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教学札记 《江上渔者》教学反思

新学网

      《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而写。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欣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这首古诗创作的时代离学生较远,他们能否体会其中的诗意,体会到渔夫的艰辛甚至是更深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情怀呢?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范仲淹在江边酒楼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自读课文后找到“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我让学生表演客人是怎么赞美鲈鱼的?魏章成用广东话说:“好吃好吃……”我马上说:“这是一位南来的客人。白桐表演时说:“真好吃,我要打包带一份回家。”我马上说:“这鲈鱼的味道果然鲜美,不仅自己吃,还要带一份回家给家人吃。”我又让学生找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找到“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我先让学生读。可这与学生经验相距太远。因为没有所“感”,所以不能有所“悟”。我通过简笔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浪尖什么是浪谷。然后我让学生回忆他们坐过山车是的情景。陈功说:“我坐过。过山车要翻几个圈”。一边说一边比划。“那么坐过山车时你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很害怕,心是悬着的,怕吊下去了。我接下去让他们想想渔夫坐的小船从浪尖打到浪谷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到渔夫有生命危险,随时可能翻船,可能辛苦打的鱼全没了。我再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比较着读,让学生自己发现同在江边饮酒,南来北往的客人只注意到鲈鱼的肉嫩味美。而身为诗人的范仲淹却观察得更仔细,思索得更深入。他所见的是别人视而不见的。他的所思更是别人司空见惯的。显示范仲淹作为诗人的品性和情怀。也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渔民的艰辛。

      本来在教学之前我并不是这样设计。我最初的设计是让学生找到看到,听到的词句。然后比较读一读,再通过读体会到渔夫的艰辛。但在读“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时有学生提出“浪谷”是什么意思?我灵机一动,用简笔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浪尖和浪谷的意思。可是渔夫那忐忑不安的心情,那生命比树叶还轻的命运如何让他们理解呢?看着简笔画,我突然想到过山车,通过让学生回忆坐过山车时的心情。课文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鱼不忘打渔人”,体会到渔夫艰辛以及深层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理解范仲淹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在课堂上,张雪晴提议说:“今天中午我们比一比,看看谁能不泼饭,珍惜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劳动成果。”这一提议得到全般同学的响应。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之中。后来他们还自发展开讨论范仲淹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他很为渔民的安全担心。向嘉欣更是提出“当皇帝要做个好皇帝,不要剥削农民,不能只顾贪图自己享乐而不固别人死活”这样很深层次的话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加明白备课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及时发现哪些地方可能不懂,一开始备课时我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可能“浪尖,浪谷”这个地方不明白。虽然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但是反思平时教学时,为什么不预先做好准备。这样也将更加从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