间越靠后的同款CPU,功耗、发热量就控制得越好。此外,盒装处理器还会送一张精美的Logo贴纸,每个电脑用户都会喜欢。</p>< p>鉴别方法:市场上会存在一些仿造的盒装CPU,里面装的还是散装CPU或假风扇。这种假盒装CPU附带的风扇一般为假冒伪劣产品,散热效果不好,为电脑的工作稳定性埋下了隐患。</p>< p>鉴别的方法有很多,什么看包装盒的颜色、看防伪商标、看封口条等等,如果这些你都知道了,肯定不怕买到假盒装产品。问题就是这些手段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太复杂。这里有两个简单的初级手段:一是看CPU上的S-Spec号是否与盒子上的一致,我们还可以通过S-Spec号查到CPU的步进等详细信息(如Intel的处理器可在http://processorfinder.intel.com查询);二是看盒子上是否有代理商的标签(不一定都有,但有的更有保障),如Intel的代理商有联强国际、英迈国际、世平国际和神州数码四家,AMD的代理商有安富利、威健、英迈、伟仕和神州数码五家。</p>< p>Intel处理器上的S-Spec号</p>< p>散装处理器:命运坎</p>< p>散装处理器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它坎坷的命运,在被用户带回家之前,它会在一个暗无天日的&ldquo;集中营&rdquo;里面和其他众多兄弟们呆上一段时间。如果仅仅是通过这样一个阶段就能到达用户家的电脑中,就算是很幸运了。要是遇上些不良老板,来个Remark(打磨),散装CPU还要受到从外壳(把字磨掉重新打字)到内核(超频)的痛苦。</p>< p>散装CPU从来源来说,主要分为从OEM厂商处流出和从非正规渠道进入市场两种。其中有小部分的散装CPU被Remark过。买到这种CPU对消费者的损害就比较大。因为其中往往存在商家对消费者某种程度的欺骗。</p>< p>鉴别方法:Remark过的处理器,有的通过外壳就可以看出来,有磨损痕迹,而有的换了壳,看不出来了。我们可以通过CPU-Z这个小软件,查看它的倍频与外频,一下就可以看出是否被超过频了。</p>< p>ES处理器:稀有动物</p>< p>相对于盒装处理器和散装处理器,ES版处理器从数量上说属于&ldquo;稀有动物&rdquo;。它自从出生以后,并不会像盒装处理器那样等着去用户家里,而是被送到品牌机、主板等OEM厂商那里,配合那些厂商的前期开发。之所以叫ES版是因为产品只是提供给那些与处理器厂商有合作关系的厂家,其用途仅是用于测试、评估以及协助工程开发而已,并不会在市场中正式销售。这些处理器往往具备不锁定倍频、电压等特性,以方便合作伙伴全面测试产品。</p>< p>要说它与盒装处理器的区别,就是因为没有锁定倍频,如果搭配合适的主板,可以非常方便地调节频率,这种特性往往会引来发烧友的追捧。另外,由于要在第一时间发放到合作伙伴手中进行测试,ES版处理器的出厂时间都是早于零售版的,一方面对于喜欢尝鲜的玩家来说有一定吸引力,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ES版的处理器比后来的零售版多一些BUG,甚至还少一些功能。同时在温度和功耗控制上,ES版也相对后来更新的零售版要差一些。</p>< p>总的来说,ES版处理器的好处是没有锁倍频,方便玩家超频;坏处是版本太老,BUG相对较多,甚至缺少一些零售版的功能,发热和功耗控制上也相对零售版差一些。</p>< p>鉴别方法:对于那些没有被JS动过手脚的ES版处理器来说,在CPU的编号上会有&ldquo;ES&rdquo;字样,而且没有直接标出处理器的型号或频率,这是最好识别的一种情况。</p>< p>有ES字样的为工程版CPU</p>< p>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CPU的编号来识别ES版处理器,但是对于JS来说,给ES版处理器换个金属盖重新刻字也不是什么难事(主要是针对带金属盖的桌面ES版处理器),而且在一些山寨作坊里,批量生产处理器金属盖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对于这些被换掉金属盖,完全不能靠肉眼来分别的ES版处理器,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专门的处理器识别程序,Intel和AMD都推出了这样的程序,在它们的官方网站就可以下载到。在专用软件的识别下,任何ES版处理器都无所遁形&mdash;&mdash;CPU核心本身可没法造假.</p>http://www.downcc.com/tech/635.html硬件天地2010/01/06 10:16:28<p>  1.主频</p>< p>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times;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我们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快1G的全美达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的Intel处理器。< br />   < br />   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 GHz 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约跟4 GHz 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p>< p>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br />   < br />   2.外频</p>< p>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说白了,在台式机中,我们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br />   < br />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br />   < br />   3.前端总线(FSB)频率</p>< p>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times;数据带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br />   < br />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times;64bit&divide;8Byte/bit=800MB/s。< br />   < br />   其实现在&ldquo;HyperTransport&rdquo;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知道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 Intel 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ldquo;HyperTransport&rdquo;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 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 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 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br />   < br />   4、CPU的位和字长</p>< p>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ldquo;0&rdquo;和&ldquo;1&rdquo;,其中无论是& ldquo;0&rdquo;或是&ldquo;1&rdquo;在CPU中都是 一&ldquo;位&rdquo;。</p>< p>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br />   < br />   5.倍频系数</p>< p>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ldquo;瓶颈&rdquo;效应&mdash;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而AMD之前都没有锁。</p>< p>  6.缓存</p>< p>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br />   < br />   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分为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服务器CPU的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mdash;256KB。</p>< p>&nbsp;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256-1MB,有的高达2MB或者3MB。< br />   < br />   L3 Cache(三级缓存),分为两种,早期的是外置,现在的都是内置的。而它的实际作用即是,L3缓存的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大数据量计算时处理器的性能。降低内存延迟和提升大数据量计算能力对游戏都很有帮助。而在服务器领域增加L3缓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显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较大L3缓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内存会更有效,故它比较慢的磁盘I/O子系统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请求。具有较大L3缓存的处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统缓存行为及较短消息和处理器队列长度。< br />   < br />   其实最早的L3缓存被应用在AMD发布的K6-III处理器上,当时的L3缓存受限于制造工艺,并没有被集成进芯片内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够和系统总线频率同步的L3缓存同主内存其实差不了多少。后来使用L3缓存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市场所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接着就是P4EE和至强MP。Intel还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缓存的Itanium2处理器,和以后24MB L3缓存的双核心Itanium2处理器。< br />   < br />   但基本上L3缓存对处理器的性能提高显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备1MB L3缓存的Xeon MP处理器却仍然不是Opteron的对手,由此可见前端总线的增加,要比缓存增加带来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br />   < br />   7.CPU扩展指令集</p>< p>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quot;CPU的指令集&quot;。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英特尔Prescott处理器已经支持SSE3指令集,AMD会在未来双核心处理器当中加入对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达的处理器也将支持这一指令集。< br />   < br />   8.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p>< p>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br />   < br />   9.制造工艺</p>< p>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现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最近官方已经表示有65nm的制造工艺了。< br /> 10.指令集< br />   < br />   (1)CISC指令集< br />   CISC指令集,也称为复杂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缩写)。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其实它是英特尔生产的x86系列(也就是IA-32架构)CPU及其兼容CPU,如AMD、VIA的。即使是现在新起的X86-64(也被成AMD64)都是属于CISC的范畴。< br />   < br />   要知道什么是指令集还要从当今的X86架构的CPU说起。X86指令集是Intel为其http://www.downcc.com/tech/616.html硬件天地2010/01/03 15:01:09<p>一、请问哪种电池容量大?</p>< p>  现在再回头看这个测试问题,7.4V5600mAh的电池功率容量为41.44Wh,而14.8V4800mAh的电池功率容量为71.04Wh,很显然,14.8V4800mAh的电池容量要大得多。说到这,有些读者要抗议,因为某些使用7.4V5600mAh电池的上网本续航时间要比14.8V4800mAh的大尺寸笔记本长。这其中的原因是,低电压的电池大多用在低功耗的上网本或轻薄本上,而高电压电池多用在大屏幕、强性能的本本上。如此一来,笔记本的耗电量差了好几倍,大容量电池低续航时间短也就不奇怪了。</p>< p>二、笔记本电池使用经验</p>< p>  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不要将笔记本放在火堆或高温设备旁边,不要重压电池。最重要的是,一旦发现电芯变形、鼓包,甚至撑坏外壳,说明电芯内部已经出现压力过大,产生膨胀现象,成为炸弹的概率很高,这种电池弃之不用为好。如果发现笔记本电池急剧发热,甚至已经开始冒烟,这时候,撒开脚丫跑吧,电池诚可贵,本本价很高,若为安全故,二者皆可抛。</p>< p>三、最争议的事:用交流电时取不取电池</p>< p>  通过适配器用交流电源时,电池需不需要从笔记本上拆下来?支持取下的用户有两大依据:首先,电池一直保持充电状态会增加发热量,同时会因记忆效应极大地降低电池容量;其次,现有的锂电池充电循环寿命通常只有500~600次,把电池放在本本中,会因充电次数增多而影响寿命。</p>< p>  实际上,认真阅读本文的读者就可以发现,前面已经讲过,电池内部的控制电路具有在电池充满后切断充电的功能,如此一来,自然就不会出现电池始终充电的现象,也不会增加发热量和缩短寿命。至于记忆效应,那是困扰在镍镉、镍氢电池时代的问题,但进入锂电池时代后,由于锂电池几乎无记忆效应,因此,记忆效应也可以忽略不计。</p>< p>  由于电池自放电现象会导致内部电量的流失,而笔记本大多在电池电量低于97%时自动充电,这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吗?回答这个问题,还得看看锂电池充电循环寿命的定义。其实一次充电循环指电池的一次完全充电和放电。而部分充电要累加起来,才算是一次充电循环。也就是说,补充电池自放电电量,如电池&ldquo;偷&rdquo;充电,其电量只是由97%充至100%,其充电量只算是0.03次循环。也就是说,笔记本要三十多次&ldquo;偷&rdquo;充电,才算是一次循环充电。所以,不用担心电池自动充电会影响寿命,相反,当你取下电池长期不用,可能出现过放电、输出电级氧化等等问题,这对电池的影响更大。</p>< p>四、最热门的事:锂聚合物电池诞生</p>< p>  熟悉笔记本的朋友都会发现,近来锂聚合物电池如日中天,不少笔记本,尤其是轻薄型笔记本,如联想U350、微星X340等等,都弃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而去,投奔锂聚合物电池阵营。其实,从原理上来说,锂聚合物电池无非是用高分子聚合物来替代液体锂电池中的电解液而已,这看似不起眼的改变,会有影响吗?</p>< p>  当然会,首先,传统液体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内部有一定的压力,因此要做成圆柱形以增强耐压,但问题就来了,电池无法做得薄,这就增大了笔记本的厚度,另外,每个电芯间不得不留有空隙,浪费空间。而聚合物电池内没有电解液,这不仅可以令电池做得薄,增加空间利用率,由于内部没有电解液,也不会出现因电解液沸腾而爆炸的情况。更何况锂聚合物电池的容量比同体积的液体锂离子电池大50%左右。实乃节省空间,提高电池续航时间之利器。这也就难怪其能迅速普及了。要说锂聚合物电池的问题,那就是现阶段其价格还显得略高一些,所以它更多的是用在苛求小巧的轻薄本上,不过,当价格下跌时,锂聚合物电池大有横扫江湖之势。</p>< p>五、最纠结的事:电池容量傻傻分不清</p>< p>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先做个测试,图中所示的7.4V5600mAh和14.8V4800mAh电池,哪块电池容量大?如果回答5600mAh,那么,回答错误!不少消费者都把表示电流容量的mAh当作电池容量的标准。其实,影响电池容量的,除了电流容量外,还有电压。打个比方,电池就像是一个装水的杯子,电流容量就像是杯子的口径,而电压则是杯子的高度。必须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口径才能判断总体容量。电池容量也是一样,真正决定容量大小的是功率容量,即Wh,它是电流容量&times;电池标称电压得到的。</p>< p>小编总结一下:电池未来,别样精彩</p>< p>  不知不觉中,液体锂离子电池已经伴随笔记本走过了多年的时间,可谓是为笔记本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这匹马真有些老了,固有容量偏小、寿命偏短等问题,再加上时不时有爆炸绯闻,都让这匹老马有些迈不动步伐了。</p>< p>  不过,穷则变,变则通,笔记本前进的步伐绝不会因电池的阻碍而放缓,固态锂聚合物电池的出现,惠普新发布的可充电1000次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还有能大大提升电池容量的全新银锌电池,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有液体锂离子电池的不足,令电池不至于成为笔记本发展的瓶颈。电池的未来,因它们的创新而别样精彩。</p>< p>&nbsp;&nbsp;&nbsp; 对于笔记本来说,电池就像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笔记本的正常工作奋斗着。在大多数时候,用户基本上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不过,老虎不发威,别以为它是病猫,意识不到电池的存在是好事,可当突然发现它的存在时,往往是有了麻烦,轻则只是缩短笔记本续航时间,重则要为它的重生花上一笔费用,要是再疯狂起来,还可能背上恐怖分子的罪名,电池爆炸是很有杀伤力的。电池那些事儿,还真不是小事儿。<br /> 最雷人的事:笔记本电池变炸弹</p>< p>  别以为电池变炸弹是危言耸听,实际上,近些年来,一线国际品牌的笔记本也竟然发生过此类事件。可好好的电池,咋就和杀伤性武器联系在一起了呢?<br />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电池厂家生产的产品出现了瑕疵,如在2006年戴尔等品牌笔记本电池发生的爆炸,就是由于电池生产厂家索尼在生产锂电池时,材料中不慎混入了少量金属物。谁也不知道这些金属物会游荡到电池的哪一个角落,如果恰好短路了电芯内的正负极,以锂电池那卓越的放电能力,瞬间就能产生数百安培的短路电流,而产生的热量更是巨大,短时间内的温升会达到数百摄氏度,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剧烈沸腾,不出现爆炸反倒是奇怪了。</p>< p>  另外,笔记本电池内部除了电芯还有控制电路,这些电路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监测电芯吃到几分饱了,一旦电芯内电量充满,就切断充电电路,而笔记本损坏出现短路,控制芯片也会通过短路保护功能,切断电源输出,避免短路的巨大电流。但倘若这些电路出现故障,后果就会很严重了。当然,想要电池安全,不仅仅是电芯优质、控制电路出色,另外还涉及到内部绝缘、电芯排气孔设计、电池内部布局等等,这些都需要厂商有更好的品质保障,以及技术的不断更新,消费者才会卖得高兴用得放心。</p>http://www.downcc.com/tech/611.html硬件天地2010/01/03 00:38:43<p>从历史上看,Intel芯片组型号往往分系列,有早到晚排列依次是810、815、845、865、915、945、965、975、G31、P35、X38、G41、P45、X48、X58、P55等,同系列里面各个型号的芯片组用字母来区分,而打头的数字代表主板芯片组的时代,命名上有一定的规则可循,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了解芯片组的定位和特点:</p>< p>一、i8xx系列芯片组</p>< p>PE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AGP插槽。< br /> E并非简化版本,而应该是进化版本,比较特殊的是,带E后缀的只有845E这一款,其相对于845D是增加了533MHz FSB支持,而相对于845G之类则是增加了对ECC内存的支持,所以845E常用于入门级服务器。< br />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的芯片组,而且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与PE类似。< br />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AGP插槽,其余参数GV则与G相同,GL则有所缩水。< br /> GE相对于G则是集成显卡的进化版芯片组,同样支持AGP插槽。< br /> P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增强版,例如875P;另一种则是简化版,例如865P</p>< p>二、i9xx系列芯片组</p>< p>P是主流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当时主流的FSB和内存,支持PCI-E X16插槽。< br /> PL相对于P则是简化版本,在支持的FSB和内存上有所缩水,无集成显卡,但同样支持PCI-E X16。< br /> G是主流的集成显卡芯片组,而且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与P类似。< br /> GV和GL则是集成显卡的简化版芯片组,并不支持PCI-E X16插槽,其余参数GV则与G相同,GL则有所缩水。< br /> X和XE相对于P则是增强版本,无集成显卡,支持PCI-E X16插槽。</p>< p>三、3系列、4系列、5系列芯片组</p>< p>英特尔进入3系列芯片组以后,命名更加规范了<br /> G代表集成显卡的低端芯片组主板,如G31、G41等<br /> P代表主流芯片组,不集成显卡,如P35、P45、P55等<br /> X代表高端芯片组,不集成显卡,但参数更高支持更多功能,如X38、X48、X58<br /> 字母后的第一个数字代表芯片组代数,第二个数字越大一般型号越高,例如:1多数是集成显卡的整合IGP主板;5一般是主流芯片组;8是高端芯片组但是也有一些,如G33、G35、G43、G45等参数相较稍高的集成显卡的整合芯片组主板,又如P31、P41、P43等参数相较稍低的非主流芯片组主板另外还有以H开头的商用级别芯片组</p>< p>总的说来,Intel芯片组的命名方式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则,但大致上就是上述情况。另外,Intel芯片组的命名方式可能发生变化,取消后缀,而采用前缀方式,例如P965和Q965等等。</p>http://www.downcc.com/tech/530.html硬件天地2009/12/01 10:33:24<p>  一般来说,计算机在正常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很小,除了硬盘读写数据发出的声音外,主要是散热风扇发出的声音,其中尤以开关电源风扇发出的声音最大。有的开关电源长期使用后,在工作时会产生一些噪声,主要是由于电源风扇转动不畅造成的。引起电源风扇转动不畅发出噪声的原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p>< p>  --风扇电机轴承接套产生轴向偏差,造成风扇风叶被卡住或擦边,发出&quot;突突&quot;的声音。< br />   --风扇电机轴承松动,使得叶片在旋转时发出&quot;嗡嗡&quot;的声音。< br />   --风扇电机轴向窜动,由于垫片的磨损,轴向空隙增大,加电后发出&quot;突突&quot;的声音。< br />   --风扇电机轴承中使用了劣质润滑油,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容易跟进入风扇轴承的灰尘凝结在一起,增加了电机转动的阻力,使电机发出&quot;嗡嗡&quot;的声音。</p>< p>  如果风扇工作不正常,时间长了就有可能烧毁电机,造成整个开关电源的损坏。针对以上电源风扇发出声音的原因,平时需要进行如下维护保养工作。<br />  <br />  <br />   电源盒是最容易集结灰尘的地方,如果电源风扇发出的声音较大,一般每隔半年把风扇拆下来,清洗一下积尘和加点润滑油,进行简单维护。由于电源风扇是封在电源盒内,拆卸不太方便,所以一定要注意操作方法。</p>< p>  (1)拆风扇 先断开主机电源,拔下电源背后的输入、输出线插头。然后再拔下与电源连接的所有配件的插头和连线,卸下电源盒的固定螺丝,取出电源盒。观察电源盒外观结构,合理准确地卸下螺丝,取下外罩。取外罩时要把电线同时从缺口处撬出来。卸下固定风扇的四个螺丝,取出风扇,可以暂不焊下两根电源线。</p>< p>  (2)清洗积尘 用纸板隔离好电源电路板与风扇后,可用小毛刷或湿布擦拭积尘,擦拭干净即可。也可以使用皮老虎吹风扇风叶和轴承中的积尘。</p>< p>  (3)加润滑油 撕开不干胶标签,用尖嘴钳挑出橡胶密封片。找到电机轴承,一边加润滑油,一边用手拨动风扇时,使润滑油沿着轴承均匀流入,一般加几滴即可。要注意滚珠轴承的风扇是否有两个轴承,别忽略了给进风面的轴承上油,上油不要只上在主轴上。< br />   润滑油一定要使用计算机专用润滑油或高级轻质缝纫机油,千万不可用一般汽车上使用的润滑油。最后装上橡胶密封片,贴上标签。</p>< p>  (4)加垫片 如果风扇发出的是较大的&quot;突突&quot;噪声,一般光清洗积尘和加润滑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时拆开风扇后会发现扇叶在轴向滑动距离较大。取出橡胶密封片后,用尖嘴钳分开轴上的卡环,下面是垫片,此时可取出风扇转子(与扇叶连成一行),以原垫片为标准,用厚度适中的薄塑料片制成一个垫片。把制作好的垫片放入原有的垫片之间,注意垫片不要太厚,轴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用手拨动叶片,风扇转动顺畅就可以了。最后装上卡环、橡胶密封片,贴上标签。记住主轴上的垫片、橡胶密封片、弹簧等小零件,以免散落后不知如何复位。</p>< p>  总之,电源是计算机工作的动力,如果电源风扇出了故障,引发的后果是严重的,因此要定期地对电源进行维护和保养。</p>< p>  另据数据表明,由电源造成的故障约占计算机整机各类部件总故障数的20%~30%。而对主机各个部分的故障检测和维修,也必须建立在电源供应正常的基础上。下面我们对电源的常见故障做一些讨论。 微机电源一般容易出的故障有以下几种:保险丝熔断、电源无输中或输出电压不稳定、电源有输出但开机无显示、电源负载能力差。下面分别介绍其检修方法:</p>< p>  1.保险丝熔断故障分析与排除</p>< p>  出现此类故障时,先打开电源外壳,检查电源上的保险丝是否熔断,据此可以初步确定逆变电路是否发生了故障。若是,则不外如下三种情况造成:输入回路中某个桥式整流二极管被击穿;高压滤波电解电容C5、C6被击穿&middot;;逆变功率开关管Ql、Q2损坏。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直流滤波及变换振荡电路长时间工作在高压(十300V)、大电流状态,特别是由于交流电压变化较大、输出负载较重时,易出现保险丝熔断的故障。直流滤波电路由四只整流二极管、两只100k&Omega;左右限流电阻和两只330uF左右的电解电容组成;变换振荡电路则主要由装在同一散热片上的两只型号相同的大功率开关管组成。</p>< p>  交流保险丝熔断后,关机拔掉电源插头,首先仔细观察电路板上各高压元件的外表是否有被击穿烧糊或电解液溢出的痕迹。若无异常,用万用表测量输入端的值:若小于2OOk&Omega;,说明后端有局部短路现象,再分别测量两个大功率开关管e、c极间的阻值;若小于100k&Omega;,则说明开关管已损坏,测量四只整流二极管正、反向电阻和两个限流电阻的阻值,用万用表测量其充放电情况以判定是否正常。另外在更换开关管时,如果无法找到同型号产品而选择代用品时,应注意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Vceo、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cm、集电极-基极反向击穿电压Vcbo的参数应大于或等于原晶体管的参数。再一个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在查出某元件损坏时,更换后便直接开机,这样很可能由于其它高压元件仍有故障,又将更换的元件损坏。一定要对上述电路的所有高压元件进行全面检查测量后,才能彻底排除保险丝熔断故障。</p>< p>  2.无直流电压输出或电压输出不稳定</p>< p>  若保险丝完好,在有负载情况下,各级直流电压无输出,其可能原因有:电源中出现开路、短路现象;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出现故障;振荡电路没有工作;电源负载过重;高频整流滤电路中整流二极管被击穿;滤波电容漏电等。< br />   处理方法为;用万用表测量系统板十5V电源的对地电阻,若大于0.8&Omega;,则说明系统板无短路现象。将微机配置改为最小化,即机器中只留主板、电源、蜂鸣器,测量各输出端的直流电压,若仍无输出,说明故障出在微机电源的控制电路中。控制电路主要由集成开关电源控制器(TL-496、GS3424等)和过压保护电路组成,控制电路工作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直流电压有无输出。过压保护电路主要由小功率三极管或可控硅及相关元件组成,可用万用表测量该三极管是否被击穿(若是可控硅则需焊下测量),相关电阻及电容是否损坏。</p>< p>  3.电源有输出,但开机无显示</p>< p>  出现此故障的可能原因是&quot;POWER GOOD&quot;输入的Reset信号延迟时间不够,或&quot;POWER GOOD&quot;无输出。 开机后,用电压表测量&quot;POWER GOOD&quot;的输出端(接主机电源插头的1脚),如果无+5V输出,再检查延时元器件;若有+5V输出,则更换延时电路的延时电容即可。</p>< p>  4.电源负载能力差</p>< p>  电源在只向主板、软驱供电时能正常工作,当接上硬盘、光驱或插上内存条后,屏幕变自而不能正常工作。其可能原因有:晶体管工作点未选择好,高压滤波电容漏电或损坏,稳压二极管发热漏电,整流二极管损坏等。< br />   调换振荡回路中各晶体管,使其增益提高,或调大晶体管的工作点。用万用表检测出有问题的部件后,更换可控硅、稳压二极管、高压滤波电容或整流二极管即可。</p>http://www.downcc.com/tech/529.html硬件天地2009/12/01 10:30:37<p>不同的BIOS有不同的进入方法,通常会在开机画面有提示。</p>< p>普通台式PC机进入BIOS设置方法:</p>< p>Award BIOS:按&ldquo;Del&rdquo;键</p>< p>AMI BIOS:按&ldquo;Del&rdquo;或&ldquo;ESC&rdquo;键</p>< p>Phoenix BIOS:按&ldquo;F2&rdquo;键</p>< p><br /> 其它牌品进入BIOS设置方法:</p>< p>ibm(冷开机按f1,部分新型号可以在重新启动时启动按f1)</p>< p>hp(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sony(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dell(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acer(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toshiba(冷开机时按esc然后按f1)</p>< p>compaq(开机到右上角出现闪动光标时按f10,或者开机时按f10)</p>< p>fujitsu(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绝大多数国产和台湾品牌(启动和重新启动时按f2)</p>< p>东芝笔记本如何进入BIOS</p>< p><br /> 适用机型: 所有机型</p>< p>问题描述: 如何进入BIOS设置界面</p>< p>解决方案:</p>< p>你能够通过如下2种方式进入BIOS设置界面:</p>< p>1、从Windows控制面板(Satellite 17xx,30/31,3000系列机器除外)。启动&ldquo;东芝硬件设置&rdquo;程序,&ldquo;东芝硬件设置&rdquo;程序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以修改BIOS设置。请注意如果你更改了某些设置,必须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方能生效。&ldquo;东芝硬件设置&rdquo;程序是预装在东芝笔记本电脑中的。他也可以作为东芝实用程序的一部分得到下载。</p>< p>2、在系统执行自检过程时按住Esc键(Satellite 17xx,30/31,3000系列机器启动时按住F12键,Satellite5XXX系列无DOS模式下的BIOS设置界面,只能通过第一种方式设置)。要使用该方式,必须先关闭计算机,挂起或休眠状态均无效。首先按开机按钮开机,然后迅速按住Esc键(也可以先按住Esc键然后开机)。当系统自检结束后,将提示用户按F1键进入BIOS界面。此时按F1键即可进入BIOS。</p>< p>ThinkPad 315ED< br /> 开机后显示ThinkPad标志时按F2,进入BIOS Utility。</p>< p>ThinkPad 365X/XD系列< br /> ThinkPad 380系列< br /> ThinkPad 560系列< br /> ThinkPad 600系列< br /> ThinkPad 755系列< br /> ThinkPad 760系列、 765系列< br /> ThinkPad 770系列< br /> 主机关闭时,按住F1键并打开主机。按住F1键直到出现Easy Setup的画面。</p>< p>ThinkPad 240系列< br /> ThinkPad 390系列< br /> ThinkPad 570系列< br /> ThinkPad i 系列 1400< br /> ThinkPad i 系列 1200< br /> ThinkPad A20m, A20p, A21m, A21p, A22m, A22p, A30, A31< br /> ThinkPad T20, T21, T22, T23, T30< br /> ThinkPad X20, X21, X22, X23, X24, X30, X31< br /> ThinkPad R30, R31, R32< br /> 启动过程中出现ThinkPad标志时,按F1键。</p>< p>ThinkPad G40,< br /> ThinkPad R40, R40e< br /> ThinkPad R50, R50p< br /> ThinkPad T40, T40p, T41, T41p< br /> 启动过程中出现&ldquo;To interrupt normal startup, press the blue Access IBM button&rdquo;时,按蓝色的Access IBM按钮,进入IBM Predesktop Area,在界面中选择Start setup utility,即可进入BIOS</p>< p><br /> IBM笔记本如何进入BIOS<br /> 不同IBM机型的笔记本,进入BIOS的热键也不同。下面笔者列出了进入ThinkPad的BIOS设置程序的相关热键:</p>< p>1.ThinkPad 315ED</p>< p>开机后,当看到屏幕上出现ThinkPad标志时,快速按下F2键即可进入BIOS。</p>< p>2.ThinkPad 365X/XD系列</p>< p>ThinkPad 380系列<br /> ThinkPad 560系列<br /> ThinkPad 600系列< br /> ThinkPad 755系列< br /> ThinkPad 760系列、765系列<br /> ThinkPad 770系列</p>< p>针对上述系列的本本,可以在开机时按住F1键不放,直到屏幕上出现Easy Setup画面为止。</p>< p>3.<br /> ThinkPad 240系列<br /> ThinkPad 390系列<br /> ThinkPad 570系列<br /> ThinkPad i 系列1400<br /> ThinkPad i 系列1200<br /> ThinkPad A 系列<br /> ThinkPad T 系列<br /> ThinkPad X 系列<br /> ThinkPad R 系列</p>< p>开机后,当看到屏幕上出现ThinkPad标志时,快速按下F1键即可进入BIOS。</p>< p><br /> 康柏机器如何进入BIOS设置:<br /> 绝大部分康柏机器都是在开机时按F10进入BIOS设置。以下机型比较特殊:</p>< p>1.ARMADA 6500 笔记本: Fn+F3;</p>< p>2.Deskpro EXm/EVO D300Vm:Delete.</p>< p>适用产品:< br /> Presario 800< br /> Presario 1200< br /> Presario 1400< br /> Presario 1500< br /> Presario 1520AP< br /> Presario 1530SC< br /> Presario 1531AP< br /> Presario 1600< br /> Presario 1700< br /> Presario 1800< br /> Presario 1900< br /> Presario 2100< br /> Presario 2500< br /> Presario 2700< br /> Presario 2800< br /> Presario 2830< br /> Presario 800XL< br /> Presario 900</p>< p>很多品牌的新产品上市有所改变进BIOS的方法</p>http://www.downcc.com/tech/528.html硬件天地2009/12/01 10:27:31<p>  现在买电脑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有的买组装电脑,而有的人喜欢买品牌电脑,有的电脑配置高,而有的电脑配置比较低,不管配置如何,电脑的价格如何,我们使用电脑都中都应该好好的维护电脑,下面就告诉您电脑硬件最怕是什么:怎么才能提高电脑硬件和使用寿命.就应该知道他们最忌什么,这样你才能避免你的机器的配件过早的损坏.</p>< p><strong>  CPU--最忌高温和高电压</strong></p>< p>  虽然CPU有小风扇保护,但随着耗用电流的增加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从而使CPU的温度将随之上升。高温容易使内部线路发生电子迁移,导致电脑经常死机,缩短CPU的寿命,高电压更是危险,很容易烧毁你的CPU。</p>< p>  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方法有加装辅助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要保持干净,定期做预防保养;打雷下雨天,不打开电脑,且将电脑的电源插头拨下;配用稳压器;超频时应尽可能不要用提高内核电压来帮助超频,因为这是得不偿失的。</p>< p><strong>  内存--最忌超频</strong></p>< p>  因为内存与CPU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内存是CPU提速最难解决的瓶颈。外频越高,工作的速度也就越快,同时,内存由于需要工作在CPU的相同外频下,所以当CPU超频时,内存是否同外频保持一致,是超频成功的关键,最重要是超频一旦使内存达不到所需频率,极易出现黑屏,甚至发热损坏。</p>< p><strong>  主板--最忌静电和形变</strong></p>< p>  静电可能会蚀化主板上BIOS芯片和数据,损坏各种基于mos晶体管的接口门电路,它们一坏,所有的&ldquo;用户&rdquo;(插在它上面的板卡或设备)都互相找不到了,因为它们的联系是靠总线、控制芯片组、控制电路来协调和实现的。</p>< p>  所以,我们要尽量用柔软、防静电的物品包裹主板,注意用手触摸它时,要先触摸一下导体,使手上的静电放出,再轻拿轻放。</p>< p>  另外,主板的变形可能会使线路板断裂、元件脱焊,主板上的线路可是密得很,断裂了你根本就找不到。以致于,我携带主板时尽量不要让其它物品放在主板上面,最好将其放入主板包装盒中携带;在安装主板时,一定要仔细将其平稳的安装在机箱上,不要一边高一边低;在插显卡、声卡或其它卡时,注意一定要压力适中,平衡施力。</p>< p><strong>  硬盘--最忌震动</strong></p>< p>  运送带硬盘的电脑不能简单把它们搬运到某个地方,要注意防止一些大的震动的产生。因为硬盘是复杂的机械装置,装在电脑内部,容忍度有限。大的震动会让磁头组件碰到盘片上,引起硬盘读写头划破盘表面,这样可能损坏磁盘面,潜在地破坏存在的硬盘上数据(你的心血哟!),更严重的还可能损坏读写头,永久的使硬盘无法使用。</p>< p>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读写头安置在盘的安全区,然后才能搬动;在搬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动作轻;如果打算用车来运输它,最好把它放在车厢的后面位置上;如果是通过邮寄,请将它很好地包裹起来。</p>< p><strong>  光驱--最忌灰尘、震动和粗劣的光盘</strong></p>< p>  光驱出现读盘速度变慢或不读盘的故障,主要是激光头出现问题所致。除了激光头自身寿命有限的原因外,无孔不入的灰尘也是影响激光头寿命的主要因素。灰尘不仅影响激光头的读盘质量和寿命,还会影响光驱内部各机械部件的精度。所以保持光驱的清洁显得尤为重要。</p>< p>  对于光驱的机械部件一般使用棉签酒精擦拭即可,但激光头不能使用酒精和其他清洁剂,可以使用气囊对准激光头吹掉灰尘。</p>< p>  由上可知,灰尘是激光头的&ldquo;杀手&rdquo;,但震动同样会使光头&ldquo;打碟&rdquo;,损坏光头。所以,我们在先择光驱时,震动大小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要素,同时,在安装光驱时,尽量将光驱两旁的螺丝扭紧,让其固定在机箱上,也可以减小其震动。</p>< p><strong>  键盘--最忌潮气、灰尘、拉拽</strong></p>< p>  现在大部分的键盘都采用塑料薄膜开关,即开关由三线塑料薄膜构成,中间一张是带孔的绝缘薄膜,两边的薄膜上镀上金属线路和触点,受潮腐蚀、沾染灰尘都会使键盘触点接触不良,操作不灵。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很仔细地打开键盘的后盖用棕刷或吸尘器将赃物清除出来。拖拽易使键盘线断裂,使键盘出现故障。</p>< p>  所以,我们要尽量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特别是键盘边上要干净;不要在电脑附近吸烟;不要在键盘附近吃东西;不要把喝水的杯子放在键盘附近;不要带电地插拔键盘;定期地用纯酒精擦洗键盘;使用键盘时,尽量不拖拽键盘;键盘不用时,要盖上保护罩。</p>< p><strong>  鼠标--最忌灰尘、强光、拉拽</strong></p>< p>  现在大多数人使用的都还是基于轨迹球的鼠标,这类鼠标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脏,小球和滚轴上沾上灰尘会使鼠标机械部件运作不灵。另外,强光会干扰光电管接受信号,拉拽同样会使&ldquo;鼠尾&rdquo;断裂,使鼠标失灵。</p>< p>  所以,我们要定期清洗鼠标的小球和滚轴;尽量使用专用鼠标垫,定期清洁鼠标垫,鼠标垫要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清洁剂,能用清水解决问题最好;避免在阳光下打开、使用鼠标。</p>< p><strong>  显示器--最忌高温、高压等</strong></p>< p>  显示器是与人进行交流的界面,也是整个电脑系统中的耗电大户,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它最忌的是冲击、高温、高压、灰尘、很高的亮度和对比度等,由于显像管很精密,瞬间冲击会损伤它,容易发生诸如断灯丝,裂管颈、漏气等问题;高温易使电源开关管损坏,温度越高开关管越容易击穿损坏,所以它的散热片很大;灰尘易使高压电路打火。很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会降低荧光粉的寿命,使显示器用不了几年就会&ldquo;面目无光&rdquo;,色彩黯淡。</p>< p>  所以我们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不要频繁地开机、关机,因为显像管的灯丝冷阻很小,刚开机时冲击电流很大,频繁开机不利于保护灯丝,另外对显像管阴极度也有影响;要避免太阳光、高强度电光直接照射显示器,因为它们会提升显示器的温度,加速显示器显像管老化,显示器不用时请用罩布罩好;如长期不用,应定期加电驱潮,防止突然开机产生高压打火,造成烧坏元器件故障;显示器应放置在通风散热良好的地方,顶部的散热孔不要放置其他物品。</p>http://www.downcc.com/tech/527.html硬件天地2009/12/01 10:04:10<p>  装过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组装最难的一点就是安装主板的接口线缆,也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要是接口线接错了,很可能会把电脑主板给烧毁了,所以这步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我们就来做个详细的图解介绍。</p>< p>  一、认识主板供电接口 图解安装详细过程<br />< br />   在主板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长方形的插槽,这个插槽就是电源为主板提供供电的插槽(如下图)。目前主板供电的接口主要有24针与 20针两种,在中高端的主板上,一般都采用24PIN的主板供电接口设计,低端的产品一般为20PIN。不论采用24PIN和20PIN,其插法都是一样的 。<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28858.jpg" /><br /> 主板上24PIN的供电接口<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29914.jpg" /><br /> 主板上20PIN的供电接口<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29769.jpg" /><br /> 电源上为主板供电的24PIN接口<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29449.JPG" /><br />   为主板供电的接口采用了防呆式的设计,只有按正确的方法才能够插入。通过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在主板供电的接口上的一 面有一个凸起的槽,而在电源的供电接口上的一面也采用了卡扣式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一是为防止用户反插,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两个接口 更加牢固的安装在一起。</p>< p>二、认识CPU供电接口 图解安装详细过程<br />   为了给CPU提供更强更稳定的电压,目前主板上均提供一个给CPU单独供电的接口(有4针、6针和8针三种),如下图:<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29955.jpg" /><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29624.jpg" /><br /> 主板上提供给CPU单独供电的12V四针供电接口<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0659.jpg" /><br /> 电源上提供给CPU供电的4针、6针与8针的接口<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0106.JPG" /><br />   安装的方法也相当的简单,接口与给主板供电的插槽相同,同样使用了防呆式的设计,让我们安装起来得心应手。<br /> 三、认识SATA串口 图解SATA设备的安装<br />   SATA串口由于具备更高的传输速度渐渐替代PATA并口成为当前的主流,目前大部分的硬盘都采用了串口设计,由于SATA的 数据线设计更加合理,给我们的安装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接下来认识一下主板上的SATA接口。<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0257.jpg" /><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0248.jpg" /><br />   以上两幅图片便是主板上提供的SATA接口,也许有些朋友会问,两块主板上的SATA口&ldquo;模样&rdquo;不太相同。大家仔细观察会 发现,在下面的那张图中,SATA接口的四周设计了一圈保护层,这样对接口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一起大品牌的主板上一般会采用这样的 设计。<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0981.JPG" /><br />   SATA接口的安装也相当的简单,接口采用防呆式的设计,方向反了根本无法插入,细心的用户仔细观察接口的设计,也能 够看出如何连接。另外需要说明的是,SATA硬盘的供电接口也与普通的四针梯形供电接口有所不同,下图分别是SATA供电接口与普通四针梯形 供电接口对比。<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1594.jpg" /><br /> SATA硬盘供电接口</p>< p>四、认识PATA并口 图解并口设备的安装<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1389.jpg" /><br /> 普通四针梯形供电接品<br />   PATA并口目前并没有在主板上消失,即便是在不支持并口Intel 965芯片组中,主板厂家也额外提供一块芯片来支持PATA并 口,这是因为目前的大部分光驱依旧采用PATA接口。PATA并口相信大家比较熟悉了,见下图:<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1945.jpg" /><br /> 主板上的两条PATA接口</p>< p>  安装方法同样相当的简单,看到上图PATA接口外侧中部的一个缺口了吗,同样在PATA数据线上一侧的中部有一个凸出来的 部分,这两部分正确结合后才能顺利插入,方向反了也无法安装,同样是防呆式的设计。<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1259.jpg" /><br />   我们在一些主板上还会看到一个上图中这样的接口,样子与并口PATA接口相同,但略短,这便是软驱的数据线接口,虽然 目前软驱已没有多少人使用,但在某些主板上依旧能够见到。</p>< p>五、认识主板上的扩展前置USB接口 图解安装过程<br />   目前,USB成为日常使用范围最多的接口,大部分主板提供了高达8个USB接口,但一般在背部的面板中仅提供四个,剩余的 四个需要我们安装到机箱前置的USB接口上,以方便使用。目前主板上均提供前置的USB接口,见下图:<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1280.jpg" /><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1913.jpg" /><br />   上图中便是主板上提供的前置USB接口。以上图为例,这里共有两组USB接口,每一组可以外接两个USB接口,分别是USB4、 5与USB6、7接口,总共可以在机箱的前面板上扩展四个USB接口(当然需要机箱的支持,一般情况下机箱仅接供两组前置的USB接口,因此我们 只要接好一组即可)。<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2840.jpg" /><br />   上图是机箱前面板前置USB的连接线,其中VCC用来供电,USB2-与USB+分别是USB的负正极接口,GND为接地线。在连接USB 接口时大家一定要参见主板的说明书,仔细的对照,如果连接不当,很容易造成主板的烧毁。下图是主板与USB接口的详细连接方法。<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2201.jpg" /><br />   为了方便用户的安装,很多主板的USB接口的设置相当的人性化,如下图:<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2325.jpg" /><br />   可以看到,上图的USB接口有些类似于PATA接口的设计,采用了防呆式的设计方法,大家只有以正确的方向才能够插入USB 接口,方向不正确是无法接入的,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因接法不正确而烧毁主板的现象。</p>< p>六、认识主板上的扩展前置音频接口 图解安装过程<br />   如今的主板上均提供了集成的音频芯片,并且性能上完全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因此我们便没有再去单独购买声卡的必要。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目前大部分机箱除了具备前置的USB接口外,音频接口也被移植到了机箱的前面板上,为使机箱前面板的上耳机和话筒能够正常使用,我们还应该将前置的音频线与主板正确的进行连接。<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2603.jpg" /><br />   上图中便是扩展的音频接口。其中AAFP为符合AC97&rsquo;音效的前置音频接口,ADH为符合ADA音效的扩展音频接口,SPDIF_OUT是同轴音频接口,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前置音频接的安装方法(见下图)。<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2958.jpg" /><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2574.jpg" /><br />   上图为机箱前置音频插孔与主板相连接的扩展插口,前置的音频接口一般为双声道,L表示左声道,R表示右声道。其中MIC为前置的话筒接口,对应主板上的MIC,HPOUT-L为左声道输出,对应主板上的HP-L或Line out-L(视采用的音频规范不同,如采用的是ADA音效规范,则接HP-L,下同),HPOUT-R为右声道输出,对应主板上的HP-R或Line out-R,按照分别对应的接口依次接入即可。<br />< img alt="" border="0" twffan="done" src="http://pic.pdowncc.com/upload/tech/UploadPic/2009-12/200912110532525.jpg" /><br />    另外,在主板上我们还会发现上图中这样的接口,这也是音频接口,不过对应的是光驱背部的音频接口。在某些支持不开机听音乐的电源,我们连接此音频线后即可以利用光驱的前面板上的耳机来听音乐,不过目前这一功能并不常用,大部分机器并不支持这一功能,因此可以不用连接。</p>< p>七、认识主板上机箱电源、重启按钮,图解安装方法<br />   连接机箱上的电源键、重启键等是装电脑的最后一步,很多朋友对电源线的安装感到丰常头痛,接下来小编以两款主板为例,详细介绍一下电源键、重启键等的安装方法。<br />< img alt="" http://www.downcc.com/tech/516.html硬件天地2009/11/30 09:08:10<p>&nbsp;&nbsp;&nbsp; BIOS就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缩写)在电脑中起到了最基础的而又最重要的作用。是电脑中最基础的而又最重要的程序。把这一段程序放在一个不需要供电的记忆体(芯片)中,这就是平时所说的BIOS。&nbsp;</p>< p>&nbsp;&nbsp;&nbsp; 它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控制,计算机的原始操作都是依照固化在BIOS里的内容来完成的。准确地说,BIOS是硬件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接口或者说是转换器,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需求,并按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具体执行。电脑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BIOS,它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nbsp;</p>< p>&nbsp;&nbsp;&nbsp; CMOS为何物?&nbsp;</p>< p>&nbsp;&nbsp;&nbsp; CMOS,即: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dash;&mdash;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本意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嚣,是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主要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操作人员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 RAM芯片由系统通过一块后备电池供电,因此无论是在关机状态中,还是遇到系统掉电情况,CMOS信息都不会丢失。&nbsp;</p>< p>&nbsp;&nbsp;&nbsp; BIOS和CMOS的区别与联系:&nbsp;</p>< p>&nbsp;&nbsp;&nbsp; BIOS是一组设置硬件的电脑程序,保存在主板上的一块EPROM或EEPROM芯片中,里面装有系统的重要信息和设置系统参数的设置程序&mdash;&mdash;BIOS Setup程序。而CMOS即: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dash;&mdash;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参数的设定,其内容可通过设置程序进行读写。CMOS芯片由主板上的钮扣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断电,参数也不会丢失。CMOS芯片只有保存数据的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修改要通过BIOS的设定程序来实现。&nbsp;</p>< p>&nbsp;&nbsp;&nbsp; BIOS与CMOS既相关又不同:BIOS中的系统设置程序是完成CMOS参数设置的手段;CMOS RAM既是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存放场所,又是 BIOS设定系统参数的结果。因此,完整的说法应该是&ldquo;通过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rdquo;。由于 BIOS和CMOS都跟系统设置密初相关,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了BIOS设置和CMOS设置的说法,其实指的都是同一回事,但BIOS与CMOS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切勿混淆。</p>http://www.downcc.com/tech/512.html硬件天地2009/11/30 08:27:34<p>有些朋友新买的移动硬盘没有用多久就出现了问题,让人很郁闷!其实移动硬盘供电不足是造成其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现 原移动硬盘盒一般都有双USB口供电,但使用其中一个似乎也没有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判断硬盘的供电是否充足呢?</p>< p>插上USB线后,请首先查看移动硬盘机身上的指示灯,在正常情况下指示灯应该是长亮状态,如果指示灯有异常的闪烁,那就值得注意了,最好插上第二个USB口进行供电。虽然这种电量不足的情况只会出现在硬盘刚刚连接上电脑的时候,而且并不会影响我们传输数据的操作,但长期这样会影响硬盘的寿命。</p>< p>此外,当移动硬盘连接上电脑后,若没有被电脑识别,或者被识别了,但无法被认为可移动磁盘(显示为!或?的设备),也表示其供电不足,那就一定要插上双USB口。</p>http://www.downcc.com/tech/508.html硬件天地2009/11/28 01:04:54<p>&nbsp;&nbsp;我们去电子城买网线,网线的种类很多,几毛钱到两三块的都有,那什么样的才算好,怎么来辨别呢?市场上最常见的假网线最多以三类四类假冒五类和超五类线;或者以杂品牌假冒名牌。那么,如何来辨别真假呢?布线专家黑白熊曾撰文告诫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区分真假。</p>< p>&nbsp;&nbsp;首先,从网线标识上辨别。三类线的标识是&ldquo;CAT3&rdquo;,带宽10M,适用于十兆网,目前基本已淘汰;五类线的标识是&ldquo;CAT5&rdquo;,带宽100M,适用于百兆以下的网;超五类线的标识是&ldquo;CAT5E&rdquo;,带宽155M,是目前的主流产品;六类线的标识是&ldquo;CAT6&rdquo;,带宽250M,用于架设千兆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其次通过看这个途径我们可以判别大多数假5类/超5类线。真正的5类线在线的塑料包皮上印刷的字符非常清晰、圆滑,基本上没有锯齿状。假货的字迹印刷质量较差,有的字体不清晰,有的呈严重锯齿状。正品5类线所标注的是&ldquo;cat5&rdquo;字样,超5类所标注的是&ldquo;5e&rdquo;字样,而假货通常所标注的字母全为大写&ldquo;如CAT5&rdquo;、&ldquo;5E&rdquo;字样。</p>< p>&nbsp;&nbsp;其次,用手感觉。如果通过&ldquo;看&rdquo;的方法仍不能判别的话,可以进一步通过&ldquo;摸&rdquo;的方法来感觉真假5类/超5类线在材料上的差别。真5类/超5类线质地比较软,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需求,双绞线电缆中一般使用铜线做导线芯,比较软(因为有些网络环境可能需要网线进行小角度弯折,如果线材较硬就很容易造成断路。);而一些不法厂商在生产时为了降低成本,在铜中添加了其他的金属元素,做出来的导线比较硬,不易弯曲,使用中容易产生断线。</p>< p>&nbsp;&nbsp;再者,用刀割。这一步只需用剪刀去掉一小截线外面的塑料包皮,使露出4对芯线。在这里我们还是通过&ldquo;看&rdquo;的方法来进一步判别,真安普5类/超5类线4对芯线中白色的那条不应是纯白的,而是带有与之成对的那条芯线颜色的花白,这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在制作水晶头时区别线对。而假货通常是纯白色的或者花色不明显。还有一点就是4对芯线的绕线密度,真5类/超5类线绕线密度适中,方向是逆时针。假线通常密度很小,方向也可能会是顺时针(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在制作方面比较容易,这样生产成本也就小了。</p>< p>&nbsp;&nbsp;最后,用火烧。你可以将双绞线放在高温环境中测试一下,看看在35℃至40℃时,网线外面的胶皮会不会变软,正品网线是不会变软的,假的就不一定了;还有真的网线外面的胶具有阻燃性,而假的有些则不具有阻燃性,不符合安全标准,购买时不妨试试。利用以上方法应该会知道一些网线的好坏了吧.</p>http://www.downcc.com/tech/502.html硬件天地2009/11/26 12:46:09<p>  谈到双通道,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记得当时在nVIDIA的nForce2和Intel的865/875芯片组面世才可是有双通道这个术语,并且逐渐被用户所接受而成为市场的主流。</p>< p>  那么何为双通道?双通道就是在北桥芯片级里设计两个内存控制器,这两个内存控制器可相互独立工作,每个控制器控制一个内存通道。在这两个内存通CPU可分别寻址、读取数据,从而使内存的带宽增加一倍,数据存取速度理论上讲也相应增加一倍。</p>< p>  随着内存价格的不断走低,越来越多的人在装机的时候首选就是购买两条内存来组建双通道模式,但是对于一些新手来说,如何组件就又成为一个大问题。虽然说组建双通道是个非常容易的活,但是也是有技术含量的。那么下面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p>< p>  ●双通道主板内存插槽的排列方式</p>< p>  支持双通道的主板内存插糟</p>< p>  就目前主流芯片组来说,基本都可以完美支持双通道技术,并且均分为两组设计,颜色两两相同。一般来说,用户只要将两根内存插入颜色相同的两个内存插槽上就可以实现双通道了。但也总有例外的时候,比如有的主板厂商习惯用一种颜色的插槽来表示A通道而B通道用另外一种颜色,此时就要打开说明书来确认,不过总的原则就是&ldquo;隔行插入&rdquo;的方法。 </p>< p>  ●组建双通道平台的选择</p>< p>  对于AMD和Intel两大平台来说,组建双通道还是有一定区别的。Inetl方面,由于芯片组过多的缘故,如965、975、P35、X38等等,对于内存的兼容性不太统一,所以在组建双通道时候遇到的问题较多。并且CPU在访问内存的时候必须先经过北桥芯片,这样就使得延迟会变长而且带宽不够大,那么当组建了双通道时候就会感觉到系统性能的明显提升。</p>< p>  双通道该如何选择?</p>< p>  而对于AMD平台来说,由于内存控制器已经集成进了CPU当中,所以组建双通道的意义并不是非常的大。所以AMD的内存性能并不很依赖于双通道,其本身就达到了很高的性能水平,而相反Intel对于双通道的依赖就会大很多。</p>http://www.downcc.com/tech/501.html硬件天地2009/11/26 12:44:20<p>DDR3与GDDR3只有一字之差,很多时候大家都会以为这二者差不多,那么它们之间区别在哪呢?</p>< p>GDDR3用于显存,不用作系统内存GDDR3是不折不扣的显存专用,GDDR3采用单端口设计,没有分开数据输入和写出通道。此外,GDDR3采用了基于电压的&ldquo;伪开漏&rdquo;界面技术。在工作电压上,GDDR3显存一般为1.8V,高于普通DDR3内存不少。</p>< p>GDDR3能够达到很高的频率,但是却也拥有很低的功耗。同时,配备GDDR3需要的外部电子元件更少,约束条件也更低。因此从多方面的特征来看,GDDR3显存现阶段已经成为显卡的标配显存,而性能更强的GDDR5也可在高端显卡上看到。</p>< p>DDR3是DDR2内存的接班人DDR3工作电压为1.5V,大多主流产品频率从1333MHz起跳。相比DDR2内存,DDR3内存模组最大的改进就是采用了数据预读取机制设计,这样存储颗粒内核的频率只有标称实际频率的1/8。举个例子:DDR3-800的核心工作频率只有100MHz;当存储颗粒内核工作频率为200MHz时,实际标称频率已经达到了1600MHz,即DDR3-1600。</p>< p>由此可见,GDDR3是显存专用,对于显卡的需求进行了专门的优化,而DDR3则主要用于系统内存。</p>http://www.downcc.com/tech/478.html硬件天地2009/11/20 00:00:24<p>AMD处理器:<br /> AMD Althon, Althon Opteron, Duron 以及 Sempron 系列<br /> AMD Athlon XP 1.33GHz+ 90度< br /> AMD Athlon XP T-Bred upto 2100+ 90度<br /> AMD Athlon XP T-Bred over 2100+ 85度< br /> AMD Athlon XP Barton 85度< br /> AMD Athlon 64 70度< br /> AMD Athlon 64 (Socket 939, 1.4 volts) 65度< br /> AMD Athlon 64 FX 70度< br /> AMD Athlon 64 X2 71度< br /> AMD Sempron (T-bred/Barton 核心) 90度<br /> AMD Sempron (Paris core) 70度</p>< p>英特尔处理器:<br /> Intel Pentium 4:64 - 78度<br /> 备注:P4在过热时会自动降频,没有确定的指标,理论上是永远不会过热的。<br /> Intel Pentium D (双核)< br /> Intel Pentium D 820 (2.8GHz) 63度<br /> Intel Pentium D 830& amp; 840 (3.0 - 3.2GHz) 69.8度</p>< p>我们实际测试了两台电脑:<br /> Intel Core 2 Duo E4300(兼容机,华硕P5B主板),温度在30-50度之间,视运行任务多少而定。<br /> Intel Core 2 Duo T8100(联想ThinkPad R61),温度在40-60度之间,视运行任务多少而定。</p>< p>说明:这些温度数值并不意味着超过了就会烧毁CPU,但工作在这个温度以下,无疑是最安全的。你可以这样理解,冰箱有它 的工作温度设置,一般都厂家都会给出建议值,以保证冰箱的制冷效果。这个数值列表也有相似的含义,就是:尽可能地让CPU运 行在正常工作温度以内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你的爱机。</p>< p>笔记本的理想温度是高于环境温度30度左右,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本本的使用环境进行判断。<br /> 尽量把自己的笔记本CPU温度控制在75度以内,不要超过85度,注意:这里指的温度是笔记本CPU核心温度,也就是鲁大师检测 出来的CPU温度。</p>< p>控制温度,可以这样:<br /> 1、查看CPU使用率,看看是不是在后台运行了什么软件或中了病毒;<br /> 2、开空调(降温效果和空调调温有关);<br /> 3、清理内部灰尘 更换CPU风扇 检查CPU硅胶(降温效果不一定);<br /> 4、用家用风扇吹吹效果很好(降温效果和风量有关大约4-9度);<br /> 5、垫高笔记本电脑和桌面的高度(大约降温2-6度);<br /> 6、买个笔记本散热垫(大约降温4-15度)。<br /> 7、不要把笔记本电脑放在毛毯或床上运行,这些材质都不利于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如果一定要运行,则买个笔记本散热垫。</p>http://www.downcc.com/tech/428.html硬件天地2009/11/09 19:26:23<p>  买笔记本就怕买到假货,更有甚者就是买到翻新货。下面就自己的小经验教你辨别笔记本的新与旧。希望对有意购买笔记本的朋友是一个小小的提示! </p>< p>  1.看序列号;大部分的笔记本机身和电池上都应该贴有相同的序列号号,如果电池序列号和主机的序列号不一致,本本极有可能被更换过电池。另外,在采购国外品牌笔记本电脑产品时,机身序列号是否和电池及外包装上的一致是检验该产品是否为水货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要知国外的水货笔记本是不能在国内享受质保的。</p>< p>  2.看防盗锁孔;如果有印迹,说明插过笔记本防盗锁,极有可能是做过样机。</p>< p>  3.看底脚;如果有磨损并且很脏,说明被使用过,生产线上的工作台没那么脏。</p>< p>  4.看散热风扇;如果扇叶已经有薄薄的灰尘了,说明使用至于达到了一星期以上。</p>< p>  5.看生产日期;三个月前出厂的本本还在市场上卖,就要注意了。电子产品销售更新速度极快,不可能让一个本本压这么长时间在渠道里的。</p>< p>  6.看键盘。新本本的键盘很干净,但不会发亮。用过的本本键盘缝隙会有灰尘,常用的几个键子会被磨得发亮。</p>< p>  7.看螺丝;这个就不多说了吧.螺丝被拆过.那还是肯定是二手了。</p>< p>  8.看缝隙;被处理翻新过的本本,缝隙一般是很难处理如新的,比如本本屏的AB面之间的小小的缝隙,比如光驱的缝隙,甚至(MODEM和PCMCIA)卡这些接口里面,如果可以找到积灰,则可以肯定至于是被摆过样机,而且没封好。</p>< p>  总之,看本本是不是新机,不能以是否外包装箱被打开过一概而论;打开过的不一定不是好本本,相反,样机一般都是最可靠的本本;倒是完好包装内的本本,要多加小心的鉴别;挑选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细心;</p>http://www.downcc.com/tech/414.html硬件天地2009/11/07 15:03:34<p>问:不久前我买了一块迈拓200GB硬盘,但使用时总觉得磁盘的噪音很大,而且经常发出不规则的杂音。我怀疑这块硬盘可能是挨个的产品,请问如何检查硬盘是新货还是返修产品呢?</p>< p>答:现在的硬盘都支持SMART技术,在SMART里会有硬盘运行时间的记录,很多软件都可以查看SMART的内容,以Everest为例,安装软件之后,打开存储器目录下SMART选项,右侧对话框中的04 Start/Stop Count表示硬盘的总启停次数,09 Power-On TimeCount表示该硬盘的开机工作时间,要注意的是,一般硬盘在工厂进行品质检测时,就已经开机工作过一段时间了,因此,在开机工作时间一项里面有一段时间的记录是正沉睡的,一般只要工作时间不超过200小时,这块硬盘就应该是一块新的硬盘,如果工作时间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值,则说明这块硬盘多半是返修产口,你应该及时备份数据并且联系商家进行退货或者换货。</p>http://www.downcc.com/tech/376.html硬件天地2009/10/24 18:02:23<p>为使用电脑时间比较长的老用户,难免会到朋友或同事家帮忙维护、维修电脑,有时还要帮人购买PC,这时我们肯定会带上硬件检测软件,不过,谁也不能随身总是带着这些软件,如果手头上没有合适的检测软件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因此就什么都不知道吧?那样你的高手形象大大会受损的,其实,离开这些软件我们也能明明白白查看电脑硬件的配置情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吧。</p>< p>一、开机自检中查看硬件配置</p>< p>机器组装结束后即使不装操作系统也可以进行加电测试,在开机自检的画面中就隐藏着硬件配置的简单介绍哟(由于开机画面一闪而过,要想看清楚的话,记得及时伸手按住&ldquo;PAUSE&rdquo;键)。</p>< p>1.显卡信息</p>< p>开机自检时首先检查的硬件就是显卡,因此启动机器以后在屏幕左上角出现的几行文字就是有显卡的&ldquo;个人资料&rdquo;介绍。四行文字中,第一行&ldquo;GeForce4MX440&hellip;&hellip;&rdquo;标明了显卡的显示核心为GeForce4MX440、支持AGP8X技术;第二行&ldquo;Version&hellip;&hellip;&rdquo;标明了显卡BIOS的版本,我们可以通过更新显卡BIOS版本&ldquo;榨取&rdquo;显卡性能,当然更新后这一行文字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三行&ldquo;Copyright(C)&hellip;&hellip;&rdquo;则为厂商的版权信息,标示了显示芯片制造厂商及厂商版权年限;第四行&ldquo;64.0MBRAM&rdquo;则标明了显卡显存容量。</p>< p>2.CPU及硬盘、内存、光驱信息</p>< p>显示完显卡的基本信息之后,紧接着出现的第二个自检画面则显示了更多的硬件信息,像CPU型号、频率、内存容量、硬盘及光驱信息等都会出现在此画面中。该画面最上面两行文字标示了主板BIOS版本及BIOS制造商的版权信息;紧接着的文字一看就明白啦,当然是主板芯片组喽;其下几行文字则标明了CPU的频率及内存容量、速度。呵呵,我这个CPU和内存是超频使用的,所以频率可不太正规哟;下面四行&ldquo;IDE&hellip;&hellip;&rdquo;则标明了连接在IDE主从接口上的设备,包括硬盘型号及光驱型号等等。</p>< p>3.主板信息</p>< p>在第二个自检画面的最下方还会出现一行关于主板的信息,前面的日期显示的是当前主板的BIOS更新日期,后面的符号则是该主板所采用的代码,根据代码我们可以了解主板的芯片组型号和生产厂商。以往老主板的自检画面中最下方文字的中间标明的是主板芯片组,这一块板子则将其提到了自检画面的上方。</p>< p>机器启动之后按&ldquo;DEL&rdquo;键进入BIOS设置页面,在基本信息中同样也可以看到机器的硬件信息,与开机画面显示的没有区别。</p>< p>二、利用设备管理器查看硬件配置</p>< p>进入操作系统之后,在安装硬件驱动程序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设备管理器与DirectX诊断工具来查看硬件配置。下面看看如何利用设备管理器查看硬件信息。进入桌面,鼠标右击&ldquo;我的电脑&rdquo;图标,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ldquo;属性&rdquo;,打开&ldquo;系统属性&rdquo;窗口,点击&ldquo;硬件--设备管理器&rdquo;,在&ldquo;设备管理器&rdquo;中显示了机器配置的所有硬件设备。从上往下依次排列着光驱、磁盘控制器芯片、CPU、磁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声音及视频等信息,最下方则为显示卡。想要了解哪一种硬件的信息,只要点击其前方的&ldquo;+&rdquo;将其下方的内容展开即可。</p>< p>利用设备管理器除了可以看到常规硬件信息之外,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主板芯片、声卡及硬盘工作模式等情况。例如想要查看硬盘的工作模式,只要双击相应的IDE通道即可弹出属性窗口,在属性窗口中可轻检看到硬盘的设备类型及传送模式。这些都是开机画面所不能提供的。</p>< p>需要注意的是在WindowsXp之前的操作系统中所提供的设备管理器是无法用来查看CPU工作频率的,好在我们还有DirectX诊断工具。</p>< p>三、利用DirectX诊断工具查看硬件配置</p>< p>DirectX诊断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硬件工作情况作出测试、诊断并进行修改,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查看机器的硬件配置。运行&ldquo;系统信息&rdquo;窗口,找到&ldquo;工具--DirectX诊断工具&rdquo;(或者进入安装盘符中Windows目录下的System32目录中运行Dxdiag.exe),在窗口中可以方便地查看硬件信息。</p>< p>1.查看基本信息</p>< p>在&ldquo;DirectX诊断工具&rdquo;窗口中点击&ldquo;系统&rdquo;选项卡,当前日期、计算机名称、操作系统、系统制造商及BIOS版本、CPU处理器频率及及内存容量一目了然。注意喽,虽然我将Celeron2.0MHz超频至2.40MHz使用,但是DirectX却不认这个帐,依然显示的是未超频的原始频率。看来没有AIDA32,我们同样也可以识别*商是否将超频的CPU卖给我们!</p>< p>2.查看显卡信息</p>< p>在&ldquo;DirectX诊断工具&rdquo;窗口中点击&ldquo;显示&rdquo;选项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显卡的制造商、显示芯片类型、显存容量、显卡驱动版本、监视器等常规信息。</p>< p>3.查看音频信息</p>< p>音频设备往往为人所忽视,但缺了它又不行,单击&ldquo;声音&rdquo;选项卡,对其做一番了解吧!同样在出现的窗口中能看到设备的名称、制造商及其驱动程序等等极为详细的资料。不同的是我们还可以点击右下角的&ldquo;测试DirectSound(T)&rdquo;对声卡进行一下简单的测试。</p>http://www.downcc.com/tech/373.html硬件天地2009/10/20 10:50:46<p>&nbsp;&nbsp;&nbsp; DDR3在大容量内存的支持较好,而大容量内存的分水岭是4GB这个容量,4GB是32位操作系统的执行上限(不考虑PAE等等的内存映像模式,因这些32位元元延伸模式只是过渡方式,会降低效能,不会在零售市场成为技术主流)当市场需求超过4GB的时候,64位CPU与操作系统就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此时也就是DDR3内存的普及时期。DDR3 UB DIMM 2007进入市场,成为主流时间点多数厂商预计会是到2010年。DDR3内存相对于DDR2内存,其实只是规格上的提高,并没有真正的全面换代的新架构。DDR3接触针脚数目同DDR2皆为240pin。但是防呆的缺口位置不同。</p>< p>&nbsp;&nbsp;&nbsp; 一、与DDR2相比DDR3具有的优点(桌上型unbuffered DIMM):&nbsp;</p>< p>&nbsp;&nbsp;&nbsp; 1.速度更快:prefetch buffer宽度从4bit提升到8bit,核心同频率下数据传输量将会是DDR2的两倍。< br />     < br />& nbsp;&nbsp;&nbsp; 2.更省电:DDR3 Module电压从DDR2的1.8V降低到1.5V,同频率下比DDR2更省电,搭配SRT(Self-Refresh Temperature)功能,内部增加温度senser,可依温度动态控制更新率(RASR,Partial Array Self-Refresh功能),达到省电目的。< br />     < br />& nbsp;&nbsp;&nbsp; 3.容量更大:更多的Bank数量,依照JEDEC标准,DDR2应可出到单位元元4Gb的容量(亦即单条模块可到8GB),但目前许多DRAM 厂商的规划,DDR2生产可能会跳过这个4Gb单位元元容量,也就是说届时单条DDR2的DRAM模块,容量最大可能只会到4GB。而DDR3模块容量将从1GB起跳,目前规划单条模块到16GB也没问题(注意:这里指的是零售组装市场专用的unbuffered DIMM而言,server用的FB与Registered不在此限)。</p>< p>&nbsp;&nbsp;&nbsp; 二、DDR2与DDR3内存的特性区别:</p>< p>&nbsp;&nbsp;&nbsp; 1、逻辑Bank数量< br />     < br />& nbsp;&nbsp;&nbsp; DDR2 SDRAM中有4Bank和8Bank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未来大容量芯片的需求。而DDR3很可能将从2Gb容量起步,因此起始的逻辑Bank就是8个,另外还为未来的16个逻辑Bank做好了准备。< br />     < br />& nbsp;&nbsp;&nbsp; 2、封装(Packages)< br />     < br />& nbsp;&nbsp;&nbsp; 由于DDR3新增了一些功能,在引脚方面会有所增加,8bit芯片采用78球FBGA封装,16bit芯片采用96球FBGA封装,而DDR2则有60/68/84球FBGA封装三种规格。并且DDR3必须是绿色封装,不能含有任何有害物质。< br />     < br />& nbsp;&nbsp;&nbsp; 3、突发长度(BL,Burst Length)</p>< p>&nbsp;&nbsp;&nbsp; 由于DDR3的预取为8bit,所以突发传输周期(BL,Burst Length)也固定为8,而对于DDR2和早期的DDR架构的系统,BL=4也是常用的,DDR3为此增加了一个4-bit Burst Chop(突发突变)模式,即由一个BL=4的读取操作加上一个BL=4的写入操作来合成一个BL=8的数据突发传输,届时可通过A12地址线来控制这一突发模式。< br />     < br />& nbsp;&nbsp;&nbsp; 4、寻址时序(Timing)</p>< p>&nbsp;&nbsp;&nbsp; 就像DDR2从DDR转变而来后延迟周期数增加一样,DDR3的CL周期也将比DDR2有所提高。DDR2的CL范围一般在2至5之间,而 DDR3则在5至11之间,且附加延迟(AL)的设计也有所变化。DDR2时AL的范围是0至4,而DDR3时AL有三种选项,分别是0、CL-1和CL -2。另外,DDR3还新增加了一个时序参数&mdash;&mdash;写入延迟(CWD),这一参数将根据具体的工作频率而定。&nbsp;&nbsp;</p>http://www.downcc.com/tech/368.html硬件天地2009/10/19 14:58:48<p>&nbsp;&nbsp;&nbsp; 最近一个阶段,笔记本市场火了上网本,大有取代普通笔记本的趋势,其实,这都是误解,上网本就是上网本,笔记本就是笔记本,谁也取代不了谁。都有各自的市场。至于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误解,我认为可能是比了解上网本与笔记本的区别,今天就来谈一谈上网本与笔记本的区别吧!</p>< p> 1、从外形上来说,虽然上网本和普通的笔记本看起来相似,但它们的屏幕尺寸会有一定的差别。上网本大多都是7寸&mdash;&mdash;10.2英寸屏幕,而普通笔记本基本上都是在10.2英寸之上。另外,上网本比较强调便携性,外形大多小巧轻薄。</p>< p>&nbsp; 2、从配置和性能上来说,上网本基本上都采用英特尔Atom处理器,强调低能耗和长时间的电池续航能力,性能以满足基本上网需求为主,而普通笔记本电脑则拥有更强劲的多媒体性能。另外上网本比较强调无线上网能力,硬盘大小也不如普通的笔记本。</p>< p>&nbsp; 3、从用途上来说,上网本主要以上网为主,可以支持网络交友、网上冲浪、听音乐、看照片、观看流媒体、即时聊天、收发电子邮件、基本的网络 游戏等。而普通笔记本电脑则可以安装高级复杂的软件、下载、存储、播放CD/DVD,进行**,打开、编辑大型文件、多任务处理以及体验更为丰富的需要安装的游戏等。</p>< p>&nbsp;&nbsp;&nbsp; 打个比方,上网本就相当于一个没有EC54扩展槽的简易型的笔记本。其核心是&ldquo;上网&ldquo;,其硬件也仅仅能满足简单的网络应用和软件应用。如果说上网本替代笔记本,那些需要更强大处理功能和娱乐功能的便携设备的消费者将何去何从?如果说将来上网本的功能也将会进一步演进,使得上网本能实现更强大的娱乐/工作功能,那么上网本又和小屏幕的笔记本有什么区别呢?</p>< p>上网本的确火了,而经济危机下的笔记本市场确实有点萎靡,但是上网本和笔记本的定义终究不同。同为PC产品,上网本,笔记本,台式电脑都有自己的应用场景,而在他们背后,主芯片厂商如Intel也在很小心翼翼的把握着不同产品的市场定位和价格区间,说上网本取代笔记本,千万别听忽悠!</p>http://www.downcc.com/tech/213.html硬件天地2009/07/18 16:22:24<p><font face="Verdana">有时在使用电脑过程当中,BIOS会有一些错误提示,如果大家了解这些BIOS错误提示,那么就可以快速的判断电脑的问题了。下面就介绍一下BIOS错误提示的意义,希望大家可以掌握BIOS错误提示的详细信息。</font></p>< p><font face="Verdana">一、CMOS battery failed</font></p>< p><font face="Verdana">CMOS电池失效:这说明CMOS电池已经快没电了,只要更换新的电池即可。</font></p>< p>二、Press ESC to skip memory test</p>< p>正在进行内存检查,可按ESC键跳过:这是因为在CMOS内没有设定跳过存储器的第二、三、四次测试,开机就会执行四次内存测试,当然也可以按 ESC 键结束内存检查,不过每次这样做都要太麻烦了,可以进入COMS设置后选择BIOS FEATURS SETUP,将其中的Quick Power On Self Test设为Enabled,储存后重新启动即可。</p>< p>三、CMOS check sum error-Defaults loaded</p>< p>CMOS 执行全部检查时发现错误,要载入系统预设值:一般来说出现这句话都是说电池快没电了,可以先换个电池试试,如果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么说明CMOS RAM可能有问题,需要进行主板维修了。</p>< p>四、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p>< p>键盘错误或者未接键盘:检查一下键盘的连线是否松动或者损坏。</p>< p>五、Hard disk install failure</p>< p>硬盘安装失败:这是因为硬盘的电源线或数据线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盘跳线设置不当。可以检查一下硬盘的各根连线是否插好,看看同一根数据线上的两个硬盘的跳线的设置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只要将两个硬盘的跳线设置的不一样即可(一个设为Master,另一个设为Slave)。</p>< p>六、Secondary slave hard fail</p>< p>检测从盘失败:可能是CMOS设置不当,比如说没有从盘但在CMOS里设为有从盘,那么就会出现错误,这时可以进入COMS设置选择IDE HDD AUTO DETECTION进行硬盘自动侦测。也可能是硬盘的电源线、数据线可能未接好或者硬盘跳线设置不当。</p>< p>七、Hard disk(s) diagnosis fail</p>< p>执行硬盘诊断时发生错误:出现这个问题一般就是说硬盘本身出现故障了,可以把硬盘放到另一台机子上试一试,如果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则说明是硬盘故障了。</p>< p>八、Floppy Disk(s) fail 或 Floppy Disk(s) fail(80) 或Floppy Disk(s) fail(40)</p>< p>无法驱动软盘驱动器:系统提示找不到软驱,看看软驱的电源线和数据线有没有松动或者是接错,或者是把软驱放到另一台机子上试一试,如果这些都不行,则说明软驱有故障了。</p>< p>九、Memory test fail</p>< p>内存检测失败:重新插拔一下内存条,看看是否能解决,出现这种问题一般是因为内存条互相不兼容造成的。</p>< p>十、Override enable-Defaults loaded</p>< p>当前CMOS设定无法启动系统,载入BIOS中的预设值以便启动系统:一般是在COMS内的设定出现错误,只要进入COMS设置选择LOAD SETUP DEFAULTS载入系统原来的设定值然后重新启动即可。</p>< p>十一、Resuming from disk,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p>< p>从硬盘恢复开机,按TAB显示开机自检画面:这是因为有的主板的BIOS提供了Suspend to disk(将硬盘挂起)的功能,如果用Suspend to disk的方式来关机,那么在下次开机时就会显示此提示消息。</p>< p>十二、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p>< p>按TAB键可以切换屏幕显示:有的OEM厂商会以自己设计的显示画面来取代BIOS预设的开机显示画面,这里可以按TAB键来在BIOS预设的开机画面与厂商的自定义画面之间进行切换。</p>< p>十三、Hareware Monitor found an error,enter POWER MANAGEMENT SETUP for details,Press F1 to continue,DEL to enter SETUP</p>< p>监视功能发现错误,进入POWER MANAGEMENT SETUP察看详细资料,按F1键继续开机程序,按DEL键进入COMS设置:有的主板具备硬件的监视功能,可以设定主板与CPU的温度监视、电压调整器的电压输出准位监视和对各个风扇转速的监视,当上述监视功能在开机时发觉有异常情况,那么便会出现上述这段话,这时可以进入COMS设置选择POWER MANAGEMENT SETUP,在右面的**Fan Monitor**、**Thermal Monitor**和**Voltage Monitor**察看是哪部分发出了异常,然后再加以解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