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清河崔氏

中古著名门阀
收藏
0
0
清河崔氏,中国魏晋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1-4],西汉时崔业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5-6](今河北省故城县[7-9],后世遂称“清河东武城人”(即清河崔氏由来)。
汉末崛起为关东望族[10-11]魏晋时期冠冕相袭,南北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并在北朝初年达到极盛[12]北魏孝文帝元宏)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13];唐代位列“七姓十家[14],出宰相十二人[15],与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并称为“崔卢”,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望。
中文名
清河崔氏
外文名
Qing He Cui shi
别    名
武城崔氏[16]
祖居地
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
存在时期
东汉北宋
著名人物
崔琰崔浩崔融
历史地位
北魏“四姓”或“五姓”、唐朝七姓十家
成语典故
满床叠笏

姓源

播报
编辑
崔氏源出于姜姓,是齐太公的后裔[17]齐丁公键枣府的嫡子季子将继承权让给了齐乙公,欢签协以崔为采邑,于此终老,有子穆伯,后世便以崔为氏[18-19]。穆伯的十一世孙崔杼担习签享任齐国正卿,有子崔成、崔彊,后娶齐桓公的耻纹鸦后裔东郭姜[20],生崔明庆封攻杀崔成、崔判篮彊,崔杼与东郭姜自杀,崔明躲在坟墓中逃过一劫,之后出奔到鲁国[21],继任鲁国卿大夫。崔明有子崔良,崔良十五世孙为崔意如,意如有二子:崔业(字伯基)、崔仲牟。兄弟二人在西汉初年分别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朽旬放与涿郡安平县[22],崔氏家族遂分为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举寒验茅充故两支[23],并为著姓。汉末三国时期,清河崔氏始有崔琰崔林等人扬名史册,南北朝时达到极盛,号称“门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内”[24],地位延续至唐末,五代以后衰落。

郡望

播报
编辑
清河崔氏的郡望为清河郡,属冀州,东汉时也称清河国、甘陵国,北周时也称贝州,隋唐时为清河郡或为贝州。清河崔氏的祖居之地在清河郡下辖的东武城县(治所在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南,一说在今南宫市后底阁遗址一带)[25][53]西晋太康年间东武城县改称为武城县。因此在史书和墓志中,对清河崔氏族人的籍贯多记载为“清河东武城人”,西晋以后也称清河武城人,北周隋唐时也称贝州武城人。

两汉时期

播报
编辑
根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刘禹锡《崔倕神道碑》等文献记载,清河崔氏约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形成,始祖为崔意如长子崔业,但翻遍正史,一直到崔业的十二世孙、汉末三国时期的崔林和他的从兄崔琰才在《三国志》中出现本传,这也是清河崔氏家族被载入正史的首次记录,而崔林崔琰之后的清河崔氏家族成员的本传和墓志在追溯两汉先祖的记载中,绝大部分也都限定为汉末的崔林、崔琰二人,只有极少部分墓志提到了汉代的崔业,至于崔业至崔林崔琰中间的人物、仕宦则无记载。据此现象,夏炎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指出,其原因就当时来看有两种可能:一种原因可能是在崔林、崔琰之前的清河崔氏家族成员默默无闻,仕宦不显,无所作为,而不齿于将他们载入史册。另一种原因是清河崔氏在崔林崔琰之前的资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亡佚了。清河崔氏在崔林、崔琰之前先祖的史载缺文的情况,直到北宋时期才发生了变化,在欧阳修宋祁等人修撰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清晰地记载了崔业之后清河崔氏成员汉朝人名及其仕宦情况,其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是后人伪造,或许是当时又发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所未见到的珍贵资料也未可知,总之《新表》中关于清河崔氏在崔林崔琰以前先祖的记载,成为现存的关于这方面的惟一资料。

发展

播报
编辑
自崔业定居清河东武城后,根据《新表》所提供的资料,至汉朝时清河崔氏已发展为四大重要支系:崔业六世孙崔泰子崔恪一支,崔业六世孙崔泰子崔景一支,崔业八世孙崔密子崔霸一支,崔业八世孙崔密子崔琰一支。此外,在以上四大支系以外,还存在一些尚未确定来源的零星旁支。此后活跃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历史舞台上显赫一时的清河崔氏成员,基本上都是这四支的后代子孙。
在东汉末年,清河崔氏兴盛的主要有两支:崔业八世孙崔密子崔琰一支、崔业六世孙崔泰子崔恪一支。崔琰是东汉冀州名士,曾任曹魏尚书、中尉,为清河崔氏的肇基之人,堪称汉末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在北魏孝文帝时代,崔琰的后人崔宗伯魏孝文帝定为“四姓”之一,成为了北魏上层核心统治集团的一部分,此后一直十分显贵。崔业六世孙崔泰子崔恪一支,在汉末的代表人物为崔林,是曹魏尚书崔琰的从弟崔林为曹魏四朝辅政大臣,官至司空,封安阳乡侯,开三公封列侯之端,崔林的后裔一度发展极为兴盛。崔林子崔参,崔参的孙子崔悦、外孙卢谌温峤等都有名于当世。西晋末年大乱,崔悦与卢谌最初被段末波留滞,后来仕于石虎。崔悦之子崔潜,任前燕黄门侍郎,崔潜子崔宏(字玄伯),曾在前秦后燕任官,后来被北魏道武帝重用,崔宏子崔浩袭爵白马公,被魏太武帝重用。崔悦一系在北朝有士宦记载者13人,入魏后代平均士宦品级为3.5品,可见其地位之高[26]。然而北魏太武帝晚年,国史之狱爆发,崔浩被夷族。崔浩堂弟崔蔚逃到江左,仕于刘宋,直到魏孝文帝年间才返回北方。唐代清河崔氏依然显贵,有十二位宰相,清河崔氏小房还被视为阀阅之最。[27-29]

房支

播报
编辑
  • 清河大房,北魏抚军将军、殿中尚书、文贞侯崔休的后代,号为清河大房。[30]
  • 清河小房,北魏太子舍人崔夤的后代,号为清河小房。[31]
  • 清河青州房,刘宋泰山太守崔辑迁居青州,后代号为清河青州房。[32]
  • 许州鄢陵房,崔蔚幼子崔彧居于鄢陵县,别出一房号为许州鄢陵房。[33]
  • 郑州崔氏,北魏郢州刺史崔蔚定居于荥阳郡,后代号为郑州崔氏。[34]
  • 南祖崔氏,包括三个支系:
  1. 1.
    乌水房,崔旷随慕容德南渡黄河,定居于齐郡的乌水,后代号为乌水房。[35]
  2. 2.
    北魏冀州刺史崔群定居于蓝田县,后代号为南祖崔氏。[36]
  3. 3.
    北魏尚书、御史中丞崔逞第五子崔祎四世孙崔溉,后代号为南祖崔氏。[37]

定著房

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许州鄢陵房、郑州崔氏、南祖崔氏,合称清河崔氏定著六房。[38]

禁婚家

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下禁婚诏,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北魏清河崔宗伯二子、崔元孙二子被列入禁婚家,其中包括清河大房、清河小房的全部以及清河青州房的一部分。[39-40]

著名族人

播报
编辑
唐与五代宰相(十三位宰相)
其他
姓名
事迹
东汉末年名士,曹操谋士,魏国中尉,有盛名,为时论所称
曹魏司空、安阳孝侯,历仕四朝,为政忠直不阿,开三公列侯之端
西晋尚书仆射,奉晋惠帝玺绶以禅位于赵王司马伦,改元建始
南梁经学家,著《三礼义宗》、《左氏条例》、《公羊谷梁文句义》等作
北魏史学家,《十六国春秋》作者,与李鸿道均以才学闻名,时称“二鸿”
北魏尚书令、天部大人,制定北魏朝仪、官制、国号、律令,为“八公”之一
北魏司徒、东郡公,辅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引凉州才学之士
北魏司徒、太保、文宣公,参谋孝文帝迁都洛阳,拥立北魏孝明帝即位
北魏七兵尚书、左光禄大夫、贞烈公,订立税收规章制度,兵破南梁
北魏七兵尚书、殿中尚书、文贞侯,历任幽青二州,政绩卓著,为百姓称赞
西魏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周大将军、东郡公,参与“江陵之战”,兵破南梁
唐朝诗人,“文章四友”之一,东宫表疏多出其手,著《则天哀册文》等作
唐朝诗人,以五绝著称,《唐诗品汇》称其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
唐朝著名将领,率部众抗王仙芝黄巢起义军,防御西川、操练蜀兵

趣闻

播报
编辑
崔儦是北齐高阳太守崔仲文的儿子,出自清河崔氏“清河大房”,世代为显贵的大姓,年轻时依仗自己的才学和门第,看轻世人,曾在家门前题字:“没读过五千卷书的人,不能进这个屋子”。隋朝时,崔儦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当时越国公杨素地位十分尊崇,杨素看重清河崔氏的门第,于是为儿子杨玄纵娶崔儦的女儿为妻,聘礼非常丰厚。开始迎接新娘的时候,公卿满座,杨素命人用马匹去迎接崔儦,崔儦故意穿戴破烂的衣帽,骑着毛驴前来。杨素推让崔儦坐上座,崔儦有轻视杨素的神色,礼节非常傲慢,言语又不恭顺。杨素愤怒的拂衣而起,竟然离开座位。几天后,崔儦才来道歉,杨素如当初一样对待他。[41]

世系表

播报
编辑
清河东武城崔氏的四大支系
崔业六世孙崔泰子崔恪一支
一世
崔业
二世
崔昱,太常
三世
崔绍,襄国太守
四世
崔雅,光禄勋
五世
崔忠,扬州刺史
六世
崔泰,散骑常侍
七世
崔恪,丞相司直
八世
崔殷,郡功曹
九世
崔宇(中祖,亦称南祖)
崔双(东祖)
崔邯(西祖)
崔金
崔虎
崔固
崔蕃
……………………
十二世
崔林(宇四世孙),魏司空、安阳孝侯
-
十三世
崔参
-
十四世
崔玮[42-43]
-
-
-
十五世
崔悦,后赵司徒左长史、关内侯
-
-
-
-
十六世
崔浑
崔液[44]
-
-
-
-
十七世
崔顗
-
-
-
-
-
-
十八世
崔蔚(郑州崔氏)
-
-
-
-
-
-
-
十九世
崔彧(许州鄢陵房)
崔稚
崔暹
-
-
-
-
-
-
-
-
-
-
-
注:表中“△”符号表示人物不详。
崔业六世孙崔泰子崔景一支
一世
崔泰(以上世系同上表),散骑常侍
二世
崔景,淮阳太守
三世
崔挺
四世
崔权,破虏将军
五世
崔济(南祖),谏议大夫
六世
七世
崔融,安定侯
八世
崔温,中书令
九世
崔就,魏常山太守
十世
崔公安,上谷太守
十一世
崔岳,(赠)大司徒、辽东公[45]
十二世
崔牧,后赵尚书右仆射
十三世
崔荫,后赵征东大将军
十四世
崔怡,聊城令
十五世
崔旷 (南祖崔氏乌水房),宋乐陵太守
崔业八世孙崔密子崔霸一支
一世
崔业
-
………………
八世
崔密(业八世孙)
九世
崔霸
-
………………
十二世
崔遵(霸曾孙),后燕太常卿
崔整
十三世
崔抚,宋汝南太守
崔模,北魏宁远将军
崔协
-
十四世
崔群(南祖崔氏)
崔季柔
崔冲智
崔幼度
崔邪利(崔耶利)
-
崔业八世孙崔密子崔琰一支
1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崔业
……
崔密
崔谅[46]
崔遇
崔瑜
崔灵和
崔宗伯
(清河大房)
(清河小房)
崔僧护
-
崔景真[47]
-
崔祎
崔溉
(南祖崔氏)
崔勋之
崔景哲
崔景凤
崔相如
-
崔赜(崔颐[48]
崔法度
-
-
-
-
-
-
-
-
崔义
-
-
-
崔严
-
-
-
[49]
-
-
-
崔遹
崔毖[50-51]
-
-
-
-
-
-
崔钦
[52]
崔琼
崔辑
(清河青州房)
崔修之
崔敬远
崔幼孙
崔休纂
-
崔目连
崔伯𬴊
崔祖虬
崔道宁
崔攸之
-
-
其他
崔彤一支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崔彤
崔剖
崔子积
-
-
-
-
-
注:《魏书》称该支为“远来疏族”
崔构一支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崔构
崔系之
崔觉
注: 该支自崔构、崔系之父子出仕刘宋,崔慧景出仕南齐,至崔觉、崔偃被杀后该支绝后
崔庆绪一支
一世
二世
崔庆绪
注:据《南史》、《南齐书》记载,崔慰祖为崔慧景的从弟,出仕南齐,另有“族子纮”、“从弟纬”
崔灵恩一支
一世
注:据《南史》、《梁书》记载,崔灵恩由北魏南梁,该支仅知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