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萨夏帕瑞丽品牌...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mp.ppsj.com.cn提供.

艾尔萨夏帕瑞丽 Elsa Schiaparelli

艾尔萨夏帕瑞丽
艾尔萨夏帕瑞丽品牌专区
品牌介绍: 
  艾尔萨•夏帕瑞丽(Elsa Schiaparelli)1890年9月10日生于意大利罗马的名门之家,父亲是一个出色的东方语言学家和古币收藏家。家境殷实的夏帕瑞丽从小就展现出良好的艺术天分,在罗马大学研读哲学课程期间曾出版过诗歌集。一战前,她广泛游历美国、突尼斯及欧洲各国,广学博览。1917年,夏帕瑞丽在伦敦结婚,后于1921年迁居美国纽约。在女儿玛丽亚出生后不久,丈夫抛弃了她们,夏帕瑞丽带着女儿返回欧洲,期间曾做过古玩生意。到巴黎后结识后现代艺术之父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和超现实艺术家曼•雷(Man Ray)等,并开始为朋友设计衣服。凭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趣味,她设计的毛线衫极受欢迎,服装大师波烈鼓励她开创自己的设计事业。

  1927年夏帕瑞丽推出自己的针织服装系列并迅速引起轰动,一件在领线下饰有儿童涂鸦式的蝴蝶结的视错觉黑白套衫(Tromp L’oeil,见下图)被《VOGUE》杂志评价为“艺术杰作”。伴随着发布会的成功,她在当时巴黎最时尚的和平街开设自己的服装设计沙龙。第二年她推出运动系列,包括泳装、滑雪服等。1929年,夏帕瑞丽开设运动服装店。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上,她为西班牙女选手利利德•阿尔瓦雷斯(Lili de Alvarez)设计的短裙裤震惊了全世界。

  1931年,她开始设计晚装系列。1934年,夏帕瑞丽搬到凡都姆宫开设高级时装店,这是供少数特权阶层的时髦店。同年,又在伦敦格罗夫纳街36号开设豪华服装店。在夏帕瑞丽迅速崛起的同时,也威胁到同时期的设计师夏奈尔的时尚地位。不久,两位女设计家之争竟衍化为相互敌视。她们的矛盾,主要是不同的设计思想和观念的撞击。夏帕瑞丽认为时尚即意味着新奇,所以她一贯主张新奇刺激的设计,“衣不惊人誓不休”。她在时装中大胆采用罌粟红、紫罗兰、猩红等犹如野兽派画作般强烈、鲜艳的色彩,尤其是使她声名大振的粉红色,被誉为“惊人的粉红”,法国舆论界认为她具有马蒂斯的风格。

  夏帕瑞丽卓绝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益于她青年时期的艺术素养和周游各地的旅行生活。北非土族人的色彩、美洲暴发户的狂放都激发她的时装构想。她将巴尔干人服装上的大贴袋用于茄克衫,把东方的原始味印花布用于时装,不仅是以粉红震撼了时装界,而且在她设计的许多装饰性细部都出乎意外叫人耳目一新,她设计的西服翻领形状有茶匙形、鸡心形、三角形等等;女式拎背包在打开时伴有音乐声或饰有发出闪烁磷光的装饰物;涂着指甲油的手套;鞋形的女帽;装有办公桌抽屉式口袋的外套;蜻蜓形的围巾等等……不过夏帕瑞丽的设计并非猎奇,她奇而不失高雅,怪而不落俗套。她改变了三十年代顾客的形象,亦满足了人们重新对奢华的渴望以及求变的心理。

  然而夏帕瑞丽的事业之所以能稳步向前,并不是单单是以"新奇、古怪"取悦世人,主要在于她的设计十分重视服装的舒适性、合体性。她的设计灵感常常来自建筑,她说,人的形体在服装设计中是绝不能忽视的,它必须犹如建筑物的框架,不管线条、细节多么有趣,都必须同人体这个"框架"有机联系起来。人体必须得到更多的注意,服装才能获得活力。一旦人体与精致的纹样发生冲突,她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后者。出于对服装造型线的重视,她绝不容许多余的东西干扰服装的整体风格,她常说,进行服装设计应有如同建筑、雕塑般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她对服装造型的理解,如同一位雕塑家,而她对色彩的感受,则又像一位现代画家。

  大约1937年的设计和1940年的"Flag Dress"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夏帕瑞丽将时装的重点从腰臀部移到了肩部,强调肩部的平直挺括,让女装加宽垫肩,同时收小了臀部。这是她从伦敦近卫军制服上得到的灵感。美国时装杂志称这种男性化的垫肩女装,是夏帕瑞丽"最具想象力的创造"。这种夸张肩部的男子气女装,流行持续了相当久的一段时间,成为二次大战前女装的主要趋向。

  在服装面料方面,她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她经常参与面料的设计,尤其是对印花花样的设计更是独具慧眼,别出心裁。她常常把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们的画、非洲黑人的图腾、纹身的纹样,各种抽象图案,甚至骷髅、骨骼作为面料装饰印在花布上。她还戏谑地把报刊上有关她的文章剪贴成图案,印在她设计的围巾、衬衣和沙滩便装上。超现实主义画家达里为她设计了许多印花图案,使夏帕瑞丽的每件服装像一幅现代艺术品。别具一格、出奇制胜的构思,始终是夏帕瑞丽的创作指导思想。她创造性地将拉链用到时装上,当时尽管拉链已问世多年,但早期拉链的粗糙和笨拙,被认为是"大兵"们用的东西,当夏帕瑞丽装有拉链的时装、沙滩装首次问世时,人们惊叹不已,报界称她"闪电般地扣完了所有衣裳"。不管拉链对贵妇淑女多么陌生新奇,但终于征服了她们。她还是第一个把化纤织物带入高级时装界的设计师。

  1937年推出“Shocking”(震惊)香水,香水瓶是一个女人身体模型,由艺术家雷奥诺•汾尼(Léonor Fini)根据女演员Mae West (玛耶•威斯特) 的身体模型设计而成。第二年推出“Sleeping”香水,瓶身造型是一根燃烧的蜡烛。三十年代,夏帕瑞丽的公司年利润已达一亿二千万法郎,拥有二十六个工厂和二千多名雇员,她的知名度和企业的上升速度,令人咋舌。

  1938年2月,推出“马戏团”系列,其中包括一款著名的“Tears Dress”,是与超现实主义画家达里合作。

  二战前夕,她已成为巴黎时装界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作品被广泛复制流传。在她的工作室里,有六百个雇员为她加工服装和接受定货,虽然这还不算是巴黎最大的工作室,但在当时影响却是最大的。三十年代巴黎高级时装界,拥有一大批杰出的设计家,如维奥内、阿丽克斯、朗万、路易斯·布朗杰、帕杜、莫利内克斯等,但是1933年之前,夏奈尔在众多设计师中独占鳌头,直至夏帕瑞丽出现后才打破了她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她们变成了不友好的竞争对手。夏奈尔从不直呼其名,管她叫"那个意大利人",说夏帕瑞丽是个"会做衣裳的画家",这种揶揄倒恰恰成了对夏帕瑞丽的正确评价,她的艺术家的修养加上意大利人的热情,给当时高级时装界盛行的功能主义,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溪流,她使服装更具有艺术性,更具有现代艺术的魅力。如同夏奈尔风靡二十年代那样,夏帕瑞丽风靡了整个三十年代。

  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西方社会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世界又笼罩在新的战争阴影里,生活变得十分乏味。夏帕瑞丽新奇、诙谐的设计或许是对世界经济恐慌的一种嘲弄。当然,给予她的设计的直接影响,乃是当时异常活跃的现代文艺思潮、社会思潮。当时,西方现代各流派画家云集巴黎,巴黎的酒吧、咖啡厅里常常是艺术家才华横溢的天地,艺术沙龙里的奇谈怪论对夏帕瑞丽的影响颇大。当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贝尔的形式主义都引起艺术思维的躁动,新时代的新观念给传统意识形态剧烈冲击。在美术领域里,自立体派、野兽派以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又一次冲破传统的审美观,如达达派的马塞尔·杜尚送到美国独立沙龙的《小便池》,这类作品不正是对传统的嘲弄吗?画家达里赫赫有名的超现实主义大师,他画的物体轮廓和形状都不符合常态的,给人带来一种偏执狂乱的思维方式,不也是对西方现实的绝大的戏谑吗?在这些新艺术流派运动的背后就是普遍的社会不安、战争狂热。在这样一个躁动不安,扭曲多变的世界中,夏帕瑞丽的艺术天赋使她特别钟爱前卫艺术,她和这些艺术家们都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贾图为她画效果图和设计晚装图案。达里和她过往甚密,常为她设计刺绣花样和印花图案,这使服装更具有趣味性。达里的名作"抽屉里的城市"、"抽屉里的米洛维纳斯"正是从夏帕瑞丽的古怪抽屉式口袋得到启示。她的画家朋友还有凡·童根,希鲁勃格等。和前卫艺术家的友谊,是夏帕瑞丽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把设计当做一种艺术,而不是职业,从音乐,绘画,诗歌中寻找灵感,并大胆用在自己的作品中,震惊了30年代的时装界。

  二战爆发后,法国沦陷,夏帕瑞丽移居美国。战后她回到巴黎重振时装业,1945年再次推出新的服装系列——自然扁圆形、波浪状衣摆的黑色礼服。这时的她已无力恢复战前的辉煌,随着迪奥“新风貌”的推出,彻底宣告了战前时尚的灭亡。在夏奈尔复出的1954年,她关闭了自己的时装店,仅在品牌下的香水、化妆品、针织品、围巾的生产线担任指导工作。结束时装设计生涯时,她写了自传——“Shocking Life”(《令人震惊的生活》),后在突尼斯和巴黎两地安享晚年。

  1973年11月13日,83岁的Elsa Schiaparelli在巴黎逝世。

  1977年,她的时装屋重开业。不过一直没有哪位设计师能延续她的“惊人”风格,这也让我们对这个留下无限惊喜的品牌多了一份期待。

  三十年代的时装大师夏帕瑞丽,曾给那个时代带来朝气、俏皮、优美的服饰,留给人们的是耐人寻味的记忆,她创造了富有艺术趣味的服装,突破了高级时装的种种0,重新创造出优美曲线造型的女装。最伟大的创造是她的设计思想,它那流星般的闪烁曾照亮这个时期,也留下了服装史上难忘的一页。
品牌专区http://mp.ppsj.com.cn/ElsaSchiaparelli.html
相关类别
发源地法国
关注度:2738
更 新:2021-5-29

点评↓ 元芳,你对艾尔萨夏帕瑞丽怎么看?---说两句吧!

粤ICP备13001937号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1号