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tag.120ask.com提供.
血胆红素明显升高

胆红素是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haem)和血红素。然后正铁血红素依酶的作用会变成胆红素,而血红素则会重新制成组织蛋白。正常值:总胆红素:1.7~17.1μmol/L;直接胆红素:0~3.42μmol/L;间接胆红素:1.7~13.68μmol/L。... [全文阅读]

症状概况
病因
检查
诊断鉴别
预防治疗
缓解方法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 查看详细内容>>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可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当总胆红素>17.1μmol/L,但<34.2μmol/L时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或亚临床黄疸;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重度黄疸。  可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 查看详细内容>>
  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2、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 查看详细内容>>
  因为有许多的疾病(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都可以导致胆红素升高,所以治疗的话主要是要先找出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再根据不同的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这样才能更快达到治愈的目的。 查看详细内容>>
  胆红素(Bilirubin)是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当红血球衰老(红血球生命周期120天)时,会经过脾脏加以破坏处理而产生胆红素,胆红素会透够肝脏作用并由胆管被排至十二指肠中,最后大部分随着粪便而排出体外。胆红素对身体而言是废弃物,但若是血清中胆红素过高时,却透露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血清胆红素的数值的高低代表着异常的严重程度。此外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如系肝胆的病变,积极防治一些肝胆的疾患,少吃油腻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有可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查看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