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白古屯镇

天津市武清区辖镇
白古屯镇,隶属于天津市武清区,地处武清区西北部,东与大孟庄镇接壤,南接泗村店镇,西与城关镇、大王古庄镇为邻,北与高村乡交界,东北与河西务镇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区政府30千米[2],总面积51.7平方千米[3],截至2019年末,白古屯镇有户籍人口22846人[3]
秦汉时期,武清设泉州、雍奴2县。1984年7月,改名白古屯乡[2]。截至2020年6月,白古屯镇下辖21个行政村[4];镇人民政府驻白古屯[2]
2011年,白古屯镇财政总收入0.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4亿元,增值税0.03亿元,企业所得税0.3亿元,个人所得税0.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17%、47%、16%,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工业[2]。2019年,白古屯镇有工业企业有37个,规模以上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7个[3]
中文名
白古屯镇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天津市武清区
地理位置
武清区西北部
面    积
51.7 km²
下辖地区
21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白古屯
电话区号
022
邮政编码
301712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人    口
22846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建置沿革

播报
编辑
秦汉时期,武清设您悼催泉州、雍奴2县。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付料撤泉州入雍奴,雍奴县城迁雅陵付至白采多本镇邱古庄。
中华谅堡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肯嘱习巩武清县第九区、第一区管辖。
1958年9月,划至城关红旗公社。
1961年6月,甩淋建东马房公社,公社驻地东马房村。
1968年,改称东马房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复称东马房公社,是年公社驻地迁至白古屯村。
1983年5兆戏企月,改东马房乡。
1984年7月,改名白古屯乡[2]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截至2011年末,白古屯镇下辖21个行政村:白古屯村、东马房村、西黄辛庄村、邱古庄村、杨疙瘩村、后屯村、耿庄村、徐庄村、和平庄村、新房子村、大魏庄村、小魏庄村、小天村、小赵庄村、屈刘庄村、付村村、稍子营村、大赵庄村、骆驼圈村、桐林村、韩村[2]
截至2020年6月,白古屯镇下辖21个行政村:东马房村、西黄辛庄村、邱古庄村、杨疙瘩村、后屯村、耿庄村、徐庄村、和平庄村、新房子村、大魏庄村、小魏庄村、小天村、小赵庄村、屈刘庄村、白古屯村、付村、稍子营村、大赵庄村、骆驼圈村、桐林村、韩村[4];镇人民政府驻白古屯[2]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白古屯镇地处武清区西北部,东与大孟庄镇接壤,南接泗村店镇,西与城关镇、大王古庄镇为邻,北与高村乡交界,东北与河西务镇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区政府30千米[2],总面积51.7平方千米[3]
白古屯镇

气候

白古屯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冷暖适中,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日照长,升温快,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晴天较多,日照渐短,降温迅速;冬季北风多,日照短,降水稀少,天气寒冷,多年平均气温12.5℃,1月平均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9.9℃(1986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气温26.5℃,极端最高气温40.6℃(2000年1月7日)。最低月均气温-6.7℃(2000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9.3℃(2000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30.4℃,最大日较差19.1℃(1992年2月26日),生长期年平均248天,无霜期年平均326.2天,最长达336天,最短为28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3小时,0℃以上持续期288天(一般为2月2日至次年12月3日),年平均降水量518.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3.2天,最多达86天(1990年),最少为50天(1997年),极端年最大雨量773.9毫米(1996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53.3毫米(200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7月最多[2]

水文

白古屯镇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龙凤河,总长7千米;二级河凤河西支,总长8千米,一级支流7条,包括四干渠、五干渠、青年渠、中干渠、耿庄排渠、韩村干渠、大寨渠,总长33.3千米,蓄水能力110万立方米;二级支流61条,总长65.14千米,蓄水能力130.2万立方米[2]

自然资源

2011年,白古屯镇有耕地面积53174亩,人均2.4亩;林地面积1.1万亩[2]

人口

播报
编辑
2011年末,白古屯镇辖区总人口22322人,另有流动人口510人,总人口中,男性11300人,占50.6%;女性11022人,占49.4%;14岁以下3151人,占14.11%;15—64岁16515人,占73.98%;65岁以上2656人,占11.9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2098人,占99%;有满、蒙古、壮、土、回、苗、瑶、朝鲜、土家、黎10个少数民族,共224人,占1%,超过10人的少数民族有满、蒙古、壮3个民族,其中满族14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4.7%;蒙古族45人,占20%;壮族19人,占8.4%[2]
截至2017年,白古屯镇常住人口21617人[1]
截至2019年末,白古屯镇有户籍人口22846人[3]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11年,白古屯镇财政总收入0.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0.4亿元,增值税0.03亿元,企业所得税0.3亿元,个人所得税0.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17%、47%、16%,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2]
2019年,白古屯镇有工业企业有37个,规模以上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7个[3]

农业

2011年,白古屯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41216吨,人均1846.4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等,棉花种植面积546亩,产量44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4亩,产量1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27872头,年末存栏11149头;羊年末存栏5057只;牛饲养量1161头,年末存栏541头;家禽饲养量10万羽,生产肉类167.3吨,其中猪肉125吨,牛肉30吨,羊肉12.3吨;禽蛋968吨,鲜奶503吨,累计造林27800亩,其中防护林17869亩,经济林9931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1万株,林木覆盖率25%,水果种植面积1134亩,产量4010吨。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鱼塘养殖面积215.3公顷,产量2584吨;渔业总产值2067.2万元[2]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白古屯镇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608人,专任教师19人;小学5所,在校生1399人,专任教师1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21人,专任教师6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达1783.55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713.8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50.4%,比上年底提高了3.18个百分点[2]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白古屯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6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21个,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藏书11000册[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白古屯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2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9张,固定资产总值0.02亿元,专业卫生人员14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人,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95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万人,参合率94%[2]

社会保障

2011年,白古屯镇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2300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2]

交通

播报
编辑
2011年,白古屯镇有铁路城际线过境,境内长7.2千米,通往天津、北京,京津塘、京津、京沪连接线高速公路过境,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境内长0.7千米,双向6车道,通往北京、塘沽;京津高速公路境内长8.4千米,双向10车道,有大孟庄1个出口,通往北京、塘沽;京沪连接线高速公路境内长4千米,双向8车道,有白古屯1个出口,通往北京、上海。省道高王路、崔廊路过境,其中高王路境内长4.8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高村、王庆坨;崔廊路境内长6千米,双向4车道,通往崔黄口、廊坊[2]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地名由来

白古屯镇,乡政府所在地白古屯村乃元代官府安置白姓军官带领军户在此屯田,建寺修塔,称白家屯塔,村始称白古屯。“文化大革命”时期更名为红古屯,1982年恢复白古屯村名[2]

民间艺术

白古屯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秧歌、小车会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